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节日 » 讲一个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讲一个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发布时间: 2023-04-10 18:00:04

1、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什么?

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
一般认为,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实际上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节吃粽子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只是反映民众的心里愿望而已。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2、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原因

端午节之所以要吃粽子是为了对屈原表示怀念。屈原是战国时期极具知名度的一个爱国诗人,他入仕之后一直想要推行变法改变楚国的积弊。楚怀王起初对他其实较为信任,但是后来在儿子子兰以及其它贵族、朝臣的挑拨下日渐疏远屈原。这些人之所以针对屈原,其原因在于屈原所推行的变法是为民谋利,为达到这个目的势必要以损害上层贵族的利益为代价,因此子兰等人才会针对屈原,反对变法。

被疏远的屈原被流放至汉北,与此同时楚怀王受秦国张仪蒙骗主动放弃与齐国共同攻伐秦国的计划。受此蒙骗的楚怀王心有不甘接连两次出兵攻打秦国,但是均未取得胜利战果。不仅如此,楚国还反遭到秦国的进攻,汉中郡也因此被秦侵占。为此楚怀王又将屈原召回,并命他出使齐国,希望与齐国共结联盟。不过待屈原从齐国回来之后,楚怀王再一次疏远了他。

之后楚怀王听信秦国的花言巧语,与秦复合。屈原对此感到十分不满却又无法改变楚怀王的想法,所以他选择再次前往汉北。两年之后楚国被齐韩魏三国联合攻击,楚国不敌,于是派出太子作为人质为代价求得秦国出兵相助。不曾想一年之后楚国太子因误杀楚国大夫而潜逃回楚国,秦国更是以此为由对楚国发动战争,楚国因此接连失去好几座城池。

这时屈原已经从汉北归来,但是他刚回来没几年就又再次被流放至江南。就在此次流放期间,屈原在听闻楚国都城被破的消息之后便投江自尽了。当地百姓虽极力打捞他的尸首却始终没能寻到,最后他们只能往江中投掷饭团,希望江中鱼儿不要破坏屈原的尸首。这件事情便是端午吃粽子的起源。

文化习俗

粽属于“籺”的一种,籺是人们在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祭祖的贡品,逢年过节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的传统习俗。籺有很多品种,不同的节日会做不同的籺,粽籺是端午节拜祭神灵祖先的贡品。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即为广东碱水粽。端午食粽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包粽子主要是用柊叶、箬叶或菰芦叶,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

粽子的形状多,体现了不同地域特色。粽子不仅形状很多,品种各异,由于中国各地风味不同,主要有甜、咸两种。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蚕豆粽、枣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猪油粽、枣泥猪油粽等。咸味有:猪肉粽、火腿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等,但以猪肉粽较多。也有南国风味的柊叶蛋黄肉粽(海南)、什锦粽、豆蓉粽、冬菇等;还有一头甜一头咸、一粽两味的“双拼粽”。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各异。

3、为何端午节要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要纪念屈原。

端午节也叫重午节,一般说来是为了纪念屈原,还有一种说法是纪念吴国宰相伍子胥。端午的民俗活动很多,采草药、佩香囊、铸阳燧、悬菖艾、划龙舟、端午浴、放纸鸢、拴五色丝线、食五黄、给小孩额头涂写雄黄字、吃五毒饼……其中,重中之重就是包粽子。 

包粽子的习俗大约是在东晋形成的,当时,很多人在汨罗江畔祭祀屈原,往河里投食物。身穿白袍、披头散发的屈原现形后告诉人们,河里有恶龙,可以把米饭包在芦叶里再投下去。

这当然是一种传说,传说背后有着相应的时代背景。东晋时期,中国的文化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南方有大量平原、水田,当北方的农业技术传到南方,促进了南方的农业生产,老百姓有了余粮,才可能做粽子。

吃粽子要注意的事

1、粽子要趁热吃

粽子本身就不好消化,变冷之后的粽子会变硬更难消化,如果煮熟了的粽子没有及时吃掉,那最好重新加热蒸熟再吃,一方面放时间久了有细菌,另一方面重新蒸熟有利于消化。

2、粽子不能多吃

以前吃的粽子都是糯米做的,虽然好吃,但是不能多吃,因为糯米的黏性大不易消化,如果吃多了容易引起腹胀,胃受不了。

还有一些特定人群最好少吃甚至不吃粽子,比如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患者等,很多老年人多少都有点这些毛病。

以上内容参考 上观新闻-端午节为何要吃粽子?节令美食背后有中国人的文化密码

4、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

端午节要吃粽子,主要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

据民间传说,屈原投江后,人们为了不让江中鱼虾蟹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食物。人们拜祭屈原,纪念屈原,年复一年,所以人们每逢端午节,便用竹叶把糯米饭包起来,做菱角的尖角粽子。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是吃粽子,粽子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用芦苇的叶子包粽子最香。

包粽子之前先准备好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下,把准备好的糯米,馅料分别做好,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就开始包粽子。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粽子,插艾蒿等都是端午节的特色。

岁月如歌,日子慢慢变迁,每到端午,各地的粽香,端午文化也就兴方未艾。端午安康万家欢,粽子飘香满神州。

5、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

每到端午节我们都会包粽子,吃粽子。而这个习俗也是流传至今成了人们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风俗之一。

粽子也随着时代的进步,变化成各种形式,有肉粽、枣粽等等。那么,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呢?

关于端午节吃粽子一般的说法都是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

根据民间的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史记》的记载中,人们可以了解到,屈原是楚国的大臣。屈原一心想着联和齐国对抗秦国。然而,屈原的想法却遭到了反对,最后屈原遭遇陷害,被贬黜。在流放期间,当屈原得知楚国被秦国攻破之后,伤心欲绝,抱石投汨罗江。

据悉,在屈原死后,楚国的老百姓都悲痛万分。为了不让屈原的尸体,遭到鱼虾的侵蚀。人们都自发的向江中投粽子。

在端午节吃粽子已经成为了一个特定的节日习俗,无论南方和北方的老百姓,都会在这一天吃粽子。在这一天,人们都会通过吃粽子来祭奠屈原。

除了上面的历史上关于粽子的记载,之后还有另一种关于吃粽子的说法。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粽”字本作“糉”,芦叶裹米也。从米,葼声。西汉把粽子做为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枭羹”。《史记》“孝武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粽子应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了。

200年后南朝梁文学家吴钧在《续齐偕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按《齐谐记》说法,因为怕祭屈原之米被蛟龙所窃,因此创造了粽子这种形色。因为蛟龙怕楝叶、绿丝。可见人们对忠义之士感情之弥笃了。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粽子还有一个意思,那就是求子,在端午节的时候,有的地方会互相赠送粽子,意在求子的意思,因此民间有吃了粽子之后就能够生出儿子的传闻。粽子还有一种谐音是“众子”,寓意着未来会人丁兴旺。

每年的端午节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屈原,还有合家团圆的意思,因此现在端午节已经变成了法定的节假日,端午节这一天大家可以回家对家人进行照看与家人团聚。

热点内容
新泰特产 发布:2020-09-14 19:00:13 浏览:505
适合开业的音乐 发布:2020-09-17 11:28:55 浏览:503
送男生十字绣 发布:2020-09-16 16:05:07 浏览:503
神秘商店皮肤赠送 发布:2020-09-16 15:38:37 浏览:503
手绘圣诞贺卡 发布:2020-09-16 14:48:57 浏览:503
青岛初中升学率 发布:2020-09-16 09:55:57 浏览:503
送妈妈的生日蛋糕图片 发布:2020-09-16 09:10:18 浏览:503
梦生日 发布:2020-09-16 18:24:33 浏览:502
纸礼物盒 发布:2020-09-16 15:55:47 浏览:502
wow角色定制 发布:2020-09-16 14:46:32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