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节日 » 中秋节大家都怎么过的

中秋节大家都怎么过的

发布时间: 2023-05-05 20:54:55

1、中秋节有哪些习俗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如今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古今何处不中秋。每年的八月十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中秋佳节,月圆时刻,不知有多少思乡和团圆的思绪相伴,悲欢和离合,笑声和泪水,演绎了多少人生的故事。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源迅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族裂握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开科取士,一直兆庆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

2、过中秋节习俗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那么大家知道哪些过中秋节的习俗呢?

1、月饼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枝配传统习俗。每逢中秋,皓月当空,阖家团聚,品饼赏月,谈天说地,尽享天伦之乐。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如今已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每年过中秋我都得吃下四、五个月饼呢~

2、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早期月亮祭祀选择在秋季进行,那时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月亮上,能充分领略到平常习焉不察的月亮之美。而当时上层人士对月亮的认识开始趋于理性,不再是单纯的崇拜,就渐渐把圆月当成了一种美丽的自然景象进行欣赏。所谓的“良辰美景”心态,便是如此。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3、饮桂花酒

入秋后,桂花盛开,在中秋来临之际开始掉落。人们会将桂花拾起,酿造成桂花酒。由桂花酿造而成的桂花酒,味道醇香,酸甜可口。喝过之后,余香会存留很久。吃过月饼,喝一些桂花酒起到解腻的作用,而且,桂花酒对睡眠有一定的帮助。除此之外,中秋喝桂花酒,其实是有寓意的。桂花是富贵、吉祥的象征。“桂”与“贵”同音,是一种富裕的象征。因此,桂花酒很受人们的欢迎。

4、吃糍粑

中秋吃糍粑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把过中秋看成仅次于春节的农历节日,有"小年"之称。八月中秋舂糍粑,吃糍粑赏月即喻示家家团结幸福、吉祥如意。糍粑的黏结成团,预示着全家和睦团结;糍粑的甜,预示着生活甜蜜幸福;清早打糍粑,起得越早代表来年丰收越大;享用圆圆的糍粑象征全家和塌族和气气、团团圆圆、平平安安。

5、钱塘江观潮

每年中秋时期特别是农历八月十八,浙江杭州、绍兴、余杭等钱塘江附近的人们都有观潮的习俗。钱江涌潮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观潮胜地,其壮观景色只有巴西的亚马孙河可与之媲美。诗人苏轼曾留下“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名句。

中秋节时期,在浙江省海宁市盐官、新仓、黄湾等地沿岸长堤,八方宾客云集,人声鼎沸,多个观潮点的人数合计在数十万人之上团搭弊。潮水来时,势如万马奔腾,呼啸而至,潮头最高接近3米,遇到河床阻力翻起的浪头可达10米以上,可谓是非常壮观了。

以上就是我了解的关于过中秋节的习俗,小伙伴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呢?

3、说说你们家乡是如何过中秋节?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已经到了,那么你们家乡都是如何过中秋节的呢?今天让我来讲讲我家乡是如何过中秋节的吧。

买月饼

因为这边没有打月饼的习惯,所以每年临近中秋节的时候都会到各大蛋糕店或者是商场购买袋装月饼。每次我都会买我喜欢吃的蛋黄味或者是绿豆味。

买月饼吃月饼已经成了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一项过程,从前不喜欢吃月饼的味道,觉得月饼又生硬又难咬,如今随着年龄的成熟,开始逐渐喜欢月饼的味道了。

买食材

每年过中秋节的时候,母亲总会上市场购买一些食材准备着一家人团聚。小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和母亲一起上市场购买这些食材了。

看到活蹦乱跳的鲜鱼,看到摆放在案子上的猪肉,你看,就是要过中国传统节日了。中国人对于这样的传统节日向来是十分重视的,重视体现在于从购买时才开始。

如今已经很久没有和母亲到街上购买食材了,现在想起来仍然有些怀念。

⭐赏月

中秋节大家都会有赏月的习惯,那么生活在北方的我们也同样不会例外。每年过中秋节的时候,走回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过晚饭之后到楼下看月亮。

小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中秋节的月亮要比平时圆的多,现在想来都是古人的智慧。看着圆圆的月亮,从古代流传至今。传承,一直扎根在中国人的思想里。

走亲戚

姥姥住在离我们很远的地方,每次吃肉到过节的时候才有时间回去看一看。今年中秋节,我们和往常一样回去看了一下姥姥,顺便给老板拿了一些月饼。

我很喜欢走亲戚,平时和他们总是聚少离多。如今好不容易聚上一起,总是格外顺心,高兴的。

其实想一想,无论在中秋节做些什么,都是一种对于家人的思念和喜爱。中秋节从古代流传至今,本质其实一直是不变的,都是希望家人们可以团聚在一起。

中国人的传承是刻在骨子里的,一代又一代的人将节日的氛围流传至今。这些节日跨过了古代的厚朴,一直走向新时代的我们。好像这些节日并没有为此失去半分颜色,而还增加了几分现代的色彩。

今年你们的中秋节都是怎么过的呢?你们有没有吃月饼?

4、中秋节都是怎么过的?

第一、自制月饼过中秋
虽然商场里各种各样的月饼应有尽有,不过,很多人对于月饼还是不感冒。提到月饼,除了觉得是中秋节的象征性食品外,还会觉得特别难吃。这个中秋,摒弃流水线生产的月饼,自己自制月饼吧。
这样一来,完全可以随心所欲的选择馅儿。如果不会做,可以提前一段时间在网上搜索做法,准备食材。
第二、带着爸妈去购物
以前过中秋,是不是只是在家里和爸妈吃上一顿饭那么简单?今年,在中秋夜之前,先带着爸妈去购物一番吧。为爸妈添置几件衣服,为爸爸选一副有意思的象棋,为妈妈买一个漂亮的包包。购物完了以后,再带着爸妈去看一场电影吧。选择比较浪漫一点的电影,让爸妈也重温美好。
第三、一个人的晚餐
如果你的中秋节只有一个人过,那就在家里为自己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吧。做几个可口的饭菜,每一份的量都不用太多,但是种类尽量多一些,就算是对自己这段时间辛苦工作的一个犒劳吧。
中秋节是怎么过的?其实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过中秋节的方式。如果是和你的女友过中秋节

5、今年的中秋节你们是怎么过的?

今年的中秋节,主要在买月饼、逛街中度过。由于老师中秋节前给我们带了月饼吃,于是我和室友也去买了月饼,并且送给了老师一份,之后就在节假日里去市中心逛街,然后给月亮拍照,炫耀技术~

买月饼:

中秋节少不了的就是月饼,在节前的时候,英语老师特地给全班带了月饼吃,于是我和室友打算也送一份月饼给老师还礼,顺便也给室友们买点月饼,让室友感受一下中秋关怀。于是我和下铺就到街上随便买了一点月饼,送给老师和室友。

不得不说,月饼真的是太甜了,我吃了一个月饼,直接喝了两瓶矿泉水!

逛街:

中秋节放假期间,在寝室没什么事情,就和室友们一起组团去逛街。中秋节很多商铺都会装饰自己的店面,而且还有很多大型的装饰,确实非常好看。

去市中心逛街的时候,就看到了非常漂亮的莲花灯,而且商业街里面各种商品都在做活动,吃的也都挺便宜,确实比较划算。唯一的缺点就是人太多了,吃饭排队一个多小时,确实让人难以忍受。

赏月:

中秋自然少不了赏月,而且这次中秋月亮刚好在中秋圆。但是赏月过于单调,拍照炫耀才是最重要的。

中秋的时候,朋友圈都在发自己拍摄的月亮照片,完全就是一个炫耀大会,室友也在用各种拍月亮的相机模式和软件,拍摄最好看的月亮照片。

中秋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虽然我们的生活已经现代化,但是体验一下中秋的节日氛围,参与一下中秋活动,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中秋吃月饼、逛街看花灯、赏月,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回忆,放下手机离开电脑,一起度过中秋节日,要比玩电子设备开心很多!

6、关于中秋节的习俗都有哪些?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中秋节习俗习惯常见的有祭月、赏月、拜月,燃灯,猜谜,吃月嫌乎迟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玩花灯等等。我认为在中秋节怎么多的习俗中,最值得一提有4个,下面就跟我一起看看吧:

🌷中秋节习俗之一:吃月饼🌷 

月饼,又称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中国的汉族传统美食之一。 月饼最初是用来拜祭月神的供品,其由来历史悠久。“月饼”一词,在现存文献,最早收录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中秋节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汉族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饮食习俗。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赞美月饼,从中可知宋时的月饼已内有酥油和糖作馅了。

到了明代,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更加普遍。明·沈榜《宛署杂记》载:“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芹李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酌中志》说:“八月,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饼、瓜果。如有剩月饼,乃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分用之,曰团圆饼也。”

经过元明两代,中秋节吃月饼、馈赠月饼风俗日盛,且月饼有了“团圆”的象征意义。经清代到现代,月饼在质量、品种上都有新发展。原料、调制方法、形状等的不同,使月饼更为丰富多彩,形成了京式、苏式、广式等各具特色的品种。月饼不仅是别具风味的节日食品,而且成为四季常备的精美糕点,颇受人们欢迎。

明代起有大量关于月饼的记载,这时的月饼已是圆形,而且只在中秋节吃,是明代起民间盛行的中秋节祭月时的主要供品。《帝京景物略》曰:“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但是北宋著名文人苏东坡留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或许这是月饼这个名称的来源以及月饼做法的根据。 

🌷中秋节习俗之二:赏桂花🌷 

农历八月,古称桂月,此月是赏桂的最佳时期。中秋时节,丛桂怒放,美如天堂的苏杭沉浸在桂花的清香里。风清月圆之夜,家人把酒赏桂,陈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中国的桂花,中秋的明月,自古就和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联系在一起,许多诗人吟诗填词来描绘它、颂扬它,甚至把它加以神化,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月宫系列神话,也正是桂花把它们联系在一起。  

宋代韩子苍诗:“月中有客曾分种,世上无花敢斗香”,称桂花树“自是花中第一流”,近代,经群众性评选,桂树一跃登上10大名花的宝座。桂花的名称很多,因其叶脉形如圭而称“圭”,因其材质致密,纹理如犀而称“木犀”,因其自然分布于丛生岩岭间而称“岩桂”,因开花时芬芳扑鼻,香飘数里,因而又叫“七里香”、“九里香”。 

自古桂花树就与月亮关系密切,而且寓意顷郑吉祥。传说中月亮里有桂花树,高五百丈。汉朝时有个河西人吴刚,因学仙时不遵道规,被罚到月中伐桂,但此树随砍随合,总不能伐倒。千万年过去了,虽然吴刚每日辛勤伐树不止,而那棵桂树却依然如故,生机勃勃,每临中秋佳节,馨香四溢。也只有中秋节这一天,吴刚才能在树下休息,与人间共度团圆佳节。中秋月圆之夜,在桂花树下伴着桂花的清香赏月,赏桂花更是别有滋味,因为桂花寄托着人们对甜蜜生活的追求和赞美。

🌷中秋节习俗之三:饮桂花酒🌷 

自古,我国就有中秋节饮“桂花酒”的习俗。在老一辈的记忆中,一个传统的中秋夜,三种元素是少不了的,那就是明月、月饼和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一种美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物价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酒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

中秋时节,大家的第一选择就是吃月饼,因为月饼有甜腻感,吃多了会感觉到很腻。所以长辈们,喜欢喝点桂花酒,或是桂花茶来解腻。素来有着“九里香”美誉的桂花,也可以做成很多的食品。味道香浓的它,做成其他食物,味道也非常不错。例如,我们常听到的桂花糕还有桂花茶,这些都是桂花的制成品。入秋后,桂花盛开,在中秋来临之际开始掉落。人们会将桂花拾起,酿造成桂花酒。由桂花酿造而成的桂花酒,味道醇香,酸甜可口。喝过之后,余香会存留很久。吃过月饼,喝一些桂花酒起到解腻的作用,而且,桂花酒对睡眠有一定的帮助。

除此之外,中秋喝桂花酒,其实是有寓意的。桂花是富贵、吉祥的象征。“桂”与“贵”同音,是一种富裕的象征。因此,桂花酒很受人们的欢迎。关于桂花酒,有一个传说,说的是吴刚,大家都知道吴刚,他是住在月亮上的仙人,被天帝惩罚,在月宫砍伐桂树。据说有次,他在仙酒娘子的门口差点冻死,仙酒娘子救了他。所以他用桂子报答了仙酒娘子,桂子种下之后,成长为桂树,开出桂花,满园桂香。

因为吴刚住在“月宫”也就是月亮上,因为与月亮有关,所以每到中秋,人们自然便会想起这与他有关的桂花酒。人们过中秋,一轮圆月挂在天空中,人们在院子里吃月饼,喝着桂花酒,这大概就是中秋的模样吧。人们之所以在中秋喝桂酒,就是因为以上所说的这些。桂花有“九里香”之誉,中秋节赏桂花的习俗由来已久。

🌷中秋节习俗之四:燃灯🌷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美景,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习俗。古人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中秋节当天每家每户都热闹非凡,竹条扎制的灯笼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家亮月明,所以屋里屋外的气氛都温馨幸福。所以为了以防人散场冷而让人有突然的失落感,建议把家中的小灯开着,即使散场了,也不会觉得特别的空档。而且中秋节财神闻热闹而出现,最好在家中财气位点灯,方便给财神引路。这样也可以给家宅旺财招运哦。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美景,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  

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树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竿,灯笼两颗,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有赏月、祭月、吃月饼、吃甜薯、提灯笼、舞草龙、树中秋、砌宝塔等一系列的节庆活动。

7、中秋节过节的过程

中秋节过节的过程是祭月、燃灯、赏月。

1、祭月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以来,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的习俗。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氏滑等祭品。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

2、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乱团”。

3、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古时候南北风俗各异,各地风俗不一,中秋赏月活动的文字记载出现在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节日发展

中秋节普及于汉代哗核橘,汉代是中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中秋”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文献,成书于两汉之间的《周礼》(世传为周公旦所著,实际上成书于两汉之间)中说,先秦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

据记载,在汉代时,有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的活动。晋时亦有出现中秋赏月之举的文字记载,不过不太普遍,晋之前中秋节在中国北方地区还不流行。唐代时中秋风俗在中国北方地区已流行,在唐代中秋节成为了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中秋节

8、在你们家乡都是怎么过中秋节的?有哪些独特的习俗?

过中秋节,一般都是晚上过。炒好了菜,母亲就会把菜摆到院子里,倒上酒,放上月饼,先敬天地。母亲是虔诚的神教徒,逢年过节这些仪式是不能少的。然后发钱粮,嘴里念叨着什么,我们也听不大清,可能是上天保佑之类什么的。烧完纸钱之后,全家即对着火堆叩头,最后洒上一盅酒,这是敬天结束,恭送各位神明回天。

热点内容
新泰特产 发布:2020-09-14 19:00:13 浏览:505
适合开业的音乐 发布:2020-09-17 11:28:55 浏览:503
送男生十字绣 发布:2020-09-16 16:05:07 浏览:503
神秘商店皮肤赠送 发布:2020-09-16 15:38:37 浏览:503
手绘圣诞贺卡 发布:2020-09-16 14:48:57 浏览:503
青岛初中升学率 发布:2020-09-16 09:55:57 浏览:503
送妈妈的生日蛋糕图片 发布:2020-09-16 09:10:18 浏览:503
梦生日 发布:2020-09-16 18:24:33 浏览:502
纸礼物盒 发布:2020-09-16 15:55:47 浏览:502
wow角色定制 发布:2020-09-16 14:46:32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