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蛋兜是什么意思
1、蛋兜的由来
蛋兜是中国华夏文明传承下来的,端午节(立夏)节气的民族传统习俗,端午节送蛋、挂蛋兜的习俗已延续两千多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蛋兜来源于传说几千年以前,天上有个瘟神,每到端午节都要溜到下界害人。受害者多为小孩,轻则发烧厌食,重则卧床不起。母亲们纷纷到女娲庙祈求。女娲后来告知各位母亲,在每年端午节,都让孩儿在胸前挂上一只蛋兜,可保平安。
2、端午节挂蛋袋怎么做 端午节蛋袋怎么钩
端午节有很多种风俗习惯,挂蛋袋就是其中比较特别的一个习俗,很多地方都会流行这一习俗,所以在端午节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挂蛋袋,尤其是小孩子。挂蛋袋大多都是用毛线编织而成的,样式多种多样,颜色也比较丰富。那么端午节挂蛋袋怎么做呢?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端午节挂蛋袋怎么做1、将毛线剪成8至10根、长度80厘米左右的短线,再剪一根长绳,用来作为挂脖用,长度依个人喜好挂到胸前多高位置;
2、将每根毛线对折,挂在长绳上,在线对折的地方系个大约1cm的结;
3、然后,在相距前一个结1厘米处,将第一股绳的其中一根和相邻一股绳的其中一根打结,以此类推,最后,将最后一股剩下的那根线跟第一股剩下的那根线打结这样就成了环状。
4、以此类推,视鸭蛋袋的大小,打五六层左右的结,最后下面剩5cm左右线;
5、最后,线尾用一根短毛线扎紧,如果是细绳的话可以直接打个结就可以了,这样一个镂空的蛋袋就做好了。
7、拉开袋口,放人鸭蛋,大功告成。
端午节挂蛋袋的由来传说很久以前,天上有个瘟神,每到端午节都要溜到下界害人。受害者多为小孩,轻则发烧厌食,重则卧床不起。母亲们纷纷到女娲庙里烧香磕头,祈求消灾降福。女娲找瘟神论理:“今后不准许你伤害我的嫡亲孩儿。”瘟神自知不是女娲的对手,便问道:“不知娘娘下界有几个嫡亲孩儿?”女娲一笑:“每年端午节,我让我的嫡亲孩儿在胸前挂上一只蛋兜,不许你胡来。”
从此,端午节挂蛋的习俗逐渐流传开来。每到这天,母亲们便将咸蛋煮熟挂在孩子胸前,祈求平安。后来,挂蛋习俗发展为相互送蛋,为送蛋送福气之意。民间还有结婚、生小孩、满月送“红喜蛋”,上岳母家送皮咸蛋等习俗,都是图个吉祥圆满。
端午节挂什么东西 挂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
挂五彩绳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端午节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挂葫芦葫芦有“福禄”之意,有收集福气的作用。葫芦本为藤本植物,藤蔓绵延则寓意万代绵长。由于葫芦的形状与太极阴阳极为贴近,可以收纳不吉之气,易进不易出,因此在端午节,民间有用葫芦去病化煞的习惯,可将桃木八卦葫芦挂在家中或戴在身上,能起到避邪驱瘟、带来好运的作用。
3、端午节挂蛋袋的寓意
端午节挂蛋袋的寓意谓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挂蛋兜是中华传统习俗之一,端午挂蛋源于上古时期的神话故事,古人认为在这个日子里面挂鸡蛋可以护佑孩子健康、平安,端午节在胸前挂上一只蛋兜,可保孩子平安。
端午节是一个重大的民俗节日,端午节活动更是多种多样,比如门户挂艾蒿、菖蒲,小儿挂蛋兜、香囊、五彩丝,饮用雄黄酒等,驱邪避毒;有赛龙舟、吃咸蛋粽子以纪念屈原;小孩斗咸蛋比赛等。
端午节要挂蛋袋的原因:
传说很久以前,天上有个瘟神,每到端午节都要溜到下界害人。受害者多为小孩,轻则发烧厌食,重则卧床不起。母亲们纷纷到女娲庙里烧香磕头,祈求消灾降福。女娲找瘟神论理:“今后不准许你伤害我的嫡亲孩儿。”瘟神自知不是女娲的对手,便问道:“不知娘娘下界有几个嫡亲孩儿?”
女娲一笑:“每年端午节,我让我的嫡亲孩儿在胸前挂上一只蛋兜,不许你胡来。”从此,端午节挂蛋的习俗逐渐流传开来。每到这天,母亲们便将咸蛋煮熟挂在孩子胸前,祈求平安。
后来,挂蛋习俗发展为相互送蛋,为送蛋送福气之意。民间还有结婚、生小孩、满月送“红喜蛋”,上岳母家送皮咸蛋等习俗,都是图个吉祥圆满。
4、端午节 撞鸡蛋的来历是什么?
相传很久以前,天上有个瘟神,每年端午总要溜到民间播疫害人,受害者多为孩子,轻则发烧厌食,重则卧床不起。做母亲的对此十分心疼,纷纷到女娲娘娘庙烧香磕头,求她消灾降福,保佑后代。
女娲得知此事后,便去找瘟神说:“今后凡是我的嫡亲孩儿,决不准许你伤害。”瘟神知道女娲法力无边,不敢和她作对,就问:“不知娘娘下界有几个嫡亲孩儿?”
女娲一笑说:“我的孩儿很多,这样吧,我在每年端午这天,命我的嫡亲孩儿在衣襟前挂上一只蛋袋,凡是挂有蛋袋的孩儿,都不准许你胡来。”
这年端午,瘟神又下界,只见孩子们胸前都挂着一个小网袋,里面装有煮熟的咸蛋。瘟神以为都是女娲的孩子,所以就不敢动手害人了。这样,端午吃蛋的习俗逐渐流传开来。
撞鸡蛋的习俗
端午节吃蛋是传统,每年大人都会给做一个‘蛋兜’,装上熟鸡蛋,挂在脖子上出去做游戏。蛋兜的样子像一个小网兜。孩子们会挑一个看上去皮厚点儿的,拿看上去比较结实的那一头去撞小伙伴的熟鸡蛋,蛋壳先被撞破的那一方为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老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老节日的形成蕴含了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古老节日重视祖先神灵信仰与祭祀活动,祖先神灵信仰是古老传统节日的核心。
关于端午节的祝福语,大部分民俗学家认为,是先有端午节日之后,才将传说历史人物纪念附着在节日上,赋予节日以其它意义,但这些意义也只是端午节其中的一部分。
5、编起来的鸡蛋兜叫做什么?
端午节挂蛋的习俗逐渐流传开来。每到这天,母亲们便将咸蛋煮熟挂在孩子胸前,祈求平安。 后来,挂蛋习俗发展为相互送蛋,为送蛋送福气之意。
网络配图
明天就是端午节,中国人过节喜欢遵循古老的风俗,吃鸡蛋就是端午的习俗之一,滚鸡蛋象征着“滚运气”,端午节撞撞鸡蛋,寓意“撞撞好运气”。
今天,我们跟哈尔滨的“编织达人”李阿姨一起,用钩针为孩子们编织几个可爱的蛋兜吧~
材料、工具:彩色毛线、钩针
李阿姨:钩东西先要学会钩这种小辫,把线带过来,掏过来,这就叫小辫,这个小鸡样式的蛋兜需要钩4个小辫,钩好后把它围上圈,也就是底座。然后就带针还继续像钩小辫一样在这圈里掏针,钩过来,钩两下,钩过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立柱,在这个圈里钩立柱钩10个就行,大家只要用心仔细看一下,动手练一练,很快就能学会。
每当钩完一圈,合针怎么合呢?
李阿姨:够10个了之后,把它合上,看一开始钩的这2个小辫,把针掏过来,把它一合上就好了,这就是蛋兜的底。
李阿姨:第1圈完成后,鸡蛋兜的第2圈和第3圈都要进行加针。先钩上2个小辫,每一行起头都这样钩2个小辫,然后带上针之后在这个每1针里钩2针,这就是一个立柱,视为1针,现在就是1针变成2针,就在这一个小洞里掏2针,每一个都是,依此类推,第二圈就是20针。
李阿姨:到了第3圈要再加8针,因为蛋兜总共宽度是28针,所以这圈我们再加8针就好了,跟上一圈的钩法是一样的,我们给它均着加上8针,第4圈到第8圈是不用加针的,正常往上钩就可以了。
网红鸡蛋兜唯一要减针的地方是第9圈,目的是为了给小兜收型并留出穿挂绳的地方。
李阿姨:第9圈我们就要减针,减针的时候就这样正常钩3个以后空1格,然后再钩3个,再空1格,再钩3个。
李阿姨:编筐编箩,重在收口。鸡蛋兜主体最后的收针就不用挂线了,针法一样,在每个小辫里挨着插上这样一针,这样鸡蛋兜的主体部分就做好了。
那么上面的小鼻子、小翅膀、小脚丫,又都是怎么做的呢?
李阿姨:小鼻子钩法和底座是一样的,只需要钩一个底,把它缝上或者穿到里面都行。小翅膀也很简单,都是立柱的钩法,这个小翅膀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随意发挥。小鸡的两个腿也是一样的方法,只要学会钩小辫,钩立柱,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勾好的鸡蛋兜可以挂孩子胸前,也可以挂书房、挂床边,祝福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