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节日 » 简简要说说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简简要说说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发布时间: 2023-04-15 17:29:09

1、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端午节包粽子的来历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有包粽子往江里扔的习俗。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名叫屈原,他原是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人,是国王的一名大夫。屈原虽然忠实楚怀王,但却受其他人的排挤。楚怀王逝世后又因倾囊王听信谗言而将屈原流放到汨罗江边。屈原苦苦想到,我反正也不能为国家和百姓造福,那我活着还有什么用皮顷雀呢?于是便投江自尽了,那天正是我国的农历五月初五。百姓们听说屈原跳江的消息后,十分痛苦。他们发动了很多人坐在船上在江边打捞屈原,一连打捞了很多天,最终还是没有打捞到屈原。所以百姓们为了纪念对屈原的思念之情,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那天,就要包粽子,将包好的粽子少吃一点,大部分都要扔到江里去,让江里的鱼虾吃粽子,不要吃屈原的身体。从此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包粽子,就成了一种传统。
民间传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马上划船捞救,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为了寄托哀思,人们乎吵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但是关于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的由来,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仅反映民众的心愿而已。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燃早。之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赛龙舟已成为民族民间原生态的传统节日
据介绍,端午起源于南方百越,把农历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附会纪念屈原跳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端午节文化相沿迄今。
据悉,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2、为什么端午节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的原因

1、端午节吃粽子和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有关,是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世则败而形成的一种端午习俗,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

2、战国末期,楚国沦陷,屈原在被流放的途中内心非常悲愤,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屈原怀抱大石投入了汨罗江,江边百姓听到这一消息后纷纷划船追赶,想要将屈原的尸体打捞起来,但并没有打捞上来,于是人们为了不让鱼虾伤害屈原的躯体,用搜颤竹筒装入糯米投入盯雀江中,后来慢慢发展,吃粽子就成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一大习俗。

3、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

每到端午节我们都会包粽子,吃粽子。而这个习俗也是流传至今成了人们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风俗之一。

粽子也随着时代的进步,变化成各种形式,有肉粽、枣粽等等。那么,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呢?

关于端午节吃粽子一般的说法都是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

根据民间的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史记》的记载中,人们可以了解到,屈原是楚国的大臣。屈原一心想着联和齐国对抗秦国。然而,屈原的想法却遭到了反对,最后屈原遭遇陷害,被贬黜。在流放期间,当屈原得知楚国被秦国攻破之后,伤心欲绝,抱石投汨罗江。

据悉,在屈原死后,楚国的老百姓都悲痛万分。为了不让屈原的尸体,遭到鱼虾的侵蚀。人们都自发的向江中投粽子。

在端午节吃粽子已经成为了一个特定的节日习俗,无论南方和北方的老百姓,都会在这一天吃粽子。在这一天,人们都会通过吃粽子来祭奠屈原。

除了上面的历史上关于粽子的记载,之后还有另一种关于吃粽子的说法。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粽”字本作“糉”,芦叶裹米也。从米,葼声。西汉把粽子做为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枭羹”。《史记》“孝武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粽子应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了。

200年后南朝梁文学家吴钧在《续齐偕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按《齐谐记》说法,因为怕祭屈原之米被蛟龙所窃,因此创造了粽子这种形色。因为蛟龙怕楝叶、绿丝。可见人们对忠义之士感情之弥笃了。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粽子还有一个意思,那就是求子,在端午节的时候,有的地方会互相赠送粽子,意在求子的意思,因此民间有吃了粽子之后就能够生出儿子的传闻。粽子还有一种谐音是“众子”,寓意着未来会人丁兴旺。

每年的端午节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屈原,还有合家团圆的意思,因此现在端午节已经变成了法定的节假日,端午节这一天大家可以回家对家人进行照看与家人团聚。

4、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是楚国的贤臣,相传,他不忍看到自己国家灭亡便投入汨罗江自尽。他死后,当地百姓都非常悲痛,纷纷前往江边凭吊。

渔夫们划起小船,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入江中,希望让鱼、虾、蟹不要啃食屈原大夫的身体。后来,人们害怕饭团被蛟龙所食,就用树叶包住饭团,在外面缠上彩丝,久而久之,就发展为现在粽子的模样了,也形成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粽子的主要构成。

粽子的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和箬叶。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传播亦甚远。

5、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1、端午节吃粽子主要是为了纪念忧国忧民的诗人屈原。

2、相传楚国诗人屈原岁散歼对楚国灭亡无力回天,由于亡国之痛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汨罗江而殒身,这就为端午乎冲节渲染了一定的爱国主义色彩。屈原死后楚国的民众非常痛苦,为了避免河中的鱼虾损伤到屈原的尸体,附近的渔夫和村民都自主的拿来自己家准备的饭团,以及鸡蛋等食物扔到江里,希望通过这些食物喂饱河里的鱼虾,这样就不会损伤屈原的躯体。

3、也有的人会把随身携带的竹筒中放一些糯米,既能够吸引鱼虾又能够起到一定的驱邪作用,避免水中动物蚕食屈原尸体。从此以后为了表达对屈原的怀念和崇敬之情,楚国人在每年屈原投江这一天就会自觉的,将竹筒里装满米和其他食品用来祭奠屈原,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亡国的悲伤之情。后来这掘岩些竹筒米经过进一步的简化和改进,就逐渐形成了现在的粽子。从此以后每年端午节就有吃粽子的习俗了。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迁,人们对美食和口味也有了不同的追求,所以就形成了现在的莲子、绿豆、冬菇、花生、五花肉等多种材料做的粽子。

6、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原因

1、端午节之所以要吃粽子是为了对屈原表示怀念。屈原是战国时期极具知名度的一个爱国诗人,他衫亮誉入仕之后一直想要推行变法改变楚国的积弊。楚怀王起初对他其实较为信任,但是后来在儿子子或段兰以及其它贵族、朝臣的挑拨下日渐疏远屈原。这些人之所以针对屈原,其原因在于屈原所推行的变法是为民谋利,为达到这个目的势必要以损害上层贵族的利益为代价,因此子兰等人才会针对屈原,反对变法。
2、被键袭疏远的屈原被流放至汉北,与此同时楚怀王受秦国张仪蒙骗主动放弃与齐国共同攻伐秦国的计划。受此蒙骗的楚怀王心有不甘接连两次出兵攻打秦国,但是均未取得胜利战果。不仅如此,楚国还反遭到秦国的进攻,汉中郡也因此被秦侵占。为此楚怀王又将屈原召回,并命他出使齐国,希望与齐国共结联盟。不过待屈原从齐国回来之后,楚怀王再一次疏远了他。
3、之后楚怀王听信秦国的花言巧语,与秦复合。屈原对此感到十分不满却又无法改变楚怀王的想法,所以他选择再次前往汉北。两年之后楚国被齐韩魏三国联合攻击,楚国不敌,于是派出太子作为人质为代价求得秦国出兵相助。不曾想一年之后楚国太子因误杀楚国大夫而潜逃回楚国,秦国更是以此为由对楚国发动战争,楚国因此接连失去好几座城池。
4、这时屈原已经从汉北归来,但是他刚回来没几年就又再次被流放至江南。就在此次流放期间,屈原在听闻楚国都城被破的消息之后便投江自尽了。当地百姓虽极力打捞他的尸首却始终没能寻到,最后他们只能往江中投掷饭团,希望江中鱼儿不要破坏屈原的尸首。这件事情便是端午吃粽子的起源。

7、为何端午节要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要纪念屈原。

端午节也叫重午节,一般说来是为了纪念屈原,还有一种说法是纪念吴国宰相伍子胥。端午的民俗活动很多,采草药、佩香囊、铸阳燧、悬菖艾、划龙舟、端午浴、放纸鸢、拴五色丝线、食五黄、给小孩额头涂写雄黄字、吃五毒饼……其中,重中之重就是包粽子。 

包粽子的习俗大约是在东晋形成的,当时,很多人在汨罗江畔祭祀屈原,往河里投食物。身穿白袍、披头散发的屈原现形后告诉人们,河里有恶龙,可以把米饭包在芦叶里再投下去。

这当然是一种传说,传说背后有着相应的时代背景。东晋时期,中国的文化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南方有大量平原、水田,当北方的农业技术传到南方,促进了南方的农业生产,老百姓有了余粮,才可能做粽子。

吃粽子要注意的事

1、粽子要趁热吃

粽子本身就不好消化,变冷之后的粽子会变硬更难消化,如果煮熟了的粽子没有及时吃掉,那最好重新加热蒸熟再吃,一方面放时间久了有细菌,另一方面重新蒸熟有利于消化。

2、粽子不能多吃

以前吃的粽子都是糯米做的,虽然好吃,但是不能多吃,因为糯米的黏性大不易消化,如果吃多了容易引起腹胀,胃受不了。

还有一些特定人群最好少吃甚至不吃粽子,比如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患者等,很多老年人多少都有点这些毛病。

以上内容参考 上观新闻-端午节为何要吃粽子?节令美食背后有中国人的文化密码

8、端午节人们为什么要吃粽子?

人们对吃粽子的看法

人们对吃粽子的看法,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在这一天,民间会举办赛龙舟,家家户户也会一起包粽子,煮咸鸭蛋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下面为大家分享人们对吃粽子的看法。

人们对吃粽子的看法1

众所周知,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吃粽子成了不可避免的传统习惯,要增添生活的美好感,有时候形式感还是必须得有的。

还记得我第一次吃粽子还是非常小的时候,大概只有几岁吧,在我外婆家吃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粽子。粽子的外观感觉很是Q萌,棕叶独特的包裹方法,至今都没有学会,当时只是觉得非常神奇,食物还可以这样包着吃。很有和大自然亲切的感觉,有点像竹筒饭,利用自然界中的植物来进行加热食物,吃起来美味有趣。

剥开外面一层层的粽叶后就可以看到饱满鲜嫩的粽子了,热腾腾的香气里面扑鼻而来。但是现在都非常不喜欢剥开粽叶黏糊糊的感觉,容易把手弄脏,但不妨碍它成为童年回忆的一部分,非常的有亲切感。在外婆家,端午节围绕着一群家人,一起吃着粽子,非常美好的记忆。

我依稀记得第一次吃的粽子是蜜枣味,也是一款非常经典的粽子口味了。蜜枣味的粽子吃着很甜,吃多了会有点感觉油腻,糯米包裹着里面的各种馅,不咬下去你永远不知道是什么口味,阿甘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我觉得粽子也像极了生活。要问我第一次吃到粽子现在回忆起来是什么感觉,我觉得就是童年时代幸福快乐的感觉。

随着现在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对普通的食物已经越来越不满足了,什么消费都在升级,不仅要食物营养健康还要饭店装修豪华环境好,美食需要色基缓香味俱全,什么都需要上档次。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不是吃什么,最重要的是和谁吃,以及当时的心情。

这样好的美食不仅好吃美味还赏心悦目,遇到中国的传统节日,比如端午节,就应该一家人团团圆圆坐下来一起吃饭,一起吃粽子,这样不管你吃到什么馅的粽子,都是最美味的。

人们对吃粽子的看法2

对粽子寓意的看法

1、来历:

纪念屈原

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普遍公认的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

老百姓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知体,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一“筒粽”的由来。

早在春秋时期粽子就出现了,到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2、寓意:

而最初粽子的寓意是用作祭祖及神灵的,因道为古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必须在每年的五月五日举行祭祀活动,以除瘟、驱邪、求吉祥。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改变,人们过端午节吃粽子都是承袭传统的表现。不同的地区粽子的种类很多,然而,吃粽子的意义都是一样的。

人们对吃粽子的看法3

一、端午节吃粽子的意义是什么

其实端午节吃粽子主要是为了纪念屈原。当年屈原因为秦攻打楚都,它悲愤交加、对国家彻底死心,于是就投江自尽。村民们为了纪念和保护他的躯体,不让江中的鱼侵蚀屈原的尸体,于是就向江中投入一些食物。

但是这些食物很快就会被鱼儿吃光,又一次开始侵蚀屈原的尸体。于是大家想出了一个办法,就用粽叶和糯米裹在一起,然后投入江中,这样鱼儿吃起来比较困难,吃的`非常慢,所以就很好的保护了屈原的躯体。因此这个习俗延续到现在,到了端午节的时候,大家都会吃粽子,主要就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

二、粽子的口味儿有哪些

1、肉粽

在南方地区端午节的时候,家家都户户都会包肉粽。肉粽主要是用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来包的,肉需要先提前腌制一下,然后将切好的五花肉放入到糯米当中一起包裹搏戚模。煮出来的肉粽,吃上去肥而不腻,精肉软烂,非常的好吃。尤其是浙江嘉兴的肉粽在全国都是非常有名的。

2、仔罩蜜枣粽

北方人比较喜欢吃甜的粽子,所以在包的粽子里面会加入蜜枣,这样煮出来之后,蜜枣的香甜味就会渗入到糯米当中,一口咬下去可以吃到蜜枣的香甜以及蜜枣的软糯口感,这在北方也是非常受欢迎的一种口味的粽子。

3、白米粽

白米粽其实就是普通的糯米包裹而成的,里面没有放任何的馅料,所以煮出来之后,除了有粽叶的清香之外,没有其他的味道。但是它的吃法有很多,可以蘸着白糖吃,可以把它切成片,放在油锅里面炸着吃,也可以在上面淋上一些红糖汁来吃,特别的好吃。

这种从古传到今的文化习俗,也是被大家尊重和传承的。所以现在到了端午节,全国各地的人们都会开始包粽子,吃粽子,同时也会举办一些民俗活动来庆祝端午节,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人们对吃粽子的看法4

粽子的寓意

古称“角黍”,“盖取阴阳尚相苞裹未分散之象也。”传说是为祭投屈原而发明的。最早记载见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粽”字本作“糉”,芦叶裹米也;又名角黍或作粽。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屈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竹筒装米,投入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也就是所谓的竹筒饭。

《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热点内容
新泰特产 发布:2020-09-14 19:00:13 浏览:505
适合开业的音乐 发布:2020-09-17 11:28:55 浏览:503
送男生十字绣 发布:2020-09-16 16:05:07 浏览:503
神秘商店皮肤赠送 发布:2020-09-16 15:38:37 浏览:503
手绘圣诞贺卡 发布:2020-09-16 14:48:57 浏览:503
青岛初中升学率 发布:2020-09-16 09:55:57 浏览:503
送妈妈的生日蛋糕图片 发布:2020-09-16 09:10:18 浏览:503
梦生日 发布:2020-09-16 18:24:33 浏览:502
纸礼物盒 发布:2020-09-16 15:55:47 浏览:502
wow角色定制 发布:2020-09-16 14:46:32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