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小吃数据
1、对不起,你可能对沙县小吃一无所知
<
2、开沙县小吃会挣钱吗?
打着沙县小吃旗号的店,在广东有多少家?沙县官方的数字:超过5000家,其中广州就有上千家。靠着“一家一店”的原始繁殖方式,福建沙县5万外出打工者,已经在全国开了1.3万多家小吃店,低调而迅速地占领了全国几乎所有县城。这些小吃业主们去年挣回家的钱超过5亿元,占了全县农民纯收入逾70%。(《广州日报》5月6日)
在人们印象中,外出务工人员的生活状况不容乐观,不仅在物质生活方面处于低水平、低层次状态,而且在精神生活方面同样也处于严重缺乏状态,生活质量和承受力比较低。可以说,农民工属于城市弱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强度普遍较大,劳动时间较长,还要接受恶劣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和不公平的工资待遇。然而,典型的南方山区农业县沙县,探索出了农民进城的新模式,走出了发财致富的康庄大道,以沙县小吃开创了外出务工的新格局。“进城的沙县农民,发了。”沙县小吃为农民增收、农村劳动力转移找到了出路,外出务工农民6.5万人,其中从事沙县小吃的就有5万人。沙县官方提供的数据表明,全县外出经营小吃业主回乡投资办企业的达150家,其中从事与小吃业相关的原配料生产企业就达40家,另外还有不少投资房地产开发。按照沙县的规划,到2010年时,全县外出经营小吃数量达到1.6万户,营业收入达到20亿元,全县富余劳动力可以顺利转移出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增收是关键。追寻沙县小吃发展的历程中,我们看到了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也看到了城市化的希望。中国的城市化到底该如何走?城市化的目的是让更多的农民尽快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正如专家所言,城市化的最后结局是减少农民,而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农民进城。但农民如何进城?是一身蛮力加一张嘴巴进城,还是一技傍身甚至带着创业项目进城?前者在目前城乡二元结构制度下,纯粹是到城里出卖简单劳动力,赚取一点微薄的工资后,回到家乡终老;而后者如果经营得当,发展得好,则可能真正融入城市,在城里落地生根。沙县进城务工农民,在城乡二元结构制度下,以小吃进城起家,进而谋求了大发展,颠覆了农民工旧有的形象,值得深思并借鉴。
追求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目标,是政府和全体国民的强烈愿望。如何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代价缩短甚至赶上西方发达国家,闯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道路,是目前亟需探索和实践的主题。城市化绝不仅仅意味着人口的自由迁徙,城市化意味着社会结构的大变革。在各种惠农政策的扶持下,农村的不少地方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不得不正视的问题是,化解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依然任重道远。此种情况下,探索城市化的新模式显得尤为必要且紧迫。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的农村人口约为7.5亿,而农民工则高达约1.3亿之众。要使农民工走出困境,必须转化农民工的身份,让他们成为市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民。而要使农民工转化为非农民工,成为市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民,就必须大力提高农民工及全体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综合技术能力,让那些有条件、有意愿、有能力接受非正规教育、各种培训的人有机会接受再教育,只有“进一步提高我国劳动力的素质,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奠定良好的人力资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才能彻底变农民工为市民,使农民工真正融入到城市中去,进而推进我国的迅速健康发展。在现有的政策环境下,在当前的发展大格局中,沙县人的发展模式,不失为一种积极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