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明天是什么节日
1、潮州端午节的习俗
在潮汕地区,端午节也叫“五月节” 在“五月节”这天,老百姓最喜欢的活动,就是赛龙舟。
龙舟的颜色不同,绿色的俗称"雄龙",红色的俗称"雌龙"。龙舟的桨数不等,有6对的,有12对的,有17对的,最多达52对。造龙舟,通常由木材行捐木料,造船厂捐工,这既为自己的行铺做广告,也图个吉利。新船下水要祭龙头。
比赛之前,要举行开赛仪式:分别把龙舟划到妈祖庙前祭拜龙尾爷,龙首朝庙门,划进划退,参拜三次,谓"三参灯",保佑旗开得胜。夺标点设在一只五肚船上,上插绫缎彩标。参赛夺标的龙舟各在起点待发,当妈祖庙前鞭炮一响,龙舟则闻声起鼓,健儿们奋臂划桨,力争上游。
锣鼓手统率全船,划桨的只管划桨,掌舵的把稳方向。夺标进入高潮时,击桨激起的水花能把整个船都罩住,岸上观看的群众不见龙舟,只见一团团雨雾在江面上飞奔。
2、潮汕有哪些特产
1、潮州春饼
潮州春饼是独具广东潮州特色美味的小吃,又名潮州春卷。节日食俗。它呈长方形,金黄美观,外酥里嫩,味浓香郁,为人称道。皮酥脆,馅咸香。
外酥内嫩,内陷主要是青韭、香芹等新鲜时令菜,再佐以肉丝、香菇碎、肉碎、豆腐丝等合炒成盘,也可酌量加香菇、鸡丝等原料。
2、汕头蚝烙
银屏蚝烙属广东潮汕地区传统小吃,与传统只用单一蚝仔的蚝烙有别,里面食材丰富,鲜味更上一层。出锅之际,加入一把香菜逼出香味。
3、揭阳乒乓_
揭阳乒乓_是广东揭阳地区民间的名点。历史悠久,闻名海内外。随着时代的进步,乒乓_也进行了改革,增加了豆沙馅、香芋馅,为了满足高血糖患者的要求,近年来更是增加了咸味的乒乓_,种类多样,既满足了人们日益多样化的要求,又丰富并发展了乒乓_这一传统文化。
3、潮汕红桃粿的由来和历史是怎样的?
红桃粿又名红曲桃,是广东潮汕地区著名的小吃,取桃果造型而得名,桃果象征长寿,故制桃粿正反映祈福祈寿的愿望,潮汕地区有很多当地节日,凡时年八节,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做红桃粿用来祭拜神明,祈祷家人安康、生活顺心。
4、红桃粿是潮汕人的什么?
红桃粿又名红曲桃,是广东潮汕著名的汉族小吃。取桃果造型而得名。桃果象征长寿,故制桃粿正反映祈福祈寿的愿望。有些地方叫作粿桃和红桃粿,因为外形像个平面的红桃子。潮汕家庭妇女,一般都能掌握这类食品工艺。由于整个过程必须从舂捣米粉开始,故做又称为舂粿。
潮州民间习俗,凡时年八节,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做红桃粿、酵粿、白饭桃。红桃粿、酵粿做完后,要放在祖宗灵位前祭拜,白饭桃则只是拿来吃,那是因为潮州人认为红色是吉祥如意、好意头的象征,而酵粿在制作过程需要发酵,故取其“发”的好意义。
从红桃粿解读潮汕人的性崇拜
作者:杨育挺
坐落在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地丹霞山的“阳元石”和“阴元石”,吸引无数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对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刻出的男女生殖器顶礼膜拜,感叹男性女性创造生命的伟大力量,表达崇敬之情。生活当中的性崇拜无处不在。比如,有专家解读“祖”字的由来,“示”在左边为神,“且”在右边为男根,合在一起,便是以男根祭神之意。宗教学者杜罗尔认为,后世的塔建筑,尤其是哥特式的教堂,是受了这两具男性生殖器造型的影响而发展出来的。再比如我国青海乐都柳湾出土的彩陶壶,上边就塑绘着袒露乳房和阴部的女人像;辽宁喀左县东山嘴红山文化建筑群出土的红陶裸女像,下身也特意用三角形压印纹表示女阴;绘有旧石器晚期岩画的新疆伊犁乌孙山阿克塔斯洞窟,其正中岩壁上绘着的,也是一个十分醒目的女性生殖器。这些都是人们对性崇拜的有力物证。经笔者调查研究发现,在潮汕人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家家户户都非常熟悉的红桃粿,当中也透露出潮汕人的性崇拜。
红桃粿在潮汕人的心目中具有特殊的文化地位,时年八节和祭祀活动几乎不可或缺。究竟红桃粿有什么文化内涵呢?或许很多人在解读她时侧重于“寿桃”外形,认为寓意长寿、吉祥;红色象征兴旺、喜庆。但这只是红桃粿最直观最表面的文化诠释。如同很多人对于出土的彩陶等文物上刻有“鱼”或“鱼鳞”的图形,只是简单的认为这是象征“年年有余”一样。实质上她们有更深层次的文化解读----这就是性崇拜。
那究竟什么是性崇拜?性崇拜是人类的原始宗教――自然崇拜的一部分。是人们对性产生的一种敬畏心理和神秘感知。具体来讲可以这样来理解:第一,原始人生活艰难,他们与大自然抗争搏斗,以求生存所需,他们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和代价。然而,两性之间的性交活动却能让他们轻而易举获得快乐和满足感。于是他们觉得两性的生殖器这类“似乎独立于人体之外的怪物”充满着神奇而不可抗拒的力量,所以便对生殖器及性交活动产生了敬重和崇拜的情愫。第二,在女性生育之谜未解开之前,人们觉得神赋予了女性伟大的魔力,在女性的肚子里能诞生一个新的生命,延续他们的后代,使得人类力量愈发强大。中国历史上“女娲造人”的传说、《圣经》中的圣母玛利亚、欧洲许多国家出土的“大肚子、大乳房”的女性偶像文物,都诉说着人类对女性、母性及女性生殖器的重视和崇拜。“鱼”或“鱼鳞”图形的文物实质就是取“腹中多卵,生殖繁殖能力强”的寓意。后来,人们发现生命延续的重要力量不仅来自女性,如果没有男性,也不可能有小生命的创造,于是对男性及男性生殖器的有了新的认识和崇拜。“玄鸟生商”的传说就隐喻着对男性为生育所作贡献的追认。有学者指出,性崇拜的本质就是人脑对于“未知的、可能产生巨大正向”的两性价值的主观反映。分为殖器崇拜、性交崇拜和生殖崇拜。
那红桃粿的“性崇拜”怎么解释呢?先说说粿品。粿是用米粉、面粉或薯粉等经过加工而成的食品,或加入韭菜、萝卜、厚合菜、鼠曲叶等蔬菜类,或加入绿豆、花生、芝麻、糯米、芋泥等制成甜味的,也可加入猪肉、虾米、香菇的香米饭或糯米饭等做成咸味的,或荤或素,或甜或咸,种类繁多。在除夕、初一、元宵、清明、中秋等节日,在办婚事、出花园、营老爷、祭祖或者丧礼等场合,粿品都是不可缺席的祭拜品之一。
粿品历史渊源的考证至今似乎仍无定论,可能是因为粿品太普遍也太普通的缘故,很少登上诗词歌赋的大雅之堂,极少资料,极少记载。有人说,古远的祭祀活动中,先民就懂得用五谷初加工作出一些食物当做祭品,祈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这些食品的外形图案或是动物、或是人类的生殖器符号,这是人类在长期的顺应自然战胜自然的斗争中诉说着对生命的推崇以及希望生命能繁衍的质朴期望。又有人说,粿品是潮汕地区贤惠的妇女为其相公和家人出海打渔或漂洋过海出外打拼而准备的粮食,因为粿品不仅存放时间稍长、味道可口,而且还承载着亲情和挂念。
红桃粿的历史虽无从查证,但作为潮汕地区最重要的粿品之一,我们相信她或多或少内涵着原始的生殖崇拜,以及富含着夫妻恩情、思念情人这种广义上的性崇拜。
虽上述推论无从考究,但民间的风俗民情可以佐证红桃粿的性崇拜。在潮汕民间的红桃粿粿印,很多时候都是同面头粿成对出现。面头粿外形酷似女性乳房,读音也与“奶头”谐音,在澄海东里正月的祭祀活动中,新人们若是供奉面头粿,就是祈求生儿育女的,因“乳房”寓意着强大的生殖生育能力,能哺育子女茁壮成长。而红桃粿成对出现,无疑的就是男性生殖器抽象出来的艺术品,是男性生殖器崇拜的一个代表符号。大家或许都记得,小时候只要吃红桃粿,家里人就会开玩笑说:先吃尖尖的钩状的粿头,以后就生男孩;先吃后面三角座的部位,以后就生女孩。这其实也是古人赋予红桃粿两性差别、及对其尖尖部位象征“男根”的解读。在濠江凤岗妈的祭祀活动中,有个“红桃粿求丁”的风俗,大家供上超大个重足四五斤的红桃粿,祈求凤岗妈能赐予新人添个儿子,据说,凤岗妈赐生男丁相当灵验。
红桃粿不仅潮汕地区有,在笔者走访福建闽南、山东周庄、安徽徽州的时候,也发现此类粿品和粿印。某种意义上讲,这更代表红桃粿中蕴含的性崇拜文化是人类最原始、最质朴、最普遍的信仰,她是一种文化符号,是对人类繁衍生息的期盼和敬仰,是对生命力的书写和礼赞。
从红桃粿解读潮汕人的性崇拜是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观点只是抛砖引玉,还有很多话题值得商榷,很多问题需要考证。
(作者为地方文化研究者,濠江区旅游局局长)
5、潮汕红桃粿有什么来头吗?
、由来:
杨育挺先生在《从红桃粿解读潮汕人的性崇拜》一文中说提到红桃粿或多或少内涵着原始的生殖崇拜,以及富含着夫妻恩情、思念情人这种广义上的性崇拜。面头粿形似女性乳房,在澄海东里正月的祭祀活动中,刚结婚的新人常会供奉面头粿,以祈求生儿育女。
在濠江凤岗妈的祭祀活动中,也有个非常有名的“红桃粿求丁”风俗,红桃粿的出现,俨然是男性生殖器崇拜的一个代表符号。
2、历史:
潮汕粿品历史悠久,距今应该有500多年的历史。红桃粿因取桃果造型而得名。桃果象征长寿,故制红桃粿正反映祈福祈祷的愿望。凡时年八节,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做红桃粿,用以祭拜祖先神明。
红桃粿在汕头的心目中具有特殊的饮食和文化地位,每年的各个时节的大小节日的祭拜神明的活动总是少不了红桃粿的身影,“寿桃”外形,认为寓意长寿、吉祥;红色象征兴旺、喜庆,除了用此来祭拜神明祈求平安、幸福外,红桃粿也因其美味而深受汕头人的喜爱。
(5)潮汕明天是什么节日扩展资料
潮汕粿品中,以香脆的韭菜粿、晶莹的无米粿、甜蜜的豆沙粿、富有野趣的鼠麴粿较为出名。
其中豆沙粿,多食于每年的农历七月间。这时候,早稻归仓,花生晒干,晚秧插完,于是农家主妇便用新米、新花生来制作“豆沙粿”。“豆沙粿”的形状,由巧手的家庭主妇随意捏造,有像一弯新月的,有像平底船的,有像玉兔、石榴的……形状一般很小,只比火柴盒略大一点。
潮汕农村的主妇春节前多喜做鼠麴粿,且一次做很多,因为鼠麴粿不易变质,可以一直吃到元宵。鼠麴是一种野草,亦称鼠耳草、佛耳草、米曲草、香茅、茸母等。它浑身毛绒绒,茎叶嫩小,顶端偶尔结几个小花蕾。
6、红桃粿是怎么做的?
来源:
红桃粿又名红曲桃,是广东潮汕著名的汉族小吃。取桃果造型而得名。桃果象征长寿,故制桃粿正反映祈福祈寿的愿望。有些地方叫作粿桃和红桃粿,因为外形像个平面的红桃子。潮汕家庭妇女,一般都能掌握这类食品工艺。由于整个过程必须从舂捣米粉开始,故做又称为舂粿。
潮州民间习俗,凡时年八节,几乎家家产户都要做红桃粿、酵粿、白饭桃。红桃粿、酵粿做完后,要放在祖宗灵位前祭拜,白饭桃则只是拿来吃,那是因为潮州人认为红色是吉祥如意、好意头的象征,而酵粿在制作过程需要发酵,故取其“发”的好意义。
历史:
《康熙字典》注释“粿”字:米食也。这简单的米食,在潮人手里,成了主食米饭之外五花八门的东西。这里想从流行于民间有关“粿”的民谚熟语,谈谈一下它反映的民俗与民生。“时节做时粿,时人(口+旦)时话”。
潮汕人每个节日做的粿从不相同。元宵节是第一个节日,讲究“三笼齐”,即甜粿、酵粿、菜头粿各一笼。酵粿也叫发粿。菜头即萝卜,与“彩头”谐音。上元节又甜又发又有彩头,预祝一年好运也。
(6)潮汕明天是什么节日扩展资料:
做红桃粿步骤
把糯米饭、切成丁的湿香菇、虾米、切成丁的鸡内脏、炒香去外衣的花生仁、切碎的生蒜,一起下油锅爆香,调入味精,胡椒粉、鱼露,即成红桃粿馅。
粳米粉冲开水做成红桃粿皮,把红桃粿皮搓成长条,捏一小块,压成圆薄皮,包上馅,然后用粿印印出,上蒸笼蒸熟即可,也可在吃前略微用油煎香。
7、中元节和上元节有什么区别
1、时间不一样:中元节是每一年的七月十五日,中元节由上古时代“七月半”农作物大丰收秋尝拜祖演化而成。七月半是民俗秋初祝贺大丰收、酬劳地面的传统节日,粮食作物完善民俗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先祖汇报秋成,是追怀先祖的一种文化艺术传统民族节日。上元节是每一年的正月十五日,上元节也就是元宵佳节,是我国的传统民族节日之一。正月是阴历的一月,古代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因此称正月十五为“元宵佳节”。下元节是每一年的十月十五日,下元节,便是水官解厄_谷帝君解厄之辰,在民俗,下元节这一日,也有民俗匠人祭炉神的风俗习惯,炉神便是太上老君,大约来源于道家用炉炼药。
2、民俗文化不一样:中元节,祭拜先祖:中元节节日习俗关键有拜祖、放河灯、祀亡者、焚纸锭等。道家觉得七月半是地官华诞,祈祷地官赦罪之日,地府将释放所有亡灵,过世先祖可回家了阖家团圆,因而将七月半秋尝祭祖节称之为“中元节”。上元节,庆祝元宵节:上元节是我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域及其海外华人的传统民族节日之一。元宵佳节关键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迷、放烟火等一系列传统民俗主题活动。除此之外,许多地区元宵佳节还提升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演出。下元节,祭祀祖先:下元节下元日是道家斋法中要求的修斋时间之一,以北京市为例子,过下元节时,每家每户必须做“豆泥骨朵”。“豆泥”便是赤小豆做的“红豆馅儿”。是北京小吃“芝麻汤圆子”。这类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芝麻汤圆子”,在数百年前的明朝,早就是孟冬十月的节气食品类了。
3、传统节日食材不一样:中元节吃面条羊:旧京及东北地区的乡村,民俗时兴七月十五由外祖父、小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风俗习惯。传说故事此风俗习惯与沉香木劈山救母的传说故事相关。此后民俗留有了小舅送活羊的风俗习惯,之后慢慢演化为送一正对面羊。上元节吃汤圆:“元宵节”做为食品类,在中国也日益突出。宋朝,民俗即时兴一种元宵节吃的奇特食品类。这类食品类,最开始叫“浮元子”后称“元宵节”,商人还美名其曰“金币”。北方地区“滚”元宵节,南方地区“包”汤团,它是二种作法和口味都不一样的食品类。下元节吃米果:农历十月十五为民俗传统民族节日下元节,也是五谷主的生辰,别名“五谷主生”(也称“五谷母生”)。广东潮汕祭拜五谷主,要煮制“五谷主超级偶像”和一些代表农机具、五谷的“尖担”、“粟穗”等食品类。
8、潮汕立冬吃什么 立冬时节潮汕地区饮食习俗
1、立冬意味着冬季的来临。在潮汕地区,立冬这一天,人们都会遵循古例,进行进补、食蔗、炒香饭等习俗。
2、潮汕人讲究立冬进补,认为立冬日是进补的最佳日子。进补药膳用的中药材有人参、当归、枸杞、西洋参、鱼胶、鹿茸、冬虫夏草、茯苓、黄芪等等,药膳常用的食品有乌鸡、鹧鸪、鸽子、鹌鹑、水鸭等。在潮汕地区流传着一句俗语,叫“立冬食蔗无病痛”。潮汕先人认为在立冬这一天吃了甘蔗,既可以保护牙齿,又可以起到滋补的功效。
3、立冬日,用花生、蘑菇、板栗、虾仁、红萝卜等做成的香饭,深受潮汕民众喜爱。营养价值丰富,口感浓郁香脆的板栗,是炒香饭的上等佐料,也是市场上的抢手货。
4、以前潮汕地区立冬还有吃“_饭”的习俗,这种食俗在远古时期就有了。潮汕地区俗谚说“十月十吃_饭”,十月初是新米上市的时候,加上当时的白萝卜、小蒜、新鲜的猪肉等,一道简单美味的_饭就做成了。据介绍,“_”是指烹饪的方式,指用火烧,它体现了潮菜丰富的烹饪方式。
5、潮汕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文化传统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被潮人所传承。从古代吃“_饭”到进补、食蔗、炒香饭,反映了潮汕民众崇尚自然、追随节令、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9、重阳节有哪些好吃的
1、花糕:从宋代流传至今,与“高”谐音,因此又有“步步高升”的意思,与重阳节要登高的意义类同。
2、螃蟹:秋季是螃蟹最肥美的季节,在重阳节里也是人们喜爱吃的。
3、菊花酒:重阳节有喝菊花酒的习俗,因为酒刚好音同“九”,乘着九月九日这个节日,人们喝菊花酿造而成的菊花酒,闻着菊花香。
4、羊肉面:重阳节吃羊肉面,是因为入秋季,天色渐冷,时常要吃羊肉进补,对身体有好处的同时,也慢慢形成了羊肉面的吃法,面食是北方人的最爱。
5、菊花糕:实际上是起源于潮汕,在重阳节这一天吃菊花糕历史已久,主要是因为其清香软糯,入口即化,外观比别的糕点更加美观。
6、石榴:重阳节吃石榴也正是时候,石榴肉中带籽,寓意多子多福,其富含维生素,在水果中的含量要高出苹果许多倍。
10、潮汕丧俗拜品水蟹的意义
1、潮汕分析社:潮汕“祭拜”活动盛行,不同祭品代表不同的习俗
众所周知,在潮汕地区祭拜活动非常盛行,在岁时节日,或者是在生活习俗中,都是能见到的,不管什么节日和活动,都少不了祭拜活动,而看这些祭品就能大致祭拜的是何方神圣,或者是哪些活动?还有在一些团体性的祭拜活动,例如年终的谢神会上,或者神诞之上。如果在潮人祭拜活动上,基本上就是这种类型的。在小社之前分享的习俗活动经常能见到“三牲”,也就是鸡、鱼和猪肉等等,但这里的猪肉并不是整一只,而是一块。在潮人的祭品中,还有一些他们生活中的一些食物,还有,例如一天三餐的饭菜,但是菜式要十二种以上,一般会在七月半“中元节”之上用于祭拜祖先或者“孤魂”。还有“粿盒”,并不是一种食物,潮人称这些鲜果、糖果之类为“粿盒”,一般会用于祭拜家中供奉的“神明”。还有潮汕离不开的茶,一般在祭拜祖先或者“神明”的时候,在供桌上面一般放有三个小茶杯,但里面并不是装着茶水,而是茶叶。但“粿盒”大多数是零食类,可以存放很久,而且放久也不难吃,所以非常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彩礼成结婚的一道屏障?潮汕地区成清流!
所谓彩礼,本应是婚礼喜事上的一个彩头,是别人对这段幸福婚姻开始的祝福。可现如今,这份祝福已经变成了婚礼必备的前置条件,成了衡量婆家是否重视女儿的尺子,成了一种攀比的工具。从这张彩礼地图上看,有些地方的彩礼要求20万加房子加首饰,而与之相反的是,广东地区的彩礼仅需1——两万,我不敢保证全广东都是怎么低,但是,我却敢保证,潮汕地区绝对是彩礼界的一股清流。在一些人的刻板印象中,潮汕地区是一个重男轻女的重灾区,认为潮汕人既然那么重男轻女,在女儿出嫁的时候就会把女儿当做敛财工具,要求的彩礼钱一定很高。一切都是有商有量,绝不会在彩礼问题上闹心。因为在潮汕人眼里,嫁女儿是为了让女儿幸福,而不是卖女儿一样换回极高的彩礼。彩礼是什么?彩礼不是一份简简单单的钱,是男方对女方的一份承诺,也是男方给女方父母的一份承诺。但是彩礼的多少,并不能成为衡量男方诚意的标准!当彩礼越来越物质化,当彩礼沾染上攀比的气息,结婚便仿佛变成了一场交易,变得不再那么纯粹。恋爱是两个人的事,结婚是两家人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潮俗荟:潮汕“送香船”习俗,对于潮人有何意?
在潮汕地区,几乎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游神”盛会,而且在不同地方这些神明都有所不同,常见的为三山国王、妈祖等。但游神的目的是一样的,为净土,驱邪保四方平安,同时,也是寄托着潮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但有些人出远门,或者某种原因,无法回家,那么会拿他穿过的衣服去拂拭。而弄完的纸卷是不能随便扔的,要拿到庙宇的“香船”里,香船是用竹篾编制骨架,然后在上面糊上彩纸,甚至做成一条栩栩如生的大鲤鱼。香船也会跟随在游神队伍中,最终游神到最后的时候,也会把香船扔到寨外的河中,寓意把村子的邪气,晦气都扔出寨外。在押送的路上,村民们纷纷避让,而且在出寨门的时候,也要马上关闭寨门,以免邪气重回寨内。而且在这一天,也有不接客的习俗,按照村民的说法,就是担心外人带邪气入村,不遵守会受到惩罚,严重者会把赶出村子。可能有人看到这一个奇葩的规定,会认为潮人非迷信,但其实在作为潮汕人小荟眼中,不管是习俗,还是这一个规定,跟潮汕大多数习俗一样,也是对未来幸福生活的一种期待,只是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