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吾尔族8月是什么节日
1、泼水节 火把节 赛马节 雪顿节 葡萄节分别是那些民族的节日?
http://www.9wh.net/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710
火把节
每年的农历6月24日,在著名的航天城、“月城”西昌,聚居在那里的彝档升族同胞要穿上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举办声势浩大的选美活动和服饰、赛马、摔交、射箭的比赛,并在夜晚点燃火把在旷野中游行,纪念他们心中的英雄。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特有的传统佳节,自汉唐起,已沿袭一千多年。火把节一般于每年农历二十四日举行,历时三天。有关火把节起源的记载和传说有数十种,内容丰富,优美动人。其中较为普遍的几种说法是:
一、相传天上的恩梯古兹(彝族神话中的天神)派喽罗到凡间危害众生和庄稼,人们在支格阿鲁(彝族神话中的英雄)率领下毫不畏惧,在农历6月24日这天用火把焚烧了害虫,战胜了天神,于是彝族人民把这天定为火把节,代代相传。
二、书伦撰修《西昌县志》载:……唐开元间,有邓耿诏者,六诏之一也。南诏欲并五诏,因星回节召五诏令饮于松明楼。邓耿妻慈善,惧难止夫勿行,不听,乃以铁钏约夫,背而别。比至南诏,火其楼,诸诏寻夫骸不可识,独慈善以钏故将其骸以归。南诏异其惠,以币聘之,善以夫未葬为辞,既葬乃于樱城自守。南诏以兵围之,三月食尽,善盛服端坐饿以死,南诏寻悔,旌其城曰德源。今滇俗6月24日,比户所松焉。燎长丈余,入夜争先燃之,用以照田祈年,以炬之明暗卜之丰歉。戚友会聚,剁牲饮酒,夷汉同之……。正如《西昌县志.文艺志》(建昌竹枝词)所载:赴宴先知去不回,柴楼烟冷尚余哀,而今火树沿成俗,忍使冰心化作灰;慧心早卜去难回,赠到金杯隐自哀。千古人犹照亮节,吞来六诏已成灰。
三、远古的时候,天上行举老的一个大力士和地上的一个大力士摔跤,天上的大力士被地上的大力士战胜,狼狈地逃到天上,在天神面前拔开弄是非,于是天神不分青红皂白,迁怒于人间,遣派大量的害虫到地上糟踏庄稼,危害人民,人们点燃火把到田间驱除虫害,战胜了天神,这天正好是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彝族人民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届时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结束。
本文关键字:彝族,火把节
--------------------------------------------------------------------------------------------------
http://www.060s.com/news/359.php
火把节的典故
摘自--上外网
Torch Festival is a special festival of Yi people. It lasts three days. There are many interesting stories about the Torch Festival. People eat meat and drink wine. And there are many funny games.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特有的传统佳节,自汉唐起,已沿袭一千多年。火把节一般于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历时三天。有关火把节起源的记载和传说有数十种,内容丰富,优美动人。其中较为普遍的说法是:远古的时候,天上的一个大力士和地上的一个大力士摔跤,天上的大力士被地上的大力士战胜,狼狈地逃到天上,在天神面前拔弄是非,于是天神不分青红皂白,迁怒于人间,遣派大答稿量的害虫到地上糟踏庄稼,危害人民,人们点燃火把到田间驱除虫害,战胜了天神,这天正好是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彝族人民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火把节对彝族来讲就相当于我们汉族的春节,是所有节日中最热闹,最重要的节日。在整个的节日过程中所有的彝族家庭都不做饭,只吃肉、喝酒。肉叫"砣砣肉"是剁成一块块的猪肉或羊肉煮熟了沾上盐和辣椒粉吃的。酒叫"杆杆酒"用细竹子掏空的的杆子插在酿好的米酒坛里吸着和的(现在已经很少有了)。再有的主食就是烤熟的土豆。
火把节上有很多有意思的竞技比赛,斗羊最好看。所有的羊都高大、健壮,最好玩的是这些羊的前半身都被剪去了羊毛,后半身和尾巴则还留着。长长的卷曲的毛发在羊的跑动中很象是在跳草裙舞。引得很多人大笑不止。斗牛也很刺激,但好象有些危险,摔交和赛马也是挺激烈的比赛项目。最后赢得赛马比赛的第一名多为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实在是出人意料。这可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了。
--------------------------------------------------------------------------------------------------
http://www.ftrip.com/msfq/shisuiP/psj.htm
泼水节
傣、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的传统节日。傣语称新年为“京比迈”,泼水节为“厚南”。所以泼水节是傣历年新旧交替的标志。
泼水节的来历,传说不一,西双版纳傣族传说:远古的时候,有个魔王作恶多端,人们都恨透了他,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把他杀死。后来,魔王抢来七个姑娘做他的妻子。聪明的七姑娘从魔王口里打听到他的致命弱点,即用魔王的头发勒魔王的脖子,才能将他置于死地。七姑娘趁魔王熟睡时,拔下他的头发一勒脖子,魔王的头就滚了下来。可是头一掉在地上,地上就燃起大火,姑娘一抱起头,大火也就熄灭。为了避免大火燃烧,她和六个姐姐轮流抱住魔王的头,一年一换。每年换人的时候,人们都给抱头的姑娘泼水,冲去她身上的血污,洗去她一年的疲劳,为新的一年能消灾除难而祈祷。从此形成了送旧迎新的泼水节。
泼水节一般在公历四月中旬,傣历六月,为期三至五天。第一天叫“腕多桑利”,意为除夕,最后一天叫“腕叭腕玛”,意为“日子之王到来之日”,为新年元旦。中间叫“腕脑”,意为“空日”。每逢节日,都要进行泼水、丢包、划龙舟、放高升、拜佛、赶摆等活动。
节日第一天清晨,人们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并在寺院中堆沙造塔四、五座,世俗众生围塔而坐,聆听佛爷念经,然后又将佛像抬到院中,全寨妇女担来碧澄清水为佛像洗尘。佛寺礼毕,青年男女退出互相泼水为戏,于是群众性的泼水活动就开始了。人们用铜钵、脸盆以至水桶盛水,拥出大街小巷,嫔戏追逐,逢人便泼。民间认为,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可以消灾除病,所以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泼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但还是高兴异常。只见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
除了泼水,还有群众性的歌舞活动。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娃娃,穿上节日盛装,来到村中广场,男女老少围成一圈,合着芒锣象脚鼓点翩翩起舞。有的跳“孔雀舞”,有的跳“玉腊呵”,有的即兴而作,边唱边跳,动作优美,节奏鲜明,歌声动人。跳到兴高采烈时,或爆发“水、水、水”的欢呼,或以“玉腊呵、玉腊呵”的歌声结尾。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如醉如狂,通宵达旦,甚至醉倒在舞场上。
节日期间,在宽阔的澜沧江上,举行划龙船比赛。木船扎以彩花,装扮成龙、孔雀、大鱼等形象,由数十男女青年奋力划桨前进,两岸观众如云,锣鼓声、喝采声响彻云霄。比赛结束后,优胜者来到主席台前领奖并喝庆功酒。
夜晚,各村寨燃放高升。这是傣族人民自制的烟火,用一根数丈长的竹子,在根部填以火药等配料,置于竹予搭成的高架上。点燃引线,火药燃烧,竹子即如火箭一般射入云天,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簇,群星闪耀,光彩夺目,把节日的夜空装点得特别美丽。高升放得最高者受到人们的赞赏,并获得奖励。
泼水节期间,还举行丢包等活动。青年男女通过丢包寻求伴侣,表达爱慕之情。
--------------------------------------------------------------------------------------------------
http://www.ezhongguo.cn/erjy/etgs/mjcs/200508/231.html
泼水节的来历
相传在很古很古的时候,有一个凶狠残暴的火魔统治着大地。人们对他恨之入骨,都想把他除掉,可是谁也想不出好办法。因此,他就更加为所欲为,气焰越来越嚣张。
火魔有七个女儿,个个都长得很美丽,性格也都很善良,而且还很聪明、勇敢。她们非常同情和关心受苦受压迫的人们,和劳苦人一样对她们的父亲恨之入骨。她们也想为民除害,杀死她们的父亲,但是不知怎样下手。后来弥勒佛告诉她们,要杀死火魔,必须首先从他的头上拔下一根头发,可以用这根头发,把他勒死。
这个任务首先由七姑娘来完成。别看她年龄最小,但她是最勇敢的,而且手脚也最利索。在一天夜里,火魔刚刚睡熟,一阵阵发出雷一样的鼾声。暗暗地盯着火魔的七姑娘一看时机已到,立即从火魔头上拔下了一根根长的头发。接着用头发狠狠地勒住了火魔的脖子。这个办法真灵,没容火魔挣扎,他的头便掉下来了。可是又出现了新问题,火魔的头到处乱滚,滚到那里,那里就燃起大火。这怎么得了,这照样会使人们受到祸害。因此,这又慌了七位姐妹。她们轮流着把火魔的头抱着,决不让它落在地上,以免使人遭祸。火魔的头这样长期地被抱着,累得七姐妹面容憔悴,全身是污垢。七姐妹只好轮流着用水冲洗身体。不知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火魔的头变得干瘪了,渐渐失去发散火的性能,进而逐渐破裂,变成了尘末。七姐妹才解脱了那繁重的负担。 为了纪念这大义灭亲的七姐妹,每年的四月十三日至十五日,傣族人就互相往对方的头上泼水。久而久之,这就成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表示祈福的仪式——泼水节。
--------------------------------------------------------------------------------------------------
http://www.rchchope.e.hk/student/star/star0405/stara/start.htm 藏历新年,达马节,赛马节,雪顿节,
2、火把节、赛马节、雪顿节、葡萄节各是什么民族的节日?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彝族、纳西族、基诺族败敏蠢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拿李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察陪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节期二三天;赛马节是蒙古族的节日;雪顿节是藏族的节日;葡萄节是维吾尔族的节日。
3、葡萄节是什么族的节日
葡萄节是维吾尔族的节日。
4、维吾尔族的节日有哪些
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前两个节日都来源于伊斯兰教,日期是按伊斯兰教历计算的,每年都在移动。
1.肉孜节又叫“开斋节”,时间在伊斯兰教历10月1日。穆斯林在莱麦丹(第9月)全月斋戒,斋月最后一日寻看新月,见月次日开斋,即为开斋节;如未见新月,则继续封斋,节期顺延,一般不超过3天。
当代,此节在历书上有标志。此日穆斯林们穿上节日盛装,到清真寺参加“会礼”和庆祝活动,恭贺“斋功”胜利完成,互道节日快乐,并馈赠礼品。
礼拜仪式规模和气氛均盛于“聚礼”,阿訇应讲经布道。“会礼”后,分头游祖坟,念经文,追悼亡灵。节日中,家家户户炸散子、油香之类食品,赠送他人。每个家庭应在节日开始前向穷人发放开斋布施。
2.宰牲节
古尔邦节又叫“宰牲节”,在肉孜节过后70天举行,家境好的,都要宰一只羊。
古尔邦节是我国穆斯林的盛大节日。“古尔邦”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或称为尔德·阿祖哈。“尔德”是节日的意思。“古尔邦”和“阿祖哈”都含有“牺牲”“献身”的意思,所以一般把这个节日叫“牺牲节”或“宰牲节”。也译作“库尔班”。
2015年中国古尔邦节为公历9月24日,联合国公布的日期为9月23日。
3.诺鲁孜节
诺鲁孜节是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塔吉克族等的传统节日,该节日每年自3月21日起,延续3天至15天不等。
(4)唯吾尔族8月是什么节日扩展资料
维吾尔族的其他习俗:
婚姻
维吾尔族过去曾盛行包办婚姻,现在自由恋爱较为普遍。婚前,男方必须向女方交财礼。
维吾尔族婚礼由阿訇主持。首先要念“尼卡”确立夫妻关系。“尼卡”仪式结束后,要举行婚宴,招待各自的亲戚、好友与同事。婚礼有迎新娘仪式、“要力托素西”(意为挡道、拦路)、揭面纱仪式、新郎与新娘为自己的婚礼所举行的庆贺仪式等。
在多数地区,新娘进入新屋后,新郎方面要为男女宾客准备丰盛的宴席。
宴席完了之后,要举行“麦西来甫”。在这期间,人们会欢歌雀跃,气氛非常热烈。在跳舞的过程中,有一对男女会有目的地上来跳舞,男的故意揭开新娘的面纱,女的再盖上,直到重复三遍时,新娘站起来,向宾客们深深地鞠一躬,而宾客们用掌声表示这一仪式的结束。
2.丧葬
维吾尔族遵照伊斯兰教规,实行土葬,主张速葬。在超渡亡灵的伊斯兰教仪式“纳玛孜”结束后,用抬尸床将尸体送至墓地,挖穴安葬,不用棺材,不用任何陪葬品。墓丘多长方形,也有圆形的。坟地周围砌围墙,不许牲畜进入,不许取土挖土。
维吾尔族在死者当日、3日、7日、40日和周年时进行祭奠活动,维吾尔语称作“乃孜尔”。在所有的祭奠活动中,7日、40日与周年都比较隆重,要宴请亲属、朋友、乡亲与同事做“杜瓦”(祈祷),请阿訇诵经。祭奠中的饭食主要是抓饭等。
按照传统习俗,凡来参加“乃孜尔”的男子必须头戴帽子,女子头戴围巾。
参考资料
网络-维吾尔族
网络-开斋节
网络-宰牲节
网络-诺鲁孜节
5、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 维吾尔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 维吾尔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1、肉孜节
肉孜节,也叫开斋节,它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伊斯兰教法规定伊斯兰教第9月是颂降天启“古兰经”经文之月,是一年12个月中最吉祥的月份,每一个成年穆斯林每年都要封斋一个月,在封斋期间每日两餐,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白天绝对禁止吃喝、房事等。斋月的开始和结束均以见月为准。封斋的天数为二十九天或三十天。斋期满后,节日的凌晨,人们淋浴盛装,聚集在礼拜寺举行规模盛大的礼拜。随节日礼拜的结束,从高高的唤礼塔上“纳各拉”鼓和哨纳声骤然而起,人们走出礼拜大殿自发的踏着欢快的乐曲声,跳起“萨玛”舞,彼此握手道贺。一般维吾尔族妇女不参加聚礼。在节日期间家家户户都备有丰盛的节日食品,如馓子、民族式点心、糖果、干果、水果等。人们橡漏身着节日新装走亲访友,路途相逢要相互拜年祝贺。在肉孜节期间民间有各种游艺活动,“巴扎”即市场非常热闹。关于肉孜节的起源,维吾尔民间有这样一个宗教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一次闹灾荒,孩子们由于饥饿啼哭不止。母亲们无奈,把拳头大小的卵石放进锅里煮,哄孩子们说:“妈妈给你们做‘兄古提麻克’(一种饭食,用玉米面做成,形状像窝窝头,水煮,吃时带汤)吃”并不时地用木棍戳一戳给孩子们看,让孩子们相信还没有熟,还太硬不能吃,需要耐心等待。一次又一次,孩子们再也没有耐心等待了,闹着非要吃不可。母亲们没办法,只好揭开锅盖还想用木棍戳给孩子们看。不料,木棍竟然戳了进去。母亲们很惊奇,仔细一瞧,原来锅里煮的卵石都变成了可以用来充饥的“恰玛古”(即蔓菁)。人们相信这是神灵为了拯救他们而显示的奇迹。人们奔走相告,彼此祝贺得救,载歌载舞,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以各种娱乐的方式欢庆,感谢真主的恩典。从此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以同样的方式纪念,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2、冒路德节
冒路德节,又叫圣纪节。每年回历三月二十日为纪念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日而举 行的节日。伊斯兰教徒为了纪念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的功德,在他诞生的那天举行集会,以后逐渐演变为伊斯兰教的节日。这个节日多由清真寺毛拉主持。节日当 天,虔诚的穆斯林纷纷到清真寺礼拜,听阿訇们念经,赞颂圣祖穆罕默德的功绩。还有些人把阿訇和周围的邻居请到家里举行小形的聚会,并准备油饼,糖果和水果 等食物,正中间放一个盘子,盘子里放一些洒了香水的棉花,阿訇边念经边对着棉花吹气,最后参加仪式的每一个人拿起一小团棉花闻一闻,便放进口袋里。临走时 还拿上一点糖果,回家后分给家里人吃。
3、努吾若孜节
努吾若孜节也叫“撒拉哈特曼节”。“努吾若孜”一词是波斯语借词,表示“春雨日”,“春天的第一天”,即波斯古太阴历每年3月21日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等突厥语系各民族的共同节日。它从古代流传至今,它的内容是辞旧迎新,希望春天能带来吉祥幸福。在过节这天人们身着节日盛装,每一个村落的所有人集体做“库节”即“努吾若孜饭”(几家人一起做的也有)共同享受新年的喜态枯悦。做“库节”一般用往年剩余的粮食加大米、小麦等7种谷物在大锅里熬成粥,以表示年年富足有余。此外,节日里,还举行各种传统的民间活动,比如,把一个男人打扮成“努吾若孜老人”,等表演一番之后,便脱掉棉衣,给他穿上单衣迎接春天的到来,同时还举行麦西热甫、赛马、叼羊、拔河、摔跤、野游、唱歌、赛歌、猜谜语、荡秋千、作游戏等各种娱乐活动。到了晚上,年青人带着火把,唱着“努吾艺孜歌”挨家挨户的祝福,节日一般持续三天,过节后开始春耕播种。至今很多地方的维吾尔族仍在过此节日,尤其最近5、6年以来无论是政府方面还是民间越来越重视这古老的节日,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举办规模宏大的努吾若孜节文艺晚会,使节日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4、巴拉提节
巴拉提节是维吾尔族源于伊斯兰教的节日。民间也叫“油葫芦节”,多在“肉孜节”前45天举行。在伊斯兰教历8月15日帆如洞,在巴拉提之夜诵经、礼拜、祈求安拉恩赐、赦免。节日期间不举行会礼,不互相拜年,最大特征是通宵念经,炸油饼,到墓地祭祀祖先。晚上,各家都将油葫芦拴在一根杆上,聚在一起高唱“巴拉提歌”,并点燃后任其落地,大家群起用脚踏碎此油葫芦,表示消灾灭祸。现在大城市里已见不到过此节日的维吾尔人,在农村可以见到。
5、白雪节
白雪节是一个富有诗意和情趣的娱乐节日,在每年第一次降雪时举行。当下过初雪之后,几个朋友经过商 量,联名写封雪礼信,信中首先以初雪的降临祝贺收信人全家平安,然后要求收信者以白雪节的习惯举行一次娱乐晚会,并提出晚会活动的内容,请其中一个人直接 送至收信人家中。送信人要悄悄把信放在主人不易发现的地方。在送信人离开之前,如主人没有发现,就要按信上要求举行初雪晚会。如果送信人当场被抓住,初雪 晚会就要在送信人家中举行。晚会内容包括朗诵诗、唱歌、跳舞、音乐演奏等。
6、都瓦节
都瓦节,也叫“超度孽鬼节”,一般在各自的家里请一些宗教人士和亲朋友好一起念经祈祷,最后到墓地为死去的亲人祷告。此节日规模不大,在喀什、和田等地过此节日,类似汉族的清明节。
7、古尔邦节
在肉孜节以后的第70天举行。“古尔邦”是“宰牲”的意思,古尔邦节的那天早晨,几乎每家都要宰羊,因此也叫宰牲节。宰杀的牲畜不能出卖,除将规定的部分送交寺院和宗教职业者外,剩余的招待客人和赠送亲友。
8、库尔邦节
库尔邦节,在“肉孜节”后七十天举行。“库尔邦”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献物”或“血祭”,学术 界意译“宰牲节”。库尔邦节像肉孜节一样对维吾尔族来说是一个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节日前人们准备各种年货的同时预先买好作为“献牲”的牲畜。家境稍好一 点的家庭都要宰一只羊(宰牛、宰驼均可),节日当天早晨,人们首先进行沐浴“大净”,然后洁衣盛装到较大的清真寺,参加聚礼。节日礼拜结束后,人们直接上 麻扎尔(墓地)为亡故的先人祈祷,并把坟头上的枯木拔去,栽根新枝,这叫作“换哈达”。人们回家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宰羊。宰杀的牲畜肉不能出卖,但可以 给穷苦人“施舍”一部分,剩余的用来招待客人。节日期间首先要给长辈拜年,然后和亲朋好友相互登门贺节拜年,每家餐布单上摆满各种节日食品,共餐同饮,吹 拉弹唱,大家一起娱乐。这个节日一般要欢度三天。关于库尔拜节的起源,民间流传着根据古代阿拉伯地区的宗教传说演变而来的传说:据说先知易卜拉欣夜里梦见 安拉(即真主),“启示”他宰自己的儿子伊斯玛仪作祭礼,以试他的虔诚。先知易卜拉欣醒来后将梦境告诉了儿子,伊斯玛仪欣然同意受宰,以此表示对真主安拉 的忠诚和顺从。当先知易卜拉欣遵循安拉之命把儿子带至米纳小正要举刀宰杀时,安拉又命天神送来一只公羊代替,这一天正是阿拉伯太阴历12月10日,此后, 阿拉伯人为了纪念安拉的显灵和先知易卜拉欣父子的虔诚,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每年此日杀牲血祭,相沿成习。公元七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后,继承了这一风俗,并将伊斯兰 教历(即回历)的12月10日定为“库尔邦节”。
9、拜拉特节
又称“油葫芦”节, 在封斋前约半个月举行。节日夜晚,居民多烧油葫芦,因而形成满村灯火的节日盛景;宗教人士则通宵念经。
维吾尔族介绍
维吾尔族总人口为10069346人(2010年),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区维吾尔族人口8345622人,占全国维吾尔族总人口的99.4%。新疆的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周围的绿洲是维吾尔族的聚居中心,其中尤以喀什噶尔绿洲、和田绿洲以及阿克苏河和塔里木河流域最为集中。天山东端的吐鲁番盆地,也是维吾尔族较为集中的区域。天山以北的伊犁谷地和吉木萨尔、奇台一带,有为数不多的维吾尔族定居。此外,在我国湖南省桃源县和河南省绳池县,也有少量维吾尔族分布。
6、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
肉孜节樱掘唤、古尔邦节、诺鲁孜节、巴拉特节、白雪节、冒路德节等。肉孜节也叫开斋节,肉孜节过后的第70天是古尔邦节,维吾尔族一般分布在新疆地区,是我散春国的56民族里比较具有民族色彩的族群之一。
肉孜节,也叫开斋节,斋月的开始和结束均以见月为准。封斋的天数为二十九天或三十天。斋期满后,节日的凌晨,人们淋浴盛装,聚集在礼拜寺举行规模盛大的礼拜。随节日礼拜的结束,从高高的唤礼塔上“纳各拉”鼓和哨纳声骤然而起,人们走出礼拜大殿自发的踏着欢快的乐曲声,跳起“萨玛”舞,彼此握手道贺。一般维吾尔族妇女不参加聚礼。
诺鲁孜节是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距今至少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内容与汉民族的春节相似。该节日形成初期,包括维吾尔族在内的突厥部落的先辈过着游牧生活,他们在晚冬初春把昼夜时差持平之日称之为“脊凯旧生”、“年头”,并把此日开头的月称之为“羊羔月”。
“白拉提”,为阿拉伯语,意为赦免。因为节日那天,居民多烧油葫芦,形成满村灯火,因此又称“油葫芦”节。节日时间是在封斋前约半个月举行,即公历时间8月1日至15日间。
7、新疆人有什么重要的节日
新疆人重要的节日有古尔邦节、开斋节、“那吾鲁孜”节、“那达慕”大会、抹黑节、巴罗提节。具体介绍如下:
1、古尔邦节(拉丁文 Eid Adha),又称宰牲节,尔德节。古尔邦节与开斋节(肉孜节)、圣纪并列为伊斯兰三大宗教节日。
古尔邦节是穆斯林的盛大节日。“古尔邦”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或称为尔德·阿祖哈。“尔德”是节日的意思。“古尔邦”和“阿祖哈”都含有“牺牲”“献身”的意思,所以一般把这个节日叫“牺牲节”或“宰牲节”。也译作“库尔班”。
2、开斋节,阿拉伯文‘Id al-Fitr的意译,音译“尔德·费图尔”。亦称“肉孜节”或“小节”。与“宰牲节”同为伊斯兰教两大节日。时间在伊斯兰教历10月1日。
穆斯林在莱麦丹(第9月)全月斋戒,斋月最后一日寻看新月,见月次日开斋,即为开斋节;如未见新月,则继续封斋,节期顺延,一般不超过3天。
3、“那吾鲁孜”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哈萨克族人民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正月举行。“那吾鲁孜”是...姑娘追,哈萨克语叫“克孜库瓦尔”,是哈萨克族姑娘和小伙子喜爱的一种传统的民间游戏,也是他们表达爱情的一种方式。
4、那达慕大会,是内蒙、甘肃、青海、新疆的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在每年七、八月这一水草丰茂、牲畜肥壮、秋高气爽的黄金季节举行。
那达慕,蒙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它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适应蒙古族人民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那达慕大会有着悠久的历史。过去时那达慕大会期间要进行大规模祭祀活动,喇嘛们要焚香点灯,念经颂佛,祈求神灵保佑,消灾消难。
5、抹黑节,是新疆锡伯族的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六的清晨,这种有趣的节日便开始了。据传说,这天“五谷之神”要下凡巡视,人们互相往脸上抹黑,是为了祈求五谷之神不要把黑穗病传到人间,以确保小麦的丰收,保佑百姓平安。
6、巴罗提节是塔吉克民族节日,又叫灯节,是塔吉克族传统节日,其隆重仅次于塔吉克春节(含春节、引水节和播种节)。流行于新疆塔什库尔干地区色勒库尔人中。伊斯兰教历八月举巴罗提节行。
巴罗提节(灯节)是塔吉克民族的节日,每年斋月前的一个月举行,共过两天。节日从第一天的晚上拉开帷幕。 由于节日之夜家家都点一种特制灯烛,故称之为灯节。
8、8.24新疆是什么节日,为什么银行不上班
2018年8月22日(星答胡期三)是古尔邦节,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政府第174号政府令的规定,放假3天。
2018年古尔邦节具体放假时间为:8月22日(星期三)至8月24日(星期五闹激)清弯拦,放假3天。
8月25日(星期六)、8月26日(星期日)为正常休息日。
9、葡萄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葡萄节是我国新疆吐鲁番地区的包括维吾尔民族在内的所有民族的节日。不是特指哪一个民族的节日。
1990年1月和3月,西北五省区对外宣传工作会议先后在甘肃兰州如开。会议提出举办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报中央批准后,于4月在北京向国隐旁内外发布了办节消息,。6月9日,吐鲁番葡萄节组委会在自治区人民会堂吐鲁番厅举行首次新闻发布会:从1990年起,每年8月20日在吐鲁番举办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
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是为纪念丝绸之路开通2100年而举办的。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长达4000多公里,仅在新疆境内就2000公里长,南、北、中三线横贯新疆型芹全境。吐鲁番位居丝绸中路要冲,是名闻遐迩的历史重镇,自两汉以来,长期是我国西域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之一。
葡萄节集旅游、经贸、文化为一体,以团结、卜携毕友好、合作、发展为主题,广交国内外经贸工商、旅游文化等各界朋友,扩大对外交流,进一步宣传新疆,宣传吐鲁番,提高吐鲁番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