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马克笔怎么画中秋节手抄报
1、中秋节怎么画?
准备材料:黑色画笔、画纸、彩色马克笔。
步骤1、首先先在画面的正下方画上一个捧着月饼的月亮,然后在月亮的上方写上“中秋节”三个字,注意这里要让这三个字错开分布,这样显得比较可爱生动,如下图所示。
步骤2、接着继续在画面的最外框画上弧形的边框,并在画面内添加灯笼、云朵、兔子等与中秋节有关的图案,使我们的画面看起羡携来不会过于单调、朴素,如下图所示。
步骤3、继续往画面中内添加装饰图案,这里我们可以选择在月亮的周围画上一些小卖派桥草或叶子,还可以在画面中空白较多的地方点缀几颗星星,如下图所示。
步骤4、接着用彩色马克笔对画面的图案进行上色,这里我们可以根据真实生活中的情况给月亮、叶子、兔子分别画上黄色、绿色、白色,然后用红色来填充我们写下的“中秋节”三个字中猛,如下图所示。
步骤5、最后把画面中还没有填充上颜色的图案,比如灯笼、星星,这里我们可以用红色、黄色分别对它们进行上色,到这里中秋节就画好啦,如下图所示。
知识拓展: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2、中秋节手抄报一等奖马克笔
中秋节手抄马克笔报绘画步骤
第一步
首先用马克笔在上方中间画上一个半圆,涂上颜色,这是被遮住的一轮明月~
第二步
在月亮内写上主题:中秋团圆。画上一些祥云装饰,还有一只兔子~
第三步
在两侧画上优雅的树枝和花朵。
第四步
在月亮两侧画上流线。下方坐着正在赏月的一家三口。周围画上一些装饰~
第五步
开始涂色,给一家三口涂上颜色~
第六步
然后是两侧的树枝和花朵都涂上美美的颜色~
第七步
将三口之家两侧的装饰涂好色,上方月亮两边的流线涂上颜色~
第八步
最后在空白处画上线格就可以啦~
扩展回答
中秋节简介: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习俗有以下几种:
(一)赏月: 中秋节的月亮是特别的皎洁与圆满,具有象征团圆的意义。古代就有许多人想看月亮里的玉兔和吴刚伐木,现代人是欣赏月夜的自然美景。
(二)吃月饼: 吃月饼的习俗有文字记载是始于明代,传说把节庆的食品神奇化,并赋予爱国的意义。 中秋应景的是“月饼”,与端午节吃粽子一样。月饼是庆团圆或是纪念反抗异族的统治。
(三)团圆: 大家吃月饼、赏月、酬谢土地公等习俗,都在祈求人生圆满光辉,家庭团圆幸福,社区平安,表现出月圆人亦圆的理想。
3、中秋节手抄报初二图片马克笔
适合初中生的用马克笔画的中秋节手抄报,快来看看吧!
【中秋相关成语】
1、花好月圆。描述花开月圆的景色,比喻美好生活,有时用于祝贺人新婚美好。
2、吴刚伐桂。相传月亮上的吴刚受天帝惩罚到月宫砍伐桂树,桂树随砍随合。天帝把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作为对吴刚的惩罚。
3、冰壶秋月。是指心如冰清,和明月一样洁余芹净。比喻品格高尚。语出元·刘因的《饮仲诚辄瓢》之“酒中醒境染未识;冰壶碰喊秋月昆仑峰。”
4、嫦娥奔月。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讲述了嫦娥被逢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两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的事情。
5、朗月清风。明朗的月色,清新的和风。出处:唐·王勃《秋日游莲池序》:“琳琅触目,朗月清风。”
玄宗故事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笑毁野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谱曲编舞,创作了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思乡诗句
1、《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2、《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15、《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6、《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4、中秋节手抄报初中水平马克笔
适合初中生的用马克笔画的中秋节手抄报,快来看看吧!
中秋节神话传说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神话源自古则尺人对星辰的崇拜,嫦配轿娥奔月故事最早出现在《归藏》。后来民间把故事进一步发挥,演化成多个故事版本。嫦娥登上了月宫,据西汉《淮南子》中说,是因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从西五母那里要来的不死药,就飞进月宫,变成了捣药的蟾蜍。
吴刚折桂
吴刚登上月宫折桂,据唐代小说《酉阳杂俎》中说,是因为西何人吴刚修仙犯了错误,才罚他去伐月中的桂树。这桂树随砍随长,永远也砍不断。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玉兔捣药
兔子登上月宫捣药,最早见于屈原的《天问》“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意思是说,顾、菟在月亮的肚子里,对月亮有什么好处呢?那兔子又是如何登上月宫的呢?顾就是蟾蜍,菟就是白兔。晋代傅玄的《拟天问》也说:“月中何有,白兔捣药。”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这“白兔捣药”是由“蟾蜍捣药"变来的。
嫦娥身边有只玉兔。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培盯肆这个神话传到日本后,变成了玉兔在捣年糕。
玄宗故事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谱曲编舞,创作了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诗词: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5、怎么画中国传统节日的手抄报
中国传统节日的手抄报画法如下:
1、首先用马克笔写出主题字。
2、画出花纹装饰主题字。
3、画出灯笼文本框并进行装饰。
4、画出下方花纹装饰画面。
5、画出烟花完善差老乱画面。
6、接下来我们画出文字线。
7、最后虚档涂上好看的颜色就完成啦。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
中国的传统节日: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抬头、社日节(农历含银二月初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清明节(公历4月5日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等。
6、中秋节手抄报怎么做简单又漂亮
分享一幅简单漂亮的中秋节手抄的画法,喜欢的小伙伴一起画起来吧。
首先用马克笔或者悔蚂闹水彩笔、彩铅等颜料,在上方中间画上一个半圆,涂上颜色,这是被遮住的一轮明月~
然后在月物知亮内写上主题:中秋团圆。画上一些祥云装饰,还有一只兔子~
接着在两侧画上优雅的树枝和花朵。
继续在月亮两侧画上流线,下方坐着正在赏月的人,周围画上一些装饰~
开始涂色,给人物涂上颜色~
然后是两侧的树枝和花朵都涂上美美的颜色~
将人物两侧的装饰涂好色,上方月亮两边的流线涂上颜色,最后在空白处碧罩画上线格就可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