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祝县小吃
1、武威有什么名吃
有凉州“三套车”(凉州行面、腊肉、冰糖圆枣茯茶)、凉面、中秋大月饼、浆水面、米汤油馓子、面皮子。
凉州“三套车”为大众化的美食,被称为凉州快餐;凉面的制作用精粉兑蓬灰,掺入少量的清油,反复揉揣,揉好后要“饧”三四个小时,然后根据需要拉成各种形状,或细、或粗、或宽等。煮好,放进凉水激两遍,然后用清油“拌”两遍;而凉州大月饼,除了千层饼变形的色泽花纹十分漂亮外,最大的特点就是“大”。
除此之外,浆水面也是一大名吃,做好的浆水面看上去嫩黄柳绿,红油浮面,酸辣可口,色味俱佳。米汤油馓子也是凉州特色小吃之一,米汤用凉州特产黄米和少许扁豆调入砂锅用旺火熬成,再将少许面粉或玉米淀粉打成糊状兑入。
酿皮子是面粉制的食品,色泽晶莹黄亮,半透明如玉,切成筷子粗细的长条状食品,再加上酱油、香醋、蒜汁、辣椒油、精盐等调料即可食用。
(1)天祝县小吃扩展资料
甘肃武威有十大特产:
1、凉州羊羔肉
凉州羊羔肉质地细嫩,肥而不腻,瘦而不膻。成为脍炙人口的美味佳肴。据史料记载,远在唐代,凉州畜牲天下驰名。在民间羊羔肉的声誉用一句话形容:“宁吃一顿红烧羊羔肉,不坐三请六聘九家席”。
2、武威酿酒葡萄
是甘肃省武威市所辖民勤县、凉州区和古浪县的特产。武威市具有种植优质酿酒葡萄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优势和气候资源优势,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历史悠久。武威酿酒葡萄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3、甘草
是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大面积种植的一种地产中药材。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由于气候趋于干旱,县境内部分河道及湖泊逐渐干涸。甘草属耐干旱植物,有防风固沙,遏止荒漠化的作用,且种植经济效益良好。
4、岔口驿走马
是天祝藏族自治县,华藏寺镇所产“岔口驿走马”闻名全国。岔口驿马以善走对侧快步而闻名,骑乘时步伐快速平稳,无颠簸之感。马匹终年放牧,适应恶劣环境,耐劳持久,抗病力强。据《汉书》记载,在汉朝就以“畜为天下饶”著称。
5、民勤红枣
民勤红枣,皮薄肉厚,核小味甜。民勤红枣已有200多年栽培历史,具有养胃健脾,益血壮神,防癌抗癌之功效,年产量3000多吨。
6、天祝白牦牛
白牦牛生长在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独有。故命名为“天祝白牦牛”。白牦牛生长在海拨3O00多米的严寒地区,适应高寒缺氧环境,独特高山牧场,属于半野生放养。白牦牛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显著特点,是纯天然保健绿色食品。
7、民勤羊肉
民勤羊肉,是武威民勤县独有。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认定的地理标志产品。是指民勤在特定环境饲养的特定品种,民勤羊肉的做法最著名的有“黄焖羊肉,开锅羊肉,烧烤羊肉”最具经典的是“大水羊肉和锁阳羊肉”。
8、民勤枸杞
武威民勤枸杞,具有色泽红润,颗粒饱满,甘甜味美,含糖量丰富的特点。民勤枸杞历史悠久,据《本草纲目》记载,“古者枸杞,河西及甘州者……”。全县种植枸杞面积达10.21多万亩,干果总产量达1.5万多吨。
9、凉州核桃
凉州核桃是凉州区林业技术推广中心推行“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产业”的生产模式。目前核桃种植面积达12.8万多亩。
10、凉州皇冠梨
武威凉州皇冠梨,特点“果肉洁白,质地细腻,松脆多汁,风味酸甜”,凉州皇冠梨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是武威特色农产品!
2、武威美食有那些
1,凉州“三套车”
凉州“三套车”,是指凉州行面、腊肉、冰糖圆枣茯茶,为大众化的美食,被称为凉州快餐。
2,中秋大月饼
凉州大月饼,除了千层饼变形的色泽花纹十分漂亮外,最大的特点就是“大”。
3,浆水面
做好的浆水面看上去嫩黄柳绿,红油浮面,酸辣可口,色味俱佳。制作浆水面,面条的种类不拘,擀压拉均可,关键在于浆水沤制的好坏。
4,米汤油馓子
米汤油馓子是凉州特色小吃之一。米汤用凉州特产黄米和少许扁豆调入砂锅用旺火熬成,再将少许面粉或玉米淀粉打成糊状兑入。这是一种经济实惠的风味食品。
5,面皮子
酿皮子是面粉制的食品,色泽晶莹黄亮,半透明如玉,切成筷子粗细的长条状食品,再加上酱油、香醋、蒜汁、辣椒油、精盐等调料即可食用。
6,人参果
武威张义镇、黄羊川镇、十八里堡乡均产人生果,其生长在海拔2200米、气候寒凉,土壤、空气无污染的特殊地理环境中,无核,口感爽脆,淡雅清香,不酸不涩。
3、土族美食 土族有哪些特色美食
土族特色美食:酥油炒面、油炸馍、手抓大肉、手抓羊肉、沓呼日、海流、哈力海、烧麦等。
1、烧麦是一种以烫面为皮裹馅上笼蒸熟的小吃。形如石榴,洁白晶莹,馅多皮薄,清香可口。它与包子的主要区别除了使用未发酵面制皮外,还在于顶部不封口,作石榴状。
2、手抓羊肉,源远流长,是生活在我国西北的蒙古、土、藏、回、哈萨克、维吾尔等民族喜爱的传统食物,吃法有三种,即热吃、冷吃、煎吃。
3、油炸馍,酷似八角形的小帽子,不止外观优美,更是香甜可口的油炸极品,须注意一点就是,本土油炸馍必须用本土的土榨花生油方可炸出它的原汁原味。
4、哈力海是土族特色小吃,是土族人民比较讲究的食品之一。每当节日、婚礼或家里来了客人用它来接待。
,5、酥油炒面就是加入酥油炒面的茶点。竞凡先生在《历代汉番茶马互市考》一文中说: “番人夙以游牧渔猎为主,故其食料多属肉类,必以植物性食料以资调解。
4、兰州的几个县区中,哪一个经济实力最差?
兰州市经济统计分区
你好,我是兰州人,回答你的问题。兰州现辖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红古区五区,及皋兰、榆中、永登三县,总面积13085.6平方公里,常驻敬唯人口360多万。GDP总量为2500多亿。城关区,GDP总量为950亿,著名景点有五泉山、百里黄河风情线、兰州市博物馆、白塔山、兰州碑林等。七里河区,GDP总量为450亿,有石佛沟、黑鹰寺、云霖寺等名胜游览场所,具有北方特色的牛肉面、烤羊肉、甜醅子等诸多风味小吃。 西固区,GDP总量为400多亿。安宁区,GDP总量为170亿。兰州新区,GDP总量为164亿,甘肃省下辖的国家级新区,是兰州、白银两市的接合部。红古区,GDP总量为130亿。红古区位于兰州远郊区,地处兰州、西宁两大省会城市的几何中心。永登县,GDP总量为107亿,是马家窑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榆中县,GDP总量约105亿,高原橘晌夏菜基地。皋兰县53亿,有世界第一古梨园。数据为网上查的,仅供参考,不属官方。^_^^_^。
您好,兰州下辖6区3县,2017年GDP总量2523.54亿元,各县区经济如下!
再来看一下甘肃各地级市经济:
所以兰州总得来说各主城区经济实力都不错,光一个城关区在甘肃各区县是巨无霸级别,比甘肃经济第二大地级市都多!
但是兰州县域经济严重拖后腿,单就经济总量来说皋兰县最差!但同属于兰州管辖,希望能够抱团发展!
现在是永登最差
永登城市人口多,到县城有处吃没处尿,特别是农村人,外地人到永登县城来没有厕所。
兰州有三县五区,分别是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红古区、榆中县、皋兰县、永登县。五个区的经济实力肯定比三个县好,县发展最好的是永登县,其次是榆中县,皋兰县相对最弱。
永登县,差的跟不发展,落后县。
永登现在最差
改革开放41年了,据说永登县的中堡镇还是保持了41年前的原貌!
作为一名老兰州人,我觉得最差的属于永登县了吧。
在兰州市三县五区中,我们不把区放里面来比较,因为区的经济肯定是要强过县的,在五区之内,红古区远离兰州市,所以毋庸置疑,经济实力是最差的。先比较榆中县、皋兰县、和永登县的经济发展。
在这亮伍培几年的发展中,榆中县已经摘去了贫困县的帽子,而且榆中县现在定位城市副中心,有榆中生态创新城,并且规划有地铁4号线,所以榆中县的发展可谓是一片光明。榆中县和平镇最近几年发展也异常迅速,万丈高楼平地起,各大高校也建立在和平镇。
皋兰县也有着不错的发展。兰州市动物园新址选址皋兰县忠和镇,兰州文创城大盘也在皋兰地界,虽然发展规模没有榆中县宏大,但是皋兰县城的面貌最近几年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永登县就相对来说比较差了。一方面离兰州市区较远,无法得到兰州市发展的红利,另一方面,永登县也无大型企业支撑。离开永登十年了,现在回去看永登城市的面貌,和十年前城市的面貌差别不是很大。最令人痛心的一点是,今年路过永登县和天祝县,虽然是两个彼此接壤的县城,可是天祝县和永登县的发展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天祝县境内的国道,已经从几年前的砂石路变成了如今的柏油马路,而在永登境内的马路,还是几年前一样的砂石路,而且还是坑坑洼洼,尘土飞扬。这样一幅场景,就发生在天祝县赛什斯镇和永登县民乐乡的交界处,对比尤为明显。真的令人痛心。
所以,三县之中,榆中县发展最有前途,永登县发展最为缓慢。
5、夸夸我的家乡作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夸夸我的家乡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夸夸我的家乡作文1我的家乡是美丽的郑州,那里的美食是让人回味无穷,尤其是我们这里的特色菜:烩面晚上吃烩面放上牛肉片,那真是太美味了,还有胡辣汤,喝上一口真是美味爽口啊!
我还一直关注着我们郑州的建筑吵汪搭物,比如:玉米楼,它全体高280米,是 20xx年12月13日开始建设的,人们投资22亿元人民民币建设,玉米楼周围路线复杂,会有人常常迷路。
中原福塔是郑州最高的塔,也是钢铁打造的电视发射塔,总高是388米,人们投资8.36亿元,才建了中原福塔。
也有很多在我们郑州的大名人,还有的名人,用他们的英勇创造自己的神话:比如:大禹,他是在13年里一直辛苦的治水,设计了治水的方法,带着百姓治了13年的水终于治好了。
我还知道人们喜欢的人民公园,里面有假山,小朋友们会上假山上跑着玩耍,还有很多的机器,比如:钓鱼,碰碰车,各种各样的项目。
如果你想来吃美食,看建筑,拜名人,玩耍,可一定来郑州看一下。
夸夸我的家乡作文2我的家乡座落在黄土高原,陵枣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个个人都很热爱劳动,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你肯定猜出来,就是我的家乡——清涧城。
我的家乡风景特别美,有巍峨的笔架山,一年四季,都是一片绿油油的,因为,上面种着松柏,除了笔架山之外,还有鱼儿峁,从上面看,就像一条活泼的鱼,还有著名的藏雪楼,毛泽东爷爷在那里写了一首优美的诗,叫《沁园春·雪》,接着,黄河大桥也是有名的,那是清涧县第一大桥,非常美丽、壮观,春天,万紫千红,柳绿花红,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美丽极了。
我的家乡有特色小吃,秋天,有那甜甜的、红红的枣子,还有美丽的果馅,另外,还有著名小吃煎饼,夏天,吃了煎饼,清凉爽口,非常美味,还有细细长长的粉条。
我的家乡有地方文化,有陕北秧歌,我最爱看了。陕北民歌也非常有名,唱出来,优美、动听。还有清涧道情,老爷爷、老奶奶都爱唱一唱,我也是经学陪着爷爷奶奶看的。
我们小小的清涧城,也有很多特色,一下子怎么说的完呢?你想来了解,就来看看吧!我在等着你们。
我的家乡真是个好地方,我爱我美丽的家乡。
夸夸我的家乡作文3我的家在一个美丽的地方。
春天,百花盛开,山上的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河里的冰融化了,变成水慢慢地流淌。花园里的花开了,有百合花、迎春花、桂花。。。。。。蝴蝶和蜜蜂在花丛中嬉戏,真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夏天,太阳烘烤着大地,知了热得叫个不停。爷爷奶奶们在树下乘凉,有的在下棋,有的在聊天。。。。。。而小朋友们呢,一放学就奔向河边,有的在玩游戏,有的在河里游泳。。。。。。看!他们玩得多开心。
秋天,农民伯伯在田里收割稻子。果园里,硕果累累,苹果红彤彤的,梨黄澄澄的。果农们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冬天,雪花飘扬,到处一片雪白小数换上了银装,冬爷爷给小河盖上了一层厚厚的被子。啊!冬天真美!
我爱我的家乡!
夸夸我的家乡作文4我们的家乡,一年四季都非常美丽。
春天到了,一群孩子在小溪里玩耍、捉鱼,那清澈的小溪“哗哗”地快活地流动着,像一位出升拿色的音乐大师在为人们演奏一曲动听而又美妙的歌曲,孩子们一边欣赏着美妙的音乐一边捉着那在水里游来游去的小鱼。他们玩的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玩累了,他们便躺在岸边柔软的草地上,那草地像一张柔软的床,孩子们不一会便进入了梦香。夏天,孩子们早早地就盼望着夜晚的到来,因为晚上会有河蟹在等着他们。夜晚,孩子们便会拿着手电筒走到河堤边照来照去,河蟹见到光亮,便会趴在那儿一动不动,时间不久,孩子们都会满载而归……
秋天,果园里那红通通的苹果,高高地挂在树上,像一个个娃娃羞红了脸;还有那黄澄澄的柿子金灿灿的梨;火红的石榴也笑开了嘴,露出了红红的牙齿。果农们看着他们,也都开心地笑了。孩子们来到果园里,都敞开肚子,大吃特吃,手上、脸上沾满了果汁,个个美滋滋的。
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孩子们在冰上尽情地玩耍,有的在滑冰,有的在进行陀螺比赛,还有的在冰上凿了一个洞,耐心地等待着鱼儿早点上钩……
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孩子的乐园,我爱我的家乡!
夸夸我的家乡作文5我的家乡是一个小镇,那里风景优美,绿树成阴。
春天,树上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小草探出了小脑袋,好奇地四处张望着这美丽的世界。花儿也纷纷盛开了,有红的、蓝的、粉的、皇的、紫的,千奇百怪,五光十色。花儿散发出阵阵迷人的芳香,引来了一大群蝴蝶和蜜蜂,蝴蝶在空中随风舞动,蜜蜂在花儿上采蜜,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夏天,树叶更绿了,到处都有蜻蜓在绿油油的草丛里飞来飞去,花儿开得更鲜艳了,池塘里的荷花开了,粉红粉红的,荷叶像一把把绿色的小伞,青蛙蹲在荷叶上放声歌唱。
秋天来了,到处是丰收的季节,大量的水果都上市了,有火龙果、橙子、提子等等都满足了我们的小嘴巴。
冬天,天气变冷了,孩子们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出来玩耍。
家乡的四季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我爱我的家乡。
夸夸我的家乡作文6我的家乡在武义,那里有一个地方叫牛头山,最高海拔1560米。这里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游客身上,给人带来如丝的惬意。
这里不仅由山而名,更因水而灵。山内溪谷环绕,外外有瀑潭,众多的溪谷瀑潭与四周群山刚柔相济,充满诗情画意。有忽隐忽现的流云瀑,有形影不离的鸳鸯瀑,险峻异常的潜龙涧等。你一定想不到形成各种瀑布的水竟然绝大数是山体中渗出的山泉水,喝一口,甘甜的味道真沁人心脾。让人如在仙境当中。
最有趣的当然是那跨峰索桥,长长的索桥摇摇晃晃,横跨两座主峰,底下万丈深渊,让人看了就心慌,当我胆战心惊地走过去,发现波澜壮阔的牛头山就在我脚下,心想我终于征服了它,回头在看索桥,你就会觉得索桥变好玩了!
这就是美丽的牛头山,也是我可爱的家乡。
夸夸我的家乡作文7今天,妈妈带我回了趟老家。
刚进小村庄,一阵阵微风伴随着一缕缕花香向我吹来,顿时让我感觉到神清气爽。
家乡的天空是湛蓝的,家乡的空气是清新的,家乡的喝水是清澈的,站在乡间小道,望向一片片稻田,犹如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家乡的树郁郁葱葱,姿态不一,有的像是一把打伞,为人们遮住阳光;有的像是在向我们招手打招呼;有的像是保卫家乡的卫士,站的笔直笔直的。
站在房顶上向远处眺望,绿油油的小草就像是一片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而“海”的中间还有一些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的小花儿组成的“珊瑚”。有时还能碰巧看到放牛归来的小牧童,看到这一幕使我不禁想起清朝诗人袁木的《所见》一诗中的两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我的家乡,风光秀丽,柳绿花红,安静祥和。家乡虽然不是什么名胜古迹,但却是我们成长的地方,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是我们心灵深处温暖的港湾。
我爱我美丽的家乡!
夸夸我的`家乡作文8我的家乡非常羡丽,那里的山美、水美、一切都美。变化真是日新月异,气象万千。
院子里的树十分漂亮,一棵棵、一排排环绕在大山爷爷的身旁,每年都有新的树苗来到。每棵树每天都在扭动着自己的腰肢,让自己精神起来。
每天清晨走出大门,来到院子里,我都要深吸一口气,放平心态,让自己这一天过得快乐无比,精神饱满,空气真是清新极了!
站在平台上,向四周放眼望去,看到一望无际的田野,像一块绿地毯铺在地面上,美丽极了!看见了农民伯伯在勤劳地栽种蔬菜、粮食作物,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一句名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呀!现在的蔬菜已经成熟了,像一个个开放的烟花;一个个玉米棒子似燃烧的火炬;一车车萝卜堆起来像小山一样……
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大沙场,这里正在建设沪蓉西高速公路和宜万铁路,以后还要把公路修到老家的门口,这样我回老家就方便多了。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家乡修起了一栋栋漂亮舒服的平房,家乡的人们也开始富裕了,奔向了幸福的小康之路。
家乡的变化真大,祖国的发展也真快,我真喜爱我的家乡!
夸夸我的家乡作文9我的家乡在哪里?在江苏省太仓。你的家乡美不美?当然美了,风景优美令人心旷神怡。什么,不信。那就由我这个小导游给你介绍一下吧!
太仓市最美的公园是金仓湖。那里风景特别优美。当你踏进金仓湖的大门时,首先进入你的眼帘的是那富有乡村自然气息的石路。走在不平整的石路上,就会感到你仿佛融入了整个大自然中。继续往前走,即将看到的是一座高大挺拔的树屋。远远望去,像是真的。但走近一看,又是假的,真让人捉摸不透。在树屋的中间,有一条长廊,树和长廊的连接之处,是一座吊桥。小朋友们总喜欢在吊桥上摇一摇,这样如果不是穿着现代的服装,还真以为在远古时代呢!不过你可不要认为这座吊桥是这座公园的招牌景点。继续跟我往前走,你将看到的是本公园最长的吊桥。它总共有200米长,每一百米的地方会 有一个小亭子。走在这座最长的吊桥上,看着下面的湖,难免有点胆战心惊。但的确很刺激。
怎么样,很美吧!不过光看我的作文还是不够的,还是请你亲自来一趟吧。
夸夸我的家乡作文10我的家乡在濮阳,是一个很美的城市,我这就夸一夸家乡。
先夸一夸家乡迷人风光有许多,如:绿色庄园、濮上园、戚城公园等,都是一道道秀丽壮美的风光啊!
我的家乡还有许多丰富的物产,比如:小麦、豆子、大米、石榴、苹果、梨、桃、杏等。哎,对了,我们家乡还出产一种非常重要的,也是别的地方没有的――石油。
再夸一夸家乡的变化,以前的家乡到处是泥土铺的路,一下雨,路上到处是深深浅浅的小坑,到处是平房,日子过的也很穷。现在,泥路变成了柏油马路,平房变成了家属楼,变化真是太大了。
最后让我们畅想一下家乡的未来:到处是二十几层的高楼大厦,道路两旁绿树成阴,鲜花盛开。立交桥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各种各样的车辆在桥上桥下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每家至少有一辆环保型汽车。
这就是我的家乡――濮阳。
夸夸我的家乡作文11我的家乡在天祝,这里物产丰富,景色优美。
这里的白牦牛样子十分威武,体质也非常好。它全身上下都是白色的,听妈妈说,白色象征着吉祥,于是白牦牛就成了我们家乡的吉祥物,每逢过节,人们都跳起了白牦牛舞。那为什么外地人都纷纷赶到天祝来买牦牛肉吃呢?原来白牦牛肉的营养很丰富,而且白牦牛肉唯独天祝有。
这里是白牦牛的故乡,也是一个旅游风景区。这里的景色十分美丽!就像神话故事里的仙境一般。最神奇的要数玛雅雪山天池,站在马牙雪山天池,大有“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感觉。据当地人讲,你若在天池边大声喧哗,大声吼叫,原本晴朗的天空,顷刻间便会雾云密布,雷声大作,倾盆大雨直泄而下。在马牙雪山脚下还有两个天池,一个打一个小,也称之为“姐妹湖”。她俩偎依在马牙雪山的怀胞里,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蔚蓝的光芒,显得格外清澈明亮,柔美静谧。微风吹来,水面泛起微微的涟漪,给平静的湖面增添了无尽的生机和活力。让人留恋往返。
啊!这就是我美丽、可爱的家乡,这里有神奇的白牦牛,有美丽的风景,有热爱她的子民,还有那守护她的马牙雪山。欢迎大家来观光旅游!
夸夸我的家乡作文12我的家乡是江苏宿迁,在江苏省的北边,向北靠近山东。
我的家乡风景很多,数骆马湖最为有名。它是一个很大的湖,湖水清澈见底,天空飞翔着捕鱼的水鸟忽上忽下的。这次过春节,我们去了骆马湖边。发现湖水在寒风的作用下结了一层很厚的冰,好像一个巨大溜冰场,我们还在冰面边上走来着,挺好玩的。
我的家乡还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如雷贯耳——-京杭大运河。它起源就是我们现在的杭州,终点是北京,不过她流经我的家乡宿迁城区,就像一条软软的腰带缠绕着这个城市,城市和外边的郊区是通过跨在运河上好多座大桥相连的。
宿迁历史上可有名了。因为宿迁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历史名人,就是项羽,是非常有名的军事家,号称“西楚霸王”。下次再回家乡,我准备去“项羽故居”走一走、看一看。
宿迁好吃的特产也很多。有北方人最爱吃的大煎饼,车轮饼,骆马湖的小银鱼,山楂糕等等。这是每年回家我们在餐桌上必点的几道菜。
我爸爸从小在宿迁长大,他很怀念家乡空气的味道,怀念河边芦苇发的新芽。
夸夸我的家乡作文13我的家乡在滑县高平那里风景如画风光秀丽。
春天,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草探出头来,花儿醒了,无边无际的田野长大了。
到了夏天,太阳公公红彤彤的,树木茂盛,茂密的枝叶像扇子一样四面展开,我们在树荫里玩捉迷藏,吃雪糕,游泳。
穿着金色的秋姑娘来了,树叶像胡蝶一样飘落下来,果树上挂着一个个红色的小灯笼,大家脸上都笑开了花,因为粮食都丰收了。
冬天来了,雪花纷纷扬扬,好像给我的家乡穿上了白色的毛衣,冬天是我们孩子最喜欢的季节,我们在雪地里快乐地堆雪人,打雪仗。我们给雪人戴一项红色的小帽子,在胖胖的身体外面穿上漂亮的花衣服。我们用最快乐的方式来度过寒冷的季节。
这就是我迷人的家乡,假期里欢迎大家到我的家乡来玩哟!
夸夸我的家乡作文14我的家乡---洞头,是百岛之县,那里有很多美丽的景点;洞头的乌龟岩很有名,远远望去,有两块巨石趴在山上,就像一只乌龟在那里睡觉;乌龟岩也应由此得名。
以前去乌龟岩,要走弯弯曲曲的山路,路上到处是杂乱无章的碎石,还有密密麻麻的山草;现在可好了,已经有从山脚到山顶的楼梯。我可以上下来回走好几次,也不觉累。路不像以前有草丛,很好走了,还可以休息、乘凉。到了山顶,还有阳台,站在阳台上往下看,山下的车,就像蚂蚁一样行走。阳台四周还有围栏,很有安全感。到了山顶,有两块巨大的岩石,屹立在上顶,岩石的下面和四周有很多小岩石依喂着,就像一群小猪围着母猪吃奶;这样乌龟就有脚、有尾巴,两块岩石形成头、还有乌龟壳,就像一只真的乌龟一样栩栩如生,乌龟岩的四周有叫不出名的各种各样的山树,山树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花草,远远就能闻到一股清香,山上的空气真干净清澈。乌龟岩的风景还有很多很多的地方,所以引来了许许多多的游客。
洞头是国家5A级风景旅游区,它还有很多旅游景点,这里著名的风景区“乌龟岩”它就在我的家乡洞头大门岛,欢迎全国人民到我的家乡来游玩,我在这里等着您!
夸夸我的家乡作文15我的家乡在长沙市宁乡县,是那里可美了,有高高的大山,绿绿的草坪,还有那美丽的野花。
我们那里一年四季都有很多的蔬菜,有红红的辣椒、绿绿的大白菜、金黄的大南瓜、翠绿翠绿的大冬瓜,还有柄上长着小刺的紫色的茄子,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到了秋天,我每当挎着小竹篮走进外公的菜园时,我的心里充满了快乐。
我摘菜的时候,就像是故事里的小猴似的,丢了芝麻又想去摘西瓜,所以我摘了辣椒又想去扯冬瓜呢!
我的家乡不但有营养的蔬菜,还有很多好玩的。抓小鱼是我最爱玩儿的了,我总是缠着外公带我去抓小鱼,每当我把手伸进清澈的水里时,我都会感到一阵清凉,心情舒畅,让人久久不能忘怀。我还听妈妈说,她以前经常跟着外公去抓小鱼小虾呢!
我的家乡空气新鲜,每天早上,太阳刚刚升起,公鸡就喔喔地高声啼叫着,好像在说:“起床啦!起床啦!再不起床太阳就晒屁股啦!”大水牛神气地迈着步伐,羊儿在草地上吃着绿绿的草,一群群鸭子在水里游来游去,小鸟在树上唱着动听的歌儿,小猫在屋顶上悠闲地晒太阳。
你看,我的家乡多美呀!
6、56个民族 56种美食,知多少
56个民族 56种美食,知多少
56个民族56朵花,56个民族是一家。但这56个民族却又有着各自的习俗各自的传统和各自的饮食习惯。那么,今天就来科普一下56个民族的56种民族特色之美味佳肴吧!
汉族·饺子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华夏族称为“汉人”,始于汉朝。汉族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主食以稻米、小麦为主,辅以蔬菜、肉食和豆制品,茶和酒是汉族的传统饮料。汉族菜一般被分为的川、粤、闽、皖、鲁、湘、浙、苏等八大菜系。
而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是深受中国汉族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又称水饺,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有一句民谣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饺子多用面皮包馅水煮而成。
蒙古族·烤全羊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蒙古族牧民视绵羊为生活的保证、财富的源泉。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肉。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得”,意为“红食”。
回族·面点
回族是回民族的简称。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回族的典型食品主要有:清真万盛马糕点、羊筋菜、金凤扒鸡、翁子汤圆和绿豆皮等。
苗族·酸汤鱼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煮肉,煮鱼,煮菜。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傣族·猪肉干巴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典型食品有狗肉汤锅、猪肉干巴、腌蛋、干黄鳝等。
傈僳族·漆油炖鸭
傈僳族在唐代称为“栗粟”。傈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傈僳族普遍日食三餐。仍然习惯于饭菜一锅煮的烹制方法,即在做饭时,先把米放入锅内熬煮,中间更换两次水,待米快熟时,放进青菜、白菜直至菜烂。典型食品:有漆油炖鸭、清水煮小猪、猪蹄珍珠粥等。
藏族·酥油茶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的典型食品除糌粑、青稞酒、酥油茶外,还有很多,例如:足玛米饭,藏族传统宴席食品,用足玛、大米、酥油等煮制而成。
壮族·宁明壮粽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岭南的土着民族。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壮族擅长烤、炸、炖、腌、卤成熟法,嗜酒,口味辣麻偏酸,喜食酥香菜品。典型食品:壮族有许多着名的菜肴和小吃,主要有:马脚杆,鱼生,烤乳猪,花糯米饭、宁明壮粽,状元柴把等。
朝鲜族·泡菜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咸菜是日常不可缺少的菜肴。朝鲜族泡菜做工精细,享有盛誉,是入冬后至第二年春天的常备菜肴。朝鲜族节日菜肴品种繁多,并备时令名菜。朝鲜族名菜名点很多,主要有神仙炉、补身炉(又称补身汤、狗肉火锅)、冷面、打糕、朝鲜泡菜等。另外还有:酱牛肉萝卜块;铁锅里脊;生拌鱼等朝鲜族风味菜肴。
高山族·米酒
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十多个族群。高山族以稻米为日常主食,辅以薯类和杂粮。高山族普遍爱食用生姜,有的直接用姜蘸盐当菜;有的用盐加辣椒腌制。高山族过去一般不喝开水,亦无饮茶的习惯。泰雅人喜用生姜或辣椒泡的凉水做为饮料。据说此种饮料有治腹痛的功能。过去上山狩猎时,还有饮兽血之习。不论男女都嗜酒,一般都是饮用自家酿制的米酒,如粟酒、米酒和薯酒。
纳西族·丽江火腿粑粑
纳西族原游牧在青海省黄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辗转南迁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带,并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纳西族。“纳”有大或尊贵之意,“西”意为人。勤劳节俭的纳西人,喜欢喝酒、饮浓茶,爱吃酸、辣,甜味的食品。典型食品主要有:丽江火腿粑粑、麻补、雪莲花拼盘、丽春铜火锅等。
布朗族·竹筒茶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代。唐时称“朴子蛮”,元、明、清时称“蒲蛮”,由于居住的地区各异,昔日的布朗人有不同的自称。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称为布朗族。喝茶是布朗族的另一个嗜好,并且善作茶。竹筒茶和酸茶是布朗族所特有的。民间还常把酸茶做馈赠亲友的礼品。
阿昌族·酸辣谷花鱼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阿昌族喜吃芋头,传说古代庆丰收时,杀狗和吃芋头必不可少。稻田养鱼是日常吃鱼的主要来源,食用时多将鲜鱼用油煎或油炸,再加水和酸辣椒煮熟或蒸熟即可上桌。以酸辣谷花鱼(栽秧时将鱼苗放入田内,谷熟后取鱼,称谷花鱼)最具特色。
怒族·琵琶肉
怒族是云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族自称“怒苏”、“阿怒”和“阿龙”。怒族习惯于日食两餐。其主食绝大部分以玉米为主。怒族饮茶是仿制藏族的酥油茶而制作的漆油茶。常可作为产妇或体弱者食用的补品。典型食品主要有:琵琶肉、漆油焖鸡、烧羊肚、漆油茶、咕嘟酒等。
鄂温克族·鄂温克酸奶子
鄂温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纯畜牧业生产区的鄂温克族以乳、肉、面为主食,每日三餐均不能离开牛奶,不仅以鲜奶为饮料,也常把鲜奶加工成酸奶和干奶制品。主要奶制品有:稀奶油、黄油、奶渣、奶干和奶皮子。最常见的吃法是将提取的奶油涂在面包或点心上食用。
鄂伦春族·鄂伦春烤肉
“鄂伦春”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两种解释,一是“住在山岭上的人们”,二是“使用驯鹿的人们”。清朝以前,人们一般把鄂伦春族称为“索伦部”、“打牲部”或“使鹿部”。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鄂伦春族。有特色的食品主要有晒肉干、晒肉条、灌血清、手把肉、烤肉、烧肉、桦树汁等。
赫哲族·杀生鱼
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繁衍生息。历史上曾有“黑斤”、“黑真”、“赫真”、“奇楞”、“赫哲”等不同名称。新中国成立后,统一族名为赫哲,意为居住在“东方”及江“下游”的人们。赫哲族的饮食,分鱼肉、兽肉、野菜、野果、食用菌等多个种类,其中,尤以食鱼为独特。赫哲人的食鱼,有杀生鱼(塔拉克)、鱼片(拉铺特克)、刨花(苏拉克)、烤鱼(稍鲁)、烤鱼片(达勒格切)等。
门巴族·荞麦饼
门巴族据藏文史籍记载,门巴族的先民很早就在西藏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区繁衍生息。门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脱、林芝、错那等县。在勒布地区的门巴族人,他们有自己的一套吃荞麦的方法,其作法是:用一块圆形的薄石板,放在火塘的三角架上,以野蜂蜜代油,摊上糊状的荞面烙成饼,然后再抹奶渣、辣椒、盐水等佐食。
白族·柳蒸猪头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白族的风味菜肴很多。生皮是为白族逢年过节必备的菜肴之一,是用多种辛麻辣拌成的冷荤菜。毛驴汤锅,是用毛驴肉烧制而成。柳蒸猪头也是白族传统名菜之一,是用猪头放在柳条架上入锅蒸制而成的。大面糕是白族中秋节特制的糕饼,用发酵面团加佐料蒸制而成。
保安族·馓子
保安族因信仰伊斯兰教和风俗习惯与当地回族略同,又被称为“保安回”。1950年根据本民族人民意愿,定名保安族。保安族的饮食多以小麦、青稞和玉米为主,一般做成馒头、面条、油香、馓子等;肉食只吃羊、牛肉,忌食血和猪、马、驴等非反刍动物的肉和血以及凶禽猛兽。
布依族·五色花米饭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解放前,布依人被称为“仲家”、“水户”、“夷族”、“土边”、“本地”、“绕家”等。布依族传统小吃很多,特别是居住在云南的布依族,善作米线、饵块、豌豆粉、米凉糕等。布依族豪爽好客,特点是在每年“二月三”(或三月十三)的枫叶节,很多布依族都用枫香叶等各种植物色素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做花糯米饭招待客人和分送给亲朋好友。
达斡尔族·“二米饭”
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主食中以稷子米和荞麦面为主。平时,喜用肉炖蔬菜。常吃鱼,主要烹调方法是清炖和清蒸。典型食品有燕麦炒米、面等。所谓“二米饭”是荞麦米和小米或稷子米混煮而成。
德昂族·酸笋炖鸡
德昂族原名“崩龙族”。1985年9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改名为德昂族。酸笋用途十分广泛,即使在炖鸡、炒肉或烹鱼时都要加酸笋调味。受当地汉族的影响,许多汉族风味的腌菜、腐卤也是德昂族餐桌上常见的小菜。
东乡族·东乡族栈羊肉
东乡族是十四世纪后半叶由聚居在东乡的许多不同民族成份融合而成的,其中主要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人和蒙古人。聚居在甘肃省境内,其中半数以上居住在甘肃东乡族自治县。东乡族制作'栈羊'肉,独具特色,一般都是清水下全羊,锅上蒸'发子',屠宰栈羊吃发子是东乡族改善生活的一种形式,当地有句谚语说:'先来的发子比后来的肉香'。东乡族还善于把栈羊肉制成清汤羊肉,美味可口,滋补营养,老少皆宜。
侗族·侗族生酸菜
侗族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魏晋以后,这些部落被泛称为“僚”,侗族即“僚”的一部分。现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等地。日常蔬菜十分丰富,除鲜食南瓜、苦瓜、韭菜外,大部分腌成酸菜。如:酸黄瓜、酸萝卜、酸刀豆、酸蕨菜等。侗族日常菜肴以酸味为主。不仅有酸汤,还有用酸汤做成的各种酸菜、酸肉、酸鱼、酸鸡、酸鸭等。相传腌酸菜始于宋代。
独龙族·蜂蛹
独龙族曾被称为“俅人”、“曲人”等。解放后根据本民族的愿望,正名为独龙族。现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河谷。蜂蛹是独龙族民间最讲究的菜肴之一,有说独龙族百岁老人较多,与常食蜂蛹有关。独龙人的典型食品有:河麻煮芋头、烧酒焖鸡、吉咪等。
俄罗斯族·烤面包
俄罗斯族是从18世纪后逐渐从沙皇俄国南迁到中国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在封建军阀盛世才统治新疆时期,被称为“归化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俄罗斯族。“苏波”在俄语中是汤或汤菜之意。俄罗斯人切土豆、胡萝卜多切成块,而不切条。俄罗斯族人喜爱饮酒,善于制作各种食品和饮料。着名的是烤制面包和制作啤酒。俄罗斯人称啤酒为“毕瓦”,自制的味甜,不像一般啤酒味苦。
哈尼族·竹筒鸡
据史书记载,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族,现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哈尼族地区物产丰富,烹饪方法独特,具有本民族风味特点的典型食品很多。如竹筒鸡、生炸竹虫等,比较有名的风味菜肴还有蜂蛹酱、暴腌芭蕉心、酸笋炒麂子肉、肉松酱、清汤橄榄鱼、螃蟹炖蛋清、煮蛇圆子等。
哈萨克族·奶疙瘩
哈萨克族源远流长。西汉时,天山北部的乌孙即是哈萨克族的先民。这些东迁的牧民得名“哈萨克”,意即“避难者”或“脱离者”。日常食品主要是面类食品、牛、羊、马肉、奶油、酥油、奶疙瘩、奶豆腐、酥奶酪等。典型食品大部分来自畜牧业生产,如:冬肉,马奶子,奶疙瘩。
基诺族·芭蕉肉
基诺族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及其附近地区。基诺族自称“基诺”,汉文译称“攸乐”。1979年被国务院正式确定为中国的第55个少数民族。基诺族食用大米很讲究,要吃好米,新米,陈仓米多用来喂养家畜或做烤酒。平时肉类来源多依靠狩猎。典型食品主要有:芭蕉肉、全肉条等。还有竹筒烧麂排,油煎扫把虫。
京族·鲶汁
京族主要聚居在素有“京族三岛”之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乡的澫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日常菜肴以鱼虾为主,常用鱼虾做成鱼汁,作为每餐不离的调味品。家庭饲养的猪鸡,也是日常主要肉类来源。京族的典型食品有:鱼汁,又称“鲶汁”,是京族民间传统调味品,以各种小鱼经腌制而成。
景颇族·砂锅炖竹鼠
景颇族由唐代“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近代文献多称为“山头”,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典型食品主要有:竹筒烤鱼、撒皮、舂鳝鱼、砂锅炖竹鼠。
柯尔克孜族·柯尔克孜族抓饭
“柯尔克孜”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多种解释:“四十个部落”、“四十个姑娘”、“山里放牧人”或“草原人”等。柯尔克孜族多数居住在新疆南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柯尔克孜人的日常饮食有馕、锅贴、库依玛克(油馕)、包尔沙克(油炸面块)、曲依包尔沙克(油炸果)、烙饼、油饼、奶皮面片、油炸疙瘩、沙木沙(烤包子)、曲曲尔(水饺)、油馓子、奶油稀饭、抓饭、拌面、花卷等。
拉祜族·拉祜族烤肉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澜沧、孟连、双江、勐海、西盟等县。“拉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拉祜族烤肉别具风味,大都猎获的野兽肉,或直接用火烤,或用芭蕉叶将肉包住埋入火中,烧熟而食。典型食品主要有:拉祜族烤肉、松鼠干巴、干糁、香草烤牛肉等。
黎族·竹筒饭
黎族聚居在海南岛通什镇等地,据考证,黎族是由古代“百越”族的一支发展而来。早在四五千年前,黎族的先民们就在海南岛繁衍生息,成为该岛最早的居民。黎族习惯一日三餐,主食大米,有时也吃一些杂粮。习惯将收割的稻穗储于仓中,吃时拿一把在木臼中脱粒。做米饭的方法一是用陶锅或铁锅煮,与汉族焖饭的方法大体相同。特色美食:竹筒饭。
珞巴族
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人口只有2300多人,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烧烤,是珞巴族最常见的一种加工食物的方式。不管是植物性食物,还是动物性食物,都可以烧烤。整条鱼投入火塘,埋上热灰,用不多时便焖熟可吃。在山上捕获到大的动物,除烤吃外,还切成肉条,烤熟后长期贮藏。
满族·萨其玛
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居第二位。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黑水靺鞨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满汉全席是我国最着名的、规模最大的古典筵席。又称满汉燕翅烧烤全席。满、汉族合宴名称。它是我国烹饪技艺发展的一个高峰。萨其玛是满族传统风味糕点。“萨其玛”是满语,汉语叫金丝糕、蛋条糕。它用精粉、鸡蛋、糖、芝麻、瓜子仁、青红丝等做成。
毛南族·酸食
毛南族主要聚居在广西环江县上、中、下南山区,毛南族是岭西的土着民族。唐以前的傣、宋元明的伶是他们的祖先。毛南山地盛产红薯,并在食物中占一定份量。为能充饥和享受各种美味,吃的方法有火煨、水煮,切片煮糖水,蒸干片,水磨取浆制作红薯粉丝,整个儿煮、烤,或切片混入米饭中煲熟。酸食:是毛南族传统的饮食习惯。夏天天气炎热,劳动归来吃些螺蛳酸,不仅清新爽口,而且还会防治肠胃消化不良和腹泻等疾病。
仫佬族·腌豆角
仫佬族,在他们本民族的语言中,“仫佬”一词就是“母亲”的意思。主要聚居于广西罗城等县,仫佬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多数人通汉语和壮语,使用汉文。仫佬族喜食酸辣,家家备有酸坛腌制各种腌菜,有腌豆角、蒜头等。
普米族·红烧琵琶肉
米族的族源属于中国古代西北游牧民族氏羌支系,“普米”意为白人。主要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丽江地区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和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普遍以饲养的畜禽为其肉食来源。常见的有猪、牛、羊肉,并能制作酥油、乳饼等乳制品。典型食品主要有:红烧琵琶肉、醉鸡、竹叶菜炒西红柿等。
羌族·羊肉附片汤
羌族现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汶,羌族自称“尔玛”,意为“本地人”。羌族无论男女老少,均喜饮用青稞、大麦自家酿制的咂酒,咂酒的制法是用青稞煮熟拌上酒曲,封入坛内,发酵7—8天后即可饮用。典型食品:羌族特别讲究药膳,较为典型的药膳菜有羊肉附片汤、羊归汤。
撒拉族·撒拉族油搅团
撒拉族主要聚居在地处黄河沿岸的青海省循化地区。撒拉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通用汉文。按照伊斯兰教义,撒拉族严禁饮酒,一般在撒拉族的筵席上不备酒。平时更无饮酒的习惯。日常饮料除清茶、奶茶和盖碗茶以外,还常饮麦茶和果叶茶。典型食品:比利买海,又称“油搅团”,撒拉族传统风味食品,用植物油、面粉制成。
畲族·豆腐酿
畲族自称“山哈”,意为住在山里的客户,传说畲族的祖籍是广东潮州。主要分布在福建福安、浙江景宁、广东、江西、安徽等省,多数与汉族杂居。畲族大都喜食热菜,一般家家都备有火锅,以便边煮边吃。除常见蔬菜外,豆腐也经常食用,农家招待客人最常见的佳肴是“豆腐酿”。
水族·鱼包韭菜
水族自称“海水”,意为水人。早在秦汉以前,岭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一带就居住着许多部落,据考水族是从其中一个叫做“骆越”的部落发展起来的。水族酸汤极有特色,有辣酸(辣椒制成)、毛辣酸(西红柿制成)等多种。水族农民不善种菜,因而蔬菜品种比较单调,青菜、广菜及大叶韭菜是最常见的蔬菜。美食:鱼包韭菜
塔吉克族·手抓羊肉
塔吉克族虽然有欧罗巴人种的特征,但从远古时代起,他们就生息繁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现百分之六十的塔吉克族人聚居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其余分布在沙东、泽普、叶城和皮山等县。塔吉克族最喜欢的食品为抓肉、牛奶煮米饭和牛奶煮烤饼。在肉食上,塔吉克族最喜欢用清水将较大的肉块煮熟,然后蘸盐吃,认为是原汤原味,民间把这种食肉的方法称为“西尔乌”(手抓羊肉)。
塔塔尔族·古拜底埃
塔塔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伊宁、塔城、乌鲁木齐等城市。古称鞑靼。“塔塔尔”一词原意为“茅舍”。塔塔尔族妇女素以烹调技艺高超着称,善于制作各种糕点,如用面粉、大米加奶酪、鸡蛋、奶油、葡萄干、杏干烤制的“古拜底埃”,其外部酥脆,内层松软,风味驰名新疆。
土家族·粑粑(糍粑)腊肉
土家族绝大部分居住在湖南、湖北省、贵州省以及四川省(现在属于重庆市)。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有自己的语言。日常主食除米饭外,以包谷饭最为常见。典型食品:土家族人最爱吃粑粑(糍粑)腊肉、油茶等食品,还有合菜;团馓;绿豆粉(米粉);油炸粑。
仡佬族·扣肉底菜
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其余居住在贵阳市、六盘水市、遵义市和铜仁、毕节、安顺、黔西南等4个地区,少数散居于云南和广西。仡佬族大都喜欢把鲜菜做成酸菜和腌菜再吃,如用青菜、辣椒、大蒜、生姜混合腌制的酸辣菜,用香椿芽腌制的腌香椿,不仅可以凉拌,单独作菜,而且还可用来做成大菜(即扣肉底菜)。
土族·哈力海
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互助、民和、大通等县,其余散居在乐部、门源和甘肃天祝等地。土族自称“蒙古勒”或“蒙古尔孔”(意为蒙古人),旧称“青海土人”,藏族称之为“霍尔”。日常菜肴以肉乳制品为多,当地的手抓羊肉是最好的待客和节日食品。民间有不少以当地土特产为原配料制作的食品,其中较有代表性的风味食品如:哈力海、沓乎日、尕仁么、烧麦等。
佤族·鹌鹑肉汤
佤族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澜沧江以西和怒江以东的怒山山脉南段。原称“卡佤族”,196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改为现称。鸡肉粥如茶花稀饭是家常食品的上品。旱稻多现吃现舂,男女老幼皆食辣椒,民间有“无辣子吃不饱”之说。
维吾尔族·烤羊肉串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团结”或“联合”。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一带,族源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过生活的“丁零”人。典型食品:维吾尔族最爱吃馕、抓饭、包子、面条等食品,有很多着名的风味菜肴和小吃,如烤全羊、手抓羊肉、帕尔木丁、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等,此外还有:油馓子、银丝擀面(维吾尔语称“玉古勒”)、哈勒瓦、羊杂碎、曲连、烤南瓜、黄萝卜(胡萝卜)酱等。
乌孜别克族·米肠子
乌孜别克族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克族人最早居住在中亚各地,元朝时称为“月即别”、“月祖伯”等,15世纪,逐渐形成民族。乌孜别克族人的食物主要是肉食和奶制品,蔬菜吃得较少,多吃羊、牛、马肉。米肠子和面肺子是乌孜别克人喜爱的传统小吃,做法精细。
锡伯族·辣罐
锡伯族世居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嫩江流域。18世纪中叶西迁至新疆察布查尔等地,现多数居住在新疆、东北,内蒙东部以及黑龙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辣罐是锡伯族人独特的菜肴。通常将肉馅剁好,选用长辣椒切成2厘米一段将辣筋取出,再将肉馅灌入,挂糊后用油炸成金黄色捞出装盘上席。
瑶族·荷包扎
瑶族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瑶族人自称“勉”、“金门”、“布努”、“拉珈”、“炳多优”等,因经济生活、居住地区和服饰的不同,又有30多种称谓。瑶族人口较多,分布较广,各地均有独具一格的风味食品,其中的典型食品有:油茶、粽粑、荷包扎。
裕固族·烧壳子
裕固族聚居在甘肃省河西走廊肃南地区,其余居住在酒泉黄泥堡地区。裕固族自称“尧乎尔”、“两拉玉固尔”。裕固族的奶食品主要用牦牛、黄牛、羊奶为主制作,有甜奶、酸奶、奶皮子、酥油和曲拉。裕固族还喜欢在大米饭里、粥里加些蕨麻、葡萄干、红枣,拌上白糖和酥油,或在小米、黄米饭内加些羊肉丁、酸奶,作为主食。面点美食:烧壳子。
彝族·白水煮乳猪
彝族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彝族自称繁多,因地而异,有“诺苏”、“密撒”、“罗罗”、“撒尼”、“阿细”等。建国后,以“彝”作为统一的民族名称。彝族常吃的典型食品有:荞粑、面糊酸菜肉、白水煮乳猪等。
7、武威有什么名吃
有凉州“三套车”(凉州行面、腊肉、冰糖圆枣茯茶)、凉面、中秋大月饼、浆水面、米汤油馓子、面皮子。
凉州“三套车”为大众化的美食,被称为凉州快餐;凉面的制作用精粉兑蓬灰,掺入少量的清油,反复揉揣,揉好后要“饧”三四个小时,然后根据需要拉成各种形状,或细、或粗、或宽等。煮好,放进凉水激两遍,然后用清油“拌”两遍;而凉州大月饼,除了千层饼变形的色泽花纹十分漂亮外,最大的特点就是“大”。
除此之外,浆水面也是一大名吃,做好的浆水面看上去嫩黄柳绿,红油浮面,酸辣可口,色味俱佳。米汤油馓子也是凉州特色小吃之一,米汤用凉州特产黄米和少许扁豆调入砂锅用旺火熬成,再将少许面粉或玉米淀粉打成糊状兑入。
酿皮子是面粉制的食品,色泽晶莹黄亮,半透明如玉,切成筷子粗细的长条状食品,再加上酱油、香醋、蒜汁、辣椒油、精盐等调料即可食用。
(7)天祝县小吃扩展资料
甘肃武威有十大特产:
1、凉州羊羔肉
凉州羊羔肉质地细嫩,肥而不腻,瘦而不膻。成为脍炙人口的美味佳肴。据史料记载,远在唐代,凉州畜牲天下驰名。在民间羊羔肉的声誉用一句话形容:“宁吃一顿红烧羊羔肉,不坐三请六聘九家席”。
2、武威酿酒葡萄
是甘肃省武威市所辖民勤县、凉州区和古浪县的特产。武威市具有种植优质酿酒葡萄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优势和气候资源优势,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历史悠久。武威酿酒葡萄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3、甘草
是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大面积种植的一种地产中药材。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由于气候趋于干旱,县境内部分河道及湖泊逐渐干涸。甘草属耐干旱植物,有防风固沙,遏止荒漠化的作用,且种植经济效益良好。
4、岔口驿走马
是天祝藏族自治县,华藏寺镇所产“岔口驿走马”闻名全国。岔口驿马以善走对侧快步而闻名,骑乘时步伐快速平稳,无颠簸之感。马匹终年放牧,适应恶劣环境,耐劳持久,抗病力强。据《汉书》记载,在汉朝就以“畜为天下饶”著称。
5、民勤红枣
民勤红枣,皮薄肉厚,核小味甜。民勤红枣已有200多年栽培历史,具有养胃健脾,益血壮神,防癌抗癌之功效,年产量3000多吨。
6、天祝白牦牛
白牦牛生长在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独有。故命名为“天祝白牦牛”。白牦牛生长在海拨3O00多米的严寒地区,适应高寒缺氧环境,独特高山牧场,属于半野生放养。白牦牛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显著特点,是纯天然保健绿色食品。
7、民勤羊肉
民勤羊肉,是武威民勤县独有。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认定的地理标志产品。是指民勤在特定环境饲养的特定品种,民勤羊肉的做法最著名的有“黄焖羊肉,开锅羊肉,烧烤羊肉”最具经典的是“大水羊肉和锁阳羊肉”。
8、民勤枸杞
武威民勤枸杞,具有色泽红润,颗粒饱满,甘甜味美,含糖量丰富的特点。民勤枸杞历史悠久,据《本草纲目》记载,“古者枸杞,河西及甘州者??”。全县种植枸杞面积达10.21多万亩,干果总产量达1.5万多吨。
9、凉州核桃
凉州核桃是凉州区林业技术推广中心推行“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产业”的生产模式。目前核桃种植面积达12.8万多亩。
10、凉州皇冠梨
武威凉州皇冠梨,特点“果肉洁白,质地细腻,松脆多汁,风味酸甜”,凉州皇冠梨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是武威特色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