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节日 »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艾团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艾团

发布时间: 2023-04-26 13:16:49

1、端午节为什么要挂艾草、吃棕子、带五色线、

端午节挂艾草是因为能辟邪驱毒;吃粽子为了纪念屈原;戴五色线是为了辟邪驱瘟、逢凶化吉。

端午节有很多民间习俗,态含裂其中插艾作为重要内容之一。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当天人们把家家户户都要将艾草插帆闭于门楣,悬于堂中,有的用艾叶、菖蒲烧水洗澡,并喷洒在房前屋后。目的是为了驱邪避瘟,毒虫鬼怪不敢进屋害人,这一年都可以平平安安。

端午节有吃粽子的风俗:相传古代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杀。人们为了使江鱼不要吃了屈原的身体,特意包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后人逐渐演变成吃粽子来纪念。

端午节还有戴五色线的习俗,这是因为时值农历五月,正是仲夏疫厉流行的时节,针对五月恶月,民间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诸虫百毒尽消灭,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老汪以祈求压邪避毒,长命百岁。后来又由戴五彩线而演变出戴香囊等的风俗习惯。

2、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赛龙舟,要插艾

端午节起源说法众多,其中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

屈原是楚国三闾大夫、诗人,由于奸臣诽谤,昏庸的楚王不但不采纳他联齐抗秦的主张,反而放逐了他。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的国都。屈原听到这一消息,非常悲痛,五月五日他怀石投入汩返闭罗江,以身殉国。人们从四面八方划着船赶来抢救,并把粽子投入江中给鱼虾吃,免得伤害屈原的尸体。这就是咐磨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来历的传说。其实,早在屈原之前,就有类似的风俗了。 因为爱国诗人屈原品德高尚,诗篇感人,人们敬重他,便把这些活动和救屈原联系起来。从此,这传说很快传遍华夏大地。到了宋代,朝廷正式把五月五日定为端午节。

在湘南地区沿古俗,于在在夏日来衡世斗临之时的“五月初五”,在门上挂艾叶,用艾叶洗澡驱蚊的一个洗礼。人们认为经过洗礼,可以驱走疟疾,能够安全的渡过这个夏日多蚊的季节。

3、端午节门上挂的艾能吃吗

可以吃,在有些地区会制作成艾团作为食物吃的。
甜艾团是四川省的一种汉族特色小吃,产品特点圆形、长方形为主,是具有香、软伍铅、甜、粘、糯和凉等特色,清香软嫩,颜色鲜绿,味道可口,家庭制作其味甚佳腔轮好,为夏季的冷点新品种。主要配方是糯米、芝桐氏麻、白糖等,纯甜,并有糯米粉香味。深受当地人民以及世界各地游客的青睐。

4、艾草米团是什么季节都可以吃?

春季3-5月份,其它时间太老,一般不衡哗吃。
一般三月是艾草生长的季节,是采摘艾草的最佳键拦银时候,这时候的艾草最嫩,到端稿宴午节时吃艾团是习俗,不过这时候的艾草有点老了。

5、为何端午要门插艾,香满堂指的是什么,撒白糖又是为什么?

端午在大门上悬挂菖蒲、凤尾、艾叶等,并扎上一束蒜头,涂以朱砂避邪。香满堂指的是艾叶的味道,撒白糖指的是吃粽子的方法。

“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首童谣所唱的便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艾叶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芳香温散,可升可降。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降湿杀虫的功效。艾叶香,香满堂的香气就是来自艾叶本身的味道。

一般意义上来说,端午节祭祖、竞龙舟、吃粽子、祭龙头、点龙睛、披红、悬菖蒲艾叶、拴五色丝、饮雄黄酒、吃五黄、佩香包、采百草等是比较普遍的习俗但各地存在着习俗内容或习俗细节上的差异。

端午节与屈原无关:

流传甚广的“历史人物纪念”观点,依据南朝梁人吴均的神话小说《续齐谐记》及宗檩的《荆楚岁时记》,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还有认为是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纪念介子推等。在历史发展演变中,传统节日大多数被附会上某些传说作为“起源”,但经实际考察,这些故事传说远远晚于节日诞生,是后世构建出来的。

因近代前对历史考证缺乏,导致各种牵强附会的起源说法甚多,也由于某些历史人物碰巧与该日有关联,于是便产生了“纪念说”,其中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近代的史学家不断指出纪念屈原这说法的错误,因为早在屈原年代以前,端午节已经存在。

综览汉魏文献资料可发现,汉王朝经历四百余年历史,充满浪漫、激情,保持南楚故地乡土本色的楚文化,而被誉满天下的楚文化传人屈原,在汉魏前时代的端午节活动没有留下只言片语记载,因而许多学者认为端午节与屈原无关。

在民间传说中,除了端午源于屈原说外,尚有纪念伍子胥、孝女曹娥、介子推、廉吏陈临、越王勾践等等说法。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端午节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艾叶

6、端午节吃粽子,挂艾叶,划龙舟的意义缘由?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相传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掘扰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判御旦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拆庆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7、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那为什么要插艾蒿,剪艾虎呢?

在端午节我们熟知的是要吃粽子纪念屈原,像插艾蒿、剪艾虎是在端午节里不常见的。而插艾蒿是为了防止有毒的虫子进入到家里,剪艾虎是为了镇压一些想要进入家门的邪祟。现在的人们虽然已经不相信什么妖魔鬼怪了,但是古人们流传下来的习俗深深地刻在人们的心中。

我们知道端午节是在五月初五,从前的人们知道在五月是毒虫泛滥的季节,人们为了保护一家人不被那些毒虫子咬到,采用了艾蒿来驱散毒虫。之所以选备型用艾蒿是因为仿旦猜这种草真的可以驱虫防毒,但是作用就比较小了。于是古人们相信艾蒿是有克制所有毒虫的功效,于是才将艾蒿挂在艾虎的旁边。

而艾虎据说是张天师的坐骑,正是人们相传艾虎有着驱邪镇魔的能力,古人们就觉得如果在自家门上贴一张画有艾虎的纸,就可以借用艾虎的能力庇佑自己的家人不会发生意外。而且古人们在端午那天不仅会将艾蒿和艾虎贴在门上,还会有人把老虎形状的剪纸和艾蒿一起带在身上。这样即使自己在五月出门也可以受到庇护,不被妖魔邪祟得手。

因为同时在五月初,这些习俗也就被放在了一起。所以后来的端午节不仅迟氏仅是为了纪念屈原,还是为了保佑自己一家人平平安安。因此端午节才会有吃粽子、插艾蒿、剪艾虎这三个习俗。

热点内容
新泰特产 发布:2020-09-14 19:00:13 浏览:505
适合开业的音乐 发布:2020-09-17 11:28:55 浏览:503
送男生十字绣 发布:2020-09-16 16:05:07 浏览:503
神秘商店皮肤赠送 发布:2020-09-16 15:38:37 浏览:503
手绘圣诞贺卡 发布:2020-09-16 14:48:57 浏览:503
青岛初中升学率 发布:2020-09-16 09:55:57 浏览:503
送妈妈的生日蛋糕图片 发布:2020-09-16 09:10:18 浏览:503
梦生日 发布:2020-09-16 18:24:33 浏览:502
纸礼物盒 发布:2020-09-16 15:55:47 浏览:502
wow角色定制 发布:2020-09-16 14:46:32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