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大全 » 九月份的云南有什么节日

九月份的云南有什么节日

发布时间: 2023-04-16 04:26:24

1、云南省少数名族的节日是什么

云南省少数名族的节日:

1、彝族节日有:火把节、彝族年、密枝节、跳歌节

彝族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

2、白族节日有:大理三月街、白族青姑娘节、白族绕三灵、白族石宝山歌会、白族梨花会

白族三月街亦称“观音市”、“观音街”;“祭观音街”,白族传统盛大节日,也是白族传统的民间物资交流和文娱活动的盛会,流行于云南大理等地。

三月街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在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举行。最初它带有宗教活动色彩,后来逐渐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明清时期,四川、西藏、江南各省都有商人到此贸易。它不仅是个交换场所,还是表演各种舞蹈和赛马、竞技的园地。

3、傣族节日有:泼水节、傣族送龙节、傣族关门节、傣族开门节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桑堪比迈”(意为新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

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 泼水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其内容包括民俗活动、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类别,具体节日活动有泼水、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和孔雀舞、白象舞表演等。

4、回族节日有:开斋节、回族古尔帮节、回族肉孜节、回族宰牲节、回族圣纪节

开斋节,阿拉伯文‘Id al-Fitr的意译,音译“尔德·费图尔”。亦称“肉孜节”或“小节”。与“宰牲节”同为伊斯兰教两大节日。时间在伊斯兰教历10月1日。穆斯林在莱麦丹(第9月)全月斋戒,斋月最后一日寻看新月,见月次日开斋,即为开斋节;如未见新月,则继续封斋,节期顺延,一般不超过3天。

5、布依族节日有:跳月节、布依族三月三、布依族“六月六”、布依族跳花会

布依族的“跳月”为“逛场”,时间是二月十三日至十五日连续三天,地点在花溪或鸟当区的罗吏木和洛湾。

罗吏木,洛湾位于贵阳东北效区,草原广阔,风景幽美,有布依族聚居的大村寨,我曾在这个地方居住过一段时间,亲眼看过“逛场”的盛况,现在就所见闻记述如下:参加“逛场”的未婚男女由老母伴随,有的兄弟姐妹也伴随着来,以示对亲人的关切和保之意。

2、云南有什么特色节日吗?

1、彝族(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2、佤族(木鼓节)

佤历“格瑞月”(相当于公历12月),是佤族过去举行全寨性拉木鼓节木鼓活动的时节。于2002年确定,4月10日至12日为佤族木鼓节。 木鼓是佤族所特有的鼓种。

3、傣族(泼水节)

泼水节,亦称“浴佛节”,又称衫如“楞贺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的传统节日,当日,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

4、纳西族(三朵节)

农历二月初八,生活在云南的纳西族有一别具风格的祭祀性节日,叫“嫌裤三朵节”,也叫“三多节”。

5、白族(青姑娘节)

青姑娘节时间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这天剑川县甸南、羊岑等地的白族妇女都要参加活动,她们纷纷捐钱,聚在一起,专门请人扎一个青姑娘的偶像,给她穿上白族的盛装,把她抬到秋千架上荡秋千,众或者启人围着她边舞边唱,娱乐一番,然后到海尾河边举行祭奠仪式。

3、云南哪个地方过火把节,几月几号?

云南泸西县彝族在正月初一和六月二十四过火把节。

在彝族地区,对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由家庭主妇选一块最肥的肉扔进燃烧的火塘祈祷火神护佑平安。永仁县彝族在同样正月初二或初三奉行祭火,称作开"火神会",凉山彝族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圣之地,严禁触踏和跨越。

到了节日,各族男女青年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或进行集会,唱歌跳舞,或赛马、斗牛、摔跤。近代,人们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


(3)九月份的云南有什么节日扩展资料:

2015年9月24日,隆林各族自治县“两赛一周”活动之彝族文化展示在民族文化体育广场举行,来自广西区内外的嘉宾、摄影爱好者与全县各民族同胞欢度彝族火把节。

当天上午,举行盛大的祀祭神火和送布谷鸟仪式展示。一位寨老把一对布谷鸟挂到一根未经修枝的竹桠上,点燃香纸;少女则把糯米饭、水酒等好清慧食物,以及玉米、稻谷等粮食摆友答好;小伙则把4米多长的竹桠立起,使之直指蓝天。

人们面对布谷鸟,虔诚地三鞠躬,齐声吟唱:“感谢布谷鸟,感谢鸟儿催春早,感谢鸟儿催人勤,鸟儿带来风调雨顺,鸟儿带来五谷丰登……”最后,全场齐声高喊:“感谢布谷鸟——飞喽——”。

据了解,传说远古的彝族阿细部落没有火,阿细的祖先过着没有阳光的生活,不仅吃的是生肉,还时常遭受野兽的侵袭。据说一次水灾过后,一位叫木邓的先民坐在一根朽木眩,用木棒在上面又钻又磨,渐渐地,终于在农历二月初三这天钻出了火花,取到了火种。

从此,彝族结束了茹毛饮血的莽荒时代,五色土地上庄稼得以熟食,火经人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于是,人们把钻木取火的发明者“木邓赛鲁”视为主宰的神灵,当作“火神”祭祀,一代又一代沿袭下来。于是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隆林彝族同胞都会举行盛大的正裤祭火仪式,欢度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的来历,追溯其根源就是来自于彝族先民对火的原始崇拜。

彝族对火的崇拜行为除了火把节外,还有一系列的拜火习俗,其中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火葬。彝族自古以来行火葬。认为人经过火化后,灵魂就会随着烟气升天,进人另一个灵魂世界。

4、九月份我国的少数民族有哪些节日

阳历九月大约是农历7,8月吧

女儿节
女儿节流行于广元一带。相传,唐朝女皇五则天的母亲在广元游河湾时遇黑龙感孕,于农历正月二十三日生下武则天,会期。这天,人们成群结队到生泽寺、则天坝和嘉陵江游玩妇女们穿戴一新,相互邀约沿河湾畅游,以讨吉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此活动曾一度中断。1988年,广元市政府决定恢复这一民间节日,并定名为“女儿节”,将节期定在公历九月一日。
http://www.7cd.cn
云南省丽江一带的纳西族地区每年农历六月二十日至三十日、九月十日至三十日,也要举行两次“洗牛脚会”。这两段时间正是春、秋农事大忙以后,需要稍事休整,于是人们在上述两段时间内任选一天,全村举行聚餐,并洗刷耕牛、喂它12个麦饼和一捆青草,还要在牛栏上挂一串麦饼以表慰劳之意。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仡佬族人民要过一个迎接丰收的“八月节”,或者又叫“迎新谷节”。仡佬族人民很是重视这个节日,要连过两天。大家都着节日盛装,聚集在寨中空场上,由几位壮汉将头戴红花的大牯牛带入场中,先诵祝词,默祷五谷丰登。然后由乐队奏起“八仙”乐曲,鸣放火枪、鞭炮,然后杀牛煮肉,并将牛肉平分给各家各户,让家长拿回家供于祖先灵前,有全村全族团结一心之意。民族长老还要以小猪、公鸡、大鸭各一只,作为三牲在菩萨树前作供祭仪式。祭毕,大众聚餐,青年们在月光下歌舞欢乐,尽兴方散。第二天还要从田间采回新鲜谷物、瓜果,用作家宴。宴毕,妇女们各带自己子女,为娘家亲戚送去礼品,以示祝贺。青年们依旧歌舞终日,以迎丰收的到来,节日以后,就开始秋收。
湖南省城步县的苗族传说,古代有一个时期,兵荒马乱,人们四出逃生。有八个姑娘来到这里,见土地肥沃,人迹稀少,就在这里播下了谷种,当年获得丰收。她们定居下来,开发土地,使这个地方成为富庶之地。因此,这里苗族每年秋收后,都要酿制高粱米酒,招待亲友,共同纪念开辟此地荒原的八位姑娘,就形成了一个祝贺丰收的“八姑节”。
各民族人民经过春季与夏季的辛勤劳动,进入秋收季节。为了欢庆丰收,很多民族都有吃新米,庆丰收的种种节日。这是艰苦劳动得到大自然报偿的欢乐喜庆的日子。
西藏藏族的望果节就是一个著名的祈祷丰收的节日。藏语“望”为“田地”、“果”是“转圈”之意,望果节也就是一个转地头的节日。它没有固定日期,在秋季谷物成熟和“鸟王”(大雁)南飞之前选吉日进行,节期三五天不等。江孜、日喀则约在农历七月中旬,拉萨于八月初一开始。早在1500年以前,雅鲁藏布江中、下游穷洁、乃东一带的藏族还信仰原始宗教。他们把风雨雷电解释为天神降灾作祸。因此,在秋季庄稼快成熟时,成群结队在地头转悠,祈求天神佑护。据说这是本教教主应藏王布德贡贤之请,教农民绕田地转圈,以求丰收。他们以村落为单位,前面由香炉和幡杆引路,接着是教主手举绕有哈达的木棒“达达”和右羊腿领队,以示“收地气,求丰收”之意;后面跟着手持青稞麦穗的乡民。乡民绕完田头,将麦穗置谷包上或神前,以示粮食满仓。然后举行角力、斗剑等活动。8世纪后,宁玛教派当权,“望果”活动又增加了宁玛教派的念咒。14世纪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到西藏后,佛教成为西藏主要教派,格鲁派占统治地位,“望果”节活动又带上了佛教色彩。乡民转地头时,要高举佛像,背诵经文。现在每逢节日,藏民仍身着盛装,高擎彩旗,抬着用青稞麦穗扎成的丰收塔,敲锣打鼓,边唱边转地头。然后涌向林卡(树林地或公园)饮酒、歌舞、赛马、射箭,以预祝丰收。
错那县的门巴族,在藏历七八月间要过和藏族望果节一样的雀可节。节日期间,每村都要请一二个红教喇嘛念经,各家出一个劳力,到所请的喇嘛家中劳动,以示酬谢。全村村民跟着喇嘛绕庄稼地一周,祈求免除风、雪、水、旱、虫灾,迎接丰收的到来。
居住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珞巴族群众,十分重视农业的收获工作,开镰收割开始,男子都要清早下地,一天三餐都不能与妇女同一个火塘吃饭。因此艰苦的收割告一段落,就要选一天过“昂德林节”,为丰收节之意。节日前,男子们要上山打猎,妇女们则以新收的谷物煮熟后,敬献给老人们尝鲜,剩下的则用以喂狗。节日期间,全村老少共同欢宴,喝酒对歌直至次日天明。歌词内容包括讲解男子开辟田地、妇女发现种子、收获粮食的农业起源故事和酿制美酒等等内容。除了欢乐庆丰收以外,还要祭祀祖先神灵,感谢他们的护佑。
云南省勐海县的哈尼族,从谷子成熟到收割完毕,要举行多次“欧玛楼”(意为“祭谷王”)仪式。以繁缛的节日活动,庄重地迎接农业大丰收的到来。在稻谷基本成熟时,哈尼人要选择吉日,摘回三穗谷子悬在家中祭台上,由家长口诵赞词,感谢祖先、谷王护佑之恩。如果发现有一株双穗的稻谷,就认为是谷王。要在谷王前杀鸡一只,当场煮熟后,用手举过头顶三次,以示祭祀。然后割下谷王,放在家中祭台之上。收割后,如遇谷堆倒塌,认为谷王遇到惊吓,要在谷堆前敲死一只小鸡,并将鸡毛撒于谷堆周围,将新米饭放在谷堆上,以求谷王安居。收割完毕,要用青叶包三包祭品,到留下未割的谷魂塘前,将一份祭品放在谷杆下部,一份扎于上部,并将鸡蛋放在谷杆下面。将全部谷杆捆在一起后,一刀割下装入背包,取回鸡蛋悬挂于谷仓梁上。仪式进行时必须保持肃静,有叫谷魂还仓之意。稻谷正式入仓前,家长要先在仓内放好祭品,用谷箩装一些新谷,上盖衣服,要背着进出三次。每背进谷仓一次,要抓一把新谷撒在仓内。经上述仪式后,收获的稻谷才能入仓和取食。
每到农历八月属龙日,哈尼族要过“车实扎”,即新米节。届时,妇女们先要到田里拔回一兜稻谷,种在自家水井或菜地边,以象征地神。天亮后,再将新谷背回家中,舂出米粒,一部分煮成新米饭,另一部分炒成米花。傍晚吃新米饭前,要先祭祖先,并用米花喂狗,然后才开始吃饭,以示对俄玛将谷物带给人间的怀念和敬意。节日前后,还要请亲友前来聚餐,共庆丰收。
云南省的景颇族,则在农历八、九月之间谷物收割前,选吉日祭鬼吃新,称“新米节”。各家主人背回一捆糯稻,放在家里的“鬼门”内,此日不能宰杀家禽,所以青年相约下河摸鱼捞虾,制备佳肴。全寨人集合头领家中,由巫师祭祀。祭祀完毕后每人得一小包新米饭,拿回家过尝新节。传说很久以前,因谷魂上天,所以谷子长得不好。懂事的家狗日夜吠叫,为主人喊回谷魂,才使景颇人的稻谷越长越好。所以饭前要先喂狗和牛,以示对它们的感谢
有些地区的瑶族,在农历八月新谷还家时,也要过吃新节,以新米蒸熟后祭谷娘,并要供狗饱餐一顿。但是他们这样做并不是由于狗给人们带来了种子,而是为了纪念祖先龙犬盘护与公主成婚,繁衍了后代。
阿昌族人民每逢农历八月十五日都要举行以祭祷老姑太为主要内容的尝新节。这一天,他们先打扫房屋,到地里拔一兜结得又多又大的芋头,砍一根结有双穗的玉米,一起捆在一米多长的竹棍上,然后将它靠在厅屋的左角或右角。并煮上新米饭,杀一只鸡代替老站太生前爱吃的鹧鸪肉。还供上果子、梨子等干鲜果品,全家人站在一起由家长念诵祭词,求得老姑太的护佑。
台湾岛上的高山族,每年秋收以后,从农历八月初一开始,要过盛大的“丰年祭”节日,接连举行数日。如遇大丰收之年,节日活动还要适当延长。节日前几天,男子上山打猎,妇女备办食品。到节日那天,每家都要用古老的钻木取火的方法取得火种,任其自燃自灭一次。然后再取火煮糯米饭、蒸糕、做菜。将供品送到社的集中祭祀点,由五名女巫主持祭祖。妇女集中跳杵乐舞,男子携猎具举行狩猎祭祀,庆祝农猎各业丰收。初三夜晚,在广场举行篝火晚会“司马拉”。全社成员围集篝火旁,享用酒宴,边喝边舞。悠扬的歌声响彻夜空。“捕得鹿来,收下稻米。摆出美酒,社众齐来赛戏会饮。黄金为谷白玉棉,家家酿得酒如泉。社中子弟舞欲颠,但愿明年胜今年。”歌声表达了丰收的喜悦和美好的期望
台湾高山族阿美人支系,每隔七年也要举办一次“成年礼”的节日。时间约在粟收获祭后的月圆之日,即农历八月的中旬举行。届时部落内年满18岁的青年都要参加,并须在节日前的一个月就开始练习长跑和歌舞,节日前两天要进山去捕捉野鸡,准备粟酒,以供长老和节日时饮用。过节那天,青年们先到部落首领家中集合,听长老训话,宣布他们已经长大成人,以后各个方面要以成人的标准进行要求。然后一起裸身跑向海边的目的地,在那里歌舞欢庆。下午,又穿上盛装,头戴羽冠,耳插耳轴,到村中的青年会所,围成圆圈继续舞蹈。此时,部落首领还要训话,教导他们如何遵从部落礼节规范,在尽情的宴饮中,欢笑达旦。
湖北省边境鹤峰、恩施、建始、宣恩等地的土家族,还分别因地而异的在农历五月初三、七月十二或八月十五过一年一度的女儿会。这一天前来赶墟场的姑娘们,打扮得特别漂亮。她们穿上传统的民族服饰,有的购置日用品,有的出售土特产等等。而青年男女往往借此机会结识初交或约会情人。有的人家还在这时相亲定情,形成了一个热闹、喜庆、充满情意的节日。
居住在云南省新平、峨山、双相一带的彝族,一年要过两次“赶花街”的节日。第一次在农历六月二十三、二十四日;第二次在七月十四、十五日。届时,彝族男女青年身着盛装,来到三县交界的大西山上,跳舞唱歌,买卖土特产,通宵达旦。姑娘小伙在这高寒山上,通过赶花街,不仅度过欢乐的节日,而且还有交流物资、祈求庄稼丰收的种种意义。
每年七八月间,藏北草原的藏族牧民,要择日集中在那曲镇附近过赛马会。节日活动除赛马外,还有男女赛跑、举重、骑术射击表演等。赛跑是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上,赤脚跑完180米的矿石跑道。举重是用双手抱起沉重的沙袋,从身前举过肩膀,扔向身后,才算获胜。近来的赛马会节日,除传统的体育项目外,还增加了文艺演出及物资交流等内容。
台湾的高山族在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要进行“背篓会”的节日活动。在月亮初升之际,主持人将情窦初开的青年男女招入槟榔树林,高颂祝词,祝愿大家幸福、美满。然后小伙子用手脚攀援上树,摘下30个槟榔,追逐在前面跑躲的姑娘,将一个个槟榔扔入她们花纹精致的小背篓中。姑娘只接意中人投来的果实,而将其他人投过来的槟榔抖落在外,又唱又笑地向前跑掉。得到槟榔的姑娘,往往掏出准备好的绣荷包送给小伙,一起感谢主持人的祝福,双双隐入槟榔林深处共度良宵。
八月十五的节日,在广西西林等地的壮族中有“骂中秋”的习俗。传说古代有位耿直的姑娘,不爱虚伪的甜嘴,却欣赏尖刻的骂人艺术。有一个男青年在中秋之夜,当众痛骂偷姑娘所种的甘蔗的人,骂得痛快淋漓,姑娘被感动,嫁给了青年。从此,形成一种青年人以恶作剧引人发骂的风俗。他们三五成群,乘老人中秋赏月之际,用反锁大门、搬走石磨、拔掉菜秧、抖落果实等小小的恶作剧,以引起主人痛骂。而恶作剧者往往还要挑选善于骂人的人家,进行挑衅活动。按惯例,骂人者不能使用污言秽语,只能以尖酸刻薄的语言显示其骂人才能。当地风俗认为中秋之夜被骂得越多,就越长寿。因而形成一个不是以欢歌曼舞,而是以骂不绝耳为主要内容的奇特节日。广西罗城一带的仫佬族,以八月十五为“后生节”。这一天,青年男女带着粽粑等食品,打着布伞,一起到野外走坡,从集体对歌到双双对唱,有了情意后,便约定再见之期,在皎洁的月光下播种爱情。贵州黎平等地的侗族,在八月十五过“赶坪节”。但是以甲子计算年份,逢单年只过一日,举行芦笙会;逢双年过两天,头一天芦笙会,第二天进行对歌。在芦笙会上要选出优胜的歌队。对歌时,男青年要以粽叶包脸、泥巴文身、穿着戏装,扮成乞丐模样,与姑娘对歌,使姑娘认不出是谁,也分不清贫富。对歌结束后,小伙们下河洗身,换上整洁服装,再回歌坪与姑娘谈笑。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的仡佬族每年农历正月十四和八月十五日要两次举行“拜树节”。过节日时所需黄牯牛一头,每年轮流由三户人家负责饲养或共同集资购买。节日时居住分散的各村寨仡佬族都集中到祖树所在地磨基村,由家族的长房主持拜树仪式。先扭断公鸡颈脖,扯下鸡翘、鸡腿及牛心为供品,鸡头及左翅、左腿献给祖公树;鸡头及右翅、右腿则献给祖婆树。供物要用红纸包妥,放入树洞,并以纸钱将洞封好。主祭人要向祖树祝祷祈福,并敬酒鸣炮。牛心切开,平均分给各户,以示同心协力,同甘共苦。牛的内脏及其他酒菜与来参加的各族群众聚餐共食。通过拜树节的活动,加强了民族内部的凝聚力。
每年农历九月霜降这一天,广西大新县的下雷、宝圩、雷平及靖西、德保县的壮族,还要过一个纪念民族女英雄岑玉音的霜降节。关于岑玉音的事迹有两种不同的传说,一说壮族妇女岑玉音箭术高超,勇敢过人,曾带兵去广东、福建沿海一带抗击倭寇。她用兵果断,料事如神,多次打败入侵的倭寇,得到皇帝的封赏,最后她解甲回乡,直到逝世。人们因她曾在霜降这一天大败倭寇,所以在这一天举行祭祀以示纪念,逐渐形成为霜降节。又说是她和丈夫一起,为保卫壮族人民的安宁及财产,率兵抵御入侵之敌,于霜降之日大获全胜,故当地百姓庆祝三天,定为节日。每逢霜降的前一天,各地壮胞都到下雷附近各村寨借宿,次日清晨到玉音庙进行拜祭。据说清代时,当地州官也要备办供品前来参加祭祀。群众祭毕归来,就近表演舞狮、演唱壮剧、民歌等活动,欢度怀念民族英雄的节日。
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山区的瑶族盘瑶支系,传说起源于神犬盘护。因盘护咬杀敌国国王有功,得与公主成婚,搬入山区,生六男六女,繁衍成为一个民族,所以有了祭祀盘护王的盘王节。这个节日一般在农历七月初七或七月十四、十五日举行。届时都要杀猪宰鸡,欢歌舞蹈,祭祖求佑。
湖南新晃一带的侗族,每当农历八月十五晚上,妇女只要用打开的伞遮住自己,就可以到别人菜园里去偷瓜摘菜。这是一个叫作“偷月亮菜”的节日。姑娘们一般总到自己心爱的小伙子家菜园去偷,一面摘一面喊:“我扯了你的瓜菜,你去我家喝油茶吧。”如果摘到并蒂的瓜果豆角,就认为是吉利的兆头。有孩子的妇女专偷肥瓜、毛豆,象征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有男青年偷月亮菜的,但只能在野外煮食。
广西三江程阳一带的侗族中则有一个青少年自己的“南瓜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各寨少年男女分别组织“南瓜队”和“油茶队”。参加南瓜队的男孩先要报名,并缴纳一点费用;参加油茶队的少女要积极准备煮茶用的各种佐料。而父母亲也都尽力支持,到了节日夜晚,南瓜队的少男先去田间偷摘南瓜。按当地习俗,在此节日期间,偷瓜再多,瓜主也不生气,偷瓜者也要依据一定规矩,瓜藤上有两个瓜时,只摘走一个;有四个瓜时,则可摘两个。摘走一个瓜,则要插上一朵花,以示此处之瓜已被偷走。南瓜队偷够后,就制彩旗扎花束,将南瓜布置一番,抬往邻村已预先找好的煮茶对象,由油茶队的姑娘热情接待。他们一起喝油茶,共同吃煮熟的南瓜,并分男女两队打起南瓜仗,你追我赶,打闹嬉笑,直至天明。
居住在东北的朝鲜族,在八月十五日过“嘉俳节”,(即“秋夕节”)。传说古代新罗儒理王执政时,令其二女将木部女子分成两组,从七月十五日早晨开始,到八月十五日结束,在大都庭院举行织麻比赛。败者要置办酒席款待胜者,并举行歌舞表演,以后逐渐演变成嘉俳节。届时人们宰食牛羊,用新谷作打糕及松饼,村屯之间进行摔交、荡秋千、跳板等活动。有时节日活动要持续数天。晚间各家在院中置香案祭月,吃月饼观赏皎洁的明月。
同是八月十五这一天,在广西靖西、那坡、德保一带的壮族,却有一个“请囊海”的节日。“囊海”是壮语,即“月姑”之意。到了这一天,姑娘们用艾叶水沐浴,梳妆打扮,打扫屋内外,用柚子叶水洒在房屋四周。把一根五米到十米长的竹竿竖在门前空旷地,顶上插一个插满线香的柚子,香烟缭绕,作为指引月姑下凡的天梯。门前置桌,放上月饼、香蕉、柚子、甘蔗、柑桔、煮熟了的芋头和成把的毛豆等供品。姑娘与小伙们围坐一起,推选一位姑娘扮作月姑,坐在地席中央,用两手中指和大拇指分别压住双眼和双耳,旋转头部,以示正从月宫下凡。大家将月姑认作“同年姐妹”(义姐妹),请她对歌。大家发问,她作答,场内欢歌笑语,情意绵长。

5、云南有哪些节日?

火把节,主要是白族和彝族都盛行的节日,是一种预祝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节庆活动。

白族本主节,本主”意为“本境、本家族的福主”,是白族人民特有的宗教信仰。村民不论升官发财、疾苦病痛、生儿育女都要去本主庙祈求保佑。

三月街民族节,“三月街”又叫“观音市”,每年农历3月15日至21日,是大理三月街的会期,1991年起又定为大理州民族节,故称“三月街民族节”。

泼水节,泼水节是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花山节,也称“踩花山”、“跳花”等,是苗族的传统节日。节日期间,苗族人民盛装汇集到传统的跳场坪,青年男女跳场中央的花杆跳舞,男青年还进行爬杆、赛马、射箭、唱歌、跳舞、选美等比赛。

6、云南都有那些特别的节日?

云南特别的节日有火把节、虎节、插花节、密枝节、赛衣节、牟定三月会、泼水节、关门节、送龙节、开门青姑娘节、石宝山歌会、绕三灵、梨花会、栽秧会、本主会等。

1、火把节

火把节是云南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2、插花节

插花节是颇具特色的彝族传统节日,以云南省大姚县政府举办的节庆活动尤为隆重盛大,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当地彝族群众把从山中采回马樱花等鲜花,插在房门、农具等地方及一些神位上。

3、傣族泼水节

泼水节也叫浴佛节,它有数百年的历史,节日期间,傣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而妇女们则各挑一担清水为佛像洗尘,求佛灵保佑,之后,人们就开蛤相互泼水,表示祝福,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

4、西双版纳拉祜族扩节

西双版纳拉祜族扩节是西双版纳拉祜族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节期与汉族的春节相同,因此人们把拉祜扩节称为拉祜族的春节。节日期间,杀猪、宰鸡、吃年饭、荡秋千、打陀螺,拉祜族的人们会聚到一起,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5、傣族粽包节

傣族民间节日。流行于今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部分地区。夏历五月初五日举行。节日里,未婚青年男女身着盛装,在村边树下围成一圈唱情歌。然后,小伙子把粽包掷给自己所看中的姑娘,若姑娘也有意,就拾起粽包,双双到附近僻静处谈情说爱,至日落西天时才离去。

7、云南的民族节日有哪些

骡马会是丽江纳西族传统民俗节日,于每年农历七月中行前脊旬举行,会期为一周,以交易骡、马、牛、羊等牲畜为主,还交流各地土产。大理、剑川、鹤庆、中甸、永胜等一带的农民都前来买骡马和丽江铜器,上市骡马上万头。会期还举行各种交娱活动,赛马,演戏等是悔旁最受欢迎的节日内容。(佛教节日)傣历6月份的浴佛节,就是傣历档渗新年,外地人称“泼水节”。毫瓦萨”(傣历9月15日)和“卧瓦萨”(傣历12月15日),即“关门节”和“开门节”。整整3个月为净居斋戒期。

8、云南少数民族的节日

阿昌族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五日

2.      德昂族 泼水节 农历四月十五日 会街节 农历九月初十

3.     东乡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泼水节 农历二月二十九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  十日 撒神 农历七月初一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尝新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

4.     侗族 芦垄节 农历六月至九月

5.      白族 三月街 农历三月十五日 侗年 农历十一月十九日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斗牛节 农 历二月 渔潭会 农历八月十五日 吃新节 农历六月至七月

6.     保安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7.     独龙族 卡崔哇 农历十月中下旬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8.     俄罗斯族 复活节 公历三、四月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9.     鄂伦槐脊春族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10.  布朗族 开门节 傣历十二月十五日

11. 鄂温克族 米阔鲁节 农历五月二十二日 关门节 傣历九月十五日

12. 高山族 新年祭 农历十二月

13. 泼火节 农历二月十九日

14. 仡佬族 灯杆节 农历正月初一

15.  布衣族 六月六 农历六月初六

16. 仡佬节 农历三月初三 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

17. 尝新节 农历六、七月 四月八 农历四月初八

18. 拉祜族 库扎节 傣历三月

19. 朝鲜族 元日 农历正月初一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上元节 农历正月初五 尝新节 傣历十二月

20. 寒食节 农历四月初五

21.  黎族 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 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

22. 僳僳族 收获节 农历九月

23. 哈尼族 十月节 农历十月初一 澡塘节 农历正月初三 六月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过年节 农历正 月初一

24.  哈萨克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刀杆节 农历二月初八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25. 珞巴族 旭独龙节 藏历二月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咐吵十日 隆德节 藏历四月

26. 仫佬族
仫佬山乡几乎每1个月都有节日。由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即农历年)开始到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  送灶王爷上天,十二月三十日(大年)或十二月二十九日(小年)的除夕,全年的每个节日都有其  活动的形式与风格。有春节、二月春社日,牛生日、祭真武等。

27.  满族 颁金节 阴历十一月十三日

28.  回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庙会 农历四月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29. 景颇族 目脑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30. 克尔克孜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31. 基诺族 打铁节 农历一月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火把节 农历六月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 历十二月十日

32. 京族 哈节 农历六月初十 诺劳孜 农历正月初一

33. 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  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34. 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 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 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35. 傣族 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

36.  东乡族 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 节,都来源于伊斯兰教。

37. 布朗族 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 行。 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  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铅简渗迎接太阳的节日。

38.  怒族 主要节日有:春节,怒语称“吉佳姆”,又称盍司节;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是居住  在贡山一带的怒族的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谷神,怒语称“汝  为”,原碧江县匹河一带怒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九日,举行祭祀活 动,祈祷谷神保佑。

39. 塔塔尔族 塔塔尔语叫“古尔邦艾提”,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借词,阿拉伯语“卡尔邦”,意为 “献身”。古尔邦节,是在伊斯兰教教历12月10日,即“肉孜节”之后70天。古尔邦节、开  斋节、圣纪节三大节日。

40.  回族 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三个节日都是宗教节日。开斋  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所以也叫“尔德”节,在新疆还有"肉孜"节的叫  法。古尔邦节,开斋节后第70天,即伊斯兰教历的12月10日,是古尔邦节。古尔邦节也称 “宰牲节”,是穆斯林赴麦加(麦加:伊斯兰教的圣地)朝觐的最后一天。这一天要沐浴 净身 ,室内焚香,斋戒半日。上午人们要去清真寺参加会礼,向麦加叩拜,请阿訇宰 牲,将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赠亲友、济贫施舍;圣纪节,是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诞生的 日子,这天是伊斯兰教历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纪念活动一般在清真寺举  行,在活 动中要诵经演说,讲述圣绩。有的地方还在这天举行盛大的尔麦里会  (善事宴会),宴请宾客。

41. 满族 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正月十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添仓节,每年正月25日,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杆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1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42.  黎族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

43.  纳西族 纳西族人民的节日有许多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春节的活动内容却与汉族不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同西南许多民族一样,纳西族也有火把节。而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和朝山会。 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有古尔邦节和开斋节圣纪节。

44.  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

45. 独龙族 独龙族的传统节日只有一个,人们称“卡雀哇”或“德里哇”,意为年节,时间在农历腊月 中,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时间长短视食物准备情况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 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

46. 藏族 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此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沐浴节、驱鬼节、响浪节、酥油花灯节、望果节、转山会等等。

47.  侗族 各地侗族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择日过侗年。4月8日或6月6日为祭牛节,节日时不准使用牛。此外,还有抢花炮的花炮节,吃新米的吃新节,停止生产活动,以及各姓氏自己过的姓氏节及赶歌会、姑娘节、斗牛节、花炮节等。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据说,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能人财两旺,幸福安康。集会地点还唱侗戏、演彩调、吹芦笙、“多耶”、打篮球等助兴。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

48.  僳僳族 僳僳族的主要节日有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传统的刀杆节,在节日会场的中央,竖起两根约20米的粗大长杆,上面像梯子一样绑上36把长刀作为横档,刀口向上,谓之刀杆。正午时刻,鞭炮鼓点齐鸣,五名僳僳族汉子身着大红袍,头戴蓝布帽,在刀杆下将斟满的白酒一饮而尽,纵身跳上刀杆。他们双手扶握住上层的刀面,赤脚蹬着锋利的刀刃,勇敢地攀援而上,爬至杆顶,取出鞭炮燃放,一时间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爬杆者下来后,人们纷纷向他敬献美酒,能爬刀杆的人在僳僳族中很受尊敬。爬杆结束后,青年男女还进行丢烟包活动,男女各站一边,互相投掷,如果姑娘接着小伙子的烟包,并收藏起来,就说明姑娘接受了小伙子的爱慕之情。阔什节,“阔什”是僳僳语的译音,“岁首”之意。阔什节,是僳僳族人民的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间举行,历时两三天。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49. 毛南族 春节放鸟飞、端午找草药。毛南族也过端午节,还有南瓜节、重阳节。

50.  俄罗斯族 俄罗斯人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每年公历的1月7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诞节。纪念耶稣降生。 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的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 维吾尔族 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节。 瑶族 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主要有盘王(即盘瓠王,畲、瑶族传说中的始祖,传说是一只名叫“盘瓠”的龙犬)节、达努节等。达努节是为纪念创世女神密洛陀而过的节日,日期为农历五月二九日。此外还有“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晒衣节、干巴节、月半节、祝著节等。 佤族 佤族和汉族一样过春节。还有插种节、新米节。

51.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人的节日分传统节日与宗教节日。宗教节日则指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 仡佬族 祭山、吃新、过年,是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

52.  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不管是牧民、猎民还是农民,都以农历新年为主要节日。腊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区五月二十二日要过“米阔鲁”节,实际是由一种生产活动演变而成的节日。这一天,要统计牲畜的数目,给马剪鬃尾、打烙印。人们在5月初五早起采艾蒿戴在头上,去河边洗脸、沐浴,以求安康。牧区还有“祭敖包”,这是从宗教祭祀演变成的节日,要举行赛马等活动。赫哲族乌日贡节是赫哲族人一个新生的节日,诞生于1985年。“乌日贡”意思为娱乐或文体大会, 每两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农历五六月间举行,历时三天。

53.  苗族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54.  白族 白族人民主要节庆活动有大过年、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 、拜日望等。同汉族相同,也过清明、端午、中秋等。其中三月街、火把节饶有特色。

55. 畲族 畲族主要过三月三和畲族畲族春节。 土族 土族传统的节日春节、端阳节与汉族相同。本民族的节日和庙会有旧历正月十四佑宁寺官经会,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等。

56. 汉族节日:
春节,是汉族最大的节日。
元宵节,正月十五,是春节最后一天。
二月八,是沿江一带牧人的节日。
寒食节,每年四月四日,清明节的前一天。传说,这个节日,是纪念春秋的介之推的。
清明节,农历四月五日。
糍粑节,四月初八。
端午节,五月初五,亦称“端阳”、“端午”、“端五”。
七夕节,七月七日。
中元节,又称“月半”, 七月十四日,是汉族的祭祖节。
中秋节。八月十五。
重阳节。九月初九。
冬至节
腊祭,
祭灶、灶君诞,除夕 。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苗族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

壮族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傣族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傣族自称“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现在,因泼水活动是傣历新年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一活动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热点内容
新泰特产 发布:2020-09-14 19:00:13 浏览:505
适合开业的音乐 发布:2020-09-17 11:28:55 浏览:503
送男生十字绣 发布:2020-09-16 16:05:07 浏览:503
神秘商店皮肤赠送 发布:2020-09-16 15:38:37 浏览:503
手绘圣诞贺卡 发布:2020-09-16 14:48:57 浏览:503
青岛初中升学率 发布:2020-09-16 09:55:57 浏览:503
送妈妈的生日蛋糕图片 发布:2020-09-16 09:10:18 浏览:503
梦生日 发布:2020-09-16 18:24:33 浏览:502
纸礼物盒 发布:2020-09-16 15:55:47 浏览:502
wow角色定制 发布:2020-09-16 14:46:32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