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特别美食
1、七夕节传统美食有哪些
导语:七夕是中国最具有浪漫色彩的节日,连美食也那么的富有诗意,那七夕节的传统美食有哪些呢?下面是我带来的七夕节传统美食有哪些,希望对你有帮助。
1、七夕节传统美食——江米条
老南京人过七夕还有个独特的风俗:吃江米条。江米条是一道汉族小吃,用糯米面加豆粉和面后在焖锅里蒸出来,放在石臼里用棒子捶,再秆成圆形,晒干用油煎出来,最后蘸梅花﹑冲中松花﹑芝麻等豆沙制作而成的一种食品。
2、七夕节传统美食——巧果
浙江各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
3、七夕节传统美食——巧芽面
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月初七吃巧芽面。做巧芽面用的豆芽,要提前七天生,选没有虫蛀的绿豆一小碗,洗净,平铺到一个盘子里,用湿纱布盖好遮住阳光,放到炕头上,每天喷几次水使之保持湿润。七天后,待豆芽长至两三厘米长,便可做手擀面,下锅煮熟,过凉水拔透;然后热锅坐油,加肉丁炒熟,葱、姜爆锅,酱油、醋炝锅,放绿豆芽炒熟,加水煮沸,再加盐、味精,做成豆芽汤;把面条抓到碗里,浇上豆芽汤即可食之。
4、七夕节传统美食——云颂判拆面
胶东人七夕吃巧果子,临沂人七夕则吃云面。吃云面,此面得用露水制成,吃它能获得巧意。
5、 七夕节传统美食——巧酥
还有许多民间糕点铺,喜欢制一些织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此风俗在一些地区流传至今。
6、 七夕节传统美食——饺子
鄄城、曹县、平原等地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野枣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7、七夕节传统美食——瓜果
在七夕这个特殊的节日,瓜果当然必不可少!七夕时吃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有些人喜欢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等绘成“花瓜”。
8、七夕节传统美食——绿豆芽
在广州,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
9、七夕节传统美食——五子
七夕“拜织女”是少女、少妇们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等,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礼拜默默祷告后,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们宵夜的食物。
10、七夕节传统美食——鸡
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2、七夕节的传统美食
七夕节的传统美食:
1、巧果
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由面、糖、蜜、油制成。
2、巧酥
许多民间糕点铺会制作一些织女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售卖时又称“送巧人”,这个风俗在一些地区流传至今。
3、巧芽面
在一些地方,七月初七会吃巧芽面。做巧芽面的豆芽要提前七天生,选干净饱满的绿豆一小碗,平铺在盘子上,用湿纱布盖好,放在遮阳温暖的地方,不定期喷水保持水润。
七天后,生好豆芽,清洗好,然后热锅烧油,加肉丁爆炒,再依次加入葱姜、酱油、醋炝锅,放豆芽炒熟,加水做成豆芽汤。把手擀面煮熟,过冷水,盛到碗中,浇上豆芽汤即可。
4、乞巧饼
乞巧饼俗称“巧尖”,口味多种多样,相比原味,加入地瓜泥或南瓜泥的外表金黄,味道更加香甜软糯。
5、江米条
老南京人过七夕有个独特习俗:吃江米条。江米条是一道汉族小吃,用糯米、豆粉、芝麻等食材制成。
3、七夕节吃什么风俗食物
七夕节最应景的3种传统美食。
1、吃巧果巧果是七夕节的应节食品之一,又叫七夕果、乞巧果子。它并不是一种水果,而是用面粉、油、糖、蜜制作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再用油煎炸而成的糕点。古代女子出嫁前都希闹慎望自己心灵手巧,就用吃巧果的方式“乞巧”,希望织女能赐自己一液运敬双巧手。又因为“巧”与“桥”谐音,人们认为在七夕这天吃巧果,不仅能帮助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且自己的心愿也能通过“巧(桥)”实现。绿豆芽2、吃巧芽面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夕这天吃巧芽面。巧芽面里的“芽”是指绿豆芽,这绿豆芽一定要提前七天生,待豆芽长到3厘米就可以吃悄培了。将绿豆芽和肉丝一起炒,再加水煮沸,放入调味料做成豆芽汤。面条煮好抓到碗里,将豆芽汤浇上即为“巧芽面”了。3、吃花瓜七夕节当然少不了瓜果。手巧的女子会将瓜果雕刻成奇鸟异状,或者在瓜果表面浮雕图案,用来拜织女、待客等,称为“花瓜”。
4、七夕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1、吃巧果
巧果应该是七夕最应景的美食了,毕竟它别名就是七夕果,又叫乞巧果子。它的外表看起来也很好看,是和七夕有关的花样。它是用面粉制作而成的糕点,给其取名为“乞巧”,是古代女子祈祷织女赐予自己一双巧手。在七夕节吃巧果,巧桥就能够实现自己的心愿。
2、吃江米条
以前的南京就有七夕吃江米条的习惯,一般都是家里自己制作。用糯米面加上豆粉和麦芽糖水制作而成,搓成长长的圆条,放到油锅中炸熟。最后再裹上白糖,吃起来香香脆脆的,回味还甜滋滋的。
3、吃巧芽面
有些地方会有七夕吃巧芽面的习俗。这个“芽”其实也就是豆芽,用豆芽做好的豆芽汤作为面的浇头,巧芽面的面条则选择手擀面。据说在七夕这一天吃面条,因为面条棉柔纤长,就寓意着家人心连心。若是这一天你碰到了喜鹊,还大可以给它两根面条,以感谢它搭鹊桥让牛郎织女相会。
4、吃巧酥
据说巧酥在古代的时候有很多,一般是民间贩卖的。民间的糕点铺子会在七夕这一天制作出形象和女人相似的酥糖,将之成为“巧人”。一般女子会很喜欢买,以此来庆祝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有一些女子,也会以此来祈祷自己的幸福。七夕吃巧酥,未来一定很幸福。
5、吃蚕豆
七夕节有“分豆结缘”的习俗。这一天,邻居和朋友互相赠送蚕豆,吃蚕豆在月光下聊天,以纪念彼此的缘分。吃完蚕豆,就不会有争吵,之前的恩怨也就烟消云散了。这也是对于节日的一种美好祝愿,希望生活和和美美,没有争吵,体现了中国人以和为贵的传统。
6、吃石榴
七夕节几乎家家都会吃石榴。这天的晚宴会十分丰盛,有很多的美食,以表达对于美好生活的希冀。晚会结束后,大人会请后辈拿石榴,放在门扇和门槛之间,全家人分享食物。而且石榴的寓意也很好,预示着多子多孙,多福多寿。
5、七夕节特色美食
导语:七夕除了送女朋友各种零食作为礼物外,还可以带女朋友去吃各种特色美食,来一顿浪漫的烛光晚餐,开开心心的过中国的情人节。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夕节特色美食推荐,欢迎大家参考!
七夕特色美食推荐:可乐鸡翅
【材料】
鸡翅500g、可乐半罐、葱一段、姜一块、盐1/4小勺、老抽1/2小勺、料酒一小勺。
【做法】
1、鸡翅洗净,葱姜切片;
2、锅内烧开水,放入鸡翅再次煮滚捞出,沥干水份;
3、锅内放少许油烧热,放入鸡翅煎至两面泛黄;
4、倒入可乐,老抽,加入姜葱,盐,料酒烧开转小火至汤汁浓稠即可!
【小贴士】女孩子多数喜欢吃鸡翅,所以不妨“送”她这么一道美味的享受吧!
七夕特色美食推荐:水晶鹅肝
【材料】鹅肝、盐、胡椒粉、糖、豆蔻粉、白兰地酒
【做法】
将鹅肝(约1300克)表面的皮膜除尽,剖开鹅肝并取出血管,撒上盐(12克)、胡椒粉(适量)、糖(4克)、豆蔻粉(适量),约半小时后再淋上白兰地酒(一大汤匙),待腌渍约2小时后,放入烤盘内,入烤箱烘烤(烤箱内温度控制在140左右)约
1小时后取,在烤盘上再置一空烤盘,上加重物,将鹅肝酱由上而下压平,待冷却后放入冰箱冷冻,食用时切片即成。
【小贴士】这道特色美食的做法比较有难度一点,不会的'亲建议去餐厅吧,很多餐厅都有这道美食的哦。
七夕特色美食推荐:杏仁豆腐
【材料】甜杏仁30g、奶粉30g、琼脂5克、温水120g、细沙糖适量
【做法】
1、备齐所需材料(奶粉和水可用等量牛奶替代);
2、琼脂剪成小段,放在冷水中浸泡至软;
3、用温水冲调奶粉,搅拌均匀;
4、甜杏仁用清水浸泡片刻,放入搅拌机,倒入冲调好的奶粉;
5、打成杏仁奶浆,放入耐热玻璃容器,加入细砂糖,盖上微波炉可用保鲜膜,留一个小口,将容器放入微波炉中加热至杏仁奶浆沸腾;
6、放入琼脂,搅拌至琼脂完全融化,然后将溶有琼脂的液体倒入容器,冷却后放入冰箱冷藏2小时以上即可,吃时可根据自己的喜好佐以果酱或蜂蜜。
6、七夕节的美食
5种最火的七夕节的美食为芝士奶盖、抹茶甜品、肉松饭团、芝士牛肉饭、爆浆汉堡,具体如下:
1、芝士奶盖
芝士奶盖是一种起源于台湾的奶茶制作技术,它是一种奶盖加入了奶酪的口感。芝士奶盖主要由新鲜的奶酪和牛奶制成,然后倒在茶叶或咖塌判洞啡上,形成一层厚厚的奶盖。
2、抹茶甜品
抹茶甜品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网红美食,主要由抹茶粉、奶油、牛奶等食材制成。这种甜品通常有抹茶冰淇淋、抹茶蛋糕、抹茶饼干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清新自然的绿色。
3、肉松饭团
肉松饭团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网红美食,它通常由日团枯式米饭和肉松混合制成,形成球状或三角形状,再用海苔或其他材料包裹。肉松饭团有着口感鲜美,且营养丰富的特点。
4、芝士牛肉饭
芝士牛肉饭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美食之一,它的做法是在日式牛肉饭的基础上加入了芝士和奶酪等食冲凯材。芝士牛肉饭口感浓郁,香气四溢,牛肉的鲜香和芝士的奶香完美结合。
5、爆浆芝士汉堡
爆浆芝士汉堡是一种新近出现的网红美食,它是将芝士和汉堡包合二为一的美食。在汉堡包里加入大量的芝士,烤至表面金黄酥脆,切开后芝士会流出来,口感非常浓郁。爆浆芝士汉堡是一种非常适合分享的美食,适合和朋友一起品尝。
7、七夕节传统美食介绍
导语:大家都已习惯在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那七夕节会吃什么特色美食呢?色泽金黄、香脆甜蜜的巧果便是七夕的应节食品。在中国情人节当天,来点巧果、巧芽面,还能给爱情添点特别调味。吃罢,若感口干舌燥,不妨能喝几口王老吉,有助于预防上火。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夕节传统美食介绍,欢迎大家参考!
精美巧果动手做
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传说每年这一天牛郎和织女会在鹊桥相会,因此,当天又被视作中国的情人节。我国地大物博,各地饮食习惯不同,七夕节的饮食风俗也不尽相同,但都在节日当天吃巧果。巧果主要材料为油、面、糖、蜜,早在宋朝时便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其种类繁多,样式各异,但大致做法万变不离其宗:将白糖熔成的糖浆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用刀切为长方块,折出梭形巧果胚,再入油炸至金黄即成。
考究者还会使用“巧果卡子”的木制模具做出来各式各样的巧果,如鱼、花生、桃子、篮子、莲蓬、老虎、狮子等等。制作时只需将调好的面拽成小块塞进印模里,小号的用手指肚、大号的用手掌根压实与卡子一般平,然后小卡子抓住一端、大卡子握住把儿,用力将另一端磕向案板便可做出各种形状和印着吉祥图案花纹的“巧果”面团,接着经过烙烤或油炸后便可食用。吃时,若嫌干燥腻味,不妨喝几口王老吉,有助于预防上火。
有些地方还时兴串巧果、晒巧果,将巧果串起拴在小木棍或秸草上,再缀些彩色穗子,挂在墙壁间或者小孩的脖子上,作为装饰品或是零食。当装饰品的,有的家能挂一年,到来年新巧果烙好了,再吃旧的'。
提前七天做巧芽面
七夕又被称为乞巧。传说织女心灵手巧,在天上专门给王母娘娘织七色彩云,众仙女中只有她能担此重任,所以犯了仙界戒律的织女才得以被王母娘娘饶命,还获得了每年跟牛郎相会一天的时间。因而有人说,织女是天上最巧的仙女,吃了巧果的人,都能变得心灵手巧,聪明伶俐。
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巧节时间跨度为两天七月初六烙巧果,七月初七吃巧芽面。做巧芽面用的豆芽,要提前七天生,选没有虫蛀的绿豆一小碗,洗净,平铺到一个盘子里,用湿纱布盖好遮住阳光,放到炕头上,每天喷几次水使之保持湿润。七天后,待豆芽长至两三厘米长,便可做手擀面,下锅煮熟,过凉水拔透;然后热锅坐油,加肉丁炒熟,葱、姜爆锅,酱油、醋炝锅,放绿豆芽炒熟,加水煮沸,再加盐、味精,做成豆芽汤;把面条抓到碗里,浇上豆芽汤即可食之。
此外,七夕时吃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有些人喜欢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等绘成“花瓜”。
美食“巧”手做
DIY七夕巧果
原料:特制小麦粉25千克、绵白糖5千克、饴糖3千克、芝麻仁4千克、嫩豆腐2千克、食盐0.3千克、植物油12千克。
做法:
1、水调面团调制:在绵白糖、饴糖、豆腐、精盐中加适量水充分搅拌,然后加入小麦粉、芝麻仁继续搅拌成水调面团,静置片刻,使面团处于松弛状态。面团调制时加水量要恰当,面团宜编硬一些,以便压制皮面。
2、成型:将面团等分若干块,静置片刻(5分钟左右)。可手工成型,也可机械成型。手工成型:案板上撒一些扑粉,用擀面杖(专用木棍)先将面团压扁。然后擀薄(约厚1毫米左右),横向整齐摺叠;摺叠宽度8厘米以内,约在4厘米处的中间从左到右直线开切一刀,再切段,每段宽3厘米以内。在每段摺叠连接处打刀眼(即面片中间切两条缝隙),筛去扑粉待油炸。
3、油炸:油锅油温加热到175℃左右,先将生坯筛净扑粉,预防粉受高油温焦化而污染油质,影响制品色泽。再将生坯倒在笊篱中慢慢放入油锅;待浮上油面时,迅速用笊篱拨动生坯,并且不断翻身,待呈金黄色时,立即捞出油锅。
4、冷却、装箱:捞出油锅后,迅速沥去多余的油,摊开冷却,趁微热装入箱内密封。
日式七夕料理
日本人也有过七夕节的习俗,他们喜欢在节日那天吃挂面以及宛如花瓣在天空中翩翩起舞的果冻等。
挂面
平安时代的书籍中记载“七夕吃挂面大病不生”,从很久以前开始,皇宫里就有七夕吃挂面的风俗。之后这个风俗在老百姓中流传开来,直至今日。就算是炎热的夏天,挂面也是爽口的美味,对预防食欲不振和夏日厌倦症很有功效。把煮熟的挂面摆放得像流动的河川一样,再点缀上夏季蔬菜和鱼贝类小菜,就成为了一道与七夕晚会绝配的美味佳肴。
果冻
在日本,七夕还含有“耕种的收获节”的意味,据说那天会举办一些庆祝黄瓜、茄子、茗荷等农作物平安结果、感谢上苍恩赐顺利收获的活动。因此,把富含能量的夏季蔬菜与果冻搭配在一起食用,一边感谢丰收一边享用夏季蔬菜再好不过。
索饼
索饼是以前人们在七夕食用的食物。后来演变成了吃挂面的习俗,可以说,挂面的祖先就是索饼。索饼是奈良时代传入日本的,长得很像我们中国的麻花。日本人把小麦和米粉和在一起,拧成绳子一样的细长状,再油炸或烘烤至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