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怎么捏橡皮泥
1、中秋节彩泥手工制作大全
中秋节彩泥手工制作大全:
准备工具:橡皮泥、彩泥、粘土。
1、取粉紫色彩泥适量,滚搓成一个小圆球。
2、将小圆球轻轻压扁成圆盘状。
3、用工具制作出“月饼”边缘的造型纹路。
4、取粉色彩泥适量,制作出5个花瓣的形状。
5、将5个花瓣粘合在表面,成为花朵的形状。
6、再取粉色彩泥适量,制作出小花“柄”的形状。
7、最后取黄色彩泥适量,制作出“花芯”。好看的“小花月饼”就完成了。
2、用橡皮泥怎么做月饼
一、使用工具:白色橡皮泥、黑色橡皮泥、雕刻小刀
二、制作步改余骤:
1.取出白色烂燃橡皮泥,揉成球,压扁成饼状。
2.沿饼边用刀具切出花纹
3.用黑橡皮泥搓一个细长条,弯成长方形放在月饼中间
4.将黑橡皮泥取一些,搓成长条,卷成螺旋形,贴在长方形边上
5.再做一个小长方形片,放在月饼中间
6.刻上“中秋”的文字,完成。
三、注意事项:
把白橡皮泥压成的饼要有一定的厚度(0.5-1cm),
橡皮泥用较湿润的橡皮泥制作会不容易干裂,
黑色橡皮泥也可以用其他颜色核历滚替代。
3、怎么用橡皮泥捏月饼
1、橡皮泥揉成一个圆饼形状首森,四周画出竖向的纹理。用另一种颜色的橡皮泥捏一个薄圆形,再捏一个T字,粘在圆饼的最下方。
2、用刻刀在薄圆形上画一个哆啦A梦,或是用孩子带卡通人物的笔筒印一个。
3、为了让蓝胖子月饼更加好看,得再用深色橡皮泥者饥亩捏一些小卷,粘在月饼的四周。
4、这个是豆沙蛋黄口味的哦~
月饼(拼音:yuè bǐng)是久负盛名的中国传统糕点之一,中秋节节日食俗。月饼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肢伍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唐朝。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后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发展至明朝则成为全民共同的饮食习俗。
4、橡皮泥彩泥手工制作月饼(中秋节)
用橡皮泥做月饼,简单又好看,下面就来做橡皮泥月饼。
工具/材料橡皮泥,小刀
01准备一块橡皮泥和一把小刀。顷信
02把橡皮乱乎斗泥放在桌上哗磨,揉成光滑的圆球。
03用手将圆球轻轻按成厚厚的圆形扁片,当作月饼。
04用小刀在月饼上面刻一个圆形,表示月饼边缘的花纹。
05再用小刀在月饼上面刻一个米字,表示月饼上面的花纹。
06用小刀在月饼侧面刻许多竖线,表示月饼侧面的花纹,月饼就做好了。
5、怎么用橡皮泥做月饼
做彩泥月饼,要准备一块粉色彩泥,一块红色橡皮泥和一把塑料小刀。先将彩泥在手心里揉匀揉光滑,揉成一个圆球,这样更容易捏。将彩泥放在桌上,用手将彩泥按成厚厚的圆形,当作月饼。用小刀在圆形的侧面刻出许多条竖线,当作月饼侧面的花纹。再用红色橡皮泥捏成桃心,粘在月饼表面,再捏一些圆形,表示月饼的圆形花边。一块彩泥月饼就做好了。
捏橡皮泥可以提高儿童对空间的认知能力。锻炼儿童空间认知能力的玩具有很多,像乐高、积木等此类玩具。但是橡皮泥所具有的功能更加全面,可以在锻炼孩子空间认知能力的同时,将孩子的手和眼也都同时锻炼了。通过对颜色的识别和搭配,捏出来的形状,在慢慢尝试中可以做成自己想象中的物体,孩子在锻炼的同时也能够拥有自信心。
6、彩泥捏月饼简单做法
工具/材料
橡皮泥,小刀
操作方法
01
准备一块橡皮泥和一把小刀。
02
把橡皮泥放在桌上,揉成光滑的圆球。
03
用手将圆球轻轻按成厚厚的圆形扁片,当作月饼。
04
用小刀在月饼上面刻一个圆形,表示月饼边缘的花纹。
05
再用小刀在月饼上面刻一个米字,表示月饼上面的花纹。
06
用小刀在月饼侧面刻许多竖线,表示月饼侧面的花纹,月饼就做好了。
7、橡皮泥怎么做月饼简单做法
月饼橡皮泥的制作方法:
工具/原料:橡皮泥、塑胶刀、指甲油、红颜料。
步骤:
1.用黄色橡皮泥揉成圆形伏乱。
2.然后压扁做月饼形状。
3.再用黄色橡皮泥做宽长条。如下图缠绕在缺清档月饼周围。用塑胶刀如下图压出印痕。
4.用黄色橡皮泥揉成细圆条,在月饼表面做出中秋两个字。
5.再用细圆条做出月饼表面正宏的花纹。
6.如下图薄薄的涂上红色颜料。在表面再涂上无色指甲油就可以了。
8、兔儿爷橡皮泥的制作方法
首先选取一大块肤色黏土来制作“兔儿爷”的头部,接着用浅红色的黏土来制作他的眼影,选取黑色的黏土来制作“兔儿爷”的眼睛,用肤色的黏土空桐来做他的鼻子,用工具紧接着划出他的嘴巴,之后用红色和黄色的黏土来制作“兔儿爷”的头饰,搓一个红色的椭圆形作为他的身体,再用白色黏土来制斗毕坦作他的袖口,最后再用小工具作出“兔儿爷”双手插口袋的样子。这样,“兔儿爷”就制作完成啦!
拓展:兔儿爷是北京市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属于中秋应节应令的儿童玩具。
中秋节
每逢中秋节,北京城里的百姓都会供奉"兔儿爷"。这一习俗源自明代。后"兔儿爷"转变成数拦儿童的中秋节玩具。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有的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讨人喜欢。如今兔儿爷已经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