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伦理
1、七夕在中国的意义
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庆祝方式
这个节日已越来越少人庆祝。在50年代和60年代,每逢这一天,牛车水一带到处张灯结彩,布置得如同仙境一般,来自不同地区的“七姐会”聚集在这里摆下各式各样鲜艳的香案,遥祭牛郎织女,“香案”都是纸糊的,案上摆满鲜花、水果、胭脂粉、纸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绣等,琳琅满目。不同地区的“七姐会”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谁的制作精巧。今天,这类活动已为人遗忘,只有极少数的宗乡会馆还在这个节日设香案,拜祭牛郎织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备妥,傍晚时分开始向织女乞巧。
由于节日的来源富有浪漫色彩,乞巧节应发展成为华人的“情人节”,让这一天充满爱情的温馨与甜美,也让人们向所爱的人表示赏识与关怀。
2、江西新余七夕民俗文化研讨会讲了些什么?
临近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我们的节日——2018中国(新余)七夕民俗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七仙女传说之乡——江西新余隆重举行。数十位民俗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七夕节日的传承演变、七夕文化的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等议题展开讨论,对新余的仙女文化、七夕文化的研究、挖掘、保护和传承提出了诸多独到的见解。
新余市委副书记、市长尤王莹在欢迎辞中指出,新余是中国七仙女传说之乡,与七夕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有很深的渊源,得益于1600多年前东晋文学家、史学家干宝在《搜神记》中所著“毛衣女下凡”传说,2015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了江西新余市“中国七仙女传说之乡”称号。为了使七夕文化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丰富我国民间传统文学内涵,2016年、2017年新余市连续两年会同中国民协举办了中国(新余)七夕文化高峰论坛,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专门研究七夕文化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交流思想,碰撞火花,并公开出版了《讲好七仙女故事》一书。
江西省文联主席叶青表示,传统七夕节体现着我们民族对美好爱情、亲情、友情的向往,对巧慧、勤劳的赞美,对婚姻伦理的操守,体现着我们民族朴素而美好的情感寄托与生活追求,是祖先留给下的重要文化遗产,我们要借助传统节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柔性化、生活化、人性化,让人们可感知、有认同、能践行,从而提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3、情人节是一个什么日子
情人节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情人节又叫圣瓦伦丁节或圣华伦泰节,即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之一。这是一个关于爱、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贺卡的节日 男女在这一天互送礼物用以表达爱意或友好。情人节的晚餐约会通常代表了情侣关系的发展关键。现已成为欧美各国青年人喜爱的节日,其他国家也已开始流行。而在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的七夕节也是姑娘们重视的日子,因此而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由于能表达共同的人类情怀,各国各地纷纷发掘了自身的“情人节”。 情人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就是自己太压抑了颂尘.在外面找了一个倾诉的颤樱陪地方.但这个地方.自己的老婆不知道.所以称为情人.一般情人比较漂亮了. 情人节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情人节的由来】 情人节,最初起源于古代罗马,于每年2月14日举行,现已成为欧美各国青年人喜爱的节日。关于情人节的来源,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个版本: 1、情人节在英语里的叫法是St. Valentine's Day (原意为:“圣瓦伦丁节”)。从字面上来看,很难看出中西方叫法之间有什么联络。这里面隐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传说在公元三世纪的罗马,暴君克劳多斯当政。当时,古罗马内外战争频繁,为了补足兵员,暴君下令:凡是一定年龄的男子,都必须进入军队为国家效劳。自此,丈夫离开妻子,少年离开恋人,整个罗马笼罩在绵长的相思中。暴君对此大为恼火,禁止国人举行结婚典礼,甚至要求已经结婚的毁掉婚约。 然而,暴政禁止不了爱情。就在离暴君的宫殿不远,有一座非常漂亮的神庙,其中居住着一位德高望重的修士瓦伦( Valentine),他不忍看到一对对伴侣就这样生离死别,于是为他们秘密地主持婚礼。一时间,这一令人振奋的讯息在整个国度传开,更多的情侣秘密地赶来请求修士的帮助。 但是,事情很快还是被暴君知晓了,于是他暴跳如雷,将瓦伦丁打进大牢。公元270年的2月14日,瓦伦丁受尽折磨而死。为了纪念这个敢于茄蠢与暴君斗争的勇士,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定为“圣瓦伦丁节”,以后渐渐演变为情人节。 2、情人节最早可追溯到早期罗马的牧神宗教节庆(2月15日)。当时有个风俗是:在牧神节的前夕(2月14日晚)举行的活动中,每个女孩子的名字都会被写在一张小纸签上,每个青年男子都会从盒子里抽签,被抽中的她就成为他的爱人。但是,后来,古罗马皇帝迫害基督徒,加之战乱连绵,又禁止士兵婚嫁,使所有的恋人都被迫分离,然而,暴政禁止不了爱情。有个基督徒瓦伦丁公然反抗皇上禁令,秘密地替未婚男女举行婚礼,因此被逮捕入狱,并于2月14日被砍头。 多年过后,罗马成为基督教国家,许多为信仰殉道的基督徒成为了人们景仰的圣徒。为了纪念殉道者圣瓦伦丁,就将2月14日定为瓦伦丁节而取代了牧神节庆,在西方逐渐演变成在2月14日这天寄卡片或送礼物给所爱的人。 3、还有一种说法是,古罗马青年基督教传教士圣瓦伦丁,冒险传播基督教义,被捕入狱,感动了老狱吏和他双目失明的女儿,得到了他们的悉心照料。临刑前圣瓦伦丁给姑娘写了封信,表明了对姑娘的一片深情。在他被处死的当天,盲女在他墓前种了一棵开红花的杏树,以寄托自己的情思,这一天就是2月14日。自此以后,基督教便把2月14日定为“情人节”。 4、在古罗马时期,2月14日原本是为表示对罗马众神的皇后约娜的尊敬而设立的节日,约娜同时还被尊奉为妇女和婚姻之神。接下来的2月15日则被称为“卢帕撒拉节”,是用来对约娜治下的其他众神表示尊敬的节日。 在古罗马,小伙子和少女的生活是被严格分开的。然而,在卢帕撒拉节,小伙子们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心爱的姑娘的名字刻在花瓶上,这样,在过节的时候,就可以与自己选中的姑娘一起跳舞,庆祝节日。如果被选中的姑娘也对小伙子有意的话,他们便可一直配对,而且最终会坠入爱河并步入教堂结婚。后人逐渐将两天的节日合并在每年的2月14日。情人节这一天,不但是表达情意的最佳时刻,也是向自己心爱的人求婚的最佳时刻。 【情人节的习俗】每年2月14日的“情人节”,又名“圣瓦伦丁节”是个需要谨慎小心的日子——对于单身的人和浪漫的人来说更是如此。“情人节”清早一起床你就该从钥匙孔向外窥探。据传说记载,如果你所看到的第一个人是在独行,那么你当年就会独身;如果你看到两个或更多的人同行,那么你当年肯定会觅得情人;如果你看到一只公鸡和一只母鸡的话,那你就会在“圣诞节”以前结婚。可如今各家的庭院已绝少有公鸡母鸡出没,城区空地上也不会有鸡的踪影,所以若能看见一对鸽子或一对麻雀也有同工之妙。 单身汉们对“情人节”早晨所遇到的第一个人格外关注,因为如果你未婚而且正在寻觅伴侣,你注定要与2月14日所见到的第一个人结婚,至少这个人会在你的生命里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你不怕羞,你可以一大早给你的意中人打电话,要求搭乘对方的车上班。或者闭门不出,到中午再出去,也是一个不错的对策。 “情人节”是古老的节日之一,可追溯到基督教产生之前,但“圣瓦伦丁节”却是近期的说法。据传说记载,圣瓦伦丁是古罗马的两个同名的主教,两人均在公元270年遇难。他们遇难前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给太太写情书(当时的牧师可以结婚),此后,“圣瓦伦丁节”这个名称被运用到早期的宗教仪式上。据同一传说记载,“圣瓦伦丁节”那一天鸟儿成双结对,蜜蜂也双栖双飞,人也是如此。 时代不同,“情人节”时预测婚姻、吸引情人的方式也不一样。从古罗马至维多利亚时代,人们用两株半开的花来预测婚后状况。未婚男女栽种两株半开的花,花名的第一个字母要与各自名字的第一个字母相同。如果两花交相开放,则预示著夫妻终身美满;如果两花相背而开,则预示著夫妻将会分道扬镳;如果鲜花怒放,则表示未来的家庭人丁兴旺;若出现一朵花凋谢或死亡的情况,则意味着夫妻中有一方会先于另一方而早逝。 如果你不想听天由命,可以尝试源自英国白金汉郡的一个古老的方法:即在“圣瓦伦丁节”的晚上点燃一根蜡烛,在底部扎两根针,要保证针穿过烛芯,边扎边说:我扎的不只是蜡烛一根,我要穿透的是×××的心,无论他是睡是醒,我都要他来与我谈心,但要注意,你选择梦中情人要实际一些,不要奢望不可求的人物。据说,待蜡烛燃至针时,你的情人就会推开门向你跑来。第二个办法是在“情人节”前的一星期内每天晚上把右脚的袜子穿到左脚上,同时口中念念有词:“梦见活人,而不是死鬼,这就是那个年轻人,我要与之婚配。”说话之后要一直保持沉默至次日醒来。第三个办法是在睡觉前把左脚的袜子系在脖子上。注意不要太紧,如果把自己勒死了,那可就误了大事啦。 : 未婚女子相信如果把鞋摆成T字型放在床下,而且开着窗的话,就一定会梦见自己的心上人或者发现他站在床前。这在农村的成功率更高,因为她的追求者可以从视窗窥见特地摆放的鞋子。 虽然自维多利亚时代以后,“情人节”衰落了100多年。而今天,这个节日却愈来愈受欢迎。“圣瓦伦丁节”是关于爱、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贺卡的节日,对我们的心灵来说弥足珍贵。 过情人节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恋人间的美好甜蜜时光。
是一种回味和珍惜。 白情人节的含义是什么? 中国情人节,类似西方情人节的意思。跟2月14号意义差不多的。 情人节指的含义是什么 这里的情人是指恋人、爱人的意思,当然也泛指有情的人(有情人终成眷属)里面的情人就是这个意思。 情人真正的含义? “情人”这个词语现在很普片的出现在众人嘴中! 我也很想有个“情人”!但是“情人”却是多种....我很想有个“情人”。但是,这个人我要求是与我保持纯洁友谊关系的人。这个人必须能听我的唠叨,能接受我在悲伤或者是痛苦的时候勇敢的做我的精神上的支柱。(也就是所能做红颜知己的。而这种也是我正想拥有一个的。) 我很想有个“情人”。但是,这个人我要求是不管是在我的生活或者是身体上都能给到我满足的人。(不过,说实话这样的情人我不想要。因为我觉得情人也是需要感情的并不是只是肉体与金钱上的交易) 其实很多的人来议论这个“情人”二字。 但是每个人的理解都是不同的.. 9527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在周星驰演的 《唐伯虎点秋香》 里面,周星驰为了接近秋香【巩俐 饰】 将自己卖到华府 做了个佣人,他的编号就是 9527 非常搞笑 所以很多 网民 起名9527 同时也将这个程式码 做搞笑 幽默的意思讲 “爱”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爱是一种信仰
叫人追求,向往
使人疯狂,迷茫
事实无偿我敢担当
有你在旁~~
烈火怀念著热汤
头发爱睡枕梦乡
春风 春雨 花瓣的扩张
哪一样不使爱情 飘逸 滋润 芬芳
夏雷 夏雨 皎洁的月光
哪一样给予爱情激昂 流浪 惆怅
秋花 秋实 无际的星苍
哪一样不为爱情流露 收获 悲伤
冬雪 冬霜 清晨的橱窗
哪一样比上爱情的忧愁 朦胧 孤单膨胀~~
当四季变换无常
雪花飘落赤道上
歌曲忘记有人唱
那天 记着我的信仰
和我共创 分享
美好灿烂时光~~
4、七夕是什么时候..具体寓意呢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是流行于中国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节日最早起源于中国汉代,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极具浪漫色彩的节日之一。节日产生了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陈列花果、女红等习俗,并远传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因受外来文化影响,洋节逐渐流行中国,媒体炒作,七夕节在当代又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七夕文化歌颂了忠贞不渝的婚爱观,体现了人们对理想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它传承发扬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体现的是一种强烈的责任心,不同于西方文化中更多的浪漫色彩的爱情观。在农耕社会中,家庭不但是一个基本的生产生活单元,而且是社会构成的细胞,夫妻恩爱、家庭和睦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弘扬牛郎织女故事传说倡导的追求美好生活和坚贞爱情的婚姻爱情观,在当前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阴历七月初七,称鬼节,这是什么节?
阴历七月初七是七夕情人节,中国的情人节
四大鬼节:三月三、清明节、七月十五、十月初一
鬼节注意事项:避免带红绳、铃铛、风铃等招鬼物,尽量避免出门。若遇到鬼压身、鬼打墙
等灵异事件,不要慌张,集中一切注意力,睁开眼睛。
三月三
江淮、江南一带,每年农历三月三称为鬼节,传说这一天鬼魂出没,夜晚,家家户户在自家每间房屋里鸣放鞭炮,来吓走鬼、驱鬼。
清明节
我国传统节日 参见 “ 清明节 ”词条。
七月十四/十五
相传,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这个月人们认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每年农历七月十四/十五日为盂兰节,又称中元节、七月半或鬼节,过去人们在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还准备一些菜肴、酒、饭、金银衣纸之类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七月十四/十五日包容的节俗比较复杂,既是民间的鬼节,又是道家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僧道俗三流合一。道教有所谓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这三位是玉帝派驻人间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间的善恶,向上天汇报。三官分别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为诞辰,这三个日子也叫三元。七月十五日,叫中元,正值地官校籍赦罪之时,这一天,他要拿出厚厚的花名册,根据神仙、凡人、动物们的表现,勾勾画画,赦罪免刑。民间在中元节这一天搞一些祭祀活动,拯救那些孤魂野鬼,应当与地官的赦罪有关。七月十五又是佛教的盂兰盆节。据说释迦牟尼有个叫目连的弟子,其母虽然年轻漂亮,却无嘉言懿行,爱财小气,尤其仇视僧人,死后被打入恶鬼行列,目连按佛组指点,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准备百味五果,各种用具,装入盆中,供养十方僧众,其母才脱离恶鬼界,升入天堂。佛祖有鉴于此,推而广之,要求佛门弟子尽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兰盆,施佛及僧,报答父母恩情。佛家盂兰盆会的意义与儒家的孝道合拍,这一天则成为民间祭祀已逝父母及先人的鬼节。
农历7月14/15日是阴间最大的节日——鬼节,又称中元节或盂兰盆节,是我国三大冥界重要节日之一。民间有阳间过元宵节阴间过鬼节的传说。据说,当日阎王也会披着盛装和鬼众们共度佳节,并且让我们活着的人一起为他们祝福,祝愿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们心想事成,快乐享受人间没来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我国许多地方界时将举办祭祀、参佛、净墓、回顾、赏花、垂钓等活动以示庆祝。
七月十四/十五,鬼门关大开之日。不管是烧纸钱送祝福,还是捧雏菊寄哀思,或者互联网上祭先人,或者是放河灯,今天活着的人一起思念过去的人,共同送去对先人的祝福,是人灵性的自发,是感情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而且同时“活着的人要好好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不要愧对社会和朋友,不要愧对了已经永远离去的亲人。因为,总有一天我们要和他们相见,到时候,你可以自豪地说,在人间是好汉,在阴间也要做鬼雄!”
道教的“中元节”
按照道教的文化逻辑,一年的时空应该分成上下阴阳两半,而且,中国道教认为养育世界万物的三个基本元素,是天、地、水。所以,道教将上半年看成是天官,下半年是地官。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的是,这里说的“官”,不是指人间官员的“官”,而是指意时空流动过程中的节段,类似于中国围棋对奕中的“官子”的那个“官”。
中国道教主要产生在中国农业文明发达地区,所以,中国道教一向认为天玄地和地玄天,地生万物,水为生物之本,且地含水。这就是说,由于中国农业文明注重地水两元素对人类万物的重要作用,所以,在中国道教文化理念中一直蕴涵着以地为中心去观察世界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及其“方法论”。按照道教这种世界观,道教习惯将一年的“天官”(上半年)的正月的十五称之为“上元节”;下半年的地官节段的七月十五,则叫做“中元节”;由于地含水,水作用地,所以,地官下半年中段的十月十五则是“下元节”。这上、中、下三元,则组构出了道教对世界的三元一体系统认识。
中国道教不同于世界上的的许多宗教。世界上的许多宗教都是神人合一的,或者就像基督教那样讲究“道成肉身”的三位一体,这使得宗教传播者往往被高度神化。中国道教传教的目的很明确,道教传播者不是神而是人,所以,道教传播道德伦理是“因材施教”的。对智慧高的人,就明示《道德经》的道理,对那些智慧不够或者没有多少时间去深入反省自身道德伦理建设的人,就采取编写故事去说明道理,“寓教于游乐”,就是来源于中国道教的传教方法。
中国道教的“中元节”,其实主要是传播道德伦理的节日,也就是倡导人们在这天注重修德。中元节这天,有思想和有时间的人就要集中在一起一起共同学习老子的《道德经》,且要互相交流和沉思反省自身。而对于一般教众,道教则创造了一些故事去“寓教于游乐之中”。比如,道教杜撰出有有个叫做陈子祷的人与龙王女儿结婚,分别在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生下了“天官、地官、水官”三个孩子,这“三官”主管人间的赐福、赦罪、解厄三个任务,他们法力无边,分别要在这三天到人间巡游,检察人们的道德品质是否好还是坏,对于那些道德品质好的人,他们就给予赐福,否则,他们就要降罪。但是,中国道教又是一个很宽容和随时给予人转变更新自己的机会的宗教,所以,“中元节”并不仅仅是个奖励善良和惩罚恶劣的的节日,而主要是个“赦罪节”,所以,“中元节”又是中国节日中的“忏悔节”和“赎罪节”,一年中有罪过的人可以在中元节这天通过各种仪礼去检讨自己和请求天地人的宽恕。
十月初一
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故人们也在十月初一用黍?祭祀祖先。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关于祭祖节还有这样一个蔡伦造纸和蔡莫烧纸的故事。 蔡伦刚发明出纸时,买卖很好。蔡伦的嫂子慧娘就让丈夫蔡莫向蔡伦学习造纸。回来开了一家造纸厂,但蔡莫造的纸,质量不好,卖不出去,二人很着急。后来,慧娘想了一个办法,摆脱了困境。 某天的半夜,慧娘假装因急病而死。蔡莫伤心欲绝,在她的棺材前悲哀不已,他边烧纸边哭诉:"我跟弟弟学造纸,不用心,造的纸质量太差了,竟把你气病了。我要把这纸烧成灰,来解心头之恨。"他烧完了又抱来纸烧,烧了一阵之后,只听见慧娘在棺材里喊:"把门开开,我回来了。"这可把人们吓呆了,人们把棺材打开,慧娘装腔作势地唱道:阳间钱能行四海,阴间纸在做买卖。不是丈夫把纸烧,谁肯放我回家来?
慧娘唱了很多遍说:"刚才我是鬼,现在我是人,大家不要害怕。我到了阴间,阎王就让我推磨受苦,丈夫送了钱,就有许多小鬼帮我,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三曹官也向我要钱,我把全部的钱都送了他,他就开了地府后门,放我回来了。"蔡莫装作糊涂:"我并没有送钱给你啊?"慧娘说:"你烧的纸就是阴间的钱。"这样一说,蔡莫又抱了几捆纸,烧给他的父母。
在场的人们一听,便以为烧纸有很大的好处,都向蔡莫买纸。慧娘慷慨地送给乡亲,这事一传十,十传百,远近的乡亲都来买蔡家的纸,烧给自己死去的亲人。不到两天,积压的纸被抢购一空。慧娘"还阳"那一天正是农历十月初一,因此,后人都在十月初一祭祀祖先,上坟烧纸,以示对祖先的怀念。 十月初一,有的地方还有祭牛王的习俗。相传这一习俗起源于春秋秦国。某日,秦文公命人砍倒一棵梓树,梓树忽然化为一头牛。秦文公令人追杀。牛一下跳入水中,再也没有上来。人们就立"怒特祠"祭祀此牛神。怒特,是高大健壮、威风凛凛的公牛。这样的公牛,在人们的心目中,有着驱疫辟邪、保护牛类的功能。
6、七夕的典故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
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牛郎独自一人赶着牛进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树下伤心,不知道何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这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笑着对他说:“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年身边睡觉,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兴兴赶着十头牛回了家。
回家后,嫂子对他仍旧不好,曾几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嫂子最后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相随。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无路,还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7、七夕的意义是什么
七夕的意义:
七夕文化中的乞巧、祈福活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勇于创造,不断追求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精神。
文化精神就是在历史上起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成为历史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文化精神既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大多数人民所接受领会,又是一个民族的生命之所在。一个失去精神支撑的人如同一具僵尸,一个失去文化精神的民族就等于该民族的消失。
七夕文化中的乞巧、祈福就是这种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乞巧活动的开展就是激励人们追求聪明才智,不断创新,自强不息,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年年创新,代代传承,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人是社会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故人的素质的提高,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乞巧活动恰恰就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而开展的。如果让乞巧活动进一步适应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将会产生更大的积极作用。乞巧看重的是人们素质的提高,而祈福更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祈福从根本上讲就是祈求平安、幸福、和谐、和平,它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和合文化的精神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