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与妻书后
1、与妻书怎么到陈意映手里的
1911年4月27日,林觉民参加黄花岗起义失败被捕慷慨就义,之后陈意映辗转收到了丈夫这一封气贯长虹的《与妻书》。
2、《与妻书》中的爱情让大多数羡慕,这封绝笔信究竟写了什么内容?
原文: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辞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吾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
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生平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摹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寻我乎!一恸!
辛亥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转白话文:
意映爱妻,见字如面: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远分别了!我写这封信时,还是人世间一个人;你看这封信时,我已经成为阴间一鬼了。我写这封信,泪珠和笔墨一齐落下,不能够写完信就想放下笔,又怕你不体察我的心思,说我忍心抛弃你去死,说我不知道你不想让我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说这些话。
我非常爱你,也就是爱你的这一意念,促使我勇敢地去死呀。我自从结识你以来,常希望天下的有情人都能结为夫妇;然而遍地血腥阴云,满街凶狼恶犬,有几家能称心满意呢?江州司马同情琵琶女的遭遇而泪湿青衫,我不能学习那种思想境界高的圣人而忘掉感情啊。古语说:仁爱的人“尊敬自己的老人,从而推及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及爱护别人的儿女”。我扩充我爱你的心情,帮助天下人爱他们所爱的人,所以我才敢在你之前死而不顾你呀。你能体谅我这种心情,在哭泣之后,也把天下的人作为自己思念的人,应该也乐意牺牲我一生和你一生的福利,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了。你不要悲伤啊!
你还记得不?四五年前的一个晚上,我曾经对你说:“与其让我先死,不如让你先死。”你刚听这话就很生气,后来经过我委婉的解释,你虽然不说我的话是对的,但也无话可答。我的意思是说凭你的瘦弱身体,一定经受不住失去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给你,我内心不忍,所以宁愿希望你先死,让我来承担悲痛吧。唉!谁知道我终究比你先死呢?我实在是不能忘记你啊!回忆后街我们的家,进入大门,穿过走廊,经过前厅和后厅,又转三四个弯,有一个小厅,小厅旁有一间房,那是我和你共同居住的地方。刚结婚三四个月,正赶上冬月十五日前后,窗外稀疏的梅枝筛下月影遮掩映衬;好我和你并肩携手,低声私语,什么事不说?什么感情不倾诉呢?到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只剩下泪痕。又回忆起六七年前,我背着家里人出走又回到家时,你小声哭着告诉我:“希望今后要远走,一定把这事告诉我,我愿随着你远行。”我也已经答应你了。十几天前回家,就想顺便把这次远行的事告诉你,等到跟你面对时,又不开口,况且因你怀孕了,更怕你不能承受悲伤,所以只天天要酒求得一醉。唉!当时我内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笔墨来形容的。
我确实愿意和你相依为命直到老死,但根据现在的局势来看,天灾可以使人死亡,盗贼可以使人死亡,列强瓜分中国的时候可以使人死亡,贪官污吏虐待百姓可以使人死亡,我们这辈人生在今天的中国,国家内无时无地不可以使人死亡。到那时让我眼睁睁看你死,或者让你眼睁睁看我死,我能够这样做呢?还是你能这样做呢?即使能不死,但是夫妻离别分散不能相见,白白地使我们两地双眼望穿,尸骨化为石头,试问自古以来什么时候曾见过破镜能重圆的?那么这种离散比死要痛苦啊,这将怎么办呢?今天我和你幸好双双健在,天下的不应当死却死了和不愿意分离却分离了的人,不能用数字来计算,像我们这样爱情专一的人,能忍受这种事情吗?这是我敢于索性去死而不顾你的缘故啊!我现在死去没有什么遗憾,国家大事成功与不成功自有同志们在继续奋斗。依新已经五岁了,转眼之间就要长大成人了,希望你好好地抚养他,使他像我。你腹中的胎儿,我猜她是个女孩,是女孩一定像你,我心里非常欣慰。或许又是个男孩,你就也教育他以父亲的志向作为志向,那么我死后还有两个意洞在呀。太高兴啦,太高兴啦!我们家以后的生活该会很贫困,但贫困没有什么痛苦,清清静静过日子罢了。
我现在跟你再没有什么话说了。我在九泉之下远远地听到你的哭声,应当也用哭声相应和。我平时不相信有鬼,现在却又希望它真有。现在又有人说心电感应有道,我也希望这话是真的。那么我死了,我的灵魂还能依依不舍地伴着你,你不必因为失去伴侣而悲伤了。
我平素不曾把我的志向告诉你,这是我的不对的地方;可是告诉你,又怕你天天为我担忧。我为国牺牲,死一百次也不推辞,可是让你担忧,的确不是我能忍受的。我爱你到了极点,所以替你打算的事情只怕不周全。你有幸嫁给了我,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有幸娶到你,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终究不忍心只完善自己。唉!方巾短小情义深长,没有写完的心里话,还有成千上万,你可以凭方巾领会没写完的话。我现在不能见到你了,你又不能忘掉我,大概你会在梦中梦到我吧!写到这里太悲痛了!辛未年三月二十六日深夜四更,意洞亲笔写。
家中各位伯母、叔母都通晓文字,有不理解的地方,希望请她们指教。应当完全理解我的心意是好。
3、林觉民的《与妻书》,妻子看完为何泪流满面呢?
清朝宣统三年(西历1911年),林觉民接受同盟会指派,前往福建联络革命志士,准备在广东发动反清革命。该次革命行动,便是近代史上著名的“黄花岗起义”。在起义之前的前三天,林觉民撰写了《与妻书》,作为自己的家书和遗书。从《与妻书》的内容来看,林觉民其实是抱着必死之心去参与这场起义的。
林觉民牺牲后,林觉民留下的遗书被人辗转带走,并送达林觉民家里,这时候,林觉民的妻子才看到《与妻书》,并知道林觉民已经牺牲了。
《与妻书》背后的故事,让人感到辛酸落泪。
林觉民的成长
光绪十三年(西历1887年)林觉民生于福州一个乡绅家庭。其养父是一个廪生——在大清朝那会儿,这个身份也算得上是一个有点身份地位的人。林觉民得益于这样的环境氛围熏陶,加之天赋较好,因此很小的时候,就熟读儒家典籍。
不过,林觉民似乎生来对儒家学说不感兴趣。少年时候,林觉民在养父的期盼下,虽然也曾参与科举考试,但是对于科举考试和功名利禄,林觉民始终提不起兴趣。因此,在一次科举考试中,林觉民直接在卷子上写了“少年不忘万户侯”这七个大字,来表达自己对科举制度的不满。那一年,林觉民只有13岁;那一年,中国面临着被洋人瓜分的命运。
其实林觉民的这种行为,是中国近代史上独有的现象。此时的大清被洋人打开国门已经六十年,象征着中世纪文化的儒家学说、科举制度,和近代文明在华夏大地发生着交锋。读书人不自觉地站在了两个阵营。有支持传统主张抱残守缺的,也有主张全面革新的。
林觉民成长于旧知识分子家庭,但却又有幸生于福建,因此,林觉民注定受到新旧文化的影响,最终,西洋文明在林觉民的思想里占了上风,让林觉民对封建文化产生了否定心理。
光绪二十八年,林觉民考入全闽大学堂。西式学堂的教育,让林觉民更加全方位的接触到了西方文明,并且,林觉民对西方文化的认同更深了。
革命志士林觉民
林觉民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更是一个有着改造社会意愿的人。
以一己之力来改造一个社会,这种想法在任何时代都让人感到荒唐。但是,近代世界各国的革命,其一线参与者,几乎都是这些看似荒唐、看似不知天高地厚的人。而对于这些革命者来说,这些嘲笑他们的人,其实是值得怜悯的。
如同鲁迅的《药》里面描述的场景一样:革命者告诉监狱的人,大清的天下不是爱新觉罗家族的,更不是旗人的,而是全天下民众的。结果,居然引起乡民讥笑。
革命者往往是前卫者,而前卫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和当时格格不入,意味着被视为离经叛道,更意味着被当时的人视为怪物而离弃。
因此,林觉民是苦闷的。苦闷之余,林觉民需要突围,需要寻找自己想要的世界。于是,光绪三十三年,林觉民选择东渡日本去留学。
终于,在日本,林觉民如愿以偿找到了自己的同志:日本存在着大量的同盟会会员。很多民国时代的风云人物,不论是北洋系的还是南方系的,其实,都有过在日本留学的经历——比如山西王阎老西、浙江督军孙传芳等等。
林觉民在日本找到了同盟会的机构,并成为福建分会的骨干成员。就这样,林觉民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革命者。
舍生取义
宣统三年正月,同盟会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当时远在日本求学的林觉民得到消息后,急忙赶赴香港,表示愿意参与这次起义。于是,有了林觉民返回福建老家召集志士的一幕发生。
林觉民返回老家后,还专门去看望自己阔别许久的妻子。此时林觉民的妻子陈意映已经身怀六甲,而林觉民不敢保证自己此次前往参加起义,能够活着回来。于是,林觉民只好强压自己内心的千头万绪,强颜欢笑,唯恐妻子知道自己将要做的事情,从而影响身体。要知道,孕妇的身子骨很弱的。
林觉民探视完妻子以后,借故离开了家里,继续参与起义活动。
宣统三年四月二十七日,黄兴率领起义军在广州发动起义。林觉民参与攻打总督府的战斗。不过,结局是意料之中:少数民间武装组成的小股起义军,和清军打游击战或许还绰绰有余,但如果正面冲突,结局可想而知。
因此,参与起义的义军遭遇清军主力后,很快遭遇重创,林觉民也在这一战斗中被清军俘虏。被俘后的林觉民慷慨陈词,表示对反清革命的形势极为看好,最终,林觉民被清政府处死,享年二十四岁。
林觉民被处死后不过半年左右时间,广东光复,随后不久,清朝灭亡。志士,倒在了黎明的前一刻。
烈女陈意映
陈意映嫁给林觉民的时候,是光绪三十一年的事情。从光绪三十一年陈意映嫁给林觉民,到宣统三年林觉民英勇就义,陈意映在林觉民家里一共生活了七年。而这七年时间里,林觉民很少在家。
和一般的女子往往会因为丈夫不在家而产生怨恨心理、深闺寂寞不同,陈意映十分支持林觉民的想法:因为陈意映虽然没有参与革命,但却也是一个开明且进步的女子。并且,因为林觉民的有见识和果敢担当,陈意映对林觉民,还夹杂着一丝敬仰的感觉。
但即便这样,当陈意映收到林觉民的《与妻书》的时候,她还是忍不住泪流满面起来。对于丈夫的牺牲,陈意映还是感到很痛苦和伤心。但毕竟陈意映还怀着林觉民的遗腹子,因此,陈意映强行让自己振作,最终,生下了林觉民的孩子。随后不久,在郁闷中,陈意映去世。
好在,陈意映已经目睹了清朝的灭亡和民国的新生。或许,九泉之下,她可以让林觉民瞑目了。
4、与妻书读后感600字
<
5、《与妻书》是哪一位爱国青年写给妻子的最后留言
林觉民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侯人。少年之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回国,4月24日写下绝笔《与妻书》,后与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参加广州起义,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后从容就义,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1]
6、当林觉民妻子收到 与妻书 的时候心情会如何?要写作文啊,各位大大帮帮我
你可以加入大量细腻的心理描写:首先肯定是巨大的悲痛啊,自己马上就要失去丈夫了,虽然知道他是将要为国捐躯,但是悲痛的心情一定是像海水一样涌过来的。然后才会有什么对国家的爱和对丈夫行为的理解甚至自豪。但我觉得,后面这些都是写作文硬往上靠的,没有一个女子失去了丈夫会开心,不管丈夫是为什么而死!
7、生死相随:《与妻书》背后的伉俪情深
“大清索我的命,我诛大清的心。”电影《辛亥革命》中胡歌扮演的林觉民说完后英勇就义,借此有着“第一情书”之称的《与妻书》更是得以广为流传。这封绝笔信情真意切,字字泣血,从小家到大家,写尽了对爱妻的深情与不舍,写满了对清政府腐败无能的痛恨。时过一百年,这一千三百余字所呈现的为国捐躯的大义与对爱妻的深情仍令人感奋、落泪,这种“宁汝先我而死”的真情与“以天下人为念”的革命者觉悟将伴随《与妻书》一起,流芳百世、名垂千古。
林觉民于1887年出生在福州三坊七巷。幼年时过继给叔父林孝颖为子,其嗣父是个饱学多才的廪生,以诗文闻名于时;嗣母是个生性善良仁爱,典型的贤妻良母。林觉民天性聪慧,读书过目不忘,深得嗣父的喜爱,自幼就由嗣父亲自教导读书。嗣父对林觉民寄予厚望,希望他可以在仕途上达到自己无法企及的人生高度,为林家光宗耀祖。但林觉民却十分厌恶封建科举考试,在他13岁的时候,参加了科举考试。他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后,掷笔离开了考场,惊呆了考官和同学。
林觉民15岁的时候遇到一个人生中比较重要的人,他考入了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陈宝琛在家乡兴办的新学堂:全闽大学堂(今福州一中),而陈宝琛有一个侄子叫陈元凯,陈元凯的女儿陈意映就是林觉民的妻子。林觉民在全闽大学堂学习期间,接触了西方的“民主”、“平等”、“自由”的先进思想,还常常与同学一起讨论时局,并且认为“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校长在他的父亲面前夸奖他,“是儿不凡,曷少假宽,以养其刚大浩然之气。”林觉民的思想越来越成熟,不仅加入学生爱国组织,还与友人创建进步报刊,发表演讲。一次,林觉民在城内七星庙作“挽救垂亡之中国”的演讲时,在场一位学监听了他的讲演,惊呼:“亡清者,必此辈也!”
林觉民的行为让林孝颖深感担忧,一面希望儿子成才,又不希望他走革命的道路,怕日后有危险傍身。于是乎,他做了一个决定,让林觉民娶妻成家。
1905年,林觉民在林孝颖的安排下,返回家乡迎娶陈氏名门闺秀陈意映。出生在诗书礼义俱全家庭的陈意映,容貌温婉姣好,幼年受庭训,耽诗书好吟咏,尝著《红楼梦》人物诗一卷。两人虽然是媒妁之言,但一见钟情、相见如故,仿佛命中注定一般。婚后两人感情融洽,恩爱有加。后来林觉民在《与妻书》中回忆,两人住在双栖楼,并肩携手,赏花赏月,没有什么感情不诉说。
有虽然有个相亲相爱的妻子,但是林觉民并没有像林孝颖期盼的那样沉浸在温柔乡里。他在家中办女学,动员妻子陈意映、堂妹林孟瑜等亲友10余人入学。他亲授国文课程,抨击封建礼教,并介绍欧美先进国家的社会制度和男女平等情况。在他的劝导下,家中一众女眷纷纷放脚,还有人进入福州女子师范求学,成为该校第一届毕业生。
为了找到救国救民的道路,林觉民决心出国学习,深明大义的陈意映并没有阻拦,在1907年,林觉民在妻子的支持下离开了家乡,东渡日本,开始了留学的日子。林觉民学习日语和哲学,同时还学习多门语言,学习进步的思想。孤身在外学习的日子是苦闷的,林觉民忍不住对爱妻的思念,提笔写了情书给陈意映,“吾妻性癖好尚,与君绝同,天真烂漫真女子也。”
留学不久之后,林觉民便加入了同盟会,开始从事反清革命活动。他每年暑假都会返回家乡探望妻子和父亲,顺便与福州其他同盟会成员秘密相会。久而久之,陈意映便发现了丈夫的秘密,深明大义的她非但没阻止丈夫,反而在同盟会密会的时候主动帮丈夫放风。后来经过多次参与,陈意映明白了其中的危险性,于是哭着对林觉民说,“希望今后要远走,一定把这事告诉我,我愿随着你远行。”
1910年11月,孙中山召集黄兴、赵声等同盟会骨干举行会议,决定向海外华侨募捐钱款购置武器,在广州再举义事。
林觉民于是就离开了日本到达了香港,黄兴看到林觉民的到来,十分高兴,说:“天助我也,运筹帷幄,何可一日无君”,于是,黄兴就派林觉民离开香港先回福建组织一批革命义士后再共聚广州。
林觉民回到福建家中后,以学校放樱花假由在福州停留了10余天,期间,他在福州动员了数十名青年义士。当时,林觉民还承担着向广州运输一批炸药的任务,他原打算让陈意映扮为孀妇,用出殡的方式把炸药藏到棺木中运出。由于陈意映当时已经怀孕八个月了,也不能长途跋涉,只好改由方声洞的姐姐方君瑛等人担任。陈意映虽然极力想和丈夫同行,但因为怀孕在身,林觉民坚持不让,让她乖乖在家等待,却不曾想竟天人永隔。
1911年4月24日深夜,广州起义前夕,林觉民在香港滨江楼想起了远在家乡的妻子和家人,也想到了即将到来的起义胜负难料,生死未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最终彻夜疾书,分别在白巾上给自己的妻子和父亲写下了诀别书。给妻子的那封便是举世闻名的“百年情书”。
1911年4月27日,林觉民参加了广州起义,和同盟会的人一起进攻总督衙门,而这场起义无疑又是失败的,众多仁人志士死在了敌人的圈套里,林觉民也负伤被捕。被俘后的林觉民拒绝投降,慷慨就义。
林觉民一共准备了三块白巾,分别给妻子、父亲和友人沈仲英,他牺牲后,他的诀别书经同仁阿三之手转交给在清朝任职的好友沈仲英,沈仲英打开给自己的那份信,读完后直接焚毁。另外两封信,沈仲英让自己的管家趁天黑时从福州早题巷林家的门缝中塞了进去。
广州起义失败之后,林家人躲避到了乡下,整日担惊受怕,陈意映更是担心丈夫的安危,夜夜难以入睡,这个时候他们还不知道林觉民已经英勇就义,只是整天祷告着,他能够平安回家,全家人能够团聚,以后再也不分开。收到丈夫的《与妻书》,知道丈夫已经不在人世,陈意映犹如晴天霹雳一般,瞬间瘫软在地,自己恨不能马上就去死,这样自己便能和丈夫永远地在一起,只是自己怀有身孕,在公婆的劝说下,陈意映才逐渐稳定,只是,丈夫的死因为她悲伤过度,已经成了自己的一块心病,也因为如此,她早产了,林觉民死后不到一个月,陈意映生下了孩子,陈意映给孩子其名为仲新,取改天换日,迎来新中国之意,这便是林觉民的志向所在。生完孩子以后的陈意映仿佛完成了丈夫生前的遗愿,只是自己仍旧沉浸在丈夫去世的悲伤中,身体也愈发虚弱,两年后,陈意映紧随丈夫而去。
纵观林觉民的一生,他对得起天下人,唯独对不起妻子一人。我们通过《与妻书》可以看出,哪怕是面临死亡,林觉民都不曾惧怕,唯独放不下妻子。他把自己的身躯交给了国家,把自己的灵魂留给妻子,而妻子的追随丈夫的果决,造就了他们动人的故事。他们的名字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他们的爱情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后记:部分资料来源网络,侵删。有喜欢他们故事的朋友建议阅读《与妻书》原文,感人至深;喜欢影视的朋友推荐《辛亥革命》、《百年情书》;喜欢歌曲的朋友推荐齐豫的《觉》,这是一首以陈意映角度写的歌。
8、回《与妻书 》——予夫信
我、明白了。我是真的已经失去你了。
我依旧每天生活,像曾经有你时那样。看你看过的书,写你写过的字,走我们一同走过的路。
但是,我心中未曾停止过的顿感,和在体内震颤着的悲伤,都在清晰地提醒我,不一样了,有什么东西已经改变了……
越是这样欺骗自己,我却俞加头脑清醒。我是怎样,怎样才做到了在没有你的世界里继续苟活着,曾经无比珍惜的生命,现在却是对我再残忍不过的折磨。
当初虽知你入牢,却仍抱着希望,期盼着可再次相见,奈何等到最后,收到的竟是一封-绝笔信!
我一直都知你心中所怀,晓得你是一个怎样的人。若不如此,也不会被你吸引,与你相系终身。 或许这就是先驱者的悲剧!
尚知古往今来没有不付出代价就能成功的事业,只是于我而言,这代价未免太过于惨重了些。
怜你直到最后,还在担心着我,只是如你所想,我无法去说服我自己,况且,况且…依新还不过五岁,而我腹中的孩子,只有一个月便就要出生了啊,还曾说好为之取名,可你们竟连一面都无法相见,这又是为何如此的残忍!我又该如何与他们解释!我,这是一个人在承担着几份的思念,你来教我,我到底该怎么做?
国家大义为公,个人牵挂为私,忠爱两难全。这国是你的国,也是我的国,是千千万万个人民的国! 我何尝不希望这中国的震荡能够停止,这悲哀的时代能够结束!既你已如此,倒是真的希望你的付出能够换来一丝的回报,让如同你爱我一样爱着的国家,能够像你期盼着的那样重生。别让你一腔热血的努力付之东流,也别让我们白白的承受这一切。
我知道你说出那样的话,也是想让我好好活下去,只是你知否?死亡最大的力量不在于它能让人死去,而在于让留下的人不想再活着。还留在世间的我,怕只是一具行尸走肉了,我的心与魂魄,早已与你共赴黄泉。
意洞,只怪我们生不逢时。如果真的有来世,你等等我好不好,我想和你一起牵手漫步在一个没有动荡的幸福时代,平凡的度过一生,你说,这样好不好。
9、答《与妻书》 :妾愿随君行,意洞等我我这就来了
《好中文的样子》S01E02习作
意洞吾夫,见字如见面: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你离开我已经两年了。这两年里,我多少次提起笔来想给你写一封信,可是刚一提笔,泪水就不听使唤地跑出来打湿信纸,我的手也颤抖个不停,我的心脏像是停止了跳动,一次次刚写了个开头就不得不停笔。两年了竟是没能给你写一封完整的书信,我想你定是知晓我的心意,不会怪我的吧。
两年前的一天夜里,父亲托人捎信来,说你在广州被捕,让我们一家火速逃走。知晓你被逋那一刻,我只觉得天旋地转,站立不稳,好不容易扶着墙才勉强支撑住身体。意洞,我的夫君啊,你在牢里可能吃上饭,可有床褥睡,可有被拷打,我一闭上眼睛,眼前就是遍体鳞伤的你。
孟姜女千里寻夫,我多希望自己也能去广州寻你看你,和你一起生一起死。可是我拖着七八个月的身孕,还有拉着我衣角抹眼泪的刚刚五岁的依新,为了这两个孩子,终是不能成行。
在那个枝繁叶茂百花绚丽的春天,我们匆匆卖掉了你我曾一起居住的祖屋,留恋只能藏在心底,脸上都不敢挂一滴眼泪,然后仓惶搬到光禄坊早题巷3号。这是一幢两间双层的小屋,低矮,简陋,破旧,其凄凉的千疮百孔与我的心境是如此一致。
房子破旧我不怕,穷困的生活我也不怕,我只盼望你哪一天能突然回来,我们余生相守,再也不分开。可是,有一天,就在这所破旧的房子里,有人从门缝里塞进了一方写满字的手帕,我满心欢喜地以为你的事情有了好的转机,匆忙拿到手里展开细读。
意洞,我亲爱的夫君啊,等待我的却是当头一棒,我读到的竟然是你的绝笔。第一句你就说,写这封信的时候,你还是人世间一个人,我读到这封信时,你已经是阴间一个鬼了。数日来,我们无法打探到你确切的消息,我心中的感觉越来越不好。及至收到这封信,我的心中终究是被排山倒海般的黑云占据。
数日后,还是在这个房子里,我收到了你的死讯。我亲爱的夫君啊,原来你早在给我写完信没几天就离我而去了啊。收到你的信后,我虽悲痛万分,还心存侥幸,想着你万一能回来呢,我要等着你,为你守着孩子,守着这个家。
可是,你舍我而去,我还有什么活着的意义,这世间人有千千万,我最爱,最在乎的只有我的意洞啊。
意洞已去,我绝无独活之理,我和我的爱夫要生死相随。那时候,我忘了依新,忘了肚子里还有一个孩子,我只一心求死。是公公婆婆跪在我面前求我怜惜一下孩子,我才清醒过来。
你会怪我吧,怪我忘了孩子,忘了公婆,只求自己一时痛快。意洞,我那时真的是太悲痛了啊。
后来孩子早产,不是你信中猜测的女儿,还是一个男孩,取名仲新,眉眼像极了你。看着眼前两个小人儿哭泣笑闹,我又开心又悲伤,开心的是这世上还有两个小意洞,看到他们就时时想起你,悲伤的也是一看到他们就想到你就止不住地想哭。
意洞,我的夫君啊。我知道你有宏图大志,为了天下人敢于牺牲自己,也牺牲了我们的爱情和我们小家庭的幸福。我爱你至深,也一直努力追随你,支持你。我放了小脚,进了女学,都是为了能追随你啊。看到你一次次离家,我多想和你一起去,我也曾哭着告诉你:“希望今后要远走,一定把这事告诉我,我愿随着你远行。”
那次你都答应我随你一同去广州,可以扮作贵妇帮你们运送弹药。有时候我真恨仲新啊,要不是因为我的肚子里有他,我就能和你一起远行,一直陪在你的身边同生共死了。
我想向你信里交代我的一样,好好抚养两个孩子,教育他们以父亲的志向作为志向。我也想像你说的那样,在哭泣之后,把天下人作为自己思念的人,自己爱的人,存大爱于心。可是,意洞,我亲爱的夫君啊,我终究是个小女子,我做不到啊。
你走之后,我无数次让自己坚强,可是又无数次难忍悲伤,眼泪总是不由自主地流出来。因为悲伤过度,我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近来更甚,连起床都颇费力气了。
我平素也不相信鬼神,但是现在我真的希望有鬼,这样的话,我很快就能在另一个世界和你相聚了。意洞,我亲爱的夫君,你听到我的哭声了吗,你等着我啊,我想我们见面的日子不会太遥远了。
此刻,我的心里既悲伤又欢喜,想想不能再侍奉双亲,不能抚养幼儿,我又痛又愧,可是,想到将要再次能见到你,我又有了满心的欢喜。
还记得我说过“妾愿随君行”吗,这次,我真的要来追随你了。
意洞,我的夫君,我爱你,等着我啊,我这就来了。
写了一会,太累了,我的眼睛都要睁不开了,就此搁笔。
1913年某月某日意映亲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