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节日 » 沈阳过端午节有什么讲究

沈阳过端午节有什么讲究

发布时间: 2023-04-24 07:53:45

1、端午节有什么讲究和忌讳

端午节的讲究和忌讳:

一、不吃娘家粽子

这里指的是出嫁的女儿在端午节这天不能在娘家吃粽子,古人认为出嫁的女儿当天回娘家,若是吃了粽子,就会给娘家人带来霉运,这个习俗仅在山东部分地区流行,而在其他地区没有这个讲究,主要目的是古人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不能再想吃回头饭,必须认清自己已经建立新家,应该多花心思经营自己的家庭。

二、不游泳

这里的“游”是下河游泳,端午节虽然气温特别高,有的地区甚至可以达到38℃,但是此时的水温仍然很凉,不能一时贪凉下河游泳,不然很容易感冒,有俗语“吃了端午粽,还有三更冻”,也是说的这个道理,况且端午节还有一个意义,那就是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的,他可是投汨罗江身亡的,这个日子下水,难免寓意不吉利。

三、儿童戴的香包不能丢

由于“五毒”的出没,北方一些地区为了驱逐“五毒”,也就是蛇、蜈蚣、蟾蜍、蝎子、壁虎,大人会给家中的儿童佩戴香包,这个香包绝对不能在端午节丢失,不然一年之内会有大灾,应该过了端午节,把香包扔到水里,才会安然无事。

四、朋友见面不能说快乐

端午节的来源就是纪念屈原,这一天是他的忌日,由于他生前为国为民,楚国灭亡后,他不愿做亡国之人,宁死也不辱节,这才投江而死,所以这是一个肃穆庄严的日子,见面不能说快乐,不然有辱人们对屈原的尊重。

五、夫妻不能同房

农历五月又称毒月,其中更是九毒伤身、损气耗精元的日子,九毒日具体是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及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这九天为“天地交泰九毒日”,这九天是阴阳相争死生分判之时,同房容易导致人们元气大伤,古人认为犯者三年内夫妻俱亡。

2、端午节的讲究有哪些

1、赛龙舟毕判缺。赛龙舟,也叫龙舟竞渡,流行于中国很多地区,这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已流传两千多年。但到后来,人们又不断地赋予了它以更多新的功能,体育竞技成分不断攀升,并最终成为中国民间社会一年一度的传统体育庆典。
2、食粽子。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棕”,用箬叶或苇叶包裹糯米做成,外形为三角锥体或其他形状。由于各地特产与习俗的不同,生产出的粽子也不尽相同,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端午食粽之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
3、挂菖蒲与艾草。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冲搭、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寓意消除疾病、驱除晦气、招福,让家人的身体健康以及好运气。艾叶里面含有大量的艾油,气味非常独特,对于防止蚊虫有不错的效果,而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可以手辩散发芳香,驱赶飞虫,清除污浊空气。
4、佩香囊荷包。端午节戴佩饰香囊之类的小物件也有着一段悠久的历史。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清香四溢,有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端午节小孩佩香囊,除了有避邪驱瘟之意,还有襟头点缀之用。因为香包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也有用碎布缝成的,玲珑夺目,既美观漂亮,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3、北方端午节风俗

1、五色丝线

一般在端午节佩戴五色丝线以辟邪。端午习俗甚多,由阴阳五行术数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的辟邪习俗。端午日天地纯阳正气极盛,借助天地纯阳正气辟阴邪是端午习俗之一。

五色丝线端午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这些习俗传到后世,即发展成许多种漂亮饰物,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2、挂艾草

古人认为艾草有祛邪解毒之功效,因此五月初一这天黎明时分,家家户户就开始在门头上、门环上、神像前挂艾草,妇女们还要掐一枝嫩艾枝夹在耳朵上或插在头发上。艾草大多是在自家院子里栽种的,栽种多的人家会在初一这天一大早,抱上一捆挨门逐户地给没有艾草的人家送去,这样做,送艾草的人往往会赢得许多许多的祝福。

民俗活动:

端午习俗活动围绕敬龙酬龙、祈福纳祥、压邪攘灾等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具体习俗活动主要有:扒龙舟、挂艾草与菖蒲、聚午宴、洗草药水、放纸鸢、荡秋千、贴“午时符”、系百索子、打午时水、浸龙舟水、放纸龙、龙船饭、睇龙船。

点艾条、薰苍术、赠香扇、晒百日姜、挂黄葛藤、画额、佩香囊、佩长命缕、拴五色线、食粽、采药制茶、立蛋、佩豆娘、贴五毒图、游旱龙、划喜船、九狮拜象、抢青、马拉溜、挂钟馗像、品花宴等等。

4、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端午节是我国流传千年的传统节日,每到端午节,大家都要吃粽子、赛龙舟,但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都是如何形成的吗?来和我一起看看吧!

端午节的习俗:

❤️‍🩹💛赛龙舟❤️‍🩹💛

龙舟,顾名思义,是形似龙的船。这艘船的船首像个高高的龙头,船舷和船腹分别涂有不同的颜色。龙的大小不同,桨数也不同,有六对、十二对、十七对、五十二对。如参赛方式相同,则龙舟的尺寸必须相同。若为新船,则亦须举行祭礼。

赛龙舟则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伏旦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人们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食棕❤️‍🩹💛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培厅世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

根据民间的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史记》的记载中,人们可以了解到,屈原是楚国的大臣。屈原一心想着联和齐国对抗秦国。然而,屈原的想法却遭到了反对,最后屈原遭遇陷害,被贬黜。在流放期间,当屈原得知楚国被秦国攻破之后,伤心欲绝,抱石投汨罗江。据悉,在屈原死后,楚国的老百姓都悲痛万分。为了不让屈原的尸体,遭到鱼虾的侵蚀。人们都自发的向江中投粽子。端午节吃粽子的意义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一节日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在端午节吃粽子已经成为了一个特定的节日习俗,无论南方和北方的老百姓,都会在这一天吃粽子。在这一天,人们都会通过吃粽子来祭奠屈原。

❤️‍🩹💛佩香囊❤️‍🩹💛

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端阳以四色线系臂,并佩戴香囊,小巧玲珑精致可观。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一般是内装香料,用五色丝线缠绕而成,或者采用彩色绸缎或布块包上棉花,掺和着川芎、白芷、排草、芩草、丁香、山艾、细辛、甘松、白芷、甘草、雄黄粉等中药粉,再用彩绸扎绣而成,下边还垂上红、绿、青、蓝、紫各种线穗,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古语说:“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子等等”。佩香囊,避邪驱瘟、襟头点缀。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拴五色丝线。香囊中所用的中草药物,能散发出天然的香气,这种香气属中药学理论中的五臭范畴,具有开窍醒神、化湿醒脾、辟秽悦神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这些药物之所以有芳香气味,是由于其含有大量挥发油,这些挥发油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端午节传统香囊中的香料可以预防感冒、手足口病等,且对防蚊驱虫有一定作用。

❤️‍🩹💛悬艾❤️‍🩹💛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娱乐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配肢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可见,端午节门前挂上艾叶,除了“辟邪”,更重要的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挂荷包和五彩丝线❤️‍🩹💛

为孩子系五彩绳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它有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长命锁的前身是“长命缕”,也被称之为“长命缕”。其意义在于锁住小孩的命,避免病魔疫鬼侵入危害小孩。古人认为小孩一旦戴上了锁,就能无灾无祸,平安长大;长命锁更多表达的是长辈对晚辈的祝福。

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在门楣上悬挂上五色丝绳,以避不祥;所以传统上用五色彩丝编成绳索,配以银锁,缠绕于儿童手臂,以祈求辟邪去灾,祛病延年!

这系五色绳也有讲究,必须要在太阳没出来之前就系上,否则就会不灵验,而且五色绳不能任意扯断或丢弃,只能等到端午节后的大雨天时,将它仍在自家院墙的排水口,随雨水冲走。

❤️‍🩹💛点雄黄酒❤️‍🩹💛

在古代,雄黄作为一种中药药材,被用做解毒剂、杀虫药。雄黄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炮制的白酒或黄酒。古人缺乏科学观念,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蜈蚣等,加上误以为疾病的产生皆由鬼邪作崇所引起,连有着千年道行的白蛇精喝下雄黄酒后都被打回原形,那喝些雄黄酒自然可以保健、避疫。就连不能喝酒的孩子的头上、身上也要抹上雄黄酒,以求这样可使百鬼畏惧,孩子得以长命百岁。

端午节的叫法多达二十多个,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

5、端午节有什么风俗活动?

端午传统习俗: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已流传两千多年。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2、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3、悬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4、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

5、点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古人们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6、吃粽子

粽子也是药膳的一种。糯米具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北方大多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和荷叶。

6、北方人过端午节有什么传统习俗?

生在北方的我,从我依稀记事开始,我的奶奶每当端午时候会给我准备粽子、茶叶蛋、红肚兜。

记得小时候,在北方没有粽叶,可能是农村没有种的(因为农村做的美食,很少买材料的)奶奶用的是玉米叶,这个玉米叶还得去找,因为五月五没有种玉米的,有的也是早玉米。

然后糯米都是过年赶大集奶奶买来存下的,在掺和点大米做出来的。

现在回想起来,虽然那时候原材料不如现在,但儿时的味道永远比现在的好吃。(依稀记得跟下面这图一样)

除了粽子,这一天奶奶还会给我煮茶叶蛋,那时候鸡蛋匮乏啊,别提多想念了,茶叶就是大绿茶也就现在咱们说的花茶,放上一点茶叶再放上大盐粒(现在娃娃可能不知道大盐粒长啥样),然后煮上几个(表哥都自带鸡蛋,哈哈),家里孩子多,我姑姑也是邻村的,表哥堂哥表妹加起来8个,哈哈,别提那天多好玩了,抢着吃茶叶蛋,画面很美好。

除了吃上面,我奶奶还给我穿肚兜,小时候我很喜欢,红红的很好看,上面有个小动物(再拿个爷爷准备的小棍子,自己找个铁圈,这不就是小哪吒吗),据奶奶说这是辟邪,然后现在没有了,在我上初中后,奶奶老了,我也大了,就没有穿肚兜这事了。(看下面的图,有画面了没大家,跟我小时候传的差不多,哈哈)

后来初中后,如果放假赶上端午,妈妈就给我弄个红绳,严格来讲需要五色丝线编织在一起,戴在手腕或者脚腕上面,也是为了辟邪。

现在长大了,每到端午,只要不是特别忙,我都会回家陪父母一起吃顿饭,妈妈会提前包好粽子和煮好茶叶蛋,说一些小时候的事情,画面也很美好。

虽然现在粽子、茶叶蛋种类很多,但总是吃不到小时候的味道,写到这里时候,忽然很怀念小时候,很想念小时候跟在奶奶屁股后面抢茶叶蛋场景,想念穿上肚兜后拿着棍棒装哪吒的场景。

再到现在有了小少爷和小公主妈妈升级为奶奶后,基本都在城市带娃,每次快到端午时候,妈妈就会跟奶奶当年一样准备包粽子的材料和煮茶叶蛋,俩娃娃跟着妈妈跑来跑去,叽叽喳喳地,跟我当年场景一样,这可能是就是习俗的传承吧

7、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感谢您的邀请,以下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再加上受气候,历史因素,环境影响,每个地方都有自己不一样的特色,即便过同样的节日,不同的地区也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就拿端午节来举例,南方和北方有着完全不一样的风俗习惯。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饮食: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原本是上古先民祭祀龙祖的节日,现在人们把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因此,也有了吃粽子的习惯。


南方爱吃咸粽子,一般会用咸蛋黄,香菇,排骨,肥猪肉包粽子,而北方喜欢吃甜馅,比如,红枣,蜜枣,豆沙,果脯等甜食作为包粽子的馅料。

除了馅料不一样之外,南北方包粽子的方式也不一样。南方包粽子包法丰富多样,比较常见的是三角形,还有火炬形,方形,而北方的包法相对来说比较单一,比较统一。


热带地区的海南喜欢用芭蕉叶包粽子,广东地区爱养生,因此做出来的粽子馅料也是丰富多样的。


而北方地区包粽子的包法比较传统,以糯米和各种甜食为主。


户外活动:

端午节的时候,南方有赛龙舟的习惯,这其实是一种原始的祭祀活动,目的在于保健,消灾,辟邪。而北方以打马球和驰马射为主。不过现在已经很少见了,有些地区会举行大规模的端午爱国诗文活动,以此来纪念屈原。

习俗:

端午节当天,南方的人们会把菖蒲,艾条插在门楣,旨在辟邪。以前还有抢龙水的风俗,当地居民会跑到汨罗江抢第一桶水。这个“第一桶水”可以用来洗脸洗头,还能辟邪。而北方,主要是以佩戴五毒铜钱来辟邪。





热点内容
新泰特产 发布:2020-09-14 19:00:13 浏览:505
适合开业的音乐 发布:2020-09-17 11:28:55 浏览:503
送男生十字绣 发布:2020-09-16 16:05:07 浏览:503
神秘商店皮肤赠送 发布:2020-09-16 15:38:37 浏览:503
手绘圣诞贺卡 发布:2020-09-16 14:48:57 浏览:503
青岛初中升学率 发布:2020-09-16 09:55:57 浏览:503
送妈妈的生日蛋糕图片 发布:2020-09-16 09:10:18 浏览:503
梦生日 发布:2020-09-16 18:24:33 浏览:502
纸礼物盒 发布:2020-09-16 15:55:47 浏览:502
wow角色定制 发布:2020-09-16 14:46:32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