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大全 » 传统节日被淡化会导致什么

传统节日被淡化会导致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1-04 04:35:14

1、传统节日式微,为什么我们的传统节日越来越淡化了?

曾几何时我们苦苦期盼的过年过节,已经越来越淡化,越来越冷清,越来越多的人感觉不到过年过节的气氛了,感觉过年过节就像是一个长假, 没有了儿时的快乐和美好的感受。 特别是以前非常隆重的节日,像春节,就更加没有那种兴庆的氛围,完全没有了儿时那种兴奋和仪式感。



 小的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过节,距离过年过节还很早就开始做各种计划,那种美好的期待让过年过节变得珍贵又隆重。不仅是孩子,大人也一样在心里暗暗计划着怎样过年,买什么过年的年货,节日的佳肴,为家里添置点什么。可以说所有人都对年节充满期待,年节在每个人心里占据着无比的位置。就像俗话说的,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年节在国人心中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那么,为什么现在生活条件那么好了,而年节的气氛却越来越淡了,购置年货不再那么积极,又没有新衣服也不在意,甚至有些人不再那么千辛万苦也一定要回家过年了。过年过节反倒更像是一个较长的假期,不少年轻人甚至是足不出户,更不要说买年货,买新衣,放鞭炮了。我们觉得非常重要的仪式,在他们眼里变得可有可无,小时候为了多分一点鞭炮孩子们经常是吵闹不休,而现在找个孩子去放大年夜的鞭炮都很难。

其实,我们细想,传统节日变得淡化,主要原因是物质丰富了,而且信息多元化,科技越来越发达,使得几千年来的传统习俗已经没有那么有趣味了。首先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以前是缺衣少食,惟有过年时,才能吃好的,穿漂亮衣服,而现在天天穿新衣服也不是什么难事。想吃什么都可以通过各种购物渠道买到,完全不用眼巴巴的等着过年过节。其次是很多年节的庆典活动,年轻人都在外工作,即使在家也不愿意参与,这就造成年节变得冷冷清清。

最重要的一点是,环境意识越来越强,由于现代人环保意识的加强,那些传统的被人们认为很有年味的习俗。比如,现在很多地方规定不让放鞭炮,不让放烟花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人们传统印象中的年味。而科技的高速发展,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再遥远,却让亲情与传统节日渐行渐远。所以,我们觉得过年过节没有以前有意思了,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但是作为年轻人如果关掉手机、 电脑、重拾起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尊重、陪伴在亲人身边,传统节日还是有很多价值让我们参与发扬的。

2、端午节习俗为什么会被淡化

1、生活水平上升了,人们以往担心吃不饱,现在想吃什么随时都能吃到
2、外来文化的影响,讲究国际化,观念变化了
3、节日的增多,人们眼花缭乱,更多心思花在其他节日上
4、传统节日准备起来麻烦,亲自动手型的为主,人们现在的生活节奏那么忙,没有心思
5、外出打工的多,社会压力那么大,谁会为了一个端午回家,大老远的,权衡选择后,不得不放弃传统的一些东西

3、什么原因导致传统的节日变得冷淡

传统节日遇冷原因:一是市场培育乏力,二是年轻人认同乏力.
探究传统节日受冷淡的原因,主要在于传统节日面临市场培育乏力、年轻人认同乏力的“双重障碍”,缺少认同群体,自然就缺乏关注,难以传承下去,最终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比如,不少人反映“年味儿”越来越淡,是由于丰富有趣的民间“过大年”的各种形式和内涵已经失落,人们的头脑中逐渐失去了年节文化的记忆。尽管人们对春节相当重视,回家过年、除夕看春晚仍是很多人每年的必修课,但这样过年,年味儿自然淡了,更多的成为人们的例行项目。

其实,节日的功能是巨大的,它本身是凝聚文化的一种载体。过某个节日其实就是体验某种文化,人最容易在本民族节日的文化熏陶下对本民族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为此,传统节日文化要在继承中创新,对于春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同于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关键在于“传承”,这样才能真正保护其精神文化内涵。事实上,我国的法定节日、传统节日种类繁多,总体上并不缺节,真正缺少的是先进合理的过节方式。正是因为不了解传统节日的精神和文化内涵,而过多关注于物质形式表面,很多年轻人在传统节日来临时已经习惯于只关注该吃什么,以至于中秋节一度被称为“月饼节”,而端午节则被称为“粽子节”,春节则成为亲朋好友的“吃喝周”。再加上商家出于商业目的推波助澜,使得传统节日“物质化”的趋向掩盖了其精神实质。

4、有些人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渐渐冷淡,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传统节日能否延续,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在人们心中产生情感共鸣。传统节日的形式支撑,不能只沦为“吃”,而应该与人们的现代生活之间,找到一种契合的方式。让传统节日真正成为中国人的节日,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传统节日文化,更要从程式化的过节方式中走出来,让传统节日真正参与到我们的生活之中。

端午节、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早已被人淡忘,文化味也越来越淡,“吃”和“游”逐渐成为过节的唯一主题。相反很多人对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趋之若鹜。这值得全社会反思。相关部门应提倡和引导百姓积极参与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习俗。

(4)传统节日被淡化会导致什么扩展资料:

中国是礼仪之邦,仪式表达着中国人对事物重要性、价值性的认同,没有仪式感的节日难以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而仪式本身又是让人参与进来的重要方式。一系列依次展开的程序,代表着节日文化内涵的逐层展示,也是让心灵参与其中审美的过程。在这样一套看似繁琐的仪式里,人们的情感得到表达和宣泄,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也得到彰显和传承。仪式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富有意义,为生活增添了趣味和价值。

5、传统节日淡化,民俗凋零,有什么坏处?

世界上任何一个文明,都不可能在丢弃了自身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后还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传统节日以及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习俗习惯,就是支撑文明大厦的柱石与地基。

传统节日是民俗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民俗世相的一个载体,这种载体是一种不怕重复、发自内心的公众行为,过传统节日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的认识。传统节日能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实现民族内部的心理的沟通,能增强中华民族的心理凝聚力。

传统节日是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中国应很好地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发挥传统节日在传承民族文化当中的作用。

(5)传统节日被淡化会导致什么扩展资料:

民俗节日来自于人文与自然文化,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祭祀文化有关。每个传统节日有每个节日的活动载体,诸如灯会、扒龙舟、拜神祭祖等等。

大部分传统节日形成于上古时代,先秦时期由于南北风俗各异,南北各地的风俗尚未融合普及,很多古已有之的节俗活动在中原文献鲜有记载。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使风俗习惯也互相融合,这对节日习俗的传播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汉后南北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普及到全国各地。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严肃的气氛中转为娱乐礼仪型,从此节日变得丰富多彩,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在历史演变中,由于朝代更迭、历法变动,有些节日在日期上古今不同。  

热点内容
新泰特产 发布:2020-09-14 19:00:13 浏览:505
适合开业的音乐 发布:2020-09-17 11:28:55 浏览:503
送男生十字绣 发布:2020-09-16 16:05:07 浏览:503
神秘商店皮肤赠送 发布:2020-09-16 15:38:37 浏览:503
手绘圣诞贺卡 发布:2020-09-16 14:48:57 浏览:503
青岛初中升学率 发布:2020-09-16 09:55:57 浏览:503
送妈妈的生日蛋糕图片 发布:2020-09-16 09:10:18 浏览:503
梦生日 发布:2020-09-16 18:24:33 浏览:502
纸礼物盒 发布:2020-09-16 15:55:47 浏览:502
wow角色定制 发布:2020-09-16 14:46:32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