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什么要纪念屈屈原
1、端午节为什么来纪念屈原
因为战国时期公元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后,屈原不忍目睹祖国被侵略,不忍舍弃自己的国家,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亡,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乐章。
楚国人们遂开始在端午节纪念屈原,这一纪念逐渐延至全国其他部分地区。我们纪念屈原,也是在纪念所有的爱国先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单就纪念历史人物而言,并非所有地方都认为端午节是用来纪念屈原的,民间还有端午节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1)端午节为什么要纪念屈屈原扩展资料:
屈原是端午节留给每个中国人的一份精神文化遗产。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用他的诗歌,用他的生命,实践了自己崇高的人生抱负和人格理想。屈原是一个儒家信念的信奉者,他的价值信念首先在于个体的道德人格与情操的完善。
而这种道德人格的完美理想又与历史形态中的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联系在一起。屈原的形象是爱国忧民的形象,屈原的情怀是爱国忧民的情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可能有人并没有读过屈原的《离骚》,但这并不影响对屈原身上那种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学习,并不影响对他的家国情怀的理解和认同。
爱国主义似乎是无形的,但同时爱国主义又是最充满力量的,这种力量可以贯穿华夏历史。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绵延不息,抗争延续,原动力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2、端午节为什么要纪念屈原
端午节缅怀屈原,妇孺皆知,那么端午节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呢?
端午节纪念屈原是因为屈原的爱国心,他在面对国家、民族的灾难时,仍然能保持一身清白,保持着一种民族高尚气节,可以说屈原是端午节留给每个国人的一份精神文化遗产。
公元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后,屈原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乐章。自此以后,端午节成为纪念和缅怀屈原的节日,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与屈原皆有相关。
3、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为屈原,后人为什么选在端午节纪念他?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人,有名的爱国诗人,千百年来,我们仍然怀念并纪念屈原,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节日。端午节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以吃粽子,划龙舟等方式来纪念屈原。那么,为什么人们选在端午节来纪念屈原呢,这主要是因为屈原投江自尽的时间就是农历的五月初五。
一、屈原是楚怀王时期的名臣,他一心忠于楚怀王,忠于楚国,楚怀王一开始也非常重用他,百姓也都知道屈原的为人。在屈原的辅佐之下,楚怀王将楚国治理成了一个比较强大的国家。但因为屈原的功绩比较大,所以出国内部有一些奸臣新尚、子兰等人不能容忍屈原的平步青云,于是他们千方百计地寻找机会,陷害这位忠良之臣, 秦国的张仪借机买通了他们和楚怀王的宠妃郑袖一起陷害屈原,想将屈原逐出楚国。
二、楚怀王听信了郑袖等人的诬陷,下令将屈原逐出楚国都城郢都,流放到汉北。屈原被流放后,楚怀王身边大臣多是奸佞之流,这使得楚国慢慢衰落下去,后来楚怀王自己也被扣留在秦国,最终落得客死他国的下场。屈原得知楚怀王已死,觉得心灰意冷,感慨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举世混浊而我独清,感觉自己不被这个浑浊的世界所容纳,于是抱着一块巨石,纵身一跃,投身于冰冷的汨罗江中。
三、屈原投江自尽之后,附近的农民纷纷来到河边,打捞这位贤臣的尸体,但是滚滚江水,哪里打捞的到呢?人们害怕水中的游鱼会吞食屈原的尸体,于是往扔下一些粮食,希望鱼儿吃了这些食物之后就不要蚕食屈原这位英灵的遗体了。屈原投江自尽的这一天为农历五月初五,以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往河里扔下粽子,也就慢慢地演化成了今天的端午节。千百年来,我们仍旧铭记屈原这位爱国诗人。
4、为什么端午节要祭屈原?
因为屈原在五月五日自投汨罗江而死,而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忧国忧民,所以人们为了纪念他,在端午节纪念屈原。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传说:
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罗江,死后为蚊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汩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就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4)端午节为什么要纪念屈屈原扩展资料
端午节的历史发展: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