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寿县特产
1、陕西10大小吃是什么?
陕西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从上古祖先"华胥氏""炎黄二帝",到"夏商周","秦汉隋唐",都与这片土地有关。三秦大地的小吃美食,和这块古老的土地一样, 散发着迷人的气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上到皇宫殿堂下到田间地头,诞生出一样又一样的人间美味,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陕西10大小吃,本地人爱吃,外地食客称赞,看看有没有你爱吃的。
1、贾三灌汤包子
贾三灌汤包子是陕西西安的一种地方特产,贾三灌汤包子是名头最大、字号最为响亮的西安小吃之一。找到贾三灌汤包子,就算是找到了真正的西安小吃。灌汤包形式美观,内容精美别致,肉馅与鲜汤同居一室。吃之,便就将北国吃面、吃肉、吃汤三位一体化,是一种整合的魅力。 吃灌汤包子,汤的存在列第一位,肉馅次之,面皮次次之。
2、锅盔牙子
锅盔牙子是陕西咸阳特有的地方有名小吃,它实际上和肉夹馍有异曲同工之效,但是馍更小,更脆。锅盔牙子选上等麦面粉和死面(不经发酵),揉压成马蹄状(形似荷叶饼,厚不过一分),上碳火炉烘烤,至表皮酥黄,内里熟透,横面切开,夹入秘汁卤肉。其肉肥不腻,瘦不柴,夹入饼中,咬一口酥脆溢香,肉入口即化,吃一个是夹齿留香,回味无穷,堪称一绝。
3、羊肉泡馍
羊肉泡馍又称煮馍、羊肉泡、羊肉馍,古称"羊羹",陕西美馔,尤以西安最享牛羊肉泡馍盛名,源自陕西省渭南市固市镇,它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香气四溢,诱人食欲,食后回味无穷。至少在宋初,羊肉泡馍就已为关中地区的招牌美食了,北宋诗词大家苏轼吃过羊肉泡馍之后,以"秦烹唯羊羹"赞之。
4、臊子面
臊子面是中国陕西省的特色传统面食之一、是著名西府小吃,以宝鸡的岐山臊子面最为正宗。在陕西关中平原及甘肃陇东等地方流行。臊子面历史悠久,其中含有配菜比如豆腐,鸡蛋等,做法简单。臊子就是肉丁的意思。对于陕西人来说,臊子面的配色尤为重要,黄色的鸡蛋皮、黑色的木耳、红色的胡萝卜、绿色的蒜苗、白色的豆腐等材料,既好看又好吃。
5、浆水鱼鱼
浆水鱼鱼是一道著名的陕西传统小吃。浆水鱼鱼曰鱼,其实并不似鱼,酷如蝌蚪。陕西话叫"蛤蟆骨斗",即小蝌蚪。可热吃也可凉吃,味道十分鲜美。夏季特别适宜,可缓解夏季的烦躁酸辣爽口是夏季提升食欲的佳品。秦人老少皆能作,以凉水加白矾将豆粉搓成硬团,后以凉水和成粉糊,使其有韧性。锅水开沸,粉糊徐徐倒入,搅,粉糊熟透,压火,以木勺着底再搅,锅离火,取漏勺,盛之下漏凉水盆内。
6、荞面(饸)饹
荞面(饸)(饹)是陕西省著名的汉族面食小吃。被誉为北方面食三绝之一,与兰州拉面、山西刀削面齐名。(饸)饹,古称"河漏"。已有600多年历史。主要原料为新鲜荞麦,其特点是色黑条细,筋韧爽滑,挑起来不断条,清香利口。是(饸)饹的一种,它不仅西北有,辽宁、河北及山东也有。辽西人叫它擦眬;山东人叫它和乐,正规都应称为(饸)饹。
7、辣子疙瘩
辣子疙瘩是陕西户县的一种传统小吃,在户县、周至一带群众中流传着"秦镇的皮子、摆汤面、辣子疙瘩就大蒜"的说法。秦镇是户县的一个镇,户县人招待亲友都是以辣子疙瘩为上品,而且对这疙瘩汤里的辣油肉汤很有研究,一看辣油厚不厚,二看嘴唇红不红。若油厚、嘴唇红,说明主家待客厚道,否则就是待客轻薄,要讨闲话的。外地人来户县,也以品尝辣子疙瘩为快事。
8、碗砣
碗砣是陕北有名特色小吃,深受当地人民喜爱。碗砣由石勒发明于西晋初年,可冷食或者热食。采用荞麦汁在小碗中蒸煮而成,使碗砣用时加入特制的醋汁,是当地人民却终十分喜爱的风味小吃。此为秋冬美食,可独食,亦可下酒。碗砣刚开始锅内熬煮,碗内盛放,晾凉即食,后来发展到以小碗盛面糊,上笼蒸熟晾凉而食、外国传教士来柳林后把四方刀、叉扎的习惯传到柳林,碗砣吃时也由原来的筷子夹变为刀刀扎
9、汉中米皮
汉中米皮,在汉中当地称汉中面皮,外地亦称汉中凉皮,是陕西汉中地区汉族美食之一。原料一般为用小石磨加水将米磨制成米粉浆,因为柔嫩、劲道就像上好的面条一样,故在当地称为面皮。 制作时,将磨米粉浆平铺于竹蒸笼上蒸制。加入调料,主要是蒜汁、辣椒油、口味酸辣之中透着蒜香。该小吃主要是香在辣椒中的调料上,尤其是在辣椒油的制作上下功夫。 其次,大料水等香料的调制也是一碗口感舒爽的汉中米皮不可或缺的。
10、永寿安宫桥大麻花大麻花是陕西省著名的风味小吃,当地永寿县安宫桥大麻花主产监军镇安家宫村特产,生产历史悠久。采用细白面,经多次揉制,再用菜籽油两次炸制而成。成品长尺余,粗如手臂,个大色亮,香味扑鼻,干脆爽口,宜于存放,为馈赠、佐餐之佳品。
2、咸阳有什么特产可以带走吃的
1,淳化苹果
淳化苹果以色泽绚丽、质脆肉细、汁多味浓、硬度好、耐贮运而闻名中外,在国际、国内市场都有较高声誉,被国家确定为绿色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
2,蓼花糖
蓼花糖样子像鼓槌形,金黄色的表皮里有一层白芝麻,里面是蜂窝状糖心,吃起来瓤美味久,松、甜、酥、脆、香,风味独特,成为陕西省传统的名贵食品之一。
3,大晋枣
大晋枣是彬县地方名特果品。在彬县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树龄300年以上的大晋枣药用极高,自古以来为历代贡品。
4,普集烧鸡
普集烧鸡为陕西省咸阳市久负盛名的传统名菜。始产于武功县普集镇。普集烧鸡鸡形完整、匀称、饱满,皮色新鲜,颜色酱红,油光亮泽,肉嫩离骨,酥烂无渣,醇香可口。
5,乾州锅盔
乾州锅盔是陕西省地方传统小吃之一,其外观呈圆形,馍边压成带辐射状的一高一低的波纹,火色均匀,看上去宛如一个大菊花图案。其显著特点是边薄心厚,表面鼓起,馍瓤干酥,色形美观。
3、陕西咸阳永寿县店头镇地理地势和经济情况
店头镇是永寿县西南的一块飞地。镇政府驻地距县城44公里。东临漆水河与仪井镇和乾县石牛乡相望;西南部与扶风县天度乡接壤,北至娄敬山北麓与麟游县庙湾乡毗邻。总面积78.3平方公里,境内海拔最高点是娄敬山1200米,最低点是漆水河出境河底600米,平均海拔高度900米。地下有石灰石等矿石。境内有省级文物保护点三处(西汉建信侯娄敬墓,西汉大中大夫陆贾和唐柳公权书写的大司徒刘沔神道碑)。有驻镇单位12个。辖27个行政村, 64个村民小组,共4318户,17983人。全镇总耕地44544亩。属南部丘陵台塬沟壑区,以深塬为主,是永寿县自然条件最好的乡镇。因东、西两侧皆为支毛沟,中间高地状如箭头,元末得名“箭头”,明代中叶,将“箭”谐言为“店”,故名店头。1956年3月撤区并乡时,店头乡、梁家乡与乾县的羊毛湾、周家、黎家河、成家河、周家塬合并建立店头乡。1958年10月,店头乡、好寺乡合并建立红星公社。1959年1月改称店头人民公社。1984年6月改称店头乡,同年12月改称店头镇。该镇以农业为主,主产小麦、玉米、油菜、豆类。经济作物有苹果、蔬菜、药材等。养殖业以布尔山羊和獭兔养殖为主。全镇国民经济总值1649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50元。土特产有面粉、菜籽油、芝麻、香油、“红富士”苹果、香醋、“白菊牌”卫生纸。辖区面积0.4平方公里。街道长1200米,宽30米,其中车行道12米,两边人行道各9米,柏油路面、路灯30盏。全镇有15个村8303人饮用自来水。12个村有供水点。 13个村铺设油路42.16公里。26个村低压电网改造57.5公里。26个村通了程控电话,6个村应用“电视村村通”。有初中1所,完小7所,初小7 所,教学点1个。中小学教职工189人,在校学生3218人。每天有汽车客运52个班次,往返县内外,其中往返永寿14次,扶风4次,杨凌34次,咸阳 28次,西安28次。每年农历正月二十六,三月二十日、七月七日、十月十日为物资交流会,逢旬三、六、九日为集日,日上市约5000人,摊点700余个,年市场成交额1200多万元。
樊家河: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6.5公里处。明末,樊姓人筑城而居,得名樊家堡。又因居于漆水河畔,更名为樊家河。现有4个村民小组,310户,1341 人,耕地2514亩,人均1.85亩。该村自然条件好,主要以果畜业生产为主。人均纯收入2071元。
好寺河: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6公里处。从唐末到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此处作为好寺县治共448年。县治撤消后,街市尚存,称好寺街。明末,好寺街市衰败,衍为村庄,因地处漆水河畔,沿用好寺旧名,得名好寺河。1949年10月至1958年10月为好寺乡人民委员会驻地。现有5个村民小组,437 户,1619人,耕地2596亩,人均1.61亩。该村自然条件较好,90年代中期在全县首先发展大棚菜生产,近年来,以苹果生产为主。1995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村。人均纯收入2106元。
安头: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7.5公里处。清代,此处建有庵堂,且地势较高,得名庵头。“安”系“庵”之讹误。原属好寺河大队。现有2个村民小组,79户,306人,耕地986亩。该村位居漆水河畔,自然条件较好,粮食产量高。人均纯收入2046元。
西塬边: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5.7公里处。清初,以地处好寺河之西的塬边而得名。原和桃花园、庄和合称庄桃大队。现有1个村民小组,96户,396人,耕地1143亩,人均2.56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苹果为主,辅以养殖业。人均纯收入1026元。
庄和: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6公里处。清初,取村庄和睦之意而得名。1952年6月至1953年7月为庄和乡人民委员会驻地。现有2个村民小组,125户, 507人,耕地1677亩,人均3.24亩。该村土地面积较大,主要以粮食生产和栽植苹果为主。人均纯收入1045元。
桃花塬: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5.5公里处。据传汉建信侯娄敬曾在此娶妻。新娘头戴一朵桃花,引得满塬桃花盛开,故名桃花塬。现有1个村民小组,141户,587人,耕地1755亩,人均3.01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苹果为主。人均纯收入1043元。
苏家塬:位于镇政府驻地北6.5公里处。元代中叶,以居民姓氏和所处地形而定名。现有2个村民小组,115户,517人,耕地1858亩,人均3.6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辅以养殖业。70年代,在该村建有漆水河抽水站,现很少发挥效益。人均纯收入1044元。
西坡:位于镇政府驻地北5.5公里处。清初,以地处苏家塬(村)之西的沟坡上而得名。原属苏家塬大队。现有2个村民小组,77户,273人,耕地1384亩,人均4.96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苹果为主。人均1041元。
包家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4.5公里处。清初,以居民姓氏和居住特点而得名。原属徐家塬大队。现有1个村民小组,69户,296人,耕地873亩,人均2.92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苹果为主。人均纯收入1042元。
徐家塬: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3.5公里处。1958年组建大队时,以大队部驻地东北徐家塬村名而定名。现有2个村民小组,186户,784人,耕地1710亩,人均2.13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苹果为主。人均纯收入1046元。
高崖头: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3.5公里处。清初,以所处地形而定名。原属徐家塬大队。现有1个村民小组,85户,336人,耕地793亩,人均2.60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苹果为主。人均纯收入1038元。
庄桥:位于镇政府驻地北2.5公里处。1958年组建大队时,取其所辖北庄头、大桥两自然村名各一字而得名。现有4个村民小组,252户,1034人,耕地2825亩,人均2.66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人均纯收入1675元。
坡刘:位于镇政府驻地北1.7公里处。明末,刘姓人依山坡分居两村,居坡下者取名下坡刘,居坡上者取名上坡刘。1958年组建大队时,取所辖上坡刘、下坡刘两村名主体而得名。现有3个村民小组,171户,603人,耕地2335亩,人均3.80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2000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村。人均纯收入1680元。
刘家:位于镇政府驻地北2公里处,明末,以刘姓居民姓氏而得名。原属坡刘大队。现有3个村民小组,168户,539人,耕地1974亩,人均3.68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人均纯收入1699元。
南庄头: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2公里处。元末,王姓人分居两村,居南者称南庄头。1958年组建大队时,以大队部驻地村名而得名。现有2个村民小组,142户,603人,耕地1332亩,人均2.16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人均纯收入1830元。
钟家:位于镇政府驻地东1公里处。明末,以居民姓氏而得名。原和张家、周家塬等合成七联大队。现有1个村民小组,118户,420人,耕地1363亩,人均3.23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1996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村。人均纯收入1904元。
张家:位于镇政府驻地东2.5公里处。明末,以居民姓氏而得名。原属七联大队。现有5个村民小组,290户,1116人,耕地2512亩,人均2.17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人均纯收入1840元。
周家塬: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1.5公里处。明朝中叶以居民姓氏和所处地形而得名。原属七联大队。现有3个村民小组,98户,398人,耕地842亩,人均2.16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人均纯收入1031元。
方里:位于镇政府驻地南1公里处。明初,在店头镇南侧设有作坊,故名西坊里。明末,西坊里部分群众迁居于此,沿用方里二字得名。“方”为“坊”的谐变。原属光明大队。现有2个村民小组,196户,856人,耕地1258亩,人均1.45亩。该村临近镇区,运输、餐饮、商贸业发展较快。人均纯收入1824 元。
强家:位于镇政府驻地南2.5公里处。明代中叶以居民姓氏而得名。原和成家河合称强成大队。现有1个村民小组,98户,402人,耕地919亩,人均 2.25亩。该村土地平坦,土质肥沃,粮食产量高。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果畜业生产为主。1999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村。人均纯收入1980元。
成家河:位于镇政府驻地南3.5公里处。明初以居民姓氏和所处地形而得名。原和强家合称强成大队。现有1个村民小组,26户,102人,耕地392亩,人均3.24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人均纯收入1046元。
梁家:位于镇政府驻地南2.5公里处。明代中叶以居民姓氏而得名。1949年10月至1958年10月为梁家乡人民委员会驻地。现有3个村民小组,237 户,1008人,耕地1883亩,人均1.88亩。因该村和临近的葛家、祁家、强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群众生活较为富裕,历史上称为“新四村”。现主要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人均纯收入1955元。
祁葛:位于镇政府驻地南3.8公里处。明代中叶以居民姓氏而得名。原和葛家合称祁葛大队。现有4个村民小组,223户,976人,耕地1520亩,人均1.57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人均纯收入1840元。
东庄子:位于镇政府驻地南4公里处。明代中叶王姓人分居两村,居东者取名东庄子。1958年组建大队时,以大队部驻地而得名。现有3个村民小组,146 户,575人,耕地1120亩,人均1.94亩。该村自然条件较好,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人均纯收入1900元。
西庄子:位于镇政府驻地南4.5公里处。明代中叶,王姓人分居两村,居西者取名西庄子。1958年组建大队时,以大队部驻地而得名。现有2个村民小组, 248户,1011人,耕地2530亩,人均2.42亩。该村自然条件较好,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人均纯收入1811元。
坡龙头:位于镇政府驻地南5公里处。明末,以所处沟坡状如龙头而得名。现有2个村民小组,163户,598人,耕地1352亩,人均2.24亩。该村为店头镇的南大门,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1995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村。人均纯收入1910元。
你可以看看这个:
http://dtz.yongshou.gov.cn/index.jsp
上边的全部摘自这个网站上边的。据我所知,西北地区的所谓政务,人均收入什么之类的全是假的,根本没有那么多。
4、沙棘的产地哪里好
比较好的沙棘产地是阿勒泰、永寿县、右玉县、四姑娘山、清水县,具体如下:
1、阿勒泰大果沙棘
阿勒泰地区是我国中亚沙棘、蒙古沙棘的天然分布区。当地所产沙棘具有果粒袜缓大、品质好、产量高、出油多等特点,是新疆的特色果品之一,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永寿沙棘
永寿县位于渭北黄土高原南缘,是沙棘生长的适生区之一,号称陕西省的“沙棘之乡”。所产沙棘果无刺、果大、汁多,备受称赞,同时其加工产品永寿沙棘油、永寿沙棘醋等在市场上也是深受大众欢迎。
3、右玉沙棘
右玉沙棘是山西朔州右玉县的特产。作为全国30个沙棘产业建设重点县之一,多年来,慎贺当地依靠企业带动和政府支持,宽好派把小沙棘做成大产业,带动农户年增加收入,是名副其实的“金果果”。
4、四姑娘山沙棘
四姑娘山自然保护区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集中连片的中国沙棘林,海拔跨度从2950米到4070米。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授予“世界最大中国沙棘天然林”、“世界最大年龄中国沙棘树”牌匾。
5、清水沙棘
甘肃省清水县是沙棘资源的重点生长区,被国家林业部、水利部、黄河治理委员会确定为沙棘资源开发基地。其所生产的沙棘果酒、果汁、果油等其中五个产品均荣获省优、部优和国家名优产品。
沙棘品质的影响因素
1、光照:沙棘属阳性树种,喜光照,年日照时数为1500~3300小时,在疏林下可以生长,郁闭度太大时则不能适应。但幼苗期忌高温和暴晒。
2、温度:沙棘耐寒能力极强,可耐-50℃的极端最低温度,也可忍受50℃的极端最高温度,分布区年平均温度3.6℃~10.3℃,最适栽培区4℃~8℃。
3、水分:沙棘原为湿生树种,经长期进化有了一定的耐旱能力,要求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降水量不足时,在河漫滩地、丘陵沟谷等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方亦可生长,但不耐长期。
5、青州永寿牛肉还有卖吗
有卖。青州永寿牛肉是青州的特产,特色小吃,有耐昌灶卖。经营养专家精心调制而成,其口味独特、营养丰富,青州益寿食品有限公司是“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昌扮业”、“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迅渣企业”、“市级出口创汇先进企业”、“潍坊市农产品出口诚信企业”
6、青州永寿牛肉还有卖吗
有。青州有名的特产冬雪蜜桃、山楂、柿桐镇如饼、核桃、隆盛糕点、永寿牛肉。山局启东永寿食品有限公司,成旅纯立于2007年,位于山东省青州市云门山街道办事处。
7、陕西都有哪些地方产苹果
乾县是陕西省的苹果优产基地之一。 2012年全县栽植面积已达25.3万亩。
又是陕西省苹果优生区,发展苹果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特点为“三优”。
一是果质优。自然环境和栽培技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苹果产区海拨平均在1100米左右,年日照时数达2525小时,日照百分率76%。由于海拨高,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所产生苹果色艳、味浓、糖分高、硬度大、耐贮运。一般硬度在15磅以上,可溶性固形物15%以上。
二是外形优,乾县苹果产区系干燥型农业气候区,所产苹果果面干净,光泽度好数枝,口感浓香,风味独特。三是品种优。以优质红富士为主栽品种,有粉红女士、滕木一号、新红星、皇家嘎啦、美国八号等20多个早、中、晚熟优良品种。乾县和永寿苹果以梁山为陵【武则天所在地】乾陵、新阳乡、礼泉、永寿县所产最佳。这里出产的苹果已走上国宴的餐桌,享誉京华。合阳苹果多薯没敏次在省、市评比中名列前茅。“金水牌”、“甘井牌”是合阳苹果两大名牌,获得国家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已打进全国各主要城市的果品市场,远销香港、澳门和东南亚地区的马来西亚、泰国、越南以及俄罗斯。
旬邑苹果——出产于陕西省旬邑县,已成为该县的品牌。
1986年、1989年旬邑红富士、秦冠、红星品察铅种获省优;1990年旬邑县被陕西省政府评定为"陕西首家优质苹果基地达标县";
1991年至1995年红富士、新红星、王林、乔纳金、秦冠等蝉联全省第一名;1995年旬邑跻身全国优质苹果生产"三强县"行列;1997年乔纳金、红富士品种被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认定为"名牌产品";1998年红富士、秦冠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定,获"绿色食品"生产许可证,同年,旬邑县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苹果绿色食品生产重点县,并授予"中国苹果之乡"称号;
1999年红富士、新红星在中国北京国际农博会上蝉联"名牌产品"奖,"旬宝"牌系列优质苹果获"首届中国特产文化节唯一指定产品";2000年"旬宝"牌苹果获中国绿色食品昆明博览会"唯一畅销产品"奖,同年获"中华名果"奖。至今"旬宝"牌系列优质苹果81次获国家级、省级大奖。
8、咸阳都有什么地方好吃的最多?有什么特产?
分类: 地区 >> 陕西 >> 咸阳市
解析:
白吉饼与肉夹馍
特点:皮薄松脆、内心软绵,可单独食用,夹上腊汁肉(即肉夹膜)食用味道更佳。
主要原料:面粉。
简要介绍:白吉饼是咸阳特有的一种烤饼。制作好后,两面饼皮粘连较松,俗称"两张皮"。它皮薄松脆,内心软绵,可单独食用。夹上腊汁肉,则称"腊汁肉夹膜",味道更为鲜美,因其经济实惠,很受欢迎。
长武锅盔
长武锅盔源于外婆给外孙贺弥月赠送礼品,后发展成为风味方便食品。锅盔整体呈圆形,直径尺许,厚1寸,重5斤。料取麦面精粉,压秆和面,浅锅慢火烘烤。 外表斑黄,切口砂白,酥活适口,能久放,便携带。
扯面
特点:色泽协调、光滑柔韧、淡雅清香。
主要原料:上白面粉、鸡蛋、菠菜、红萝此型卜、调味品。
简要介绍:扯面是关中地区的传统面食小吃。制作时先将面粉用盐水和好,用湿布盖好放置1小时以上, 再调到较软程度后擀成较厚较宽面片,然后手拿两端,扯成薄而未断的面片,入沸水锅煮熟捞出,加调料和辣子粉,用烧热的油泼后搅拌食之。
煎饼
特点:用荞麦粉摊制而成,味道可口,香味浓郁。
主要原料:荞麦粉、豆腐干、酥肉、芝麻凉汤、炸辣椒等调料。
简要介绍:煎饼用荞麦糊状精粉摊制而成。内卷豆腐干和酥肉,食用时用芝麻凉汤或炸辣椒作调料,味道可口,香味浓郁,颇具地方特色。
浆水面
特点:汤清利口、酸香醒神,食后有周身凉爽之感。
类别: 风味名小吃
主要原料:面粉、酸醋、芹菜、调料。
简要介绍:浆水面是一种大众化的夏令风味食品。其关键是制作好后捞入碗内,浇上浆水(热浆水更佳)加入适量精盐、花椒油、辣椒油即可食用。
凉皮(酿皮子)
特点:味酸、辣、爽口、凉香,皮子具筋软的特点,宜于夏天吃用。
制作方法:擀面皮、蒸面皮。
主要原料:面粉、调料、菜籽油、辣子。
简要介绍:凉皮又称"酿皮子",从唐代冷淘面演变而来。其面皮选料精良,工艺严谨,调味讲究,以"白、薄、光、软、筋、香"而闻名,凉爽可口,宜于夏天食用。
*** 牛羊肉泡馍
秦风楼 *** 牛羊肉泡馍制作考究,以肉烂、汤香、味美、无疆腥、油而不腻而受到当地群众和过往客人的称赞,被称为"西兰路上一枝花"。
普集烧鸡
普集烧鸡有近50年的历史,色味惧佳, 肥而不腻,酥嫩可口,比较有名。
乾县豆腐脑
乾县豆腐脑黄豆制品。色白洁净,鲜嫩柔软,翻而不散,折而不断,搅而不碎,加之调料讲究,味香可口。
乾县挂面
乾县挂面手工做成,细、白、筋、光,面丝细匀,加上烹调时汤煎、油旺、醋酸,并以嫩韭菜、白菜心、鸡蛋饼切碎置汤中做"漂稍",色、香、味俱佳。 酒后食用,解酒开胃,引人食欲。
乾县锅盔
乾县锅盔公元六二四年至七零五年,为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修筑合葬墓乾陵时,因工程浩大,民工甚众,烹食困难,监工士卒便用头盔烙馍,因而得名。兹后多经改进,形成独具风味的食品。锅盔直径八寸,厚六分,形似菊花,内瓤起层,美味可口。
三原金钱油塔
三原县金钱油塔,也叫"千层饼"。形如缕缕金丝盘绕,层层塔楼相叠。松软绵润,清爽利口,制作精细。
三原蓼花糖干
早在明、清年间就开始制作,距今已有四百年历史。以香、脆、酥、甜为特点,长期被人们列为馈赠亲友的精美食品。原料以芝麻、糯米、植物油、白糖为主,工艺技术复杂 。
三原泡油糕
由唐代佳点"见见消"(油浴饼)演变而来。糕面隆起泡泡蓬松森枣猜,其味芬芳,入口即消。形状玲成剔透,犹如巧制凌花。
臊子面
特点: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称,汤多面少,面条热得烫嘴,油要多。
制作方法:肉臊子、素臊子。
主要原料:精白面粉、猪肉、黄花菜、鸡蛋、木耳、豆腐、蒜苗等。
简要介绍:臊子面历史悠久,清代已很驰名。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称。用精白面粉、猪肉、黄花菜、鸡蛋、木耳、豆腐蒜苗岩羡等原料和多种调味品制成。
武功镇起花面
武功镇起花面一种面食。选用精粉制作,面条细而长,以大肉、鸡肉婉汤,蛋饼、黄花、葱白为佐料,酸味出头,是当地群众的一种传统食品。
兴平醪糟
兴平醪糟为汤式食品。选用高级糯米,经筛、捡、淘、泡、蒸后,并拌入特制曲母,利用一定温度储封发酵而成。以气味醇香、清甜质绵、耐饥止渴、益脾健胃而著名。
永寿安宫桥大麻花
永寿县安宫桥大麻花主产监军镇安家宫村,生产历史悠久。采用细白面,经多次揉制,再用菜籽油两次炸制而成。成品长尺余,粗如手臂,个大色亮,香味扑鼻,干脆爽口,宜于存放,为馈赠、佐餐之佳品。
云云馍和干馍
云云馍和干馍是本县两种民间古老食品。均以精粉、植物油、鸡蛋、白糖等原料掺揉烘烙而成。云云摸扇形两头反卷似朵朵白云;干馍扁圆犹如淡黄色的象棋子。其共同特点是干、酥、香、甜,便于携带久放,为招待贵客、馈赠亲朋、外出旅游携带的佳品。
甑糕
特点:枣香浓郁、软糯粘甜。大枣还具有益气补血、养肾安神之功效。
主要原料:糯米、红枣或蚕豆等。
简要介绍:甑糕是陕西关中地区传统早点食品,是以糯米和红枣为原料制成的一种甜糕。其特点是:枣香浓郁、软糯粘甜。而且大枣还具有益气补血、养肾安神之功效,是一种滋补养身食品。
9、沙棘是哪个地方的特产?
沙棘是一种落叶性灌木植物,其特点就是非常耐旱、抗风沙,即使在一些盐碱化的土地上也能很好的生存。沙棘在我国西北部都有大量种植,比如在河北、内蒙古、山西、甘肃等地为主要种植地,常生于海拔800-3600米的山嵴、谷地或山坡等地。沙棘最主要的用途是绿化沙漠,防止土地沙漠化。
沙棘的品种非常多,因为生长的地理环境不同,种植出来的沙棘也是各有各的特点。木里沙棘是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的特产,这里的沙棘无刺、果大、汁水多。永寿沙棘陕西省永寿县的特产,吴起沙棘是陕西省吴起县的特产,还有方山沙棘,生长在山西省方山县,是全国野生沙棘的主要产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