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惟演七夕
1、描写“七夕”的古诗有哪些?
《七夕》
年代: 宋 作者: 杨亿
东西燕子伯劳飞,新月如钩玉露垂。
河鼓天孙信灵匹,鹊桥星渚有佳期。
穿针乞巧伫立久,织素成章报答迟。
定与黄姑享偕老,晋宫休插柰花枝
2. 《七夕》
年代: 宋 作者: 张镃
秋近疏飚未转凉,彩盘珠阁已传觞。
佳期天上频逢节,却老人间未有方。
蟾魄嫩明情缱绻,鹊河斜界色沧浪。
瓜盘华锦空儿剧,祷旱于今仰圣皇。
3. 《七夕》
年代: 宋 作者: 钱惟演
紫天银水渡辛夷,藻帐雕屏解佩时。
金朔窗中窥阿母,小姑堂上忆兰芝。
初宵已有穿针乐,欲曙还成弄杼悲。
若比人间更肠断,万重云浪寄微辞。
4. 《戊申年七夕五绝》
年代: 宋 作者: 薛映
月放冰轮傍绛河,丁期宝婺夜经过。
嫦娥不惜宫中桂,乞与天香分外多。
5. 《戊早年七夕五绝》
年代: 宋 作者: 张秉
斜汉西倾桂魄新,停梭今夕度天津。
世间纵有支机石,谁是成都卖卜人。
6. 《辛未七夕》
年代: 唐 作者: 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
可要金风玉露时。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2、古代的七夕节都有哪些习俗,他们怎么过的?
古代七夕节习俗:
1、穿针乞巧: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在七夕时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的人为得巧,迟完的人称之为输巧。
2、喜蛛应巧: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
3、投针验巧: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
4、种生求子: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
5、拜织女: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玩到半夜始散。
3、七月七是什么节日?
七月七日是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情人节,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月七日这一天,少女们往往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
七夕乞巧,源自牛郎织女的传说。传说的织女是有名的巧手,针织女红均可称绝,天上的白云和彩虹、霞光都是她的杰作。所以每逢农历七月七,年轻妇女和姑娘们便趁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时候,向织女乞巧。过去人们对一年一度的乞巧活动很重视。七夕晚上,条件好的人家,在事先搭好的乞巧楼上张灯结彩,赏节乞巧。
一般人家也陈饮食、摆瓜果,焚香于庭,拜祭牛郎织女星,乞求织女赐巧。宋人钱惟演的诗句“欲闻天语犹嫌远,更结三层乞巧楼”,描述的就是七夕乞巧的情景。旧时乞巧的内容和形式十分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