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节是什么节日
1、每年夏至是固定日子吗?夏至是节日吗?
每年夏至是固定日桥御子吗?
每年夏至新历日期可以说是固定的,但会有一两天的误差。夏至是依照地球对太阳的公转运行轨迹和周期来计算的,但地球的公转一周的时间实际为365.2564或365.2422天,所以一年按照365天整来计算节气的时间,是会产生一天到两天的误差的。
夏至的新历时间,为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但一般为6为21日。
比如,2021年夏至的时间为 农历: 2021年五月十二日; 公历: 2021年6月21日,星期一,11:32:00
夏至是节日吗?
夏至和冬至一样,属于中国民间重要的节日,在古时被称为夏节、夏至节。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
清代之前的夏至节曾全国放假清消纳,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以避夏日酷暑答没,名曰歇夏。宋代《文昌杂录》里记载: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
《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夏至之所以能被当做节日来庆祝,是因为夏至的时候正逢夏收时节,而夏收结束后,又要开始新一轮的播种,所以夏至即要庆祝丰收,还要祈求丰收,所以在二十四节气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2、夏至是什么意思(图文)
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二十四节气·夏至夏至节气: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在每年公历的6月20日至22日中的一天。当太阳到达黄经90度,就为夏至。
夏至物候:夏至第一候鹿角解。雄鹿的角开始脱落了,不过不用担心,鹿角有很强的再生能力,过不了多久,雄枝坦档鹿又会长出新的角来。夏至第二侯蝉始鸣。闷热的空气中,知了在树上叫个不停。他们呼朋引伴,和弦而鸣,这边刚停下,那边马上又响起。夏至第三侯半夏生。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生长而得名。
夏至好养生:夏季阳气盛于外,所以,在夏至后,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所以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补,勿过咸、过甜,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还应该多吃生姜,因为不仅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而且对于防暑度夏也有一定益处。
夏至好作物:夏至正值麦收之际,对于农业来说,夏至节猛乱气的降水很关键,有“夏至雨点值千金”的说法。这一时节,杂草、害虫迅速生长蔓延,农谚说:“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因此,除草是夏至时节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此时田间劳动的工作量比平时大了很多。
夏至好习俗:夏至时节,有祭神祀祖的习俗,因为正值麦收,所以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的习俗。因此,夏至作为节日,被纳入了古代祭神典礼。除此之外还有吃面条、食粽子等习俗,妇女们还会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物品,来消夏避伏。
夏至好诗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宋代诗人洪咨夔写的一信和首关于“夏至时节”的诗:《夏至过东市二绝》涨落平溪水见沙,绿阴两岸市人家。晚风来去吹香远,蔌蔌冬青几树花。
3、夏至在古代还是法定假日,这是为何?
因为古丛码陵代人渗戚也需要休息,古代的官员也需要放假,所以当然也是有法定节假日的,我们不要把古代想的那么落后好吗。模兄
4、阴历六月十三是什么节日
农历六月十三是鲁班诞辰纪念日。
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姬姓,公输氏,字依智,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鲁班的名字实际上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
2400多年来,人们把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创造和发明也都集中到他的身上。因此,有关他的发明和创造的故事,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故事。
鲁班生平介绍:
鲁班,姬姓,公输氏,名般。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春秋时期鲁国人。“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
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5、夏至的习俗有那些
夏至的习俗
1、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2、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竟而成为制度。
3、“夏至”食品
“麦粽”与“夏至饼”:江南食俗,一般有麦粽、角黍、李子、馄饨、汤面等。《吴江县志》:“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不仅食“麦粽”,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夏至日,农家还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或分赠亲友。
冬至馄饨夏至面: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江南一带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6、夏至有哪些习俗夏至的习俗是干什么
导读:夏至是节气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夏至日,因此节日习俗和食俗每年都要进行一遍,不过很多人不知道夏至有哪些习俗?夏至的习俗是干什么的?为了增加大家对夏至节气的认识,以下是我带来的夏至习俗和食俗介绍,快点来看看吧。夏至
1、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旁册”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2、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竟而成为制度。
3、夏至南北要吃面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夏至面
夏至的食俗
1、生菜、凉面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就可以开始大吃生菜、凉面了,吃这些生冷的食物可以有效的帮助降火开胃,促进食欲,但是又不至于会因为过于寒凉而损害身体健康。因此每逢夏至将近的时候,凉面等食物就开始大卖了。
2、热面
还有人爱在酷热的夏天吃热面,那叫“锅挑儿”,据说有“辟恶”之意,吃热面是为驱除邪恶,多出汗以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
3、夏至羹
湖南长沙人夏至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夏至羹”,民谚云“吃了夏至羹,麻石踩成坑”,“夏至吃个团(音为”坨“),一脚跨过河”,意喻力大无比,身轻如燕。
4、夏至饼
夏收完毕,新麦上市,所以有日吃面尝新的习俗,也有人用麦粉调糊糊,摊成薄饼烤熟食用。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
馄饨
5、豌豆糕
夏至这一天,在老南京的风俗中大人要叫小孩骑坐于门槛上吃豌豆糕防百病。这项风俗的由来是因为夏令天气火热,人们多不思饮食,才让小孩先吃豌豆糕开胃。此外,老南京在夏至这一天还要吃碗凉面称称体重。
6、夏至蛋
湘南的衡阳、郴州、永州和湘西吃夏至蛋。夏至日,将整鸡蛋煮熟,剥壳后加红枣煮汤吃,叫“吃夏至蛋”。湘南一带,主要是嘉禾、蓝山、桂阳于夏至当天早晨起来,将整鸡蛋煮熟,用红纸或红色染料将蛋皮染红,再用一个小网袋装上,系上少年、儿童的前胸燃启仔,一直挂到中午或下午再剥去蛋壳将蛋吃掉。民间以为夏至吃蛋,能强身健胃,行走有劲。谚云“夏至吃蛋,石板踩烂。”
7、新麦
山东部分地区,夏至日有煮新麦粒吃的习俗,孩子们用新麦秸编的小笊篱,在汤水中捞取新麦粒吃,既尝新,又是一种游戏。
8、圆糊醮
皮汪 “夏至吃了圆糊醮,踩得石头咕咕叫”,以前很多的农户会将做好的醮坨用竹签穿好,插在水田的缺口流水的地方,并且燃烧香以此祭祀,祈求可以丰收。因此浙江绍兴依然有夏至吃圆糊醮的习惯。
想了解更多
节日
的习俗,请点击
》》》》
7、夏至美好寓意
夏至代表寓意:炎热将至。岁嫌蚂
每年的夏至乎埋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夏至,又称“夏节”、“夏至节”。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夏至期间我国者慧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
夏至,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气,还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节日中的端午节就是源自夏至节。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
8、为什么说麦收”八、十、三场雨,瑞雪兆丰年”
地面上有积雪覆盖,对扮哪土壤和空气的冷热以及水分状况都有很大影响。地面上有了积雪,可以冲旦防止土壤中的热量向外散发,阻止冷空气向土壤内侵入。
因为雪花本身很疏松,落到地上后,雪花与雪花之间夹杂了很多空气(约有90%~93%的空气)。大家知道,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棉被之所以能保暖,也是因为棉絮里储有很多空气。
在古代民间,人们从年末廿三或廿四的祭灶便开始“忙年”了,新年到正月十九日才结束。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厅判码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
节日交流问候传递着亲朋乡里之间的亲情伦理,它是人们增深感情的重要节日,是个欢乐祥和、亲朋好友欢聚的传统佳节。
9、又是一年麦收时
麦收是关中农村一年中最重要的农时。
小时候,每年六一儿童节的兴奋还没有散去,农历小满过后,一望无垠随风翻滚的麦浪,已由青转黄。头顶的太阳离人越来越近,风吹到脸上已感到些微的燥热。“算黄算割”鸟儿不知从哪里飞来,在田间终日勤快地叫着。空气里早已弥散着淡淡的麦香。各村各户的大小劳力,都不敢外出和打工,只等着收麦了。
村镇道路上的人多了起来,出了嫁的女儿带着女婿孩子去给娘家看“麦熟”,又算着日子去附近赶集上会,采购准备收麦的农具物品。往年使用的旧农具,早已翻腾出来修补完成,簸箕“舌头”已换成了新的,踅筛的口沿已重新地箍了一遍,有些松散的扫帚又重新界了一回,去年用断了一个齿的铁杈,已找铁匠结实地焊好,被老鼠咬破的尼龙袋子,已由家里的女人缝补齐整,就连扎口绳子也换成了新的,垫上小布片儿,紧紧地缝在袋口。上会时装在心里的,是出门前早都计划好的一份物品清单,买一把细糜的扫帚、捎上一张轻巧的木锨、选上一把三股备神或者四股的铁叉,抑或是挑上一把趁手的镰架、刀子,还有必需要准备的一块磨镰用的油石。一样一样精心地选好,一遍遍仔磨租细地对照心里的清单,数了又数攥在手里的一卷钞票,不敢遗漏了什么东西,准备齐全,心里才有了底气。女人在家早都磨好了一套面粉,特意多收了几升白面,蒸了花卷。最后要办的,是家里“掌柜的”出门前特意交代的事。买上一些土豆、蒜苔等常菜,因为麦收时节是没有人转乡卖菜的。各项任务完成,一遍遍地点齐了物品,小心地跨上自行车,摇摇晃瞎滚兆晃地回家。眉头舒展,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光场
天气一天天地变热,种在各家地头的大麦和油菜已经熟透。必须提早地收获后要腾出空地来,做麦收时的场苑。剜场、光场就正式拉开了麦收的序幕。
种在场苑里的大麦和油菜,要用镰刀剜掉,必须连根、茎、叶全部清理干净,有一点根叶,场是光不住的。平整好的场苑,和墒时就要用碌碡碾平、碾光。太干不和墒就要“泼场”,用桶挑了水倒进大铁盆里,用碗舀水,均匀地撒泼开去,要使翻起的泥土湿透、平整没有积水。这个活路一般要在下午进行,日头不酽,不至于场面很快被晒干和板结。天黑时,村外路上往回走的,都是挑着桶,懒懒地往回挪。拖着两腿泥,着实累得不行!
光场是在第二天的清晨。天刚蒙蒙亮,笼里装了草木灰,拽了用水泥制成的小碌碡,借着夜里的潮气,小心地试了土的软硬。光场是有讲究的,为了保证平整,只能穿平底布鞋,碌碡碾压要一行参着一行,又不能参得太深,太宽和太窄都不平整。横竖间隔着,便于压光。碰到过于湿的地方,就撒上草灰,避免粘着。场越碾压得密实平整,夏收碾场时才好用。小碌碡看着轻巧,可一上午几百遍来来回回地碾压,也是很累人的。但看着光光平平泛着青光的场苑,拽上一条麦穗,放在掌心揉上一揉,吹一口气,数着落在手心里饱满的麦粒,心里美美的满是自豪!
割麦
“麦熟一晌”。几天前看上去还泛青的麦子,在夜间的一场阵雨后,变魔术一般地披上了“金装”。磨了镰刀子提了水壶,人人都攒了一包劲急急地扑向了田里。
麦田里热闹了起来,满地里都是人。猫着腰,右手持镰,先搂住一米见方的麦子揽入左手,挥动镰刀,只听见“嚓--嚓”的声响,很娴熟地用脚一踢,身后是大小一样、整齐排列的一行割倒的麦堆。割麦讲求腰力和耐力,一晌地猫着腰割麦,腰不好不行。太阳越毒晒得越干越好割。若有些潮湿,刀子易钝,割起来就费力很多。最不经晒的就是我们这样的“小劳力”。割一会就不停地直起腰来,目测前方地头终点的远近,或者总是回头数着身后的麦堆,垂头丧气地发着牢骚:“咋总也割不完?”父亲听了总是训斥我:“赶紧割,看你懒得外样子,割不完才好哩,那不成聚宝盆了!”猛然发现地头路上驮着白木箱的自行车,“卖冰棍的!”立时来了劲,拿了父亲给的一角钱,风一样地窜向地头,买了两根冰棍回来。小心地揭开油纸,一股奶香扑鼻,呡上一口,冰凉甜爽,毒毒的太阳底下总希望手里的冰棍舔不完哩!
在麦子成熟时,若是下过一场雨,再刮过一阵风,那就麻烦了!大片大片的麦子倒伏在地里,不但影响产量,也不利于收割。割“倒麦”并不像直立的那样顺手,费工费时得多。有时干脆请“麦客”来割。小麦成熟时,街镇的屋檐走廊下,多了成群结队背着铺盖的“麦客子”。他们大多来自旬邑或者甘肃一带,体力较好,用的镰把长刀子宽,割麦既快又好。中午我妈下了汤面,用桶盛了送到田里,每人能吃七八碗,还要喝上两壶开水。割完麦子,用脚步踏了地的面积,结了工钱又步行往街镇上赶,等着接第二天的活。我一直惊奇的是“麦客子”的饭量怎会那么大?还有就是用脚步踏地丈量面积,不用验算准极了,叫我这个初中生羡慕不已。
后来又有了专门割倒的机器,麦子被割倒整齐地排在地里,只等拉运碾打了。偶尔,田里也有收割机出现,那家伙我只是在电视和书本里见过,庞然大物一般。但很神奇,从田里开过一遍,就收获完成,几个人在车上忙乱地倒着口袋,像打仗一样。这样先进的家具不是家家都能请的,大都嫌太贵。收一亩地,要顶在工地上打工一个礼拜的收入哩!地头上来回追着收割机跑的,都是些骑摩托的有钱人和怕出力的懒人。收割机割麦,要求自己先要割一段地头,为了收割机掉头方便省事,常因地头割得太短而与司机多说话。给我四爸割麦时,司机就嫌地头割得浅了,我四爸说:“我难不成给你把地种成圆的,你来了开上只转圈圈哩!”地头上的人都笑了起来!年长的人对收割机是不接受的,总说:“抛撒太大了,胡整哩!”
拉运麦子,一般在早晚进行。借着潮气好装车。装车子是讲究技巧的,麦穗向里,一捆捆左右要参起来,不断地目测车辕和羊门的中心线,把握着装在车上麦集的偏移,和车子前后重量的均衡,车子后面装的沉了,车辕压不下来,费力,车辕装的重了,拉车子时要抬着车辕,很把抓人!装到用铁叉丢不上去时,用麻绳直拉到车辕上绑紧,只留不足一尺长的车辕把手。拉车子很费劲,男人在前面拉,女人在后面推,车轮子气要打饱,行走起来要有节奏配合默契、不紧不慢。经常有年轻人在大中午拉麦,这时麦子被晒的干燥蓬松不易绑紧,上坡时用力及速度不均匀,翻倒地头是最恼人的,两口子生气地互相骂着,但绝不打架,因生气少一个人,这活就做不成了!倒在地上稀乱的麦子,要重新装车拉运,不像新装时容易,往往得多跑三四回。
碾场
麦子被拉运到场苑里,整齐地倒在一起。每天用扫帚把场苑漫扫一遍,扫去浮土漫填了龟裂纹,避免碾场时麦粒落到场缝里。
天气晴好的上午,在例行的漫场后,全家男女老幼齐上阵,开始了摊场。用向下弯曲着细长齿抓的麦钩和铁叉,把麦子一堆堆地拉到场面上,用手撕开打散,直立起来堆满场苑。不能摊得太厚,厚了太阳晒不透,不好碾打,太薄又得多摊几场,费时费钱。经过几个小时地摊场,几亩地的麦子被均匀地立在场里。
一中午太阳地暴晒,麦穗上的麦芒乍开着,麦粒随时都要往下掉一样。这时候最忙的就是拖着大碌碡的拖拉机了,一会儿在村东,一会儿在村西,一家接着一家地碾场。车拉着碌碡闯进场中立着的“麦草阵”艰难挺进,转着圈地碾压。场边少不了卖汽水、冰棍、啤酒的跟着。打开一瓶汽水送到司机手里,场就会碾得格外细疏。一直碾到直立的圆鼓鼓的麦秆,变得白白亮亮,扁扁平展地铺贴在场上时,一遍才告结束。在第二遍碾压之前要翻场,把埋在下面的麦草翻上来要充分碾到。一家人大杈小杈地排成一行,一个方向地用铁杈翻挑着麦草。九十度地转动杈的把柄,麦草飞舞着翻到一边。一个小时不到,场面上又都是立起来的麦草,只是没有开始时那么高了。因为车在场里要转圈的原因,要把摊开的麦草铺成圆形不留方角。圆场一般是大人来进行,年轻娃是没有这个眼色的。
当麦场被碾过两遍,直直硬硬的麦草变得洁白柔软细碎时,要起场了。就像是尘封多年的美酒要被启封一样地难掩收获的希望。同样是男女老幼齐上阵,大杈小杈一起舞动。轻轻被抖去麦粒,麦草被长条状一行行堆好,由壮劳力用大杈把麦草拾走,在场边集好。带着麦穗的生场碾完后,为保证颗粒归仓,还要碾第二遍的“腾检场”。集好的麦秸在碾腾检场时,又要重复着摊场、翻场、圆场、起场的程序。
碾场需要的场地大,由于车辆紧张,往往很被动。用脱粒机想停就停能随意得多了。用长长的木杆子挑着带钩的电线,挂在电杆上,接通电源就开始了。男人负责抱着麦捆向脱粒机口入着带穗的麦草,妇女戴了草帽在机口前用铁叉挑运打出来的麦草,小孩子抱着木锨清理脱粒机下流出的麦粒,一家三口就能开交。但脱粒机出来的麦粒打在脸上生疼的,飞舞的灰土把人脏的像熊猫一样,鼻孔嘴里全是的。机器烦躁的吼叫声几日在耳边余音不断。
用有十多个竹齿的木杈拾走细碎的麦草,剩下伴着麦糠的麦粒铺满场苑。把这些麦糠麦粒集中起来的运堆堆到场中间,要趁着有风扬场,把麦糠和麦粒分离开来,收获纯纯净净的粮食。扬场是技术活,用木锨铲起一锨混着麦糠的麦粒,锨板稍斜地掌握着角度,拉出一道弧线向空中扬起。借着风力,麦糠与麦粒在空中分离,飘向一边,像下雨一样垂直落下的是光光的麦粒。男人扬场,女人打扫帚,借着木锨每向空中扬起时,用扫帚轻轻掠扫着麦堆上落下的小段的麦秸,动作配合默契。把式好的很轻松就能把麦糠清理出去,而把式不强的,往往不是麦粒扬到了麦糠里,就是麦糠原样地拌在麦粒中,既费工又着急.这是当家男人必须掌握的技艺。
农忙时节全家上阵,趁着晴天龙口夺食,没黑没明的干着。最辛苦的要算各家的女人们。因为劳力少,在田里场里和男人一起干着同样的活,回到家里,男人在收拾了农具后还可午休片刻,女人却要一头钻进灶房,高温、烟熏、火燎的,一顿饭基本是流泪流汗的完成。吃完饭后又要赶紧地洗锅刷碗、喂猪喂羊,烧好开水后小跑到场里。“咋这半天不来,不知道你在屋里弄啥哩?”男人责怪着。女人一声不吭地干着手里的活,丝毫不比男人少干!
晾晒
碌碡和脱粒机的声响日渐稀疏,场里立起一个个高耸的麦秸集的时候,收割碾打基本结束。粮食的晾晒同样重要但轻省了许多。晴好的上午,把麦子在场里摊开,经过大太阳的暴晒后,要及时入仓。摊开晾晒好以后,想起放假时老师布置的要交勤工俭学的粮食任务。利用翻搅粮食的间歇,挎着竹笼去捡拾散落在田里的麦穗。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和家里大人的要求相比,要重视的多。全然不顾麦茬扎手和太阳热浪的烘烤。
麦收时是最容易变天的。上午还是晴空万里,中午却看见南面的天空,涌起山峰一样的云团,白白厚厚的,越聚越高,是要下雨的节奏。所有人都涌到了场里。有起场的、有收粮食的、有集麦秸的、急急火火地忙着。当云团由白亮亮变成灰蒙蒙的,已经压在头顶时,手里干活的节奏越发的快了。云层越积越厚、越压越低。起风了,风是雨的头!风虽不大,却吹得树叶乱晃。燕子在低空中窜来窜去,人人的心里也跟着毛乱起来,不说话急急地忙碌着。粮食也顾不上细疏地收拾了,麻利地装了袋子放到架子车上往回运。我平常一次能拉六七袋子粮食,现在的情形多装了两袋却不感觉到沉。路上碰到的人也都急急地小跑着。拉着车子跑起来却也感觉格外得轻,家门口的坡竟也轻易地冲上去了。一袋一袋地搬运,虽汗流浃背却也感觉不到累。只盼着赶紧收完粮食,美美地享受即将到来雨天的清凉和惬意。我是最喜欢这样的气氛,有些像打仗,劳累了几天也盼着下一场雨能歇歇。但我知道只有我是这样想的。这个季节的农民,没人喜欢下雨,都恨不得用绳子把日头拽住,没黑没明地晒着,收麦是天大的事,是农民的命哩!
有几滴雨从空中警告地落下。有人大喊:“快些,雨来了!”满世界的人都快跑起来,扛农具的、抱袋子的、拉架子车的,大人小孩都疯跑着,像是上了发条又调高了一个档位的机器。雨点已经变得豆大,掉落在路上厚厚的尘土里不见了踪影,泛起浓浓的土腥味。路上的人依旧很多,都相互帮忙地推车子、抱娃、检拾掉在路上的农具。有转身跑回去捡自己被风吹落的草帽,就连中午放在地头吃草的山羊,也在前面拱着头拽着主人往家跑!雨点越来越密,落到路上厚厚的尘土里藏不住时,路上已没有了人。低飞的燕子已早已不见了踪影,街道上散步的几只鸡也蜷缩在一起挤在屋檐下,整个世界安静了下来。田地里空无一人,麦场上的雨水亮晃晃的,泛起无数个被箭头射出的水泡。麦秸集在场边的雨中静静地立着,享受着清凉夏雨的洗礼,
雨还在下,满世界里静得只听到雨声。各家各户都关了门,被这突如其来的大雨撵回家的人们,洗了灰尘,端了茶缸子,一遍遍地数了堆在房中间一袋袋的粮食,估摸着产量,满意地点着头。连日的劳累后躺在床上,舒展筋骨,要美美地歇上一觉。
后记
如今,麦田已很少了。白晃晃的温室大棚替代了原先绿绿葱葱望不到边际的“厚毡子”。机械化操作使种庄稼已变得简单轻省。种菜卖菜一年四季天天地忙着,每天都有卖菜的收入。不爱种地的年轻人,也早已进了城市,或打工或经商,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有的在城里买了房安了家,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着,一年到头也难得回家几次。家里留守的老人经管着庄稼。收麦也变得极其简单,当年每到收麦时总爱着急催嚷的这些老人,现在竟也在门口打着牌,就有车把收割机收获的麦子拉运回来,
“叔,粮食给你倒在那?”司机喊道。
“随便倒在那,一会就卖了!”老汉头也不抬的应了一声。
地上铺了塑料布,倒在上面的麦子赶天黑就被贩子收走了,只用两三个小时就完成了夏收。从城里开车回家的儿子,没有啥忙可帮,父母收拾了各样的鲜菜、鸡蛋和自家磨得面粉装到车上,催促着快走。就连想带孩子看看收割机工作的情形,都得要碰运气呢!
又是一年麦收时!蓝天白云下,一望无际的麦田,忙碌的收割、碾打、晾晒的场景,已成了遥远的回忆,只是在梦里才见了!
10、夏至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夏至节气的特点和风俗简单介绍
1、夏至节气的特点是多暴雨、梅雨天气,高温,潮湿。
(1)对流天气: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
(2)暴雨天气:夏至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多数情况,“夏至”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频频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
(3)江淮梅雨: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兆启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一些蚊虫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4)高温桑拿。夏至,意味着炎热天气正式开始,之后天气越来越热,因此民间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夏至后虽然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天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
2、夏至的风俗:
(1)祭神祀祖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2)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搏猜带”,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基芦子。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竟而成为制度。
(3)夏至南北要吃面。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4)夏至节。夏至和冬至一样,属于中国民间重要的节日,古时称“夏节”、“夏至节”。清代之前的夏至日曾全国放假,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以避夏日酷暑,名曰歇夏。宋代《文昌杂录》里记载:“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