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初七柳州三江有什么节日
1、壮族有什么节日
1、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其中以“三月三”歌节最为隆重。壮族一向以能歌著称,早在汉代刘向的《说苑·善说篇》中,就有关于先秦时期壮族先民所唱的《越人歌》的记载。壮族民歌形式、内容丰富多彩,有二三句的,也有三四句以至更多的;流行七字句和腰脚韵。
2、“牛魂节”,又称“牛王节”、“开秧节”。多在春耕以后的一天进行,有的地区固定于农历四月初八进行,因为相传这一天是牛王的诞辰。传说牛王原来是一位天神,奉玉帝之命下凡帮助人们耕作。
人们感激他的功劳,便在其诞辰祭祀牛魂。这一天,各家各户都将牛梳洗一番,并修整牛栏,带着一篮五色糯米饭和一束鲜草,到牛栏旁边祭牛魂,然后把一半食品及鲜草分给每头耕牛吃。
3、农历七月十四日的“中元节”,又称“鬼节”、“敬祖节”,是仅次于春节的大节日,主要内容是祭祖和祀鬼。这天,家家户户杀鸡宰鸭(过去这个节日忌讳用鸡作祭品,只能用鸭或鹅祭祀,尤以鸭为主。
这个节日甚至因此也被称为“鸭儿节”),蒸糕做馍,并用彩色纸裁成四季衣裤,以备祭祀之用。白天在家祭祀祖先之后,入夜还要到山角河边,进行野祭,燃香点烛,焚烧纸衣,祈求野鬼别来作祟
4、爱猴节:农历五月初五届时,家家户户派人带着南瓜、李果、芭蕉和煮熟的玉米棒等果品食物,或到深山野岭中,或到弄场上摆放,然后匿藏到石旮旯里, 一直等到成群结队的猴子会聚,看着它们一只只吃足嚼饱,又活蹦乱跳地将大南瓜搬进山洞里之后,人们才悄悄地离开。
传说这一习俗与农智高起兵反宋有关。一 次,农智高的部队被困山上,靠挖草根剥树皮以充饥。五月初五的一天早晨,忽有数以万计的猴子抱着一只只大南瓜自悬峭壁而降,义军因此得救。故人们立节报 偿。
5、蓄水节:七月初七举行家家户户都有将蓄水的缸罐洗净,然后到泉边、溪边或江河边挑回清水将其灌满。人们称这天挑回的水为“仙水”为老人熬制长寿酒,给小孩煮长寿粥,浸腌各和酸菜、水果,还可用于染布、酿酒、制醋、治病。
2、柳州特色节日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柳州市为多民族地区,有多种多样的节日: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一般为一年中回家探亲,聚会的节日。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市中心广场等烟花爆竹燃放点常集中举办焰火表演,气势非凡。并同时举办猜灯谜等活动。
花炮节(农历正月初三、二月初三和三月初三):花炮节是侗族传统节日,会举办抢青活动,狮子队到各家游走,至各家门前登上十多个人搭的人梯,用狮头去咬从人家院内以竹竿伸出,用树叶包着的礼品。成功后立即燃放鞭炮以示庆祝。规模最大的是黔、湘、桂边界的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富禄镇,常有数万人参加。
芒蒿节(农历正月十七、十八): 芒篙节是苗族传统节日,芒篙是苗族传说中的神,样貌怪异可怕,法力无边。装扮芒篙的人穿着“草蓑”,头戴面具,在芦笙伴奏下起舞,称为芒篙舞。
歌圩节(农历三月初三):三月三为壮族节日,会举办歌圩,通过对歌,掷绣球表达爱意。鱼峰山和江滨公园为主要场所,并备有五色饭和彩蛋。
芦笙节(农历九月二十七):芦笙节是苗族节日,为期一周。男子服饰为对襟或右大襟短衣和长裤、头缠青布巾,腰束大带,手持芦笙、锁呐、铜鼓,姑娘们穿着绣有各色花纹、图案的衣裙,头缠青帕,腰束绣花彩带,佩带银饰,围绕搭起的芦笙柱起舞。
盘王节(农历十月十六日):盘王节是瑶族祭祀祖先盘瓠的节日。会举行“跳盘王”仪式,身穿传统服饰,手拿长约80厘米的长鼓伴舞,双人舞或四人对舞。歌是以《盘王歌》为主的乐神歌。
斗马节(阳历11月26日):斗马节是苗族瑶族节日。相传来源于五百年前的招亲活动。后演变为群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