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插柳端午节插什么
1、端午节要挂什么草
端午节要挂艾草、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插艾和菖蒲是端午节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这一天,人们会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等,主要是为了驱病、防蚊、辟邪。
端午节要挂什么草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主要有扒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药水、打午时水、浸龙舟水、食粽、放纸鸢、睇龙船、拴五色丝线、薰苍术、佩香囊等习俗。其中,端午挂艾草和菖蒲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最早在《荆楚岁时记》中有记载:“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五月艾含艾油最多,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2、清明节插柳,端午节插艾,还有人大门上插桃枝,古人为何这么做?
这主要跟端午节的来历习俗有关,五月端午也被人们常常称为午月端午,在五月夏季天气燥热,瘟疫盛行。将桃枝插在大门口就是为了镇邪,希望家里面的人不要有人生病,家宅安宁。
而且桃树会开花,到了春天,遍地十里桃花,不仅非常美观让人赏心悦目起到了一定的装饰作用,也表现了对家庭的美好祝愿。
农历的五月一直都被古人称为毒月,因为每年到了这个时候,不仅太阳火气重,田地可能会干枯。毒蛇猛兽都比较活跃,瘟疫也传染的快。而且不仅是端午,在整个农历的五月总共只有八个的毒日和恶日,因此,在这个被称为毒日的午月,人们就用艾草用来针灸,内服去火,艾草又称艾高,是生长多年的草本植物,叶子有一股香气,可以入药,平时喝的话也比较清热去火,现在我们经常用到艾草颗粒兑水喝。而桃木是属于五木之精。经常看僵尸片的时候,道士都会拿一把桃木剑拿一个正邪,斩妖除魔,所以说,在端午这一天,插上艾叶爱之或插上桃木桃汁或者喝雄黄酒,都是为了能够驱鬼辟邪,祈求镇宅安神的作用。
而且一直都知道在古代的诗词里面有数一直都代表着离别的意思,代表对自己故去的亲人,朋友,或者说是马上要要分别的亲朋好友都用柳枝来表达自己的依依相别,然而清明节本就是为了怀念曾经逝去的人,所以说古人在清明节这一天插上柳树也仅仅是代表自己对故人的思念。
3、“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这句老话,有什么历史依据吗?
清明插柳,大概有以下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神农氏教会人们农业生产,插柳也是其中之一。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第二种说法是,柳枝有灵性,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具有避邪的作用,所以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装饰物。第三种说法是,此俗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传说,当年晋文公和群臣徒步登山祭拜介子推时,发现当年被烧毁的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生。晋文公当下便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清明插柳成为纪念介子推的一种象征。第四种说法,柳为“留”音,表达依依不舍、相惜相怜之意。清明又是祭祖节气,插柳寓意为留下祖先的思念。
那么,端午插艾又为了什么呢?
艾草,别名:萧茅、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萧、艾蒿、蓬藁、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端午插艾成为中国传统习俗之一。端午节到来之时,门上插上艾草,有以下说法:
一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西晋张华撰《博物志》上说:“削冰令圆,举而向日,以艾承其影而得火。”说的是把冰块削成圆形,将冰块对着太阳方向,然后把艾草放在圆冰下,借助太阳光聚焦后产生高温,可点燃艾草引火。所以艾草又有冰台的别名。古人认为通过这种方法引天火占卜和祭祀,可以获得上苍的庇护。因此,在古人眼里,艾草是非常神圣的植物,可以避邪。
二是干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台湾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
艾叶的性能,《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灸用艾叶,一般以越陈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说法。
三是农历清明过后,入夏第一个节日就是端午,此时气温升高,疾病多发。古人认为艾草特有的芳香可除了避邪外,还可以招福、驱毒、除瘟,另有一个更实用之处,用于赶走蚊虫。所以人们总是把艾草和菖蒲绑在一起,用以驱虫。
四是艾草代表思念。东周时洛邑一女子,夏日劳作,她忙着采葛织布,采萧祭祀、采艾治病。然而,她的情人总是希望与她朝朝暮暮相厮守,在她的情人看来,一日不见,就像隔了三个月、三个季节、三个年头。
这就是《诗经采葛》中:“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4、我国有句民谚:“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为什么要插艾?
端午节从古至今一直有插艾叶的习俗。这是因为在端午节前后,艾叶生长旺盛。新鲜艾叶散发出的香味能有效起到驱蚊杀菌的作用。
端午节,每个家庭都会打扫庭院,艾叶被插在门的边框上。人们用艾叶防止蚊子和昆虫,还驱除恶灵和疾病。艾草被制成花环和装饰品时,既漂亮又好闻,女人们竞相佩戴来抵御疟疾。艾草竿枯萎后被制成泡澡药,用来消毒和止痒,产妇通常用艾水洗澡熏蒸等等。
中医说的“针灸”当中的“针”是用银针插入穴位用来治疗疾病;而“艾灸”是用艾叶在穴位上熏。在古代,人们生病,都是中医治疗,所以才有这句谚语。至于避邪的功能,则源于它的药用价值。
艾草是一种野生草本植物。艾草,又称艾蒿,和中国人关系密切。艾草是一种气味奇特的草,对驱蚊有很好的效果。同时也是中药。南方人经常吃它,而北方人通常使用它当药品。艾叶吃起来味道又苦又辣,药性温和。
艾叶在医疗上的用途很多。艾艾蒿汤对子宫出血、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有很好的疗效;还可以治疗皮肤湿疹和瘙痒。艾叶艾灸可制成艾条或艾饼用于中医艾灸。用艾草制作出的艾附丸、胶艾汤,一直是妇科的名药。
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抗病毒、治疗哮喘、镇咳祛痰、止血镇静和抗过敏的作用;它同时还是制作“印泥”的原料,艾草全身都是宝。
5、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菖蒲所用为何意呢?
菖蒲是在我国是非常容易见到的一种植物,它特有的一种香气可以用来驱散蚊子毒虫,在古代的时候被视为灵草,用来辟邪,祈求平安。
菖蒲这种植物它的叶是翠绿色的,看起来非常的生机盎然,有种飘逸潇洒的韵味,从古至今就深受人们的喜爱,所以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它是多年的水生草本植物,有香气,叶子细长,就像剑的形状一样,一般在初夏季节开花,花色常为淡黄色。菖蒲草能提取芳香油、它也是淀粉和纤维的原料,最渗竖主要的是它的根茎可入药。
在我国的民间,端午节常用菖蒲和艾蒿扎束,然后挂在门前,用来避邪,其实是它们散发出的味道可以驱赶蚊虫。菖蒲也叫白菖蒲它的根状茎粗壮,叶剑形,常生于沼泽地或是溪流或水田旁边。因为有药用价值,菖蒲可以将根茎捣碎橘祥,再加水熬煮后能够抑制稻飞虱、蚜虫、等虫害。
在来看看菖蒲的花吧,菖蒲较弱的花朵由茎深深保护着,所以有点人将其扎成一束送给对方,便是幽会的信号。菖蒲的花可以提取精油,有好闻的香气,在中国传统文化圆喊搏中的作用是可防病并且驱邪的,被认为是一种药草。端午节有把菖蒲叶插于檐下的习俗,有的地方亦称为尧韭。
在中国植物图谱中可以看到菖蒲叶形似宝剑,所以人们常认为其可驱邪,菖蒲开花是花朵由下往上依次开放,意喻节节高升。
6、端午节为什么要插柳条
端午节是插艾叶,清明节插柳。
插柳是一种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过端午节的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据了解,早在晋代人们已经开始把艾蒿(即艾草)挂在门上。到了南北朝时代,挂艾蒿发展为挂艾人。
(6)清明插柳端午节插什么扩展资料
艾叶的作用:
正确使用艾叶,能有效地缓解和治愈我们身体的病症,而过量的使用艾叶,却会使身体出现亏虚,会出现头痛、头晕、耳鸣,还会出现眼睛干涩、人乏力,以及情绪低落,重者会出现咳喘。所以,任何东西都是好的,只要使用的恰到好处,才能促进我们身体的健康。
防风能祛风解表;艾叶具有祛湿、疏风止痒、祛湿疹的作用;花椒可杀菌止痒;雄黄向来以解毒杀虫著称。以上诸药配伍在一起,缓解和治疗皮肤瘙痒的效果非常不错。需要提醒的是,皮肤瘙痒症较为顽固,该方使用一段时间后,即使效果不错,愈后也要再巩固治疗一段时间,以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