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的年轻人为什么热衷于过洋节?
因为现在的中国年轻人都喜欢去尝试一些新的东西,这些洋节正好符合了我们这种想要去尝试新东西的心理,而且我觉得最主要的是现在国家富裕了,我们国家很多的传统节日都不再像以前那样对我们那么重视了。

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最喜欢的就是新的事物了,正好国外节日的出现让我感觉到了一种全新的过节日的方法,我们自然会去特别的推崇国外的节日,现在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我们许多年轻人眼里面看来就是放假的日子,并没有什么其他更大的特别之处了。
而且我们现在国家富裕了,我们现在许多年轻人都不再像我们父辈年轻的时候,没有东西吃,没有衣服可以保暖,那样的苦日子早就已经过去了,所以我们现在才有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其他的事情,而且现在的年轻人讲究的是去享受生活,并不单纯只是要去活着,更多的是希望生活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乐趣。但是我也觉得我们年轻人在推崇国外节日的同时,也应该多多关注一下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其实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一些也是比较有趣的。
2、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过西方的节日,而忘记了我们的节日?
有几点因素,我们中国人并不守,也愿意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一些新事物,还有我们中国人一直都有爱热闹的习惯,不管是什么节日,只要能找个借口聚在一起开心的吃饭喝酒什么的。但是这些现象也一般存在于年轻人里面,比如我们年轻的时候也是在圣诞节找朋友聚一聚,其实就是找个借口找朋友出来喝酒。还有就是西方的情人节,也是那些情侣们表达爱意的借口,我们中国也是有情人节的,就是七夕嘛,只是以前没有太多的宣传。不过现在正在改观。有很多东西是要宣传的,其实我们的节日有很多,这些都是我们的文化,文化是需要社会力量宣传的,这点上面我们国家应该加强,也正在加强。我相信我们身为华夏儿女,有能力也愿意很好传承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
3、怎么看待过外国节日的呢?比如平安夜,圣诞节,中国人都过外国节是什么心理?
外国的节日中国人怎么不可以过呢,但不要把他当成类似于春节这样的节日过
4、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喜欢过外国的节日?
过外国的节日,不是说年轻人喜欢,是因为现在很多商家,特别是网上商城类的平台,以促销为目的吸引年轻人购买商品,而年轻人是消费的主力军,一看到打折,多数人都会积极的参与,看似是年轻人喜欢过外国的节日,不如说是喜欢购物
另一方面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是大家慢慢都不重视,二是很多年轻人对中国传统节日没有兴趣,觉的每年都是一样的,如中秋节就是吃吃月饼,清明节就是回老家扫墓,没有太多的特色,所以就没有太多的兴趣
5、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喜欢过西方的一些节日?
曾经在网络上面有这样的一句话,那就是中国的年轻人可以把除了清明节之外,所有的节日都过成情人节。虽然这一句话有一点夸张的成分,但是也的确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很多年轻人真的喜欢过一些西方的节。可是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这些人就这么的崇洋媚外,不能够接受自己国家的东西吗?为什么要喜欢别人的一些文化习俗呢?

其实我觉得现在我们的中国,它是一个比较包容的国家,我少喜欢其他国家的一些文化,同样的一些外国人也很喜欢我们的文化。我觉得只要说大家不去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喜欢就喜欢呗。而且西方的那些日子,他们也是崇尚人性跟自由的,比如说情人节,那就是一些人的年龄和诉求相近,其实中国它也是有情人节的,只不过是没有外国那么开放而已。

我觉得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两面性的,我们肯定是要教自己,或者是自己的下一代,去传承中华的一个文化和传统,不能够让他们忘记历史,一定要让他们记得。可是我们也不能够因此就去否认其他所有地方的一些习俗跟姿势,因为我们懂得的越多,才能够对我们未来的生活更加的有帮助。欣赏别人的长处,并不是什么太坏的一件事情,只要不去崇洋媚外,不要把别人当成是你自己的一切,都是可以的。

我觉得没有必要把他们往叛国不爱国这种问题上面扯,,这只是一种爱好而已。很多人他都是在图一时的新鲜感,享受一下那种气氛而已,而且大部分过这种节的人都是情侣关系,情侣之间嘛,想要找一些日子来调调情,也是很正常的呀,别想太多。
6、为什么现在中国人那么喜欢过外国的节日?
这跟一个民族的心态有关和文化观念有关,就像现在的离婚率越来越高,年轻人喜新厌旧,追求的是新鲜感,婚姻是一种家庭责任与义务,而中国的传统节日是纪念文化精粹和传承民族精神,现在年轻人恰恰把老祖宗的祖训给忘了,对根本就不了解外国的平安夜圣诞节文化由来当作魁宝来瞎起哄,甚至为了情人过起了西方人的传统情人节,更甚者无厘头到把传统的七夕节改成情人节,而西方人遵循着是严谨的西方传统文化,很难被我们的民族文化所同化,这就是西方人从不过我们的节日。
7、为什么现在年轻人过西方节日却不过传统节日?真是是崇洋媚外吗?
为什么会出现年轻人过西方节日却不过传统节日这种情况呢?其实不然现在年轻人并不是崇洋媚外,这是西方对中国的和平演变的一种现象和结果。
现在在中国人的年轻人中,西方的生活方式和节假日越来越流行,什么洋快餐啊!什么开Partiy啊!什么情人节、圣诞节啊!很受年轻人特别是城市年轻人的青睐,这不能不说是西方对我们和平演变的影响和文化入侵的一种现象和结果。
我认为现在年轻人过洋节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个的原因是年轻人喜欢、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是根本原因。洋节对年青人来说就是新鲜事物,中国传统节日对当代年青人特别是在校大学生来说,由于从小就过这些节日,所以就是旧事物。思想活跃,善于追求新生事物,符合年青人的心理特点,也是年青人心理特点的具体体现。
第二个的原因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认为过国外的节日有面子!
第三个的原因是商家为了盈利,利用洋节搞促销是主要原因。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西方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逐渐被中国商家所追捧,他们借着西方节日到来之际,利用网络等手段大力宣传西方文化和节日,用西方的浪漫和情调吸引年青人和在校大学生,从而达到他们促销商品的目的,这种情况在全国大中城市已屡见不鲜。
第四个的原因是中国传统节日没有西方
洋节浪漫和有情调是重要原因。说实话,现在中国过传统节日,没有多少过节的气氛和欢乐,除了小孩子比较喜欢和高兴外,大人纯粹就没有一点兴趣,有的甚止非常厌烦过节日,除了吃就是喝,感觉一点意思都没有。
许多年青人更是不愿意过传统节日,工作、学习压力本来就大,对此家中老人、大人不予理解,有时还再说一些年青人比较厌烦的话题,让他们余外增加了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过洋节则不同,年轻人在一起,浪漫而有情调,放松而有快乐,完全到了忘我的程度,年青人当然喜欢。
第五个的原因是中国人对自己的传统节日不重视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不宣传、不教育、不引导、不营造、不活动,让商家和西方文化钻了空子。
我们之所以是中国人,正因为我们有我们独特的中华传统,博大精深的文化,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思想。失去这些中国印记,我们除了外表与西方人不同,别的还有区别吗?当然,中国人也是善于学习的民族,西方部分先进的东西我们也要有选择性地学习和吸取,为我所用,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也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与文化。
所幸的是,官方和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加大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掘与传承以及推广,让我们深为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光荣与自豪。
西方对中国的侵蚀,枪炮做不到,和平演变也必定做不到!
8、怎么看待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过西方节日?
时下,中国人过西方节日的人数越来越多了,不同年龄层次的人都有,而且年轻人更多。我们在这个现象的背后能够看到许多,也能随之引起许多思考。
首先我们应该接受这个现实,不要用抵制的情绪看待西方节日,不要认为过西方节日就是崇洋媚外。全球化是现代世界的趋势,不仅仅是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无法必免的。要是一味地抵制外来文化无异于文化领域的闭关锁国,这是不正确的。所以在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下,我们要有选择地接受外来的文化。
我认为讨论这个问题的心理动机是对外来文化冲击传统文化,外来节日冲击传统节日的一种焦虑和担心,而更深层次的原因便是国民的认知没有和国际接轨,眼界没有打开。我们中国的文化脉络是在四大文明古国里唯一一段源远流长而没有被割断过的文化脉络,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们的文化有些许的我主文化中心的倾向,这种倾向一直保护着我国文化的完整性和一定的纯净性。当打开国门时,我们看到了我们没看到过的文化现象,没见过的文化形式,好奇心驱使着人们尝试并体验更多新的文化,而节日作为集中体现文化的一种良好的载体,是最容易在传播和交流文化中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刚睁开眼镜放眼全球的中国人去过西方节日的做法是很合理的事情。
中国文化不像西方文化重要的一点是偏重于集体主义,而西方文化更强调个人主义,人文主义。西方节日更关心人与人之间以及每个人内心的体验,例如感恩节、宽扎节等节日是唤起人与人之间良好社会关系,唤起自强不息的民族意识的节日,父亲节、母亲节让每个父母有意识的体会到自己身为人父人母的感受,也可以让孩子了解父母,这样的节日很好的补充了我们国家自己没有的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也体现出这一点,几乎所有的节日都是大家为了共同的文化元素过的,这些节日探究的是外在的世界,并不深入每个人的内心,例如端午是纪念屈原,唤起爱国主义精神,清明是祭祖扫墓,提醒孝敬祖先的道德,七夕是赞扬牛郎和织女感人的爱情。这些节日并没有使得过节的每个人有自我存在的心理体验。中国文化就像是山水画,没有多少人存在画面中,西方文化就像是油画,不少存在对每个人的细细刻画。这是文化差异,没有好坏之分。
那么这些节日既然可以传承千年,为什么现在出现危机了呢?我个人认为是社会制度,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造成的。这些节日生于持续千年的社会制度,成长于持续千年的社会制度,从一粒种子成长为参天古木。如今社会制度巨变,生产关系巨变,这一棵棵参天古木从生长了千年的土壤中被挖出来,又被移植于全新的土壤中,它能不能存活,要有多久才能存活都是不定数。不得不承认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被动摇了。这种文化和社会变迁不协调所产生的断层是一个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严厉考验。而西方文化的发展和社会变迁其本是并驾齐驱的,相辅相成的,这种坚实的基础加上西方社会经济方面的优势,西方文化在全球引发文化冲击波,再被震动之后,中国人文化被冲击的危机感随即产生了。
复兴我国的传统文化,捍卫中国的文化纯洁与完整的重任落在我们这一带年轻人的身上,任重而道远,而且举步维艰。在这方面,我表示悲观,我们教学模式是西方的,课程的经典理论是西方的,管理的核心理念是西方的,整个西方的意识形态正在逐渐取代从前的传统意识形态。为什么西学可以大行其道?说明传统的理念、方法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的中国社会。现状是,国民不怎么注重传统文化生活不会有什么不便,但是实事说明英语、数学学不好,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没掌握是失业、饿肚子的残酷实事。就算是传播传统文化的方式、发表论文、评定国学大师的标准都死西方的规则和标准。这一且都说明一个实事,我们国家的文话正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
我认为要想真真的光复我国的文化就要取得主动权,就要自己制定规则,让别人去遵守。虽然这个目标不易达成,但是从现在的我国的发展状况来看,成为经济强国是光复我国文化的先决条件。所以我们要较快发展,与时间赛跑。
9、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过西方节日?
并不是所有的年轻人都喜欢过西方节日,现在的年轻人过西方节日是因为可以让爱情升温或者收获爱情。其实们很多人都不了解西方节日的历史来源与意义。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完全是因为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西方的节日很浪漫,中国节日却不浪漫,追求浪漫是年轻人的特质,比如说圣诞节当天,圣诞树、圣诞老人轮番上阵,小情侣可以互送礼物,送苹果、巧克力或者是鲜花等一些小礼物,还可以一起吃大餐看电影,从而让爱情升温或者收获爱情。

而与西方节日相比,中国传统节日对于年轻人来说就显得没这么浪漫了,甚至几乎没有什么浪漫色彩可言,多是一些阖家团圆、走亲送礼等,即使是仅有的中国情人节,也多是悲伤色彩气息,因此就很难吸引到国内年轻人。
另一方面是现在的人压力很大,总是想利用一些节日让自己解压,所以不管是西方节日还是中国节日他们都过。
10、为什么中国一些青少年热衷于过西方的节日
除了国人(虽然是始作俑者,但不仅仅是大学生)的崇洋心理作祟以外,我们的享乐和功用主义也是一个原因。鬼子的节日,去掉宗教和精神层面的东西,我们纯粹就拿来玩儿。凡是一节,国人都可以拿来炒作。聚会,吃饭,逛街,送礼物。“圣诞节”变成了青年男女的“失身节”。“万圣节”变成我们狂欢的鬼节。“情人节”变成男男女女必过的坎,仿佛不过就是不真诚。倒是感恩节没什么人过,因为这是精神意义大于实用主义的节日。可是,这些东西关我们中国人鸟事啊?!
从前火药我们做了鞭炮,欧洲人做了枪炮。日本人侵华期间在中国种下的樱花,使他们妄图占我国土的文化侵略,国人竟熙熙攘攘跑去观赏,更有人穿着和服去照相!这是不是没大脑,只知道享乐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