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什么大门上要挂艾草
1、端午节为什么要在门口挂艾条?
因为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传统,端午节在古代又叫“卫生节”,在这一天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插上艾条,打扫院落和自己的家,这样就可以防止生病或者是受到妖魔鬼怪的侵扰。并且,艾条也有驱邪的作用,艾条在端午节的时候,一般都是插在窗户上的,也相当于驱邪剑,所以古代人一般都会认为艾条有驱邪的作用同时还能保平安。
艾条又叫艾草,因为气味比较独特,所以艾草可以用来驱蚊虫或者收是净化空气。在中医上,艾草还可以祛湿、理气血以及暖子宫等功效,对于女性来说,还是不错的一味药材。古人在家里插艾条的话,一般都会有防病的作用,并且小孩子的手上都会带上一个艾草的香包,有驱邪防病的寓意。
在古代的针灸之法中,一般都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不过,也有在房屋的前后来种植艾草,有保平安的寓意。新鲜的艾草一般都会有驱蚊虫的作用,所以一般都是将艾条直接插在窗户上,等到艾条的味道都散去后,就会将已经干掉的艾条装起来,然后等到冬天的时候,就会用来泡脚,对于人体而言,有祛寒湿的好处。
所以,很多人在端午节的这天都会插上很多的艾条,其一便是保平安,其二则是将艾条收集起来,等到冬天的时候,就可以驱寒了。即便是现代,也有很多的人会沿袭这一习俗,将艾条插在窗户上后,等到艾条完全没味道之后,便会装好等到冬天用来泡脚。
一般用过艾条驱寒的人都会知道艾草的祛寒湿的效果非常好,并且对身体也没有什么坏处,所以长期用艾草泡脚的话,还具有养生的效果。
2、端午节为什么要挂艾草
挂艾草是为了防病治病以及祈福。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在端午节,将艾草挂在门上,预示一家人一年中身体健康,好运随身。
据说艾有驱毒辟邪的作用,古代常用它来占卜,特别是在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悬挂或插上用红纸扎好的艾草,以保佑家人的吉祥平安。端午时值仲夏,而端午日是草木药性在一年里最强的一天,这天采的草药治皮肤病、去邪气最为灵验、有效。这时人们就要采集艾,用艾来驱毒辟邪。
据晋代《风土志》记载,每逢端午节这一天,人们就把艾草扎成人形,或编织成虎形,也或用彩布剪成虎形,端午挂艾草然后再用艾草贴上去,这样编成或剪出的物件被称为“艾虎”。妇女们则在端午节这一天开始把“艾虎”别在发际,男人则将“艾虎”佩戴在胸前或挂在腰间。
在这天,人们还把采摘的艾叶和糯米一起制成“蒿子糍粑”,寓意食后可“攘病保安康”。南朝学者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五月初五“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以攘毒气”。
3、端午节为什么门上要插艾叶?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却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 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 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 ,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草,求吉祥的习俗。台湾民间也有在端午时贴“午时联”,它的作用和灵符一样,有些午时联上有下列的句子“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 榕枝在民间的意义可使身体矫健“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也有地方习俗是挂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虫毒;山丹方剂治癫狂,榴花悬门 避黄巢, 石榴花正是这个季节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石榴皮为一常见的中药。而石榴花和黄巢的关系,还有一段故事。黄巢之乱的时候,有一次黄巢经过逼个村落,正好看到一个妇女背上背着一个较大的孩子,手上牵着一个年纪较小的,黄巢非常好奇,就询问原因。那位妇人不认识黄巢,所以就直接说因为黄巢来了,杀了叔叔全家,只剩下这个惟一的命脉,所以万一无法兼顾的时候,只好牺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黄巢听了大受感动,并且告诉妇人只要门上悬挂石榴花,就可以避黄巢之祸。
4、端午节为什么要在门上插一束艾草?起源于何时何地?有何典故?
传说端午节插艾草的习俗,起源于我国的晋朝时期,艾草是中药的一种,古人一直都认为插艾可以预防疾病。而且就以前来讲,因为医疗水平不发达,药物缺少等都会认为传染病是邪祟作怪,而很少会考虑病毒学和医学意义上的防病。
在古人的眼中“五日”是犯禁忌的日子,大家都认为五日是毒虫尽出的日子,所以大家在五月初五并不称“端五”而成端午。而相传端午节就和现在的卫生节,劳动节相似,人们在这一天打扫家庭的卫生,洒扫庭院,然后挂上艾草,饮雄黄酒,在那个防疫意识缺乏的时代,他们认为这样的做法可以防病杀菌清除毒害,进而得到一年的幸福安康。而端午佳节大家一般不说端午快乐而是说端午安康就是这个原因。
艾草在古人的眼里有百福而且可以治病,大家在缺乏那个防疫意识的年代,都认为挂上药草就可以去除百病,使身体健康。而且艾草古代开始就是针灸和熏药用的植物,针灸里面的很多方法都是以艾草作为主要成分,在穴位上烧制来治病的。关于艾草的药用价值,在各种医学典故,比如《本草纲目》等医学著作里都有显示,而且在古代的瘟疫期间,大家缺乏相应的意识,都会认为是邪祟作怪,很多医者都会采用熏艾的方式来消毒杀菌,久而久之,平民百姓便会认为艾草有驱邪的功能。
艾草可以驱邪的说法,其实已经流传了很多年,主要的原因就是它的用途非常广泛,治疗范围很广,而且药用价值比较高,还很便宜,平民百姓也可以用得起。再加上很多医者的推崇,所以久而久之就传出了艾草可以驱邪治病的说法。
5、端午节门口为什么要挂艾草?
把艾草悬挂在家门口,还有辟邪、防病的目的。并且在古代的时候端午节还是“卫生节”,人们会在这一天打扫庭院,洒雄黄水,饮雄黄酒,并且悬挂艾枝、菖蒲,就是希望能达到杀菌防病的效果。因为端午节一到,天气炎热了,蚊虫、毒蛇也多了,其实这是一种值得继承的良好卫生习惯。
不挂被太阳暴晒后的艾草。端午正值仲夏,是草本植物药改樱性握陪最强的时候,人们之所以会说被太阳暴晒后的艾草不能挂,是因为艾草被太阳暴晒后,药性便变得没有那么浓烈,所以为了让艾草的药性更大,驱除蚊蝇的作用越明显,人们一般会在端午节一大早段歼蠢时上山采摘。
不挂植株不完整、矮小的艾草。因为艾草要挂在门口的两侧,是一家人的门面,所以那些植株不完整、矮小的艾草属于残次品,不管是外貌还是从功效上,都没有大棵的艾草作用好,所以这样的艾草也是不能悬挂的。
端午节插艾叶的由来:
1、端午节插艾叶的由来:端午节有很多的习俗,就拿插艾叶来说,端午节插艾叶的由来具有相应的典故,听起来很有趣。
2、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时节历来就有插艾叶的习俗。这是因为端午前后,艾叶长势正盛,新鲜艾叶散发出的强烈芳香中含有大量的植物杀菌素,能有效起到驱蚊杀菌的作用。
6、端午节为什么要在家门口插艾草呢??
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端午习俗内容丰富多彩,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这些节俗围绕着祭龙、祈福、攘灾等形式展开,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
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端午节期间通过各种传统民俗活动展演,既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民俗活动:
过端午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拜祭祖先不仅涵盖了中国所有的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民俗节日永远的主题。
划龙舟(隐寓苍龙)与食粽(拜神祭祖贡品)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内涵。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端午习俗
7、端午时节,家家门头为何都有挂艾草的习惯?
为了驱邪,避虫。
在那个遥远的年代,人们的思想还趋于愚昧,对于上古流传下来的鬼神传说深信不疑,因此也就产生了很多关于鬼神的有趣的传说和辟邪圣物。端午节在古代又普遍被认为是毒性最强的日子,根据古代书籍的记载艾草具有强悍的驱邪神技能,所以每逢端午节这一天人们就会一大早上山才艾草挂在自己家门口,直到草叶干枯才会取下来,或者一直挂在那里,希望艾草大神能够一直保佑全家人平平安安的。
在古代,随意砍伐树木和破坏植被的行为并不严重,所以绿色植物的覆盖面积还是比较大的。出去游玩时各种名山大川和森林草原随处可见。绿植的全覆盖加上南方的天气条件相对潮湿,在这样良好的生态环境下,各种毒蛇毒虫随处可见,特别是在端午节前后,很多人稍不小心便会嘴唇发紫发黑,甚至休克毙命,好命的许仙也只是传说而已,被咬到照样归西。由于艾草本身独有的药香可以将各种毒虫驱逐于千里之外,因此被人们奉为家庭必备的驱虫良药。每逢端午佳节,百姓们便会早早起床上山采艾草挂在门口,久而久之这种习俗便形成了。
虽然到了现代人们已经不再相信这种行为可以起到真正的驱邪的作用,但是依旧保留着习俗的完整性。不仅因为采艾草已经成为了一种端午节必备的习惯,其中还包含着一种乐趣。除了端午挂艾草的习俗之外,民间还遗留着很多有趣的习俗,比如说贴春联,挂灯笼,龙抬头,划龙舟,插茱萸等等,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节日的内容和乐趣,更是古代民间文化的一种传承和沉淀。
8、端午节为什么要挂艾草?
古人认为菖蒲、艾草有辟邪作用,端午阳气旺,且艾、菖长势茂盛,每年端午人们有在门上挂菖蒲或艾草辟阴邪的习俗,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艾节”。
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来源亦久。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
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五月艾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文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菖蒲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艾草的其他习俗
在中国南方传统食品中,有一种团子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原料做成的(参见艾糍)。即:用清明前后鲜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一比二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馅料(部分地区会加上绿豆蓉),再将之蒸熟即可。在中国北方,人们会采摘初生的艾蒿叶与面粉掺在一起做食品。
在广东东江流域,当地人在冬季和春季采摘鲜嫩的艾草叶子和芽,作蔬菜食用。
广东梅州客家人最喜欢的做法将老艾草晒干留存。可以将一把干艾草塞进鸡肚子里,加一些姜片,就可以用电压力锅蒸熟。也可以揉下艾叶蒸切好的小鸡块,普通锅蒸熟即可。还可以用小沙袋装好,煲鸡汤,加入桂圆肉、枸杞、党参等。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