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挂坠怎么做
1、端午节有个习俗是佩长命缕,长命缕是怎么做的呢?
长命缕是端午时的厌胜佩饰,长命缕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去邪祟、避灾除病、益寿延年。此俗始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团。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家家铺陈于门首,与五色水团、茶酒供养。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递相宴赏。
陈元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或带或钉门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谓之搐钱”。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2、端午节的纸葫芦是怎么做的
首先准备好一张正方形的纸
对角线相互对折,两条对角线都要折一下,折出印记然后展开
按图中所示,用手压出图中的的形状
然后下面的4个角和上面的顶点,对折,4个角都要折
完成了上面的步骤以后,还是需要对折,两边的4个角要与中间的线的中点对齐折叠。仍然是4个角
然后打开一个角,如图所示按折过的印记虚线折过来
然后把右上角的角用手压过来,折回来,左边的角向右折
其他三边也是一样的,要展开再折一遍。然后两个翅膀似的的东西捏到一起
向上面有个小孔轻轻吹一口气
纸葫芦就折好了
3、端午的福怎么叠
端午的福叠剪方法如下:
1、我们首先把彩纸两条中线对折。
2、再把四条边分别与两条中线对齐折。边缘线一定要对齐,要按压平整的。
3、全部折好后,把上侧中线以上三等分,要折痕。
4、然后我们把纸对折后再对折,把上边向下折一下,然后用剪刀剪去一个角。
5、然后我们把折纸打开,并在折纸上画上准备要用剪刀剪的图样。
6、用剪刀把画好的地方剪掉后,打开福字就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