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端午节要吃油条
1、端午节为什么要吃油条
天天都能吃油条 不是端午节才能吃油条 油条也并不只属于端午节 油条是属于全年365天的
2、河南的中秋节习俗是不是吃油条
河南中秋节的习俗有:铁塔燃灯、夜设茶果月饼、面向月亮许愿。河南的端午节习俗是吃油条。
在端午节,河南人不仅要吃粽子,还要吃油炸食品。像油条、麻花、麻叶等,都是人们常做的油炸食品。在众多的油炸食品中, 糖糕和菜角是最典型的。
3、端午节为什么要吃油糕?
只是一个习俗。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所谓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下油锅煎成一大片。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便说把天补好了。
旧时有“早端午晚中秋”的说法,即端午节一般是早上过,中秋节一般是晚上过。 “端午节那天,清早起来一定要吃粽子和绿豆糕,家里老人还会点盘香,挂在屋子里,家家户户要挂艾草、菖蒲,这些能祛病除灾。 ”
端午节除了粽子之外,民间还有以下丰富的吃食:
1、吃“五黄”。端午节当天,在江南人的传统中,必吃五黄——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黄酒(本是雄黄酒,因雄黄有毒性,一般都喝普通黄酒代替),因而该月又称为“五黄月”。
为什么要吃“五黄”?因为雄黄是一味中药,用雄黄末与菖蒲根屑入酒的雄黄酒有解毒杀菌之功效。江南有谚语:“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
民间也有:“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的说法。而黄鱼、黄鳝、咸蛋黄、黄瓜则是端午时节的当令食品。如端午时节的黄鳝,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补功能。因此,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
2、吃“五白”。端午节民间还流行用“五白”来搭配,即白切肉、白蒜头、白斩鸡、白豆腐和茭白。端午食“五黄”,再配上“五白”,可清热降火,健脾胃。
中医认为,端午节这一天阳气最旺,若在“阳中之阳”的中午时食“五黄”与“五白”,不但可祛五毒,还可借用端午节的“阳、阳”之力,以达到抑制、祛除诸多霉运,增强自身的“精、气、神、血”。
3、吃面扇子。甘肃省民勤县一带,端午节这天都蒸“面扇子”。面扇子用发面蒸制,呈扇形,有5层。每层撒上碾细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种花纹,染上颜色,十分好看。这种食俗据说是由端午节制扇、卖扇、赠扇的风俗演变而来的。
4、吃茶蛋。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谓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除了粽子,端午节还有哪些吃食和风俗?
4、定远端午节习俗
定远端午节习俗
1、 吃油条
2、门头插上艾草
3、吃粽子
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端午”。这一天,多数人家门窗上、屋檐下,都插上艾枝或菖蒲。早晨吃棕子或糯米饭。中午,有的人家喝少许雄黄酒,以防治疮毒、惊痫。同时,将雄黄酒洒遍室内和庭院,谓能消灭蚊、蝇等害虫。小孩佩挂香袋(俗称(香荷包),围画有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毒”图案的红色老虎兜兜,以此避邪去秽。有的人家在小孩手腕、脚腕上拴系红耍线,到七月初六日脱去,以面和饼,掷于房顶,给喜鹊衔去搭鹊桥,好让牛郎织女七月七日会面。旧时,定城镇及城郊人们过端午节,有一个特异风俗“避午”。他们认为正中午时,凶神恶煞、毒虫猛兽会出来伤人,必须躲避起来,以保安全。“避午”后,家长携带儿童到定城黉学内,认石狮做老干爷。有的人家还在端午节前后挂“钟馗”像,用以擒妖捉怪、镇宅保平安。建国后,人民安居乐业,其它习俗依旧,只是再也不请钟馗“擒妖捉怪”和“避午”了。
5、五河端午节习俗有哪些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首民谣里讲的,是庆祝端午节的传统民俗。五河人的端午节相对于别的地方来说,更是隆重的多。在五河人的记忆里,在端午节除了吃粽子、插艾草、拴耍线,必不可缺的就是吃咸鸭蛋、吃油条、糖糕了。今天就带着青们提前感受下,五河人是怎么过端午的。一起来围观吧!
1.拴耍线
端午节“拴耍线”是五河人一个古老的风俗。大街小巷,形式各样的耍线戴在手上或者脚上。端午节“拴耍线”是五河人一个古老的风俗。童年里最快乐最令人怀念的事儿,莫过于“拴耍线”。
2.插艾草
五河人过端午,有自己的讲究。“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这一天天一亮,家家户户的门窗上都要插上两根艾草。
3.油条、糖糕、咸鸭蛋
端午节的早晨,母亲会把买好的油条、糖糕、咸鸭蛋和粽子放在桌上。
4.粽子
粽子是全国人民过端午都必不可少的,对于咱五河人,粽子自然也是端午餐桌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