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失节是什么节日
1、关于端午节的资料(屈原)急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一种传说: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虚雀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姿腊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迹誉滑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中学生如何看待中国传统节日和洋节日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传统节日已经逐渐被淡忘。在中学生中,这一现象尤其突出。那么,中学生究竟是如何看待中国传统节日和洋节日。 在中国数不胜数的传统节日中,其中最常见的有:春节、重阳节、端午节等.但是,这些众人皆知的节日是怎么来的呢? 春节是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初一,古代称元日,又称正旦、元旦、元正、岁朝、年朝等.《尚书大传》又称正旦为岁只朝、月三朝、日之朝.自从历纪年为主后,俗将公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便不宜再称元旦,以免混淆.因正月初一离立春节很近,故称春节. 春节一般从农历腊月最后一天(除夕)起至正月初五。除夕晚餐最为丰盛,煮猪头猪尾(寓做事有头有尾)、公鸡、鱼(寓年年有余),吃葱(寓聪明)、蒜(有算计)、大杂菜(寓团结和睦),米中掺谷(得“谷子多”的吉利话),以熟食祭天地、灶君、祖宗,举家欢聚,尽情吃喝。晚上,人人将脚洗干净(寓可有好运气),年长者给年幼者“压岁钱”,数角至数十百元不等。年轻人守岁到深夜,零点钟声敲过,竞相燃放烟花爆竹,辞旧迎新。大年初一,早起抢头水,在井边燃香一柱,寓有好兆头。赶早贴春联(或头天贴好),放鞭炮,穿新衣。起床时不催喊,在堂中撒零钱,任由孩子们早起而拾。不动菜刀(认为一年四季可平安),不扫地(认为会把财气扫走),开大门时要念“财门大打开,金银财宝滚进来”。早点吃蒸糕、米花,中饭吃汤圆(俗称圆宵)或饺子,饭后皆出门玩耍。不少村寨耍龙耍狮子、唱花灯。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它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在江中塞龙舟。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粽子是家家户户过端午节都会准备的食品。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重阳节也是重要的民间节日之一。重阳节在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节日。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节”,也叫重九。古人以为是值得庆祝的节日,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久久重阳因为和“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日来历有着特殊的情感,唐诗宋词有不少关于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以上介绍的都是大家熟悉的节日。当然,中国的传统节日又何止这些。作为一个中学生,应该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所了解。但是,在调查中,现代中学生除了知道一些经常过的节日外,其他的基本上不知道。就拿“盂兰盆节”来说吧。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弧”,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接祖,七月半送祖的习俗。大部分中学生都不知道“盂兰盆节”,被问到时都会一脸困惑的问:“盂兰盆节是什么节?” 许多中学生不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却知道许多洋节日。例如西方的圣诞节、愚人节。每逢这些节日即将要到来的时候,班里的同学会准备各种精美的贺卡,写上祝福的话互赠。在这一天,班上的同学会笑容满面。愚人节的时候,同学之间还会互相捉弄一下,但是并不生气,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别人的恶作剧。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过愚人节就是一剂生活的调味品。 由此可见,洋节日逐渐被现代中学生所接受并喜爱。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将近一半的中学生很难完全说出我国的传统节日,但他们知道的洋节日却很多,甚至还知道它们的确切日期及由来。中学生中有将近一半以上的人都喜欢过洋节日。他们普遍都是和同学、朋友一起过。而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学生并不很重视,甚至是忽略。对于传统节日的理解,也仅仅只是和家人吃个饭,聚一聚。这样的现象不仅是我们中学生的悲哀,更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然而,导致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有59%的人喜欢过外国的节日是因为他们想通过洋节日了解国外的历史文化,从而提高自己的视野。有40%的人是因为他们看到身边的同学或朋友都过洋节日,自己也就随波逐流了。还有5%的人之所以过外国的节日是因为可以借此机会出去和朋友、同学玩,摆脱父母和学校的束缚,放松自己的心情。总的来说,导致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喜欢过洋节日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外国文化的进入,使中国的中学生产生了一种好奇的心理,想更进一步了解外国的文化。这不仅是我们学习的需要,也是我们将走出社会的需要。二、现代中学生总有一种与别人攀比的心理,缺少主见,看到大家都过自己也要过。三、对大部分中学生来说,这纯粹是一种娱乐的方式,过节日的意义根本不重要。 通过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问卷调查,不难发现同学们对于西方节日和中国传统节日有不同的看法:有部分同学认为西方节日的红火反映了社会各界的崇拜心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悲哀;有些同学认为西方节日更注重个人情感,当然会受到欢迎,也有人认为这只不过反映了当代人多元化的思想体系和行为方式,是非常正常的社会现象。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被冷落,大家的看法则比较一致:这是由于我们对几千年的文化遗产重视不够,挖掘不够,这一现象必须改变。 过年摸门钉放鞭炮,上元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塞龙舟,重阳节登高插菜萸……当洋节日登堂入室,春节的鞭炮烟火被越来越多的禁放时,传统节日也离我们越来越远。现代人不再对月饼、粽子和元宵生食欲,也不再为打陀螺、放风筝和看花灯而欢呼雀跃,不愿过这些中国节日,我们遗忘了飘色,也不再记得台阁…… 现代中国各种洋节日一年比一年过得火热,从象征亲情的母亲节、父亲节到西方文化的圣诞节、愚人节,不断受到时尚青年的追捧,而中国那些传统节日逐渐被忽视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知道,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都是适应了该民族民情、民俗和习惯得以传承下来的,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反映。中华民族的节日承载着丰富的华夏民族文化,给民众带来了浓烈的亲和力,并由此形成了远源流长的习俗,代代相传,延续至今,其中许多弥足珍贵的东西至今依然魅力四射。眼下不少人追逐新潮,迷恋过洋节,他们热衷于“圣诞”、钟情于“情人”、嬉戏于“愚人”诸节。不少专家担忧的说,我们的民族节日正在逐步丧失,而洋节却乘虚而入,节节升温。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现在一些大城市里过节的民俗氛围越来越被淡化了,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虽然还勉强能钟情于传统节日,但对于需要精神满足的年轻人来说,当然就不合拍了。因此,抢救民俗和民艺包括抢救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是当务之急。 传统与现代并不天然为敌,传统的智慧与情感反而可以作为现代社会建设的文化资源。传统虽然作为整体的文化体系终究会被打破,但其中仍有许多有价值的文化片段,可以作为连缀当代精神生活与社会生活的金缕玉片。比如春节,负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情感聚合,传承着生命的血脉来源,传承这生命的根,是一个民族的伦理表达,是组成这个社会的家庭情感所在。但我们必须直面的一个事实是,在众多洋节的冲击下,中国传统节日的影响力正在逐日下降,我们的文化胎记正在不断褪色,面临着无所适从的尴尬。抛开洋节弱化消解传统民俗心理的争论,不谈“透支”过洋节的是非,面对席卷大中小学校园的洋节风潮,我们应该理性的看到:在遗产学校里面,传统节日的阵地正在不断失守,甚至我们宣传教育的阵地也面临着全面失守;在传承的载体上,一种文化观出现了断层,一种教育链出现了断裂。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真的是到了要给孩子们说点什么的时候了,整个社会都有责任在教育孩子传统的天平上多放一些东西。所以我们不能轻视节日文化的内涵,不应该漠视节日文化的衰落,应该很好的保护它。传统和现代并不是矛盾的,如果我们的社会让人觉得是高度现代化的,同时也是很传统的,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面生活的话,你会觉得很舒服,要现代的有现代的,要传统的有传统的,一个民族的自尊和自信都得以保持。 调查问卷:一,你所熟知的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春节 中秋节 端午节 元旦 清明节 元宵 重阳节 其他二,你知道哪些传统节日的来历吗?知道 不知道三,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看书或看电视 听别人说 课堂知识 其他四,你同意学校在传统节日时放假或举行一些庆祝活动吗?同意 不同意五,你喜欢哪些传统节日? 春节 仲秋节 端午节 元旦 清明节 元宵 重阳节 其他六,你知道它们的具体时间吗?知道 不知道七,你所在的学校重视传统节日的传播吗?重视 不重视八,你所在的学校会在传统节日时举行庆祝活动吗?会 不会九,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节日?
3、5.25是什么节日
5月25日的节日:
非洲解放日
简介
1963年的5月25日,非洲独立国家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通过了《非洲统一组织宪章》,决定成立非洲统一组织,定5月25日为“非洲解放日”。非洲解放日,是非洲人民庆祝脱离殖民主义奴役的日子,多个非洲国家都有庆祝。
阿根廷革命纪念日
简介
阿根廷五月革命(西班牙语:LaRevolucióndeMayo),是发生在南美洲西班牙殖民地的第一次独立运动。当时拿破伦入侵西班牙,推翻了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七世,任命自己的兄长约瑟夫为西班牙国王,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拉普拉塔总督辖区(包括现在的阿根廷,玻利维亚,巴拉圭和乌拉圭)丧失了宗主国的支持。1810年5月13日一批英国军队在蒙得维的亚登陆,证实了关于西班牙形势的流言是真实发生的。5月25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成毁卜立了政务会,推翻了拉普拉塔总督。直到1816年阿根廷正式独立。现在5月25日是阿根廷的革命日,阿根廷的全国性节日。
世界预防中风日
简介
世界预防中风日是在2004年6月24日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的第五届“世界中风研讨会”,订立每年5月25日为世界预防中风日,加强人们认识中风及相关问题,预防中风。中风是脑血管出现问题,令脑细胞纤念穗失去血液、氧气和养分供应,最终令脑细胞受损或死亡,继而影响到该部分脑细胞所控制的功能,例如活动及语言机能,妨碍病患者自我照顾能力。2009年5月25日“世界中风日”的主题就是“让百姓识别早期症状,预防中风。
国际踢踏舞节
简介
国际踢踏舞节是每年的五月二十五日,是为了纪念比尔·罗宾森为美式踢踏舞做出的巨大贡献而设立的节日。
大学生心理健康日
简介
为引导大学生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2000年,“5.25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在北京师范大学拉开帷幕,健康节取“5.25”的谐音“我爱我”,意为关爱自我的心理成长和健康,活动的主题是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互助问题,口号为“我爱我——走出心灵的孤岛”。 此后(2004年),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办公室向全国大学生发出倡议,把每年的5月25日确定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
布里斯班僵尸节
简介
每年的5月25日是布里斯班僵尸节,参与的僵尸是由特定人员组织的。众多的参与人员需要发挥想象力将自己扮成各种重口味的僵尸,并进行一段很长的“游行”,其足迹遍及城高或市的各个角落。僵尸节一般都举办在市中心区,随着该活动的渐渐升温,已经演变到每年至少要举办一次。
国际失踪儿童日
简介
1983年,美国政府将5月25日定为儿童失踪日,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协调官方力量,应对儿童失踪问题。后来,这一形式被多国借鉴,最终形成国际失踪儿童日。
约旦独立日
简介
约旦独立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外约旦人民反对英国委任统治的斗争迅速发展。1946年3月22日,外约旦同英国签订伦敦条约,废除了英国的委任统治,英国承认外约旦的独立,同年5月25日,阿卜杜拉登极为王(1946~1951在位),改国名为外约旦哈希姆王国。
非洲联盟的非洲日
洛杉矶星球大战日(Star Wars Day)
苏丹革命节
科学教派诚信日(Integrity Day)
黎巴嫩解放日
库克群岛帕默斯顿岛的帕默斯顿福音日(Palmerston Gospel Day)
4、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7个传统节日是什么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7个传统节日是什么 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从远古流传至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文化的侵袭,这些节日正在逐渐丧失魅力。
现在,尽管春节仍然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但是年味却越来越淡,不但过年的内容和形式都有不小的变化,就是人们内心那种憧憬与期盼也无从捡拾。比起春节,其他传统节日就更显颓落了。虽然我们依然会在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包粽子,但是除了吃的形式不减,节日文化的内涵却越来越枯萎,人们参与的热情与日俱减,近乎名存实亡。
而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一些舶来的“洋节”却是越过越红火,尤其是都市里的青年人参与圣诞节、情人节间的热情,更衬托出传统节日的冷清。
2005年12月31日,文化部向社会公示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名单,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入围。这标志著一场“民族节日保卫战”从 *** 层面开始打响,令人振奋。相信这份有很强内聚力和广泛包容性的民族精神文化遗产,在 *** 的关注和扶持下,在热心民族民俗文化的国民参与下,必将在未来的岁月里不断创新发展,发扬光大。
传统节日入围首批国家文化遗产名录
第一批501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名单近日开始向社会公示,为期30天。据介绍,该名单是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相关部门推荐申报的1315个专案进行审议后筛选而成,分为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美术、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共10大类。其中,备受关注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农历二十四节气、黄帝陵祭典、祭孔大典、屈原故里端午习俗等中国传统节日进入推荐名单,另外,梁祝传说、格萨尔史诗、蒙古族长调、川江号子、维吾尔木卡姆、秦腔、傩戏、吴桥杂技、水书等文化遗产均获入选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类推荐名单。
传统节日的根源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李露露女士新著《中国节――图说民间传统节日》,将中国较重要的传统节日统计归纳为20个,其中春节、立春、元宵节、中和节(二月二日)、上巳节(三月三日)、清明节、天贶节(六月六日)、夏至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都与时气节奏大有关系。
而当中国农业文明发展到一定时期之后,传统节日则又从性质到形式,开始为儒家伦理学说支撑的家族制度而服务。这种建立在农业经济基础上的以父家长为中心的家族制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所依托的社会结构,并对民间风俗产生了长期的、重大的影响。于是我们看到在传统节日中,“农事”、“祈福”、“驱邪”等主题尔外,又添加了“祭祖”、“团圆”等“孝亲”元素。
传统节日断裂现状
我国现有的法定节日有10个,分别是:新年(西历1月1日)、春节、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五四青年节(5月4日)、国际儿童节(6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8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国庆节(10月1日)。其中只有春节属于传统文化节日。其他节日,或来源于重要的历史事件(如国庆节),或与国家、 *** 的行政设定有关,有的则是采用国际公例,总之多是近、现代发展形成的历史产物。这是中国传统节庆文化出现断裂很重要的一个表现。
把时间上推,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 *** 取消了农历纪年而改为国际通行的公历纪年。同时,民国 *** 还想把中国的传统节日改为公历日期庆祝,甚至为此采取了很多极端的做法,尽管当时的民众并不买账,依旧按照农历庆祝传统节日,但是公历纪年却由此确立下来。1921年胡适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将所有这些对传统文化的不关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行政干预的强硬方式,到1929年甚至把农历全都废掉了。这样,人们对传统节日开始日渐淡漠,相反却对国外的一些东西趋之若鹜。
同时,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以及全球一体化程序的加剧,民间节日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在不断淡化,外来节日则逐渐抬头。实际上,人们在节庆期间(包括传统节日与外来节日)衣、食、住、行等消费生活观念、方式上的具体改变,直接反映了中国民众正经历一场世界观的巨大转变。
传统节日变化的两种文化倾向
有专家把当前节日民俗文化剧变中表现出的文化倾向做了两种归纳:
一是继续坚持遵循古老的传统民俗生活方式,或不能改变固有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对文化的急剧变迁持某种排斥态度,对古老的民俗文化传统经常表示出特殊的尊重,面对着眼前的文化剧变,产生了许许多多困惑,特别是对外来的西方文化难以认同。另外是迅速调适新的生活方式,去努力改变生存环境,随时随地寻求新的发展机会;甚至早在文化变迁之前,就已经先期接受了新事物、新观念,适应了新的经济冲击和社会新潮流;同时很快接受了民俗文化的新变迁,比较习惯于选用其他民族的或外来的风俗习惯,并对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不表示什么特别的尊重。
前一种倾向反映了传统文化心理取向,它代表了一种传统的谋求民族生存的文化策略。而后一种倾向显示出融合新旧民俗文化的巨大适应能力……主动接受新文化,把对传统民俗文化的重整再造和快速适应变迁作为最佳的求民族生存的文化策略。
当然这两种文化倾向,往深处说,依然是反映了两种认识观的区别。一味谓叹“人心不古”、“背弃传统就是败家”,或是“觉今是而昨非”声言“传统文化不能适应时代要求”,恐怕都不是客观的论断。文明是人创造的,在传播过程中,必定会优胜劣汰,因而需要我们不断对传统节日赋予新的内涵。
保护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的意义
传统的节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东西,是一个民族共同创造的共同享受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会自然形成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在里面,再有附加其上的审美情感、趣味,它的精神影响力是巨大的。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就是因为有这些东西来包装着我们,真的被遗弃了,那我们在精神上也就算不上一个完整的中国人。
保护传统节日文化的意义,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宋兆麟这样理解:第一,节日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说牵牛要牵牛鼻子,研究民间文化抓住节日,就可以带出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民间文学、民间神话传说等等,具有很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第二,节日也是处于变化之中的,我们要考虑如何因势利导,好的保留,坏的剔除,以使它更好地发展。比如春节的一些礼仪形式,我就认为作揖要比西方的握手礼好,能够保持距离。再比如鞭炮,尽管可以营造节日气氛,但是污染严重,而且存在隐患,如果能够制造出改良的品种,只有声响和光电,没有烟尘和爆炸,不是两全其美吗?第三,节日对于社会安定、人民和睦和增强民族凝聚力也很重要。过节期间一方面家庭和睦,甚至平日不来往的楼上楼下、街坊邻居见了面也会很礼貌地问好祝福,整个社会洋溢着安定祥和的氛围;另一方面,犯罪率恐怕是最低的。再有,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春节是一定要过的,这就是我们民族的凝聚力。
是的
资料:2003年10月通过的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涵盖五个方面的专案: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公约》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中的非物质性的涵义,是与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基本需求的物质生产相对而言的,是指以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的精神生产这层涵义上的非物质性。所谓非物质性,并不是与物质绝缘,而是指其偏重于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精神领域的创造活动及其结晶。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的外部图形为圆形,象征著回圈,永不消失;内部图形为方形,与外圆对应,天圆地方,表达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空间有极大的广阔性;图形中心造型为古陶最早出现的纹样之一鱼纹,鱼纹隐含一“文”字,“文”指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鱼生于水,寓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世代相传;图形中心,抽象的双手上下共护“文”字,意取团结、和谐、细心呵护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 。
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中 央
北 京 天 津 河 北 山 西 内蒙古 辽 宁 吉 林 黑龙江
上 海 江 苏 浙 江 安 徽 福 建 江 西 山 东 河 南
湖 北 湖 南 广 东 广 西 海 南 重 庆 四 川 贵 州
云 南 西 藏 陕 西 甘 肃 青 海 宁 夏 新 疆 香 港
澳 门 台 湾
类 别:
民间文学 民间音乐 民间舞蹈 传统戏剧 曲 艺
杂技与竞技 民间美术 传统手工技艺 传统医药 民 俗
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中国专案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中国文房四宝将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昆 曲
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中国的昆曲艺术入选,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
中国古琴艺术
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古琴艺术在中国音乐史、美学史、社会文化史、思想史等方面具有广泛影响,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2003年11月,中国古琴艺术入选第二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木卡姆音乐现象分布在中亚、南亚、西亚、北非19个国家和地区,新疆处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最东端,得益于横贯欧亚的古代陆上交通大动脉——“丝绸之路”,维吾尔木卡姆作为东、西方乐舞文化交流的结晶,记录和印证了不同人群乐舞文化之间相互传播、交融的历史。2005年11月,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入选第三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蒙古族长调民歌
在蒙古族形成时期,长调民歌就已存在。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草原、与蒙古民族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承载着蒙古民族的历史,是蒙古民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蒙古族长调民歌也是一种跨境分布的文化。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是蒙古族长调民歌最主要的文化分布区。2005年11月,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第三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旗黄膏滋不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根据国务院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05〕18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标是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建立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使我国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并得以传承和发扬。2006年,国务院和省 *** 分别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国家和省分别设立专项资金对国家级、省级专案保护给予补助,对传承人给予资助。1、补助物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列入国家级、省级名录的保护专案。2、补助标准。国家级传承人每人每年1万元,资助其收徒及开展传承活动。省级传承人每人每人年6000元,资助其收徒及开展传承活动。专案保护根据工作需要安排经费。3、申请程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需由申请人本人向县级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申请材料逐级上报,分别由各级文化主管部门以正式档案向社会公示。经公示后,各级文化主管部门以正式档案确认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列入名单后,每年由文化部门负责按标准向其发放补助经费。申请专案保护经费,应由保护单位向同级财政部门提出资金申请,两部门联合逐级上报省级财政、文化主管部门。属国家级名录专案内的专案,由省级财政、文化部门稽核后向中央提出资金申请。中央、省级根据专案具体需要安排资金。
物质文化遗产 和 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 英语 是什么?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物质文化遗产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有传统节日被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目前,我国连春节都没有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认为传统节日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多大意义。
黑陶是不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黑陶烧制技艺是,黑陶不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一些手工技术这些,比如刺绣、剪纸、、、、、等等
传统文化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范畴:本法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5、中国的传统节日简介 两三个节日就行(中德文对照)
关于春节
Das Fruehlingsfest ist ein traditionelles Volksfest(传统民间节日)in China. Eigentlich ist es nach dem chinesischen Mondkalender(阴历)ein Neujahrsfest. In die Zeit faellt auch der traditionelle Fruehlingsanfang. Das Fruehlingsfest ist ein bewegliches Fest(不固定的节日). Je nachdem, wann Neumond(新陪薯月)ist, also zwischen dem 21. Januar und dem 19. Februar.
Die Wurzel(根源)des Fruehlings liegt in grauer Vorzeit(远古时期). Nach der ueberlieferung(传说)wurden die Menschen einst rch ein Untier(猛兽)bedroht, das ,,Nian" genannt wurde. Der Kopf dieses Ungeheuers(怪物) glich dem eines maechtigem Loewen(雄狮), sein Koerper dem eines starken Stiers(壮牛). Wenn ,,Nian" vor Wut bruellte(怒吼), dann bebte die ganze Erde(地动山摇).“Nian”ist also der Name eines uebermaechtigen(巨大)und gefaehrlichen Fabeltieres(神话中的怪樱前兽).
Nian frass nicht nur Tiere, sondern auch Menschen, wenn er in kalten Wintern aus den Bergen, wo er keine Beutetiere(猎物)mehr fand, in die Doerfer kam. Die Bewohner wurden von Nian immer wieder in Angst und Schrecken versetzt. Sie blieben aber in ihren Doerfern und kaempften Jahr fuer Jahr gegen Nian. Sie beobachteten Nian waehrend der Kaempfe genau und erkannten allmaehlich Schwaechen(弱点)芦颂者des Untiers. Nian hatte naemlich trotz seiner ungeheuren Staerke Angst vor drei Dingen:vor roter Farbe, vor Feuer und vor lautem Krach(响声).
Man fand heraus(看出), wie man sich wirksam gegen dieses Ungeheuer, dessen Kraeften man nicht gewachsen war(敌不过), verteidigen koennte. Es sollte vertrieben(赶走) werden, indem man es erschreckte. Man beschloss, in jener Neumondnacht, in der Nian aus den Bergen beutesuchend(寻找猎物)in Dorf hinabzusteigen pflegte, an jede Haustuer ein Brett aus rotem Pfirsichholz(红色的桃木板)aufzuhaengen Ausserdem sollte vor jedem Haus ein Feuer brennen und die Dorfbewohner sollten die Nacht ueber wach bleiben(彻夜不睡)und Trommeln und Gongs schlagen(敲 锣打鼓). Der Erfolg war rchschlagend(明显). Als Nian in der bestimmten Nacht wieder wie in den Jahren zuvor in das Dorf eindrang(窜人), sah er an jedem Haus rote Farbe und Feuer vor den Haeusern. Dazu erklang(响起)der Laerm der Trommeln und der Gongs. All dies erschreckte ihn. Nian floh(逃走)ohne Beute. Die Nacht ging vorbei, ohne zurueckzukehren. Als der Morgen daemmerte(天 明), wussten die Dorfbewohner, dass sie das Ungeheuer besiegt hatten. Sie gratulierten einander. Ein grosses Fest wurde vorbereitet. Dazu wurden die Haeuser geschmueckt. Man schlachtete Huehner und Schafe(杀鸡宰羊), um ein Festessen zu bereiten(摆酒设宴).Nian war voller Schrecken in die Berge geflohen und wagte von da an nie wieder herauszukommen. Die Menschen hatten mit ihrem geldigen Kampf und mit ihrer Klugheit das Ungeheuer besiegt. Zum Andenken(表示纪念)daran feierten sie von nun an in jedem Jahr zur gleichen Jahreszeit ein Fest.
Aus der Abschreckungsfunktion(恐吓作 用)der roten Jacke entwickelte sich der Brauch(习俗), Haustueren mit roten Spruchbaendern(对联) oder mit Neujahrsbildern(年画), Abbildern der Tuergoetter(门神招贴)zu schmuecken.
Und die Feuerwerkskoerper(鞭炮), die am Vorabend des Fruehlingsfestes, dem Silvesterabend(除夕之夜), abgebrannt werden, sind ebenfalls Fortsetzung einer alten Tradition. Im uebrigen ist das Fruehlingsfest heute vor allem ein Familienfest,wie das Weihnachtsfest im Westen.Am Silvesterabend ist es aufregend (激动人心). Den ganzen Tag ueber herrscht schon viel Hektik(忙忙碌碌). Am Abend kommt die ganze Familie zu einem grossen Essen zusammen(吃团圆饭). Die Nordchinesen verspeisen traditionell Ravioli(饺子), die mit Fleisch, Chinakohl, Krabben und allerlei Gewuerzen gefuellt sind(包 上肉、白菜、虾及其他作料的馅). Die Suedchinesen hingegen bevorzugen Kugeln aus Reismehl, mit Zucker oder Nuessen gefuellt(包糖或核桃馅的元宵), Suessigkeiten und suess-saure Fleischgerichte. Ausserdem essen sie einen sehr klebrigen Reiskuchen(糯米年糕); je klebriger desto besser, denn Klebekuchen wird genauso ausgesprochen wie die Hoffnung, es moege von Jahr zu Jahr besser werden.
Geldgeschenke(压岁钱)fuer Kinder werden am ersten Tag des Fruehlingsfestes (家庭团聚的节日)verteilt. Am ersten, zweiten und dritten Festtag wird viel und gut gegessen und getrunken(大吃大喝)und heutzutage auch viel ferngesehen. Das Fruehlingsfest wird im ganzen Land gefeiert.
端午节 Drachenbootfest
Der 5. Mai nach dem chinesischen Mondkalender ist ein wichtiges Volksfest, das das Drachenbootfest genannt wird. Dieses Fest ist mit dem Namen des großen chinesischen Dichters Qu Yuan eng verknüpft. 农历五月初五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叫作端午节。这个节日是同中国伟大诗人屈原的名字紧密相连的。
Qu Yuan lebte von 340 v. Chr. bis 278 v. Chr. im Staat Chu während der Periode der Streitenden Reiche, auf dem Gebiet der Literatur in jener Zeit ragen die Gedichte von Qu Yuan hervor. Unter seinen vielen Gedichten sind „Li Sao“ (Das Klagelied) „Tian Wen“ (Himmelsfragen) die bekanntesten. In seinen Gedichten schuf er rch Stilanleihen bei Volksliedern eine neue poetische Gattung, die Chu Ci (Chu-Balladen), welche einen großen Einfluss auf die spätere Dichtung ausübte. 屈原于公元前340年出生在战国时期的楚国,死于公元前278年。他的诗歌在战国时期的文学领域占有突出地位。在他的许多诗篇中以《离骚》和《天问》最为著名。他在诗歌中借助民谣风格创造了一种新诗,即楚词,这对以后的文学创作有巨大影响。
Da der Dichter Qu Yuan über ein umfangreiches Wissen verfügte, diente er als einer der höchsten Beamten beim Fürsten Chu Huaiwang und zählte zu den engsten Vertrauten seiner Majestät. Durch Verleumng verlor er das Vertrauen des Herrschers und wurde verbannt. Er gab trotzdem seine Hoffnung nicht auf und wartete darauf, dass der Fürst ihn wieder mit Regierungsgeschäften betrauen würde. 由于诗人屈原知识渊博,他曾担任楚怀王的高官,是楚怀王的亲信。但是,由于遭人诬陷,他失去了楚怀王的信任,并被流放。尽管如此,他没有放弃希望,而是期待着楚怀王能再次任用他处理朝政。
Leider übertrug dieser die leitenden Posten nur den Ungeeigneten, und zwar auch im militärischen Bereich, so dass seine Truppen im Krieg vernichtet wurden. Er verlor sein ganzes Land, musste flüchten und starb schließlich in der Fremde. Als Qu Yuan vom Tod des Herrschers erfuhr, war er verzweifelt. Er nahm einen großen Stein fest in seine Arme und sprang damit in den Miluo - Fluss. Er verübte am Abend des 5. Mai Selbstmord.遗憾的是,楚怀王不能任人唯贤。在军事方面也是如此,于是在战争中,他的军队被击败。楚怀王丧失了全部国土,不得不逃跑,最后客死异乡。当屈原得知楚怀王的死讯后,万念俱灰,紧紧抱起一块大石头,跳入汨罗江中,他是在五月初五晚自杀的。
Die Nachricht vom Tod des großen Dichters verbreitete sich schnell im Flussgebiet. Die Einwohner verfielen in tiefe Trauer und dachten an die Zeit, in der Qu Yuan die Regierungsgeschäfte im Staat weise geleitet hatte. Deshalb ruderten die Männer mit ihren Booten auf den Miluo - Fluss hinaus, um die Leiche von Qu Yuan zu finden, während Frauen und Kinder am Ufer in pyramidenförmig gefaltete Bambus- oder Schilfblätter eingewickelte Klebreisklößchen in den Fluss warfen. alle hofften, dass die Fische damit von der Leiche Qu Yuan abgelenkt würden und diese somit unversehrt blieb.大诗人死亡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汨罗江流域,人们万分悲痛,他们怀念他在楚国贤明治理朝政的时期。所以男人们便划船来到汨罗江上,寻找屈原的尸体,而妇女和儿童们则在岸边往河里投放用竹叶或箬叶包成锥形的粽子,希望以此把鱼群从屈原的尸体旁诱开,免得他受到伤害。
Die Einwohner im Staat Chu trauern Jahr um Jahr um Qu Yuan. Jährlich am 5. Mai rudern die Männer ihre Boote auf den Miluo- Fluss hinaus. Jede Familie bereitet Klebreisklößchen, die in Bambusblätter eingewickelt werden, wie jene, die damals in den Fluss geworfen wurden. Mit der Zeit entwickelte sich im Flussgebiet des Miluojiang, später auch in anderen Gegenden,aus dieser Tradition ein jährliches Fest, das auch das Bootsrennen einschloss.. So entstand das Drachenbootfest in China. 楚国的老百姓年复一年地哀悼屈原,每年五月初五,男人们便划船来到汨罗江上,家家户户都像当年那样用箬竹叶包粽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汨罗江流域,以后也逐渐传播到其他地区,由这个传统就形成了一个每年都庆祝的节日,包括赛龙舟。于是在中国就出现了端午节。
6、419到底是什么节日
419是
1、巴西印第安人日
2、自行车日(Bicycle Day)
3、荷兰裔美国人友谊日(Dutch-American Friendship Day)
4、乌拉圭33名爱国者登陆日(Landing of the 33 )
5、爱国者节(Patriots' Day)(美国马萨诸塞州早灶、缅因州、威斯康星州)
6、仔睁键英国樱草节(Primrose Day)
7、中国的约炮节
在中国的约炮节中代表一夜情的意思。
约炮节的由来 419节,则是一群丧失的人搞出来的节日,他们在这一天与异性交往。最后发展为一种习惯。最后演变为节日。你可以说是约炮节,念巧可以说是艳遇节,甚至可以说是外遇节
名称的由来 因为419的英文是:four one nine;英译一下就是:for one night再换成中文就是:一夜情。一夜情自然是约炮啦。
7、元宵节 重阳节 中秋节 端午节 清明节按时间先后排列顺序?
元宵节、重阳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按时间先后排列顺序是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具体介绍如下:
1、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2、清明节
清明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清明节气处在公历4月5号前后,即春分后第15日。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比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
3、端午节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4、中秋节
中秋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重阳节
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敬老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8、617什么节日
617是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1994年12月19日第49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大第二委员会(经济和财政)的建议,通过了49/115号决议,从 1995年起把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旨在进一步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认识,唤起人们防治荒漠化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2018年6月17日,是第24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主题活动。
发展历史
1977年联合国荒漠化会议正式提出了土地荒漠化这个世界上最严重的环境问题。1992年6月,包括中国总理李鹏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与会、170多个国家派代表参加的巴西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荒漠化被列为国际社会优先采取行动的领域。
之后,联合国通过了47/188号决议,成立了《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或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的公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公约谈判从1993年5月开始,历经5次谈判,于1994年6月17日完成。
9、国际性节假日有哪些
1、世界湿地日(2月2日):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滨小城拉姆萨尔签署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
为了纪念这一创举,并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1996年《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决定,从1997年起,将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
2、世界森林日(3月21日):“世界森林日”,又被橡简译为“世界林业节”,英文是 “World Forest Day” 。这个纪念日是于1971年,在欧洲农业联盟的特内里弗岛大会上,由西班牙提出倡议并得到一致通过的。
3、世界卫生日(戒烟日)(4月7日):为纪念组织宪章通过日,1948年6月,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第一届世界卫生大会上正式成立世界卫生组织,并决定将每年的4月7日定为世界卫生日,倡议各国举行各种纪念活动。
4、国际劳动节(5月1日):国际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国际示威游行日”,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碰如皮。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
5、世界环境日(6月5日):联合国环笑差境规划署每年6月5日选择一个成员国举行“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及表彰“全球500佳”,并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世界环境日”主题,总称世界环境保护日。
(9)丧失节是什么节日扩展资料
世界环境日设立宗旨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世界环境日(World Environment Day),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
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每年都在6月5日的这一天开展各项活动来宣传与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每年的年初公布当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并在每年的世界环境日发表环境状况的年度报告书。
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物种的共同家园,然而由于人类常常采取乱砍滥伐、竭泽而渔等不良发展方式,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大大加快。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正使生态系统滑向不可恢复的临界点,如果地球生态系统最终发生不可挽回的恶化,人类文明所赖以存在的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将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