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有什么节日
1、立秋有哪些节日风俗
立秋都有哪些习俗
立秋节,也称七月节。时间在公历每年8月7日或8日开始。在周代是日天子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见《礼祀·月令》)。汉代仍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旗服饰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并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荐宗庙之礼,名日躯刘。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
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新唐书·礼乐志》:“立秋立冬祀五帝于四郊。”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叶,以应时序。有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的风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风俗(见《临安岁时记》),明承宋俗。清代在立秋节这天,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以验夏中之肥瘦。民国以来,在广大农村中,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还有以西瓜、四季豆尝新、奠祖的风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风俗。
到了立秋,梧桐树必定开始落叶,因此才有“落一叶而知秋”的成语。秋季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个节气,是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2、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那究竟什么是“祭月节”?
以前的时候,秋分就是传统的“祭月节”,后来“祭月节”改到了中秋节这一天,因为祭月节就是来专门祭月亮的,秋分的日期不是很固定,而且也不一定有月亮,所以就把这一天改到了中秋节。
秋分的时候白天和夜里的时间差不多,过完了秋分以后,夜晚会越来越长,而白天会越来越短,一般每年的9月22日到24日是秋分,是二十四节气里面的第16个节气。在古代的时候有春祭日,秋祭月的说法,而秋分就是以前的祭月节。
一开始的时候把祭月节定在了秋分这一天,但是后来因为秋分的日期不固定,虽然祭月不一定都是圆月,但是在祭月的时候,没有月亮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把祭月节从秋分的一天改到了中秋节。所以现在中秋节,就是祭月节。
从周朝的时候,就开始有了春祭日,夏祭地,秋祭月,冬祭天的风俗习惯,而且还有固定的祭祀场所,有日坛,月坛,天坛,地坛,他们分别在东西南北4个方向,到现在还有很多遗留下来的拜月坛,望月楼等古迹,而每个地方因为地区原因,祭月的习俗和仪式也都不一样。
北京有一个月坛,就是明朝嘉靖年间的时候皇家专门为了祭月而修建的。在秋分的时候,是放风筝的最佳时期,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会去放风筝,甚至还会举行一些风筝比赛,也有的地方会在这一天吃汤圆,或者是吃秋菜,地方不同,风俗习惯也都不一样。
3、秋天有那些节日
1.是我的生日
2.父亲节
3.七昔情人节
4.空军节
5.中元节
6.记者节
7.体育节/律师节
8.中秋节
9.教师节
10.老人节
11.国庆节
12.重阳节
13.华侨节
14.台湾光复节
15.荣民节
16.商人节
17.感恩节
18.光棍节等
4、秋天有什么节日
秋天的节日主要有:
一,七夕节
七夕节的主要习俗是乞巧,为什么叫乞巧节,因为秋天来了,天气冷了,女人要织布准备冬衣了。七月是女人织布的时节,是女红开始的时候,所以女人要先乞巧,希望自己心灵手巧。
织女星之所以被称为织女星,正是因为它是七月或者是织布之月的标志。最初,还没有成文的历书的时候,乞巧的日子就是根据对织女星位置的观察随时确定的,这就叫观象授时。所以说,七夕节及其乞巧风俗和牛郎织女的故事都是源于根据织女星记时的习俗。
二,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民间普遍开展祭祖活动。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
中元之意由元宵节延伸而来。古代以正月第一次月圆称为上元(故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七月为岁中,七月的第一个月圆日称为中元,因以为节名。
三,中秋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在这一天中国人会抬起头凝视天空中的满月,会吃着香甜的月饼,与家人一起度过一个温馨的夜晚。在中国人的心中,中秋这个日子便是由月、夜、家组成的。
中秋是一个圆,月亮的圆,月饼的圆,以及每个人心中所追求的美好的团圆。团圆是中秋的主题,也是中国人文化心理的最终归宿。
四,重阳节
在古代的阴阳观念中,九被视作阳数。农历九月初九,月与日都逢至阳之数,因此人们称这一天为重阳,也叫重九。至于重阳节诸多习俗的来历,有人认为起源于祭祀星辰的活动,也有人认为和古代的丰收习俗有关。
五,寒衣节
农历十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寒衣节,这一天,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祭奠先人,表达哀思。
由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长城内外便将农历十月初一这天,称作“寒衣节”。“十月初一烧寒衣”,早已成为北方凭吊已故亲人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