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把什么插门上
1、端午节的时候为什么要在门上插柳枝
端午节插柳枝是我们的民间传统风俗,主要有预报天气、辟邪、驱虫等用途,还有一种说法是是柳枝可以用来迎燕,迎接春天的到来。
1、预报天气。柳枝对于空气中的水汽反应很敏感,空气中水汽大时柳枝便会嫩绿湿润,水汽小时便干枯发蔫,因此自古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人们在门上插上柳枝,便可根据柳枝的颜色判断会不会下雨,方便人们生产劳作。
2、祛病解毒。在中医看来,柳枝、柳叶、柳须、柳絮、柳花都可入药,并且药效各不相同,其中柳枝柳叶都有清热解毒消炎的功效,春暖花开,各类病毒也开始滋生,戴上柳枝对人们防止疾病感染有一定的作用。
3、传至现代,很多人认为折柳插柳会伤及柳树,是一种陋俗,但是单从树木的生长来说,在清明时节折几个柳枝不会对柳树造成任何影响,即使是砍了柳树的主干,也会继续发芽生长,而且会长得更粗更直,所以有时候人们会刻意锯掉主干,以期得到更好的木材。
2、在我国一些地区,端午节要在门上插什么东西来祛毒?
汉族人端午节风俗。时兴于全国各地很多地域。清朝现有此俗。这一天,大家将菖蒲(或艾草叶扎在一起)应贴门户网,也是有将菖蒲与艾草叶倚在或插在门帝的。民俗有效它来避邪。挂菖蒲,艾草这已经是南北方城镇的风俗习惯,可在江西省,安徽省的一部分地区端午这一天家家户户门口悬架大蒜,有的挂石榴花.
在端午,大家还把菖蒲刻录成“小人”、“小葫芦”等样子,挂在少年儿童脖子上,而求好意头。有的还要菖蒲根泡药酒,认为喝过能健康平安。菖蒲的叶片样子似剑,民俗异人称作“水剑”,说它可“斩千邪”。菖蒲的身上这层避邪避害的文化艺术含意使它变成大家过端午时不可或缺的一件物件。
端午挂菖蒲的由来每每端阳节来临之际,宁波市的普通百姓都是会在自己家的大门口挂上一束菖蒲。传说故事,在很早以前,有一个穷书生的妻子,名字叫做青英。她不仅演讲口才非常好,并且会吟诗作对。有一年,天旱灾,很多月没下一滴雨,田地荒芜,蔓草枯萎。五月初四,明天端午和生日撞到了一起,那要怎么让这两个节日热闹一点呢?她在家里心神不安,就从房间内走出去。突然间,看见了屋外她阿公种的菖蒲,在烈日下翠绿翠绿,青英内心想,为何不如挖几株菖蒲,逢年过节来充喜?他拿锄回来,挖了几株菖蒲,用冷水洗过,挂在门口。
她感觉这下子,门楣好像充满了活力、喜庆,便即景生情,取下文房四宝,用大红纸写了一首诗,贴在大门口边上。诗是那样写的:自嫌苦命嫁穷夫,明日端阳祭礼无。莫叫良辰美景错过去,聊将冷水洗菖蒲。傍晚,书生(丈夫)回了家,看见门口旁边妻子写的诗,既羞愧又内疚,觉得自己没有面再见妻子,匆忙返回。不知道离开了几百步,仰头看到一只老黄牛在田坎上喂草,周边一个身影也没有。他想,为何不如把牛牵去卖出,弄一些钱回家了,让妻子开心开心。书生不管三七二十一,牵了牛就向前走。但是才走不上一亭路,牛主人家就追逐上去,把他把握住,带去见知县。
知县问书生:“你为什么青天白日偷牵牛?”书生万般无奈,就把自己的妻子怎样贤德、家世怎样贫苦,一五一十向知县述说。知县听了,不相信一个农村的女人也会写诗,就立刻派人传书生妻子来。青英到朝堂上,知县问她:“家里大门口旁的诗就是你写的吗?”青英赶忙下跪回应:“成年人在上,诗恰好是民女所作,不明违犯何法?”知县摸了摸一下胡子,思索一会儿,便对青英说:“你写诗,无违法,只因为你老公偷牵牛,被别人捉到见县内,你看看要怎样被判?”青英听后,泪如泉涌,立刻就表态发言说:“夫君明知故犯,理当重判!”知县点了一下头,跟她说:“妇女言之有物!县内看着你是弱女,老公入狱,将来你需要怎样度日?即然你能写诗,县内命你再做七绝一首。如成,县内就赏你白金五十两,让你回家了去度日。”
青英一听,就点点头同意。取完墨笔打印
纸张,略加思考,现场就写了那样四句:奔涌黄液向东流,难洗今时满脸羞。自笑妾身非织女星,夫君任何效牵牛?知县看过,开怀大笑说:“你尽管并不是织女星,但县内判你老公入狱,你夫妇二人并不是变成牛郎和织女吗?”知县说着,就叫人取下五十两银两,叫她们二人快回家了。端午挂菖蒲,竟得好运。这事传出后,每一年端午大门口上挂菖蒲的别人愈来愈多,之后广为人知,就慢慢产生了一种民俗文化。
3、端午节要在门上插什么东西来祛毒
端午节要在门上插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4、端午节要挂什么在门上 端午节要挂在门上的是什么
1
5、在我国一些地区,端午节要在门上插什么东西来祛毒?
挂雄黄和艾叶来驱毒。
各个地方的习俗不一样,所以,端午节的那天自己家门口挂艾叶是有的,端午节,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喝雄黄酒等等。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传说,但是在漫长的选择淘汰中,纪念屈原的传说流传最广,最得人心。“其志洁,其行廉”,从司马迁对屈原饱含深情的叙述开始,屈原忠贞爱国的形象在历代文人的叙述中越发高大。汉代以降,人们就认为端午节是因屈原而起的。
相传,关于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在门前挂雄黄和艾叶的这一习俗,是这样由来的。
据传,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生前时刻心系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的疾苦。深受百姓的爱戴。后来,由于屈原遭受同僚们的诬陷和排挤,长期心中郁闷。
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这天,他抱石投入滚滚的汨罗江中。人民得知这一消息之后,驾着轻舟在湍急的江面上到处寻找。但是,茫茫翻滚的江面上再也没有寻得到屈原的一丁点儿的消息。为了不让江中的鱼类咬食屈原的躯体,人民急忙做出一卷卷喷香的粽子,纷纷投入江中。
为纪念屈原,从此,每年的端午节这天,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便传承了下来。
据传,在这一天里,由于家家户户都要做香喷喷的粽子,所以,会招来许多的鬼怪出来作乱。人们便将能够避邪的雄黄和艾叶挂在门前,以此来避邪怯病。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民又得知:盛夏时节,将雄黄和艾叶挂在门前,既能驱蚊虫,又能预防疟疾的蔓延。所以,千百年来,端午节挂艾叶、雄黄便成了民间不可缺少的一种风俗。作为炎黄子孙,今天的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将先辈们流传下来的习俗和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因为,人民大众才永远是历史文化的传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