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什么要饭
端午节吃粽子主要纪念屈原。屈原是楚国的一位英明的大臣。相传,他不忍看到自己的国家灭亡,投身到峨罗江中。他死后,当地人非常悲伤,去河边吊唁。渔民划着小船,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和其他食物扔进河里,希望鱼、虾和螃蟹不会吃掉屈原博士的尸体。后来人们怕饭团被蛟龙吃掉,就把饭团用树叶包起来,外面再用彩丝包起来,久而久之就发展成了现在粽子的样子。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有很多种,最主要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相传屈原跳河以后,人们为了不让鱼虾吃屈原的身体,所以纷纷往河里扔粽子。慢慢延续下来就变成了在端午节要吃粽子,食粽子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端午节的习俗
每逢端午,吃粽子已然成了常态,不少地方,还有赛龙舟等节目,热闹非凡。因此使得端午,早已与粽子、龙舟密不可分。不吃粽子的端午,算不上完整的端午节。即便在这个车水马龙的时代,粽子依旧是传统节日无可替代的食品,端午又名端阳、天中、重午等,各年代、各地区叫法不一,只有日期却格外一致,都是农历(阴历)五月初五,这种传承弥久、日期固定的古老传统节日,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吃粽子其习俗如赛龙舟、食粽等,也在上古之时早已存在。
每个节日都有来历和背景,这就是端午习俗,在端午节里吃粽子是我们中国文化流传下来的一个习俗,也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各种各样的粽子也是一度刷新我们的思想文化。
2、端午节习俗、饮食的资料
端午节习俗:
1、赛龙舟:
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2、食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3、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2)端午节为什么要饭扩展资料:
端午节由来:
1、端午节的由来主要还是与节气、与古代生产、生活有关。端午节又称重午节、端阳节、浴兰节等,是夏季里最重要的节日。
2、端午又叫女儿节,古人认为,惟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太极生两仪,这两仪就是阴阳。阴和阳是相对的,如男和女相对一样,因此古人在许多问题的设计上都是二极思维,在节日设计上也是这样,所以一年有男人的节日,也有女人的节日。
3、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呢?
是的,过端午要吃粽子,这是端午节习俗。可是,为什么端午要吃粽子呢?
祭祀屈原?说对了一半,的确是为了祭祀,但不是祭祀屈原。至少,在魏晋之前,粽子不是为了纪念屈原。
黍崇拜到以黍祭祀
早在先秦乃至更早的时候,人们的主食有黍、稷、稻和麦等。这些主食中,黍不仅可以做饭,还能酿酒,做糕点等。在当时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由此也产生了农作物崇拜,即用祭黍和用黍祭祀先祖、鬼神等。
先秦文献中,多次提到过用黍祭祀的事情。
《礼记·月令》载:仲夏之月,农乃登黍,月也,天子乃以雏尝黍,羞以含桃,先荐寝庙。
这段话怎么翻译,有争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天子祭祀先祖的时候,用到了黍。这里的黍自然不是生黍,肯定是煮熟后的。
角黍为何是牛角状?
煮熟后的黍饭,要用菰叶或者其他叶子裹成牛角形状,称之为"角黍"。为什么要做成牛角形状的呢?
原来,古代天子祭祀的时候,要用牛羊猪三种动物。这三种动物在准备祭祀前,要放在牢中养着,所以也称之为"牢"。但是天子和诸侯的牢,有区别。诸侯只能用猪羊,称为少牢;天子用牛羊猪,称为太牢。
但是,大家也都知道,牛在古代一直都用于耕地,如果杀牛太多,那么用来耕地的牛就会少了。而中国又一直是农耕国家,耕地种地太重要,为了保护牛这种生产力和生产工具,历代皇帝都禁止杀牛,如果偷偷杀牛或者吃牛肉还会被惩罚。
又不能杀牛祭祀,又必须用牛,怎么办?
古代聪明啊!他们用代替物,比如牛角状的东西来代替牛,这样既能表达祭祀之礼,又没有真的杀牛,一举两得,完美!
于是,黍就被做成了牛角状。
南北朝时期,随着南北方饮食交流,角黍和南方筒饭的结合,形成了粽子。
为何要在端午吃粽子纪念屈原?
最初的时候,是夏至日吃粽子,这个在《荆楚岁时记》中有记载,当时和屈原还没有关系。
4、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在《史记》的记载中,人们可以了解到,屈原是楚国的大臣。屈原一心想着联和齐国对抗秦国。然而,屈原的想法却遭到了反对,最后屈原遭遇陷害,被贬黜。在流放期间,当屈原得知楚国被秦国攻破之后,伤心欲绝,抱石投汨罗江。
据悉,在屈原死后,楚国的老百姓都悲痛万分。为了不让屈原的尸体,遭到鱼虾的侵蚀。人们都自发的向江中投粽子。
在端午节吃粽子已经成为了一个特定的节日习俗,无论南方和北方的老百姓,都会在这一天吃粽子。在这一天,人们都会通过吃粽子来祭奠屈原。
5、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是楚国的贤臣,相传,他不忍看到自己国家灭亡便投入汨罗江自尽。他死后,当地百姓都非常悲痛,纷纷前往江边凭吊。
渔夫们划起小船,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入江中,希望让鱼、虾、蟹不要啃食屈原大夫的身体。后来,人们害怕饭团被蛟龙所食,就用树叶包住饭团,在外面缠上彩丝,久而久之,就发展为现在粽子的模样了,也形成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粽子的主要构成。
粽子的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和箬叶。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传播亦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