农村长辈过寿视频
1、90岁老人过寿儿孙79人列队跪拜,这样的过寿方式是否值得提倡?
我觉得这样过寿的方式很值得大家提倡,让大家感受到亲情,同时,让大家的关系变得更搏侍核加紧密。
现在的人,都说以前的亲情味更浓,确实是这样,以前的人不工作,经常性在家,而且,住的比较近,亲情味当然浓了,而现在,人们压力比较大,经常性在外面工作,一年四季见不到几次面,亲情当然变了,现在人接触最多的就是朋友,同事之类,和亲戚相处就没有和朋友之间相处的那么亲密了,所以,说现在的亲情味变得淡薄了一些。
当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之后,人们的思想也开始转变了,在以前儿孙都会聚集在一起,而且,以前的孩子比较多,现在,各家各户基本上就是独生子或者是两个,所以,逢年过节聚在一起的时候就显得没有那么热闹,一些亲戚不走动,就变得很陌生。
我们看到了一个视频,就是发生在河南洛阳,有一位90岁的老人在过生日的时候,有79个儿孙,像举行运动会一样举牌入场,给老人拜寿过生日,这样的方式也受到了网友的热议,大多数网友都觉得这个创意值得提倡,因为,现在的人都比较冷漠,用这种方式能维护彼此之间的关系,让亲情变得更加亲切。
为什么这种方式值得提倡呢?血缘关系确实是无法改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与人之间谈宏就变得冷漠了,而且,相处的方式也改变了,如果用这种方式,能维系大家之间的关系,让下一辈的人也认识到一些亲戚,其实,这里面有79个人,里面有很多人都是不认基掘识,大多数都是第1次见面,一辈亲,二辈表,三辈不认识,这是很正常的一个现象,如果用这种方式让大家聚在一起,也是一个很好的倡导。
2、请问给老人过生日有什么讲究吗?
1、 子女一定要记住老人生日虽然嘴上不说,但老人对此是十分敏感的。老人过生日,子女最好能够回去看看,当面说声“生日快乐”是最好的,如果实在没有办法回家,也要打个电话问候,让老人知道自己并未被遗忘。
因为老年人普遍都会有孤独感、失落感,如果遗忘了他们的生日,他们的孤独感和失落感就会被更严重地激发。
2、 帮老人过生日,爱与心意最重要
老人不同于年轻人,过生日讲求大家一起热热闹闹,生日的形式宜简单而温馨,不必有太大的排场,只要能表达出心意和关爱,就是一个好的生日。一个蛋糕,一句祝福,家人团聚,足以让老人开心快乐。但是也要因人而异,其中门道,就需要小辈仔细斟酌了。
老人的生日礼物不必太贵重,实用又讨老人喜欢最好。比如,用照片精心制作一个视频,把想说又当面说不出口的话写上,生日当天播放给他们看,必会让老人十分感动。
老年人其实并不缺乏物质上的关怀,相对于金钱上的礼物,这些并不贵重的东西,恰恰最能让他们体会到亲情的温暖,和小辈的关怀。
3、老人过六十六大寿有啥讲究?
老人过六十六复的大寿,是个大制喜事。家人亲戚朋友都应该到场庆贺,毕竟中国是讲究这些的。如果要大办,可以请上歌舞剧团,吹吹打打,热热闹闹的。老人的儿女,孙子孙女,外孙子孙女在生日当天要给老人拜寿。订蛋糕也有讲究,最好订多层的和长寿有关的生日蛋糕。六十六大寿是老人第一个步入老年的生日,所以其意义非凡,家人重视,老人开心。从此以后,对老人而言,要注意身体,注意饮食。
4、八十大寿有什么讲究
关于礼节、拜寿、儿女的寿礼、孙辈的贺礼等等有研究历史的有相关知识。
祝寿 为长辈庆祝生日叫过寿,七十九岁过八十大寿,俗称整寿。祝寿的人主要是子女、女婿和晚辈至亲,近邻厚友也多临识贺。整寿礼有寿幛、寿人(糕点)、寿桃(面蒸)等;一般过寿只有寿人、寿桃。
古人对生辰甚为重视。
一般民间做寿七十岁为「大寿」八十为「上寿」九十岁为「老寿」、百岁为「期颐」都盛大祝贺。亲朋好友送来贺礼,并演戏一面喝酒一面看戏,戏的内容以富贵长寿为主。寿宴中,一定要有「猪脚面线」这一道菜。寿星还要盛装,坐在正厅接受子孙拜寿。但有些人因相信相命师「铁口直断」,某些年岁不敢作寿,以免被黑白无常带走。
做寿老人(50岁以上)诞辰日的庆祝活动,逢十称大寿,如“五十大寿”、“六十大寿”、“七十大寿”等。但这种大寿并非真正逢十,而是指49、59、69等逢九的岁数。因为九在十个数字中数值最大, 人们为讨个吉利,故形成了这种庆“九不庆十”的风俗。作大寿前要向至亲好友发请柬,发放日期一般在作寿的前三日,否则为失礼。民谚日:“三日为请,二日为叫,当天为提来。”亲友接到请柬,便准备寿礼届时前往,俗称“拜寿”。主人还要大摆寿宴,宾客痛饮,有的还请来堂会,增加喜庆气氛。拜寿也称“祝寿”。老人作寿时,亲朋好友前来祝贺。礼物多为寿桃、寿面、布匹及带寿字的糕点。布匹俗称“寿帐”,均挂在院中天棚四周以向客人展示。寿帐上写些吉祥语和被送者、送者姓名。送给男子常用“仁者有寿”、“贵寿无极”,送女子则用“蓬岛春蔼”、“寿域开祥”等。
寿堂一般设在堂屋,正面挂寿帘,两旁配有对联书些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古语。八仙桌上摆有香炉、蜡千、寿蜡、“本命延年寿星君”神码儿,以及黄钱、纸元宝、千张,使之下垂供案两旁。条案上摆寿桃、寿面等寓意长寿的食品。八仙桌正前方地上放置一块红垫子,供拜寿者跪拜时用,平辈以上者拱手,以下者叩头。
送灯花儿灯花用彩色灯花纸捻成花形,蘸上香油,灯花的数目比作寿者的岁数要多两个,一个为“本命年”,一个为“增寿年”。晚间由作寿者上香点燃,由其子女每人托一灯盘,列队至大门外与神码、敬神钱等共焚之。
坎儿年人到年老时寿命上的关口,北京有句老话:“三十三大拐转,六十六不死掉块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又“人活五十五,阎王数一数。”33、55、66、73、84都为坎儿年。人们认为,人活到这个岁数如果度得好便能长寿,否则,便可夭折。人们为了长寿,所以在坎儿年倍加小心,并想办法“破解”以图长寿。常用的办法是系红布腰带,传说红色可以避邪消灾。老北京还有在本命年和60岁以后系红布腰带的习俗。
5、过70岁至79岁生日有何风俗习惯?
古代人的自然生存条件差,医药卫生条件差,安全条件也不好,能够活到七十岁的人一直很少,所以用“古来稀”来表示活到70岁真的很不容易。
正是因为古代的人们寿命不高,就有了过寿的习俗。有人到了一定岁数时,一定要做生日,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到家里热闹热闹,吃个饭,农村里面叫做吃“生日饭”。正常情况之下,会准备一碗面,叫“长寿面”。
有条件的地方,还会用面蒸做桃子的形状,点上红色,叫做寿桃。在吃饭之前,会把寿桃摆在桌子上,全家的老小还会一起跪在老人面前,给老人磕头,祝福老人长命百岁。
然后,老寿星坐在主位上,家里人端上一碗寿面,放在寿星面前,这里也有长长久久的含义。之后,亲朋好友,会依次上来给寿星敬酒,送上真诚的祝福。
二、70大寿,为何做九不做十。
在古代,农村老人70岁叫大寿,80岁叫上寿,90岁叫老寿。在老人这样的生日,后代们都会特别重视,隆重操办。一是向老人表示儿孙辈的孝心,感谢老人的养育之恩;二是祈盼老人能够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古人做寿,尤其是在70大寿时,都会提前一年做,有“过九不过十”的讲究,因为九有“久”的寓意,意味着长长久久,而十与"死”谐音,不吉利,不可取。其他如60、80、90大寿,有的在整周岁的时候做,也有的是提前做,这个与各地风俗有关。
九这个字,在中华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意义,是最大的数字。皇帝贵为天子,叫九五之尊;万事完美结束,叫九九归一;最高的天,叫九重天;最聪明的鸟,叫九头鸟。
九之所以被人们所崇尚,主要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是满盈之数,物极必反,满则溢,极盛必衰,所以自谨待之。而九又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意义,永远呈上升趋势,所以九为至尊之数,为历代帝王所看中,也为老百姓们所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