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意思
1、对于哈萨克族的文化习俗,你了解多少?
哈萨克民族在中国多民族的大家庭里,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民族。
一、哈萨克族的居住
哈萨克人居住的地方,按一年四季分为冬窝子、春窝子、夏窝子、秋窝子,一般春秋两季为一处。毡房是春夏秋从一个栖息地搬到另一个栖息地的简便的活动房屋。毡房日遮阳,夜隔潮,防风挡雨,通气透亮,移动方便,一般30分钟内就可支撑拆除装卸完毕。
富裕家庭的毡房很讲究,里面用不同的布剪裁出各种图案,围毡都加以修饰。格栏四周挂着壁毡和花色毡子。地上铺满花毡,绣花毡、地毯。富有的人家毡房格栏、辐柱上漆,镶上镂刻的骨饰和银饰。
不过以上是指在草原上的居住所,现在绝大多数的哈萨克族都是居住在城市里,在天气凉爽的季节会选择和家人朋友一起在草原的毡房里休息作乐。
二、哈萨克族的生活习俗
哈萨克族的饮食与游牧生活有密切联系,主要有茶、肉、奶和面食。在哈萨克人的日常饮食里,可以一日无菜,但决不能一日无茶。在冬季来临,大雪即将封山的时候,哈萨克人要宰杀一些马、牛、羊,再把部分肉加工成马肠子、牛肉灌肠和熏肉、炒肉片等作为冬储肉,这样加工出来的肉可以吃到来年的春天。
哈萨克族的奶制品主要用羊奶、牛奶、马奶、骆驼奶制成。有谚语说:“奶是哈萨克的粮食”。奶制品的种类主要有鲜奶子、酸奶子、奶皮子、奶豆腐、奶疙瘩、酥油、奶糕、马奶酒等等。传统面食主要有烤饼,油饼、炒小麦、“那仁”(把煮熟的羊肉切成小块覆盖在面条上的一种手抓饮食)、“包尔沙克”(baursak)等。
三、服饰
哈萨克族服饰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吐马克”是哈萨克族男子冬季戴的帽子,带有两个耳扇,后面有能够遮风雪、避寒气的长尾扇。冬季还戴一种称为“波尔克”的圆顶帽,一般用水獭皮、貂皮、狐皮等兽皮以及羊羔皮制作。上了年纪的哈萨克族男子一般穿软革制成的靴子,外套胶鞋,以保护靴子。年轻男子穿长筒皮靴。猎人则穿便于跋山涉水的高翘首软靴。此外,高寒地区的男子也有穿保暖御寒的毡靴的。
哈萨克族妇女的头饰主要有帽子和头巾两种。女孩子从小戴“塔克亚”,这种帽子帽壳较硬,平顶,顶上插有表示吉祥的猫头鹰羽毛,上面缀有光彩夺目的珠玉。“沙吾克列”是姑娘们出嫁时戴的尖顶帽,里层为薄毡,外罩绸缎,帽壁绣有以花草和兽角的各种变形体为内容的花纹,镶嵌五光十色的金银珠宝。
以上的服饰均为传统服饰,现在一般在大型节日时才会这么穿。
四、节日
主要节日除肉孜节和古尔邦节外,还有“那吾肉孜”节。
“肉孜节”和“古尔邦节”虽然源于宗教,但已变成哈萨克族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节日,为国家法定的民族节日。
“那吾肉孜节”则是哈萨克族信奉伊斯兰教之前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春节。哈萨克族很早以来就使用十二生肖的日历。这些生肖纪年的起点是日夜相等的春风(3月22日),叫“ULES”或者“那吾肉孜”(NAW—REZ)。“那吾肉孜”是“新年”的意思。生肖从“那吾肉孜”这一天开始转换,这一天算作新旧更替,叫“春分”(ULES KUNI)。“那吾肉孜”日,家家做“那吾肉孜”粥。哈萨克人成群结队,走村窜户,挨家喝粥,吟“那吾肉孜”诗,拥抱贺岁,祝愿新年牲畜旺盛,庄稼丰收。专为那吾肉孜节准备的份肉煮好后,需端到受人尊敬的长者面前,老人致祝词,祝牲畜兴旺,乳汁丰盈。
五、哈萨克族——热爱音乐的民族
哈萨克族的民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和胡布兹、斯布孜合等。
冬不拉尤其受哈萨克族群众喜爱,多用桦木等材料做琴身,用羊肠制弦。过去琴身有铲子形和马勺形两种。现在有了将这两种形式揉和在一起的民间新式冬不拉。
哈萨克族的各种乐器都便于携带、易于演奏。歌曲演唱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传统的哈萨克族舞蹈,多以模仿飞禽走兽的动作为特征,夸张幽默,惟妙惟肖,生动传神,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传统的舞蹈有《哈拉卓尔哈》(又译“黑走马”)。
哈萨克族民歌中最富民族特色的就是对唱。对唱,就是两个阿肯(即对唱者)即兴进行创作比赛。在哈萨克族人们之中,对唱技艺相当普及。从形式上看,对唱体裁的原始形式是学舌式对唱。唱词的前两句是共同的。即前一个阿肯唱过的前两句歌词,由后一个阿肯再重复一遍,尔后再各自即兴歌唱。
阿肯弹唱是生命力很强的民间文学体裁,直到今天依然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对唱作品在群众中流传。现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所辖各地、县每年都组织阿肯弹唱会。如今阿肯唱词的内容紧跟时代步伐,对唱技艺也有了很大提高。
六、哈萨克族都有哪些风俗禁忌?
1、做客时,忌讳客人骑着快马直冲家门,进入房内,这会被认为是挑衅或是报丧和传送不吉利的消息。骑马快到家门时,要放慢速度,在房侧或房后下马,并把马鞭放好。
2、做客时,忌讳客人坐在放有食物的箱子上或其他生活用具上。他们认为食物是ZHEN主赐予的,是圣洁的。
3、在毡房内不许坐床,要席地盘腿坐在地毯上,不许把两腿伸直。
4、在交谈和吃饭时,最忌讳捏鼻涕、挖鼻孔、放屁、吐痰,剪指甲和打哈欠等,否则被认为是最大的不尊敬。
5、吃饭、喝茶时,不能脚踩餐布,更不许跨越餐布。在餐布收起来之前,最好不要随便离开。如有事外出,不能从人前走过,须绕到人后面走。
6、吃馕时,不能把整个馕拿在手上用嘴啃,而应该掰成小块吃。
7、主人做饭时,客人最好不要动餐具,更不要用手拨弄食物或掀锅盖。
8、主人端上来的茶、酒、肉和其他食物,不管好坏,都要高高兴兴的接受。茶不 能喝一半剩一半离席,喝酒最好要一饮而尽,如果不会喝,也要喝一点,以示谢,否则主人会以为你瞧不起他或者有别的意见。主人给的肉也要痛痛快快地接受,不要不吃,否则主人是不高兴的。
9、饭前饭后,主人都会给客人倒水洗手。洗完手后,不能乱甩水,而应用毛巾擦干。
10、哈萨克族忌食ZHU肉、驴肉和非宰杀而死亡的牲畜肉及野兽肉,也禁食一切动物的血,他们认为,这些肉和血都是不洁的。
11、在哈萨克族人家住宿,不要拒绝使用主人的被褥,不然会被认为是看不起他们 。
12、在哈萨克族家做客,一般多是住两天。
13、哈萨克族忌讳别人当面赞美自己的孩子,尤其不说能“胖”,他们认为这样会给孩子带来不吉利的事情。
14、忌讳别人当面赞美自己的牲畜和猎犬等,不能当着主人面追打猎犬和看门的狗,不要当面数主人牧畜头数,他们认为这样会使牧畜遭受损失和灾难。
15、不要跨越拴牲畜的绳子,他们认为跨越拴着牲畜的绳子,是侮辱了使他们致富的神灵。他们认为,牲畜的增多和肥壮,都是由主管拴绑各种牲畜的绳子的神灵赐予的。
16、走路遇羊群要绕道而行,不要骑马从羊群中穿过,不有用脚踢或用木棍打牲畜的头部。
17、不要用手或棍棒等指点人数,否则会被认为是把人当作牲畜清点。
18、借用的马归还时要卸下马鞍,否则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表示。
19、儿媳妇不能使用公公的马鞍和坐公公的床位;公公也不能使用儿媳的马鞍和坐儿媳的床位。
20、妇女坐月子、小孩出疹子的房子,新婚夫妇的房子、青年妇女单独住的房子,不要随便进去,更不能穿着背心、裤衩或赤膊进别人的房子。
21、妇女不能在长辈面前走过,更不能在长辈面前喝酒和抽烟。
22、当哈萨克族做礼拜时,不要从他们面前走过,也不能脚踩礼拜用的布单子,更不能模仿他们的动作和大声说笑。
23、哈萨克族房内的西墙上,不能挂人头像,睡觉时不能脚西头东,厕所门不能向西开,这是因为YSL教的圣地MAI加在西边。
24、每礼拜二和礼拜五为不吉利的日子,不能外出。
25、住房附近、水源旁边、礼拜寺、墓地周围不准大小便。
26、大小便时要戴帽子,不要说话。
27、不能朝着太阳、月亮大小便。
28、忌讳拔青草、因青草是草原生命继续的象征。
2、哈萨克族民族的节日都有那些?
1、肉孜节。
开斋节,亦称“肉孜节”或“小节”。与“宰牲节”同为伊斯兰教两大节日。时间在伊斯兰教历10月1日。穆斯林在莱麦丹(第9月)全月斋戒,斋月最后一日寻看新月,见月次日开斋,即为开斋节;如未见新月,则继续封斋,节期顺延,一般不超过3天。
2、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是穆斯林的盛大节日。“古尔邦”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或称为尔德·阿祖哈。“尔德”是节日的意思。“古尔邦”和“阿祖哈”都含有“牺牲”“献身”的意思,所以一般把这个节日叫“牺牲节”或“宰牲节”。也译作“库尔班”。
3、那吾肉孜节。
诺鲁孜节也译那吾肉孜节。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塔吉克族等的传统节日,该节日每年自3月21日起,延续3天至15天不等。
(2)哈萨克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意思扩展资料:
古尔邦节的习俗:
古尔邦节到来时,哈萨克族民间首先举行隆重的节日礼拜活动,然后家家户户宰杀大小牲畜。富有的人家宰羊,宰牛或宰骆驼用以待客或馈赠。宰羊时,传统习俗不帮羊腿。
据说,这天宰杀的牲畜会到天堂做乘骑,帮了腿,就没法行走,更上不了天堂了。这天宰的牲口,肉煮熟后,切成大块,放进大盘子里,端上桌子,客人来了,主人递过刀子,请客人吃肉、喝汤、既热情,又周到。
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走亲串邻,祝贺节日。在节日的白天,还举行赛马,叼羊,姑娘追等富有情趣,别具一格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晚上人们欢聚一堂,唱歌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