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端午节吃什么好吃
1、去泰国玩的话该吃什么?泰国的哪些食物好吃
烤椰塔泰国旅游吃烤椰塔。“烤椰塔(Khanom Krok)”,这种甜食是槐饥将浓稠的椰粉、米的粉末、鸡蛋和糖混合,然后放在塑模的陶锅里煮。在泰国许多街上的摊贩都有卖。是一种美味的街头甜食。马加鱼饼泰国旅游吃马加鱼饼。也叫做泰式鱼饼,泰国美食中的一道必尝美食。将鱼肉与鸡蛋,柠檬叶,花生等原料打成鱼肉泥,经过炸制而成的金黄色鱼饼,外焦里嫩,香气四溢。焦黄的鱼饼配上泰国有名的鱼露做成的酱汁或是甜辣酱,其味道令人回味无穷。泰式食品的特色尽显其中。泰式炒饭 磨蠢 泰国旅游吃泰式炒饭。泰式炒饭是泰国一款传统的家常美食,深受泰国和各地人们的喜爱。主料是泰国米,配上海鲜或是鸡肉等肉类和蔬菜一起炒制而成。在炒制过程中加入泰式咖喱,让味道融入进每一粒米之中,咖喱的味道深远而独特。是泰国的一道具有代表性的美食。不需要经过复杂的加工,是体现泰国情调的一道佳肴。泰式椰汁鸡汤泰国旅游吃泰式椰汁鸡汤。泰式椰汁鸡汤是曼谷名汤,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因为椰奶带甜味,比较腻滞,所以一般泰国菜中,椰奶多用作咖喱菜肴之调味或调色,极少作烹汤用。但此菜利用椰奶代水煮汤,别具一格。汤中放如南姜,香茅,芫荽,朝天椒,鱼露,青柠檬汁,砂糖。汤煮沸后,再放入鸡块和已撕碎的柠檬叶,煮沸后倒入椰奶,加入调味料及朝天椒,略滚即可。泰式炒河粉泰国旅游吃泰式炒河粉。泰式炒河粉或炒面。泰国河粉加上香料、鸡肉、蔬菜、鸡蛋等材料同炒而成。通常会附上一碟辣椒醋,作为酱料配食。青木瓜沙拉泰国旅游吃青木瓜沙拉。青木瓜沙拉/凉拌木瓜,主料为泰国的青木瓜切丝,配料有青豆角、蒜头、虾米、西红柿、椰糖、辣椒等,再加入酸子汁及柠檬汁,整道菜香辣而带酸,口感爽脆,十分开胃。冬阴功汤泰国旅游吃冬阴功汤。冬阴功汤,最具代表性的泰式海鲜汤品瞎明陪,口感酸辣。这道汤的名字中,“冬阴”是酸辣的意思,辣味来自辣椒,酸味是来自柠檬与番茄。“功”是虾的意思,翻译过来其实就是酸辣虾汤。汤中的主料常采用明虾或墨斗鱼等海鲜。不过冬阴功汤极辣,其中还放有大量咖喱,不过习惯了之后不少人倒是会贪恋上它。泰国旅游的好吃的还有很多,香竹饭、地瓜羹、燕窝粥、烤鱿鱼等等也都非常美味,准备去泰国旅游的朋友们真的有福啦!
2、2017年端午节:国内外端午粽子汇总
广东粽子:广东粽子个头大,外形别致,除鲜肉粽、豆沙粽外,还有用鸡肉丁、鸭肉丁、叉烧肉、蛋黄、冬菇、绿豆蓉等调配为馅料的什锦粽。
闽南粽子:厦门、泉州的烧肉粽、碱水粽皆驰名海内外。烧肉粽的粽米必选上乘,猪肉择五花肉并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虾米、莲子及卤肉汤、白糖等,吃时蘸调蒜泥、芥辣、红辣酱、萝卜酸等多样佐料,香甜嫩滑,油润而不腻。
宁波粽子:浙江宁波粽子为四角形,有余搭碱水粽、赤豆粽、红枣粽等品种。其代表品种碱水粽,是在糯握碰米中加入适量的碱水,用老黄箬叶裹扎。煮熟后糯米变成浅黄色,可蘸白糖吃,清香可口。
嘉兴粽子:嘉兴粽子为长方形,有鲜肉、豆沙、八宝等品种。如鲜肉粽,常在瘦肉内夹进一块肥肉,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渗入米内,入口肥而不腻。
北京粽子:北京粽子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其个头较小,为斜四角形。北郊农村,习惯吃大黄米粽,粘韧而清香,多以红枣、豆沙为馅。
其他较为著名的粽子还有四川、两湖的辣粽、贵州的酸菜粽、苏北的咸蛋粽。
上海地区粽子种类多
以杏花楼、新雅为代表的广式粽子吃口松软而味道浓烈,外形为底平,呈正方形、五角形,一角向上,其余伸向四方。广式粽子品种很多,有栗子、鲜肉、蛋黄、香菇;裹枕粽有烤鸭、香菇、栗子、鲜肉、蛋黄、米仁,其他还有碱水粽、豆沙粽、鲜肉粽、鲜肉蛋黄粽、赤豆粽等。
以老半斋、扬州饭店为代表的淮扬特色粽子为"八味八式",正宗"小脚"白米粽、四角形红枣赤豆粽、秤砣形蛋黄栗子粽、元宝形火腿肉粽、三角形豆板咸肉粽、枕式鲜肉粽、长枕风鸡粽、菱形豆沙粽,特色鲜明。
功德林供应的香菇粽、豆板粽、豆沙粽竖皮拿、赤豆红枣粽、松仁白米粽和罗汉粽,均以素食为特色。
清真洪长兴的粽子很具穆斯林风范,粽壳略青,棱角分明,外观清秀,品味纯正,特别是"牛肉粽",是其他帮别所没有的。
以沈大成、上海嘉兴粽子店、五芳斋等传统特色店所供应的粽子则是"五花八门",豆沙、鲜肉、白米、红枣赤豆、鲜肉蛋黄等。沈大成首创咖喱鸡粽,缤纷多彩。各类粽子从品种到外形,从口味到色泽都各不相同,大的广式裹枕粽450克一只,而迷你粽每只仅25克。
外国的粽子
日本:称粽子为茅卷,在阴历五月五日吃,是用箬叶或菰叶包米粉,成长圆柱形。
越南:阴历端午节吃粽子。咸粽用糯米加虾米、瘦猪肉、红豆,再加半只咸蛋包成;碱粽,是用糯米粉加椰丝、虾米、绿豆包成菱形,蘸糖吃;肥肉粽,用糯米、肋条肉、虾米、绿豆和五香调料包成,煮熟剥壳切片而食。
泰国:泼水节和雨季吃粽子,以甜粽为主。是用椰汁浸的糯米加椰子肉、黑豆、芋头、地瓜,用芭蕉叶包成蒸熟后再吃。
墨西哥:有“粽子节”以欢庆玉米丰收,在节日中,家家户户用芭蕉叶包玉米和牛肉、鸡肉、胡萝卜、土豆、辣椒等煮熟后食用。
此外,哥斯达利加、洪都拉斯、秘鲁等国家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3、泰国有哪些好吃的菜式介绍?
泰国菜主要是以酸与辣闻名泰国是一个热带国家 他们国家的热带水果 蔬菜 海鲜及其出名咖喱皇吵蟹材料辅料:青红椒、香芹、鸡蛋、洋主料:海蟹葱、姜、蒜调料:盐、味精、白糖、咖喱粉、白葡萄酒、辣椒油、牛奶烹制方法1、海蟹清除体内异物后,加盐、白葡萄酒腌制10-15分钟,再过油炸一下捞出备用;2、锅中加少许油,下葱姜末、洋葱碎炒香,冲少许清水,加入咖喱粉炒匀,加盐、白糖调味,放入炸过的蟹翻炒,加青红椒、香芹,鸡蛋中加牛奶、红油搅拌均匀,倒入螃蟹中炒匀,加味精出锅即可。特点香辣鲜嫩,风味独特。
冬阴功汤主要有泰国特有的柠檬叶、香茅、辣椒和虾,汤里集合了酸辣甜咸和浓浓的香料味道。这道汤做起来并不麻烦,不过需要泰国有的几种原料。传说18世纪泰国吞武里王朝时期,华人郑信王当政,淼运公主生病了,什么都不想吃,郑信王就叫御厨给公主做点开胃汤。想不到公主喝了这碗汤之后,通体舒畅,病情减轻。郑信王将其名为冬阴功汤,并定为“国汤
泰国十大名菜
1. 青木瓜色拉这是最典型的泰国色拉。制造方法很独特,将还没有成熟的木瓜磨碎,用泰国特有的传统木制工具搅拌,再拌入蕃茄片,碎虾仁,大蒜,姜汁,鱼露,柠檬汁和随意参杂的碎辣椒。最大的特色是还要用腌制的小鱼或小虾作为原料。有的餐馆即便不用腌鱼渍虾,但是虾米和鱼露必不可少。木瓜色拉,又酸又辣,爽脆清凉,风味特有。
2. 咖喱炒蟹这是最具特色的泰国名菜,也是泰国炒菜的典范。传说以前泰国人炒蟹只用芹菜,葱和洋葱,有点像中国式的姜葱炒蟹。后来是一位大厨歪打正着,无意中创新。据说,一个泰国厨师在工作时偷偷饮酒志酒醉,然而侍应生却在此时递上了食客订单,酒醉的厨师误把咖喱粉当作胡椒粉放入蟹中,但客人吃后觉得滋味特好。数天后,食客再次光临,要求享用此菜,厨师只好将错就错,还加入了椰奶和鸡蛋来增加口感和食味。这道菜以后就流传成为闻名的泰式炒蟹。
3. 碳烤大头虾东北部的特色名食。泰国东北部海产甚多,尤以大头虾为最,它也是冬荫功汤的主角。其虾头大膏特多,肉质爽脆,虾味清淡,虾钳大。以炭火烹制,味道甘香,特别是虾膏经烧烤后,入口甘香松化,为下酒精品。
4. 青咖喱鸡泰国中部名菜。传说,自由泰国便有此菜系存在。青咖喱也称绿咖喱,是泰国特有的咖喱品种。古时泰人在喜庆节日都是食用或烹煮此款咖喱,每次都要烹煮很大的量,伴以泰式米粉使用。根据泰国风哗慧信俗,泰国也有如中国的端午节一样的节日,还要进行赛舟比赛,不过不是龙舟,而是鸡头形的木舟,赛罢便会烹煮此款咖喱鸡食用,庆祝一番。
此菜用鲜鸡重料,配有泰国大茄子,加特色椰奶,柠檬叶,红辣椒片,罗勒,青咖喱酱,柠檬叶,红辣椒,鱼露等调料。
5. 咖喱碳烤猪颈肉泰国菜中猪肉菜不多,所以这是一道难得的特色菜。一只几十千克重的肥猪,只有约0.5千克猪颈肉,所以很乱轮矜贵。炭烧猪颈肉选用新鲜的猪颈肉,而且采用泰国多种香料腌制至少一天以上,非常香脆爽口,每口都充满肉汁。猪颈肉一般都很嫩,所以碳烤的时间非常重要,7分熟的味道最妙。炭烧的方法也十分讲究,上乘的应该颈肉更香,而且肉嫩汁多,保持原汁原味。此菜宜配上用甘蔗糖和椰奶煮制的红咖喱,微辣中再带一点甜味。是正宗的泰国风味。
6. 泰国烧鸡这是著名的泰国东北部烤菜。用耗油,砂糖,咖喱粉,蒜肉,芫荽头,胡椒粉,酒配制成特色腌料,拌匀后放入鸡内腌透,置冰箱中30分钟。烤鸡是油烤后再加熏炙过的,兼有烤,熏两种味道,肉软皮脆,一抖便碎。
7. 黄咖喱鸟鱼泰国南部名菜。当地人嗜辣。黄咖喱为当地特色食物(泰国其他区没有出产),选用地道香料-黄姜制作,色泽呈黄色,有别于其他泰式咖喱。本菜还加入一种叫“马卡卡”(Ma Kam Kak)的特色香料(深咖啡色的长荚型果实,从马来西亚传入,酸度极浓,略带甜味,不可生吃,必须晒干使用),使咖喱食味变的辣,酸和甜,味道独特。
8. 椰汁鸡汤曼谷名汤,已有数碧芹百年的历史。因为椰奶带甜味,比较腻滞,所以一般泰国菜中,椰奶多用作咖喱菜肴之调味或调色,极少作烹汤用。但此菜利用椰奶代水煮汤,别具一格。
汤中放如南姜,香茅,芫荽,朝天椒,鱼露,青柠檬汁,砂糖。汤煮沸后,再放入鸡块和已撕碎的柠檬叶,煮沸后倒入椰奶,加入调味料及朝天椒,略滚即可。
9. 冬荫功泰国名汤,有“国菜”之誉,被列为世界名汤。
汤名有两种说法。说法一是,在泰语中,“冬”是指酸,“荫”是指辣,“功”既是虾,合起来就是酸辣虾汤。说法二是,冬荫实是泰国的一个地名。
传说这一道泰国传统菜,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冬荫功汤中,主料就是大头虾,一般3,4只,一分为二,配有草菇,调料十分丰富,有机汤,南姜,柠檬叶,大葱,胡椒,辣椒膏,椰奶,鱼露,青柠汁,砂糖,朝天椒等,还有香菜,芜荽,甘草等,差不多是泰国香料大集会。而最重要的是“冬荫功三宝”-马蜂橙,南姜,柠檬草,这三种味道组合成一种独特的酸香味。有的还会在汤中放入猪肉,粉丝,蟹,鸡肉,青口,鲜鱿鱼或其他海鲜。鱿鱼泰国地方区域食材不同,食味有点偏差,风味也各具特色。北方的不含椰奶和辣椒膏,口味比较清淡,东部的也不用辣椒膏,椰奶和青柠汁,以番茄及酸子取代青柠。冬荫功辣味扑鼻,酸辣刺激,汤味馥郁可口,辣度十足。这道汤的口味十分浓重,非常典型地体现出了泰国菜的酸辣特色。此汤有特殊的滋补作用,被泰国北部清迈美女视为滋阴养颜的食品。 10. 泰国四饼是一道颇具代表性的泰国民间小吃,里面包含了四种小食-香叶包鸡,紫菜虾饼,鱼饼和春卷。
a. 香叶包鸡
泰国中部菜,地道的曼谷风味。采用多种香料腌制数小时的鸡肉,再包上泰国特有的斑兰叶,这种香叶是泰国城乡极为普通的植物,本身能散发出淡淡香气,具清热功效。此菜特色是鸡块炸透时,外裹到底斑兰叶会变脆,呈浅咖啡色,淡淡叶香渗入鸡肉里,外干脆而肉汁尚存。吃时伴以泰式传统材料做成的酱汁,味酸而风味甚佳,除了可减少焦肉味,还可引发肉香。伴以鸡酱汁食用。b. 紫菜虾饼
也是颇具代表性的泰国菜。相传一名曼谷厨师因失恋而创制此菜,借此来宣泄对其女朋友变心的不满。菜中利用紫菜和虾肉的颜色,并以黑白相间的铺排来反映女性喜怒无常的性格。采用曼谷青虾仁搅碎,加调味料,鸡蛋白,以顺时针方向不断搅拌成团,便成虾胶。春卷皮涂上虾胶(约1厘米厚),放上紫菜,用手压至镶入虾胶内,将四周修齐成虾饼。虾饼炸至呈金黄色,放入米粉干炸至松身,盛入缸中。虾饼切成8等分,以梅花间竹摆放在虾饼上,伴以酸梅酱使用。最诱人的是,还能从虾肉中,吮到些微汤汁。c. 鱼饼
采用鲮鱼为料,表面脆而不硬,饼身松软而富有弹性,口感丰富爽脆。d. 泰国春卷
采用泰式传统配方,用香芋丝,胡萝卜丝,香菇丝和香菜做馅料,吃起来非常爽脆。
4、请问泰国有什么好吃的,实用的东西?
有着上千年历史的泰国美食不仅夹杂了中国、印度、日本等各国的饮食口味,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民俗文化也让它在渊源的历史长河中发展出了专属自己的独一无二。难怪,身边的人多喜欢用“迷恋”来形容对泰国美食的某种莫名偏爱。
吃什么:
泰国香米
泰国普密蓬国王曾经说过,“如果有任何一块土地能够生长大米,那么它就必须种植大米。泰国人得吃米,一天三顿。泰国人不吃面包——那只是一种零食”,而外形美观,口感香糯的泰国香米的确一直以来都受到世界的关注,它独特的芳香令人回味无穷。
有趣的是,泰国香米在每年的六月十五日到八月十五日泰国母亲节期间播种,每年的十一月十日至十二月十五日泰国父亲节期间收割。从播种到变成香喷喷的米饭走上餐桌,从微笑国度走到世界各地,分享的不仅是美味,似乎更在传达一种爱和祝福。
冬阴功汤
最具代表性的泰国菜 , 是一碗叫 “ 冬阴功 ” 的汤。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酸辣汤,也是理所当然的泰国“国汤”。 吃泰国菜,一定要体验酸辣海鲜,体验酸辣海鲜就一定要尝试一下冬阴功汤。在泰国,大小餐馆、普通人家都常喝这个汤。冬阴功汤的主要原料是大头虾、青柠檬、香茅、文葱 ( 小红葱头 ) ,紫苏 ( 味似薄荷的叶子 ) 、虾头膏辣酱晌锋陆和切碎了的泰国指天椒,煮熟后便可上桌。它味道浓郁,是充满刺激性的食物,让人酸得牙床发软,辣得想咬着舌头跳舞。泰国人认为,冬阴功汤食材讲究,有非常好的养生效果,曾有研究显示,常喝冬阴功汤的人,患癌几率的确要比不喝的人低许多。
燕窝
燕窝号称泰国境内中华料理中的第一道美食,也是闻名中外的宴客大菜。泰国的燕窝主要产于南部的泰叻他尼府的一个叫 “ 万伦 ” 的地方,这是泰国著名的燕窝产地。大小岛屿密布于海洋上 , 燕子成群地栖息在海岛的岩洞中 , 吐液筑巢 , 这些唾液就是价格昂贵的燕窝。经营燕窝的商人 , 经泰国政府批准后 , 便雇用工人到这些岛上去寻找燕巢。燕窝数量有限,尤其巢中往往混合着稻草、泥土,或是昆虫的尸体,经提炼、加工后,可说是所剩无几。但在泰国吃燕窝却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里燕窝汤随处可见 , 在小食铺花费 100 铢或 50 铢便可买到一碗甜爽的燕窝汤。
榴莲
泰国有民谚: “ 榴莲出,沙笼脱 ” 、 “ 好吃不过榴莲 ” ,泰国人对榴莲的热爱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几乎所有爱吃榴莲的人都经过一个从拒绝到接受乃至上瘾的过程。肉色淡黄,粘性多汁,酥软味甜,喜欢吃的人宴顷赞美它滑似奶脂基兆,不喜欢的人则称其不堪如鼻。大部分泰国人喜欢吃半生的、未熟透的新鲜榴莲,他们直接在市场上看着小贩当场把榴莲切开,然后倒出来一块一块的用纸包着,拿在手上吃。泰国人也很会吃榴莲,他们会把它可以做成糖果、甜点蛋糕,比较有名的榴莲糕也常被作为泰国特产出口或带回国内馈赠亲友,其价格不菲,很受青睐。
卡侬金米线
卡侬金米线是泰国人的传统食品,常用作节日斋僧食品,要了解泰国的历史,要感受泰国文化,一定要品尝一下这种特别的米线。所谓 " 米线 " 就是圆形米粉,远在曼谷王朝拉玛一世时代,泰国人就吃这种食物了。人们将大米浸泡后,舂或磨成大米面,揉成面团,用锅蒸或煮熟后,再捣一次,以增加粘性,再放入卡侬金米线器内压成米线,米线顺着压制器下面的小孔落入开水锅中。煮熟后捞出过一遍凉水,浇上辣汤,就可食用。拌米线的卤有鱼辣汤和甜辣汤两种。
泰国十大特别小吃
1. 炸大虫
在泰国北部某些城市,你就能吃到这样配搭有洋葱辣椒的油炸大虫,他们可是下酒的绝对好菜哟。
2. 蚂蚁蛋
我们早就知道蚂蚁能吃,但是你知道蚂蚁蛋也是人间的一种美味吗?他们看起来就像是没成熟的蚂蚁,每个只有豌豆大小,加载罗望汤里,非常的美味。
3. 花
蔬菜营养美味,鲜花当然也是。在泰国清迈,花一般作为面条里的汤料,有时候也会用户煎炸,同样美味。
4. 鸭嘴壳
对于食材上的东西,不能放过或浪费掉每一处美味。鸭嘴壳看似没什么肉,但却非常入味,特别是用作火烧的鸭子。
5. 鲨鱼
把鲨鱼混合着胡椒洋葱辣椒一起爆炒非常之美味 .
6. 碎肉粘米饭
一种很好吃的饭,把肉剁成泥混合着大米一起烧制,还有新鲜的蔬菜。
7. 炸青蛙
跟我们这里吃青蛙的做法不太一样,泰国人更喜欢煎炸大个的青蛙。看上去非常之古怪。
8. 炸猪皮
把猪皮晒干之后,再放到锅里油炸,味道只有你尝过才知道。他通常配合香料,加在三明治上面。
9. 猪血面
在面汤里加上新鲜的猪血,使的颜色更加的丰富,味道也更加美味。
10. 糊辣酱
一种泰国特制密酱,加入了多种调味料大蒜、柠檬、棕榈糖等,味道相当的古怪而富有泰国风味。
5、泰国有哪些好吃的?
泰国十大名菜
1. 青木瓜色拉
这是最典型的泰国色拉。制造方法很独特,将还没有成熟的木瓜磨碎,用泰国特有的传统木制工具搅拌,再拌入蕃茄片,碎虾仁,大蒜,姜汁,鱼露,柠檬汁和随意参杂的碎辣椒。最大的特色是还要用腌制的小鱼或小虾作为原料。有的餐馆即便不用腌鱼渍虾,但是虾米和鱼露必不可少。木瓜色拉,又酸又辣,爽脆清凉,风味特有。
2. 咖喱炒蟹
这是最具特色的泰国名菜,也是泰国炒菜的典范。传说以前泰国人炒蟹只用芹菜,葱和洋葱,有点像中国式的姜葱炒蟹。后来是一位大厨歪打正着,无意中创新。据说,一个泰国厨师在工作时偷偷饮酒志酒醉,然而侍应生却在此时递上了食客订单,酒醉的厨师误把咖喱粉当作胡椒粉放入蟹中,但客人吃后觉得滋味特好。数天后,食客再次光临,要求享用此菜,厨师只好将错就错,还加入了椰奶和鸡蛋来增加口感和食味。这道菜以后就流传成为闻名的泰式炒蟹。
3. 碳烤大头虾
东北部的特色名食。泰国东北部海产甚多,尤以大头虾为最,它也是冬荫功汤的主角。其虾头大膏特多,肉质爽脆,虾味清淡,虾钳大。以炭火烹制,味道甘香,特别是虾膏经烧烤后,入口甘香松化,为下酒精品。
4. 青咖喱鸡
泰国中部名菜。传说,自由泰国便有此菜系存在。青咖喱也称绿咖喱,是泰国特有的咖喱品种。古时泰人在喜庆节日都是食用或烹煮此款咖喱,每次都要烹煮很大的量,伴以泰式米粉使用。根据泰国风俗,泰国也有如中国的端午节一样的节日,还要进行赛舟比赛,不过不是龙舟,而是鸡头形的木舟,赛罢便会烹煮此款咖喱鸡食用,庆祝一番。
此菜用鲜鸡重料,配有泰国大茄子,加特色椰奶,柠檬叶,红辣椒片,罗勒,青咖喱酱,柠檬叶,红辣椒,鱼露等调料。
5. 咖喱碳烤猪颈肉
泰国菜中猪肉菜不多,所以这是一道难得的特色菜。一只几十千克重的肥猪,只有约0.5千克猪颈肉,所以很矜贵。炭烧猪颈肉选用新鲜的猪颈肉,而且采用泰国多种香料腌制至少一天以上,非常香脆爽口,哗斗每口都充满肉汁。猪颈肉一般都很嫩,所以碳烤的时间非常重要,7分熟的味道最妙。炭烧的方法也十分讲究衡铅,上乘的应该颈肉更香,而且肉嫩汁多,保持原汁原味。此菜宜配上用甘蔗糖和椰奶煮制的红咖喱,微辣中再带一点甜味。是正宗的泰国风味。
6. 泰国烧鸡
这是著名的泰国东北部烤菜。用耗油,砂糖,咖喱粉,蒜肉,芫荽头,胡椒粉,酒配制成特色腌料,拌匀后放入鸡内腌透,置冰箱中30分钟。烤鸡是油烤后再加熏炙过的,兼有烤,熏两种味道,肉软皮脆,一抖便碎。
7. 黄咖喱鸟鱼
泰国南部名菜。当地人嗜辣。黄咖喱为当地特色食物(泰国其他区没有出产),选用地道香料—黄姜制作,色泽呈黄色,有别于其他泰式咖喱。本菜还加入一种叫“马卡卡”(Ma Kam Kak)的特色香料(深咖啡色的长荚型果实,从马来西亚传入,酸度极浓,略带甜味,不可生吃,必须晒干使用),使咖喱食味变的辣,酸和甜,味道独特。
8. 椰汁鸡汤
曼谷名汤,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因为椰奶带甜味,比较腻滞,所以一般泰国菜中,椰奶多用作咖喱菜肴之调味或调色,极少作烹汤用。但此菜利用椰奶代水煮汤,别具一格。
汤中放如南姜,香茅,芫荽,朝天椒,鱼露,青柠檬汁,砂糖。汤煮沸后,再放入鸡块和已撕碎的柠檬叶,煮沸后倒入椰奶,加入调味料及朝天椒,略滚即可。
9. 冬荫功
泰国名汤,有“国菜”之誉,被列为世界名汤。
汤名有两种说法。说法一是,在泰语中,“冬”是指酸,“荫”是指辣,“功”既是虾,合起来就是酸辣虾汤。说法二是,冬荫实是泰国的一个地名。
传说这一道泰国传统菜,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冬荫功汤中,主料就是大头虾,一般3,4只,一分为二,配有草菇,调料十分丰富,有机汤,南姜,柠檬叶,大葱,胡椒,辣椒膏,椰奶,鱼露,青柠汁,砂糖,朝天椒等,还有香菜,芜荽,甘草等,差不多是泰国香料大集会。而最重要的是“冬荫功三宝”—马蜂橙,南姜,柠檬草,这三种味道组合成一种独特的酸香味。
有的还会在汤中放入猪肉,粉丝,蟹,鸡肉,青口,鲜鱿鱼或其他海鲜。鱿鱼泰国地方区域食材不同,食味有点偏差,风味也各具特色。北方的不含椰奶和辣椒膏,口味比较清淡,东部的也不用辣椒膏,椰奶和青柠汁,以番茄及酸子取代青柠。
冬荫功辣味扑鼻,酸辣刺激,汤味馥郁可口,辣度十足。这道汤的口乱拦磨味十分浓重,非常典型地体现出了泰国菜的酸辣特色。此汤有特殊的滋补作用,被泰国北部清迈美女视为滋阴养颜的食品。 10. 泰国四饼
是一道颇具代表性的泰国民间小吃,里面包含了四种小食—香叶包鸡,紫菜虾饼,鱼饼和春卷。
a. 香叶包鸡
泰国中部菜,地道的曼谷风味。采用多种香料腌制数小时的鸡肉,再包上泰国特有的斑兰叶,这种香叶是泰国城乡极为普通的植物,本身能散发出淡淡香气,具清热功效。此菜特色是鸡块炸透时,外裹到底斑兰叶会变脆,呈浅咖啡色,淡淡叶香渗入鸡肉里,外干脆而肉汁尚存。吃时伴以泰式传统材料做成的酱汁,味酸而风味甚佳,除了可减少焦肉味,还可引发肉香。伴以鸡酱汁食用。
b. 紫菜虾饼
也是颇具代表性的泰国菜。相传一名曼谷厨师因失恋而创制此菜,借此来宣泄对其女朋友变心的不满。菜中利用紫菜和虾肉的颜色,并以黑白相间的铺排来反映女性喜怒无常的性格。采用曼谷青虾仁搅碎,加调味料,鸡蛋白,以顺时针方向不断搅拌成团,便成虾胶。春卷皮涂上虾胶(约1厘米厚),放上紫菜,用手压至镶入虾胶内,将四周修齐成虾饼。虾饼炸至呈金黄色,放入米粉干炸至松身,盛入缸中。虾饼切成8等分,以梅花间竹摆放在虾饼上,伴以酸梅酱使用。最诱人的是,还能从虾肉中,吮到些微汤汁。
c. 鱼饼
采用鲮鱼为料,表面脆而不硬,饼身松软而富有弹性,口感丰富爽脆。
d. 泰国春卷
采用泰式传统配方,用香芋丝,胡萝卜丝,香菇丝和香菜做馅料,吃起来非常爽脆。
6、外国人吃粽子吗?和中国是否一样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但在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越南人爱吃粽子
他们吃的粽子是用芭蕉叶包裹的,有圆形和方形两种。他们认为,圆形粽子代表天,方形粽子代表地,天地合一,大吉大利。端午节吃粽子可以求得风调雨顺袜绝前,五谷丰登。
缅甸人爱吃粽子
他们爱吃粽子,但不是和端午节联系在一起的。粽子是有糯米作主料,用成熟的香蕉和椰蓉作馅。这种粽子香气扑鼻,令人陶醉。
柬埔寨的粽子
柬埔寨宏册的粽子称为"布袋粽",它不用植物叶包裹,而是取一个布袋,将糯米、赤豆、红枣等一层隔一层地塞满布袋,然后扎紧口袋蒸热。食用时剥去布袋,用刀切着吃。
泰国人包裹的粽子
泰国人包裹的粽子个头小如鸡蛋,因为是用绿色粽叶包裹,所以,蒸熟后呈淡绿色,味道十分清香。
日本包裹粽子
在日本,人们包粽子不是用粽米,而是用磨碎的米粉,其粽子的形状也与中国的不同,他们习惯于包锤形粽子。
朝鲜的粽子
朝鲜的粽子被称为"车轮饼"。人们把鲜嫩的艾叶煮后捣碎,掺加在米粉中,再做成车轮形状,吃时味道可口。
菲律宾包长粽
菲律宾人喜欢包告清长粽子,风味与中国江浙一带的粽子不同。粽子还是菲律宾人过圣诞节必不可少的食品。
印度尼西亚的粽子
印度尼西亚人对粽子馅特别讲究,常用鲜肉末加香菇、葱做粽馅。吃时香滑可口,多吃不腻。
7、端午节的饮食习俗
端午节有许多习俗,用粗握脊人们的话来说,这些习俗都是为了“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饮食习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static/uploads/yc/jbh/20anw/5.jpg"width="484"height="300"/>
端午节的饮食习俗
端午节饮食习俗一:打糕。
打糕可能江南这一地带的会听得比较少,这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一个非常代表性的食品,端午节这一天是他们非常隆重的一个节日,打糕也是他们那里一个最具代表性的食品,非常的清香可口。打糕是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非常的有特色,材料是用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一起打制皮孝而成的,不仅清香可口、非常具有民族特色,对于节日的气氛也得到了增添。
端午节饮食习俗二:绿豆糕。
绿豆糕在我们的很多地方都是很流行的,在端午节那天除粽子以外,最盛行的饮食习俗那就是非绿豆粽莫属了,而且绿豆岩渗糕不仅美味可口,还有着很好的清热解毒之功效。绿豆糕的色泽一般是浅黄,形状比较规范以小长方型为主,非常的细润,口感清香绵软,且不粘牙。绿豆糕制作的原料都是采用绿豆粉、桂花、砂糖等,那些原料对我们身体还有着保肝益这作用,是个非常小错的消夏小吃。
端午节饮食习俗三:哨子面。
哨子面是陕西人一个非常有特色的饮食习俗,在端午节的那天陕西人是必要吃的。陕西的`哨子面也是非常有名的特色小吃,历史也是非常之悠久,被陕西人们一直流传下来,其中最著名要属岐山哨子面,岐山哨子面它的味道非常之劲爽,集薄、酸、辣、香、光而著名于民间。
端午节饮食习俗四:煎堆。
煎堆是我们福建地区的特色小饮食习俗,特别是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来临时更是家家户户都要吃煎堆,吃煎堆其实还有一个民间的传说,就是“补天”的传说,在闽南地带五月之前都是雨季,雨连绵不止,天气非常之潮湿,意思是天穿了洞了,然后端午节吃了“煎堆”雨就会停了,补天食俗就由此而来了。煎堆是由面粉、米粉类所做,调成糊状,然后再下油锅煎炸,香甜可口。
端午节饮食习俗五:黄鳝。
端午节必食黄鳝,是我国江汉平原的一个特有习俗。黄鳝端午佳节必食的饮食习俗之一,不仅肉嫩鲜美,到了端午时节的黄鳝是食用的最佳时光,此时黄鳝圆肥丰满,营养丰富,除了味道鲜美之外,黄鳝又有很着很好的滋补功效,我们民间还有着这样一个说法,那就是端午黄鳝赛人参。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作为一个传统的节日,其中也蕴含着许多的文化,这些节日的文化与习俗都是我们国家的瑰宝,是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去谨记,去继承的!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粽子叶子处理方法
浸泡
菜场卖干货的店里可以买到干的粽子叶子,将叶子用清水浸泡一天。
煮叶
放锅中,加一小勺盐,煮开5分钟关火,可以使叶子消毒并变得更有楞性不易破损。
清洗
将叶子在流水下用湿抹布从根部往顶端顺纹理擦拭一遍,两面都要洗,修剪整理。
修剪整理
用剪刀修剪叶子顶端,如果根部特别长而大,也需要修剪;这就是可以开包了的粽子叶子拉。
过端午节的国家有哪些
1、韩国
韩国的端午活动丰富多彩,通常要持续20多天,进行端午祭时,会举行假面舞剧、投壶、摔跤、荡秋千、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等活动,这些都是极具韩国地方特色的。
“江陵端午祭”是韩国江陵市市民祈求丰收和安康的大型民俗活动,也是韩国端午活动的典型代表。据韩国学者考证,江陵端午祭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
2、日本
日本的端午节定在公历5月5日,是日本的法定节假日。据称因日语中“菖蒲”和“尚武”谐音,这一天也成为日本的“男孩节”(儿童日)。这一天,日本有男孩子的家庭都要挂上鲤鱼旗,迎风起舞的各色鲤鱼旗乃街头一景。鲤鱼被日本人视为力量和勇气的象征,寄托了父母盼孩子像鲤鱼那样健康成长、勇敢坚强的希望。
日本人在5月5日这天也吃粽子,但据称是平安时代从中国传入日本的粽子如今已大不相同,日本粽子用箬叶或菰叶包裹米粉制成,成锥形,俗称为“茅卷”。
3、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种族、多宗教的国家,华人有600多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在马来西亚的华人社区,每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是假日,因为每个节日都有特殊的意义,而他们也需要通过特殊的仪式来表达,活动在马来西亚是无论老少都一起参与的,节日的气氛很浓厚,尤其是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也一定会有赛龙舟。
在马来西亚有很多的会馆,他们都会派出自己的代表去组队,参加赛龙舟。当地人也喜欢吃粽子。他们吃的.粽子,特点是个头大,除鲜肉粽、火腿粽外,、豆沙粽、椰蓉粽等,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4、新加坡
新加坡华人都知道端午节,每当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到来时,人们总不会忘记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前后,新加坡的东海岸公园会举行精彩的龙舟邀请赛,来自世界各地的龙舟队伍云集于此,一较高低。
新加坡人都很爱花,每当有客人来访时客人都会送上几束花,而且还会端来花汁浸染的粽子请客人来品尝。这种花汁粽子是用绿叶包成多角形状,只有鸡蛋那么大小,展开绿叶后面的粽子是由花汁染成淡绿色的米粉精而成的,色泽诱人,吃起来味道清香可口。
5、朝鲜
朝鲜,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也过端午节。农历五月,是朝鲜农民收获大、小麦和进行水稻中耕除草的季节。他们的端午节,实际是农忙期间农民的一个愉快的传统休息日。端午节这天,人们要带着初夏的珍贵物品—艾饼和松皮饼去祭奠祖先,以示对已故亲人的缅怀。
这一天,女孩子用菖蒲汤洗澡、洗头发,用菖蒲根作簪子插在头上。过去,刚结婚的新娘还要戴上用各种野花装饰的花冠,并插上菖蒲簪子。现在,这种习惯已经少见。朝鲜人过端午节,还有忙于自制各式扇子的习俗。自制的折扇、团扇可赠送亲友。这种传统习俗对于朝鲜手工艺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此外,节日期间人们还开展摔跤、荡秋千等传统民间体育活动。
6、泰国
在泰国,端午节在当地华人保留至今的中国传统习俗里应该算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日了。在中国农历五月初五的这一天,泰国的华人华侨们也会用自己的方式庆祝端午节的到来。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在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泰国的粽子既有单个儿大大的,也有小巧玲珑的串成一串儿的,粽子的馅儿主要是粘米加肉的,这跟中国南方的粽子有些相似。
在这里,每逢中国的传统节日,孔子学院、孔子课堂都会举办一些传统文化活动,借以传扬中国文化,同时激发泰国学生学习中文的兴趣。
7、越南
越南也是在阴历五月初五过端午节,他们的主要内容是吃粽子、端午驱虫。父母会给孩子们准备很多水果、身上戴五彩线编织的吉祥符,大人们会饮雄黄酒,并在小孩身上涂雄黄酒驱虫。而且,越南人认为,吃粽子可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越南粽子种类丰富,有虾、瘦肉、蛋黄馅咸粽,也有椰丝、红豆馅甜粽,有菱形粽、棒形粽和方形粽。爱甜食的越南人吃甜粽时还要沾上蜜汁或砂糖。
8、端午节要吃什么?为什么要吃这个?
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只知道这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但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仅反映民众的心愿而已。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端午食粽作为全国性风俗最早始见于西晋周处撰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到了唐、宋时,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的必备食品。 粽子话沿革 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草木灰水浸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就成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南北朝:出现杂粽。品种增多,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裹成的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唐代:粽子用米已“白莹如玉”,粽的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代:有“以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还有“蜜饯粽”,见苏东坡“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名。这时还出现用粽宏渣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元代: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破菰叶的季节局限。 明代: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清代:出现“火腿粽子”。 如今粽子更是千品百种,璀灿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涵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大江南北品名粽 广东粽子:广东粽子个头大,外形别致,除鲜肉粽、豆沙粽外,还有用鸡肉丁、鸭肉丁、叉烧肉、蛋黄、冬菇、绿豆蓉等调配为馅料的什锦粽。 闽南粽子:厦门、泉州的烧肉粽、碱水粽皆驰名海内外。烧肉粽的粽米必选上乘,猪肉择五花肉并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虾米、莲子及卤肉汤、白糖等,吃时蘸调蒜泥、芥辣、红辣酱、萝卜酸等多样佐料,香甜嫩滑,油润而不腻。 宁波粽子:浙江宁波粽子为四角形,握咐有碱水粽、赤豆粽、红枣粽等品种。其代表品种碱水粽,是在糯米中加入适量的碱水,用老黄箬叶裹扎。煮熟后糯米变成浅黄色,可蘸白糖吃,清香可口。 嘉兴粽子:嘉兴粽子为长方形,有鲜肉、豆沙、八宝等品种。如鲜肉粽,常在瘦肉内夹进一块肥肉,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渗入米内,入口肥而不腻。 北京粽子:北京粽子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其个头较小,为斜四角形。北郊农村,习惯吃大黄米粽,粘韧而清香,多以红枣、豆沙为馅。 其他较为著名的粽子还有四川、两湖的辣粽、贵州的酸菜粽、苏北的咸蛋粽。 外国的粽子 日本:称粽子为茅卷,在阴历段绝纯五月五日吃,是用箬叶或菰叶包米粉,成长圆柱形。 越南:阴历端午节吃粽子。咸粽用糯米加虾米、瘦猪肉、红豆,再加半只咸蛋包成;碱粽,是用糯米粉加椰丝、虾米、绿豆包成菱形,蘸糖吃;肥肉粽,用糯米、肋条肉、虾米、绿豆和五香调料包成,煮熟剥壳切片而食。 泰国:泼水节和雨季吃粽子,以甜粽为主。是用椰汁浸的糯米加椰子肉、黑豆、芋头、地瓜,用芭蕉叶包成蒸熟后再吃。 墨西哥:有“粽子节”以欢庆玉米丰收,在节日中,家家户户用芭蕉叶包玉米和牛肉、鸡肉、胡萝卜、土豆、辣椒等煮熟后食用。 此外,哥斯达利加、洪都拉斯、秘鲁等国家也有吃粽子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