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这一天是怎么吃的
1、端午节吃什么
端午节吃粽子、打糕、鸭蛋塌尘等。
1、粽子:端午节吃粽子起源于公元前340年,古人为使大夫免遭伤害,制作粽子投入河中。从此以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到江上投粽子、划龙舟,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
2、打糕:打糕,团宽禅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端午节中,最有代表性的食品。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3、鸭蛋:端午节除了纪念还有就是要避五毒,因为传说中的五毒妖怪到了端午就会为害人间,而要想辟邪避暑,就要吃五红,鸭蛋便是其中一种。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巧消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
2、端午节吃什么呢
<
3、端午节吃什么?
端午节当天除了要吃粽子以外,还有6种传统美食也是必吃食物,顺应时节,寓意好,而且营养丰富
五毒饼
五毒饼是端午节的特色食品,以玫瑰、豆沙、枣泥做馅的酥饼印上五种毒虫的图案,这五种毒虫分别是:蛤蟆、蝎子、壁虎、蛇、蜈蚣,五毒饼虽然图案看起来比较可怕,但是入口却是香酥甜蜜,端午佳节人们分食五毒饼,象征着驱赶毒虫,祈愿身强体健,不受病害。
咸鸭蛋
在我国的很多地区,都有端午节吃咸鸭蛋的习俗,相传端午节吃了咸鸭蛋可以辟邪祛暑,而以现在更加科学的说法来看,端午前后炎热高温,人们容易食欲不佳,而咸鸭蛋不仅营养较高,而且味道很好,吃不下油腻的大鱼大肉,就吃咸鸭蛋来补充营养。
黄鳝
民间有俗话“端午黄鳝赛人参”,说的就是端午前后黄鳝的肉质最嫩、最肥美,营养很高,适宜食用,而黄鳝也是“五黄”之一,是端午吃“五黄”时最要吃的美味,端午“五黄”包括:黄鳝、黄酒、黄鱼、黄瓜、蛋黄,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准备给家人吃。
绿豆糕
端午节前后气温较高,暑气较重,所以不少地区都有端午节吃绿豆糕的习俗,因为绿豆能够解暑降火,特别适合夏季食用。做好绿豆糕口感细腻香甜,全家老小都可以吃,是不错的佐茶小点,深受人们的喜爱。
炸糖糕
在中原地区,端午节还有炸糖糕的习俗,开水烫面,包糖油炸,炸出的糖糕色泽金黄,香甜松软,特别好吃。炸糖糕也是祭拜用的食物,端午这天刚炸好的糖糕要先供祖,之后人们在分享食用,这也是很重要的民俗活动。
红枣糯米饭
在南方地区,端午节有蒸红枣糯米饭的习俗,糯米饭中加入红枣、红糖、枸杞、红豆沙、葡萄干等红色食材,这样的做法又称作吃“五红”,寓意驱赶病邪,祈愿平安健康。糯米饭香甜软糯,特别馋人,老少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