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端午节不能插艾叶
1、端午节门前为什么要插上艾叶?
端午节门前插艾叶,如重阳插茱萸一样,是我国民间盛传已久的风俗,至今仍在不少农村延续着。以艾叶“悬于户上,可攘毒气”,是古人对端午插艾机理的科学认识。金代词人范成大《竹叶歌》曰:“五月五日气岚开,南门竞船争看来”,正是对端午采艾的通俗解释。
因此时处于小满与夏至之间,值阴阳交接时,也正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之时,预防疾病是当务之急。恰巧自然界艾花未开而枝叶茂,其有效的药物成分便被民众所充分利用起来。由此可见,端午采艾插艾习俗从卫生学看来也是大有道理的。难怪有人说端午节也是我国古代的卫生节。艾为菊科植物,最早见《诗经》。性温,味苦、辛,生用能温通经脉,逐寒湿而止冷痛,《本草纲目》谓其能“温中、逐冷、除湿”。用于下焦虚寒,腹中冷痛,月经不调,行经腹痛等,常与当归、香附配伍。单用煎汤外洗可治皮肤湿疹瘙痒。将其艾绒制成艾条,用以烧灸,能使热气内注温煦、气血透达经络。非典时我省不少家庭曾烧艾条熏室,效果十分明显。
2、端午节插艾叶的由来
在端午节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个民族共同的习俗。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2)为什么端午节不能插艾叶扩展资料:
一、习俗原因:
艾与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因而可充作杀虫防治病虫害的农药。端午期间,时近夏至,天气转热,空气潮湿,蚊虫滋生,疫病增多。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祟所至,故而节日一早便将艾蒿、菖蒲扎成人形,悬挂在门前,用以祛鬼禳邪、保持健康。
其实,真正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作用的,还是两草的香气。中国江南地区,有的习俗是在端午节饮菖蒲酒,则其药用效能就更为直接。通常是在节前,便把菖蒲切碎,伴上雄黄,浸入酒中,节日便可饮用。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却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
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鬼”。
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二、端午节的传承:
自民国以来,经过几十年的移风易俗,端午节许多旧的所谓“迷信风俗”已被人们有意无意地遗忘了,但端午节仍是民间深受欢迎的传统节日,粽子是不可缺少的佳节食品。
2006年5月20日,端午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正式将端午节列为国家法定假日,规定农历端午当日放假1天。
3、插艾蒿是重阳节还是端午节?
插艾蒿是端午节。
插艾蒿是端午节的主要风俗,端午节插艾是为了驱病、防蚊、辟邪。在端午节,插艾和菖蒲是重要的习俗之一,具有驱虫辟邪的寓意。 艾”又名家艾、艾蒿,茎、叶含有的挥发性芳香油会产生奇特的芳香,可驱除蚊蝇、虫蚁,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端午节的传统民俗: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仲夏端午,是飞龙在天的吉日,以扒龙舟形式祭龙是端午节的重要礼俗主题,此俗至今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仍盛行。此外由阴阳术数及季节时令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端午习俗。根据阴阳术数,午为阳,重午为至阳。古人把端午日午时,三午相重,视为极阳时分,最能辟阴邪。
古人还把端午这天正好逢上夏至看作吉祥的年份,称为“龙花会”,有“千载难逢龙花会”之说。夏季是阴阳二气相争的时节,阳动于上、阴迫于下,午月纯阳正气,为阴邪所惧。
夏季也是一个驱除瘟疫的季度,仲夏端午阳气旺盛,万物至此皆盛,是草药一年里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这天采的草药祛病防疫最为灵验、有效。
由于端午日天地纯阳正气汇聚最利辟阴邪以及这天的草药神奇特性,因此自古传承下来的很多端午习俗都有辟阴邪与祛病防疫内容,如挂艾草、午时水、浸龙舟水、拴五色丝线辟邪以及洗草药水、薰苍术祛病防疫等等习俗。
4、农村老人说:端午节的艾草有两不挂。你知道是哪两不挂吗?为什么?
农村老人说艾草有两不挂:第一,被阳光照了的艾草不能挂,据说被太阳照射了的艾草已经失去了辟邪的作用。第二,被虫子咬破叶子,或者长得太过矮小的艾草不要挂,因为它帮助人类驱邪避恶的能力太差。
端午追念亲人,很多网友被艾草勾起了故乡的回忆:
我们家里就没有这么讲究,现在菜市场好多卖艾草的,五块钱三把,这几天太阳大,都晒蔫了,城里人还不是买回去挂上了,说到底就是走个形式,至于是什么时候的草,什么时候挂上去,都不重要。
传统节日就是千百年来辈儿辈儿相传下来的,求个吉祥、健康、平安、和谐、辟邪。不必讲那么多道理,也不要太拘泥细节,具体操作根据条件,达不到的也无所谓。但听网友们说说老辈儿怎么讲究、怎么过节的事情,让人了解较为久远年代的风俗习惯,回味乡土气息,勾起思乡之情,挺有意思,令人感慨。
端午艾叶真是有讲究,它也是中国端午传统文化的一课,古人能流传下来的东西必是有它留下来的道理,作为真正的炎黄子孙我们就尊重就是。
又到端午节了,很是思念自己的父母,小时候过端午节时,妈蒸了糖包子,做一盆麦仁酵子,再给每人煮一个鸡蛋,就算过节,特别怀念那时的美好时光,每次想起心里暖暖的甜甜的。转眼五十多年过去了。时间怎么流失这么快呢,不知不觉中自己也老了。
小时侯家庭困难,老父亲是卖水的,一分钱一担水长年累月给街四邻挑水,到了端午这一天凌晨三四点钟就起身出去挑端午水了,因每家每户都要送到,我和比我少2岁的妹妹也一起上井台打水或抬水,受到邻居们的夸奖,到了中午l2点母亲就燃起蚊香放在房中在房前屋后洒雄黄,剩余的雄黄酒就抹在我们两姐妹头顶旋上和耳朵眼以作为避邪,回想小时生活多有不堪却也有温馨,如今老人早已作古,只有怀念。
想起小时候每年的端午节天不亮就和小姑打着手电筒去割艾草的情景,回来的时候鞋子都被露水打湿了,现在的端午花个几块钱买点挂上,总觉得少了什么,少了被小姑拽着起床的温暖,少了闻着艾草的清香和小姑踏着露水回家的快乐。
艾草能避邪只是一种传说,在我们老家其是一种中药,艾草发在门前等它干枯后把它收藏好,如果家里有人身上痒,就用艾草煮水洗,只要洗了就不痒了,可灵得很。
农村人是初五清早去采艾草和昌蒲回来挂的,昌蒲还围在腰上。可是城里人初五早晨去买的,大多是头天采的,自然就没当天采的那么有以上的说法,没那么有实际意义,俗活说:端午节百草是药,当天的和其他天可能有点区别。但只要用了心里就是一样就行了。
5、你知道端午节插艾草的来历吗?
端午插艾草是一直流传下来的一个习俗,是相传在古时候,有一只大蟒蛇为了修炼,便化成一个和尚,在城市里散放谣言说想上天堂就得去山上的一个洞里,通过了洞就可以通往天堂了,有很多人都相信了,便纷纷去到山洞,可是没想到这其实都是一个诡计,山洞是大蟒蛇吃人的地方,去的人都被大蟒蛇吃了,这时候当时的百姓官赵抚院为了除掉这个害人的妖精,便告诉百姓要在门上插上艾草,这样可以抵挡蟒蛇的攻击,
这天正好是五月五日端阳节,蟒蛇被除掉了街上老百姓欣喜若狂,齐声称赞赵抚院的功德。人们赶到岳麓山赶到蟒蛇洞一看,这条大蟒大的吓死人。后来,被吃掉的人不计其数。从此以后,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门口都挂菖蒲艾叶,还要喝雄黄酒。
这一传统也就一直流传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