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为什么不能站在河边
1、中元节,又称“鬼节”,在这个节日有哪些禁忌?
每年的农历7月15日就是一年一度的中元节,这个节日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一样,是我国传统的祭祖节。中元节这一天,还有烧钞票、放河灯、送羊等习俗。一般来说,中秋节期间,忌穿红衣,忌乱发,忌谈鬼怪,忌踩纸钱。
中元节禁忌去河边走。
中元节是祭祀的节日,水在传统上被认为是阴,加上晚上阴气增加,这样的日子不适合在河边散步或在水中游泳。也有人说,中秋之夜,一个人没有把衣服挂在外面晾在家里过夜,因为中元节的夜晚比较沉重。露水很容易受潮损坏。
中元节禁忌去别人家。
中秋节是祭祀的日子。这样的日子不适合去别人家玩。尤其是晚上,不能直接叫别人的名字。因为很多人认为在这一天回家被你的名字叫着是一种晦气。中元节是一个悲伤的日子。这样的日子,自然是不可能互相打招呼的。毕竟在祭祀日和“鬼节”上跟别人打招呼似乎太不合时宜了。
中元节禁忌偷吃贡品。
7月15日是祭祖的节日,除了烧钞票外,还会有苹果、香蕉等供品,一般不会带走。如果你看到一个供品,不要吃它,假装你没有看到它,然后就去吃它。除了这个祭祀之外,按照俗话说,先祖的先祖会饿死,然后才会有报应,也就是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中元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是祭祀祖先缅怀故人的节日,一方面可以表现出对祖先的虔诚,另一方面也可以延续扬己利人的善行,为人厚道。每个传统的节日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都是因为尤其独特的节日文化。活在当下的我们,要有一颗回忆、尊重、感恩的心,才能继承、繁荣、活得好。
2、中秋节有什么风俗习惯?
1、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2、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
3、拜月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
4、吃桂花鸭喝桂浆
“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
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5、打中秋炮
安徽省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
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3、中秋节有哪些风俗?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而中秋节的来历是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也是古代人们对月的一种崇拜体现。早在唐朝,中秋节就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
在今天,这些传统的风俗习惯也得以流传。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
南京人中秋除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而广东潮汕各地均有中秋拜月的习俗。另外少数民族关于中秋节的风俗也是多种多样,如举行歌舞聚会、祭祖灵、迎新谷、送槟榔、送茶订下婚约等等。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