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节日 » 福建人家乡端午节吃什么粽子

福建人家乡端午节吃什么粽子

发布时间: 2023-01-17 07:15:12

1、端午节吃什么东西?

1、粽籺:端午节食粽是我国的传统习俗,粽的形状很多,品种各异,一般还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各种形状。由于中国各地风味不同,主要有甜、咸两种。 

2、雄黄酒: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3、五黄: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是指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雄黄酒(雄黄酒有毒性,都喝普通的黄酒代替雄黄酒)。也有其它说法,咸鸭蛋可以用黄豆替代。农历五月,江南人称五黄月。

4、打糕: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捶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5、煎堆: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

2、端午节福建人是怎么过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重阳节、重五节。在福建,人们都认为端午节的龙舟竞渡与包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这两项活动成了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此外还有挂艾叶、菖蒲,饮雄黄酒等。各地区还有一些不同的习俗。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称为“端阳节”
端午节期间,从闽南到闽北,从闽东到闽西,海滨湖汊,大江小河,几乎都能看到竞渡的龙舟,都能听到喧天的锣鼓。龙舟竞渡俗称“扒龙船”,龙舟的样式、参赛人员和比赛方式等,全省各地大同小异。
福州重龙舟竞渡,旧时台江、西湖皆有之,而苏岐特盛,龙舟长3丈多,宽5尺左右,首尾如龙形,两侧绘有五彩的龙身。划舟手28至30人,加上司舵、执旗、锣鼓手、放鞭炮者,合计有34至38人之多。福州沿江及临湖的乡社,都拥有自己的龙舟。端午节前,准备“扒龙船”的乡社便开始集资。人们敲锣打鼓,带着本乡龙舟的旗帜,挨户募捐,俗称“采莲”。乡间大户出钱请“扒龙船”者宴饮的,就可坐“龙船”头,这是一件很风光的事。坐龙船头的人,还负责背本乡龙船神(各乡的龙船都奉有一种神)的香火袋,成为本乡龙船的领头人。“扒龙船”的场面热烈壮观,清代有诗云:“凉船过处水生风,鳌鼓声喧万桨同。若个锦标先夺得,蒲葵扇系手巾红。”诗作者自注:“土音呼斗龙舟为扒凉船。好事者以中扇为标系竹竿,插岸上。众舟鼓木世争先,以得为荣。鼓声、锣声为与人声共阗,水为之沸。”(清·董平章:《秦川焚余草》中《榕城端午竹枝词》)现在,福州的赛龙舟依然红火。虽然象“采莲”及挂香火袋的习俗不多见了,但在人员组成、训练及参赛等事宜,仍然由各乡村农民自发组织。
莆田龙舟船首的造型大有讲究。雕成龙头的,说明龙舟所属的村子出过举人,船头齐平,上画有龙头的,表示这个村没有出过举人;船头齐平、上画着太阳的,表明出过孝子;船头齐平、画着龙头,但龙鼻子却又是雕成的,则表示这村出过贵人。唐代梅妃故乡江东村的龙舟便是如此。莆田龙舟最短的是“九对”,有18名划手,加上司鼓、司锣、掌舵各1人,全船共21人。最长的是’十五对”,即全船划手30人,外加3人,共33人。莆田以木兰溪为界分南北两洋。北洋龙舟,掌舵者是舟上的总指挥,以村中头面人物充任。南洋龙舟,司锣者为舟上的总指挥,也是村里的头面人物。竞赛时,北洋在终点处立一标竿,上系彩球,以得球者胜。南洋则无,仅以先到达终点者胜。民间有《龙船歌》道:“天时好,天时好,早稻收了田插好。田工闲,扒龙船,是输是赢无‘单倒’(方言,意为没关系)。抢龙珠,跳龙门,‘扶背’(方言,即掌舵)须要用心思。你也争,伊也抢,抢起大家试本事。要同心,要协力,第一船浆要齐落,你也扒,我也扒,比赛一了也就过。伊请你,你请伊,大家齐唱龙船歌”。《龙船歌》描绘了莆田龙舟竞渡活动既激烈又和谐的场面。
闽南各地还有各自独特的端午习俗。据介绍,厦门、漳州等地还在竞渡终点停泊“标船”,以鸭子为标。竞赛开始,一艘艘龙舟如箭离弦,飞速破浪前进,岸上观战者人山人海,鼓掌喝彩。当龙舟到达终点时,“标船”把鸭子投入水中。龙舟上的健儿纷纷跳往水中追捉,观众呐喊助威,极为热闹。 漳州市诏安县数百年来走“贡王”的民俗为当地乡亲喜闻乐见。每逢端午节,当地乡人分别从两庙中抬沈世纪、李伯瑶二将的神像出行,环绕北关游街时,由庙宇灯笼前导,刀斧戈戟罗列双行,社众排队随后,齐唱原名龙船鼓歌的“贡王歌”,十分热闹。清代进士黄开泰有一首《端阳走贡王竹枝词》记其盛况:“满城竞唱贡王歌,结队游街鼓伴锣。端午舁神因底事?开漳英烈绩难磨。” 泉州端午节有很多祈福消灾习俗,包括门楣插“五瑞”(即五种植物)、小孩胸佩香袋、泡雄黄酒、炒午时盐等。另外还有一种谐趣的驱邪消灾的习俗叫“采莲”,采莲队伍中有铺兵、锣鼓阵、花童或男扮女装的提花婆,由一位扮相邋遢不堪、手举长杆幡旗的“醉汉”充当前导,最后由四人抬着一具木雕龙头压阵,为沿途的民众入室舞旗拂扫。
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倡导的集美学村龙舟赛,蜚声海内外。他生前在集美学村亲自设计和修建了宽300米、长800米的龙舟池,并建造了可容16名划手的龙舟10艘,每年举行龙舟赛会。1957年端午节,陈嘉庚曾亲自主持龙舟赛会,邀请同安、海沧、杏林等邻近90多个社乡龙舟队,男女运动员2000多人参加。1987年端午节,首届“嘉庚杯”国际龙舟邀请赛在集美举行,参赛的除福建省队、厦门市队外,还有日本、澳大利亚、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队参加。1988年6月24日,在福清东张水库也举办过国际龙舟邀请赛,是规模空前的一次龙舟国际盛会。
包粽子是端午节的又一大习俗。粽子古称“角黍”,旧时相传是为纪念屈原的,现在已成为节日的时令美食。粽子从五月初一起就开始制作,其方法是:以稻草灰碱水、或豆壳灰碱水、或其他植物碱水浸糯米(现有以食用碱,味道稍逊),待浸透后用俗称“粽叶”的狭长竹叶包成三角锥体状,再以一种细韧的草(福州称蒯草)或小麻绳扎好,10个1串或50个一串,放入锅中煮熟即可。
省内各地粽子品种多样,风味迥殊。按外部造型分,有牛头粽(即三角粽,又称牛角粽,是最普通的一种)、四角粽、尖尾粽,以及用笋壳叶裹成的大粽(将乐一带俗称“棕母”)等。据记载,古时还有九子粽、百索粽、筒粽、秤椎粽(清·乾隆《福州府志》卷24《风俗》),现已不见。
按用料分,有咸粽、豆粽、碱粽等。碱粽又称肉粽,其用料除糯米外,还有精肉或虾仁、或牡蛎干、或香菇丁等。讲究的人家还先把浸透的糯米拌上好酱油或卤肉汁,放在锅里炒过,然后再加上猪肉、香菇、栗子等佳品,包成粽子。豆粽则是在糯米中加上豇豆或黄豆、或花生,所以福州地区也称“花生粽”。在长泰,豆粽又称赤米粽,制法特殊,即先把黄豆磨碎,然后同粘性不强的赤米混拌,并注入少许盐水包成粽子。讲究的则拌以葱花、五香、油炒五花肉等,吃起来又香又脆。咸粽又称甜粽,仅以糯米浸碱水,并无其它佐料,最为普及。煮熟后剥开竹叶,颜色浅黄、晶莹透亮,蘸上蜂蜜或白糖,吃起来凉滑爽口。碱粽可久贮不变质。凉成的碱粽干还可以煮成碱粽甜汤,有助于消化,因此人们常以碱粽干消积。这是咸粽与豆粽所不及的。
互相馈送粽子之俗,省内很普遍,俗称馈节、分节或送节。将乐有俗语称:“斗米粽,家家送。”在山村,学生提粽送老师,晚辈提粽送长辈,以示对师长的敬意。凡有新丧的人家,该年端午不包粽子,由亲戚(多数是对门亲家)送粽。在诏安,送此类粽子固定在初一这天,其他地方在端午节之前均可。而在福州一带,上年纪者至今笃信端午不能送粽(送终)。旧时,海澄的一些地方在半夜里把粽子沉入江中,以祭屈原,据说这样蛟龙便无所得。今无此俗。在莆田、福鼎、大田、尤溪、南平、寿宁、霞浦等地,粽子是节日祀祖先必可不少的供品。
福建的传统文化尤其是闽南文化都是在中国北方已经失传的古代中国汉文化!

3、福安人过端午节要吃菅粽,菅粽是用什么样的材料制作出来的?

端午节包饺子,最重要的是包饺子,吃饺子。宁德有两种粽子:填充粽子和未填充粽子。蕉城及周边县市的馅料以蜜枣、瘦肉为主,福安及周边县市的馅料多为未填充的白粽、豆粽,可蘸白糖。赛龙舟端午节前后,临溪河和市区沿海乡镇都有“赛龙舟”的习俗。3.吊蒲草艾草端午节在初夏,瘴气重,蚊蝇多。宁德很多地方都有把菖蒲和艾草挂在门边的习俗,因为艾草和艾草都含有芳香油,可以避开瘴气,杀死蚊蝇。

第四,宁德端午除了包粽子、赛龙舟外,还保留着“送鱼”“送节”的习俗。女婿要给公公婆婆“节日鱼”,一般是黄鱼,而娘家要给女儿节日蛋糕、夏装、猪肉、粽子、红绳、香包等。节前,和新婚妻子会把它们送给家里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孩子。通常,畲族的饮食与当地汉族相同。主食大米和红薯米粒包括小麦、高粱、小米、玉米、鸭爪稗、南瓜、土豆、芋头等副食。

竹笋、蔬菜、野蘑菇、野菜、鱼、肉、蛋等节日食品比较有特色,主要包括黑米、黑米,如坎耶粽子和糍粑,是在农历三日食用。方法是将山上的一种野生植物(杜鹃花科黑米树)的叶子放入石臼中,然后储存在布袋中,放入袋子中,加入适量的水将汤煮沸,让其释放出紫黑色的汤汁,然后将袋子叶子的残渣去掉。把选好的糯米泡几个小时汤后,捡起来放在木筏上。

防腐效果,象征性的把黑米放在通风阴凉的地方几天,吃了不腐烂。阚时间粽子俗称阚时间粽子,通常在端阳节和龙节吃。将挑选好的优质糯米倒入黄色碱水中浸泡几个小时,然后将两片菅叶折成槽底,再将浸泡过碱水的糯米放入叶槽中,成为20厘米长的玉米芯状菅叶粽子,在锅里煮十几个小时。因此,每逢端午节,都要祭祖献粽子,每年的跑活(粘)方式是将浸泡一天的糯米沥干,放入木蒸笼蒸熟,倒入石臼中,捣碎揉成小球或小饼食用

4、端午节吃什么粽子

端午节可吃鲜肉粽、豆沙粽、蛋黄肉粽、红枣粽、板栗粽、莲子粽、百果粽、紫薯粽、桂花飘香粽、鲍汁牛柳粽、干贝鲜肉粽、枣泥粽、花生眉豆粽、猪油夹沙粽、蜂蜜凉粽子、叉烧肉粽、腊肉粽、碱水粽等。

端午节可吃鲜肉粽、豆沙粽、蛋黄肉粽、红枣粽、板栗粽、莲子粽、百果粽、紫薯粽、桂花飘香粽、鲍汁牛柳粽、干贝鲜肉粽、枣泥粽、花生眉豆粽、猪油夹沙粽、蜂蜜凉粽子、叉烧肉粽、腊肉粽、碱水粽等。

5、福州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福州端午节的习俗有“采莲”、“午时书”和赛龙舟。

老福州人把端午节称为“五日节”,意思是从农历五月初一到初五都可以过节。在福州传统习俗中,“五日节”前,一项与节日相关的重要工作便是“采莲”。

此项“采莲”工作可不是采莲子,而是专指筹募龙舟竞渡的经费。旧时的福州,每年从农历四月下旬开始,“采莲”便成为本地人的头等大事,大家敲锣打鼓,沿街高举旗帜齐唱《采莲鼓》以筹集经费。

老福州端午特有的一种文化活动是“午时书”,其形式颇似春联,但又与春联不同,形制较春联短小,用黄色的“雄黄酒”或“黄枝水”书写,没有横批。每逢端午节正午,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贴“午时书”。

贴罢“午时书”,再来杯午时茶,其主要选用薄荷、广藿香、陈皮、桑叶、鱼腥草等煮制而成。端午喝午时茶体现了福州人的生活智慧,也为端午增加了节日的仪式感。”

6、莆田人如何过端午节

1、 初一糕:就是五月初一要吃糕,这糕是甜米糕,品种有碗糕(用小碗蒸成型的),轧米糕(蒸出一块大糕,再用刀扎成菱形)。

2、初二粽:就是初二要吃粽。家家包粽子,有甜的,有咸的,随各人爱好。包粽子所需的材料有粟米,花生,蜜枣,粽叶,咸草等等,粽子品种有蜜枣粽,豆沙粽,蛋黄粽,肉粽等多种。随着时代的发展,粽子的品种也越来越多,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喜好,在粟米内包不同的食物,至今莆田的粽子品种多达十几种。

3、初三螺:家家吃麦螺。麦螺因为在麦收时产量最多,形状颜色像麦粒,所以莆田人称为麦螺。

4、初四艾:就是家家在门口插艾草。艾,又名艾蒿。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5、初五爬龙船:爬莆田方言即划。龙舟竞渡,是最具特色的端午节活动仪式。莆田南北洋平原沟渠纵横,河面宽阔,是划龙船的极好条件。以往民间几乎村村有龙船,一到端午节就划出去,比赛,娱乐,欢度佳节。

6、 初六嘴企企:初五节日活动结束,初六节味全无,就嘴企企了,嘴企企是莆田方言,意思是说,嘴巴张得大大的,却没得吃了。

(6)福建人家乡端午节吃什么粽子扩展资料:

过端午节注意事项:

在过端午节的时候也有一些注意事项,首先是吃粽子,粽子品种很多,而且营养丰富,但是不适合多吃,否则会引起肠胃不适,影响身体健康。

过端午节时,在北方人们过端午节时喜欢佩戴香囊,如果佩戴了香囊,不可以丢掉,而等过了端午节,就要把香囊丢掉水里,虽然没有科学依据,但是古来风俗如此。

过端午节时,人们喜欢外出游玩,或者去酒店吃饭欢度端午佳节,但是这时候外出的人很多,用户不适合喝太多的酒,如果喝了酒,就请找代驾。

7、福安人过端午节要吃菅粽,菅粽是用怎样的材料制作出来的?

包粽子吃粽子,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习俗。 历史上,霞浦畲族长期生活在山区丘陵里,世代与大山打交道,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汲取草木精华,创造出富有民族特色的纯天然食品——菅叶粽,俗称“菅粽”,通常在端阳节食用。

一、制作过程

将精选优质糯米倒入碱水里浸泡若干小时,拿两片菅叶对折成一条槽底,而后舀碱水泡过的糯米放叶槽中,成为一条20厘米长玉米棒子状的菅叶粽,放到锅里煮十余小时遂成。每逢端午节,菅粽供敬祭祖宗外,还用以馈赠亲友。看似简单的步骤,其实畲族菅粽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菅草叶子,是包菅粽的重要材料,要挑选肥厚,无病害的。据说,当年牛耕盛行的时候,山上采不到,还有人专门培植拿到畲寨售卖。

二、棕馅随意

菅时粽健康、天然,因其制作原料均来自山间。制作前,需上山采摘到当年新发的菅叶、金竹叶、猴芦树叶、野生棕树叶等原材料;而后将采摘回的棕树叶撕成细条;再将菅叶洗净,放入锅中过水焯一遍,增加其韧性;接着将金竹叶过水,煮成金竹叶汤;并将猴芦树燃烧成灰;用金竹水反复过滤灰烬制成黄碱水;将糯米放入黄碱水浸泡数小时;根据口味的不同,还可以置备些内陷,如圆豆、糖、肉等。如此,菅时粽原材料便准备妥当了。

煮熟的菅叶粽为浅黄色,既有黏性又不含糊。要是在糯米中掺少许的玉豆(豆科,金甲豆)或豌豆或羊嘴须豆包裹,更是芬香而不腻口。它既悦目又别有风味。每年端阳,畲民除把菅粽当作佳晶敬祭祖宗外,还用它馈赠亲友好友,是当地人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一道特色美食。

8、福安人过端午节要吃菅粽,菅粽是用哪些东西?

每年的五月五日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一个节日。再把准备好的糯米用水清洗了以后用水泡上。接下来就开始制作粽子,把粽叶保成各种形状,然后往里放糯米。糯米中间再放一个蜜枣。,然后缠上绳子,主意包的时候一定要不紧不松才行。



南方吃肉粽子,北方吃红枣棕,红豆棕。我家在山西的最北边,这里不长芦苇叶,就把黄米蒸成凉糕,上面撒些白糖。近几年交通发达,也有了真空包装的大棕叶,人们也从抖音头条的短视频中学着包粽子,虽我是广东汕头这边的,我们这里的端午节习俗,除了很多地方都相同的赛龙舟和吃粽子,还会做一种特别的粽子,相信很多人是没见过的也没听说过的,我们这里叫栀粽,也叫“机粿”。成品是棕色,很黏。


端午节吃粽子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习俗,随着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粽子的口味也千变万化。不仅要包粽子、吃粽子,还有购买艾草、香袋等风俗习惯,更丰富了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一般都是糯米粽子,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的馅料。有的是有红豆,红枣,蜜枣,花生。有的是里面放上五花肉的肉粽。


制作三角粽的过程分为:摘粽叶、摘棕榈叶作为绑绳、煮粽叶、把准备好的糯米配料、进行制作、煮粽子。我们这里的端午节那天赶药街,粽子是自己包的,绿豆五花肉糯米包的粽子,那天街上人山人海,相当热闹。这种粽子之所以是金黄色的,是用草木灰的汁水浸泡糯米一晚,第二天直接包好水煮。草木灰里面含有天然碱,所以黄金粽有种特别的清香。加一点白糖吃别有风味。

9、南方过端午节吃什么食物?

南方过端午吃什么
1、粽子
端午食粽的习俗由来已久,且盛行不衰。时至今日,端午节家家户户几乎都要吃粽子,粽子的种类和做法也不尽相同,口味有咸甜之分。南方粽子以苏州、宁波、嘉兴等地最负盛名,馅料多以豆沙、火腿、咸肉、枣泥为主;北方粽子以小枣粽为代表,常见馅料有小枣、果脯等。

2、黄鳝
端午前后是一年里鳝鱼肉最嫩、最营养的时候,不仅味道好,滋补功效也最佳,所以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的说法。

3、茶叶蛋
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有煮茶蛋和盐水蛋吃的习俗。当地人还将鸡蛋、鸭蛋、鹅蛋染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给小孩挂在脖子上,希望孩子平安无事、逢凶化吉。

4、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地农村在端午这天要吃大蒜蛋。是将大蒜和鸡蛋一起吃煮了早餐食用,有些地方煮大蒜蛋时还会放几片艾叶。早餐吃大蒜、鸡蛋和烙油馍,据说可以避“五毒”。

5、油糕
端午节吃油糕是陕西蓝田县的传统习俗。油糕是用和好的烫油面,包上白糖、桂花、核桃仁、玫瑰花和猪油制成的馅,然后下油锅炸。炸好的油糕金灿灿的,外酥里甜,一口咬下去,让人垂涎三尺。

6、打糕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过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就是打糕。打糕是将艾蒿和糯米饭放在石臼或木槽里,用长柄木槌打制而成的米糕,是一种很有民族特色的食品。

7、煎堆
煎堆,又叫麻团、麻球等,是用面粉、糯米粉或番薯粉和白糖调成糊状,下油锅炸制而成,很有嚼劲,特别香甜。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吃煎堆。相传古时,闽南一带端午前后是雨季,民间说天公破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停了,人们都说天补好了,这一食俗也就流传至今。

8、艾馍馍
端午食艾可以杀菌驱虫,对多种细菌和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不少地方还用米粉或面粉发酵后与艾蒿一起蒸馍馍吃,口感清甜、柔糯。

9、面扇子
端午吃面扇子流行于甘肃、宁夏一带。当地人把发面做成扇子形状,有多层,每层撒上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种形状的花纹,再染上颜色,极为好看。

热点内容
新泰特产 发布:2020-09-14 19:00:13 浏览:505
适合开业的音乐 发布:2020-09-17 11:28:55 浏览:503
送男生十字绣 发布:2020-09-16 16:05:07 浏览:503
神秘商店皮肤赠送 发布:2020-09-16 15:38:37 浏览:503
手绘圣诞贺卡 发布:2020-09-16 14:48:57 浏览:503
青岛初中升学率 发布:2020-09-16 09:55:57 浏览:503
送妈妈的生日蛋糕图片 发布:2020-09-16 09:10:18 浏览:503
梦生日 发布:2020-09-16 18:24:33 浏览:502
纸礼物盒 发布:2020-09-16 15:55:47 浏览:502
wow角色定制 发布:2020-09-16 14:46:32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