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古代图
其实我国的传统节日中并没有情人节这个节日,但是因为中西方交流密切后,西方国家的情人节传到中国,所以我们国家为了与西方国家相对应,于是把七夕节定义为情人节。而且我国古代的七夕节就是女孩子乞求如意郎君的节日,后来就象征牛郎跟织女伟大的爱情故事。七夕跟情人同有爱情的意味,所以七夕也被叫做情人节。
七夕节最早出现在我国的汉朝,根据传说,在每年的7月7日,天上的织女就会跟牛郎在鹊桥相遇,所以七夕节也有两人爱情即使有天地的差距,也要在一起的意思。其实在这之前七夕节也叫做乞巧节,妇女们在庭院中向织女乞求智巧的节日,后来因为牛郎织女的故事传开了,才改成七夕节。所以七夕节跟其他的传统节日差不多,也是古代人祈福求平安的日子。
其实有一个节日比七夕更像中国的情人节,就是上元节,因为这天,青年男女会借着看花灯的名义而相约在这在一起,而这更符合中国情人节的寓意。但是因为商家的不良炒作,而媒体又没有给出正确的引导作用,所以才会让很多人认为七夕就是中国的情人节。而且西方的情人节在中国开始流行,中国商家为了不落后,于是将七夕节宣传成情人节,然后让情侣在这一天增强消费。
编辑产生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看出,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升,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方面的享受。而爱情也是精神的一方面。总的来说,情人节是一个消费爱情的节日。而七夕被定义为中国的情人节也是媒体商家的不断推动的作用。
2、我国的“七夕”情人节,古代人是怎么过的?
吃蜘蛛、拜魁星、种生求子……古人怎样过中国“七夕”情人节?
每年的农历7月初7,是我国民间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的由来,民间传说较多的是牛郎和织女,银河两河相隔分居一年后,在鹊桥相会的日子。
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为这个传统节日,增加了不少唯美浪漫的色彩,也为一些情侣,提供了一个美好的相聚机会。
在民间,“七夕”节——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那么七夕节,除了与牛郎织女有关,还有哪些传统习俗?古人又是怎样过这个传统节日的?
“源易缘”翻阅民俗和史书方面的资料发现,古人过“七夕”,还是很有新意,别有一番滋味的!
一、“七”与“妻”同音,吉中带喜
《周易》第24卦“地雷,复”卦卦辞说:"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
在中国的《易经》文化中,数字“7”被称为阳数。其五行属性火,其色为红寓意七月红红火火。
古人还将将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
“七”的谐音除与“妻”同音外,与“吉”相通。因此,被古人视为喜月、吉月。
除了牛郎织女的浪漫传说带动外,古人还往往会选择“7月初7”,这个双吉的吉利日子举办喜宴、孕育新生命的好时机。
二、女性“乞巧”,小朋友吃蜘珠
“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姐妹千万年。”
“七夕”这一天,古代的女性会唱着上面的《乞巧歌》,在这天晚上的月光下穿针引线,比赛谁先穿过线,谁就能得巧。
除此之外,在中午,她们还会放一盆水在太阳下暴晒,直到水面上出现一怪薄膜。
然后,把针丢在水里。庆巧的针在薄膜的支撑下,就会浮在水面上。如果针影形成了云彩、花朵、动物等形状,就是得巧。
这个习俗,反映出古代女子们的乐观向上,以及过七夕节日的独特风韵。
在《开元天宝遗事》中,曾写道:“7月初7,捉小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为得巧之候。”
什么是“喜珠”呢?“源易缘”查阅资料得知,一种米粒大小的蜘蛛,被称为“喜珠”。
如果谁的家里,在7月初7这一天,发现了喜珠,就被视为吉兆。
有些小孩子则提前捉一只“喜珠”放在果盘里,分吃瓜果时,就会将喜珠和瓜果一起吃掉。
这个习俗,古人称为“喜珠应巧”。
三、拜“魁星”求功名
在中国神话28星宿中,魁星是主文事的一颗星宿,也是北斗七星之一。
为什么古人会在七夕这一天要拜魁星呢?有资料表明,魁星就出生在7月7日这一天。
魁星和文昌帝君,都是主宰文章功名的神仙,受到天下文人才华的尊崇,特别是在闽东一带,特别的崇拜魁星。
因此,古人也入往往会在浪漫的传统节日这一天,祭拜魁星。
四、种生求子,种子得福
在上面的文字中,“源易缘”曾谈道,“七夕”这一天,被视为红火喜庆的一天。古人同认为这一天是“种生求子”的吉祥日。
古人提前将小麦、绿豆、豌豆等浸泡至长出嫩芽后,求子女的女性就将这些芽苗用红、蓝彩线束扎起来,作为种子得福的象征。
这个渐渐淡出现代人的习俗,如今想来,是不是也特别有的有趣呢?
早在12年前,中国的“七夕”节,就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据说明朝就有过情人节了,不知那时怎么过
中国古代情人节为“上元节”,也就是现今“元宵节”,起初是汉文帝纪念平吕而设,而后发展成为旧时代的情人节。因为古时候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4、西洋情人节的由来?
情人节又叫圣瓦伦丁节或圣华伦泰节,即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之一。
节日由来:
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出现全面危机,经济凋敝,统治阶级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纷纷反抗。贵族阶级为维护其统治,残暴镇压民众和基督教徒。是时有一位教徒瓦伦丁,被捕入狱。在狱中,他以坦诚之心打动了典狱长的女儿。他们相互爱慕,并得到典狱长女儿的照顾。统治阶级下令将他执行死刑。在临刑前,他给典狱长女儿写了一封长长的遗书,表明自己是无罪的。表明他光明磊落的心迹和对典狱长女儿深深眷恋。
公元270年2月14日,他被处死刑,后来,基督教徒为了纪念瓦伦丁为正义、为纯洁的爱而牺牲自己,将临刑的这一天定为“圣瓦伦节”,后人又改成“情人节”。
5、中国古代情人节是?
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每到元宵节的时候,人们会举办隆重的灯会和猜灯谜的活动。这一天待字闺中的女性也可以趁观灯的时候与男性接触甚至定情,因此元宵节也被称为中国古代的情人节。
元宵节这个传统节日的形成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据说是从我国古代民间开灯祈福的习俗演变而来。根据历史资料和民俗传说的说法,正月十五在西汉时期就是一个受到人们重视的节日,等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月十五元宵节已经正式成为了一个民俗节日。
七夕别称
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
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
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