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节日 » 肇庆过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肇庆过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发布时间: 2023-04-23 02:50:10

1、我想问一下关于肇庆裹蒸棕的来历,,,有人知道吗???、、请各位朋友帮一下忙!!!!!

据说裹蒸棕原出于肇庆,包拯在端州(古肇庆)为官离任时,百姓感其恩德,裹粽相送,包拯谢绝,百姓收回敬神,此后每年春节皆裹粽纪念。肇庆裹蒸粽体形特大,有些以整鸡为馅,可知其巨。

还有就是
粽子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急用,有关肇庆的端午节作文/资料 谢谢

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端午节是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所定的节日。每到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家家户户都会包一种“中山芦兜棕:。圆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鲜的竹叶来缚棕,里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两种口味。甜粽子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烧鸡,蛋黄,干贝,冬菇,绿豆,叉烧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个锅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会闻到淡淡的竹叶香,清香四溢,弥漫整个厨房……。
解开扎藤,剥开粽子叶,甜粽子里藏着红红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棕香。两粽子用盘子放在一起,活塞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是帮极了!最最令爱吃甜食的我深爱的还是枣红般的甜粽子。端午时节,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总要送亲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为谢意送给我们。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总有从姨妈,外婆家带来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颦鼓动时雷凌凌,兽头凌处雪微微。冲破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这是唐朝卢肇写的《竞渡诗》。十分突出了龙舟赛的宏观场面。然而,在我的家乡广州也有在端午节划龙舟的习俗,俗称“扒龙船”。在端午节这一天村里都会组织一次小型的“扒龙船”比赛。家家户户身强力壮的男人都要参加,女的靠一边,只有观看的份儿。五六条窄窄的,瘦长的舟子,前头是一个大大的龙头。十多个人坐在一起,奋力地划桨前进,力争第一个到达终点。尽管下着针儿般的雨点儿,船上的人淋得遍体湿透,分不清是汗还是雨,但是这点是不要紧的。再这关键时刻,赢了比赛才重要……。划完龙船的男人会在中午的时候聚集在村里的大祠堂内吃一顿丰盛的“龙船饭,然而我们村里的女人也是没份参加的,所以,到底有什么菜式我也不清楚,因为,我是女孩子。
村里的“扒龙船”太小儿科啦!对我来说一点也不过瘾。要看还是电视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龙舟赛。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条“传统龙”参加角逐。长长的龙船上坐满了肌肉鼓鼓的大汉。中间是鼓手,前头的人呐喊助威,声势震天,霸气。威风,震撼……。细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儿尽显勇敢,坚强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龙船”的风俗是不常见的,因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节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轰轰烈烈,激情热闹。这就是我家故乡端午节的独特之处所在。
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

端午节那天爷爷会给我们烧“五红”,有龙虾、红油鸭蛋、烤鸭、黄鳝、苋菜,这“五红”可以去“五毒”,也可辟邪。

那是因为传说很久以前,玉帝宣布,天上的毒物要等春雷响第一声才可以到凡间去,所以人们都叫那个时候为惊蛰。不过有的毒物怕冷,于是,它们约好到端午节天气暖和再一起去危害人间。这五个毒物就是蛇、蜘蛛、蝎子、蜈蚣还有壁虎。它们在端午节的时候来到了人间,刚到一户人家的门口,就听见这家里女主人在说:“快吃,这是油炸的五毒。”五个毒物大吃一惊,便趴到窗户上看,只见桌上五个盆子里有红红的五道菜。那女主人一边吃一边说:“这五毒菜真好吃。”“五红菜”看在五个毒物的眼里仿佛是它们的血,五个毒物吓得魂飞魄散,急忙从这人家逃走了,从此再也不敢去。以后,人们都在端午节这天吃五种红颜色的菜来吓退那些有毒的动物,希望它们不进自己的家里。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并列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也是中华名族的祖先留给我们的骄傲。

3、广东人端午节风俗是怎样的

您知道在广东端午节都有哪些特别的风俗吗?扒皇舟、吃艾糍、马拉溜都是什么东东呀?作为土生土长的广东人,今天就带您一起去看看广东人端午节风俗吧:

✨🌹广东人端午节风俗之一:扒皇舟🌹✨

深圳人将划龙船称为“扒皇舟”,据说,广东深圳赛龙舟也在船上设一罗伞,可能源于九龙土瓜湾这个风俗。再后来,扒龙舟从休闲娱乐活动,演变成竞赛运动项目,罗伞逆风阻力,才逐渐消逝。

深圳人将划龙船称为念谨“扒龙舟”,而且深港地区还曾有“扒皇舟”的传说。据悉,“扒皇舟”传统源于700多年前。相传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四月,小宋帝赵罡、赵罡当时被元军前截后追,从失守的宋都绝指临安(今杭州),经福建沿海仓皇逃至新安县九龙土瓜湾(今属香港)时,驻跸两个多月,期间恰逢端午节,赵罡端宗王观看了当地龙舟竞赛,兴致之余以护驾有功,御赐黄缎巨型罗伞给乡民。此后每年端午赛龙舟,乡民必奉御赐罗伞置于龙船之中,这种龙船被尊称为“皇舟”。

✨🌹广东人端午节风俗之二:挂黄葛藤🌹✨

端午节挂黄葛藤却是客家地区的传统习俗。端午节当天,广东梅州客家并高配人便在自家门前挂起黄葛藤,这样的民俗在客家地区延续了千年。在客家人眼中黄葛藤是驱邪之物,与别处将葛藤喻为捆绑鬼怪的“铁链”、“神仙索”不同,其在客家民间传说中与唐末农民起义领袖的黄巢有着紧密联系。

✨🌹广东人端午节风俗之三:浸龙舟水🌹✨

因为龙舟寓意吉祥,同时平日摆在祖宗的祠堂中,因此龙舟滑过的水村民们都认为是“大吉水”,于是另一个习俗应运而生—浸龙舟水。这个习俗名为“浸龙舟水”,寓意驱邪避秽。不光是连滩,“浸龙舟水”是广东很多地方都有的习俗。

当端午强降水来时,江河水位迅速上涨,为扒龙舟提供了良好的场地条件。浸龙舟水是流行于广东地区的传统习俗,在广东地区,什么都很讲“意头”的广州人每每此时就会全家走到江边洗龙舟水,有小孩的家庭,家长会让孩子小手小脚都“浸浸”龙舟水,祈求小孩子身体健康,快高长大,驱邪避秽。

✨🌹广东人端午节风俗之四:马拉溜🌹✨

沙尾还有一个奇特的跟粽子有关的风俗,他们的土话叫“马拉溜”。何谓“马拉溜”呢?“以前我们小时候,大概从五月初一、初二开始吧,早上起来妈妈就用绳子将一个碱水粽子穿起来,然后挂在我们孩子们脖子上,并且叮嘱我们千万不能拿下来。我们就挂着它去上课、去玩。等到初五一到,我们起床后就直接将它剥开吃掉了。”

这种风俗听起来跟某些城市的“鸭蛋络子”有点相似,传说这是辟邪之用。而这种身上挂上香草叶包裹的粽子,则很容易让人想起屈原。诗人身上佩带着用薜荔、菌桂、胡绳等香草编成的装饰物。而“马拉溜”不妨看成是对志洁行廉的三闾大夫的纪念。可惜这种独特的风俗只持续了几年,便无声无息地中断了。

✨🌹广东人端午节风俗之五:抢青舟🌹✨

赛龙舟开始前,所有队伍都会焚香点烛、放鞭炮,用一头全烧猪拜祭河神。拜祭完后,参加赛龙舟的人吃烧猪,吃完才放龙舟入水,之后会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环节--“抢青”

所谓“抢青”,就是把一根挂着一扎树叶的竹竿放在河中央,参赛的队伍各派出一个人去抢。这是一种求吉祥的仪式。

✨🌹广东人端午节风俗之六:打午时水🌹✨

端午节在惠州还有本地特色,如“打午时水”、“洗龙舟水”等。“打午时水”就是在端午节当天中午12时到井里打水。

在惠州老百姓心中,这个时候的水最能辟邪,小孩用“午时水”洗澡能祛除痱子带来健康身体,成年人用这样的水洗澡会带来好运。

✨🌹广东人端午节风俗之七:回娘家🌹✨

广州旧俗在农历五月初二至初五四便有送节之举。年轻“新抱”(媳妇)们,用“全盒”六个或四个,盛以粽子、猪肉、生鸡、鸡蛋、水果、酒等回娘家向长辈贺节。

姑娘和儿童们挂香包,挂包以五色丝线编织,一般均为新媳妇所送,一方面体现新媳妇的贤良,一方面体现新媳妇的手艺,俗称“新抱手艺”。香包中装有檀香、八角、花椒、琉璜等。

✨🌹广东人端午节风俗之八:烧艾条  🌹✨

点艾条是端午时惠州不少家庭的传统保留项目。艾条在惠州又被称为“午时香”,按照惠州习俗,以前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在端午节当天正午时分,将艾条放置在家里大门、厨房、阳台等地点燃,辟邪驱虫。艾条里包有锯末、硫黄、艾叶、香料等物。

不管到底是哪种风俗,端午节都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端午节是个美好的节日,人们在这既丰富多彩、又并不浓烈的民俗节日气氛中,能够感悟文化的滋养,领悟生活的真谛。

4、作文:端午节(介绍肇庆本地的节日风俗)

肇庆本地的节日风俗

马上就到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我们广东肇庆人每逢过端午节都有必不可少的习俗------赛龙舟、包裹蒸(裹蒸又叫裹蒸粽)。下面我要给大家来说说肇庆裹蒸粽的做法。

裹蒸粽选用上等本地糯米,精选本地绿豆,鲜五花肉,食用植物油精心制作而成,每只裹蒸粽猪肉块大分量足,甘滑油而不腻、肉香醇和,肉嫩味香,口感软滑,吃后齿颊留香。光是从裹蒸里飘出来那阵阵香味就已经让人不禁垂涎三尺了!

裹蒸粽吃起来是好吃,但其制做过程(广东人叫包裹蒸)就一点也不简单了,它的材料方面包括:糯米、绿豆、五花肉、冬叶、盐、芝麻、食用油。包裹蒸的前一天就要把上等五花肉洗干净,切块,按各人口味加上各样调味品腌制一个晚上;把糯米过滤小沙子(肇庆本地人叫淘沙);把绿豆泡一个晚上以后再去豆壳;把冬叶(一种叶状植物,包裹蒸用的叶子)洗一次以后放到烧开了水的大锅里面煮一下,再用清水洗二次,就可以开始包裹蒸了。包裹蒸要用到一个小工具,就是裹蒸的模具,有木制的,也有用星铁做的,我们先把几片冬叶叠放在这个模具里,再依次放糯米、绿豆、腌制好的五花肉;然后再在五花肉上放多一层绿豆、糯米,盖上几片冬叶,最后用草绳子绑紧以后就可以下锅了。因为裹蒸太厚大了,所以把它煮熟了时间上也要需花多时,还有,刚刚起锅的裹蒸特好吃!

裹蒸粽的制作方法看似很简单,没什么难度,可真正做起来还是很考究的,放置冬叶跟包好以后绑裹蒸工艺都要十分讲究,弄不好裹蒸在煮的时候会散开的,有经验的人告诉我,在挑选材料方面也要很讲究,如果买了隔年的绿豆,做出来的裹蒸就不好吃了,因为隔年的绿豆不会煮软的,就算裹蒸煮熟里面的绿豆还会一盘散沙般,一粒粒的不好吃。

上面就是我向大家介绍的肇庆特产-------肇庆裹蒸粽!有兴趣尝尝的朋友来到我们肇庆市游玩一定要买几只带回去试试哦。像有些外面的客户要向我们买真空镀膜设备的,过来考察完了以后,临走前我们都会买一些肇庆裹蒸粽送给他们,表达一下心意的。

马上就到端午节了,欢迎大家来广东肇庆过端午节,同时也来尝尝我们肇庆的裹蒸粽吧!

自己省略的写写吧

5、肇庆特产裹蒸粽作文

裹蒸是肇庆特产,人称“茶点王”,也叫裹蒸粽,但与人们熟悉的“端午粽”却有明显的区别。一般的粽子多用芒叶裹包,呈扭身四角形或长条形,而肇庆裹蒸则用本地特有的冬叶包裹、水草包扎,呈枕头状或埃及金字塔形。馅料也有的不同,由糯米、绿豆等素料制成,内藏的肥肉更肥美适中,调和味道,深受大众喜爱,它更体现好冲了肇庆裹蒸的传统风味和裹蒸文化。

主要原料
包制肇庆裹蒸的主要原料为糯米、绿豆友饥歼和肥猪肉,其比例为10:6:4,包制好、未经蒸煮的裹蒸一般

一只约0.5 公斤。包制好的半成品要置于大缸中用猛火蒸煮8~10个小时,边蒸煮边加入大量的清水,直至糯米、绿豆和肥猪肉溶化混为一体为止。称为“大肉裹蒸”。目前,市面上个别店铺节日期间制作的肇庆裹蒸,除用糯米、绿豆、肥猪肉外,还在其中加入冬菇、鸡蛋、腊肠等。这种裹蒸被称之为肇庆特种裹蒸王。肇庆裹蒸香气横溢,入口松化爽滑甘香,肥而不腻,甘香可口,风味独特。是当地居民欢度春节的传统食品。

相关典故
肇庆位于广东中西部,有岭南故都之誉。当地的裹蒸是肇庆地道的特产。
据说肇庆人制肢神裹蒸始于秦代,秦始皇当政时,苛捐特重,劳役繁多,农民悲苦难言。 当时农民为方便田间劳作,便用竹叶或芒叶裹以大米,煮熟后随身携带以作干粮,这就是最早的裹蒸了。至汉代,肇庆的城乡居民已有在春节、端午节包裹蒸和粽子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如今,肇庆裹蒸已经成为讲白话地方家喻户晓的传统产品,作为春节探亲拜年的必备礼品,寓意着丰衣足食和来年好运。由此可见,裹蒸与粽子不同,它并不是用来记念屈原的,而是人们希望生活蒸蒸日上的吉祥食物。
据说包拯在古端州(今肇庆)因政绩突出被调往京城,赴任之际,端州百姓用家中最宝贵的糯米、绿豆,加上过节才能吃到的猪肉,制作成一种形状像铁拳的食物,让包拯带着路上吃。因此,肇庆裹蒸,更像包公铁拳的形状。

6、肇庆裹蒸粽的特点

裹蒸粽在广东肇庆可是最出名的传统小吃,端午节节日食俗,用的是本地特有的冬叶、水草来裹个大大的粽子,所以又叫裹蒸粽。

裹蒸粽主要原料有糯米、五花肉、绿豆,有的还会加入咸蛋黄、冬菇、虾米、瑶柱、栗子、花生等调配。

肇庆裹蒸粽三大特点:
第一,一般粽子,用竹叶包制,呈四面三角形,而肇庆裹蒸粽用肇庆特产冬叶包制,呈枕头状或四角山包形。
第二,主要原料糯米、绿豆和肥猪肉,其比例为10:6:4。包制好,未经蒸煮的裹蒸一般一只约0.5千克。
第三,包制好的半成品要置于大缸中用猛火蒸煮8小时,边蒸煮边加入大量的开水。

7、广东端午节的主要风俗,广东端午节有什么风俗

又是一年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蒿……在传统习俗的传承中,节日也更有“节味儿”了!那么,在广府、潮汕、客家文化交融的广东,端午节又有哪些特殊的过法呢?正值五月初五,我收集了广东各地的端午节习俗,一起来看看吧。

代表地:深圳

做法:赛龙舟时在铅裤船上放置一把罗伞。后因罗伞逆风阻力,才逐渐消逝。

由来:深港地区一个关于南宋失守临安,皇帝赵罡南逃时,恰逢端午赛龙舟,而御赐罗伞的传说。

代表地:深圳

做法:龙舟寓意吉祥,被龙舟划过的水成为龙舟水槐激简。当参赛龙舟抵达终点时,岸边人们纷纷跳入水中,浸润自己。

代表地1:深圳沙尾

做法:从五月初一、二起,母亲在孩子脖子上挂一个碱水粽,等到端午再剥开吃掉。

代表地2:惠州

做法:惊蚊草混合干芭蕉叶和稻草烧灰,把灰装进布袋重复煮沸,滤掉灰渣,用灰水泡糯米一两天。包好的灰水粽,煮6到8个小时,不需要加其他作料。既有柔韧感,又不粘牙。

代表地:惠州

做法:将菖蒲做成剑的模样、艾蒿做成虎的模样悬挂于门上。铅敬将艾条放置在家里大门、阳台等地点燃,艾条里包有锯末、硫黄、艾叶、香料等物。用途:抵御毒气入侵,辟邪驱虫,杀菌作用。

代表地:肇庆德庆

做法:端午恰逢龙母诞(农历五月初一到初八),德庆龙母庙每天都有舞龙、舞狮等表演,还会有龙母祈福斋宴。由来:相传,龙母生辰诞有为龙母娘娘沐浴更衣的习俗,民间有摸龙床、赛龙舟等习俗。

这就是我了解的广东各地过端午节的习俗了,小伙伴们,你们还了解广东哪个地方的习俗呢?

热点内容
新泰特产 发布:2020-09-14 19:00:13 浏览:505
适合开业的音乐 发布:2020-09-17 11:28:55 浏览:503
送男生十字绣 发布:2020-09-16 16:05:07 浏览:503
神秘商店皮肤赠送 发布:2020-09-16 15:38:37 浏览:503
手绘圣诞贺卡 发布:2020-09-16 14:48:57 浏览:503
青岛初中升学率 发布:2020-09-16 09:55:57 浏览:503
送妈妈的生日蛋糕图片 发布:2020-09-16 09:10:18 浏览:503
梦生日 发布:2020-09-16 18:24:33 浏览:502
纸礼物盒 发布:2020-09-16 15:55:47 浏览:502
wow角色定制 发布:2020-09-16 14:46:32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