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给皇上送礼
1、古代大臣向皇上行礼是什么姿势
古代大臣一般向皇上行跪拜礼,跪拜礼分稽首、顿首、空首,称为“正拜”。行稽首礼时,拜者必须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支撑在地上,然后,缓缓叩首到地,稽留多时,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重的礼节。
跪拜礼是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旧时使用年代最长、最频繁的一种礼节。古人认为,不跪不叫拜。拜,在古代就是行敬礼的意思。按照周代礼仪的规定,当时对跪拜的动作和对象,作了严格的规范。
行顿首礼时,其他和稽首相同,不同者拜时必须急叩头,其额触地而拜。一般用于下对上的敬礼。(“顿首”两首,后来也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也有首尾都用的,表示对人家恭敬。)
行空首礼时,双膝着地,两手拱合,俯头到手,与心平而不到地,故称“空首”,又叫“拜手”。这是“九拜”中男子跪拜礼的一种。
其他如振动,不仅要跪拜、顿首,拜后还要“踊”,即跳踊,一般都在丧事时,拜者往往捶胸、顿足,跳跃而哭,表示极度悲哀,凶拜,即行礼时,先顿首,后空首;吉拜,则在行礼时,先空首,后顿首;奇拜,奇为单数,即一拜;褒拜,即再拜、三拜。古代以再拜为重。
(1)臣给皇上送礼扩展资料:
跪拜礼究竟始于哪朝哪代?史书上似乎没有确切的记载。比较流行的说法是,进入文明社会之初,中国人没有桌椅,大家席地而坐,帝王与平民之间亦是如此。向君主、尊长表示尊重时,“伸腰及股而势危者为跪,因跪而益至其恭,以头著地为拜”。
可见,最初这是一种由坐姿派生出来的表示尊重的动作。随着等级制度日益森严,这种礼节逐渐制度化、繁杂化,成为等级制度的规范性礼节。到了清朝,封建专制主义达到极致,跪拜成为高度普及的全民运动。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发布文告,改革旧俗、保障民权,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废止跪拜”。南京临时政府明确规定,从民国元年开始废除跪拜制度。当时在废除跪拜制度的细节操作上是非常有技巧的,只规定官员之间、官员和民众之间不行跪拜,对民众在私人场合则不加干涉。
关于民国初年跪拜礼的废除,有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说: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期间,有位80多岁的姓萧的盐商特地从扬州到南京来瞻仰大总统的风采。见到孙中山后,老先生突然放下手杖,跪下去对着大总统恭恭敬敬地行起了三跪九叩首的旧礼来。
孙中山连忙拉他起来,告诉他:“总统在职一天,就是国民的公仆,是为全国人民服务的。”萧老先生高兴极了,笑着说:“今天我总算见到民主了。”这个传说是否属实难以考证。但是,中国从专制向民主转型的艰难历程,从不让老百姓下跪开始,却是不争的事实。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跪拜礼
在我国古代祝寿的风俗很早就已经出现,而皇帝的生日更是全国的大事,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了为天子过生日祝寿的记载,《诗经.大雅》篇中有这样的诗句:“虎拜稽首:天子万年!虎拜稽首,对扬王休。作召公考:天子万寿!”汉代的时候,太中大夫东方朔曾经为汉武帝举酒祝寿。三国时魏文帝在过寿之时免除谯地三年税收。
到了唐朝,更是将皇帝的生日定为了全国性的节日,并且每个皇帝的生日名称都不相同,唐玄宗的生日那天叫做“千秋节”,唐肃宗的生日叫做“天成地平节”,唐宣宗的生日叫做“寿昌节”等等。每到这些日子,全国都会休假三天,各地纷纷举行庆祝活动。
朝中群臣要在皇帝生日的这一天,向皇帝献上万岁寿酒,此外还少不了一些珍宝玩物。地方官员也要进献寿礼,据记载,在唐朝初年一般各路节度使在为天子上寿时进献的寿礼总额能达到二十多万两,到了唐朝末年,这个金额已经达到一百多万两了。
《新唐书 .礼乐志》:
侍中代表群臣跪奏:“称千秋令节,臣等不胜大庆,谨上千万岁寿”
皇帝答:“得卿等所献寿酒,与卿等内外同庆”
当然皇帝再接受群臣上寿之后,也会按等级高低给之相应的赏赐,但都是些珠囊、束帛之类,与收到的寿礼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在唐朝,为皇帝祝寿自然少不了赋诗助兴,很多的唐诗都描写了为皇帝祝寿的场面,如“自罢千秋节,频伤八月来”、“舞阶衔寿酒,走索背秋毫”等等。
两宋时期,宋、夏、辽、金先后对立而起,每当有皇帝过生日的时候,其他国家也会派使臣来贺寿,把皇帝的生日与“朝岁”、“祭天”这些节日并列起来,使得这一天有了更加崇高的意义,并且除了为皇帝祝寿以外,皇后、太后的生日也会有大规模的庆祝活动,后来太子的生日那天也加入了这个行列。但皇帝的生日都统称为“圣寿节”或者是“万寿节”,不再像唐朝那样每位皇帝的生日都起一个专用的名称。
到了明朝的时候,明太祖朱元璋每到自己生日的时候,就会想起自己的父母早逝,心中就会不胜悲悼,所以他下令在他过生日的时候不接受任何祝贺,在这一天,朱元璋会“静居终日”、“斋居素食”。直到朱元璋晚年,才在他的生日当天接受朝贺,宴请群臣,但同时规定“不受献、不赋诗、不赐酺、不斋醮”。总之就是一切从简。
而到了清朝,为皇帝贺寿的风气又重新兴起,并且贺寿规模比之前的唐宋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康熙年间还会在皇帝生日“万寿节”这一天,开科取士,大摆千秋宴。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曾演过为康熙祝寿时的情形,在畅春园,康熙摆设千秋宴,所有六十五岁以上的直隶省官员、致仕汉员等都可以参加。
九十岁以上的可以进入宫门内,八十岁以上的至丹墀下,七十岁以上的在宫门外,皇帝会亲自赐给这些臣子酒水食物,皇太子和众贝勒赐给大臣妻子彩缎、珠宝等物品。并且我国周围的一些国家也会派使臣参加。
臣子上寿时的称呼也是随着朝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在宋朝之前一般都是“谨上千万岁寿”,元朝的时候可能觉得千万有点少,于是改成“上亿万岁寿”,明朝时候可能又觉得“亿万”有点过了,但“千万”又的确不太过瘾,便改成了“敬祝万万岁寿”。
不止是上寿时的称呼有改编,皇帝生日的名称每朝每代也略有不同,唐朝时期是每个皇帝的生日都会有一个专属的名称,到了宋朝就统一叫做了“千春节”,元朝的时候改叫“万春节”,到了明清又改成了“万寿节”。
以上就是古代帝王过生日的大致情况,说到底,其实就是以各种繁琐的礼仪、盛大的规模、奢华的布置来满足古代帝王的爱慕虚荣、好大喜功之心。
3、在古代如果直接向帝王送东西这个算作是行贿吗?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之大,没有一样东西不是皇帝的,那么直接向皇帝送东西自然不是行贿,并且还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做“进献”。当然,我们要明白“行贿”的含义,行贿是指通过不正当手段,比如钱财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一种行为。
首先皇帝是那片土地上的主人,即使在古代存在分封或者租赁关系,但土地上的一切东西在原则上还是属于皇帝一人的。所有依托于土地而生的东西都是皇帝的,而其他人只是帮皇帝打理土地,赚取中间差价。在古代这种思想深入人心,所以用这片土地生产出来的东西直接送给皇帝只能称为进献而不是行贿。
对于脑力劳动者而言,他们费尽心机,冥思苦想创造出来的珍奇古玩能被皇帝看上是会有很大的好处的,这是一种交易。首先,皇帝作为那片土地上最尊贵的人,每天或日理万机、勤勤恳恳,或贪图享受、沉迷玩乐,他们都会有娱乐上的需要。如果谁捣腾出了什么奇淫巧技逗得皇帝开心,那必定是大大有赏,不仅收获了钱财,还收获了名声,这个只能算是你情我愿的默认隐形交易,而不能称之为行贿。
在国家层面上,无论是因为调节两国关系,还是因为处理国家内部的事务而向皇帝送东西也不能算作行贿。尤其是在处理两国关系上,因为两国相交一定会伴随着相互的巨大的利益或重大的战略布置,而此时向对方皇帝送贵重的东西可以表现出自己的诚心,让对方皇帝更放心,促成同盟。
而在处理国家内部的事务上,臣子向皇帝送东西也不算是行贿。因为臣子的生杀大权都握在皇帝的手里,向皇帝送东西只是讨皇帝开心,让自己的日子更好过些,如此不平等的关系我还真不觉得是在行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