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有什么春节节日习俗
1、请教广东云浮罗定风俗 过年第一次去男友家过年公婆该不该给我红包
罗定的风俗是这样的,一二十也是红包,不一定要大的,有心就得了,信我啦!
2、罗定的传统习俗
从节日民俗看,凡是汉民族的重要节日,如元旦、元霄、清明、端午、七夕、盂兰、中秋、重阳、冬至、小年晚、除夕等,也是罗定的重要大节日,其节日的内容、意义也大致相同,所不同的只是由形式、地域、民情、生活习惯等而形成的表现方式和生活内容而已。当然,在传承中也有不少变异。
孟兰节,又称中元节,岭南各地叫“鬼节”,罗定叫“鬼仔节”。中元节以七月十五为正节,佛教《大藏经》中说,目连因母堕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火炭,目连求教于佛,佛令作盂兰盆,用奇果素食放在盘中供佛,然后目连的母亲才能得食。北方中元节一连几天,佛寺均作盂兰盛会,民间挂冥钱衣纸,备素食以供奉祖先。岭南地方以七月十四日为中元节。据说,宋代末年,人们准备过节时,元兵突然入侵,因此只好提前一天祭祀祖先。从那以后,人们就习惯于七月十四这一天过节了。在罗定还有另一种说法:人们原本在七月十五过节,这天,瑶人都从山上下来,抢走祭祀田头土地社公的祭祀食品,于是,将过节提前了一天,好让瑶人扑个空,从此将中元节改在七月十四日。这一天,家家除祭祖外,还要在田头屋角烧香烧纸衣摆路祭让孤魂野鬼饱食一顿,求得人鬼安宁,俗称为“施幽”。
北方祭祀用牛羊,罗定祭祀用鸡,一般人家祭祀都用鸡、猪肉。鸡要整只,要煮熟,祭祀后斩成小块,配以调料,味既美爽滑,又保持鸡的原味,俗称“白切鸡”。由于鸡赋以一种隆重的意义,除祭祀外,待客也用鸡,因此有“无鸡不成宴”之说。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罗定大部分地方以八月十五过中秋,但也有不少地方以八月十六日或八月十四日过中秋节的。据说,因为祖先以抬桥为生(有的避讳说祖先抬桥,于是说祖先当官坐桥),因为归家很晚,家家都开台祭神了。而自己什么东西(祭品)也没准备好,因此决定改在十六日过中秋节,后世沿袭流传至今。至于八月十四日过中秋节,则不知甚么原因。中秋节家家拜月光,村中习俗还时兴请月光神,村中大小老幼,夜深人静时围坐“地堂”上,由一人作法请神,据说,月光神可附体,当中被附体的便扮演起月光神角色,一般多为女性,有点像西方的催眠术。除此之外,乡村中还放火明灯(孔明灯),并以村中青壮年组成队伍,争抢降落的孔明灯。抢孔明灯时不受地形限制,因此比抢花炮的场面更为壮观。
元霄节,北方十分隆重。元霄节又名灯节,上元节,俗兴上元上灯。罗定习俗,如家中添一男丁,来年正月初二上灯,花灯挂于村中社坛大树上,十六日落灯,落灯时亲戚都来祝贺,并观看“抢春灯”,谁抢到“春灯”则会行好运。
与过年有密切关连的节日是冬至日。冬至是夏历24个节气之一,在农业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冬至日太阳射向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后,白天时间便逐渐加长,天气也一天天回暧,所谓“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周历以冬至为正月,是一年之始的岁首某一天。在罗定人心目中,冬至却具有过年的份量,甚至有“冬大于年”的俗谚。农村中对冬至十分重视,家家均举行祭祀祖先活动,而且十分郑重其事,避讳亦与过年一样,喜欢讨大吉利。
在婚俗方面,罗定普遍有哭嫁的习俗,一般在迎新日子定下之后,或半月半,或三、五日前,待嫁姑娘便不再在户外露面,整天待在家里,邀集平时友好的姐妹们一起,学唱哭嫁歌,哭嫁大多在出嫁前三天前正式开始,哭嫁时,不仅仅是哭泣,而是以歌曲的形式来哭。哭嫁也有不同的哭法。一种是有韵无词,用哭声的强弱、长短、快慢来造成一种节奏、韵律,间中也有几句唱词,表明一种待嫁在即的难舍难离之情,称为“唱嫁”,可以表现感情强烈,跌岩多变,这种哭嫁喜多于忧,往往会出现哭中带笑的场面。另一种是名符其实的哭嫁。哭嫁本来是一种相传成俗的形式,如不哭不唱,反而不合乎“礼”的反常。一般农村妇女,习惯于这种婚嫁的专制性而视为人之常例,对于出嫁既不高兴,也不反感,认为哭嫁是出嫁前必须做的一件事,因此就按部就班,依照母亲所教代代相传的唱法、哭法及固定的歌词,必须连唱三天才唱完,俗称为“唱字眼”。字眼歌有唱本,但新娘子对于未来命运一无所知,内心充满着悲苦、恐惧和彷徨的矛盾心境,因而每当唱哭嫁歌时禁不住真情流露,哭父母、哭兄嫂、哭姐妹、哭邻里,甚至一发而不可收,哭嫁妆,哭上桥,唱到感情难以遏制时,便长哭短叹,令听者同情,与之共鸣而同哭,使得本来是人生喜庆大事的热闹场面,往往被一片哭声弄及凄凄切切。第三种是骂嫁。由于对包办婚姻不满而无法摆脱内心积聚的哀怒、愤懑、痛苦的表情,无处申诉,无处发泄,于是便借哭嫁而尽情宣泄。骂嫁的方式,也是一种约定俗成的风俗,一个待嫁的姑娘可以有选择骂嫁方式的权利,无论是骂父母、骂哥嫂抑或骂媒人都无可非议,被骂者都绝对不能表示不满,更不能还口,越是骂的恶毒,便越是吉利。哭嫁的习俗,随着婚姻自主、开明而逐渐消亡。
婚丧嫁娶被称作红白喜事,婚事本来是欢欢喜喜的却被搞得悲悲戚戚,而丧礼本来是惨惨戚戚以表示哀痛之情的,却被搞得热热烈烈,罗定的丧俗喜欢鼓乐开道,吹吹打打,送葬队伍鞭炮齐鸣,鞭炮烧得越多,越表示风光大葬,因此,丧事中都可以见满地铺红。
“三岁定亲”是不同于童养媳的习俗,一般是孩子三岁时由父母双方换帖,便成婚约,此后若女方未到结婚时先丧,男方必须将其牌位领回祠堂供奉,她的坟也由男家后人祭扫。此后男方再娶,亦只能算作继室。
罗定风俗虽受汉文化主导,但乡村各地,受少数民族影响而异化的风俗仍十分突出。汉族一般妇女地位低下,男尊女卑现象十分普遍。在罗定农村,舅权的地位和权威却受到极大的尊重,乡村流行有“天上雷公,地下舅公“的俗谚。凡是外甥的事,无论大小,舅舅都有权过问,如外甥的婚事、分家、离婚、父母丧葬等,舅舅都要过问参予,如兄弟分家,村中族长都无权过问,但舅父则可以主持公断,这种舅权特重的现象显然是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母权的残留和曲折反映,源自于古代百粤民俗,至今广西壮族仍保留着这种舅权特重的母系氏族公社残余。
“契大树”和“契石头”是原始宗教色彩浓郁的多神崇拜习俗。民间保留着信巫尚鬼,盲目信仰多神和鸡卜的原始宗教遗俗。人们除了崇拜祖先以外,还崇拜各式各样自创的神灵,诸如山上的巨石、路边的大树,甚至爬行的虫蛇、飞禽走兽、险峻的山峰,都可以随心所欲地被封为不同威力或作用的灵神,诚心顶礼扣拜。在日常生活中也诸多禁忌。在农村中,生了孩子便要找一大树或巨石“上契”,所有与孩子有关的大小事情,都要给“契爷”或“契娘”烧香还神。这种“契大树” 或“契石头”是古百粤民族遗留下来的多神崇拜习俗,是一种世代相传的原始宗教观念。
3、罗定市各镇区过春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现在都差不中唤多的了,好多规举和避忌的都没有了,我想统一的就是行大运,祠堂烧宴肆香拜神,一早呜炮,几乎一晌培轿样了
4、罗定习俗?
1、长卷祈福
长卷祈福是广东省罗定市特色春节文化活动,是广东省"一城一特"21个特色春节文化活动之一,是一项公益性活动,群众发起,群众组织,全民参与的春节文化活动。长卷祈福活动相比其他春节活动更显文雅,也可彰显地方文化魅力,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罗定其中一张文化名片。
2、北帝诞庙会
北帝全称北方真武玄天上帝,俗称上帝公、上帝爷或帝爷公。是汉族民间信仰的神仙扮滚之一。其为统理北方、统领所有水族(故兼水神)之道教民间神_,又称黑帝。
而北帝不仅仅统率所有水域的安全,还是北极星的化身,可指引船只航行于正确方向,不会迷失于海上。道教重视斗星崇拜,称「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凡是人从投胎之日起,就从南斗过渡到北斗,人之生命寿夭均由北斗主其事;因此,人祈延生长寿,都要奉祀真武大帝。
3、泷州歌墟
泷州歌墟自清代同治年间开始,每逢正月十五、五月初五、厅数余八月十五、九月初九等民间节日,各地著名的泷州歌手云集羊塘头(现素龙街道凤阳村)古榕周围,吟咏唱和,羊塘头及邻近村庄万人空巷,而榕树周围还有摆卖土特产和美味小吃数十档,生意兴隆,形成歌墟,前来观赏有诗为证:“荷塘古榕凤阳乡,泷州歌妹齐登场,那管身前身后事,满村听唱稻花香。
4、炮会
炮会在罗定市西部大多数镇都有,炮会的仪式内容丰富毕薯,由奏乐、祭祖、舞狮、燃炮、放炮、抢彩头等项目组成。炮会的重头戏就是抢彩头,抢到彩头者被人们称为“炮首”,他们将成为下一年炮会的组织者。
5、醮会
醮会是广东罗定地区的汉族民俗及民间宗教活动。醮会很多以庙命名,也有以社坛命名,一般五年一大醮,三年一小醮,每年秋收后的小醮叫禾谷醮。分为搭坛、开坛、行香、行径、祭神等。
5、求求求求求求进!!!】云浮罗定 习俗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六日,罗定素龙人称这天叫"落灯",有好几条村都自发搞很有民俗特色的活动----放炮
民俗活动别具特色,许多民俗至今保留中原地区风貌,被称为“中原文化的活化石”。每年的春节后“正月十六”是素龙的好几条村村民展现民俗文化的高潮期。这天村里家家亲朋满坐,把酒庆元宵。
短短几天,全村多种民俗活动,以其古朴、粗犷、壮观热烈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民众参与, 如反映乡村改革的唱大戏、抬炮游行、烧炮、醒狮贺庆、晚上古灯绕村游行、烟花汇演等民俗活动,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大甲村民俗闹元宵场景。也是过大年的最后一个喜庆日了,所以办得隆重热烈。
新塘村从清朝就已经开始有抢炮的习俗,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由于历史的原因被停止了十多年.改革开放后重新继承了这个活动,还发扬广大了,出于安全考虑,从原来的抢炮头改成现在的公开投标,谁投的价钱多,就由谁来点这个头炮,放完炮后留下的炮头由投中者拿回家,标到头炮的人都是出门做生意的大老板,虽然迷信讲法头跑可以令中标者添丁发财,家庭幸福,其实多做善事也是有福的.因为标凯亮金都是用来做公益事业用的,比如修路,建学校等.
云浮风俗习惯 :
1、春节有的不能出外,过年大扫除、粘挥春、对联,吃团年饭、放鞭炮、拜神、派利是、不能说不吉利的话、行大运、放鞭炮、拍照、买风车、喝早茶、拜年、放烟 花。。。等等。 2、端午吃粽子。
3、搬家搬屋时将下述五类日常用品于择定的吉时先搬进新居的厨房,然后其它物品才可搬进
新宅。一、如恐迁移后水土不服,另可携带一块旧居的泥土及姜入新宅。二、而要远行(出国)之
人带点米及泥土随行,对克制水土不服听说颇为灵验的。三、乔迁离开旧宅之前,应在房间
盯冲宽 留下一个「旧的钱包」,内放五枚硬币。四、在厨房留下「两个鸡蛋」及「一封红包袋(利是)
」(「红包袋」(利是)内放「柏叶」及双数币值的「纸币」一张)。五判举、「最后一件物品」或
「最后一个人」要离开旧宅时,记得在旧宅之门前先洒一些米,然后才锁门离去。
(二)祭拜新宅「地基主」搬入新宅后,当天下午黄昏时分,依习俗通常要祭拜「地基
主」(第琪子)。听说「地基主」为「土神」或「宅神」,每栋房子都有,祭拜「地基主」
能保家宅平安。或说:「地基主」为宅地的先住者,俗称「开基祖」。因后来宅第被别人
侵占或沦落别人居住,俗信应祀拜之,始免于祸害。传说中的「地基主」,身材不高,祭
拜时要在厨房门口或新宅之「后门」处,且摆放供品的桌子不宜太高。
6、罗定大年初一串门叫什么
罗定大年初一串门叫铅伍拜年。
大年初一,穿上新衣,出门去走亲访友即拜年,这是春节的传统习俗,是辞旧迎新,迎接新年。
罗定,广东省辖县级市,由云浮市代管。古称泷州,又名龙乡。罗兄激雀定位于广东省西部,西江以南,是西江走廊的交通要冲,自古被视为门庭巨防,抚绥羡早重地。
7、罗定春节习俗 作文
在罗定,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六为过年时间。这段时间,可以分为年前、过年、年后三个阶段。今天,还大致保留这样的习俗。 年前阶段是从腊月二十三至过年前一天。这个阶段是做好过年的一切准备工作。有这么一个顺口溜“二十三扫屋,二十四磨谷,二十五 洗头,二十六搽油,二十七趁墟,二十八到杀猪,二十九年三十晚。”二十三扫屋。家家户户打扫房子,洗刷被帐与家具杂物。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夜”,是年前小节日。过去,家家户户灶台立有“灶王爷”(俗称“灶头君”),人们习惯于当天砌新灶,杀鸡、买猪肉、烧香拜祭灶头君上天“述职”,祈望磨扮孙它“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是罗定过年习俗的开始。二十四磨谷。过去,家家户户置有一盘谷磨将谷磨成米。然后用碓将米舂臼,储足整个春节期间(至正月十六)的食用。 二十五洗头。过去,妇女习惯于这一天用茶子麸洗干净头发,以迎接新年的到来。二十六搽油。O妇女都用茶子油染发打扮,使头发乌黑发亮。 二十七趁墟。过去墟期统一,腊月二十七是年前最后一个墟期,家家户户都去墟上选购过年所需的食品、用品。 二十八杀猪。农家都在这一天宰大猪,精制成扣肉、肉丸、卤肉,待过年时食用;余下的制成粉肉、腊肉,在正月期间食用。过年前阶段,除了上述各项准备之外,家家户户还精心制作糯米糍、油糍、米粉饼、鱼丸等传统食品。同时,为孩子做新衣服纳新鞋子并写好春联。 过年阶段——自年三十起至正月初二止。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喜庆、欢乐、祥和。过年阶段分为过年、春节、开年三个段落。 过年时家家户户张贴春联,挂利市钱,杀鸡拜祭太公与社坛公,制作丰盛菜肴,放鞭炮,以驱鬼避邪、除旧迎新。之后,合家围聚在八仙桌旁吃团年晚饭。饭后,大多吃上一些水果、瓜子、甜品之类小食。 晚上,家家户户亲人聚在一起叙谈,厅堂、灶间,每个房子均点上油灯,彻夜通明。过年这天,不少家庭为孩子挂灯,祈求神灵保佑孩子身体健康、聪明伶俐。灯为走马彩灯,挂在社坛公旁大树上,挂后要拜祭一番,油灯要日夜添油,点至正月十六。 年初一(春节)——是过年的缺梁高潮。凌晨,家家户户齐放鞭炮迎接灶王爷上天归来,欢庆他带回吉祥万福,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平平安安。因为灶王爷五更才回,所以鞭炮要一直鸣放至五更。人们一早起床,首先要再燃放鞭炮,二度迎新,然后洗刷碗碟,制作汤丸,拿出糯米糍、米粉饼等甜品摆在桌上(意为一家甜蜜) ,长辈给孩子发利市并共进早餐。 早餐后,长辈带孩子趁墟买些玩具、鞭炮,或拿出自己制作的风筝、陀螺让孩子在晒场玩耍,或带他们走家串户互相拜年,互给孩子利市, 尝尝主家制作的美点,直至中午才回家吃饭。 午饭后,有的村寨专门请舞狮队前来"采青",有的请八音班(民间乐队)来家中贺新年助兴,以增喜庆、欢乐的气氛。
晚饭后,大多合家叙谈,也有走家串户拜年的。晚上,家家户户的屋内仍灯火通明,以示喜庆。年初二——开年日,俗称“小开年”,这天一早放鞭炮,合家吃过汤丸(汤圆)等甜品早餐之后,算是开年了。跟着,打扫厅堂,按习俗是从门口往里扫,忌从里往外扫,意思是大吉大利从门外扫进来,而不要往外扫出去。随后,家人带上猪肉、银面(扎成团状的面条)、糯米糍、油糍、米粉饼等礼品去探望亲戚、朋友。小开年后,禁忌少了,家家户户的夜明灯也摘了。年后阶段——正月初三至十六为止。这个阶段主要是年后余庆,年后阶段有忌日,亦有几个喜庆日子。 年初三这天,户主不喜欢亲友、客人到来。如若来了,主家是不喜欢的,客人走时,大多也不给利市,以示不高兴。年后的喜庆日子:人日——正月初七。家家放鞭炮,合家吃喜庆饭,家家户户均欢迎亲友来探望,以助人丁兴旺。但亲友又都不愿瞎链在这一天到别人家去,传说会只助别人,而不发自己。所以,各家只好分头行动,既有人出门探望,又有人在家中待客,你来我往,十分热闹。 做醮(又叫“打醮”、“醮期”)。初九这天,村民聚集于有神灵的山坡或草坪或田野上。该处有事前用竹排栅搭起几丈高的塔形“大炮架”,其四面与中央挂上五长串鞭炮直垂地面。还立有扎上几十把锋利的、刀口向上的、几丈高的“刀山架”。 仪典:一是祭神。由醮会长带头烧香、即席宰杀公鸡,用鸡血拜祭菩萨,杀鸡、猪祭神,祈求菩萨、鬼神保佑村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二是“上刀山”。由有胆量、有杂技本领的男子,光着上身、脚板上刀山。每上一个刀级都要做一个惊险动作,上到顶端时,还要做一个令人惊心动魄的绝技。之后,又一级一级地踏着刀锋下来。有时两三个人同时上刀山。传说这是显示村民不怕鬼神,个个刀山敢上。三是过火海。地上烧着一堆堆熊熊大火,成年男子(也有个别女子)光着脚板踩着火堆走过去(不能跨过)。传说能上刀山、过火海的人就会大吉大利,逢凶化吉,平安无事。四是抢炮。抢炮是做醮高潮,最为热闹。此时,五长串鞭炮齐鸣,惊天动地。鞭炮一完,立即有一个炮圈(钢或铁做的)飞起,男子汉即争抢炮圈。醮会规定:谁抢到炮圈,要回到庙堂跪拜菩萨,烧了鞭炮后才算胜利者。胜者能获得醮会几十担稻谷奖赏,并被委以醮会长的职务,筹办下一期(3~5年为一期)醮会。五是菩萨游行。菩萨游行是醮会尾声。 村民把庙堂所有菩萨(事先已移置醮会聚集点)抬着游行,声势浩大,少则五六百人,多则近千人参加。前面是醮会会长、成员,跟着是八音队、 锣鼓队、舞狮队、罗伞队、彩旗队,中间是菩萨队依次排先后,伴有穿上长衫马褂道服的喃呒(道士、道公)队列,后面又是一队队罗伞、彩旗以及醮会的部分村民。待游完菩萨,醮会所属的各村寨最后又回到庙堂里,把菩萨放回原处。这时醮会长、成员要烧香磕头,隆重祭拜一番,向菩萨谢恩,呜炮,做醮就算结束了。元宵节——正月十五。元宵,过年圆满之夜。传统闹元宵的习俗,至今还在继承发扬。这天家家户户吃汤丸、油糍等元宵品,晚上举办舞狮、舞龙、八音吹奏等活动,充满热闹、欢乐气氛。 落灯——正月十六。落灯节也叫“大开年”,是过年结束日。不管是过年时或正月十五,各家为孩子所挂的花灯均在这天取下,吃过团圆饭后,鸣放鞭炮,过年活动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