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什么节日好
1、农村有哪些城里没有但却很有意思的节日?
农村有一种节日叫火把节,这是我小时候经常玩的。就是点燃一支火把,我们可以尽情的玩耍,在城里是不可能享受到这样的,这是我们童年乐趣。
2、农村过节有哪些习俗?
在大年三十上午,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贴春联。贴了对联,要账的就不可以再登门了。除了各个门口的对联外,要写各式各样的福字和春字,贴到所有能贴的角落:粮囤上要贴“五谷丰登”;羊圈猪圈等地方要贴“牛羊满圈,六畜兴旺”;牛圈等要贴“槽头兴旺”;自行车要贴“日行万里,夜行八千”;机动车要贴“出入平安”等吉祥的对联。对联一贴完,过年的喜庆气氛马上就出来了。每年,贴春联的任务都包在我身上,因为家里的院子多,所以天还蒙蒙亮,我便开始忙碌起来,把父亲买好的春联拿出来,裁剪、归类、做浆糊,一忙就是一上午。
2、包饺子 吃到币饺代表有福气
到了大年三十下午,一家人就开始忙起来了,有的压饺子皮,有的包饺子,分工很是明确。在我们这里,饺子馅料一般都有肉馅、糖馅和硬币馅。在这里,就说说这个硬币馅的饺子。由于家人很多,所以每年每家每户都包一个硬币饺子,谁能吃到就说明他有福气。有的人肯定会问,硬币的饺子肯定与一般的饺子的外形不一样,是的,如果仔细看是不一样的。但大家还应该知道,我们这顿饺子是放在初一凌晨四点多钟吃的,父母都在大锅里面用勺子随便盛的,所以如果想挑着硬币饺子吃是很困难的。
3、请家堂 让列祖列宗回家过年
大年三十天黑之前,是请家堂的时候了。请家堂,主要就是到坟头旁,烧香烧纸,放点鞭炮,磕头,把死去的亲人请回家一起过个新年。请家堂的时候一般都拿着香,在老辈墓前说一些“老爷爷、老奶奶,过年了,现在一起回家过年吧”等之类的话。谁家请家堂,就会专门在堂屋的正中央摆张桌子,上面摆着供品(鸡鸭鱼肉等),旁边放两张椅子给祖先们坐。
初一清晨,给长辈们拜年
大年初一,父母在凌晨四点左右就会把全家人喊起来,都穿上新衣服,祭老天爷爷,还有门神,放鞭炮,下饺子吃早饭。吃完饺子后,一家人会出门拜年,一般先到近门近族家拜年,给长辈磕头,然后近门近族聚在一起到别人家中拜年。从村西拜到村东,不管姓什么,只要家中有老人,都拜一遍。这些活动均在天亮之前完成。东方发红的时候,早已经拜完年了。
磕头,是拜年不可少的礼节。
也许很多地方没有这个风俗,但在我们那边却一直保留着。走家串户地给辈分高的人磕头拜年,有的时候辈分高的人的院子里会跪一地人,场面甚是壮观。
磕头也有规律,大都遵循从近到远的规律,把家门口附近的磕完后,再去村的另一头去磕头。磕头都是统一标准的,男人们一般都在长者家中的主前磕四个,给老人都是磕一个,把整个村子磕完一遍。由于当时天还没有亮,所以在大街上能遇见很多人,但大都是看不到对方,只是听着声音耳熟,就互拜新年。在街上只听到“大叔,在这就磕(头)了啊。大爷,新年好”等问候语。
初二,去姥姥家走亲戚
大年初二,女婿必须到岳父、母家,并且必须带礼物,倘若你是新婚的女婿的话,这个礼物可是有很大的讲究,等下的伴手礼选择可一定要认真看哦。外甥走姥姥家,闺女携婿走娘家,这个风俗在民间有'初一初二娥媚月,初三初四好拜节'之说。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初五以后,走亲访友,喝酒必不可少
从初一到十五(一般都是初五之前把亲戚走完,因为一些打工的人都在初六就走了),人们会互相走亲访友,加强感情交流。“要想感情深,就得一口闷”,这期间的酒宴是必不可少的。亲戚、朋友一年就能见这一次,谈谈自己一年中的得与失,畅想一下新一年的工作。这大都是在酒桌上完成的,父母为来客准备好了酒菜,一年只能在一起吃一次饭,也不免会多喝几杯。
总之,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过年风俗,我也没有在外面过过新年。但我觉得在农村过年真的能够体会到过年的乐趣。有的人感觉年味越来越淡,如果一些城里人能够到农村感受那里的过年氛围,感受农村的过年传统,贴对联、包饺子、拜年磕头,感受农村人朴实的言语,也许他们对过年会有另一种体会。
3、你们那的农村有哪些城市没有却很有意思的节日?
秋收节,这个节日可能大多数人没有听说过,但是在我的家乡,人们会过这个节日,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村里的人每年秋收节都会用收来的果实聚在一起,在村子里的大队一起聚餐,进行全村人的盛宴
4、农村的中秋节怎么过?各地风俗不尽相同,哪个地方最好玩?
据史书记载,早就在周王朝,古代帝王就会有立春祭日、小暑祭地、立秋祭月、立冬祭祀的习俗。其祭拜的地方称之为日坛、地坛、月坛、北京天坛。单设在东南大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便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区域。《礼记》载:“君王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儿的夕月之夕,指的是恰好是夜里祭拜月儿。这类风俗习惯既为皇宫及顶层皇室所秉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也逐步影响到了民俗。《周礼》里出现过中秋节这词,但是它指的是并不是中秋佳节,反而是秋天的第二个月。汉朝有“中秋”,的时间是寒露的那一天,并不是八月十五,唐朝类书内有四时十二节气史料记载,都没有中秋佳节,但唐诗中已出现“中秋月”。
中国地域众多,人口非常多,风俗习惯各不相同,中秋节的过法都是各种各样,还带有浓郁的地方文化。
在福建浦城,女人过中秋节要穿梭南浦桥,而求长命。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笼为向月宫求孕的兆头。上杭县人过中秋节,子女多的是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父母会在中央挖出来孔径二、三寸的饼形供老人服用,近义密秘事不要让小辈了解。这一习俗是源于中秋月饼中存有反元歼敌信息传说。九洲中秋节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全国各地有中秋节拜月的习俗,通常是女性和小孩,有“男不月亮,女不送灶神”的俗谚。夜里,明月升出,妇女们便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超燃,烟草萦绕,台上还堆满果类和饼食做为祭礼。地方也有中秋节吃芋头的好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口型,芋仔食到”.八月间,也正是芋的收获季节,农户都习惯以山芋来祭拜祖先。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挺风靡。绝对高度1-3米不一,常用碎瓦片垒砌,大一点的塔还要用砖头垒砌,约为绝对高度的1/4,然后用瓦块叠砌成的,顶部留一个塔口,供推广然料用。中秋节夜里便打火点燃,然料有木、竹、稻壳等,火太旺时泼松脂粉,引焰呐喊助威,极其壮阔。民俗也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如的或者在燃烧现象坍塌的则负,胜的由节目主持人发送给旗子、奖励金或礼品。
江南一带的民俗在中秋节人习俗都是各种各样。南京人中秋节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特色美食南京桂花鸭。“南京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际应市,肥实而不腻口,爽口可口。喝醉酒必食一小糖山芋,浇以桂浆,美还不等言。“桂浆”,取名字自司马迁《楚辞?少司命》“援北方地区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桂花糖,中秋节前后左右采收,用糖及话梅腌渍成的。江南地区女性灵巧,把诗中的托物言志,变成桌子美味。南京人阖家中秋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月亮”,出行步行街称“走月”。
明朝初期南京有希望月楼、玩月桥,清朝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任人中秋赏月,而去玩月桥者为最。许多人在明月高悬时,搭伴同登望月楼、去玩月桥,以共睹月兔为乐。“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桥旁为名姬马湘兰府第,这夜,士子集聚桥底笙箫自弹自唱,回忆牛渚玩月,对月作诗,故名此桥为玩月桥。明亡后,逐渐没落,后代有诗去:“风流韵事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酒长板桥,却忆玉人大桥上坐,明月相对性教吹箫”.长板桥,即原来的玩月桥。近些年,南京夫子庙已再次修缮,修复明朝清代年间的一些亭阁,疏浚河道,等到中秋节时,就能搭伴同来领略到此处的玩月佳趣了。
江苏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写成,上边插有扎纸的魁星及五颜六色锦旗。上海人群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吉安县在中秋节的黄昏,每一个村会用麦草烧陶罐。待陶罐烧变黄后,再放醋进来。这时候便会有香气吹遍全村人。新城县过中秋节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架通草灯,直到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县中秋佳节,少年儿童以砖瓦窑堆一中空宝塔面板。塔上挂以帐幔牌匾等装饰物,又置一桌于塔前,摆设各种各样敬“塔神”的器材。晚间则里外都点上烛灯。绩溪中秋节儿童打中秋炮。中秋节炮要以麦草绑成辫子状,淋湿之后再拿在手里向石边严厉打击,使传出轰鸣且有游魔龙的习俗。魔龙要以称草绑成的牛,的身上插有香柱。游魔龙时会腰鼓队同行业,玩遍各乡后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过中秋节除开吃月饼外,还需要打粑、杀鸭子、吃香酥饼、蜜饼等。有些地方也点桔灯,悬在大门口,以表庆贺。也是有孩子在红心柚上插进香,临街扇舞,称为“舞流量香球”.嘉定县中秋佳节祭土地公、饰演元杂剧、器乐、珍贵文物,称之为“看着”.
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院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之为“青苗社”.诸城市、临沂和即墨部分地区除开祭月外,也要扫墓拜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区大地主也在中秋节酒宴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时令食品类叫“麦箭”.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酒宴姑爷。大同县则把中秋月饼称之为团圆饼,在中秋夜有值夜之俗。
河北万全县称中秋节为“小元旦节”,月色白纸绘有太阴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秋春像。河间县人觉得中秋风秋雨为苦雨,若中秋佳节雨天,本地人却认为蔬菜必然味儿欠佳。
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人行船登崖,女人分配佳宴。无论穷富,必食甜瓜。中秋节有吹鼓手沿门吹鼓,讨奖励。洛川县中秋佳节父母率学生们带礼物为老先生拜节,午餐超过校园内聚会。
一些地方还构成了许多独特的中秋习俗。除开中秋赏月、祭月、吃月饼外,也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节、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彝族的拜月、瑶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5、“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一个什么节日?这个节日是咋庆祝的?
2018年秋分这天,我国第一次举办了“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属于我国为农民举办的第一个节日。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国家层面为农民举办的第一个节日,对我国农民具有重要意义。大家都知道,从古到今,农业,对于我国都至关重要。但是有关农民辛苦忙碌的节日,却没有一个。国家为了体现出对农业的重视,设立了“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个节日的成立,充分的体现了国家对农业,对农民们的重视,对“三农”工作的重视,以及向社会传递了一个信号——重农崇农的价值取向。
在古代,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现在我国部分农作物依赖进口别的国家的,这对我国来说,或许是一个威胁,一旦我国与购买国关系紧张,就威胁了农作物的出口,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要重视农业发展,关心粮食安全。
我国成立“中国农民丰收节”也有几个重要意义:彰显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提升农民光荣感,幸福感,获得感;传承弘扬中国农耕文明和优秀文化传统;为乡村振兴提供巨大力量。
这个节日的庆祝方式很简单,各地将收割好的粮食展现出来,庆祝丰收,比如,有些地方举办一些关于农业的活动,像稻子亲子运动会、稻米切割、粮食采摘,单轮粮食运输、稻田拔河;还有一些城市别出心裁,他们利用成熟了桃子,举办了一个主题为“盛夏桃子醉西蜜”的活动,这个活动吸了许多人来参观,有游客、新闻作者、媒体、诗人以及摄影师。
各个城市都在拿出各自最有特色的农作物进行筹划,活动精彩也好,一般化也罢,都是老百姓们的一腔热情,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