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宝宝要挂什么
1、小孩脖子上挂四彩绳有什么讲究?是什么寓意?
端午节用五彩丝线编制成绳,挂在小孩脖子上,用以避邪,称为“长命 缕”。又名“续命缕”、“避兵缯”、“五色丝”、“长命寿线”等。古代以五月为恶月,以其天气炎蒸,疾病易于流行,自汉以来,即于此月重五前后,以彩色丝线系于臂,谓可保平安健康,又谓能避刀兵之灾,故称。端午节戴五彩线可是很有讲究的。五彩线是用五种颜色的线制成。
◆而五种颜色不是随便用哪五种颜色就行,而必须是青、白、红、黑和黄色。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
◆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可以驱邪除魔,祛病强身,使人健康长寿。制成的五彩线佩戴时是男左女右,既可以系在手脖上,也可以系在脚脖上。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以五色丝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汉代应助《风俗通义》有记:“五月五日,赐五色续命丝,俗说以益人命。”《荆楚岁时记》载:“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
◆另外又有称长命缕、续命缕、辟兵绍、五色缕、朱索等。据说也是因屈原而起,可以驱除灾害。
◆为什么五彩丝线有这么大的威力呢? 在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中又记述有将五色纸挂于山中,召唤五方鬼神的巫术,大概是以五色象征五方鬼神齐来护佑之意,源于我国古代的五行观念。
◆另外,可能源于古代南方人的文身之俗。《汉书·地理志》记越人“文身断发,以辟饺龙之害”。晋人刘义庆《世说》等书,记以五色丝缠绕粽子,以投入江中,为蚊龙所惮。虽系传说,却透出了一丝值得玩味腊瞎的信息。五色丝系于臂上,或为文身遗俗,另外还有其他佩饰之物。
◆比如,《太平御览》引《风俗通))佚文:“又有条达等织组杂物,以相赠遗。”条达,即彩色织丝带,亦与五色丝相行。又有佩赡赊以辟兵之俗(此俗久已失传,仅《太平御览》中有记载)。
◆这些习俗传到后世,即发展成许多种漂亮好玩的香囊等饰物。如《东京梦华录》记北宋开封过端午要购,“百索、艾(多年生草木板物,叶子有香气,可入药,内服可做止血剂,又供灸法上用。也叫艾篙或蕲艾)花、银样鼓儿花”。是佩戴饰物。
◆《武林旧事》记南宋杭州时赐予后妃诸臣:“翠叶、五色葵榴、金丝翠扇、真珠百索、钗符、经筒、香囊、软香龙诞佩带。”清《帝京岁时纪胜》:“幼女剪彩叠福,用软帛缉缝老健人、角黍、蒜头、五毒、老虎等式。”是在端午制小人形(由古代艾人发展而来)、粽子、蒜头、五毒、巷虎等形的小香囊佩戴。
◆《清嘉录》中记有另一种健人:“市人以金银丝制为繁缨(古代帽子上系在领下的带子)、钟铃诸状,骑人于虎,极精细,缀小钗为串,或有用铜丝、金箔为之者,供妇人插鬃,又互相献赉,名曰健人。”妇女也于髻上戴艾,插石榴花朵,既可驱邪,又兼装饰。
◆应劭的《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五彩缕有叫“五色线”、“朱索”、“百索”等,是端午节必备的物品。陕西风俗,端午节当天把彩色丝缕拴在小孩的手腕、脚腕和脖颈上,据说可以避邪和防止五毒近身。这种彩色丝缕要戴到“六月六”才把它剪下来,丢进河里让水冲走。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
◆由戴五彩线而演变出戴香囊的风俗习惯。香囊俗称香布袋儿,也是端午节人们必戴的物件。香囊由各种花色的布缝制而成,内装由丁香、香草、白芷、甘松、苍术和雄黄等制成的香料粉,用五彩线作索搜局物戴在小孩身上,其作用也是祛病避邪。如世液今,香布袋儿的形状种类繁多,体现出时代特色。当然,在小孩子身上涂雄黄酒也是为了避邪强身。正因为有这么多的作用和意义,所以,端午节戴五彩线、香布袋儿和涂雄黄酒仍延续至今而不衰。
2、过端午节人们为什么给小孩挂香包,戴手链和五彩线
在古代,人们迷信端午节这天是一年中最不吉利、毒气最重的日子。所以,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孩子手腕上带上五彩绳,就是用红、黄、蓝、绿、紫五种彩线编成的线绳,以辟邪驱瘟、逢凶化吉。而挂香包,也有着同样的寓意。在古代,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是用彩色的碎布和五色丝线缝制而成,内部装有各种香料,戴在孩子胸前,不仅美观大方,香气扑鼻,还有驱避蚊虫的功效和祈求安康的美好寓意。
3、端午节儿童一串辟邪挂件叫什么名字?
五色丝线(五彩绳/五彩丝/五色丝。
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
端午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传到后世,即发展成如长命缕、长命锁、香包等许多种漂亮饰物,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儿童身上的五色丝线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
4、五个半月宝宝端午节代红绳还是五彩绳
五彩绳。
端午节最大的特色除了赛龙舟就是包粽子,但事实上,除了包粽子,还有画额、编织五彩绳等习俗。画额指的是在端午时节到来之际,用雄黄涂抹孩子额头,传闻称雄黄有驱毒的功效。而编织五彩绳则是指佩戴五彩丝线,在中国古代,五彩丝线有辟邪的作用,尤其能够保护孩子的安康。
在端午节的清晨,大人们首先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在孩子的手上挂上五彩丝线,挂五彩丝线时最禁忌孩子开口说话,且挂在手上的线不可以轻易拆掉,而是应当等着大风吹散或者在佩戴后的第一次洗澡时才能拆下扔到河里。
(4)端午节宝宝要挂什么扩展资料
端午节究竟为何而祝,除了纪念屈原说外,还有纪念伍子胥说、纪念孝女曹娥说、古越民族图腾祭说、龙的节日说、恶日禁忌说、夏至说、蓄兰沐浴说、纪念介子推说、勾践操练水军说等。其中,纪念伍子胥说流传相对较广,伍子胥和屈原一样,也是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伍子胥便投奔吴国。
吴国大败越国,越王勾践求和,伍子胥力主灭了越国,但吴王夫差不听,后又听信他人谗言,赐死了伍子胥。伍子胥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5、端午节有为小孩佩香囊的习惯,香囊意义是什么?
小孩佩戴香囊是因为许多家长都会在香囊里面装上一些朱砂和其他东西,我们大家都知道朱砂这个东西是辟邪用的。其实端午节也是有另外有一种意思的,那天也叫做公共卫生防疫节。因为在那时五月的开端,具有毒性的一些蛇就会出来给小孩带来许多的事故,因为小孩的抗免疫性差,所以家长都会在那一天为孩子们消消毒之类的。
在端午节那一天许多家长都会给孩子的脖子上挂上一个香囊,因为香囊里面一般都会放上一些朱砂还有一些艾草放蚊虫叮咬一些之类的,这个香囊就相当于一个护身符,防疫一些瘟疫之类的,许多家长都会在香囊上绣着一些图案那些之类的。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们民间就有佩戴香囊来辟邪之类的,现在许多的地方还是有佩戴香囊这个习俗,现在的研究发达了,根据我们国家的一个研究,让孩子长带香囊或者将香囊压在枕头底下可以预防一些传染病之类的。以前家家户户的妇女都会给儿童织这些东西,秀的五颜六色秀气的很。
而且我们的端午节是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有一些民间的活动主要就是包粽子,赛龙舟之类的一些活动,端午节也叫做重阳节,传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诗人屈原殉国的一个日子,两千多年以来这个节日也是为了纪念屈原的一个日子,端午节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在这个传承的发展中柔和这多种习俗结为一体,而且赛龙舟以及那些包粽子吃粽子这两大习俗现在我们还在传承中。
至今为止许多国家在过着端午节的那一天都会进行包粽子,有些学校也会阻组织孩子们的一个包粽子活动,以及家长们给孩子的身上挂着一些香囊驱虫辟邪之类的。
6、端午节儿童带的手饰叫什么东西
五线绳
端午节系五彩绳的习俗起源于汉代,至今不衰。民间把五彩绳看成“五彩龙”,端午节又称“小儿节”,五月被古人称为毒月,端午节拴五彩绳有保护儿童驱妖避邪之意。随水冲走的五色绳就会变成小龙,带走你身上的不好的东西。这样一来,烦恼、忧愁都随着雨水流走,会给你带来一年的好运。
端午节戴五彩线可是很有讲究的。五彩线是用五种颜色的线制成。而五种颜色不是随便用哪五种颜色就行,而必须是青、白、红、黑和黄色。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可以驱邪除魔,祛病强身,使人健康长寿。
制成的五彩线佩戴时是男左女右,既可以系在手脖上,也可以系在脚脖上。又有一说如果小孩还没满一岁,就只系红色的彩线。
尽管民俗约定端午节第一场雨,要将彩绳摘下扔到雨水中飘走,以象征远离邪恶、烦恼和疾病,忧愁,但希望大家不要随地乱扔,最好抛到僻静处的雨水中,以免影响环境、增加环卫工人工作量。
端午节除了带五彩绳的习俗外,还有挂小辣椒、老虎鞋,孩子头上写上王字,这样孩子不闹,也是为了驱除灾害、瘟疫。
7、端午节小孩要带银锁吗 端午节宝宝带什么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节日氛围比较浓厚的一个节日,很多地方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也会有各种各样的讲究和禁忌。在端午节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戴香囊香包,也会带五彩绳等。那么端午节小孩要带银锁吗?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端午节小孩要带银锁吗这个要看各个地方的风俗,有些地方端午节小孩是要带银锁的,而有些地方端午节小孩可以不带银锁,因地而异。
有些地方的风俗是小孩带银锁会比较好些,都说银子做的东西给宝宝带了以后可以辟宴棚邪哦!
长命锁的前身是“长命缕”,也被称之为“长命缕”。其意义在于锁住小孩的命,避免病魔疫鬼侵入危害小孩。古人认为小孩一旦戴上了锁,就能无灾无祸,平安长大;长命锁更多表达的是长辈对晚辈的祝福。
银本身对人体有保健作用,适合给体质娇嫩的孩子佩戴。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道:银具有“安五脏、安心神、止惊悸、除邪气”等作用。 也就是说,银可以避邪,帮助孩子排除掉体内的“胎毒”,帮助心智尚未健全的 小孩 安神。并且,银还具有杀菌和试毒的作用,对成长中的孩子都有裨益。所以,在贵金属中,银是比较适合给孩子佩戴的:既美观,又保健。
端午节小孩带什么 戴五彩线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所以端午节小孩子会束五彩线。
把五彩丝线缠绕在幼儿的手腕、脚腕和脖子上,以求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 据传,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也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孩子由此可以保安康。
戴香包端午节最有特色的饰物就是香包。端午节小孩佩戴香包,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小孩佩戴香包,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用含有多种香味的药用植物做成的香包也可以预防疾病。
带葫芦端午节戴葫芦是历来的风俗,小孩、成人佩戴葫芦,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戴艾虎根据晋代《风土志》记载,每逢端午节这一天,家长们会给自己活着孩子戴艾虎。 戴艾虎的寓意: 妇女们在端午节这一天会把“艾虎”别在发际,男人们和孩子们则将“艾虎”或“蒲剑孙举”佩戴在胸前或挂在腰间,人们认为这样就能防止邪毒侵袭,确保身体健康。
戴虎头帽每到端午时节,人们除了赛龙舟、裹粽子等活动外,外婆和舅舅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新出生的小外甥准备虎头帽、老虎衣,由外婆在端午节前,送到女儿家。到了端午节那几天,家家户户都给小孩子戴上虎头帽、穿上老虎衣。
在传统观念里,虎被当作一种瑞兽,可以镇邪、驱邪,所以民间流行戴虎头帽、穿老虎衣来躲避五月之邪。
人们在自然力和自然现象面前软弱无力,对疾病不了解,认为则祥碧是妖魔鬼怪在作祟,为了驱魔辟邪,就用虎头帽、老虎衣的“虎”来抵抗无形的魔。
戴五毒兜端午节这天,家长还会给孩子戴五毒兜。五毒兜是指绣有蛇、蝎、蜈蚣、壁虎、蟾蜍等五种毒虫图案的肚兜,多为纯红色棉布底料、彩色绣线手工绣制,取五毒不侵、健康平安之意。 端午这一天,小孩子要带“五毒兜”,上面有绣织的五毒图,寓意是以毒攻毒,确保健康。
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佩香囊古时候人们认为给小孩子佩戴香囊具有避邪驱瘟的效果,甚至会在香囊内部装上一些艾草、朱砂、香药等,然后再缝起来,再用一些五彩线扣在香囊的头部,结成一串。有些地区的男女会互相送香囊以表示爱意,不过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会佩戴香囊了。
吃粽子在我国春秋事情就已经出现粽子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而吃粽子”,粽子是具有文化积淀的食物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会往粽子里面加入红烧猪肉、咸鸡蛋、香菇、红豆等等食物,粽子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样,比如有腊肉香肠粽、松仁莲子粽、蛋黄火腿粽等等口味。
悬挂艾叶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在门眉歘悬挂一串艾叶,表示驱除瘟疫和瘴气。艾叶有一股清香,能够驱赶蚊虫,具有净化空气、杀菌消毒的作用,因此,古代人们会在门眉处插上艾叶以防止疾病传播。在端午节的时候插艾叶的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
赛龙舟在端午节的时候赛龙舟也是一个传统活动,在一些靠近河流的地区经常会举行赛龙舟活动。相传屈原投河自尽后,渔夫划船在江中打捞屈原的身体,然而依然没有找到,因此,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会在每年的五月五号划龙舟以表示对屈原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