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为什么要跟你说千里共婵娟
1、天各一方遥相思!中秋佳节共婵娟什么意思?
一、两句话的意思“天各一方遥相思”与“中秋佳节共婵娟”都是表达思念之情的句子,都可以用在节日期间,其意思分别为:
“天各一方遥相思”是说亲人或朋友之间虽然分处两地,相隔遥远,但心情是一样的,情感是相通的,各自相互想念、思念着对方。
“中秋佳节共婵娟”是说在中秋团圆之夜,虽然相互分隔在两处,但是都同样拥有同一轮圆月,也都同样各自思念着对方。
二、两句话的分析(赏析)上面两句话中,有三点值得分析或者说赏析。
一是关于“节日相思”
古人在节日中最易于思念亲友。比如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描写的便是唐代人重阳节登高,由此引发思念亲人的情怀。再如北宋诗人苏轼《水调歌头》中写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就是由中秋节想到了亲友之间聚少离多的无情而又无奈的现实。
二是关于“婵娟”
“婵娟”在古代指形态美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美女或月亮。如李商隐的《霜月》诗:“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这里的“婵娟”是指美好。再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著名句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里的“婵娟”就是指月亮。古代诗人喜欢由月亮而引发思乡之情,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李白作品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抒写月夜思乡之情。
三是关于“中秋团圆节”
中秋月最圆,古人便由“月圆”联想到“人团圆”,中秋节这一天也就成为了“团圆节”。因此,中秋节的最大特点就是赏月、吃月饼、家人团圆。古代诗歌中也就多有借月亮之圆来渴望人团圆,由此借月抒发怀念之情。关于中秋望月思人的诗歌,最有名的诗句当数唐代诗人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张九龄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以及北宋诗人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附:三首咏月思人的名诗1.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竞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3.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什么传统节日?
中秋节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蜎”指的是中秋节。“婵娟”一词指代的是月亮,这句诗句饱含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这句话的意思是:希望人们可以长久相伴,即使相隔千里也能欣赏同一轮明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什么节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指什么节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蜎”的创作背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蜎”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写作这首诗时正在密州为官,当时作者已经与胞弟苏辙分别了七年之久。作者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什么节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描写的是中秋节。
出自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