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康县小吃
1、藏族 苗族 傣族的服饰 节日 饮食 急急急急!!!!!!!!!!!!!!!!!!!!快快快!!!!!!还有图片
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藏族同胞特别重视“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哈达”是雪白的织品,一般宽约二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米,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 藏族广布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地,服饰多姿多彩、男装雄健豪放;女装典雅潇洒,尤以珠宝金玉做为佩饰,形成高原妇女特有的风格. 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装款式,种类很多,从衣服质地上可分锦缎、皮面、氆氇、素布等、藏袍花纹装饰很讲究,过去僧官不同品级,严格区分纹饰。藏袍较长,一般都比身高还长,穿时要把下部上提,下摆离脚面有三、四十公分高、扎上腰带。藏袍可分牧区皮袍、色袖袍、农区为氆氇袍,式样可分长袖皮袍,工布宽肩无袖、无袖女长袍和加珞花领氆氇袍,男女穿的衬衫有大襟和对襟两种,男衬 藏族服饰
衫高领女式多翻领,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长40公分左右。跳舞时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翩翩起舞,姿态优雅。 帮典——即围裙,是藏族特有的装束,是已婚妇女必备的装饰品,帮典颜色,或艳丽强烈,或素雅娴静。 藏帽式样繁多,质地不一。有金花帽、氆氇帽等一二十种.藏靴是藏族服饰的重要特征之一,常见的有“松巴拉木”花靴,靴底是棉线皮革做的。 头饰佩饰在藏装中占有重要位置,佩饰以腰部的佩褂最有特色,饰品多与古代生息生产有关.讲究的还镶以金银珠宝、头饰的质地有铜、银、金质雕镂器物和玉、珊瑚、珍珠等珍宝。
一、藏族民俗节日
1、藏历年
藏历年的确定,是与藏历的使用有密切的关系的,藏历年的正式使用,是在九百五十多年前,即农历丁卯年(公元一0二七年)开始的。从此,藏历的用法便沿袭下来。
藏历年是藏族传统节日。每年藏历正月一日开始,三至五天不等.藏历十二月初,人们便开始准备年货,家家户户在水盆中浸泡青稞种子,培育青苗。十二月中旬每家每户陆续用酥油和白面炸油子馃(卡赛),油馃子的种类很多,有耳朵状的“古过”,有长形的“那夏”,有圆形的、“布鲁”等等。接近年关,每家都要准备一个画有彩图的长方体竹素琪玛五谷斗,斗内装满酥油拌成的糌粑、炒麦粒、人参果等食品,上面描上青棵穗、鸡冠花和用酥油做的彩花板。并准备一个彩色酥油塑的羊头。这一切都具有喜庆丰收,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兴旺的含意。除夕前两天屋内外进行大扫除,摆新卡垫,贴新年画。二十九晚饭前在灶房正中墙上,用干面粉撒上“八吉祥微”。在大门上用石灰粉画上象征永恒吉祥的“”字符号,表示人寿粮丰,岁岁平安。除夕晚上,各家在佛像前摆好各种食品,为了使节日期间有充足、丰富的食品,在这天晚上,全家人还忙碌到深夜。这天晚饭,各家要吃面团突巴(古突)。在面团突巴中特意制作几个包有石子、辣椒、木炭、羊毛等夹心不同的面团,每一种夹心都有一种说法,石子预示心肠硬,木炭预示心黑,辣椒预示嘴如刀,羊毛说明心肠软。吃到这些夹心的人,均即席吐出引起哄堂大笑,以助除夕之兴。这是一种饮食娱乐活动,无论谁吃到什么,都必须即席吐出,这往往引起哄堂大笑,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
到初一这天,将青苗,油馃子、羊头、五谷斗等摆于佛龛茶几上,预祝新的一年人寿粮丰。大年初一天不亮,家庭主妇便从河里背回“吉祥水”,然后唤醒全家人,按辈排位坐定,长辈端来五谷斗每人先抓几粒,向天抛去,表示祭神,然后依次抓一点送进嘴里。此后长辈按次序祝“扎西德勒”(吉祥如意),后辈回贺“扎西德勒彭松措”(吉祥如意,功德圆满)。仪式完毕后,便吃麦片土巴和酥油煮的人参果,接着互敬青稞酒。初一一般禁止扫地,不准说不吉利的话,互不走访做客。
初二亲友之间相互登门拜年祝贺,互赠哈达。男女老少都穿上节目的盛装,见面互道“扎西德勒”、“节日愉快”,此活动持续三五天。藏历新年期间,在广场或空旷的草地上,大家围成圈儿跳锅庄舞、弦子舞,在六弦琴、钹、锣等乐器的伴奏下,手拉手、人挨人地踏地为节、欢歌而和,孩子们则燃放鞭炮,整个地区沉浸在欢乐、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之中。在城乡演唱藏戏,跳锅庄和弦子舞。在牧区,牧民们点燃篝火,通宵达旦地尽情歌舞。民间还进行角力、投掷、拔河、赛马、射箭等活动。
2、沐浴节
沐浴节,藏语叫“嘎玛日吉”(洗澡),是藏族人民特有的节日,在西藏至少有七八百年的历史。在藏历七月六日至十二日举行,历时7天。藏族人民按佛教说法,青藏高原的水具有八大优点,即一甘、二凉、三软、四轻、五清、六不臭,七饮不损喉,八喝不伤腹。因此七月份被人们称为沐浴的最佳时间。时值夏末秋初,万里高原风和日丽,天高云淡。无论是城市、农村还是牧区,男女老少全家出动,来到河边溪畔欢度一年一度的沐浴节。届时,藏族人民携带帐篷和酥油 茶、青稞酒、糌粑等食品,纷纷来到拉萨河畔、雅鲁藏布江边,来到青藏高原千江万湖旁争相下水,尽情在水中嬉戏,游泳。他们在河滩草坪树荫下搭起帐篷,围上帐幕,铺上卡垫。老年人在河边洗头擦身,年轻人在河中洗澡游泳,孩子们在水里嘻戏打水仗,此时的妇女们也毫无顾忌地尽情沐浴,把身体和全家的衣物都洗得干干净净。休息时,一家人围坐在帐篷里,品尝芳醇的青稞酒和喷香的酥油茶。帐篷里时时飘出阵阵欢声笑语。沐浴节这七天中,人们不仅天天来到河边沐浴,还要把家里所有的被褥统统清洗干净,所以沐浴节既是藏族人民所喜爱的传统节日,又是一年一度最彻底的、群众性的卫生活动。
3、望果节
望果节已有1500多年历史,是西藏人民渴望丰收的传统节日。“望果”是藏语译音,“望”藏语意思是田地、土地,“果”意为转圈,意为“绕地头转圈”。雅鲁藏布江中游和拉萨河两岸的农村,非常盛行过“望果”节,其他地方也有,但节日称呼有所区别,拉孜、定日一带,称为“雅吉”,即舒服的夏日;工布巴拉雪山周围是半农半牧区,称为“ 帮桑”,即吉祥草地,时间差不多,都在庄稼黄熟,准备开镰之前举行。解放前,藏族是在 “鸟王”——大雁南飞的季节到来之前过望果节。望果节是藏族重要的文化现象,关于它的 来历、仪式、地或性特色 多姿多彩。
相传早在公元5世纪末,藏王布德贡坚为确保粮食丰收向本教教主请教。教主施旨,让农民绕田转圈,由手捧香炉、高举幡杆的人作前导,由高举缠绕哈达的木棒和羊右腿的本教教主领路,领着持青稞穗或麦穗的本村乡民绕地头数圈后,把各种谷穗插在粮仓和神龛上,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望果”节历时一至三天,于秋收前择吉日举行。每年这天,藏族人民都身穿节日盛装,有的打着彩旗,有的抬着青稞、麦穗扎成的丰收塔, 丰收塔上系着洁白的“哈达”,举着标语,有的敲锣打鼓,唱着歌曲和藏戏,有的抬着毛主席像,绕地头转圈,绕圈后,人们携带帐篷,青稞酒,一边说古道今,一边狂欢畅饮,有的还举办传统的赛马、射箭、赛牦牛、骑马拾哈达和歌舞、藏戏比赛。商业部门也组织物资交流,供应民族特需商品和日用百货,收购土特产品。望果节过后,开始了紧张的秋收播种。
4、转山会
藏族传统节日,又称沐佛节、敬山神。流行于甘孜、阿坝藏族地区。每年农历四月八日诞辰时,有九龙叶水为其沐浴,故又称沐佛节。每年这一天,甘孜藏区远近群众身着民族服装,汇集到跑马山上和折多河畔。人们先到寺庙里燃香祈祷,焚烧纸钱。然后转山祭神,祈求神灵保佑。转山后,支起帐篷进行野餐,演藏戏。唱民间歌谣,跳锅庄舞、弦子舞,骑手们还进行跑马射箭比赛。在此期间,人们还要举行物资交流活动和其他文化体育活动。
5、采花节南坪县博峪一带藏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举行,节期两天。传说,很久以前博峪是一个荒僻的山沟,人们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以树叶和兽皮做衣服。一天,从远方来了一位叫莲芝的姑娘,她美丽善良,心灵手巧,教会了当地人们开荒种地和织布缝衣,还采来百合花为人们治病。有一年五月初五 这天,莲芝上山采花,被镍风卷下悬崖摔死了。人们很悲伤,便在这一天上山采花纪念她。久而久之,形成了采花节。
6、黄龙寺庙会
黄龙寺庙会是阿坝州藏、羌、回、汉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夏历六月十五日在松潘县黄龙寺举行。座落在阿坝州松潘县岷山南麓丛山中的黄龙寺,它背依海拔5700多米岷山主峰雪宝项,因山顶上的清泉带着钙质飞腾而下,铺满了一条乳黄色、犹如一条黄龙飞腾而下的自然奇景,镶嵌着3400多个大小彩地,它们相互连接、五彩交辉。后人建寺,以庙会吸引邻近省、州、县信众朝拜,逐渐形成民俗节日。
每年农历六月初十起,各地游人或骑马,乘车或徒步,带上炊具、帐篷来到这里旅游。集会上,人们不但要观赏黄龙寺的风光,而且举行藏戏表演、民歌对唱;青年壮士们,还要进行摔跤、射箭等活动。六月十五是节日的高潮,黄龙寺及周围的山腰林间排满各种土特产品,形成盛大的物资交流会。老人们进寺烧香,祈祝祷一生平安。年轻人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7、牧民节
阿坝州藏族牧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下月初举行,节期一般为一周。节日前,家家户户打扫卫生,在太阳快下山时,将垃圾向西边倒去,意在让太阳 的火焰将一切不祥之物烧化。然后,各家准备好青稞酒、酸奶等节日食品。节日的第一天早晨,各家父女争背吉祥水。然后,用加奶的吉祥水洗脸洗手,用 洗净的手烧柏香,祈求水草丰盛、牛羊兴旺。接着,全家围坐一起欢宴。节日前三天,各村寨跳舞唱歌,比赛摔跤和进行各种娱乐活动,不出村外。三天后, 人们开始走村串户,相互祝贺节日快乐。每天夜晚,人们聚集到村寨外,燃起篝火,载歌载舞。
8、俄喜节
为藏族传统节日,流行于木里县一带。节期在每年农历腊月初七日。传说,古时候木里一带很富庶,西藏和云南的八个藏族支系千里迢迢迁来居住,定居那天,是腊月初七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纵情欢乐。以后,每年这一天都要举行纪念活动,世代相传,成为固定节日。节日前一天,各家忙着准备 丰盛的食物。节日这天,全家围坐在一起,举杯畅饮。按习惯,要让猫和狗饱餐一顿,如果它们先吃肉后吃饭,就兆示着来年风调雨,农牧业丰收。夜晚。 人们围着一堆堆篝火。对唱山歌和跳舞。
9、谢水节
流行于冕宁县一带。每年农历三月初六举行。其主要内容是求雨和祈子。是日,喇嘛带上用糌粑做成的青蛙、蛇和癞蛤蟆,每家随去一二人。来到水沟边,喇嘛一边念经一边把糌粑做的动物放到水中。返回时,大家打着雨具,嚷嚷闹闹,表示雨已下起来了。接着,人们去敬一个圆形的塔子。塔内放有一把刀子和一个小锣锅,代表生育。久婚无子的妇女向塔神许愿,祈求生子。敬塔后生了孩子的侬,该日要去敬塔还愿。
10、上九节
流行于宝兴县一带。每年农历正月初九举行。是日,人们汇集到山下,举办灯会和表演狮舞等,尽情欢舞高歌。夜晚,举行别具一格的男女对垒摔跤,结果常常是男败女胜,引起轰堂大笑,将节日活动推向高潮。
11、赏花节
又称看花节,流行于马尔康一带。每年农历六月举行,时间一般3-5天,有的地方长达10余天。人们带着食品、帐篷,骑着骏马,成群结队到野外游玩,欣赏山花。他们搭好帐篷,熬好酥油茶,盛满青梨酒,一边吃喝,一边赏花,一边祝福。晚上,燃起篝火,高歌欢舞。节日期间,还要举行摔跤、赛马等活动。也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机会。
12、观花节
藏语叫“若木鸟”,是观山的意思,每年的农历六月十八举行,一般是以各村寨为主,一起下帐房游耍,每次的活动,少则三四天,多则十来天。过观花节期间,人们向前来参加游玩的客人敬献哈达,并热情地迎进帐房,盛情款待。到了夜晚,男女老少手拉手,在舞队首领手中的串铃伴奏下,围着篝火,踏着优美的舞步,唱着民歌、载歌载舞,以至通宵达旦。
13、赛马会
流行于红原县等地。每年农历七月一日举行,节期一天。赛马是是藏族民众十分喜爱的一项活动,它不仅是农牧闲暇之余集合、交流农牧业 生产经验的场所,而且是藏族人民精神的展示。在所有民间传承流播的藏族节日中,几乎都少不了赛马活动。赛马不仅以母题形式在节日中显现,更为重要的是,建立在对马浓郁信仰之上的藏族人民,就形成了这样一个民族传统的 “赛马节”,并且此项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届时,该县及附近各地藏族群众身着传统的民族服装,从四面八方直到赛马场,进行多种形式的赛马活动。有集体比赛速度的,有分队进行接力比赛的,有表演跑马射箭的,有表演赛马技巧的,十分热闹。赛马结束后,人们就互相交换土特产品。
14、插屋顶旗
插屋顶旗为藏族节日习俗。每到新年,各家即将一面刻有藏文经文的红黄白三色布旗插在屋顶上。禳灾祈福。布旗高低大小不一,色彩也因地而异。有的白布红边,有的红黄相间又饰以黑色条纹。旗面多为长方形,也有方形和三角形的。有将旗绑在旗杆上,有的则扎在树杆上。有的插一面旗,有的插几面旗。
15、白马歌会
为白马藏人节日习俗。流行于平武县,每年清明节前后举行。白马藏人能歌善舞,传统的文化活动在汉区的春节期间举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新文化的传入,他们萌生了创立自己节日的愿望。有关部门因势利导,于1982年举行办了首届山寨歌会。从此约定俗成每年举办一次。
16、林卡节
藏语称“孜木林吉桑”,意为“世界欢乐日”。也有人称之为“郊宴”。是西藏自治区拉萨、日喀则、昌都等地区藏族人民的传统娱乐日。每年藏历五月一日左右举行,节期不定,有些地方长达十多天。届时,藏族群众扶老携幼,带上食品、青稞酒、酥油茶、卡垫、帐蓬,以及各种娱乐用具和乐器,来到幽雅恬静的林卡(藏语音译,意为园林、花园,其中多植柳树,所以民间又把逛林卡称之为“耍柳林子”)。在草坪上、古树下支起白色的帐蓬,围上几块床单或塑料布,铺上卡垫,一边弹六弦琴,一边喝酥油茶或青稞酒,欢聚野宴。有的打扑克,有的下棋、打克朗球或聊天谈笑,还有的在绿草地上欢歌漫舞。此外,节日期间,还要举行一些宗教仪式和骞马、射箭等文体活动。
苗族是一个富有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苗族传统节庆按功能含义分为:⒈农事活动节庆;⒉物质交流节庆;⒊男女社交、恋爱、择偶节庆;⒋祭祀性节庆;⒌纪念性、庆贺性节庆。按时序分,一岁分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动月(鼠或子月)1—15日(第一个子日至第二个寅日)为玩年节,其中第1个子日为天岁节,苗人不出门(远门);第1个丑日是地岁节,第1个丑日至第2个丑日(2—14日)期间,人们纷纷走亲访友、互贺新岁、男女对歌、玩龙灯、狮子等;第2个寅日(15日)为尾巴年(烧龙灯)。偏月(牛月或丑月)第一个丑日为社日,亦称龙头节,苗人祭土地神,接龙、安龙(苗语染戎)。1月(虎月或寅月)的第一个寅日为物质交流、男女社交节(汉籍称为三月三街节)。2月(兔月或卯月)的第一个未日为牛王节(汉籍称四月八日)、男女社交樱桃会、佛生日。3月(龙月或辰月)的第一个辰日、第二个寅日分别为小端午节和大端午节,其中小端午节后来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芈姓),亦称屈原节、歌师节。4月(蛇月或巳月)的第1个巳日为降龙节(汉籍称为六月六、六月场)、吃新节(大麦熟)。5月(马月或午月)的第1个子日是小年节(苗语称七姊妹,即北斗七星)。6月(羊月或未月)的第2个寅日为鸭节,第2个辰日为赶秋节。7月(猴月或申月)的第1个申日为酒节(糯稻收割酿制甜酒、米酒)。8月(鸡月或酉月)为祭祀节(主要进行椎牛、吃猪、跳香、还傩愿、安龙等祭祖祀魂活动)。9月(狗月或戌 月)狩猎节,择日祭梅山三神,开始狩猎。10月(猪月或亥月)卯日、午日为吃猪泡汤节(杀年猪),灶神节(祭灶神),除夕夜(大年夜,汉籍称苗人十月过年)。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如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更为鲜美。 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常见的蔬菜有豆类、瓜类和青菜、萝卜,大部分苗族都善做豆制品。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煮肉,煮鱼,煮菜。 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 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黔东南苗族服饰不下200种,是我国和世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服饰图案花团锦簇,溢彩流光,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从内容上看,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识别族类、支系及语言的重要作用,这些形象记录被专家学者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从造型上看,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式或近乎线描式的、以单线为纹样轮廓的造型手法。从制作技艺看,服饰发展史上的五种形制,即编制型、织制型、缝制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在黔东南苗族服饰中均有范例,历史层级关系清晰,堪称服饰制作史陈列馆。从用色上看,她们善于选用多种强烈的对比色彩,努力追求颜色的浓郁和厚重的艳丽感,一般均为红、黑、白、黄、蓝五种。从构图上看,它并不强调突出主题,只注重适应服装的整体感的要求。从形式上看,分为盛装和便装。盛装,为节日礼宾和婚嫁时穿着的服装,繁复华丽,集中体现苗族服饰的艺术水平。便装,样式比盛装样式素静、简洁,用料少,费工少,供日常穿着之用。除盛装与便装之分外,苗族服饰还有年龄和地区差别。 这也是苗族服饰是穿在身上的百科全书的原因。 苗家的姑娘最爱穿百褶裙,一条裙子上的褶有500多个,而且层数很多,有的多达三四十层。这些裙子从纺织布到漂染缝制,一直到最后绘图绣花,都是姑娘们自己独立完成,再加上亲手刺绣的花腰带,花胸兜,真是异彩纷呈,美不胜收。 说到“服”,不得不想到“饰”。 头饰包括银角、银扇、银帽、银围帕、银飘头排、银发簪、银插针、银顶花、银网链、银花梳、银耳环、银童帽饰。 假若盛装的苗族姑娘汇聚在一起,那一定会变成一个美丽的银色世界。喜戴银饰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们挽发髻于头顶,戴上高约20公分左右,制做精美的银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根高低不齐的银翘翅,上面大都打制着二龙戏珠、蝴蝶探花、丹凤朝阳、百鸟朝凤、游鱼戏水 苗族银饰
图案。有的地区,银冠上除插银片外,还插高约1公尺的银牛角,角尖系彩飘,更显的高贵富丽。银冠下沿,圈挂银花带,下垂一排小银花坠,脖子上戴的银项圈有好几层,多以银片打制花和小银环连套而成。前胸戴银锁和银压领,胸前、背后戴的是银披风,下垂许多小银铃。耳环、手镯都是银制品。只有两只衣袖才呈现出以火红色为主基调的刺绣,但袖口还镶嵌着一圈较宽的银饰。苗家姑娘盛装的服饰常常有数公斤重,有的是几代人积累继承下来的,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苗家银饰的工艺华丽考究、巧夺天工,充分显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在距西江千户苗寨不足10公里的麻料,控拜,乌高。是苗族远近闻名的银饰之乡,其中以麻料最为专业,其百分之85的都是银匠,传说,其寨的李姓家族便是唐朝时期的苗族国家“南绍王国”的王室银器局之后
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入夏安居节(关门节)、出夏安居节(开门节)。
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公历四月中旬。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是祭祀、拜祖先、堆沙、泼水、丢沙包、赛龙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欢等节目。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现在,泼水活动是傣历新年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且这一活动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泼水节是傣历的新年,节期在傣历六七月,相当于公历4月。
关门节
“关门节”傣语叫“进洼”,意为佛祖入寺。云南傣族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傣历9月15日(农历7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3个月。 相传,每年傣历9月,佛到西天去与其母讲经,3个月才能重返人间。有一次,正当佛到西天讲经期内,佛徒数千人到乡下去传教,踏坏了百姓的庄稼,耽误他们的生产,百姓怨声载道,对佛徒十分不满。佛得知此事后,内心感到不安。从此以后,每遇佛到西天讲经时,便把佛徒都集中起来,规定在这3个月内不许到任何地方去,只能忏悔,以赎前罪。故人们称之为“关门节”。
开门节
“开门节”,亦称“出洼”,傣语为“豪瓦萨”,我国信奉小乘佛教的傣族、布朗族、德昂族和部分佤族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地区,源于古代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类似于中原佛教的解复。时间在傣历十二月十五日(约在农历九月中)。 开门节,象征着三个月以来的雨季已经结束,表示解除“关门节”以来男女间的婚忌,即日起,男女青年可以开始自由恋爱或举行婚礼。节日这天,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去佛寺拜佛,以食物、鲜花、腊条、钱币敬 献。祭把完毕,举行盛大的文娱集会,庆祝从关门节以来的安居斋戒结束。主要内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点孔明灯、唱歌跳舞。青年们还将舞着各种鸟、兽、鱼、虫等形状的灯笼环游村寨。这时,正逢稻谷收割完毕,故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
编辑本段民族禁忌
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不能随便大声喧哗。
傣族大多有日食两餐的习惯,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通常是现舂[chōng] 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糯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 外出劳动者常在野外用餐,用芭蕉叶或众饭合盛一团糯米饭,随带盐巴、辣子、酸肉、烧鸡、喃咪(傣语,意为酱)、青苔松即可进食。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欢吃干酸菜,其制法是把青菜晒干,再用水煮,加入木瓜汁,使味变酸,然后晒干储藏。吃时放少许煮菜或放在汤内。这种酸菜有地方的傣族几乎每天都吃。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品有助于消化。 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傣族食用的青苔是选春季江水里岩石上的苔藓,以深绿色为佳,捞取后撕成薄片,晒干,用竹篾穿起来待用。做菜时,厚的用油煎,薄的用火烤,酥脆后揉碎入碗,再将滚油倒上,然后加盐搅拌,用糯米团或腊肉蘸食,其味美无比。 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此外还做成鱼剁糁(即用鱼烤后捶成泥,与大芫荽等调料央而成)、鱼冻、火烧鱼、白汁黄鳝等。 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螃蟹喃咪布”。 苦瓜是产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双版纳还有一种苦笋,因此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胆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
2、写出我国各个民族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节日(名称来源·时间·主要活动内容)
六月十六,
方圆数百里的藏、羌、回、汉各族人民集会于黄龙·瑟尔嵯,在寺前空地上帐篷连营,炉火如星,各部酋长率众排列大围,环跳互唱,应声山谷。
六月廿四
凉山彝族火把节
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同胞为祈求庄稼丰收而举行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毁唤月廿四。彝族同胞就会高举火把,手持黄伞,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畜以祭祖先。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晚上燃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伴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结束。凉型仔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西昌市最为热闹。
六月廿四
雷祖会
酱园、面食、糖业售货员的同业行会,供奉雷祖(又称雷龙)。相传纣王叔殷文中,从业小吃行,与姜子牙相遇,封为雷祖,遂为是业祖师。会期为 农历六月廿四 ,有的郊县,如 彭州 市、都江堰市则为六月十六。
二王庙庙会
传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二郎生日,后两日为李冰生日。因此六月二十四日前后。川西受益区人民不辞艰苦跋涉,扶老携幼,带着祭品,来庙祭把,每日多达万人。《灌县乡土志》中说:“每岁插秧毕,蜀人奉香烛,把李王,络绎不绝呼。”至今民祭之日,二王庙里人山人海,香烟缭绕,虔诚之态,令人感动。
赏花节
藏族传统节日。又称看花节。流行于马尔康县一带。每年农历六月举行,时间一般3天~5天,有的地方长达10余天。人们带着食品、帐篷,骑着骏马,成群结队到野外游玩,欣赏山花。他们搭好帐篷,熬好酥油茶,盛满青梨酒,一边吃喝,一边赏花,一边祝福。晚上,燃起篝火,高歌欢舞。节日期间,还要举行摔跤、赛马等活动。也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机会。
赶秋节
苗族传统节日。流传于重庆市秀山县。每年立秋日举行。届时,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集会地点,参加和观看打秋千、舞狮子、玩龙灯、上刀梯等活动。关于赶伙节的起源,传说是古时候一个聪明的小伙子,为民寻找心爱的姑娘,便将一人坐的秋千改制成八人坐的秋千,吸引远近的人们都来荡秋千。在秋千场上,他终于找到了心爱的姑娘。从那以后,每年秋天人们都要聚到一起荡秋千。年复一年,便形纤租凯成为赶秋
3、阿坝县的介绍
<
4、六月的传统节日
6月份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及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
1.春节: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此灶吃年夜饭,称“团年”。然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 *** 。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取“更岁交子”之意。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另外,各地还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 ***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3.二月二: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盯。”的民谚。
4.清明节: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另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传统活动。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森闭扮各地举行龙舟大赛,都与悼念屈原有关。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6.七夕节:每年七月初七,天下的喜鹊在银河上搭成一座鹊桥,牛郎和织女才能相见。这个美好的传说始于汉朝,经过千余年的代代相传,深入人心。这一天,民间有向织女乞巧的习俗。一般是比赛穿针引线,看谁更心灵手巧。因此,七夕又叫乞巧节或女儿节。每到七夕将至,牵牛和织女二星都竟夜经天,直至太阳升起才隐退,因而又被喻态昌为人间离别的夫妻相会。
7.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间,因此称中秋节。中秋之夜,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此夜,人们仰望如玉如盘的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8.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重阳节又是“老人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9.冬至节:冬至在我国古代是一个很隆重的节日。至今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以示不忘更本,祝福阖家团圆。北方地区冬至有宰羊,吃饺子的习俗,南方的传统食品有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等等。
10.腊八节:腊八节是佛教的节日。这一天是释迦牟尼成佛的日子,又称“成道节”。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是吃腊八粥。最早的腊八粥只是在米粥中加入红小豆,后来演变的极为复杂考究,主料有白米、黄米、江米、小米、菱角米等数十种,添加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松仁、葡......>>
公历5月至6月有什么民俗节日活动? 五月:
劳动节:5月1日
青年节:5月4日
母亲节:5月第二个星期日
护士节:5月12日
六月:
6月1日 国际儿童节 1949
6月5日 世界环境日 1974
6月6日 全国爱眼日 1996
6月11日 中国人口日
6月17日 世界防止荒漠化和干旱日
6月20日 世界难民日 2001
6月22日 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
6月23日 国际奥林匹克日 1894
世界手球日
6月25日 全国土地日 1991
6月26日 国际禁毒日(国际反毒品日) 1987
国际 *** 日(联合国 *** 日)
6月30日 世界青年联欢节
6月第三个星期日 父亲节
2016年6月9日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农历六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农历六月十五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农历六月六是什么节日 一,洗晒节 热在三伏。夏至节后,恰逢小暑大暑节气,气温升高,有时高达40℃左右,已超过人和动物的体温。汉代刘熙曰:“暑,煮也,热如煮物也。”进入数伏,以农历六月初六为中心,湖南资兴有一句老话叫六月六 打个泡子 长块肉意思就是这一天洗晒,让人好处多多,老北京有很多民俗:洗浴、晒物、洗象、晒经、赏荷、看谷秀等。农历六月初六,民间称为“洗晒节”。因这时天气已非常闷热,再加上值雨季,气候湿,万物极易霉腐损坏。所以在这一天从皇宫到民间,从城镇到农家小院都有很多洗浴和晒物的习俗。当年一般百姓家没有洗浴设备,但人们也很讲清洁卫生,习惯在每个节日或节气时,都要进行沐浴洁身,信佛者尤其要以洁净之躯去焚香拜佛以示虔诚。 二,洗象日 在元明清时期,农历六月六还是法定的“洗象日”。那时皇帝在朝会、祭祀或出巡时,为显 *** 严,要摆出一支由车马象、鼓乐幡伞组成的庞大仪仗队,每有盛大庆典,大象是不可缺少的成员。一千二百多年前,忽必烈在建元大都城后,那时的属地暹罗、掸国、安南、高丽、爪哇等都带贵重礼物来朝贺,其中暹罗、掸国、安南每年都要带大象进奉。暑热天时,大象就在元大都城附近的积水潭中洗浴嬉戏,引来百姓争看围观。皇上为了大象的驯养与管理,还专门建立了象房、演象所和驯象所,并从缅甸招来象奴和驯象师。平时由象奴饲养并由驯象师指导训练。乾隆时期大象最多达三十多头,象奴驯象师多达百人。象房当时就设在宣武门内西侧城墙根一带,据说旧址即现在的宣武门新华社大院处,至今留有”象来街”、”象房胡同”的美名。明清时期,六月初六初伏之时,都要举行洗象仪式。清杨静亭《都门杂咏》中记载:”六街车响似雷奔,日午齐来宣武门。钲鼓一声催洗象,玉河桥下水初浑。”在这一天,象房的象奴和驯象师打着旗敲着鼓,引着大象出宣武门,到城南墙根的护城河中让象洗澡。这天在洗象处附近还要搭棚张彩,有监官负责监洗。当天也会临时设有很多茶棚、小吃摊,如同赶庙会一般,车轿人马如潮,观者如蚁。为了观看洗象活动,有钱的人家会提早占据附近酒肆茶楼的好位置,以一饱眼福。大象对那时的百姓来讲,终究是稀罕之物。观象时,大象戏水之声,观者的惊讶赞叹之声以及小商小贩的吆喝声,欢声笑语连成一片。 三,晾经节 每当六月六,如果恰逢晴天,皇宫内的全部銮驾都要陈列出来暴晒,皇史、宫内的档案、实录、御制文集等,也要摆在庭院中通风晾晒。当年这一天也有“晾经节”之称,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寺庙道观要在这一天举行“晾经会”,把所存的经书统统摆出来晾晒,以防经书潮湿、虫蛀鼠咬。如旧京的白云观藏经楼里,藏有道教经书五千多卷,在每年的六月初一至初七,白云观要举行晾经会,届时道士们衣冠整洁、焚香秉烛,把藏经楼里的“道藏”统统拿出来通风翻晒。广安门内著名的善果寺每逢六月初六也要作斋,举办“晾经法会”,僧侣们要礼佛、诵经,届时开庙一天。那时看完洗象的百姓,都会涌到善果寺中观看晾经,所以寺前也形成临时集市,非常热闹。民间的轿铺、估衣铺、皮货铺、旧书铺、字画店、药店以及林林总总的各类商店,都要晾晒各种商品。城市和农村的黎民百姓要晒衣服、被褥。民谚有云:“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红绿”就是指五颜六色的各样衣服。清代的北京居民,都在六月初六日那天翻箱倒柜,拿出衣物、鞋帽、被褥晾晒。因此,有的地叫“晒衣节”或“晒伏”。 四,虫王节 同其他节气一样,六月六这天还有许多专门的食俗。从六月初六起,街市上的中药铺和一些寺庙开始施舍冰水、绿豆汤和用中药制作成的暑汤。主妇们也在这一天开始自制大酱。每到六月六,当天的饭食要吃素食,如炒韭菜、煎茄子和烙煎饼......>>
我国古代六月农历有什麽节日 六月六日 晒衣
汉族节日习俗,相传农历六月六日是佛祖释迦牟尼晒经的日子,故民间认为这一天晒得东西易于保存,
人们习惯于该日将衣物拿到室外晾晒,认为这样衣物不会被虫蛀
六月六 高山族的节日,台湾女儿节,回娘家,民间有六月六回姑娘的传统
六月十六,
方圆数百里的藏、羌、回、汉各族人民 *** 于黄龙・瑟尔嵯,在寺前空地上帐篷连营,炉火如星,各部酋长率众排列大围,环跳互唱,应声山谷。
六月廿四
凉山彝族火把节
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同胞为祈求庄稼丰收而举行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廿四。彝族同胞就会高举火把,手持黄伞,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畜以祭祖先。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晚上燃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伴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结束。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西昌市最为热闹。
六月廿四
雷祖会
酱园、面食、糖业售货员的同业行会,供奉雷祖(又称雷龙)。相传纣王叔殷文中,从业小吃行,与姜子牙相遇,封为雷祖,遂为是业祖师。会期为 农历六月廿四 ,有的郊县,如 彭州 市、都江堰市则为六月十六。
二王庙庙会
传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二郎生日,后两日为李冰生日。因此六月二十四日前后。川西受益区人民不辞艰苦跋涉,扶老携幼,带着祭品,来庙祭把,每日多达万人。《灌县乡土志》中说:“每岁插秧毕,蜀人奉香烛,把李王,络绎不绝呼。”至今民祭之日,二王庙里人山人海,香烟缭绕,虔诚之态,令人感动。
赏花节
藏族传统节日。又称看花节。流行于马尔康县一带。每年农历六月举行,时间一般3天~5天,有的地方长达10余天。人们带着食品、帐篷,骑着骏马,成群结队到野外游玩,欣赏山花。他们搭好帐篷,熬好酥油茶,盛满青梨酒,一边吃喝,一边赏花,一边祝福。晚上,燃起篝火,高歌欢舞。节日期间,还要举行摔跤、赛马等活动。也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机会。
赶秋节
苗族传统节日。流传于重庆市秀山县。每年立秋日举行。届时,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 *** 地点,参加和观看打秋千、舞狮子、玩龙灯、上刀梯等活动。关于赶伙节的起源,传说是古时候一个聪明的小伙子,为民寻找心爱的姑娘,便将一人坐的秋千改制成八人坐的秋千,吸引远近的人们都来荡秋千。在秋千场上,他终于找到了心爱的姑娘。从那以后,每年秋天人们都要聚到一起荡秋千。年复一年,便形成为赶秋
其它节
六月初四,哈尼族姑娘节;
六月初六,天贶节,“请姑姑”,大禹生日,龙王爷晒鳞日,等等,源自汉族。今为瑶族,布依族等重要节日;
六月十三,鲁班先师诞;
六月十四,藏族花儿会;
六月十九,观音菩萨成道日;
六月廿四,彝族火把节;
六月廿五,白族火把节。
每年的农历6月24日,是那个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的什么节. 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人民传统的节日--火把节
农历六月初六是什么节日?有什么来历? 农历六月初六,除了是“姑姑节”外。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天贶节是道家的称呼,起源较晚。 农历六月初六,淮安民间旧时有六月六晒红绿的习俗。相传“六月六晒红绿”之俗起源于唐代。唐代高僧玄奘从西天(印度)取佛经回国,过海时,经文被海水浸湿,于六月初六将经文取出晒干,后此日变成吉利的日子。开始,皇宫内于此日为皇帝晒龙袍,以后又从宫中传向民间,家家户户都于此日在大门前曝晒衣服,以后此举成俗。
起源 六月六又叫“天贶节”,此节起源于宋代。宋真宗赵恒是一个非常迷信的皇帝,有一年六月六,他声称上天赐给他一部天书,并要百姓相信他的胡言,乃定这天为天贶节。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贶殿.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的“天贶节”已失去原来含义,而晒红绿的风俗尚存。 风俗 天贶节的民俗活动,虽然已渐渐被人们遗忘,但有些地方还有残余。江苏东台县人,在这一天早晨全家老少都要互道恭喜,并吃一种用面粉掺和糖油制成的糕屑,有“六月六,吃了糕屑长了肉”的说法。还有“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的俗谚。“红绿”指五颜六色的各样衣服。此谚的后一句,又作“家家晒龙袍”,在扬州有个解释,说乾隆皇帝在扬州巡游的路上恰遭大雨,淋湿了外衣,又不好借百姓的衣服替换,只好等待雨过天晴,将湿衣晒干再穿,这一天正好是六月六,因而有“晒龙袍”之说。江南地区,经过了黄梅天,藏在箱底的衣物容易上霉,取出来晒一晒,可免霉烂。此外还有给猫狗洗澡的趣事,叫做“六月六,猫儿狗儿同洗浴”。 该节起源于宋真宗赵恒。某年的六月六日,他声称上天赐给他天书,遂定是天为天贶节,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贶殿。 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传说唐僧到西天取经回来,不慎将所有经书丢落到海中,捞起来晒干了,方才保存下来。因此寺院藏经也在天贶节这一天翻检曝晒。 【天贶节的习俗】天贶节,又称“六月六”、“回娘家节”、“虫王节”等。“六月六”是一个小节,节日活动较少,主要是藏水、晒衣和晒经书,妇女回娘家,人畜洗浴,祈求晴天等活动。? [回娘家]汉族有一个传说。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卿孤偃骄傲自大,气死亲家赵衰。有一年晋国遭受灾害,孤偃出京城放粮,女婿想乘孤偃过生日之时,为父亲报仇,杀死孤偃。女儿知道后,星夜赶回娘家报信,让父亲有个准备。孤偃放粮回城,深知自己办了坏事,悔恨不已。他不仅不怪女婿,还改正了自己的毛病。事后,每年农历六月六日,孤偃都把女婿、女儿接回家里,合家团聚。后来传到民间,逐渐成了妇女回娘家的节日,还称为姑姑节。 女儿回娘家是经常性的,但是什么时候能回,要看夫家能否离开,如农忙时节、节日期间,女儿要在丈夫家生活。而农历六月农闲期间,才为女儿回娘家提供了方便条件,民谚说“六月六,请姑姑”,因此,妇女回娘家是天贶节的重要内容。此时,小孩也要跟随母亲去姥姥家,归来时,在前额上印有红记,作为避邪求福的标记。河南妇女回娘家时,要包饺子,敬祖先。妇女要在祖坟旁边挖四个坑,每个坑中都放饺子,作为扫墓供品。另外,甘肃榆中在农历六月六庙会上,求育妇女要跪在太白泉边,从水中捞石,用红布包好,祈求得子。 [晒书]关于天贶节的来历,认为是道教元始天尊赐书于人间。在民间,传说玄女赐给宋江一部天书,使他替天行道,扶危济贫。正因为有农历六月六降天书的传说,又传说当天是龙晒鳞的日子,天晴日朗,当时又处于盛夏,多雨易霉,这种多雨天对书籍、衣物都十分不利,因此只要遇到晴天就要进行曝晒。河南有首民谚:“六月六晒龙衣,龙衣晒不干,连阴带晴四十五天。”此时从佛寺、道观......>>
6月24日是不是节日?是什么节日?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火把节 -- Torch Festival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相当于彝历的新年。火把节的主要活动在夜晚,人们或点燃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烧起篝火,兴行盛大的歌舞娱乐活动。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
◆6月24日 西班牙国王陛下日-----His Majesty the King's Day (SPAIN)
六月六节的节日习俗 “六月六”是汉族和布依族人民的传统佳节,由于居住地区不同,过节的日期也不统一,汉族和有些布依族地区六月初六过节,称为六月六;有些布依族地区六月十六日或农历六月二十六日过年,称为六月街或六月桥。每年农历的六月初六,布依族人民居住的村寨,家家户户都要宰牛宰猪,杀鸡包粽子祭祀祖宗。尔后,合家欢饮。隆重地欢庆布依族人民世代沿袭下来的传统节日。
节日习俗
六月初六日,晋南地区称为“回娘家节”。
传说春秋战国时,晋卿狐偃骄傲自大,气死亲家赵衰。一年晋国遭灾,狐
偃外出放粮,说好六月初六日回家过寿。女婿决定乘狐偃祝寿之机,刺杀丈人,以报父仇。女儿探知此事,赶回娘家报了信。狐偃放粮归来,看到了民间疾苦,后悔未听亲家忠告,痛恨自己作错事情。不但不怪罪女婿,还当众承认了自己以前的错误。后每于六月初六日,狐偃必将女儿、女婿接回家中团聚。传到民间百姓效仿、相沿成俗。溯其原因,晋南盛产小麦,六月六日前后,小麦已经收打完毕,正处在一个农闲阶段,是探亲的绝佳时期。民间就有“六月六,走罢麦”的俗语。六月六姑娘回娘家,要用新产的小麦面粉,蒸一个大月形的角子馍,意喻自家又获得了丰收。丈母娘招待姑爷,要做七、八样饭菜。主食有凉粉、凉面、蒸馍、烙饼等等。在安邑、解州一带,招待姑爷以吃“胡饼”为荣,传说是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由于西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被东床择婿时,裸体睡觉,口里大嚼的就是“胡饼”,故相沿成俗。这种“胡饼”用南瓜丝丝和精面粉做成,松软可口,非常好吃。万荣一带要吃煎饼、配以椒叶、呈五色,取意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暗喻女儿的精明强干。如果是新出嫁的姑娘,这一天,娘家还要给亲家送馍,馍内夹以碎肉,蒸熟后必须呈开口形状,称为“张口馒头”,象征着早为婆家生儿育女。这种特殊的民俗,其源盖出于远古时期的原始崇拜,属于女性生殖器崇拜的遗俗。
六月初六日,晋北地区习惯称为“虫王节”。季节上正是农作物害虫繁衍的时期。“小民以食为天,无螟塍自然康乐;百姓望天如岁,有蟊贼幸年驱除”。这个时期也是农家盼望雨水的季节,俗语称“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而下雨又能有效地抑制虫害的泛滥。是日,农家要进行 *** ,宰牲、设供、焚香、敬纸,(虫子)(虫方)庙里祭虫王,龙王庙里祭雹神,祈求保佑庄稼丰收。正如一副联语所言:“生蝗灭迹三农泰,旱魃无闻四野安”。如今,宰牲设供已不再进行了,但民间却习惯在这一天举办开园活动。凡有菜园之处,都要邀朋饮酒。六月六,晋西北人习惯郊游,称为“踏青”。
六月初六日,民间亦称“晒衣节”或“晒书节”。是日,要将自家保存的皮大衣、皮套子、毛衣之类统统拿到太阳底下曝晒,据说这样可以一年之内不生蛆,不返潮。农家这一天还盛行作曲。说是用这一天做的曲拌醋,做出的醋特别酸,味道特别醇美。读书人这一天除晒书外,还讲究给先生送礼,或是烙饼馍、做菜盒请先生吃饭。而做先生的讲究给学生反馈一枚桃,或面桃、或鲜桃,含桃李满天下之意。佛教与道教界还把六月初六日称为“天贶节”。传说宋代此日曾有天书降临。后来,寺观望的僧道要在这一天翻晒经卷,据说可得灵气,读起来悟解要深。
六月初六日,民间亦称“牛羊节”,这天,东家要设宴延请牧工。
六月初六日,在许多地方也演化成了庙会。
乡宁县六月六日,要祭祀河神,抬“城隍出巡”。灵邱县六月六日要为南岳府君庆贺圣诞。据《县志》载:“士民祭祀唯谨,四方商贾毕至,邑之人终岁口用所需,以及男婚女嫁钗裙衣帕之锦,皆于此日置买。市易三日毕,居民各归农业。商贾亦行,岁以为常。”一九八四年庙会期间,赶会者达六十六万人次之多。大同人六月里赶......>>
5、有关别的民族的美食写作文
1. 关于写各民族特色饮食的作文羌族 中国羌族(古羌和现代羌族)——一个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 羌族,分布在四川等地,人口19万余人。
主要从事农业,大白芸豆是著名特产。有自己的语言。
四川古为巴蜀国,夏代属梁州。巴蜀出自氐羌,蚕丛(故居蚕陵,在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叠溪镇,遗迹毁于1933年8月25日15时发生的叠溪大地震)称王。
李白在《蜀道难》里吟咏:“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就在同一地域,古羌人还建有冉駹(发音与“Rrmea” 几无差别)国,乃今日30万羌人之故居地,统辖区域包括今四川阿坝之茂县、汶川、理县、黑水、松潘、九寨沟、马尔康、金川、小金、壤塘、阿坝、红原、若尔盖等县地。
现代羌族,主要聚居地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阿坝州松潘、黑水、九寨沟等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绵阳市平武县,成都市都江堰地区,雅安地区,贵州省江口县、石阡县,甘肃南部、四川西南颂汪慧、云南部分地区,现有人口约306072万。今天的羌族正是古代羌支中保留羌族族称以及最传统文化的一支,与汉族、藏族、彝族、纳西族、白族、哈尼族、僳僳族、普米族、景颇族、拉祜族、基诺族等为兄弟民族,皆出自古羌。
现代羌族自称野答“日麦(四川话发音mei,入声)”、“麦”、“尔咩”、“尔玛”、“玛”,书面多用“日麦”与“尔玛”(如网络名人天仙妹妹就叫尔玛依娜),意为“本地人”、“人民”,“日”为发语词,无实意,“麦”或“玛”为实词。 羌族聚居区处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这里山脉重重,地势陡峭。
羌寨一般建在高半山,故而羌族被称为“云朵中的民族”。羌区境内有岷江、黑水河、杂谷脑河、青片河、白草河、湔江、清漪江。
这些河流水势湍急,自然落差大,水利资源非常丰富,是修建水电站的理想之地。从天空望去,那富有特色的羌族石碉房、碉楼和梯级电站如明珠万斛般散落在羌山的怀抱里。
羌族语言、文字现状 (一)羌语支语言情况简介 羌语支语言是我国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内的一群语言。上个世纪60年代初,我国从事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一些学者为了解决羌语的支属问题,借助同语族有关亲属语言的平面比较后,初步提出在藏缅语族内设立一个羌语支。
后来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以及被研究的语种的增多,80年代初,在一些文献和著作里正式提出了羌语支的说法。 羌语支语言全部分布在我国境内,包括12种现行语言和一种文献语言。
它们是,羌语、普米语、木雅(古称“弥药”)语、嘉绒语、尔龚语(道孚语)、扎语(扎坝、扎陵答巴语)、却隅语、贵琼语(鱼通语)、尔苏语(栗苏语、多续语)、纳木依语、史兴语、拉乌戎语和西夏语(文献语言)。羌语支本身可以分为北支和南支,前者受藏语支的影响大,后者受彝语支的影响大。
有些学者认为嘉绒语应属藏语支,还有些学者认为西夏语应属彝语支。 羌语支语言有明显的共同特点:语音方面复辅音丰富,单辅音声母有小舌塞音和擦音,塞擦音有四套,元音有长短、卷舌、鼻化,但很少有松紧,韵尾大体已丢失,声调的作用不大;语法方面,人称代词有格,量词与数词结合为数量型,但不如彝语支丰富,动词有人称、数、体、态、式、趋向等语法范畴,用前后缀方式表达,各语言表示相同语法意义的前后缀有明显起源上的共同性,形容词没有级的范畴,结构助词比藏语支语言丰富;词汇方面,有较多的汉语借词和藏语借词,各语言之间的同源词一般在20%左右,最多达30%。
现代羌族的民族文化 (一)“白石莹莹象征神” 羌族的宗教信仰还停留在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信仰阶段,以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为主。此外,道教、佛教(汉传与藏传)、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在羌区均有影响,尤以藏传佛教最为显著。
自然崇拜主要表现为对白石的崇拜,所谓“白石莹莹象征神”。羌民一般都在石碉房和碉楼顶上供奉着5块白石,象征天神、地神、山神、山神娘娘和树神。
在自然界中,天、地、山、树与羌民的生产、生活至为密切,所以便成为崇拜对象。除此之外,羌民信仰的神灵还有火神、地界神、六畜神、门神、仓神、碉堡神等等。
另外,羌族各村寨还有彼此不同的地方神。这些地方神又有正邪之分,对正神祈其保佑,对邪神则请“释比”作法驱除。
羌族祖先崇拜主要表现在对本家族祖先、人类祖先、男性主宰神、女性主宰神的崇拜。本民族英雄和有功于民者,亦作为神来膜拜,如建筑神、战争指示神、石匠神、木匠神、龙山太子等。
另外,羌族地区还存在原始宗教的动物崇拜和图腾崇拜的遗风。如对羊、猴、龙的崇拜。
羌族的祭祀仪式中以祭天神最为频繁,以祭山神最为隆重。每天早晨和黄昏,羌民都要在屋顶供奉天神的塔里燃烧柏树枝以表示崇敬。
若遇年节或灾祸频繁,此举更甚。祭祀山神的活动通常在村寨附近山上的神林中进行。
天神、山神皆以白石为代表,祭祀时间各地不同,一般在农历 、四月、十月,一年1-2次。正月是岁首,四月播种,十月牧收,所以都带着祈祷和还原的目的。
羌族宗教仪式执行者羌语称作“释比”、“许”等,是不脱离生产的专门从事宗教活动的人,只限于男。
2. 关于中华名族传统美食的作文500字传统美食──饺子 说起饺子,可以说大家是再熟悉不过了。
在我们中国,每当逢年过节,迎亲待友,总会包饺子。饺子滑润可口,味道鲜美,寓意深刻。
每年除夕之夜,在我国北方家家户户都会围坐在一起包饺子。“水饺人人都爱吃,年饭尤数饺子香。”
这句话代表着人们对饺子的钟爱之情。 饺子由来已久,始于东汉末年。
“医圣”张仲景在冬至回乡路过南洋时,看见不少穷困老百姓耳朵冻伤,饥寒交迫,很多人染上风寒。张仲景顿生怜悯之心,于是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口大锅,用羊肉、辣椒和袪寒提热的药材做馅,再用包成耳朵形状,盛给穷人们吃。
人们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为了感谢张仲景的善良、无私。
每年的冬至和除夕,人们都要吃饺子。渐渐地,吃饺子就成了我们中国人的一种习俗。
在不同的时期,饺子的叫法也各不相同。东汉末年称饺子为“娇耳”。
唐代却称之为“汤中牢丸”;元代称为“时岁角”;明末称为“粉角”;清朝又称为“扁食”……随着历史的发展,饺子渐渐开始变得名目繁多。如广东的澄粉虾饺、上海锅贴饺、扬州的蟹黄蒸饺、山东的高汤水饺、东北的老边饺子。
四川的钏水饺等,都各有特色,受人欢迎。 饺子不仅好吃,而且做法独特、简单。
首先需要将面团搓成长条,再把长条切成一个个小块,擀成面皮。然后将一些菜或肉剁碎,用油盐酱醋等佐料调成馅。
再用面皮把馅包起来,用手把面皮一点点儿捏紧,这样一个漂亮的饺子就做好了。这些包好的饺子也是形状各异,蕴含深意:月牙形的叫“捏福”;元宝形的象征着财富遍地,金银满屋;麦穗形的象征着新的一年会五谷丰登……看来,这小小的饺子里也饱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饺子可不仅仅是中国人的专利哦!外国的饺子也别有一番风味。
如俄国人的饺子馅有牛肉、胡萝卜、鸡蛋、葱头、盐和味精等,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在饺子馅中添加一些辣椒末,而且包的个头很大。最特别的是他们煮饺子用的是牛骨熬成的清汤。
不过,对俄国人来说,喝煮饺子汤是第一道菜,吃饺子和是第二道菜。其他诸如匈牙利饺子、意大利饺子、朝鲜饺子等,也都很有特色,别具一格。
看到这里,你一定很馋了吧!那就让我们一起动手,做一份香喷喷的饺子吧。
3. 写一篇关于民族小吃的作文,200多字就可以啦 10分钟内啊做臭豆腐、酱豆腐的豆腐是特质的,压得比我们一般吃的豆腐要硬,但比豆腐干又软,如果你家附近有豆腐作坊可以定制一板几板的,如果没有就难了。
除了原料难搞,接种霉菌也不容易,一般家庭里不备这个玩意儿。 臭豆腐的做法是将定制好的豆腐一板一板地上架,木质架子可以放十几层豆腐,中间可通风,抹上盐,点上霉菌(菌种溶化在水中,用手指蘸了弹在豆腐上),在无阳光直晒的通风房间里放两至三天,夏天屋中气温可在32度上下,豆腐会长出一寸长的白毛,即霉菌。
南方用来炸制食用的臭豆腐发霉时间短些。 等等,中间还有一些细节,且各地的做法都有区别。
总之在家中自己做臭豆腐过于麻烦,一次霉几块豆腐还不够折腾的,最好还是认准些牌子买瓶装货吧,脏不到哪儿去,反正都是发霉的东西。" 附臭豆腐的吃法: 毛豆煎臭豆腐 做法: 臭豆腐洗净,切成小块,漓 干水分。
毛豆剥壳去衣。油锅烧热, 将臭豆腐下锅炸至金黄捞起。
锅内 留少量油,烧至八成热,下毛豆翻 炒至熟,再将臭豆腐倒入加少许水, 加盐、味精,待汤汁收干后装盘即可。 风味特色 味道鲜美 清蒸臭豆腐 材料:臭豆腐四块,酸菜二片,大豆芽四两,冬菇六只,红辣椒一只,芫茜适量。
调味:麻油,黑醋,盐,酱油,糖各适量。 做法:酸菜,冬菇,红辣椒切丝。
芫茜切碎。豆腐放碟或碗内加入调味及酸菜丝等,中火蒸约十分钟,洒上芫茜碎即成。
麻辣臭豆腐 材料 绞肉、臭豆腐(A料)香菇、虾米(泡软切末)、大蒜、辣椒、葱(切末)、(调 味料)辣椒酱、酒、糖、水、酱油均适量 作法 平底锅倒少许油,开中火,将A料及绞肉入锅炒香后,放入臭豆腐及调味料、水(盖过臭豆腐即可)盖上锅盖煮滚至臭豆腐熟透,入味即可。 肉 酱 蒸 臭 豆 腐 材 料:1. 广香肉酱1罐2. 臭豆腐6块3. 毛豆仁2大匙4. 红辣椒1条 调味料: 1. 酱油膏1大匙 作 法: 1. 将臭豆腐洗净切成4块。
2. 毛豆仁洗净,红辣椒切片。3. 广达香肉酱与调味料加上毛豆仁与红辣椒搅拌均匀。
4. 臭豆腐排盘后,将作法3淋在上面,用猛火蒸约15分钟即可。 备 注: 素食者可将广达香肉酱1罐改用广香吉丁酱2罐 ----------------- 制作过程。
豆腐切成小块,放白布中间,把豆腐包上包紧一些并整理边 包好的豆腐放在木板上,整齐码好用木板压上。 压上重物,可以用的是的哑铃片,嘿嘿 压一整夜后,豆腐里的水份已经差不多榨干,取出来 打开看看,可以看出来豆腐已经压得很结实了,这样做出来的臭豆腐质地会非常细腻 准备纸箱子一个,里面铺上干净稻草,要没有稻草,改成干净的玉米叶代替。
把豆腐整齐地码在叶子上。 按一层叶子一层豆腐的顺序全部码完,然后放在储藏室里等豆腐长毛。
一切都因你——让人喜欢让人忧的臭豆腐!热衷于这种风味食品的人们,被相当一部分观客所排斥。哎……只知其臭,不知其魅力所在!第一次尝试吃螃蟹的人是英雄,第一次吃臭豆腐的人更英雄中的英雄!倘若你觉得兄弟我是赵本山的亲戚,也喜欢忽悠人,那我就比窦娥还要冤枉了,您不妨也去尝尝,绝对不会毒死人的,不好吃,算我请客交朋友了!如果您受地域,时空,方位等诸多方面因素干扰您实现这个小小的愿望,那我愿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知道的方法传授给您,不收学费,也不必说谢谢,谁让我是雷锋的Fans呢!不过请认真揣摩我以下的心法及其招势,倘若不专心以至走火入魔,那也不用害怕,只需把你糟蹋过的不成豆腐样的豆腐,装在袋里,把口系紧,丢在指定存放垃圾的地方即可。
也许刚开始制作有些不理想,但只要你想吃到地道的臭豆腐,我相信在她美妙滋味的驱使下,做傻事,也许就因为你傻,以你名字命名的臭豆腐会被全世界的人公认!哎!醒醒我们什么都还没做呢!赶快行动吧,等什么呢?共有两种! [一]无敌臭豆腐第一步,制作“臭卤水”方法有三种种: 1)自然发酵制臭卤水:是在水缸中放入稻草、猪肉等肉类,然后任由其露天自然发酵、腐败,经过几个月后即可。不过这种方法非常不卫生,而且都会长虫子。
既费事又费“电”。故此方法是原始人使用的,不适合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
2)为提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响应当前的号召,聪明人被逼无奈发明使用发酵菌接种的方式,直接培养臭卤水,不但发酵的时间短,而且安全卫生,可以大量生产。卤水切勿沾油。
在制作卤料加香菇,冬笋,酒 浸泡的时候,也需要密封。 3)用冷水15公斤,放人豆鼓3公斤,烧开后再煮半小时左右,然后将豆鼓汁滤出。
待豆铰汁冷却后,加入纯碱200 克、青矾[FeSO4·7H2O]100克、香菇200克、冬笋4公斤、盐0.75公斤、酒150克以及豆腐脑1.5公斤,浸泡约半个月左右(每天搅动一次)。 无敌臭豆腐第二步尽可能多的祛除新鲜豆腐的水分,具体做法如下: 1)新鲜豆腐切成小块,放白布中间。
2)把豆腐包上,包紧一些,并整理边角。 3)包好的豆腐放在木板上,整齐码好。
4)用木板压上,压上重物[建议用哑铃,铅球也不错]压一整夜后,豆腐里的水份已经差不多榨干,取出来打开看看,可以看出来豆腐已经压得很结实了,这样做出来的臭豆腐质地会非常细腻。 无敌臭豆腐第三步就是搞破坏,就当新鲜的豆腐是你最讨。
4. 关于民族文化 饮食的4000字作文苗家的饮食特色
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苗家人的饮食与我们汉族的饮食截然不同。
苗家人一日三餐都离不开酸和辣。苗家人的早餐通常吃糍粑,我本以为这糍粑的做法与我们这边的年糕做法无异。但我却想错了,糍粑的做法要比我想象的复杂多了。首先要挑出一块最好的糍粑,然后将已腌好的咸菜抹在糍粑上。等糍粑的表面都抹上咸菜,散发出淡淡的酸味时,才能放进锅里煮。煮的过程中需要加入许多调味品,在汤中放辣油是必不可少的。这样一来,酸辣爽口的糍粑出锅了。一顿早餐不仅做法复杂,连口味都这么重!
如果说苗家人的早餐已是如此的复杂,那么午餐就更加无法用语言形容了。苗家人吃饭喜欢用长长的桌子,一张桌子恐怕有两米长。吃饭时一定是有十来个人围在一起吃,桌上堆着大大小小的盆子,大一点的有洗脸盆那么大,小一点的也有平时做饭的小电饭煲那么大。不要奇怪,这些都是用来盛菜的。盆中的每一道菜都飘着许多花椒,菜旁还放着酸爽的调味品,让人看了不禁口水直流。
说到晚餐,长桌上一定会出现酒,不管男女老少都一定要喝酒。年轻人喝葡萄酒,每个年轻人喝完后都是一副回味无穷的样子。老年人喝白酒,透明的液体散发出一股香味。小孩子喝果子酿的“酒”,甜甜蜜蜜的很是好喝。但是不管什么酒,喝下后都会有一种辛辣的感觉。喝酒最少不了的便是下酒菜,一碗干酸菜配上臭黄豆可真是美味哦!
苗家人的饮食可真特别!
5. 写一篇民族风俗习惯的作文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朝鲜民族的风俗习惯今天,我们学了中国有56个民族,我记得妈妈以前跟我说过,我们是朝鲜族.晚上我在妈妈的帮助下查找了关于朝鲜族的资料.现在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家乡和我家乡的人.据1990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我们朝鲜族人口有190597人.分布在30个省、市、自治区.其中,黑龙江有452398人,吉林省有1181964人.延吉市位于吉林省东部,是我们朝鲜族的首府城市.朝鲜民族是一个能歌上舞的民族.其中有个扇子舞蹈.它是由一个女子来表演的;动作大放,给人以优美典雅的感受.还有一个叫象帽舞,它是属于独特的技巧表演,使所带象帽的飘带旋转如风,划出种种耀眼美丽的彩环.朝鲜族的民族乐器在我国也是独树一帜的.伽椰琴为朝鲜族传统弦乐器之首,是民族色彩很浓的弹拨乐器.它的形状近似汉民族乐器古筝.伽椰琴在演奏时,一端着地,一端放于腿上,右手弹,左手弄,表演姿态优雅别致.对于朝鲜民族来说,冷面和辣白菜是不能缺少的食物.冷面即清凉馥郁,又香甜新鲜.人们不仅在炎热的夏天喜欢吃冷面,而且在寒冷的冬天也喜欢吃.吃冷面还有一个意义:如果生日那天吃冷面会“长命百岁,命大福大”.我自豪我是一名朝鲜族.我爱我的家乡延边.————————————————————————————————————————正月初一为春节,旧称元旦.是日,人们早起,着新衣、戴新帽、穿新鞋,以示辞旧迎新.谓穿未下过地的新鞋,新的一年可脚轻手健.男主人起床,口念吉词先开门,放炮仗于门口,称“开门炮”.开门炮一般放三个,要“带四放三”,留一个作“备炮”,宁波话“备炮”出典于此.炮仗放得越高越响,示意新年吉利.若是“吹、吹、吹”的哑炮,则示为不吉,要马上就说:“哦,吹吹响,今年会发财.”并立即补放一个.大族、大户人家供奉祖先遗容画像于祠堂或中堂(堂前间),一般悬五代之内的祖宗像,称为“供帧子”、“供影子”、“供金紫(昔绘像皆金冠紫衣) ”,均同义.有的宗祠族规,男子l6岁才可拜祭,女子不在内.由轮着当办者分发麻饼(亦称吉饼)一双或碗两只.各家幼者依序拜尊长,称“拜岁”.除夕夜巳分“压岁钱”,用红纸包起来压在幼者枕头底下,故谓“压岁”.是日,早上吃汤团(汤圆),寓意团团圆圆.有些人家全家吃素一天.这天习俗最大特点是让家里日用器物“休息”一天,也即让家庭主妇休息,不扫地、不乞火(不向别人点火、点香烟)、不杀牲、不动刀剪、不倒马桶、不洗涤衣服,也不打骂孩子、不讲不吉利的话.早晨见面忌说“早”字,谓说了要招来今岁跳“蚤”多.走路如跌跤,要马上说:“哦,元宝一跌.”此晚,未昏即眠,不点灯火,谓点灯将招来今岁蚊蝇多.睡前,放“关门炮”.晚上不出门,俗称过“太平夜”.初二至初七八,迟的到十五,各家出门走亲戚“拜岁”,一般先至亲后远亲,少拜长以婿拜翁、甥拜舅、侄拜姑等为重,互相款待酒席,称“岁饭”、“岁酒”.初五,为财神日,经商人家最重此日,“请财神”后才开门营业,称“开市”.信佛者,有的于初七夜走七座桥,且不走回头路,初八拜八个寺院,俗称“走七桥”、“拜八寺”.其间,民间娱乐活动有舞龙灯、跑马灯、大头和尚等.与别地稍异者有“佯扫地”,即乞丐(此时称“发财人”)背负筐,手握缀有红球的扫帚,佯作扫地状,口唱俚歌:“撩起金丝帚,瑞格(象声)一把扫.扫到东,老板屋里有青龙,青龙盘米缸,黄龙盘谷仓;扫到南,老板屋里发大财,大元宝使箩抬,小元宝使船载.” 建国后,贺年等习俗不变,迷信色彩多已消失.机关团体举行团拜,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慰问老干部、老工人、老教师、老科技人员、敬老院老人和春节期间坚持生产、工作的职工.路上熟人相逢,拱手或握手,互祝吉祥.。
6. 民族美食作文500字美食的范围是无边无际的,在别人眼里,可能只有山珍海味,鲍鱼海参才属于美食,其实有的时候臭豆腐也是一种令人回味的美食。
在路边的小摊上随处可见到卖臭豆腐的滩子,一元钱三块。以前爸爸总对我说:“路边小摊上的东西不卫生,你看那种油多脏啊?”“你看,那么多的人都在买,他们吃了就不生病吗?我也要吃嘛?”我反驳道。爸爸拿我没有办法,给了我一元钱,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来到买臭豆腐的小滩上,“小朋友,是不是想买臭豆腐啊,一元钱三块,很好吃的。”老板和蔼地对我说。我把一元钱给了他。
只见老板把三块豆腐放进锅里,用筷子把他们分开,随即锅里奏起了“噼里啪啦”的乐曲声,不一会儿,就全熟透了,我看得直流口水,恨不得立刻捞起来就吃。老板放进盘子里,递给了我,我迫不及待的吃了起来,由于刚从锅里拿起来,太烫,我的嘴都快烫出了泡,爸爸见我这番模样,对我说:“很好吃吗?瞧你的样子,像几百年没吃饭一样。”“真的很好吃。”我对爸爸说。吃完豆腐,我连汁带汤全吃了下去,味道真是不错。
听了“我”自己这样的吃豆腐经历,你是不是也心动了,赶快去尝尝吧 ,保证让你回味无穷!
6、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二批名录
(共137项)
一、民间文学(9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及单位
1 Ⅰ—1 望娘滩传说 成都市都江堰市文化乎磨馆
2 Ⅰ—2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故事 成都市邛崃市群众艺术馆
3 Ⅰ—3 甘嫫阿妞的传说 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文化馆
4 Ⅰ—4 王幺贡爷系列故事 达州市宣汉县文化馆
5 Ⅰ—5 羌戈大战 阿坝州汶川县文化体育局
(羌族古典叙事长诗) 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局
6 Ⅰ—6 大禹的传说 阿坝州汶川县文化体育局
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局
7 Ⅰ—7 阿古登巴的故事 甘孜州色达县文化旅游局
8 Ⅰ—8 勒俄特依 凉山州喜德县文化文化馆
9 Ⅰ—9 玛牧特依 凉山州喜德县文化馆
二、传统音乐(18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及单位
10 Ⅱ—1 江河号子 成都市双流县黄龙溪风景名胜区管委会
【府河号子(黄龙溪号子)、 绵阳市三台县潼川镇人民政府
涪江号子、涪江船工号子、 遂宁市文化馆
铜河船工号子、岷江号子】 乐山市沙湾区文化馆
乐山市犍为县文化馆
11 Ⅱ—2 耍锣(福集耍锣) 泸州市泸县福集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
12 Ⅱ—3 木格岛苗族祭祀鼓乐 泸州市叙永县分水镇人政府
13 Ⅱ—4 遂宁叫卖调 遂宁市文化馆
14 Ⅱ—5 遂宁坐歌堂 遂宁市文化馆
15 Ⅱ—6 石工号子 遂宁市安居区分水镇人民政府
16 Ⅱ—7 觉囊梵音(藏哇梵音) 阿坝州壤塘县中壤塘乡藏哇寺
17 Ⅱ—8 骨笛 甘孜州色达灶顷明县文化旅游局
18 Ⅱ—9 彝族挽歌 凉山州宁南县文化馆
19 Ⅱ—10 藏族赶马调 凉山州冕宁县文化馆
20 Ⅱ—11 彝族克西举尔 凉山州召觉县文物管理所
凉山州雷波县文化馆
21 Ⅱ—12 彝族马布音乐 凉山州越西县广播电视文化体育局
凉山州昭觉县文物管理所
22 Ⅱ—13 彝族月琴音乐 凉山州普格县文化艺术馆
23 Ⅱ—14 毕摩音乐 凉山州美姑县文化旅游体育局
24 Ⅱ—15 大号唢呐 凉山州会理县文化馆
25 Ⅱ—16 川北山歌 巴中市文化馆
(巴山茅山歌、阆州情歌、 南充市阆中市文化馆
嘉绒藏区农耕劳动歌、 阿坝州嘉绒文化研究会
德格劳动歌曲) 甘孜德格县文化馆
26 Ⅱ—17 蜀派古琴 四川音乐学院
成都市文化馆
27 Ⅱ—18 四川洞经音乐 攀枝花市仁和区文化体育局
(迤沙拉谈经古乐)
三、传统舞蹈(16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及单位
28 Ⅲ—1 熊猫舞 阿坝州九寨沟县文化馆
29 Ⅲ—2 天全牛儿灯 雅安市天全县文体局
30 Ⅲ—3 越溪牛灯舞 内江市隐告威远县越溪镇人民政府
31 Ⅲ—4 耍蚕龙 绵阳市盐亭县文化旅游局
32 Ⅲ—5 平武虎牙藏族斗牦牛 绵阳市平武县文化馆
33 Ⅲ—6 玄滩狮舞 泸州市泸县玄滩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
34 Ⅲ—7 阿署达彝族打跳舞 攀枝花市东区文化馆
35 Ⅲ—8 蓝田花船 泸州市江阳区蓝田街道办事处
36 Ⅲ—9 羌族沙朗 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局
37 Ⅲ—10 建中高跷狮灯 绵阳市三台县建中乡人民政府
38 Ⅲ—11 花 灯 泸州市泸县得胜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
(得胜花灯、大新花灯) 绵阳市梓潼县文化馆
39 Ⅲ—12 蚌鹤舞 达州市万源市文化馆
40 Ⅲ—13 僳僳族嘎且且撒勒舞 凉山会州东县文化馆
凉山州德昌县文化馆
41 Ⅲ—14 彝族苏尼舞 凉山州布拖县文化馆
42 Ⅲ—15 蹢脚舞 凉山州会理县文化馆
43 Ⅲ—16 藏族杜基嘎尔 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文化馆
四、传统戏剧(5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及单位
44 Ⅳ—1 马鸣阳戏 绵阳市梓潼县文化馆
45 Ⅳ—2 被单戏 成都市青羊区文化馆
46 Ⅳ—3 白龙纸偶 广元市剑阁县文化馆
47 Ⅳ—4 南部傩戏 南充市南部县文化馆
48 Ⅳ—5 南木达藏戏 阿坝州壤塘县文化馆
五、曲艺(2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及单位
49 Ⅴ—1 四川车灯 成都市金牛区文化馆
50 Ⅴ—2 钱棍 达州市万源市文化馆
六、传统游艺、杂技与竞技(7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及单位
51 Ⅵ—1 青城武术 成都市都江堰市文化馆
52 Ⅵ—2 峨眉盘破门武术 内江市资中县武术协会
53 Ⅵ—3 三雄夺魁 乐山市金口河区文化馆
54 Ⅵ—4 土家余门拳 达州市宣汉县文化馆
55 Ⅵ—5 绿林派武术 雅安市雨城区文化馆
56 Ⅵ—6 羌族推杆 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局
阿坝州汶川县文化馆
57 Ⅵ—7 彝族磨尔秋 凉山州甘洛县文化馆
七、传统美术(14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及单位
58 Ⅶ—1 草 编 成都市龙泉驿区文化馆
(柏合草编、草靶龙、 自贡市贡井区文化馆
峨眉席草龙) 乐山市峨眉山市文化馆
59 Ⅶ—2 汉源彩塑 雅安市汉源县文化体育局
60 Ⅶ—3 馍馍印 阿坝州马尔康县文化馆
61 Ⅶ—4 郎卡杰唐卡传统绘画艺术 甘孜州炉霍县文化馆
62 Ⅶ—5 毕摩绘画 凉山州美姑县文化旅游体育局
63 Ⅶ—6 彝文书法 凉山州盐源县文化馆
64 Ⅶ—7 四川手工剪纸 绵阳市平武县文化馆
(平武剪纸、涪城剪纸、 绵阳市涪城区文化馆
仪陇剪纸、武胜剪纸、 南充市仪陇县文化馆
自贡手工剪纸) 广安市武胜县文化馆
自贡市自流井区文化馆
65 Ⅶ—8 青神捻条画艺术 眉山市青神县文化馆
66 Ⅶ—9 石 雕 巴中通江县文化馆
(通江石雕、泸县石雕、 泸州市泸县文物管理所
蓬溪石雕、苴却砚雕刻、黎渊 遂宁市蓬溪县文体旅游局
石雕、拉日马玛尼石雕) 攀枝花市鑫艺工艺美术制品厂
广元市青川县文化馆
甘孜州新龙县文化馆
67 Ⅶ—10 藤 编 成都市崇州市文化馆
(怀远藤编)
68 Ⅶ—11 棕 编 成都市新都区文化馆
(新繁棕编)
69 Ⅶ—12 竹 编 遂宁市安居区石洞镇人民政府
(遂宁竹编、安岳竹编) 资阳市安岳县文化体育局
70 Ⅶ—13 小凉山彝族刺绣 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文化馆
71 Ⅶ—14 苗族刺绣 宜宾市筠连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八、传统手工技艺(36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及单位
72 Ⅷ—1 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 成都市彭州市群众艺术馆
(彭县肥酒酿造技艺、 四川江口醇酒业(集团)有限公司
江口醇酒传统酿造技艺)
73 Ⅷ—2 酿造酒传统酿造技艺 凉山州甘洛县文化馆
(彝族杆杆酒酿造技艺)
74 Ⅷ—3 配制酒传统酿造技艺 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文化馆
(彝族民间泡水酒)
75 Ⅷ—4 怀远三绝制作技艺 成都市崇州市文化馆
76 Ⅷ—5 麻饼制作技艺 成都市崇州市文化馆
(汤长发麻饼制作技艺)
77 Ⅷ—6 川派盆景制作技艺 成都市四川省盆景艺术家协会
78 Ⅷ—7 金鸡风筝扎制技艺 成都市崇州市文化馆
79 Ⅷ—8 构树皮造纸工艺 泸州市叙永县分水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
80 Ⅷ—9 羌族水磨漆艺 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局
81 Ⅷ—10 蜜饯制作技艺 内江市市中区文化体育局
(内江蜜饯制作技艺)
82 Ⅷ—11 宋笔制作技艺 乐山市毛笔厂
83 Ⅷ—12 米花糖制作技艺 乐山市市中区文化馆
(苏稽香油米花糖制作技艺)
84 Ⅷ—13 峨眉白蜡生产加工技艺 乐山市峨眉山市白蜡研究所
85 Ⅷ—14 豆腐菜肴制作技艺 乐山市龚氏西霸饮食有限公司
(龚氏西霸豆腐制作技艺、 乐山五通桥天一香酒楼(五通桥
五通桥西坝豆腐制作技艺) 西坝镇方德饭店)
86 Ⅷ—15 腐乳酿造技艺 乐山市五通桥区德昌源酱园厂
(德昌源桥牌豆腐乳制作工艺、 眉山市彭山县文化馆
长春号南味豆腐传统手工
制作技艺)
87 Ⅷ—15 豆笋制作技艺 达州市开江县文化馆
(开江豆笋)
88 Ⅷ—17 保宁醋传统酿造工艺 南充阆中市四川保宁醋有限公司
89 Ⅷ—18 四川苗族蜡染 宜宾市珙县文化馆
90 Ⅷ—19 芝麻糕制作技艺 眉山市东坡区文化馆
(裕泰乾马氏芝麻糕制作技艺)
91 Ⅷ—20 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阿坝州九寨沟县文化馆
(踏板房建筑、羌家石雕房与 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局
吊脚楼、新龙民居建造技艺、 甘孜州新龙县文化馆
木雅石砌) 甘孜州雅江县文化馆
92 Ⅷ—21 申臂桥建造技艺 甘孜州新龙县文化馆
93 Ⅷ—22 德格麦宿塑像制作技艺 甘孜州德格县文化馆
94 Ⅷ—23 德格麦宿传统土陶技艺 甘孜州德格县文化馆
95 Ⅷ—24 木 雕 甘孜州德格县文化馆
(德格麦宿木雕技艺)
96 Ⅷ—25 德沙旋木技艺 甘孜州稻城县旅游文化局
97 Ⅷ—26 新龙药泥藏式面具制作技艺 甘孜州新龙县文化馆
98 Ⅷ—27 牧区皮革加工技艺 甘孜州色达县文化旅游局
99 Ⅷ—28 民族乐器制作技艺 凉山州德昌县文化馆
(僳僳族葫芦笙制作技艺、 阿坝州九寨沟县文化馆
南坪土琵琶制作技艺)
100 Ⅷ—29 绿釉陶瓷品制作技艺 凉山州会理县文化馆
101 Ⅷ—30 红铜火锅制作技艺 凉山州会理县文化馆
102 Ⅷ—31 传统茶具制作技艺 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文化馆
(藏式竹制茶具制作、 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文化馆
藏式木制茶具制作、 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文化馆
藏式烧制茶具制作技艺)
103 Ⅷ—32 嘉绒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 阿坝州嘉绒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协会
104 Ⅷ—33 羌族碉楼营造技艺 阿坝州汶川县文化馆
阿坝州理县文化馆
阿坝州茂县文化馆
阿坝州松潘县文化馆
阿坝州黑水县文化馆
绵阳市北川县文化馆
绵阳市平武县文化馆
105 Ⅷ—34 富顺手工微刻技艺 自贡市富顺县文化馆
106 Ⅷ—35 遂宁福锦手工编织技艺 遂宁市闻喜阁旅游工艺品有限公司
107 Ⅷ—36 婴儿米粉制作技艺 泸州市四川省正味正点食品厂
(泸州肥儿粉传统制作技艺)
九、传统医药(4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及单位
108 Ⅸ—1 德仁堂中医中药文化 成都市青羊区文化馆
109 Ⅸ—2 合江地道中草药热灸技艺 泸州市合江县合江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
110 Ⅸ—3 何天祥传统疗伤手法技艺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
111 Ⅸ—4 中医正骨疗法(郑氏骨科) 四川省骨科医院
十、民俗(26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及单位
112 Ⅹ—1 巴塘歌卦 甘孜州巴塘县文化馆
113 Ⅹ—2 客家婚俗 成都市龙泉驿区文化馆
114 Ⅹ—3 端午龙舟会 成都市新津县文化体育局
115 Ⅹ—4 观灯习俗(成都灯会) 成都市灯会办公室
116 Ⅹ—5 焦滩乡大端阳节 泸州市合江县焦滩乡人民政府
117 Ⅹ—6 分水岭乡火龙节 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乡人民政府
118 Ⅹ—7 大禹祭祀习俗 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局
119 Ⅹ—8 雎水春社踩桥会 绵阳市安县文化馆
120 Ⅹ—9 蚕姑庙会 绵阳市盐亭县文化馆
121 Ⅹ—10 达州元九登高节 达州市通川区文化馆
122 Ⅹ—11 石桥烧火龙节 达州市达县文化馆
123 Ⅹ—12 正月十六登高节 巴中市巴州区文化馆
124 Ⅹ—13 五月台会(城隍庙会) 眉山市洪雅县文化馆
125 Ⅹ—14 嘉绒藏族春耕仪式 阿坝州马尔康县文化馆
126 Ⅹ—15 彝族婚俗 凉山州越西县广播电视文化体育局
(彝族婚礼歌、彝族婚俗) 凉山州美姑县文化体育局
127 Ⅹ—16 僳僳族服饰 凉山州德昌县文化馆
128 Ⅹ—17 彝族服饰 凉山州昭觉县文物管理所
(彝族服饰、义诺彝族服饰、 凉山州美姑县文化旅游局
彝族奥索布迪服饰艺术) 凉山州会东县文化馆
129 Ⅹ—18 僳僳族阔时节 凉山州德昌县文化馆
130 Ⅹ—19 僳僳族婚俗 凉山州德昌县文化馆
131 Ⅹ—20 摩梭人成丁礼 凉山州盐源县文化馆
132 Ⅹ—21 彝族“阿依蒙格”儿童节 凉山州雷波县语委
133 Ⅹ—22 藏族尔苏射箭节 凉山州甘洛县文化馆
134 Ⅹ—23 彝族换童裙成人仪式 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文化馆
135 Ⅹ—24 摩梭人转湖节 凉山州盐源县文化馆
凉山州木里县文化馆
136 Ⅹ—25 华莹山宝鼎庙会 广安市华蓥市文化馆
137 Ⅹ—26 说春 巴中市南江县文化馆 (共7项)
传统音乐(1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及单位
40 Ⅱ—28 口弦(羌族口弦) 阿坝州汶川县文化馆
阿坝州理县文化体育局
传统舞蹈(2项)
47 Ⅲ—1 龙舞(四川客家龙舞、安仁谭 成都市龙泉驿区文化馆
氏子孙龙、永宁火龙、 达州市达县文化旅游局
盐亭水龙、双凤龙灯) 广元市苍溪县永宁镇文化站
绵阳市盐亭县文化馆
内江市隆昌县双凤镇政府
57 Ⅲ—11 锅庄(宝兴硗碛锅庄、 雅安市宝兴县文化馆
灯笼卓钦、木里藏族 甘孜州白玉县文化馆
“嘎卓”舞) 凉山洲木里藏族自治县文化馆
传统戏剧(2项)
68 Ⅳ—1 川剧(嘉阳河川剧艺术) 乐山市市川剧团
71 Ⅳ—4 灯戏【川北灯戏 南充市阆中市文化馆
(阆中老观灯戏)】
曲艺(1项)
76 Ⅴ—1 四川扬琴(黄家扬琴) 泸州市古蔺县文化馆
传统美术(1项)
101 Ⅶ—11 蜀绣(观音绣) 遂宁市妙善文化艺术坊
(注:扩展项目名录的序号、编号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序号和编号)
7、暑假里的一天日记
暑假里的一天日记(通用10篇)
已到了一天的末尾,这一天里,大家身边一定有一些有趣的见闻吧,不如趁现在好好写一篇日记。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日记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暑假里的一天日记,仅答姿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暑假里的一天日记 篇1
暑假里的一天,我们吃过晚饭,我们来到了离家最近的超市武商量贩,进了超市,只见货架上摆着各种各样的商品,一件件排列得整整齐齐。
超市册指里的人可多了,有的在挑选商品,有的在结账,还有的在推着车往前走。我推着购物车,直奔玩具区,那里有我喜欢的玩具。爸爸爱逛水果区,因为爸爸喜欢吃水果。妈妈爱逛食品区,因为她是我们家的“大厨师”。走出超市,我们每个人都提着一个包,里面的东西全市刚才从超市里买来的。
暑假里的一天日记 篇2这个暑假,我过得非常的开心,因为这个暑假,我不仅过得快乐,还过得充实,下面,我就跟大家说一说我暑假的一天吧。
早晨,闹钟好像在说:“起床了!起床了!”我被惊醒了,赶忙起床穿衣服,刷牙、洗脸完毕。我来到客厅,只见餐桌上有一张纸条,我小心翼翼地打开纸条,上面写道:孩子,爸爸妈妈因有事出去了,你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我看完后,高兴地喊道:“耶!终于可以自由了!”于是,我从冰箱里拿了一瓶早餐奶,又去面包店买了一元钱三个的大面包。回家后,我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感到一切都很新鲜、美味。吃完早餐,我就回房间里做作业,没想到,这些作业一下子就完成了。
接着,我撑着下巴,心里嘀咕着:玩什么呢?噢!去找朋友玩跳绳!然后,我收拾好东西,就来到我的好朋友刘海燕家里,我对她说:“刘海燕,我们俩人进行一场“跳绳比赛”好吗?”刘海燕说:“好啊!”我二话没说,就拉着她跑下楼了。
比赛开始了,我们俩都在认认真真地跳出自己的杰作!跳出自己欢乐的童年!我只跳了96下,就汗流浃背了,就对她说:“我不行了。”她胸有成竹地说:“既然你坚持不住了,也就是说你认输了,对吧!那我赢了!耶!”我说:“那好吧,算你赢了!”“既然我赢了!我现在就请你吃冰激凌吧!”我一听,高兴地说:“好!谢谢你的这份心意!”她跑到士多店买了两条一元五角钱的冰激凌,不由自主地说:“我的好朋友,请你收下我这份小小的心意!吃吧!不用客气!我们是好朋友嘛!”我又从牙缝里吐出一句:“谢谢!”我们一口气就吃完了。因为太好吃了!不信,你也来尝尝吧! 中午,我回到家,打开冰箱,看见冰箱里空荡荡的,就想出一个好主意:爸爸妈妈都不在家,而且妹妹也去外婆家玩了。要不,我去小吃店吃一碗鲜美的云吞吧!我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去房间里拿了自己平时积赞的零用钱,出发了。
来到小吃店,我提高嗓门,大喊道:“老板,请问这里有没有云吞?”老板说:“有!小朋友,你要多少钱一碗的?”我又说:“有多少钱的?”“有两元五角钱、三元钱。你要几元钱的?”老板亲切地问。我说:“来一碗三元钱的云吞吧!”过了五、六分钟,云吞煮好了,我便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吃完了,我给了老板三元钱,就离开了。 一点钟的时候,我正在全神贯注地看书,突然,有一张废纸引起了我的注意,心想:要是爸爸妈妈回来了,看见地板这么脏,一定会责怪我的!所以,我要把屋子装扮得更加美丽!好让给爸爸妈妈一个惊喜!而且,还能得到夸奖呢!说干就干,我拿起扫把专心致志地扫了起来。扫完之后,我又把东西认认真真地整理了一遍。
这就是我暑假的一天,过得非常的充实,虽然有点累,不过我觉得,这能够锻炼到我自己,所以,在暑假,我的每一天都是这么过的。
暑假里的一天日记 篇3放假了,太阳公公每天都喷出一个大火球,热得我根本不想出门。今天好清隐容易有了个凉快的天气,又刚好是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准备去公园玩。
走在大街上,我看见好几家的商店门前挂着的牌子上都有错别字。他们把“副食店”写成了“付食店”,“鸡蛋”写成了“鸡旦”,“停车场”写成了“仃车场”。还有许多错别字,让人真是又好笑又可气。
我问爸爸、妈妈是怎么回事?他们摇摇头,也是一副不知所以然的样子。真不知道这些叔叔阿姨到底怎么回事?这么多的错别字影响多不好呀!
北京是我们的首都,会有许许多多的外国朋友来我们这游玩的,如果被他们看到了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爸爸、妈妈。妈妈笑着问我:“你觉得该怎么做呢?”
“妈妈,把我的压岁钱给我一些。”妈妈什么也没说,把钱递给我。“爸爸、妈妈在这等我一下,我一会就回来。”我飞快地跑到附近一家打字复印店里。
当我从打字复印店里出来时,爸爸、妈妈看见我手里的一张张纸笑了。“孩子,爸爸、妈妈帮你!”我和爸爸、妈妈把一张张写有正确字的纸,送到那些写有错别字商店门口的叔叔、阿姨手里。我多希望他们把那些错别字赶紧改正过来呀!
我和爸爸妈妈跑了很多家商店,最后逛公园的计划泡汤了。可是我们一家都很开心。因为我们觉得,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自己的城市做了贡献。
暑假里的一天日记 篇4今天,是我最快活的一天。因为爸爸妈妈都不在家,只有我一个人在家。
他们不在家,天下就是我的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可以打游戏机,可以看电视,可以不停地吃东西,还可以玩电脑,总之,是一件无比开心的事。
要不先打会儿电脑,(自从上网以来妈妈就规定我每天只能打半个小时)今天妈妈不在家,我可以尽情地玩了。电脑里有乖乖猪,有冰冻双侠,还有我最喜欢的开心农场......不知不觉,我的肚子咕咕地叫起来。一看钟头,我吓了一跳,已经下午两点了。我连忙泡了碗方便面解解饿。再拿出了许多零食开始扫荡起来。吃饱喝足后,抹了抹嘴巴,又坐到电脑前开始游戏了。
天慢慢暗了下来,就当我还在疯狂地玩着电脑的时候,妈妈回来了,看到我还在打电脑,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就气得火冒三丈,又开始了她最大的本领——唠叨。
为了这件事,妈妈罚我一个月不能玩电脑,真不值得呀!舒服了一天难受一个月。朋友们,千万别学我打一天的电脑,这样不仅对身体有害,而且还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暑假里的一天日记 篇5今天是暑假的第28天,我和爸爸在乡下奶奶家。今天,我早早的起了床,因为今天我要一个人做事。
早上,我和爸爸在钓鱼,爸爸可真有耐心啊!一下子就钓到三四条鱼,不像我,时不时地动来动去。我看着心痒痒的。于是,我便也学着爸爸一样,一动不动的。爸爸说:“看见鱼钩动着一两下时,你就赶快提起杆子,就钓上鱼了。”果然,照爸爸一说,我们马上钓到了更多的鱼了。
中午,我要开始做饭了。我先把米淘好,再加点儿水,煮饭就完成了。现在我要炒菜了,我先把油倒进锅里,再把准备好的鱼油炸,再放辣椒,盐、味精等等。炸鱼就好了。现在我要煎蛋,我先把油倒好,然后煎蛋。蛋白渐渐变硬了,我放了一勺盐,不淡不,味道刚刚好。可以出锅了,我听到了一个声音:加油!努力!原来是爸爸奶奶趁我不注意就来了我看不到的一个地方。为我加油。
傍晚,爸爸带我去挖竹笋爸爸可真会挖啊!一会儿就挖到了四五个竹笋了,我也要加油,心想:觉不能比爸爸差。爸爸说:“挖竹笋有秘诀的,要顺着根挖,才能挖到竹笋。”果真,照爸爸一说,我也挖到很多的竹笋。我觉得暑假的第28天,让我终生难忘。因为我在这一天,学会了做事,我觉得:今天做的事情,足以证明我长大了。
暑假里的一天日记 篇6一大清早,在广州工作的叔叔、婶婶带我和妹妹去长隆水上乐园玩耍。那里的面积很大,可容纳几万人,被称为“全国必需去的水上乐园”,怎么样?够惊人吧!
下午4点钟,我们到达目的地。我和妹妹快速的下了车,迫不及待的向乐园冲去,一进门,哇!这里人山人海,男女老少乐在其中。我和妹妹刚刚走进去,就有感觉头上湿湿的,抬头一看,哦!原来是“喷泉”。“不错嘛,这里的乐园够有创意的”我和妹妹不禁发出感慨。
叔叔从远处跑来,说道:“我已经买好票了,我们赶紧进去吧!”我姐妹俩迅速的跑了进去,进门一看,眼前的美景可把我们迷住了。你看,绿油油的草地,高大的树木;各种各样的玩乐道具;特别是游客们穿那五彩缤纷的泳衣,真是美的无话可讲了。
之后,我们到换衣间换上了泳衣、领取救生衣,我们姐俩开始记无目的的东东玩玩,西西转转,把叔叔婶婶搞的晕头转向。但是,最让我们难忘的游戏是合家欢,是五人一组坐在滑车里从高处滑到低处刺激滑水游戏。你别小看,一开始虽然中速滑下,但当你滑到中途时滑车就会直速往下滑,整个人象从半空坠掉下来一样,让人感受到从未有过刺激而带有具怕的感觉。
到了晚上十点,乐园要关门了,我们姐妹俩带恋恋不舍离开了这神奇的乐园。
暑假里的一天日记 篇7今天是我们去红原的第一天。凌晨5:40,我和另外四个朋友跟着母亲乘车从德阳出发,到达成都,换乘一辆空调大巴前往红原。由于起床较早,我们一上车就开始呼呼大睡。直到乘车穿越一条比二郎山隧道还长的鹧鹄山隧道时才醒来。
鹧鸪山隧道是目前我国最长的高原公路隧道。它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与马尔康县交界处,全长4448米,总投资5.5亿元。多么宏大的工程,多么伟大的`劳动人民!而我们乘车穿越隧道仅仅花了五分钟。第一天基本上是在车上度过,晚上九点过才一路风尘到达红原。
暑假里的一天日记 篇8今天太阳不是很毒,爸爸也刚好放假,于是他带我去粘知了。我们先找一根竹竿,在竹竿的上面缠上一根圆铁丝,然后去找蜘蛛网缠到铁丝上,最后就可以去粘知了了。
一开始,我看见几只知了,可是我一只也没有抓到。我有点失望,爸爸看见了对我说:“你别沮丧啊!你粘不到知了是因为你事先惊动了它们,你的动作轻一点试试。”我按照爸爸说的做,果然成功了。后来我粘了几只蜘蛛网就破了一个洞,还是爸爸发现的呢!要不是爸爸发现蜘蛛网破了一个洞,我可能还不知道怎么粘不到知了了呢。
那件事使我悟出一个道理:只要你认真观察每件事,那么你总会发现道理的。
暑假里的一天日记 篇9今天我起的很晚,一直在屋里看完了天天饮食。我准备好东西,准备到栈桥痛痛快快的玩一场。但是爸爸有事,让我们到10点再出发。我比较扫兴。我又到了509号房间和李勇锐一起看电视。
十点了,外面下起了雨。于是,我们上了301号电车就走。但是我又晕车了。我们想下车,但是因为我吐了,就没下。一下子坐到了距离栈桥有2公里的地方。然后我们就去吃馄饨。
吃完了混沌,就走到了栈桥。在路上,我们看见了3分米的螃蟹,4分米的彩色大龙虾、八带、海鱼、咖喱、鲍鱼。还喝了鲜美的鲍鱼汤。太好喝了。我们到了栈桥,雨不下了。我们赶上了退潮,就痛快的玩了一场。啊,5点了!我们赶紧跑到了一家饭店,吃了一顿饭。到7点多,我们到了火车站,就睡了一小时。8:03分我们的火车开动了。我们在火车上玩了一个小时加59分钟。11点,我们到家了。
暑假里的一天日记 篇10暑假里的一天,爸爸妈妈带我一起去游览了北京八达岭长城。
当载满游人的大巴,缓慢地驶进群山之中,我从窗口向外望去,绿油油的山坡似乎伸手可及,但车子一拐弯,它又离我远去。
很快车子抵达长城脚下,我们下车买票进去。那天天气不太晴朗,雾蒙蒙的,群山连绵不断,被郁郁葱葱的绿树覆盖着,好像一片绿色的海洋,似乎又像瑶台仙境。我迫不及待地向前跑去,大喊着:“长城太美了!”
长城城墙1米多高,是用青灰色的砖砌成的,脚下则是巨大的青石台阶,我们拾级而上,一口气爬了老远,抬头一看,远处的长城随着山势忽高忽低,蜿蜒起伏,还真像翻江倒海的一条巨龙。密密麻麻的人群在巨龙身上,像一个个的彩豆一样蠕动着。
妈妈告诉我,长城秦朝就开始修建了,主体部分是明朝时修建的,西起甘肃嘉峪关,东至辽宁的鸭绿江边,长达万里,是我国古代保护北方的一道重要屏障。
说着话儿我们来到了一座方形的城台前,妈妈又告诉我这就是烽火台。我问:“这就是烽火戏诸侯的地方吗?”妈妈笑着说:“是。”想着也许这儿就是当年周幽王逗妃子一笑的地方,我兴奋地跑进去,却感觉一股寒气逼人,打了个哆嗦。在夏天,这里为什么还这么凉爽呢?仔细一看,原来是因为烽火台四周都是半圆形的通风口和小型的射口,风能够畅通无阻。
出了烽火台,天越来越阴沉了,一座座山峰浸在乳白色的薄雾中,淡淡的透着青色,显得更加迷人了。
我们一路说说笑笑地爬着山,赏着景,虽然因为时间所限以及我的体力不支,我们最后没能爬上好汉坡,但我想我以后还要来爬长城,一定能爬上好汉坡!
;8、传统民俗有什么
贮财 汉族节日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民间在除夕之夜,家中一切物件皆视为“财”都宜“贮”之,以保来年财源滚滚,吉利昌 盛。
抢银水 汉族节日习俗。流拦山行于川东一带、川西一带。每年正月初一这天,人们争相早起担井水,称为抢银水。民间认为:谁最早担回水,谁这一年就会最兴旺发达。满缸清银水,象征财源涌进。有的地方还用抢回的银水烧茶,献于堂屋的神龛之下,祈求神灵保佑发财。
烧头香 汉族节日习俗。流行于四川部分地区。旧时春节期间,人们习惯于到寺庙上香。大年初一,许多人竟相赶早,争着到届里上第一柱香,认为这样可带来好运。
成都灯公 汉族节日习俗。流行于成都地区。每年春节前后举行。早在唐代,成都便已流行元宵赏灯的习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产后,成都灯会集中到青羊宫举办。纤衡雀一年一次,新灯会在保留原来灯节特色基础上,从品种、式样、规模、影响等方面都大大发展了,成为春节期间人们游乐的重要去处。
自贡恐龙灯会 汉族节日习俗。流行于自贡地区。每年春节前后举行。届时,自贡市人民公园内灯火辉煌,热闹非凡。在灯会使用的灯具中有传统的纸扎彩灯、绢花彩灯、玻璃彩灯,还有运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制造的瓷器彩灯、霓虹彩灯、水下彩灯、低压流水灯、气体放电灯、程序控制灯等。内容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影视故事、民风民俗和科幻人物等。彩灯造形中,恐龙的形式是必不可少的,且最具特色和魅力,并蜚声海内外。亥习俗现仍流行。
成都花会 汉族节日习俗。流行于成都地区。每年春天举行。由成都花市演变而来。成都花市在唐宁时便十分兴盛,举办日期为农历二月十五日,民间认为这一天是百花的生日,百花盛开,最堪游赏。届时,远近的花农们把自已精心培育的名花异卉运到成都,集中毁早展览和出售。花会期间,成都及附近区县的名小吃均入园摆摊设点,供游人品尝。
雨水节回娘屋 汉族节日习俗。流行于川西一带。民间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据说,这样可保尽快怀孕生子。该俗现仍在农村流行。
梓潼庙会 汉族节日习俗。又称梓潼大庙庙会。流行于梓潼县一带。每年农历的二月和八月的初一至十五日先后举办两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庙会一度被禁止。80年代以来,该习俗重新流传,活动内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以观赏和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娱活动及旅游观光为主。
春社踩桥 汉族节日习俗,流行于安县瞧水一带,每年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届时,来自德阳、绵阳、什邡、北川、江油、茂县等地的群众,汇聚于瞧水场,到太平桥进行踩桥活动。
都江堰放水节 汉族节日习俗。流行于都江堰市。每年清明节举行放水大典。
张爷会 汉族传统节日。流行于夹江县一带每年农历四月初四举行,相传该日是张飞的诞辰。届时,屠户门纷纷备好祭品,前往庙中祭祀叩拜祈求鸡毛蒜皮保佑生意兴隆。
嫁毛虫 汉族节日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每年农历四月八日举行。清晨人们纷纷走出屋子,在田边地头收取草叶、秧苗、树叶上的露水,带回家中用以磨墨。然后,在剪成条的红纸上书写“毛虫今日出嫁,嫁到深山去,永世不归家”等话语。写好后,将两张纸条交叉贴于屋内墙上,人们认为,这样可使庄稼免受虫害,并获丰收。
望丛歌会 汉族节日习俗。流行于郫县一带。每年端行节举行。届时,远近的人们纷纷前往望从祠朝会上香,祭祀望帝、丛帝有德遗民,祝福庄稼获等于丰收。
六月六晒衣 汉族节日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相传,农历六月六日是佛祖释迦牟尼晒经的日子,故民间认为这一天晒的东西易于保存。民谣云:“六月六,晒衣服。”人们习惯于该日将衣物拿到室外晾晒,认为这样衣物不会被虫蛀。
蔡侯会 汉族节日习俗。流行于夹江县一带每年农历八月举行。夹江是著名的纸乡,坊众多。广大造纸艺人奉蔡伦为祖师,家家供奉蔡伦神像农历八月正什新竹末沤好、旧料已用完的闲暇之期,艺人们便集资办蔡侯会。
女儿节 汉族节日习俗。流行于广元一带。相传,唐朝女皇武则天的母亲在广元游河湾时遇黑龙感孕,于农历正月二十三日生下武则天。故旧时民间以此日为武则天会期。这天,人胶成群结队到生泽寺、则天坝和嘉陵江畔游玩。妇女们穿戴一新,相互邀约沿河湾畅游,以讨吉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此活动曾一度中断。1988年,广元市政府决定恢复这一民间节日,并定名为“女儿节”,将节期定在公历9月1日。
备灶神马科 汉族节日习俗。流行于四川大部分地区。民间将腊月二十四日称为过小年或小除,此日要在灶边燃灯点烛祭礼灶神,送灶神爷上天。
鬼城庙会 汉族节日习俗。流行于丰都县一带,旧时,每至庙宇主神的诞辰,都要举行庙会。丰都鬼城寺庙林立,届会众多,全年达35次。如正月初九玉皇殿办玉皇大帝圣诞庙会,二月初二天子殿为阎罗王天子圣诞并天子娘娘肉身成圣期举行天子会,四月初八大雄殿为释迦牟尼圣诞办佛主会,九月初八丰都大帝对圣诞举办土地会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鬼城庙会曾一度中断。1988年4月18日,丰都县举办首届鬼城庙会,在保留原有庙会特色的基础上,增加了经贸洽谈、物资交流等内容。该习俗现在流行。
火把节 彝族民间传统的祭祀神灵、祈禳凶邪的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起源传说校多,有说火把可驱灾去邪,有说是“要引谷穗出来看火把”,有说是纪念古代一位彝族女性的。现在,凉山州将火把节与实行对外开放、加强横向联系、促进商贸交流紧密结合,每年在节日期间举行火把节物资交易和盛大庆祝活动,并成功地举办’94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为传统节日增添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意。
彝年 彝族年节。节期三天,时间不一,一般在农历十月或十一月,由巫师占卜而定。如果当年五谷丰收,则可沿用上一年时间过年。否则另择吉日。节日早晨,人们鸣枪放炮,互相庆贺五谷丰收,祝贺节日快乐。中年男子们三五成群,走亲访友,相互拜年,妇女不出门留在家中招持客人。人们除唱歌跳舞外,还举行磨秋、赛马、射箭等竞技活动。
都阳节 彝族传统节日。流行于雷波县一带。节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内容与汉族的端午节相近。节日这天,家家在门前挂上菖蒲和艾叶,孩子们用雄黄酒擦脸,青年人带上粽子、酒和砣砣肉到山间草坪唱歌跳舞、摔跤赛马,尽情娱乐。
转山会 藏族传统节日,又称沐佛节、敬山神。流行于甘孜、阿坝藏族地区。每年农历四月八日诞辰时,有九龙叶水为其沐浴,故又称沐佛节。每年这一天,甘孜藏区远近群众身着民族服装,汇集到跑马山上和折多河畔。人们先到寺庙里燃香祈祷,焚烧纸钱。然后转山祭神,祈求神灵保佑。转山后,支起帐篷进行野餐,演藏戏。唱民间歌谣,跳锅庄舞、弦子舞,骑手们还进行跑马射箭比赛。在此期间,人们还要举行物资交流活动和其他文化体育活动。
采花节 南坪县博峪一带藏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举行,节期两天。传说,很久以前博峪是一个荒僻的山沟,人们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以树叶和兽皮做衣服。一天,从远方来了一位叫莲芝的姑娘,她美丽善良,心灵手巧,教会了当地人们开荒种地和织布缝衣,还采来百合花为人们治病。有一年五月初五这天,莲芝上山采花,被镍风卷下悬崖摔死了。人们很悲伤,便在这一天上山采花纪念她。久而久之,形成了采花节。
黄龙寺庙会 阿坝州藏、羌、回、汉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夏历六月十五日在松潘县黄龙寺举行。节日那天,黄龙寺及周围的山腰林间排满各种土特产品,形成盛大的物资交流会。老人们进寺烧香,祈祝祷一生平安:青年人唱歌跳舞,尽情游乐。
牧民节 阿坝州藏族牧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下月初举行,节期一般为一周。节日前,家家户户打扫卫生,在太阳快下山时,将垃圾向西边倒去,意在让太阳的火焰将一切不祥之物烧化。然后,各家准备好青稞酒、酸奶等节日食品。节日的第一天早晨,各家父女争背吉祥水。然后,用加奶的吉祥水洗脸洗手,用洗净的手烧柏香,祈求水草丰盛、牛羊兴旺。接着,全家围坐一起欢宴。节日前三天,各村寨跳舞唱歌,比赛摔跤和进行各种娱乐活动,不出村外。三天后,人们开始走村串户,相互祝贺节日快乐。每天夜晚,人们聚集到村寨外,燃起篝火,载歌载舞。
俄喜节 藏族传统节日。流行于木里县一带。节期在每年农历腊月初七日。传说,古时候木里一带很富庶,西藏和云南的八个藏族支系千里迢迢迁来居住,定居那天,是腊月初七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纵情欢乐。以后,每年这一天都要举行纪念活动,世代相传,成为固定节日。节日前一天,各家忙着准备丰盛的食物。节日这天,全家围坐在一起,举杯畅饮。按习惯,要让猫和狗饱餐一顿,如果它们先吃肉后吃饭,就兆示着来年风调雨,农牧业丰收。夜晚。人们围着一堆堆篝火。对唱山歌和跳舞。
赏花节 藏族传统节日。又称看花节。流行于马尔康一带。每年农历六月举行,时间一般3天-5天,有的地方长达10余天。人们带着食品、帐篷,骑着骏马,成群结队到野外游玩,欣赏山花。他们搭好帐篷,熬好酥油茶,盛满青梨酒,一边吃喝,一边赏花,一边祝福。晚上,燃起篝火,高歌欢舞。节日期间,还要举行摔跤、赛马等活动。也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机会。
谢水节 藏族传统节日。流行于冕宁县一带。每年农历三月初六举行。其主要内容是求雨和祈子。是日,喇嘛带上用糌粑做成的青蛙、蛇和癞蛤蟆,每家随去一二人。来到水沟边,喇嘛一边念经一边把糌粑做的动物放到水中。返回时,大家打着雨具,嚷嚷闹闹,表示雨已下起来了。接着,人们去敬一个圆形的塔子。塔内放有一把刀子和一个小锣锅,代表生育。久婚无子的妇女向塔神许愿,祈求生子。敬塔后生了孩子的侬,该日要去敬塔还愿。
上九节 藏族传统节日。又称看花节。流行于宝兴县一带。每年农历下月初九举行。是日,人们汇集到山下,举办灯会和表演狮舞等,尽情欢舞高歌。夜晚,举行别具一格的男女对垒摔跤,结果常常是男败女胜,引起轰堂大笑,将节日活动推向高潮。
晒佛节 藏族传统节日。时间各地不一,一般在藏历二月初和四月、六月的中旬举行。届时,各寺将珍藏的巨幅布画及锦缎织成的佛像取出,展示于寺院附近的山坡上域高大的石壁上,让广大群众观瞻。僧人口诵佛经,信徒们顶礼膜拜。
赛马会 藏族传统节日。流行于红原县等地。每年农历七月一日举行,节期一天。届时,该县及附近各地藏族群众身着传统的民族服装,从四面八方直到赛马场,进行多种形式的赛马活动。有集体比赛速度的,有分队进行接力比赛的,有表演跑马射箭的,有表演赛马技巧的,十分热闹。赛马结束后,人们就互相交换土特产品。
插屋顶旗 藏族节日习俗。每到新年,各家即将一面刻有藏文经文的红黄白三色布旗插在屋顶上。禳灾祈福。布旗高低大小不一,色彩也因地而异。有的白布红边,有的红黄相间又饰以黑色条纹。旗面多为长方形,也有方形和三角形的。有将旗绑在旗杆上,有的则扎在树杆上。有的插一面旗,有的插几面旗。
羌年 羌族传统节日。又称小年,每年农历十月一日举行。在茂县一带,过羌年有特殊规定:当年全寨没有成年人死亡过羌年,否则只能过春节。
牛王会 羌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一月一日举行,节期一天。此日,要让耕牛休息,喂以面馍和麦草。有的地方,要做日月形馍馍挂在牛角上,然后放其出圈自由活动。主人到牛王庙焚香烧纸,并宰羊一只、鸡一只,祈求牛王爷保佑耕牛平安不遭瘟疫。
颔歌节 羌族节日习俗。主要流行天茂县北部的羌族聚居山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只有妇女参加。
羌族端午节 羌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这天,男女老少都要饮一点雄黄酒,并擦一点在耳边和鼻边,撒一点在门前和窗前,以防蚊蝇虫蛇及秽气进入,保佑家人无恙。凡能走动的人,尽可能到山上踏青踩青露,认为沾了端午露能强身健骨。
赶年 土家族传统节日。又称调年会。时间在每年农历除夕的前一天,因此比汉族过春节早一天,故称。现在,该习俗仅在少数土家族人中流行。
族年 土家族传统节日。流行于酉阳县东部。当地土家族每年农历七月一日过年。为缅怀祖先,形成独特的年节习俗。
打春节 石柱县土家族传统节日。又称鞭春节、三坛节。每年立春日举行。
赶苗场 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叙永、古蔺一带。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和七月三日举行两次。关于赶苗场的起源,相传是苗族人在一次起义失败后形成的。官府不让他们联聚会。人们便以到场坝吹芦笙娱乐为名,秘密联系,后来逐渐演变为固定的节日。
赠带节 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叙永县下东一带。每年农历二月初五日举行。届时,方圆数十里的青年男女。如双方中意,便可互赠腰带,作为订婚礼物。事后反悔者,可索回腰带,解除关系。
羊马节 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秀山县龙池、石堤一带。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至二十八日举行。届时,人们杀猪宰羊,请客送礼,隆重庆祝节日。
赶秋节 苗族传统节日。流传天秀山县。每年立秋日举行。届时,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集会地点,参加和观看打秋千、舞狮子、玩龙灯、上刀梯等活动。关于赶伙节的起源,传说是古时候一个聪明的小伙子,为民寻找心爱的姑娘,便将一人坐的秋千改制成八人坐的秋千,吸引远近的人们都来荡秋千。在秋千场上,他终于找到了心爱的姑娘。从那以后,每年秋天人们都要聚到一起荡秋千。年复一年,便形成为赶秋。
除夕洗脚 苗族节日习俗。每年除夕,各家去溪边河畔挖来几株叶片逆水的菖蒲,扯一些乌泡叶、桃花叶枝,晚上将它们放进鼎罐中煨一罐水。水热后倒入盆中洗脚。
阔拾节 僳僳族传统节日。僳僳语音译,意为新年歌舞节、年节或春节。流行于德昌县等地。时间在农历腊月底正月初,节期10天左右。节日期间,人们互相拜年,互相祝福。
白马歌会 白马藏人节日习俗。流行于平武县,每年清明节前后举行。白马藏人能歌善舞,传统的文化活动在汉区的春节期间举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新文化的传入,他们萌生了创立自己节日的愿望。有关部门因势利导,于1982年举行办了首届山寨歌会。从此约定俗成每年举办一次。
铜梁龙灯会 表演艺术。又称龙灯。龙灯流行全川,以铜梁龙灯最为有名。四川民间一直保留着舞龙的崇龙习俗。铜梁龙灯以扎制精巧、形象生动、舞姿优美闻名,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经济文化活动表演,受到人们赞颂。
9、国内旅游推荐去哪里?
国内旅游推荐新疆阿勒泰山辩喀纳斯、安徽宏村、金山岭长城、江西资源、红海滩风景区。
1、新疆阿勒泰喀纳斯
新疆阿勒泰喀纳斯位于新疆北部。是集湖泊、冰川、草原、森林、河流、牧场、民族风情、珍稀动植物为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区,被誉为东方瑞士。摄影师天堂这里有古老的图瓦人,神秘的湖怪,变幻的湖水和耀眼的风景,非常迷人。
2、安乱唯羡徽宏村
这是一个具有徽派建筑特色的村落,被誉为中国画中的村落这里的每一个地方都很美,每一个地方都可以进入中国,每一个特别的夜晚都让人感觉像是他的故事过来素描艺术家只是一望无际。
3、金山岭长城
金山岭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为大将徐达主持修建。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抗倭名将蓟镇总兵官戚继光、蓟辽总督谭纶在徐达所建长城的基础上续建、改建。金山岭长城西起龙峪口,东至望京楼,全长10.5公里,有关隘5处,敌楼67座,烽燧2座。
4、江西资源
江西资源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这里不仅仅是油菜花的海洋黄陵太阳秋不容错过日秋传统资源与徽派古村落白墙黑瓦相结合,在绚丽的乡村风情衬托下,形成了极具魅力和特色的资源秋景。
5、红海滩风景区
红海滩风景区位于辽宁省盘锦市大连县赵圈河乡境内,是国家4a级景区。位于盘锦,占地120多万亩。这是一个海洋湿地它有一个非常罕见的红色海滩和世界上最大的芦苇沼泽在这里我们将享受视觉盛宴让我提醒你,8月到10月是你游览红海滩的最佳观赏季节,所以现在才计划好。
(9)马尔康县小吃扩展资料
旅行注意事项
注意人身安全。马来西亚实行左侧通行规则,步行、自驾均需注意交通安全;选择正规商家从事游乐项目,尤其潜水、滑翔伞等特种项目需要根据个人身体情况和运动技能熟练程度谨慎进行;注意天气变化等因素对索道、岩壁等游乐设施的影响;兰卡威海域常有水母出现,需注意安全;尊重各宗教信仰有关禁忌,避免误会。如遇危险,请冷静求救,理性避险,避免踩踏等二次伤害。
财物安全。注意防盗、防抢、防诈、防骗,依法协商解决纠纷,或向哗拍警察报案循司法途径解决,回国后可向我国旅游主管部门12301热线投诉举报。采取“闹”的做法不但无助于问题解决,还可能违反当地有关法规,造成更多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