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节日 » 为什么要在端午节办活动

为什么要在端午节办活动

发布时间: 2023-05-04 03:17:57

1、端午节活动的意义50-60字

 庆祝端午节的意义历时常新,足见此节日具有时代性与永恒性。概括端午节庆祝的现代意义如下:

一、发扬爱国精神。热爱祖国胜于一切的屈原,面对祖国危亡和“变白以为黑”(《怀沙》)的腐败政治,他直言劝谏,结果反遭流放。他无法拯救祖国于危亡,更不愿以洁白之志蒙尘、随波逐流,最后投汨罗江以身殉国。屈原的爱国思想和在政治斗争中宁死不屈的牺牲精神,影响后世至巨。所以,我们庆祝端午节,务必与国民教育挂钩,提升国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实现“国家至上,社会为先”的共同价值观。

二、警惕政治领导者。屈原忠而被谤,信而见疑,说明了政治领导者昏庸无能,必遭群小蒙蔽而失去判断力,最终导致国破家亡。庆祝端午节,即以史为鉴,让治国者甚至是社团领导人,都要具有准确的判断力,选贤与能,知人善任,和而不同,发扬“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精神,这样就不会轻易地被结党营私者利用以至走向灭亡。

三、教育与促进健康生活。自古以来的端午节习俗,譬如悬挂菖蒲和艾蒿,喝雄黄酒,佩戴香囊等,目的是驱邪解毒避疫。因为五月是五毒(蝎子、蛇、蜈蚣、壁虎和蟾蜍)出没时期,而雄黄酒、艾蒿和菖蒲都有杀菌解毒防病的功能。至于赛龙舟,可以强身健体,促进团结,广交天下朋友。它已经演变为国际比赛项目,意义非凡。我们可以通过庆祝端午节传达“教育与促进健康生活”信息,利用现代科学知识与药物,增强全民健康意识。鼓励参加龙舟竞赛与全民运动会,积极防疫祛病、避瘟驱毒,谋求健康长寿,进而达到尊重与关爱生命的目的。
四、阅读与欣赏传统文化。屈原是楚辞的开山鼻祖。其作品,写出人民的愿望,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他喜欢运用神话素材,大量吸收民间诗歌精髓,以美人和香草做比喻,让丰富多彩的幻想自由飞翔。这个特点对后世文学有深刻的影响。庆祝端午节期间,我们可以发动诵读屈原诗篇或欣赏古典文学运动,以丰富我们的传统文化底蕴。

2、为什么要过端午节?有什么意义?

端午节的由来是古代中国人民祭祀神灵的习俗,意义是为了纪念学习那些高尚伟大的灵魂,纪念不屈的意志,高尚的灵魂。
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由来已经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人们对苍龙七宿的祭祀,而星象文化的起源也已经不可考究,也是有很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形成不只是纪念中国古代人物那么简单,而是好多年的演变,才逐渐形成了相关的文化习俗,而端午一词最早是出现在近代,但是这个习俗却早已存在,可能以前不是端午的名字,但早已有了端午节。
端午节纪念的那些历史人物基本上都是后人拉上去的,最早的端午起源也和其他的古老节日差不多,都是来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端午节纪念的人物当中,最多的那一位应该是屈原,而在屈原之前早就有了端午节的相关习俗,而且关于人物起源的说法有很多,除了纪念屈原以外,还有纪念伍子胥、介子推等等。
端午节的意义:
端午节作为一种中国的传统文化,本身就有流传下去的意义,而且像这种纪念类的节日都是为了学习中国古代先贤们的精神,学习他们高尚的品德,学习他们的行为,让后人铭记那些在中华文明当中出现过的亮丽色彩。
纪念屈原:
端午节人物起源说法当中最多的就是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虽然提倡改革,但是遭到了贵族的反对,也被楚王妃子陷害被赶出了都城流放到边疆。在流放的过程中,他写下了离骚,天问九歌的诗篇,后来楚国被秦军攻破,屈原非常无奈写下绝笔,投江自尽,以身殉国。

3、各地举办多彩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喜迎端午假期,举办该活动的意义是什么?

在这个端午小长假,全国各地举办了很多文化类的活动尤其是耐轿碰一些城市,会有校墙的黄龙舟比赛还是非常的热闹的,今天,我也想和大家一起来谈谈,有关于在传统节日里面的活动意义有哪些?

传统节日端午节。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国的端午节,而端午节主要是为了纪念伟大的政治家屈原,他是一个十分有性格,并且当时可以为自己的理想而甘愿牺牲的人他的帆轿一生是让人敬佩的同时,勇于为真理献身的,他也让当时的人们备受感动,于是,大家纷纷将包好的粽子投入江中。而这样的习俗也流传至今。

保护文化的一部分就是保护节日。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中,惟一一个没有间断文明的古国,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有各种各样的故事,同时有很多值得被纪念的人,很多被纪念的节日,向我们一年一度的春节元宵节这种盛大而又团聚的节日,到现在为止,我们都十分重视想端午节,中秋节最近,这两年很多的地方也在开展当地的文化,尤其是像屈原的故乡又或者是和这些文化节日有渊源的地方都会去做一些展览或者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知道这个地方,从而来推进我国的中华传统文化。

历史应该被传承。

虽然节日的故事,我们大多数人都能够耳熟能详,但是对于很多小孩子们来说,他们也并不太明白,我们学校从这样的活动里面来熏陶。他们对于节日的一个重视,这可能是我们年轻人所说的仪式感,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来讲,他也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最好的一个渠道,在假期的时候来一场游戏又或者是哪一个传统昌谈民俗体验民俗所带来的快乐,也让这个节日流传下去。

4、端午节活动意义

<

5、为什么要过端午节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端午节,本名端五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天长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月初五就叫做端午。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到了唐代,因唐玄宗八月五日生,宋景为了讨好皇帝,避“五”字的讳,将“端五”正式改为“端午”。
 关于端午的起源,就史籍来看,截至六朝,共有五种说法:一说是纪念屈原;一说是纪念介之推,流行于山西一带;一说是纪念伍子胥,吴楚两地习俗;一说是纪念曹娥,浙江会稽一带习俗;一说是祭“地腊”,道教弟子的风俗。这些说法都有一定期地域性和局限性。后端午节的内容为纪念屈原一说流传最广。妇女和孩子们喜欢用丝绸之类缝制成小小的粽子、鸡心、葫芦、樱桃、桑椹,以及小猴、小虎形状的手工艺品,或用丝线缠成小小的粽子,端午节时和香包一块儿,选出一两件挂在胸前。认为这样做可以防病,戴到端阳正午时,把它扔掉,称谓“扔灾”。

6、端午节为什么要赛龙舟呢?现在还有地方举办吗?

端午节赛龙舟这一风俗活动其实是源自于古人对龙神的崇拜,这项活动至今依旧有不少地方保留着,比如说广东、浙江、福建等地在每年端午的时候都会举办划龙舟比赛。端午节赛龙舟这一风俗据说最早诞生于江浙一带。春秋战国时期大小诸侯国林立,其中江浙一带则是吴越民族的集聚地。吴越民族素来信仰龙图腾,所以每年在龙飞天的五月初五这一天都会举行祭龙仪式。

江浙一带河流众多且不少地方还临海,所以吴越百姓经常与舟打交道。他们在乘舟捕鱼过程时而会对比收获的多寡,时而会划船竞赛。后来吴越百姓在举行祭龙仪式的时候将划舟竞赛这项活动给加入了进去,一来是为了表达他们对龙神的崇拜,二来也是为了取乐。当时他们竞赛用的大多为刻有龙形图案的独木舟,至于龙舟则是在东汉时期出现。

后来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然后又派兵南下征服百越,吴越地区的赛龙舟风俗也因此开始逐渐传播至其它地方。其中福建地区关于赛龙舟的最早记载出现于五代时期,而相对更偏南方的广州则是从南汉时期开始出现赛龙舟的相关记载。除了南方之外,赛龙舟这一活动也传播到了北方地区,不过时间要稍晚于南方。在经历过数千年时间的发展之后,赛龙舟这一活动并未被时代淘汰,很多地方依旧保持着端午划龙舟这一风俗习惯。

其实关于赛龙舟这一活动的由来,有民间传说认为端午节以及赛龙舟都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出现的。对于这个观点很多学者都是持反对看法,因为在屈原投江去世之前端午节就已经存在,赛龙舟这个习俗也与他没有什么关系。

7、端午为什么要过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腔伍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敏猜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广泛流传的一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伍拿或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8、举办端午节的原因

端午本是中国传统节日,但韩国以“端午祭”向联合国申请“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并得到批准,这表明韩国对端午的重视不亚于中国人。其实端午早传到韩国、日本、越南,古代韩国也像中国一样在端午节放假,韩国江原道江陵市每年举办“端午祭”庆典;日本古代每年举行端午庆典,成书于宋代的日本名著《源氏物语》第二章载:“五月端阳节,人人急于入朝参贺。”这天日本男人骑马射箭,女人穿着中国服出外游玩以庆祝节日;古安南(越南)有个国王的名字名叫陈端午。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说,从文明的历史和影响的广泛看,中国文明是世界上自古以来最伟大的文明,这个特点也表现在端午与中国佛教的关系中。
一、端午起源的真正原因见于佛典
一般认为端午节起源于战国屈原。梁吴均《续齐谐记》:“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但五月五日节俗已见于春秋,《琴操》:“介子绥[推]……遂抱木而烧死,文公令民五月五日不得发火。”这比屈原早300多年。《史记·孟尝君列传》:“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索隐》引《风俗通》:“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孟尝君生于公元前346年,比屈原自杀早了近70年,可见端午节最初并非因为屈原。
端午节缘于五月是凶月的古老观念。晋董勋《问礼俗》:“五月俗称恶月。”这个观念缘于上古,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玄戈》:“五月,东井、七星大凶,胃、参致死。”东井,即二十八宿之一的井宿,因它在玉井之东,故称。这虽见于秦代,但却历史久远。《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日在东井。”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东井星主管五月。汉王充《论衡·说日》:“当夏五月,日长之时在东井,东井近极,故日道长。”五月不吉观野兄念渗透到民间,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五月为凶月,是端午赖以建立的文化基础。
端午最初作端五。唐李匡乂《资暇集》卷中“端午”条引晋周处《风土记》:“仲夏端五,烹骛角黍。”《艺文类聚》卷四引《风土记》仍作“端五”云:“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五与午同音通用,《周礼·壶涿氏》:“午贯象齿”郑注:“午故书为五。”端五后作端午。古人忌重,五月五日重五,被视为大不吉。《抱朴子》:“或问辟五兵之道,答曰:以五月五日,作赤灵符,着心前。”北魏魏收《五日诗》:“辟兵书鬼字,神印题灵文。”《艺文类聚》卷四载《续汉礼仪志》:“五月五日,朱索五色、柳桃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道教《八道秘言》称五月五日为“地腊日”,《杨公忌》:“(五月)初五日,不宜问疾,名地腊日。”原始的五月五日禁忌与粽子、龙舟等拯救屈原等没有关系。
但端午的真正原因却见于佛典。《古尊宿语录》卷21《舒州白云山海会(法)演和尚语录》:“端差返午,(白云禅师)上堂,举(言曰:)昔有秀才造《无鬼论》,论就,才放笔,有鬼现身,斫手谓秀才云:‘你争[怎]奈何?’白云当时若见,便以手作鹁鸠嘴,向伊道:‘谷谷孤。’”这里出现了“鬼胆包天”的场面:秀才撰写《无鬼论》时恶鬼立即现身挑衅:你秀才又能把我怎么办?白云法演禅师只得滑稽地对鬼学布谷鸟叫,端午节时恶鬼猖獗已极!换言之,端午节的真正原因是恶鬼作祟。慧日禅师《大慧普觉禅师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卷五载: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1158)五月五日普觉禅师上堂云:“今朝又是五月五,大鬼拍手小鬼舞,蓦然撞着桃符神,两手椎胸叫冤苦”,端午时大鬼拍手小鬼舞,鬼撞桃符神,鬼竟然如此猖獗。因此,端午的原始动机是驱邪镇鬼。端午时寺庙中也要烧香敬鬼,如舒州白云山的和尚在端午节时:“僧问:‘今朝五月五,权罢薅芸鼓。虽是无事人。亦请烧一炷。’(白云禅)师云:‘急急如律令。’(僧)进云:“也待小鬼做个伎俩。”(白云禅)师云:‘钟馗吓你。’(白云禅师)乃云:‘今日端午节,白云有一道神符也,有些小灵验,不敢隐藏,举似诸人:一要今上皇帝、太皇太后,圣躬万岁;二要合朝卿相、文武百官、虚脊饥州县采寮,常居禄位;三要万民乐业、雨顺风调’。有个符使却来报白云(禅师)道:‘诸处尽去,偏只为神通小,不奈一件事何。’……”
端午节时佛寺举行驱鬼祈福仪式:第一,高僧在祭祀仪式上念“急急如律令”的魔法咒语以驱鬼除魔;第二,高僧画符镇鬼,并派使者持神符一道,到其它地方去驱鬼和镇鬼;第三,高僧要为国家和百姓祈福;第四,出外驱鬼的使者活动结束后要向高僧汇报驱鬼的情况。这些活动的中心就是祭鬼和驱鬼,它清楚地表明:恶鬼作祟是五月五日举行宗教祭祀活动的根本原因。《古尊宿语录》卷27载,舒州龙门佛眼禅师说:“今日端午,世间人钉桃符、书门阃,使万邪不窥其户,百鬼不入其门;世间人又使针烧灸,采药登山,使万病不干其体,疫疠不入其身。”也揭示了端午活动的根本目的:驱鬼除病。可见,端午节是鬼节,端午节为对付“百鬼”和“万病”而生。这些记载,揭示了端午节产生的真正原因。
明白了端午节起源的根本原因,端午的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端午又称“续命节”,就是因为有恶鬼索命。《风俗通》:“五月五日续命缕,俗说以益人命。”续命缕的形态,唐代仲子陵《五丝续宝命赋》有载:“颜似渥丹,对回鸾之十字。手如振素,盘续命之五丝。其五丝也,蕙绿轻重,兰红浅深。皎皎而有莺其领,采采而亦翠其衿。既比方而一色,又条畅乎数寻……懿寿丝之礼大,续宝命之天长。”端午节时,荆楚民间以彩丝系在臂上,唐花蕊夫人《宫词》有“玉腕斜封彩缕长”之句。道教《三洞奉道科》称五月五日时举行“续命斋”的法事,北齐后主的妃子冯小怜以五月五日进纳,故号她为“续命”,取端午冲喜续命之意。以丝系臂为防恶鬼夺命,故可以达到“续命”目的。介之推、伍子胥等死于五月五日是因恶鬼索命。魏邯郸淳《曹娥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伍君即伍子胥。这些人死法不一,但都因恶鬼所害。端午恶鬼猖獗是他们死亡的原因,端午节举行祭祀仪式是为了驱除恶鬼。隋唐以后南北文化合流中端午节被整合,由于屈原影响大,端午节变成祭祀屈原的节日。屈原在宋代被封为公侯:“屈原庙,在归州者封清烈公,在潭州者封忠洁侯。”元代屈原被封为“忠节清烈公”。屈原成为端午节的主角时,介之推、伍子胥等湮没无闻,驱鬼的动机也被遮蔽,遂形成今天的端午习俗。
二、佛教中的端午遗俗
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底层的端午对外来佛教产生了深刻影响。《古尊宿语录》卷44载,宋代和尚也过端午节:宝峰云庵真净禅师五月五日上堂云:“今朝五月复端午,随众生心解分布棕子。虽然,应所知,要须一一知来处。且道从什么处来?”佛教在这天也吃粽子。佛教世界中翠竹黄花尽是真如,端午自然也入般若。《大慧普觉禅师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卷五载,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五月五日,普觉禅师上堂云:“今朝五月五,天降沛然雨。艾人与门神,聚头相耳语。”艾人,是端午节时束艾叶为人。它与门神一样,是为了避邪拒鬼。佛教语录保存了端午节时的艾人和门神信仰习俗。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和尚自然地把端午融入禅悦玄机。《古尊宿语录》卷27,舒州龙门佛眼禅师:“今日端午……遂失声叫曰:‘阿耶耶,阿耶耶,尽大地人烧破皮肉,教山僧受无限苦痛。’昔楚大夫以忠言不用,沉于湘江。后人哀之,以竹筒盛饭,系五色丝祭之,风俗至今流传不断。遂呕吐数声曰:‘世间人吃却米粽,教老僧胀破肚皮。’大众:‘别人烧灸,别人吃物,为什么龙门长老受痛受饱,未能情忘缘虑?’”这段禅机公案透露出佛门与筒粽等端午文化的关系。宋陆游有《天中节前三日大圣慈寺华严阁燃灯甚盛游人过于元夕》诗,佛寺在五月五日前三天已举行盛大庆祝仪式:“万瓦如鳞百尺梯,遥看突兀与云齐”,寺庙张灯结彩,禅堂成为端午庆典的场所。一些失传的端午古俗在佛教中保存。《五灯会元》卷18载:隆兴府兜率慧照禅师端午节说:“端午龙安亦鼓桡,青山云里得逍遥。饥餐渴饮无穷乐,谁爱争先夺锦标。却向干地上划船,高山头起浪。明椎玉鼓,暗展铁旗;一盏菖蒲茶,数个沙糖粽。”这里有许多失传了的端午古俗:第一,后世认为端午龙舟是为了救屈原:“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但端午龙船原来是为了“安龙”。第二,一般认为端午龙舟发生在水乡。但古人这天在高山上划龙船。第三,一般认为,五月五日采兰草、菖蒲是用来煎汤洗澡,《大戴礼》:“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但这里表明,它用于制作“菖蒲茶”。此外,《古尊宿语录》卷28:“龙门若为作端午,打动众人涂毒鼓。”佛教东林《云门颂》也说:“一挝涂毒闻皆丧”。一般认为,端午龙舟竞渡时击鼓是为了统一划船的节奏,但是佛教典籍显示:端午所用鼓上涂了毒药,以增强鼓声的巫术力量,以达到安龙、镇龙的目的,它是驱鬼观念的具体体现

9、为什么要过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档颂喊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行野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樱掘等节日活动。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10、端午赛龙舟的寓意是什么?端午节为什么要赛龙舟?

端午节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公元前278年,秦军一举攻破楚国都城,面临国破家亡的屈原痛心不已,选择与国家共存亡。在写下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投江自尽。百姓听闻此事,立即划船于江上捞救,却一无所获。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

端午节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周末期战国时楚国大夫屈原含恨投江自杀。楚国人民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投身于岳阳汨罗江),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岳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民间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中国南方十分流行和重视,它最早当应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龙舟船的大小因地而异。

人们置信,经过气势浩荡的竞赛龙舟,能使天上水中的神龙心神感应而大娱大悦,从而焕发神性,克尽神职,保佑一方水土风调雨顺,稼渔丰成。同时,也使人们本身秉赋龙性,像龙那样强悍矫健,进而怯邪弥难。

热点内容
新泰特产 发布:2020-09-14 19:00:13 浏览:505
适合开业的音乐 发布:2020-09-17 11:28:55 浏览:503
送男生十字绣 发布:2020-09-16 16:05:07 浏览:503
神秘商店皮肤赠送 发布:2020-09-16 15:38:37 浏览:503
手绘圣诞贺卡 发布:2020-09-16 14:48:57 浏览:503
青岛初中升学率 发布:2020-09-16 09:55:57 浏览:503
送妈妈的生日蛋糕图片 发布:2020-09-16 09:10:18 浏览:503
梦生日 发布:2020-09-16 18:24:33 浏览:502
纸礼物盒 发布:2020-09-16 15:55:47 浏览:502
wow角色定制 发布:2020-09-16 14:46:32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