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放假日期怎么算
1、国家法定节假日放假时间
全年法定节假日是14天:元旦1天;春节3天;清明节1天;劳动节4天;端午节1天;中秋节1天;国庆节3天;一共14天。 国家法定节假日双倍工资的规定是怎样的。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员工加班的,应该按照平时日工资的三倍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2、一年法定节假日11天是怎么算的
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共11天,包含了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以及国庆节。所有的假期加起来刚好十一天,法定节假日如果和用人单位需要员工加班的话,至少是需要支付三倍的薪资水平。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共11天:
(一) 元旦,放假1天(每年1月1日)
(二) 春节,放假3天(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 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 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 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 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 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二、?法定节假日加班不给加班费怎么维权
去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立案时需携带:仲裁申请书2份、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相关证据复印件和证据清单2份;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北京地区不需要提供登记信息)。
提交材料后,5个工作日仲裁委给予立案,然后给双方举证期,给对方答辩期;然后开庭审理,之后对你们双方进行调解,调解不成仲裁委会下达裁决书;劳动仲裁60天内结案;对于裁决书不服,劳动者可以起诉到法院;
申请劳动仲裁期间,不耽误劳动者去新单位工作。
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节假日,法定假日总共是11天,一般指的是春节,劳动节等节假日。而平常每周至少需要休假一天。如果用人单位需要劳动者加班的话,是需要和劳动者协商决定,并且是需要按照规定来支付加班费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完成劳动定额或规定的工作任务后,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应按以下标准支付工资:
(一)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劳动者工资;
(二)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劳动者工资;
(三)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
实行计件工资的劳动者,在完成计件定额任务后,由用人单位安排延长工作时间的,应根据上述规定的原则,分别按照不低于其本人法定工作时间计件单价的150%、200%、300%支付其工资。
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其综合计算工作时间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部分,应视为延长工作时间,并应按本规定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实行不定时工时制度的劳动者,不执行上述规定。
3、全年法定节假日总共有11天,那是怎样计算天数的呀?
全年法定节假日总共有11天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计算出来的。
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规定: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3)节日放假日期怎么算扩展资料
2007年12月,国务院第三次修改《办法》,缩短了劳动节假期,实际上取消了“五一黄金周”,但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些中国传统节日放入休假制度之中,令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天数由10天增至11天。
具体安排为:新年、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各1天;春节、国庆节各3天。与前两个版本都不同的是,春节开始放假的时间由初一提前到了除夕。
在部分公民方面安排上,基本延续上一版本的相关规定,不过对于儿童节放假人群的年龄限制,由13周岁以下放宽至14周岁以下。对于补假安排则没有变动。
4、劳动法规定的法定节假日怎么算?
劳动法的法定日假安排如下:
(一)元旦,放假1天(每年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
(五)端午节,放假1天;
(六)中秋节,放假1天;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法律依据】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六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