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腊八后还有什么节日
1、腊八 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 腊月二十三 过了二十二 除夕 正月初一 初六 正月十五 正月十九 这些时间的风俗
1、腊八:吃“腊八粥”,泡腊八蒜(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
2、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过了初十,开始卖卫画门神、挂千、金银箔、烧纸、窗户眼、天地百分等等。二十日以后,以卖糖瓜、糖饼、江米竹节糕、关东糖、草炒豆等物,是为“祭灶”准备的。
3、腊月二十二以后:
(1)腊月二十三,小年夜,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
(2)扫尘日,即腊月二十四,所谓“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清扫蛛网、扬尘、清洗。
(3)腊月二十五,有接玉皇、照田蚕、千灯节、赶乱岁等。
(4)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开始置办年货。
(5)腊月二十七,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赶集、采购。
(6)腊月二十八,开始准备主食过年。
(7)腊月二十九,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
4、除夕,贴春联、守岁、放爆竹等。
5、初一,拜年,放鞭炮,贴春联,给压岁钱。
6、初六,送穷,启市。
7、正月十五,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
8、正月十九,燕九节。
扩展资料:
把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的原因
“腊”与“蜡”相似,祭祀祖先称为“腊”,祭祀百神称为“蜡”。“腊”与“蜡”都是一种祭祀活动,而多在农历十二月进行,人们便把十二月称为腊月了。
腊月是年岁之终,古代农闲的人们无事可干,便出去打猎。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弥补粮食的不足,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
腊月里的传统民俗很多。十二月初八,用杂粮做成“腊八粥”。有的农民还要将“腊八粥”甩洒在门、篱笆、柴垛等上面,以祭祀五谷之神。十二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有的地区人们陈设香腊刀头和糖点果品敬供“灶神”等。其实,现在的人们大都不信奉“神灵”之类,这样做只是沿袭古代的某些习俗,或者只是趣味罢了。
2、腊八是什么节日
腊八节,中国传统节日,俗称“腊八”,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这节日的习俗是“喝腊八粥”。腊八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腊八”一词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又称“腊日”,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粥的最早文字记载在宋代。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年以上了。每逢腊八这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我国北方,有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每到腊八节,北方地区忙着剥蒜制醋,泡腊八蒜,吃腊八面腊八粥。在南方腊八很少提,腊八节是典型的北方节日。
3、腊月的节日时间、风俗是什么?
1、腊八,喝腊八粥
腊八节,顾名思义,是在每年腊月初八举行的节日。
传说这一天源于佛教,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
传入中国之后,成为中国人祭祀祖先、祭祀五谷之神的节日。
腊月初八,喝一碗腊八粥,祝愿自己一年好运丰收。
2、腊月二十三,糖瓜粘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传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告一家人的善恶。
为了让灶王爷说好话,于是会拿糖粘住灶王爷的嘴。
除夕夜灶王爷会回来,赏善罚恶,赐福降灾。
3、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过去每年的腊月二四日,都会“扫年”。
意思是祛除疾病和灾祸。
家家户户这天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器具,拆洗被褥,洒扫庭院。
把家里不好的运气都打扫出去,这样明年才能有更多的福气。
4、腊月二十五,接玉皇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之后,玉皇大帝还会亲自来人间视察,善善罚恶。
所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慎重祭祀,以博取玉帝欢心,得到玉帝赐福。
5、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过去人们物质生活并不富足,每月只有两次“打牙祭”的机会。
腊月二十六是一年中最后一次打牙祭,所以又称之为“尾牙节”。
人们在这一天,开始杀自己养的猪,筹备过年的肉食。
因为这是一年中最后一次,所以也往往是最隆重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