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什么信的成语
1、表示书信的成语?
A. 形容书信的成语
形容书信的成语
【白绢斜封】:古人把信写在白绢上,然后斜封邮寄.指书信.
【拜手稽首】:拜手:作揖;稽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用于书信向对方表示敬意.
B. 有关书信的四字成语
雁足传书、寄雁传书、蒋干盗书、黄耳寄书、鱼封雁帖
一、雁足传书搏老
白话释义:“雁足传书”指大雁能传递书信。
朝代:东汉
作者:班固
出处:《汉书·苏武传》: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翻译: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
二、寄雁传书
白话释义:指传递书信。
朝代:宋
作者:黄庭坚
出处:《寄黄几复》诗:“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翻译: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雁传书,它却飞不过衡阳。
三、蒋干盗书
白话释义: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
朝代:明
作者:罗贯中
出处:《三国演义》:周瑜设下计策,令蒋干盗得假冒曹操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蒋干献书曹操,令斩了蔡瑁、张允。
四、黄耳寄书
白话释义:指传递家信
朝代:晋
作者:唐房玄龄
出处:《晋书·陆机传》至黄耳寄书
翻译:黄耳为主人传递家信
五、鱼封雁帖
白话释义:指书信。
朝代:古代
作者:苏州人士
出处:《吴骚·步步娇·闺怨》:“湘江竭,燕山截,断鱼封雁帖。”
翻译:湘江水枯竭,燕山断了,用鱼尾封住雁脚上的书信
C. 代表书信的成语
陇头音信
lǒng tóu yīn xìn
【解释】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出处】元·高明《琵琶记·伯喈行路》:“叹路途千里,日日思亲。青梅如豆,难寄陇头音信。”
【结构】偏正式成语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书信
【成语故事】南朝时候,宋朝的陆凯与文人范晔关系特别好,经常书信往来。一天陆凯在江南采得梅花一枝,并做诗一首:“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寄给长安的范晔。范晔收到后感动万分。
D. 形容书信写得很优美、真诚的成语有哪些
【笔底生花】形容文采特异,作品华丽。
【不栉进士】栉:梳头。不绾髻插簪的进士。旧指有文采的女人。
【春华秋实】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春花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摛翰振藻】翰:毛笔,引申为文词;振:发舒。施展文采,铺陈辞藻。
【辞趣翩翩】辞趣:文辞的意趣;翩翩:形容风致、文采的优美。指文辞的意趣很优美。
【摛文掞藻】摛、掞:发舒,铺陈。施展文采,铺陈辞藻。
【才藻富赡】藻:文采;赡:充足。富有才华文采。
【摛藻绘句】摛:铺陈;藻:文采。铺陈辞藻,描绘句子。形容以华丽的辞藻写作。
【才藻艳逸】才藻:才情和文采,才华;艳:华美;逸;超逸。才华华美超逸。
【凤采鸾章】形容诗文的文采华丽。
【凤彩鸾章】形容诗文的文采华丽。
【放诞风流】指有文采,言行不受礼法束缚。
【风流儒雅】风流:有文采且不拘礼法;儒雅:学识深湛,气度不凡。指人文雅洒脱,学识渊博。
【斐然成章】斐、章:文采。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老档斐然可观】斐然:有文采的样子。形容才干或声名显着。
【惊采绝艳】指文采惊人,辞藻华美侍银乱。
【口吐珠玑】珠、玑:都是珠宝,圆的叫珠,不圆的叫玑。形容说话有文采。
【龙章凤函】比喻文采炳焕。
【龙章凤姿】章:文采。蛟龙的文采,凤凰的姿容。比喻风采出众。
【铺采摛文】指铺陈文采。
【翩翩公子】旧时对风流而有文采的富贵子弟的誉称。
【翩翩年少】比喻男子年少俊秀,文采风流。
【弸中彪外】弸:充满;彪:文采。指人内有才德,则有文采,自然外露。赞美德才兼备的人。
【弸中肆外】弸:充满。指人内有才德,则有文采,自然外露。赞美德才兼备的人。
【起凤腾蛟】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
【情文相生】情:思想感情;文:词藻。比喻文章感情深沉,文采和思想互相补充。
【吞凤之才】指丰美的文采。常用来形容擅长写作。
【腾蛟起凤】蛟:蛟龙;凤:凤凰。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
【天上石麟】旧时称人有文采的儿子。
【文炳雕龙】炳:形容有文采;雕龙:擅长写文章。文章写得很出色,极富文采。
【文采缘饰】文采:指文章精采;缘饰:指衣物镶缀的花边。指花边文学,文笔
【衔华佩实】衔:包含;华:比喻文采;佩:佩带;实:果实,比喻文章的思想内容。形容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草木开花结果。
【稀句绘章】绘:雕绘。雕饰文章字句,使之增加文采。
【稀章绘句】绘:雕绘。雕饰文章字句,使之增加文采。
【衙官屈宋】衙官:军府的属官;屈:屈原;宋:宋玉。要以屈原、宋玉为属官。原为自夸文章好。后也用以称赞别人的文采。
【扬葩振藻】葩:华美;藻:文采。形容文章写得华丽多采。
【有色有声】原形容既有声望,又有文采,看起来十分显耀。后也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
【言文行远】言辞有文采,才能传播远方或影响后世。
【云霞满纸】云霞:比喻文采。形容满眼都是精采的文笔、
E. 与“书信”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鱼信雁书:【拼音】: yú xìn yàn shū鱼信、雁书:古代指书信。后多用以指书信。
黄耳寄书:【拼音】: huáng ěr jì shū黄耳:犬名;书:书信。黄耳为主人传递家信。 指传递家信。
雁足传书:【拼音】: yàn zú chuán shū雁:大雁;书:书信。大雁能传递书信。
雁足留书:【拼音】: yàn zú liú shū雁:大雁;书:书信。大雁能传递书信。
鱼书雁足:【拼音】: yú shū yàn zú鱼书、雁足:古代传说指书信的传递者。后多用 以指书信。
黄耳传书:【拼音】: huáng ěr chuán shū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 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鱼书雁信:【拼音】: yú shū yàn xìn泛指书信。
书不尽言:【拼音】: shū bù jìn yán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 结尾习用语。
陇头音信:【拼音】: lǒng tóu yīn xìn 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拼音】: shūbùjìnyán,yán bù jìn yì 书信。信中难 以充分表达其意。指语言、文字不容易完全确切地表达思想内容。
F. 关于信的成语
信手拈来、半信半疑、半信不信、言而有信、信誓旦旦
一、信手拈来 [ xìn shǒu niān lái ]
【解释】: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出自】:宋·苏轼《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诗:“前身子美只君是,信手拈来俱天成。”
【译文】:前一位只是长得好看,但是公子不是,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随手就来像是早就准备好似的。
二、半信半疑 [ bàn xìn bàn yí ]
【解释】: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出自】:三国·魏·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苟卜筮所以成相,虎可卜而地可择,何为半信而半不信耶?”
【译文】:如果卜筮之所以成相,老虎可以占卜而地可以选择,什么是半诚实而一半不相信吗?
三、半信不信 [ bàn xìn bù xìn ]
【解释】:指不完全相信。
【出自】:三国·魏·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苟卜筮所以成相,虎可卜而地可择,何为半信而半不信耶?”
【译文】:如果卜筮之所以成相,老虎可以占卜可以选择,什么是半信息而一半不相信吗?
四、言而有信 [ yán ér yǒu xìn ]
【解释】: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出自】:春秋 孔子《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译文】: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
五、信誓旦旦 [ xìn shì dàn dàn ]
【解释】: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
【出自】:周 孔子编订《诗经·卫风·氓》:“言笑晏晏,信誓旦旦。”
【译文】:有说有笑心喜欢,信誓旦旦定终身
G. 关于带信字的成语大全
关于带信字的成语有很多,比如:半信半疑,渺无音信,背信弃义,将信将疑,通风报信。 成语详解:
一:半信半疑[ bàn xìn bàn yí ]
详细解释
1.【解释】: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2.【出自】:三国·魏·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苟卜筮所以成相,虎可卜而地可择,何为半信而半不信耶?”
二:渺无音信[ miǎo wú yīn xìn ]
详细解释
1.【解释】:指毫无消息。亦作“渺无音讯”。
2.【出自】:巴金《发的故事·窗下》:“你不能就这样渺无音信地丢开了我,让我孤零零地信在这个陌生的大城市里。”
三:背信弃义[ bèi xìn qì yì ]
详细解释
1.【解释】: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2.【出自】:《北史·周纪下·高祖武帝》:“背惠怒邻,弃信忘义。”
四:将信将疑[ jiāng xìn jiāng yí ]
详细解释
1.【解释】:将:且,又。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
2.【出自】:唐·李华《吊古战场文》:“人或有言,将信将疑。”
五:通风报信[ tōng fēng bào xìn ]
详细解释
1.【解释】:风:风声。把对立双方中一方的机密暗中告诉另一方。
2.【出自】:清·颐锁《黄绣球》第二十回:“那掌柜的说他恶毒,跟手叫送棺材到陈府上去的通风报信,一面地保就在内看守了这掌柜的。”
H. 关于信件的成语
【白绢斜封】:古人把信写在白绢上,然后斜封邮寄.指书信.
【拜手稽首】:拜手:作揖;稽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用于书信向对方表示敬意.
【苞苴竿牍】:苞苴:蒲包,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竿牍:竹简为书,指书信,这里特指请托信.指携着礼物带着书信,去探访人.指行贿请托.
【草草不恭】:草草:杂乱不整齐的样子;恭:恭敬.草率而不恭敬.常用作书信中的自谦之辞.
【断羽绝鳞】:断绝书信.羽鳞,犹鱼雁.
【蜂媒蝶使】:花间飞舞的蜂蝶.比喻为男女双方居间撮合或传递书信的人.
【付诸洪乔】:洪乔:晋朝人,姓殷名羡,字洪乔.比喻书信遗失.
【河鱼天雁】:古传鱼雁都能传递书信,后即以之借指传送书信者.
【鸿断鱼沉】:书信断绝,音讯全无.
【鸿雁传书】:鸿雁:大雁.用其指书信往来.
【黄耳寄书】:黄耳:犬名;书:书信.黄耳为主人传递家信.指传递家信.
【寄雁传书】:指传递书信.
【蒋干盗书】:蒋干:《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蒋干盗去书信回到曹营杀自己大将.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
【陇头音信】: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冒昧陈辞,有辱清听】:清听:是对听话者的敬词.书信中常用的谦辞,表示自己出言直率,请收信人谅解、采纳.
【目断鳞鸿】:鳞鸿:鱼和雁,比喻书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书信到来.
【平安家书】:报告家人平安的书信.
【青鸟使者】:指传递书信的使者.
【书不尽言】: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书不尽意】:指文辞难充分达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指语言、文字不容易完全确切地表达思想内容.
【停云落月】:表示对亲友的怀念(旧时多用在书信里).
【言不尽意】:情意曲折深远,言语难以全部表达.常用于书信末尾,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
【雁去鱼来】:书信往来.雁、鱼均喻书信.
I. 与书信有关的成语
苞苴竿牍 苞苴:蒲包,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竿牍:竹简为书,指书信,这里特指请托信。指携着礼物带着书信,去探访人。指行贿请托。
出处:《庄子·列御寇》:“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牍。”
断羽绝鳞 断绝书信。羽鳞,犹鱼雁。
出处:元·柯丹邱《荆钗记·套书》:“因科举离乡半春,从别后断羽绝鳞。今日天教遇你们,趁良使附归音信。”
堆案盈几 堆:堆积。案:案头。公文、书信、图书等堆积满案头。原指等待处理的文凭大量积压。后也指书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出处: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
蜂媒蝶使 花间飞舞的蜂蝶。比喻为男女双方居间撮合或传递书信的人。
出处:宋·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词:“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槅。”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偏是你瘦影疏枝,不受那蜂媒蝶使。”
付诸洪乔 洪乔:晋朝人,姓殷名羡,字洪乔。比喻书信遗失。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殷洪乔作豫章郡,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既至石头,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
河鱼天雁 古传鱼雁都能传递书信,后即以之借指传送书信者。
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意马心猿萦梦寐,河鱼天雁托音书。”
鸿断鱼沉 书信断绝,音讯全无。
黄耳传书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出处:《晋书·陆机传》:“初机有俊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机乃为书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
寄雁传书 指传递书信。
出处:宋·黄庭坚《寄黄几复》诗:“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陇头音信 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出处:元·高明《琵琶记·伯喈行路》:“叹路途千里,日日思亲。青梅如豆,难寄陇头音信。”
目断鳞鸿 鳞鸿:鱼和雁,比喻书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书信到来。
书不尽言 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出处:《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书不尽意 指文辞难充分达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出处:《北齐书·文苑传·祖鸿勋》:“与阳休之书曰:‘……已矣哉,书不尽意。’”
停云落月 表示对亲友的怀念(旧时多用在书信里)。
出处:晋·陶潜《停云诗序》:“停云,思亲友也。”唐·杜甫《梦李白》诗:“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言不尽意 情意曲折深远,言语难以全部表达。常用于书信末尾,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
出处:《易·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雁去鱼来 书信往来。雁、鱼均喻书信。
出处:元·汤式《湘妃引·有所赠》曲:“莺煎燕聒惹相思,雁去鱼来传恨词。”
雁素鱼笺 指书信。
出处:明·邵璨《香囊记·途叙》:“雁素鱼笺,离愁满怀谁与传。”
音问两绝 书信与消息都断绝。亦作“音问杳然”。
鱼肠尺素 指书信。
出处:北周·庾信《谢滕王集序启》:“鱼肠尺素,凤足数行,书此谢辞,终知不尽。”
鱼肠雁足 泛指书信。
出处:唐·李绅《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诗:“鱼肠雁足望缄封,地远三江岭万重。”
鱼沉鸿断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出处:明·王玉峰《焚香记·饯别》:“又恐鱼沉鸿断,阻隔云山,衔悲饮泪有万千。”
鱼沉雁静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出处:明·高濂《瓦盆儿·题情》套曲:“未知道自别来他心可至诚,他应恨鱼沉雁静。”
鱼沉雁渺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二回:“谡如蒿目时艰,空自拊髀,兼之宝山僻在海隅,文报不通,迢递并云,鱼沉雁渺,十分懊恼。”
鱼沉雁杳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出处:唐·戴叔伦《相思曲》:“鱼沉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鱼传尺素 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指传递书信。
出处: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鱼封雁帖 泛指书信。
出处:《吴骚·步步娇·闺怨》:“湘江竭,燕山截,断鱼封雁帖。”《南宫词纪·绛都春·四时怨别》:“伤秋宋玉悲何切,盼征鸿在天外行列,烦寄却鱼封雁帖。”
鱼笺雁书 泛指书信。
出处:明·史叔考《醉罗歌·题情》套曲:“泪痕一线罗裙绣裾,相思两字鱼笺雁书。”
鱼书雁帛 泛指书信。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制度》:“则笺简二字中,便有无穷本义,鱼书雁帛而外,不有竹刺之式可为乎?”
鱼书雁帖 泛指书信。
出处:明·高濂《绛都春序·题情》套曲:“空接,鱼书雁帖,反教人添哽咽。”明·王九思《绛都春序·四时闺怨》套曲:“盼征鸿在天外,行列,烦寄却鱼书雁帖。”
鱼书雁信 泛指书信。
出处:《雍熙乐府·古调石榴花·闺思》:“总是伤情别离,则这鱼书雁信,冷清清杳无踪迹。”
咫尺之书 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宋·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欲徒手奉咫尺之书,自托于执事,将使执事何从而知之,何从而信之哉?”
2、关于写信的成语与诗句
1. 关于写信的成语【鸿雁传书】:鸿雁:大雁.用其指书信往来.
【黄耳寄书】:黄耳:犬名;书:书信.黄耳为主人传递家信.指传递家信.
【寄雁传书】:指传递书信.
【蒋干盗书】:蒋干:《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蒋干盗去书信回到曹营杀自己大将.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
【陇头音信】: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冒昧陈辞,有辱清听】:清听:是对听话者的敬词.书信中常用的谦辞,表示自己出言直率,请收信人谅解、采纳.
【目断鳞鸿】:鳞鸿:鱼和雁,比喻书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书信到来.
【平安家书】:报告家人平安的书信.
【青鸟使者】:指传递书信的使者.
【书不尽言】: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书不尽意】:指文辞难充分达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指语言、文字不容易完全确切地表达思想内容.
【停云落月】:表示对亲友的怀念(旧时多用在书信里).
【言不尽意】:情意曲折深远,言语难以全部表达.常用于书信末尾,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
【雁去鱼来】:书信往来.雁、鱼均喻书信.
【雁素鱼笺】:指书信.
【雁足传书】:雁:大雁;书:书信.大雁能传递书信.
【雁唤帆纳足留书】:雁:大雁;书:书信.大雁能传递书信.
2. 与书信有关的诗句古代书信的“美称”
河北 张木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大诗人杜甫《春望》中的诗句。信,满载着深情厚谊,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如同面聚,因而显得特别珍贵。
自古以来,书信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人们给它起了很多有趣的代称,赋予了美好的情趣。“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多么美妙的诗句,多么动人的情境!
鱼肚子里真有“尺素书”吗?古人的书信常用洁白的绢来写,长一尺左右,称为尺素,故书信即称尺素书。洁白的尺素常结成双鲤之形,古乐府诗有道:“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因此,“双鲤”为书信的代称。前面引诗中的“烹鲤鱼”并非真烹,不过是一种生动的比喻罢了。
苏武牧羊的故事许多人都知道,他曾把信缚在雁足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鸿雁传书”。所以,信又常常合称“鱼雁”,例如古诗有“长江不见鱼雁书,为遣相思梦入秦”。
在纸发明以前,古人除用绢、帛写信外,还以竹片、木片作为书写材料,称为简、札、牍,故书信有时又称“轿雀书简”、“书札”、“书牍”或“简札”、“简牍”。简札的长度和素绢一样,都取一尺左右,故信又有“尺牍”、“尺翰”、“尺书”等等美称。
纸发明以后,人们制作了一种小巧精美,专门用来题诗和写信的纸张——“笺”,并以此作为书信的代称。晏殊有词道:“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云中谁寄和没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
3. 关于书信的诗句《饮马长城窟行》
——汉·无名氏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结素鱼贻友人》
——唐·李冶
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
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家书后批二十八》
——唐·韩偓
四序风光总是愁,鬓毛衰飒涕横流.
此书未到心先到,想在孤城海岸头.
《京师得家书》
——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得家书》
——唐·杜甫
去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今日知消息,他乡且旧居.熊儿幸无恙,骥子最怜渠.临老羁孤极,伤时会合疏.二毛趋帐殿,一命侍鸾舆.北阙妖氛满,西郊白露初.凉风新过雁,秋雨欲生鱼.农事空山里,眷言终荷锄.
《赠猎骑》
——唐·杜牧
已落双雕血尚新,鸣鞭走马又翻身.
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
《渔家傲》
——宋·陆游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亦!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端州江亭得家书》
——唐·李绅
雨中鹊语喧江树,风处蛛丝飏水浔.
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
《蝶恋花》
——宋·赵令畤
尺素重重封锦字.未尽幽闺,别后心中事.佩玉采丝文竹器.愿君一见知深意.
环玉长圆丝万系.竹上斓斑,总是相思泪.物会见郎人永弃.心驰魂去神千里.
《蝶恋花》
——宋·晏几道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4. 关于寄信的诗句落花时 纳兰容若
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
笺书直恁无凭据,休说相思。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
虞美人纳兰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使青鸟兮衔书,恨独宿兮伤离居。李白
西来青鸟东飞去,愿寄一书谢麻姑。李白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
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有鹧鸪啼。李璟
鸿雁向西北,因书报天涯。李白
书无鸿雁如何寄,肠断催归作麽回。向子諲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晏几道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陆游
此情怀、纵写香笺,凭谁与寄。柳永
别来凭谁诉,空寄香笺,拟问前欢甚时更。欧阳修
香笺小字寄行云。纤腰非学楚,宽带为思君。晁补之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
汉口双鱼白锦鳞,令传尺素报情人。李白
忽逢江上春归燕,衔得云中尺素书。李白
5. 关于写信的四字成语苞苴竿牍 苞苴:蒲包,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竿牍:竹简为书,指书信,这里特指请托信。
指携着礼物带着书信,去探访人。指行贿请托。
出处:《庄子·列御寇》:“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牍。” 断羽绝鳞 断绝书信。
羽鳞,犹鱼雁。 出处:元·柯丹邱《荆钗记·套书》:“因科举离乡半春,从别后断羽绝鳞。
今日天教遇你们,趁良使附归音信。” 堆案盈几 堆:堆积。
案:案头。公文、书信、图书等堆积满案头。
原指等待处理的文凭大量积压。后也指书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出处: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 蜂媒蝶使 花间飞舞的蜂蝶。
比喻为男女双方居间撮合或传递书信的人。 出处:宋·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词:“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槅。”
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偏是你瘦影疏枝,不受那蜂媒蝶使。” 付诸洪乔 洪乔:晋朝人,姓殷名羡,字洪乔。
比喻书信遗失。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殷洪乔作豫章郡,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
既至石头,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 河鱼天雁 古传鱼雁都能传递书信,后即以之借指传送书信者。
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意马心猿萦梦寐,河鱼天雁托音书。” 鸿断鱼沉 书信断绝,音讯全无。
黄耳传书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
后比喻传递家信。 出处:《晋书·陆机传》:“初机有俊犬,名曰黄耳,甚爱之。
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机乃为书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
寄雁传书 指传递书信。 出处:宋·黄庭坚《寄黄几复》诗:“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陇头音信 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出处:元·高明《琵琶记·伯喈行路》:“叹路途千里,日日思亲。
青梅如豆,难寄陇头音信。” 目断鳞鸿 鳞鸿:鱼和雁,比喻书信。
形容望眼欲穿,盼望书信到来。 书不尽言 书:书信。
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出处:《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书不尽意 指文辞难充分达意。
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出处:《北齐书·文苑传·祖鸿勋》:“与阳休之书曰:‘……已矣哉,书不尽意。
’” 停云落月 表示对亲友的怀念(旧时多用在书信里)。 出处:晋·陶潜《停云诗序》:“停云,思亲友也。”
唐·杜甫《梦李白》诗:“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言不尽意 情意曲折深远,言语难以全部表达。
常用于书信末尾,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 出处:《易·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雁去鱼来 书信往来。雁、鱼均喻书信。
出处:元·汤式《湘妃引·有所赠》曲:“莺煎燕聒惹相思,雁去鱼来传恨词。” 雁素鱼笺 指书信。
出处:明·邵璨《香囊记·途叙》:“雁素鱼笺,离愁满怀谁与传。” 音问两绝 书信与消息都断绝。
亦作“音问杳然”。 鱼肠尺素 指书信。
出处:北周·庾信《谢滕王集序启》:“鱼肠尺素,凤足数行,书此谢辞,终知不尽。” 鱼肠雁足 泛指书信。
出处:唐·李绅《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诗:“鱼肠雁足望缄封,地远三江岭万重。” 鱼沉鸿断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出处:明·王玉峰《焚香记·饯别》:“又恐鱼沉鸿断,阻隔云山,衔悲饮泪有万千。” 鱼沉雁静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出处:明·高濂《瓦盆儿·题情》套曲:“未知道自别来他心可至诚,他应恨鱼沉雁静。” 鱼沉雁渺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二回:“谡如蒿目时艰,空自拊髀,兼之宝山僻在海隅,文报不通,迢递并云,鱼沉雁渺,十分懊恼。” 鱼沉雁杳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出处:唐·戴叔伦《相思曲》:“鱼沉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鱼传尺素 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
指传递书信。 出处: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鱼封雁帖 泛指书信。
出处:《吴骚·步步娇·闺怨》:“湘江竭,燕山截,断鱼封雁帖。”《南宫词纪·绛都春·四时怨别》:“伤秋宋玉悲何切,盼征鸿在天外行列,烦寄却鱼封雁帖。”
鱼笺雁书 泛指书信。 出处:明·史叔考《醉罗歌·题情》套曲:“泪痕一线罗裙绣裾,相思两字鱼笺雁书。”
鱼书雁帛 泛指书信。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制度》:“则笺简二字中,便有无穷本义,鱼书雁帛而外,不有竹刺之式可为乎?” 鱼书雁帖 泛指书信。
出处:明·高濂《绛都春序·题情》套曲:“空接,鱼书雁帖,反教人添哽咽。”明·王九思《绛都春序·四时闺怨》套曲:“盼征鸿在天外,行列,烦寄却鱼书雁帖。”
鱼书雁信 泛指书信。 出处:《雍熙乐府·古调石榴花·闺思》:“总是伤情别离,则这鱼书雁信,冷清清杳无踪迹。”
咫尺之书 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
6. 形容写信的词语在中国古代书信有别,书指函札,信指使人。泛称书札为书信是后来的事。换句话说,现代所说的书信古代通称为“书”。著名的书信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在现代汉语中“书”仍保留了“书信”的意思,如“家书”等。现将古代书信的别称介绍如下:
简: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人们曾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称其为竹简。
牍:古代书写用的薄而小的木片,汉代对简和牍串起来写字时,诏书律令宽不超过3尺,一般书信宽不过1尺,故将书信称为尺牍。
柬:在古代,与“简”通用,是信件、名片、贴子之类的统称,如请柬、贺柬、书柬等。
素:古代称白绢为素。用白绢(或绸)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
笺: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们题诗或作画用。一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
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的木匣子就称为函。后称信件为函,如函件、来函、公函等。
札:在古代指书信,公私文书。原意为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现仍通用“信札”一词。
7. 谁有关于书信的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这是大诗人杜甫《春望》中的诗句。信,满载着深情厚谊,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如同面聚,因而显得特别珍贵。
自古以来,书信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人们给它起了很多有趣的代称,赋予了美好的情趣。“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多么美妙的诗句,多么动人的情境! 鱼肚子里真有“尺素书”吗?古人的书信常用洁白的绢来写,长一尺左右,称为尺素,故书信即称尺素书。
洁白的尺素常结成双鲤之形,古乐府诗有道:“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
因此,“双鲤”为书信的代称。前面引诗中的“烹鲤鱼”并非真烹,不过是一种生动的比喻罢了。
苏武牧羊的故事许多人都知道,他曾把信缚在雁足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鸿雁传书”。所以,信又常常合称“鱼雁”,例如古诗有“长江不见鱼雁书,为遣相思梦入秦”。
在纸发明以前,古人除用绢、帛写信外,还以竹片、木片作为书写材料,称为简、札、牍,故书信有时又称“书简”、“书札”、“书牍”或“简札”、“简牍”。简札的长度和素绢一样,都取一尺左右,故信又有“尺牍”、“尺翰”、“尺书”等等美称。
纸发明以后,人们制作了一种小巧精美,专门用来题诗和写信的纸张——“笺”,并以此作为书信的代称。晏殊有词道:“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
8. 关于写信的好词佳句1、雪野茫茫的小草,寒冷孤寂中怀抱着“理想”取暖;征途迢迢南飞的大雁,因为“梦想”才不停地往前飞.我的梦想,但只是目前的梦想,就是考上重点.这个理想并非遥远而不可即,我锲而不舍地勤勉学习,为了应付目前的挑战,这最大的挑战就是战胜自己.
2、梦想是事业的大门,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个旅程的尽头,就有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我努力的结果.为了实现我的理想,我毫不懈怠,因为我知道:没有理想等于没有灵魂.我要证明我拥有理想,拥有灵魂.我的理想,是重点.我不质疑自己的能力,我要超越自我,实现梦想.
3、梦想是一个深渊,从跳下那一刻起,就逼迫你奋力搏击.要么,大鹏展翅,扶摇而上;要么,石沉渊底,再无声响……而我,则选择前者,我会努力奋斗,向自己的梦想一步步迈进!
4、每个人都有理想,但要让这美好的理想变成现实,关键还要看自己.在失败中振作,在振作中奋发,在奋发中取胜,这才是我们要的精神.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塌实的学习,一定会使自己的理想成真!
5、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就像天空中的繁星,看不尽,数不完.我的梦想是长大当一名天文学家,去探寻宇宙中的奥秘.每到夏天的夜晚,我都坐在院中看星星,认星星.”
6、梦想是春泥中蠢蠢欲动的种子对参天大树的向往,梦想是夏雨后含苞欲放的蓓蕾对众芳竞妍的期待,梦想是秋风里默默酝酿的果实对圆润甜美的盼望,梦想是冬雪下蛰伏搏动的生灵对和风艳阳的憧憬……
7、梦想是什么?是虚无漂渺的天上的街市.也许它本身就很可笑,本身就不可能实现,但是在一个孩子的稚嫩的心田里,在一颗天真的纯洁的童心面前,梦想是快乐、幸福和美好,是一种向往.
8、梦想之所以美妙是因为它远远地高于现实.梦想之所以诱人是因为它吸引我们坚持不懈地去努力追求.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梦想,我们称之为理想.梦想若太不切合实际就会流于空想.因此,梦想之花要植根于现实的土壤里,并且悉心培育,才可能结出成功的硕果.年青时的梦想往往因虚幻飘渺而缺少现实的根基,最终因为无本之木而枯萎.
9、年少时,我们都曾有过一些美妙、绮丽而又略显天真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就像河流边那些五光十色的鹅卵石.我们都曾陶醉于那些绚丽的颜色中.渐渐地,我们长大了,目光由脚边的鹅卵石移向前方.河流的源头,屹立着一座雄伟高峻的雪山,令人神往.我们把它称之为——理想.一个最美的字眼!
9. 形容“书信”的诗句有哪些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
释义:战争时期,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
2.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出自宋代词人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释义:应是月满时 ,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
3. “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赠猎骑》。
释义:君不要射从南边飞来的大雁,万一大雁带着家书,收信的人就收不到了。
4. “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端州江亭得家书》。
释义:拆开信封看看有什么喜事,虽然只有几行字,但是家书的分量也比千两黄金重。
5.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出自汉代无名氏的《饮马长城窟行》。
释义:叫小二开始煮鲤鱼,发现鱼的肚子里有封书信。
6.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出自唐代诗人张籍的《秋思》。
释义:洛阳城里已经刮起了秋风,想要写封家书表达思念。
7. “去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得家书》
释义:凭借游子送去书信,回信的时候带回来家书一封。
8.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出自宋代词人晏几道的《蝶恋花》。
释义:想把自己的感情写在尺素上传给心爱的人,可是大雁飞在上空,而鱼沉在水底,最终都是不了了之罢了。
9.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出自宋代词人陆游的《渔家傲》。
释义:向东望故乡山阴在哪里呢?来回相隔有一万三千里。一封家书写满纸。
10.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出自明代诗人袁凯的《京师得家书》。
释义:江水有三千里长,家书有十五行那么长。
1. 书信是以前相隔较远,暂时见不到面的人们相互交流情感与思想的工具。书信拥有悠久的历史且世界各国的人们都有使用。
2. 书信在人类的交流与沟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手机,电话与电脑这些简单快捷的交流工具遍布全球的今天,仍有一部分人情愿使用书信来互通信息。但由于信息时代的来临,书信的格式变得多种多样,不再拘泥于原有经典格式,有些甚至没有对象,即没有受体的说教议论性书信。
3. 书信中称呼父母的尊称: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4. 书信中称呼长辈的尊称: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
5. 书信中称呼师长的尊称: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
6. 书信中称呼平辈的尊称: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7. 书信中称呼同学的尊称:砚右、文几、台鉴。
8. 书信中称呼晚辈时的尊称:如唔、如面、如握、青览。
9. 书信中称呼女性的尊称: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3、和书信有关的四字成语
1. 有关书信的四字成语雁足传书、寄雁传书、蒋干盗书、黄耳寄书、鱼封雁帖
一、雁足传书
白话释义:“雁足传书”指大雁能传递书信。
朝代:东汉
作者:班固
出处:《汉书·苏武传》: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翻译: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
二、寄雁传书
白话释义:指传递书信。
朝代:宋
作者:黄庭坚
出处:《寄黄几复》诗:“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翻译: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雁传书,它却飞不过衡阳。
三、蒋干盗书
白话释义: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
朝代:明
作者:罗贯中
出处:《三国演义》:周瑜设下计策,令蒋干盗得假冒曹操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蒋干献书曹操,令斩了蔡瑁、张允。
四、黄耳寄书
白话释义:指传递家信
朝代:晋
作者:唐房玄龄
出处:《晋书·陆机传》至黄耳寄书
翻译:黄耳为主人传递家信
五、鱼封雁帖
白话释义:指书信。
朝代:古代
作者:苏州人士
出处:《吴骚·步步娇·闺怨》:“湘江竭,燕山截,断鱼封雁帖。”
翻译:湘江水枯竭,燕山断了,用鱼尾封住雁脚上的书信
2. 关于写信的四字成语苞苴竿牍 苞苴:蒲包,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竿牍:竹简为书,指书信,这里特指请托信。
指携着礼物带着书信,去探访人。指行贿请托。
出处:《庄子·列御寇》:“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牍。” 断羽绝鳞 断绝书信。
羽鳞,犹鱼雁。 出处:元·柯丹邱《荆钗销答记·套书》:“因科举离乡半春,从别后断羽绝鳞。
今日天教遇你们,趁良使附归音信。” 堆案盈几 堆:堆积。
案:案头。公文、书信、图书等堆积满案头。
原指等待处理的文凭大量积压。后也指书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出处:三族郑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 蜂媒蝶使 花间飞舞的蜂蝶。
比喻为男女双方居间撮合或传递书信的人。 出处:宋·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词:“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槅。”
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偏是你瘦影疏枝,不受那蜂媒蝶使。” 付诸洪乔 洪乔:晋朝人,姓殷名羡,字洪乔。
比喻书信遗失。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殷洪乔作豫章郡,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
既至石头,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 河鱼天雁 古传鱼雁都能传递书信,后即以之借指传送书信者。
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意马心猿萦梦寐,河鱼天雁托音书。” 鸿断鱼沉 书信断绝,音讯全无。
黄耳传书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
后比喻传递家信。 出处:《晋书·陆机传》:“初机有俊犬,名曰黄耳,甚爱之。
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机乃为书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
寄雁传书 指传递书信。 出处:宋·黄庭坚《寄黄几复》诗:“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陇头音信 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出处:元·高明《琵琶记·伯喈行路》:“叹路途千里,日日思亲。
青梅如豆,难寄陇头音信。” 目断鳞鸿 鳞鸿:鱼和雁,比喻书信。
形容望眼欲穿,盼望书信到来。 书不尽言 书:书信。
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出处:《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书不尽意 指文辞难充分达意。
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出处:《北齐书·文苑传·祖鸿勋》:“与阳休之书曰:‘……已矣哉,书不尽意。
’” 停云落月 表示对兆斗颂亲友的怀念(旧时多用在书信里)。 出处:晋·陶潜《停云诗序》:“停云,思亲友也。”
唐·杜甫《梦李白》诗:“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言不尽意 情意曲折深远,言语难以全部表达。
常用于书信末尾,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 出处:《易·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雁去鱼来 书信往来。雁、鱼均喻书信。
出处:元·汤式《湘妃引·有所赠》曲:“莺煎燕聒惹相思,雁去鱼来传恨词。” 雁素鱼笺 指书信。
出处:明·邵璨《香囊记·途叙》:“雁素鱼笺,离愁满怀谁与传。” 音问两绝 书信与消息都断绝。
亦作“音问杳然”。 鱼肠尺素 指书信。
出处:北周·庾信《谢滕王集序启》:“鱼肠尺素,凤足数行,书此谢辞,终知不尽。” 鱼肠雁足 泛指书信。
出处:唐·李绅《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诗:“鱼肠雁足望缄封,地远三江岭万重。” 鱼沉鸿断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出处:明·王玉峰《焚香记·饯别》:“又恐鱼沉鸿断,阻隔云山,衔悲饮泪有万千。” 鱼沉雁静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出处:明·高濂《瓦盆儿·题情》套曲:“未知道自别来他心可至诚,他应恨鱼沉雁静。” 鱼沉雁渺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二回:“谡如蒿目时艰,空自拊髀,兼之宝山僻在海隅,文报不通,迢递并云,鱼沉雁渺,十分懊恼。” 鱼沉雁杳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出处:唐·戴叔伦《相思曲》:“鱼沉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鱼传尺素 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
指传递书信。 出处: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鱼封雁帖 泛指书信。
出处:《吴骚·步步娇·闺怨》:“湘江竭,燕山截,断鱼封雁帖。”《南宫词纪·绛都春·四时怨别》:“伤秋宋玉悲何切,盼征鸿在天外行列,烦寄却鱼封雁帖。”
鱼笺雁书 泛指书信。 出处:明·史叔考《醉罗歌·题情》套曲:“泪痕一线罗裙绣裾,相思两字鱼笺雁书。”
鱼书雁帛 泛指书信。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制度》:“则笺简二字中,便有无穷本义,鱼书雁帛而外,不有竹刺之式可为乎?” 鱼书雁帖 泛指书信。
出处:明·高濂《绛都春序·题情》套曲:“空接,鱼书雁帖,反教人添哽咽。”明·王九思《绛都春序·四时闺怨》套曲:“盼征鸿在天外,行列,烦寄却鱼书雁帖。”
鱼书雁信 泛指书信。 出处:《雍熙乐府·古调石榴花·闺思》:“总是伤情别离,则这鱼书雁信,冷清清杳无踪迹。”
咫尺之书 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
3. 带有信的四字词语或成语半信半疑 半:二分之一;信:相信;疑:怀疑。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
陇头音信 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渺无音信 指毫无消息
背信弃义 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不言而信 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笃信好学 笃信:忠实地信仰。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勤学好问。
风信年华 指女子二十四岁时。
果于自信 果:果敢。形容过分自信。
4. 跟信有关的成语半信半疑、
信誓旦旦、
难以置信、
信口开河、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善男信女、
通风报信、
信口雌黄、
言必信,行必果、
背信弃义、
信以为真、
言而不信、
深信不疑、
将信将疑、
尽信书不如无书、
笃信好学、
言信行果、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贞信之行、
意忌信谗、
韩信用兵,多多益办、
讷直守信、
信以传信,疑以传疑、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5. 带有信的四字词语或成语半信半疑 半信不信 半疑半信 抱柱之信 背信弃义 背义负信 不言而信 笃信好学 风信年华 寡信轻诺 果刑信赏 果于自信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韩信用兵,多多益办 花信年华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将信将疑 讲信修睦 尽信书不如无书 陇头音信 履信思顺 鸾音鹤信 美言不信 渺无音信 民保于信 难以置信 偏听偏信 偏信则暗 破除迷信 弃义倍信 轻诺寡信 轻言寡信 诎寸信尺 取信于民 取信于人 去食存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善男信女 赏罚信明 赏信罚必 赏信罚明 深信不疑 贪而无信 通风报信 通风讨信 威信扫地 尾生之信 谓予不信 无征不信 孝悌忠信 信笔涂鸦 信步而行 信而好古 信而有征 信而有证 信及豚鱼 信口雌黄 信口胡言 信口开呵 信口开喝 信口开合 信口开河 信马由缰 信赏必罚 信誓旦旦 信手拈来 信守不渝 信言不美 信以为真 言必信,行必果 言而不信 言而无信 言而有信 言信行果 言行信果 昂首信眉 杳无信息 杳无音信 疑信参半 音信杳无 鱼书雁信 云期雨信 自信不疑。
4、送急信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1. 信四字词语有哪些信四字词语有哪些 :
半信半疑、
信誓旦旦、
难以置信、
信口开河、
善男信女、
通风报信、
信口雌黄、
深信不疑、
言而不信、
将信将疑、
信以为真、
背信弃义、
笃信好学、
去食存信、
言信行果、
讷直守信、
意忌信谗、
贞信之行、
弃信忘义、
信及豚鱼、
信嘴胡说、
姑妄信之、
言而无信、
弃信违义、
徙木为信、
信受奉行、
疑信参半、
偏听偏信、
鱼书雁信、
信而有征
陇头音信、
信马由缰、
信外轻毛、
威信扫地、
推诚相信、
偏信则暗、
鱼水雁信、
信手拈来、
言而有信、
谓予不信、
自信不疑、
贪而无信、
不令而信、
信口胡诌、
履信思顺、
似信非信、
花信年华、
民保于信、
鱼信雁书、
昂首信眉、
讲信修睦、
孝悌忠信、
睦友以信、
信口胡说、
治兵以信、
忠信乐易、
达诚申信、
小忠小信、
取信于民、
轻诺寡信
信以为实、
果于自信、
信使往还、
违信背约、
惇信明义、
信言不美、
果刑信赏、
信步而行、
信笔涂鸦、
一言之信、
诎寸信尺、
一枝春信、
信不由衷、
赏信必罚、
杖莫如信、
卬首信眉、
云期雨信、
物微志信、
信使往来、
鸾音鹤信、
半信不信、
笃销顷信好古、
信以为本、
青鸟传信、
破除迷信、
一言立信、
信而好古、
无征不信、
不言而信、
弃义倍信
尾生之信、
抱柱之信、
信步漫游、
赏罚不信、
一诎一信、
忠款诚信、
纳忠效信
2. 用信组成的四字成语有什么用信组成的四字成语有:半信半疑、将信将疑、信口开河、言而无信、信以为真等。
一:半信半疑[ bàn xìn bàn yí ]
1、【解释】: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2、【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四回:“众人听了,也都半信半疑。”
3、【示例】:广告上说,喝了某种口服液就能变得聪明,我对此半信半疑。
二:将信将疑[ jiāng xìn jiāng yí ]
1、【解释】:将:且,又。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
2、【出自】:《儿女英雄传》第十回:"大家听了,将信将疑,面面相觑。"
3、【示例】:荣禄对他是持着戒心的,所以这番愤激之言,在将信将疑之间。 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三:信口开河[ xìn kǒu kāi hé ]
1、【解释】: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2、【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九回:“村老老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底。”
3、【示例】:大伙明知这是他信口开河,胡编的故枯租事,但就是百听不厌。
四:言而无信[ yán ér wú xìn ]
1、【解释】: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
2、【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一回:“老孙若不与你,恐人说我言而无信。”
3、【示例】:说过的话一定要做到,哪怕是很愚蠢的,也总比言而无信的好。
五:信以为真[ xìn yǐ wéi zhēn ]
1、【解释】:相信他是真的。指把假的当作真的。
2、【出自】:明·冯梦亏败陆龙《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只因他平日冒称是宰相房玄龄之后,在人前夸炫家世,同僚中不知他的来历,信以为真,把他十分敬重。”
3、【示例】:宝玉又问他地名庄名,来往远近,坐落何方,刘老老便顺口诌了出来。宝玉信以为真。 清·曹雪琴《红楼梦》第三十九回
3. 表示诚实守信的四字词语有哪些童叟无欺.货真价实抱诚守真:志在真诚,恪守不违。
赤诚相待:极真诚、忠诚。以至诚之心待人。
诚心诚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诚心实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诚心正意:心意真诚恳切。形容对人十分真挚诚恳。亦作“诚心诚意”。
犬马之诚:比喻诚心实意。一般谦称自己的诚意。
信守不渝:坚守信用不变。
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言信行果: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言行信果: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一诺千金: 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一言为定: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比喻一言为定,决不反悔。
一言九鼎: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季路一言:比喻信用极好。
4. 信字收尾的四字词语有哪些不言而信 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果于自信 果:果敢。形容过分自信。
民保于信 指执政的人有信还要有义,才能受到人民拥护。
难以置信 不容易相信。
破除迷信 原指从宗教迷信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现也指解放思想,扫除自卑感,树立敢想、敢说、敢干的新风格。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通风报信 把对立双方中一方的机密暗中告诉另一方。
尾生之信 尾生: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他为守约而甘心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
言而有信 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抱柱之信 用以表示坚守信约。
陇头音信 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鸾音鹤信 比喻仙界的音信。
去食存信 比喻宁可失去粮食而饿死,也要坚持信义。
孝悌忠信 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忠于君主,取信于朋友的封建社会的应具备的道德标准。
鱼书雁信 泛指书信。
5、带信字的成语有哪些
问题一:关于带信字的成语大全 带信字的成语 :
信口开喝、
风信年华、
取信于人、
言信行果、
意忌信谗知埋、
笃信好学、
信口开河、
信口开合、
贞信之行、
弃信忘义、
信口胡言、
通风讨信、
背义负信、
善男信女、
言而无信、
去食存信、
音信杳无、
讷直守信、
谓予不信、
徙木为信、
威信扫地、
信受奉行、
信而有征、
信嘴胡说、
鱼书雁信、
信誓旦旦、
弃信违义、
信马由缰、
姑妄信之、
疑信参半
偏听偏信、
信以传信,疑以传疑、
不令而信、
信及豚鱼、
鱼水雁信、
推诚相信、
渺无音信、
陇头音信、
贪而无信、
偏信则暗、
鱼书e信、
美言不信、
信而有证、
花信年华、
信口雌黄、
违信背约、
信笔涂鸦、
小忠小信、
信手拈来、
昂首信眉、
云期雨信、
治兵以信、
履信思顺、
半信不信、
讲信修睦、
信口胡诌、
信口胡说、
杳无音信、
诎寸信尺、
言而有信
问题二:带有信字的成语有哪些 半信半疑、
信誓旦旦、
难以置信、
信口开河、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善男信女、
信口雌黄、
言必信,行必果、
通风报信、
背信弃义、
信以为真、
深信不疑、
言而不信、
尽信书不如无书、将信将疑、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言信行果、
意忌信谗、
韩信用兵,多多益办、
笃信好学、
贞信之行、
弃信忘义、
言而无信、
去食存信、
讷直守信、
谓予不信
问题三:带信字的词有哪些 带信字的词有哪些 :
不信、信封、信用、相信、信心、自信、信息、书信、信箱、信赖、
诚信、信守、信任、信奉、信服、笃信、信笺、虔信、信石、信托、
轻信、信函、信号、贺信、信物、凭信、取信、信条、凶信、深信、
信手、花信、信风、信贷、迷信、密信、口信、信誉、信据、荒信
问题四:带个信字的成语 半信半疑、
信誓旦旦、
难以置信、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善男信女、
信口开河、
信口雌黄、
言必信,行必果、
通风报信、
信以为真、
深信不疑、
背信弃义、
尽信书不如无书、
将信将疑、
言而不信、
笃信好学、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意忌信谗、
贞信之行、
去食存信、
信嘴胡说、
韩信用兵,多多益办、
信以传信,疑以传疑、
徙木为信、大猛带
信而有征
问题五:带信的成语有哪些 半信半疑、
信誓旦旦、
难以置信、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信口开河、
善男信女、
通风报信、
信口雌黄、
言必信,行必果、
深信不疑、
尽信书不如无书、
言而不信、
将信将疑、
信以为真、
背信弃义、
笃信好学、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去食存信、
言信行果、
讷直守信、
意忌信谗、
贞信之行、
韩信用兵,多多益办、
弃信忘义、
信及豚鱼、
信嘴胡说
问题六:信字的成语有哪些? 信手拈来: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信马由缰:信、由:听任。骑着马无目的地闲逛。比喻随便走走。也比喻无主见,随外力而转移。
信以为真:相信他是真的。指把假的当作真的。
信守不渝:坚守信用不变。
信口胡言:随口乱说。指毫无根据、不负责任地瞎说。
信口雌黄:信:任凭,听任;雌黄:即鸡冠石,黄色矿物,用作颜料。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比喻不顾滚芦事实,随口乱说。
信誓旦旦: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
信口开河: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
6、有关信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1. 信四字词语有哪些信四字词语有哪些 :半信半疑、信誓旦旦、难以置信、信口开河、善男信女、通风报信、信口雌黄、深信不疑带如、言而不信、将信将疑、信以为真、背信弃义、笃信好学、去食存信、言信行果、讷直守信、意忌信谗、贞信之行、弃信忘义、信及豚鱼、信嘴胡说、姑妄信之、言而无信、弃信违义、徙木为信、信受奉行、疑信参半、偏听偏信、鱼书雁信、信而有征陇头音信、信马由缰、信外轻毛、威信扫地、推诚相信、偏信则暗、鱼水雁信、信手拈来、言而有信、谓予不信、自信不疑、贪而无信、不令而信、信口胡诌、履信思顺、似信非信、花信年华、民保于信、鱼信雁书、昂首信眉、讲信修睦、孝悌忠信、睦友以信、信口胡说、治兵以信、忠信乐易、达诚申信、小忠小信、取信于民、轻诺寡信信以为实、果于自信、信使往还、违信背约、惇信明陵行拆义、信言不美、果刑信赏、信步而行、信笔涂鸦、一言之信、诎寸信尺、一枝春信、信不由衷、赏信必罚、杖莫如信、卬首信眉、云期雨信、物微志信、信使往来、鸾音鹤信、半信不信、笃信好古、信以为本、青鸟尺枣传信、破除迷信、一言立信、信而好古、无征不信、不言而信、弃义倍信尾生之信、抱柱之信、信步漫游、赏罚不信、一诎一信、忠款诚信、纳忠效信。
2. 带有信的四字词语或成语信口开合 半信半疑 半信不信 半疑半信 抱柱之信
背信弃义 背义负信 不言而信 笃信好学 风信年华
寡信轻诺 果刑信赏 果于自信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韩信用兵,多多益办
花信年华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将信将疑 讲信修睦 尽信书不如无书
陇头音信 履信思顺 鸾音鹤信 美言不信 民保于信
渺无音信 难以置信 偏听偏信 偏信则暗 破除迷信
弃义倍信 轻诺寡信 轻言寡信 诎寸信尺 取信于民
取信于人 去食存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善男信女 赏罚信明
赏信罚必 赏信罚明 深信不疑 贪而无信 通风报信
通风讨信 威信扫地 尾生之信 谓予不信 无征不信
孝悌忠信 信笔涂鸦 信步而行 信而好古 信而有征
信而有证 信及豚鱼 信口雌黄 信口胡言 信口开呵
信口开喝 信口开合 信口开河 信马由缰 信赏必罚
信誓旦旦 信手拈来 信守不渝 信言不美 信以为真
言必信,行必果 言而不信 言而无信 言而有信 言信行果
言行信果 昂首信眉 杳无信息 杳无音信 疑信参半
音信杳无 鱼书雁信 云期雨信 自信不疑
3. “信”的四字词语有哪些1信口开河。2背信弃义 。 3半信半疑。4难以置信。5信男善女。
释义:
1信口开河[xìn kǒu kāi hé]: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2背信弃义[bèi xìn qì yì]:违背诺言,不讲道义,多指朋友间出卖友谊。多用于揭露、指责、谴责的场合。
3半信半疑[]bàn xìn bàn yí]: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4难以置信[nán yǐ zhì xìn]:汉语成语,意思是出乎意料,让人很难相信。
5信男善女[shàn nán xìn nǚ]:原指皈依佛教的人。后泛指虔诚信奉佛教的男女。
4. 字的四字成语,信字的四字词语组词字的四字成语
1. 金字招牌[jīn zì zhāo pái]
旧时店铺为显示资金雄厚而用金箔贴字的招牌。现比喻高人一等可以炫耀的名义或称号。也比喻名誉好。
2. 白纸黑字[bái zhǐ hēi zì]
白纸上写下了黑字。 比喻有确凿的文字凭据,不容抵赖或悔改。
3. 字正腔圆[zì zhèng qiāng yuán]
形容吐字准确,唱腔圆熟。
4. 字里行间[zì lǐ háng jiān]
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
5. 一字一句[yī zì yī jù]
形容人说话清楚从容。
6. 字字珠玑[zì zì zhū jī]
珠玑:珠子。 每个字都像珍珠一样。比喻说话、文章的词句十分优美。
信字的四字词语
1. 半信半疑[bàn xìn bàn yí]
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 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2. 满怀信心[mǎn huái xìn xīn]
心中充满自信心。胡采 《序》:“以 阎兴 为核心的党组织和党的领导……是忠心耿耿和满怀信心地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 萧乾 《斯诺与中国新文艺运动--记》:“他对三十年代我国新创作。
3. 信誓旦旦[xìn shì dàn dàn]
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
4. 杳无音信[yǎo wú yīn xìn]
音信:消息,回信。没有一点消息。
5. 难以置信[nán yǐ zhì xìn]
不容易相信。
6. 信口开河[xìn kǒu kāi hé]
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5. 带有信字的成语有哪些半信半疑、信誓旦旦、难以置信、信口开河、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信口雌黄、善男信女、通风报信、信以为真、深信不疑、言必信,行必果、言而不信、尽信书不如无书、将信将疑、背信弃义、笃信好学、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讷直守信、姑妄信之、言信行果、去食存信、信以传信,疑以传疑、自信不疑、贞信之行等。
一、自信不疑 [ zì xìn bù yí ]
【解释】:相信自己,绝不怀疑。
【出自】: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为政之日,自信而不疑。”
【译文】:在当政的时候,相信自己,绝不怀疑。
二、言信行果 [ yán xìn xíng guǒ ]
【解释】: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出自】:清 梁启超《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发端及其略传》:“正直谨严,言信行果。”
【译文】:做人要正直谨慎严格,说了一定要守信做事一定要办到。
三、尽信书不如无书 [ jìn xìn shū bù rú wú shū ]
【解释】: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出自】:宋·陆九渊《政之宽猛孰先论》:“鸣呼,尽信书不如无书。”
【译文】:呼应道,如果是拘泥于书上的东西不如还没有看过这本书。
四、言必信,行必果 [ yán bì xìn,xíng bì guǒ ]
【解释】:说话一定要算数,行动一定要坚决、果断。
【出自】:春秋 孔子《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kēng)硁然小人哉。”
【译文】:说话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结果,不问是非固执己见是小人啊。
五、信以为真 [ xìn yǐ wéi zhēn ]
【解释】:相信他是真的。指把假的当作真的。
【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只因他平日冒称是宰相房玄龄之后,在人前夸炫家世,同僚中不知他的来历,信以为真,把他十分敬重。”
6. 含有“信”字的成语有哪些半信半疑 半信不信 半疑半信 抱柱之信 背信弃义
背义负信 不言而信 笃信好学 风信年华 寡信轻诺
果刑信赏 果于自信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韩信用兵,多多益办 花信年华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将信将疑 讲信修睦 尽信书不如无书 陇头音信
履信思顺 鸾音鹤信 美言不信 渺无音信 民保于信
难以置信 偏听偏信 偏信则暗 破除迷信 弃义倍信
轻诺寡信 轻言寡信 诎寸信尺 取信于民 取信于人
去食存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善男信女 赏罚信明 赏信罚必
赏信罚明 深信不疑 贪而无信 通风报信 通风讨信
威信扫地 尾生之信 谓予不信 无征不信 孝悌忠信
信笔涂鸦 信步而行 信而好古 信而有征 信而有证
信及豚鱼 信口雌黄 信口胡言 信口开呵 信口开喝
信口开合 信口开河 信马由缰 信赏必罚 信誓旦旦
信手拈来 信守不渝 信言不美 信以为真 言必信,行必果
言而不信 言而无信 言而有信 言信行果 言行信果
昂首信眉 杳无信息 杳无音信 疑信参半 音信杳无
鱼书雁信 云期雨信 自信不疑
7. 关于写信的四字成语苞苴竿牍 苞苴:蒲包,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竿牍:竹简为书,指书信,这里特指请托信。
指携着礼物带着书信,去探访人。指行贿请托。
出处:《庄子·列御寇》:“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牍。” 断羽绝鳞 断绝书信。
羽鳞,犹鱼雁。 出处:元·柯丹邱《荆钗记·套书》:“因科举离乡半春,从别后断羽绝鳞。
今日天教遇你们,趁良使附归音信。” 堆案盈几 堆:堆积。
案:案头。公文、书信、图书等堆积满案头。
原指等待处理的文凭大量积压。后也指书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出处: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 蜂媒蝶使 花间飞舞的蜂蝶。
比喻为男女双方居间撮合或传递书信的人。 出处:宋·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词:“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槅。”
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偏是你瘦影疏枝,不受那蜂媒蝶使。” 付诸洪乔 洪乔:晋朝人,姓殷名羡,字洪乔。
比喻书信遗失。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殷洪乔作豫章郡,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
既至石头,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 河鱼天雁 古传鱼雁都能传递书信,后即以之借指传送书信者。
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意马心猿萦梦寐,河鱼天雁托音书。” 鸿断鱼沉 书信断绝,音讯全无。
黄耳传书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
后比喻传递家信。 出处:《晋书·陆机传》:“初机有俊犬,名曰黄耳,甚爱之。
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机乃为书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
寄雁传书 指传递书信。 出处:宋·黄庭坚《寄黄几复》诗:“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陇头音信 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出处:元·高明《琵琶记·伯喈行路》:“叹路途千里,日日思亲。
青梅如豆,难寄陇头音信。” 目断鳞鸿 鳞鸿:鱼和雁,比喻书信。
形容望眼欲穿,盼望书信到来。 书不尽言 书:书信。
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出处:《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书不尽意 指文辞难充分达意。
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出处:《北齐书·文苑传·祖鸿勋》:“与阳休之书曰:‘……已矣哉,书不尽意。
’” 停云落月 表示对亲友的怀念(旧时多用在书信里)。 出处:晋·陶潜《停云诗序》:“停云,思亲友也。”
唐·杜甫《梦李白》诗:“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言不尽意 情意曲折深远,言语难以全部表达。
常用于书信末尾,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 出处:《易·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雁去鱼来 书信往来。雁、鱼均喻书信。
出处:元·汤式《湘妃引·有所赠》曲:“莺煎燕聒惹相思,雁去鱼来传恨词。” 雁素鱼笺 指书信。
出处:明·邵璨《香囊记·途叙》:“雁素鱼笺,离愁满怀谁与传。” 音问两绝 书信与消息都断绝。
亦作“音问杳然”。 鱼肠尺素 指书信。
出处:北周·庾信《谢滕王集序启》:“鱼肠尺素,凤足数行,书此谢辞,终知不尽。” 鱼肠雁足 泛指书信。
出处:唐·李绅《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诗:“鱼肠雁足望缄封,地远三江岭万重。” 鱼沉鸿断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出处:明·王玉峰《焚香记·饯别》:“又恐鱼沉鸿断,阻隔云山,衔悲饮泪有万千。” 鱼沉雁静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出处:明·高濂《瓦盆儿·题情》套曲:“未知道自别来他心可至诚,他应恨鱼沉雁静。” 鱼沉雁渺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二回:“谡如蒿目时艰,空自拊髀,兼之宝山僻在海隅,文报不通,迢递并云,鱼沉雁渺,十分懊恼。” 鱼沉雁杳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出处:唐·戴叔伦《相思曲》:“鱼沉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鱼传尺素 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
指传递书信。 出处: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鱼封雁帖 泛指书信。
出处:《吴骚·步步娇·闺怨》:“湘江竭,燕山截,断鱼封雁帖。”《南宫词纪·绛都春·四时怨别》:“伤秋宋玉悲何切,盼征鸿在天外行列,烦寄却鱼封雁帖。”
鱼笺雁书 泛指书信。 出处:明·史叔考《醉罗歌·题情》套曲:“泪痕一线罗裙绣裾,相思两字鱼笺雁书。”
鱼书雁帛 泛指书信。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制度》:“则笺简二字中,便有无穷本义,鱼书雁帛而外,不有竹刺之式可为乎?” 鱼书雁帖 泛指书信。
出处:明·高濂《绛都春序·题情》套曲:“空接,鱼书雁帖,反教人添哽咽。”明·王九思《绛都春序·四时闺怨》套曲:“盼征鸿在天外,行列,烦寄却鱼书雁帖。”
鱼书雁信 泛指书信。 出处:《雍熙乐府·古调石榴花·闺思》:“总是伤情别离,则这鱼书雁信,冷清清杳无踪迹。”
咫尺之书 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
7、送字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1. 送开头四字成语送佛送到西天 比喻做好事做到底。
送故迎新 旧指欢送卸任的官吏,迎接新来接替的..
送往事居 往:死者;居:生者。礼葬死者,奉养..
送往迎来 走的欢送,来的欢迎。形容忙于交际应..
送抱推襟 真诚相待的意思。
送佛送到西 比喻做好事做到底。
送旧迎新 送走旧的,迎来新的。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君:敬称对方;
送暖偷寒 元曲中指暗中为男女私情牵线撮合。
送暖偎寒 元曲中指暗中为男女私情牵线撮合。
送去迎来 形容忙于交际应酬。同“送往迎来”。
送往劳来 形容忙于交际应酬。同“送往迎来”。
送往视居 礼葬死者,奉养生者。同“送往事居”。
送眼流眉 犹言眉来眼去。指男女以眉目传情。
2. “往”字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往古来今、往蹇来连、往来如梭、往哲是与、往渚还汀。
1、往古来今
【拼音】: wǎng gǔ lái jīn
【解释】: 指自古至今。
【出处】: 西汉·刘安《淮南子·齐俗训》:“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造句】:
恰如冢中的白骨,往古来今,总要以它的永久来傲视少女颊上的轻红似的。
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2、往蹇来连
【拼音】: wǎng jiǎn lái lián
【解释】: 指往来皆难;进退皆难。
【造句】:
登山到半山腰时突然下起了雨,这真让我们往蹇来连。
这边不满意,那边有意见,弄得我往蹇来连,不知如何是好了。
3、往来如梭
【拼音】: wǎng lái rú suō
【解卜迅释】: 梭:织布时迁引纬线在经线中来回穿织的工具。来来去去象穿梭一样。形容来去频繁。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一回:“雷震子观看,只见稀奇景致,雅韵幽栖,藤缠谨游桧柏,竹插颠崖,狐兔往来如梭,鹿鹤唳鸣前后,见了些灵芝隐绿草,梅子在青枝,看不尽山中异景。”
【造句】:
宕中以大船为经,小船为纬,游冶子弟,轻舟鼓吹,往来如梭。
平日里空旷的河滩上帆桅林立,当年水码头往来如梭、街市繁华热闹的场面如今再次重现在人们面前。
4、往哲是与
【拼音】: wǎng zhé shì yǔ
【解释】: 往哲:先哲,前贤;与:赞许。古代圣贤所赞许的。
【出处】: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夫迷涂知反,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造句】:
尊老爱幼不仅仅是优良美德,也是往哲是与的。
5、往渚还汀
【拼音】: wǎng zhǔ huán tīng
【解释】: 指往返都须渡水。
【造句】:
小伙子的心上人住在江的那边,每次见面他都往渚还汀。
3. 日字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日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
日积月累、
日月如梭、
日臻完善、
日削月割、
日日夜夜、
日新月异、
日夜兼程、
日行千里、
日理万机、
日昃之劳、
日程月课、
日亲以察、
日湮月塞、
日高三丈、
日落千丈、
日许多时、
日光玉洁、
日慎一日、
日月参辰、
日滋月益、
日亲日近、
日试万言、
日月无私、
日角偃月、
日角龙颜、
日甚一日、
日薄崦嵫、
日征月迈、
日富月昌、
日薄桑榆
4. 一字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一触即发、
一呼百应、
一槌定音、
一飞冲天、
一生一世、
一见钟情、
一锤定音、
一双两好、
一无所有、
一叶知秋、
*** 、
一蹴而就、
一路顺风、
一丝不苟、
一丘之貉、
一诺千金、
一帆风顺、
一鸣惊人、
一统祥弊销天下、
一石二鸟、
一衣带水、
一叶障目、
一如既往、
一事无成、
一往无前、
一马当先、
一线生机、
一针见血、
一劳永逸、
一筹莫展一言难尽、
一马平川、
一曝十寒、
一鼓作气、
一举两得、
一以贯之、
一五一十、
一物降一物、
一字千金、
一言九鼎、
一气呵成、
一手遮天、
一见如故、
一应俱全、
一语中的、
一往情深、
一厢情愿、
一意孤行、
一挥而就、
一网打尽、
一失足成千古恨、
一寸光阴一寸金、
一饭千金、
一泻千里、
一知半解、
一成不变、
一箭双雕、
一心一意、
一塌糊涂、一言以蔽之、
一蹶不振、
一颦一笑、
一路风尘、
一文不名、
一言为定、
一见倾心、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视同仁、
一毛不拔、
一笑倾城、
一琴一鹤、
一团和气、
一孔之见、
一本正经、
一目了然、
一席之地、
一脉相承、
一张一弛、
一拍即合、
一笑千金、
一念之差、
一路平安、
一傅众咻、
一览无余、
一技之长、
一夫当关、
一掷千金、
一暴十寒.
5. 书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书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 书声琅琅、书香世家、书香门第、书画卯酉、书生之见、书记翩翩、书富五车、书功竹帛、书通二酉、书剑飘零、书缺简脱、书声朗朗、书缺有间、书空咄咄、书香铜臭、书囊无底、书符咒水 书(汉字) 书,(Book,shū)从聿从曰,上古结细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许愼·说文序》黄帝之史仓颉初造书契,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卽谓之字。著於竹帛谓之书。
书者,如也。 1. 成本的著作:~籍。
~刊。~稿。
~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
~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2. 信:~信。~札。
~简。~函; 3. 文件:证~。
说明~。聘~; 4. 写字或写的字:~法。
~写。~桌。
~案。~画; 5. 写文章:大~特~。
罄竹难~; 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9.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中文名 书 外文名 book 拼 音 shū 注 音 ㄕㄨ 部 首 横折 总笔画 4 五 笔 NNHY 仓 颉 IDS 简体字笔顺 横折、横折钩、竖、点。 繁体字笔顺 横折横横竖竖横折横横 繁体字 书 词语解释 书动词 例:书,箸也。
——《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
“书的行草”沈艳松 例:五曰六书。——《周礼·保氏》 例:作书。
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后世以墨写于纸。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例:易之以书契。——《易·系辞》 例:书者,以笔画记之辞。
——《尚书序》疏 例:子张书诸绅。——《论语·卫灵公》 例: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史记·陈涉世家》 例: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例:众言同,于是乎书。
——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书候(写信问候);书孽(记载罪恶);书记手(担任抄写文书等的书吏);书画卯酉(上下班);书文(撰文并书写);书抄(指手抄本);书具(书写工具,文具);书券(书写契约);书砚(砚台);书狱(书写狱词);书命(书写诏书、命令);书格(一种文具,书写时用以支臂,使腕压着纸,以防墨污);书帖(书写简贴)。 例:今大将军问事,但令我书可邪?——《资治通鉴》。
胡三省注:“书可,画可也。” 简体写法 例:书,凡载籍谓之书。
——《正字通》 例:申子、韩子皆著书。——《史记·韩非列传》 例: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论语·先进》 例: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
——《史记·礼书》索隐 例:饱读节寰公(袁可立)所藏经史,而尤好金箱玉版之书。――明陈继儒《袁伯应诗集序》 例: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之书而告之曰。——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例: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书名词 又如:史书(历史书);图书(图和书。泛指书籍);书客(卖书籍、文具的商贩);书香之族(世代读书的家庭);书香 中国书法 一脉(知书达理的家风);书包翻身(指穷读书人发迹);书谜儿(将书中的话作成的谜语);书帕(礼金。
明代官场习惯用书籍、手帕作礼物,称书帕);书剑(书和剑。古代文人随身携带之物。
后亦指文人生涯);书笈(小书箱);书仪(托名买书而馈赠的礼金);书腐(蛀书虫。喻指迂腐的文人);书心儿(一部书中最精彩的章节);书劫(书籍的劫难);书会(宋元时戏曲作者、说话人共同组织的社团);书呆(只知啃书本的人);书城(书籍环列如城,言其多);书脑(书籍装订时打眼穿线的部分);书阁(收藏书籍的地方);书录(图书目录);书囊(盛书籍的袋子)。
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例: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唐·杜甫《石壕吏》 例: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资治通鉴》 例:差徭驿递最繁苛,公(袁可立)贻书郡守。
——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又如:书介(传达书信的使人);书尾(书信、信函的末尾);书呈(亦作“书程”。给上司或长辈写的信,信函);书字(书);书办(管办文书的官吏);书启师爷(管文书的幕友);书役(管理文书的小吏);书尺(尺牍,书信);书素(书信);书筒(古代盛书信的筒。
亦指书信);书题(指书信);书缄(书信) 例: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战国策·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例: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乐府诗集·木兰诗》 例:桓公病益增,管仲忧之。悬书于门:“如有能言公所见之鬼者,当赠以封邑三分之一。”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例:公(袁可立)司理吴中,执简柱下,上书忤当路,削籍二十六载。——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例:先生有所陈奏,则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而已。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证书;保证书;说明书;书可(批阅公文,书字认可);书禀(文书);书文(文书);书府(收藏文书图籍的府库);书佐(主办文书的佐吏);书办(管办文书的属吏) 网络书法:“书” 例:悦亲戚之情话,乐琴。
6. “愿”字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愿受长缨 、愿闻其详 、愿者上钩、愿闻显据,以核理实、愿赌服输
1.愿受长缨
【拼音】:yuàn shòu cháng yīng
【解释】:长缨:长绳子,比喻革命力量。比喻愿为国家效力。
【造句】: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2. 愿闻其详
【拼音】:[yuàn wén qí xiáng]
【释义】:愿意听取详细的解释。带有请求说明的意味。
【造句】:这种偏爱的原因何在,我不太明白。请您解释一下,我愿闻其详。
3 愿者上钩
【拼音】:[yuàn zhě shàng gōu]
【释义】: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造句】:你为什么怪我?你是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4. 愿闻显据,以核理实
【拼音】:[yuàn wén xiǎn jù,yǐ hé lǐ shí]
【释义】:愿意听到明显的证据,以核实事理与客观实际。
【出处】:出自《辩戴法兴难新历》
5.愿赌服输
【拼音】:[yuàn dǔ fú shū]
【释义】既然自愿参加的赌博,赌输的后果就要心悦诚服地承担,同义为“甘拜下风”。
【造句】这世上有什么百分之百肯定的事?愿赌服输罢了。
8、送书信的成语?
Ⅰ 代表书信的成语
陇头音信
lǒng tóu yīn xìn
【解释】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出处】元·高明《琵琶记·伯喈行路》:“叹路途千里,日日思亲。青梅如豆,难寄陇头音信。”
【结构】偏正式成语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书信
【成语故事】南朝时候,宋朝的陆凯与文人范晔关系特别好,经常书信往来。一天陆凯在江南采得梅花一枝,并做诗一首:“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寄给长安的范晔。范晔收到后感动万分。
Ⅱ 关于写信的成语
【鸿雁传书】:鸿雁:大雁.用其指书信往来.
【黄耳寄书】:黄耳:犬名;书:书信.黄耳为主人传递家信.指传递家信.
【寄雁传书】:指传递书信.
【蒋干盗书】:蒋干:《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蒋干盗去书信回到曹营杀自己大将.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
【陇头音信】: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冒昧陈辞,有辱清听】:清听:是对听话者的敬词.书信中常用的谦辞,表示自己出言直率,请收信人谅解、采纳.
【目断鳞鸿】:鳞鸿:鱼和雁,比喻书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书信到来.
【平安家书】:报告家人平安的书信.
【青鸟使者】:指姿物传递书信的使者.
【书不尽言】: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差中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书不尽意】:指文辞难充分达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指语言、文字不容易完全确切地表达思想内容.
【停云落月】:表示对亲友的怀念(旧时多用在书信里).
【言不尽意】:情意曲折深远,言语难以全部表达.常用于书信末尾,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
【雁去鱼来】:书信往来.雁、鱼均喻书信.
【雁素鱼笺】:指书信.
【雁足传书】:雁:大雁;书:书信.大雁能传递书信.
【雁足留书】:雁:大雁;书:书信.大雁能传递书信.
Ⅲ 与书信有关的成语
苞苴竿牍 苞苴:蒲包,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竿牍:竹简为书,指书信,这里特指请托信。指携着礼物带着书信,去探访人。指行贿请托。
出处:《庄子·列御寇》:“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牍。”
断羽绝鳞 断绝书信。羽鳞,犹鱼雁。
出处:元·柯丹邱《荆钗记·套书》:“因科举离乡半春,从别后断羽绝鳞。今日天教遇你们,趁良使附归音信。”
堆案盈几 堆:堆积。案:案头。公文、书信、图书等堆积满案头。原指等待处理的文凭大量积压。后也指书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出处: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
蜂媒蝶使 花间飞舞的蜂蝶。比喻为男女双方居间撮合或传递书信的人。
出处:宋·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词:“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槅。”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偏是你瘦影疏枝,不受那蜂媒蝶使。”
付诸洪乔 洪乔:晋朝人,姓殷名羡,字洪乔。比喻书信遗失。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迹庆液殷洪乔作豫章郡,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既至石头,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
河鱼天雁 古传鱼雁都能传递书信,后即以之借指传送书信者。
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意马心猿萦梦寐,河鱼天雁托音书。”
鸿断鱼沉 书信断绝,音讯全无。
黄耳传书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出处:《晋书·陆机传》:“初机有俊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机乃为书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
寄雁传书 指传递书信。
出处:宋·黄庭坚《寄黄几复》诗:“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陇头音信 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出处:元·高明《琵琶记·伯喈行路》:“叹路途千里,日日思亲。青梅如豆,难寄陇头音信。”
目断鳞鸿 鳞鸿:鱼和雁,比喻书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书信到来。
书不尽言 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出处:《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书不尽意 指文辞难充分达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出处:《北齐书·文苑传·祖鸿勋》:“与阳休之书曰:‘……已矣哉,书不尽意。’”
停云落月 表示对亲友的怀念(旧时多用在书信里)。
出处:晋·陶潜《停云诗序》:“停云,思亲友也。”唐·杜甫《梦李白》诗:“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言不尽意 情意曲折深远,言语难以全部表达。常用于书信末尾,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
出处:《易·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雁去鱼来 书信往来。雁、鱼均喻书信。
出处:元·汤式《湘妃引·有所赠》曲:“莺煎燕聒惹相思,雁去鱼来传恨词。”
雁素鱼笺 指书信。
出处:明·邵璨《香囊记·途叙》:“雁素鱼笺,离愁满怀谁与传。”
音问两绝 书信与消息都断绝。亦作“音问杳然”。
鱼肠尺素 指书信。
出处:北周·庾信《谢滕王集序启》:“鱼肠尺素,凤足数行,书此谢辞,终知不尽。”
鱼肠雁足 泛指书信。
出处:唐·李绅《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诗:“鱼肠雁足望缄封,地远三江岭万重。”
鱼沉鸿断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出处:明·王玉峰《焚香记·饯别》:“又恐鱼沉鸿断,阻隔云山,衔悲饮泪有万千。”
鱼沉雁静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出处:明·高濂《瓦盆儿·题情》套曲:“未知道自别来他心可至诚,他应恨鱼沉雁静。”
鱼沉雁渺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二回:“谡如蒿目时艰,空自拊髀,兼之宝山僻在海隅,文报不通,迢递并云,鱼沉雁渺,十分懊恼。”
鱼沉雁杳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出处:唐·戴叔伦《相思曲》:“鱼沉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鱼传尺素 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指传递书信。
出处: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鱼封雁帖 泛指书信。
出处:《吴骚·步步娇·闺怨》:“湘江竭,燕山截,断鱼封雁帖。”《南宫词纪·绛都春·四时怨别》:“伤秋宋玉悲何切,盼征鸿在天外行列,烦寄却鱼封雁帖。”
鱼笺雁书 泛指书信。
出处:明·史叔考《醉罗歌·题情》套曲:“泪痕一线罗裙绣裾,相思两字鱼笺雁书。”
鱼书雁帛 泛指书信。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制度》:“则笺简二字中,便有无穷本义,鱼书雁帛而外,不有竹刺之式可为乎?”
鱼书雁帖 泛指书信。
出处:明·高濂《绛都春序·题情》套曲:“空接,鱼书雁帖,反教人添哽咽。”明·王九思《绛都春序·四时闺怨》套曲:“盼征鸿在天外,行列,烦寄却鱼书雁帖。”
鱼书雁信 泛指书信。
出处:《雍熙乐府·古调石榴花·闺思》:“总是伤情别离,则这鱼书雁信,冷清清杳无踪迹。”
咫尺之书 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宋·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欲徒手奉咫尺之书,自托于执事,将使执事何从而知之,何从而信之哉?”
Ⅳ 和书信有关的成语
鱼信雁书:【抄拼音】: yú xìn yàn shū 鱼信、雁书:古代指书信。后多用以指书信。 黄耳寄书:【拼音】: huáng ěr jì shū黄耳:犬名;书:书信。黄耳为主人传递家信。 指传递家信。 雁足传书:【拼音】: yàn zú chuán shū雁:大雁;书:书信
Ⅳ 关于书信的成语
【白绢斜封】:古人把信写在白绢上,然后斜封邮寄.指书信.
【拜手稽首】:拜手:作揖;稽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用于书信向对方表示敬意.
【苞苴竿牍】:苞苴:蒲包,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竿牍:竹简为书,指书信,这里特指请托信.指携着礼物带着书信,去探访人.指行贿请托.
【草草不恭】:草草:杂乱不整齐的样子;恭:恭敬.草率而不恭敬.常用作书信中的自谦之辞.
【断羽绝鳞】:断绝书信.羽鳞,犹鱼雁.
【蜂媒蝶使】:花间飞舞的蜂蝶.比喻为男女双方居间撮合或传递书信的人.
【付诸洪乔】:洪乔:晋朝人,姓殷名羡,字洪乔.比喻书信遗失.
【河鱼天雁】:古传鱼雁都能传递书信,后即以之借指传送书信者.
【鸿断鱼沉】:书信断绝,音讯全无.
【鸿雁传书】:鸿雁:大雁.用其指书信往来.
【黄耳寄书】:黄耳:犬名;书:书信.黄耳为主人传递家信.指传递家信.
【寄雁传书】:指传递书信.
【蒋干盗书】:蒋干:《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蒋干盗去书信回到曹营杀自己大将.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
【陇头音信】: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冒昧陈辞,有辱清听】:清听:是对听话者的敬词.书信中常用的谦辞,表示自己出言直率,请收信人谅解、采纳.
【目断鳞鸿】:鳞鸿:鱼和雁,比喻书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书信到来.
【平安家书】:报告家人平安的书信.
【青鸟使者】:指传递书信的使者.
【书不尽言】: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书不尽意】:指文辞难充分达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指语言、文字不容易完全确切地表达思想内容.
【停云落月】:表示对亲友的怀念(旧时多用在书信里).
【言不尽意】:情意曲折深远,言语难以全部表达.常用于书信末尾,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
【雁去鱼来】:书信往来.雁、鱼均喻书信.
【雁素鱼笺】:指书信.
【雁足传书】:雁:大雁;书:书信.大雁能传递书信.
【雁足留书】:雁:大雁;书:书信.大雁能传递书信.
【音问两绝】:书信与消息都断绝.亦作“音问杳然”.
【音问相继】:书信消息来往不断.
【音问杳然】:不通书信与消息.
【鱼肠尺素】:指书信.
【鱼肠雁足】:泛指书信.
Ⅵ 形容书信的成语
陇头音信
lǒng tóu yīn xìn
【解释】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出处】元·高明《琵琶记专·伯喈行路》:“叹属路途千里,日日思亲。青梅如豆,难寄陇头音信。”
【结构】偏正式成语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书信
【成语故事】南朝时候,宋朝的陆凯与文人范晔关系特别好,经常书信往来。一天陆凯在江南采得梅花一枝,并做诗一首:“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寄给长安的范晔。范晔收到后感动万分。
Ⅶ 关于书信的成语有哪些
雁足传书、寄雁传书、蒋干盗书、黄耳寄书、鱼封雁帖
一、雁足传书
白话释义:“专雁足传书属”指大雁能传递书信。
朝代:东汉
作者:班固
出处:《汉书·苏武传》: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翻译: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
二、寄雁传书
白话释义:指传递书信。
朝代:宋
作者:黄庭坚
出处:《寄黄几复》诗:“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翻译: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雁传书,它却飞不过衡阳。
三、蒋干盗书
白话释义: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
朝代:明
作者:罗贯中
出处:《三国演义》:周瑜设下计策,令蒋干盗得假冒曹操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蒋干献书曹操,令斩了蔡瑁、张允。
四、黄耳寄书
白话释义:指传递家信
朝代:晋
作者:唐房玄龄
出处:《晋书·陆机传》至黄耳寄书
翻译:黄耳为主人传递家信
五、鱼封雁帖
白话释义:指书信。
朝代:古代
作者:苏州人士
出处:《吴骚·步步娇·闺怨》:“湘江竭,燕山截,断鱼封雁帖。”
翻译:湘江水枯竭,燕山断了,用鱼尾封住雁脚上的书信
Ⅷ 有关书信的四字成语
雁足传书、寄雁传书、蒋干盗书、黄耳寄书、鱼封雁帖
一、雁足传书
白话释义:“雁足传书”指大雁能传递书信。
朝代:东汉
作者:班固
出处:《汉书·苏武传》: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翻译: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
二、寄雁传书
白话释义:指传递书信。
朝代:宋
作者:黄庭坚
出处:《寄黄几复》诗:“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翻译: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雁传书,它却飞不过衡阳。
三、蒋干盗书
白话释义: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
朝代:明
作者:罗贯中
出处:《三国演义》:周瑜设下计策,令蒋干盗得假冒曹操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蒋干献书曹操,令斩了蔡瑁、张允。
四、黄耳寄书
白话释义:指传递家信
朝代:晋
作者:唐房玄龄
出处:《晋书·陆机传》至黄耳寄书
翻译:黄耳为主人传递家信
五、鱼封雁帖
白话释义:指书信。
朝代:古代
作者:苏州人士
出处:《吴骚·步步娇·闺怨》:“湘江竭,燕山截,断鱼封雁帖。”
翻译:湘江水枯竭,燕山断了,用鱼尾封住雁脚上的书信
Ⅸ 跟送信有关的成语
扫地以尽
发音 sǎo dì yǐ jìn
释义 比喻破坏得彻底。也比喻面子、威风丢失干净。
出处 内《汉书·魏豹田容儋韩信传赞》:“秦灭六国,而上古遗烈扫地尽矣。”
示例 把几千年封建地主的特权,打得个落花流水。地主的体面威风,扫地以尽。( ***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Ⅹ 与“书信”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鱼信雁书:【拼音】: yú xìn yàn shū鱼信、雁书:古代指书信。后多用以指书信。
黄耳寄书:【拼音】: huáng ěr jì shū黄耳:犬名;书:书信。黄耳为主人传递家信。 指传递家信。
雁足传书:【拼音】: yàn zú chuán shū雁:大雁;书:书信。大雁能传递书信。
雁足留书:【拼音】: yàn zú liú shū雁:大雁;书:书信。大雁能传递书信。
鱼书雁足:【拼音】: yú shū yàn zú鱼书、雁足:古代传说指书信的传递者。后多用 以指书信。
黄耳传书:【拼音】: huáng ěr chuán shū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 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鱼书雁信:【拼音】: yú shū yàn xìn泛指书信。
书不尽言:【拼音】: shū bù jìn yán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 结尾习用语。
陇头音信:【拼音】: lǒng tóu yīn xìn 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拼音】: shūbùjìnyán,yán bù jìn yì 书信。信中难 以充分表达其意。指语言、文字不容易完全确切地表达思想内容。
9、跟送信有关的成语
黄耳传书 解析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耳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亦作"黄犬书"、"黄犬寄书"、"黄犬传竖世书"余弊肢。 晋朝的诗人陆机,养了一只汤宗元种狗,叫"黄耳"。陆机在京卜基城(洛阳)当官,好久没收到家里寄来的信,担心家里发生了什么事
10、信的成语有哪些
信的成语有哪些:半信不信、似信非信、信以传信,疑以传疑、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_首信眉、昂首信眉、半疑半信、半信半疑、抱柱之信、背信负义、背义负信、不言而信、笃信好学、笃信不移、寡信轻诺、果于自信、果刑信赏、韩信将兵,多多益善、韩信用兵,多多益办、韩信将兵、
信的笔顺是撇、竖、点、横、横、横、竖、横折、横。
信字的笔顺图解
共九画
信
1
撇
2
竖
3
点
4
横
5
横
6
横
7
竖
8
横折
9
横
信字的笔顺分布演示图
信的拼音为xìn,部首为亻,结构为左右,注音为ㄒㄧㄣ_,ㄕㄣ。
信字的具体字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基本解释 点此查看信的详细内容
[ xìn ]1. 诚实,不欺骗:信用。信守。信物。信货。信誓旦旦。2. 不怀疑,认为可靠:信任。信托。信心。信念。3. 崇奉:信仰。信徒。4. 消息:信息。杳无音信。5. 函件:信件。信笺。信鸽。信访。6. 随便,放任:信手(随手)。信步(随意走动,散步)。信笔。信意。7. 同“芯2”。8. 姓。[ shēn ]1. 古同“伸”,舒展开。2. 古同“伸”,表白。
二、百科解释
信,两个读音:xìn和shēn。读作xìn的基本字义是诚实,不欺骗,不怀疑,认为可靠的意思:也有消息、函件等意思。中国姓氏中的读音。读作shēn时古同“伸”,是舒展开,表白的意思。
三、详细解释
[ xìn ]形容词(1) (会意。从人铅卜,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2) 同本义信,诚也。——《说文》有诸已之谓信。——《孟子》信,言合于意也。——《墨子经》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白虎通·情性》定身以行事谓之信。——《国语·晋语》期果言当谓之信。——《贾子道术》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礼记·经解》信誓旦旦。——《诗·卫风·氓》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三国演义》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庄公十年》信而见疑。——《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则是无信。——《世说新语·方正》(3) 又如:信行(信用;守诺言);信人(讲守信用的人)(4) 真实,不虚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谓为信然。——《三国志·诸葛亮传》其事信。——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5) 又如:信官(诚实不欺的官员);信赏(悬赏);信赏钱(悬赏金);信人(诚实的人)动词(1) 相信;信任不我信兮。——《诗·邶风·击鼓》且单于信女,使_人死生。——《史记·苏武传》不自信。——《战国策·齐策》亲之信之。——诸葛亮《出师表》犹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笑而不信。——宋· 苏轼《石钟山记》(2) 又如:信不及(不能相信;不敢相信);不信邪;信得过;信爱(信任喜爱);信纳(相信采纳);信不信由你;听其言而信其行(3) 守信用已诺不信则兵弱。——《荀子·富国》小信未孚。——《左传·庄公十年》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贾谊《过秦论》信义著于四海。——晋·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信义安所见。——《汉书·李广苏建传》虏帅失信。——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4) 住宿两夜有客宿宿,有客信信。——《诗·周颂·有客》子庚门于纯门,信于城下而还。——《左传·襄公十八年》(5) 证实;应验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6) 知晓我父母皆仙人,何可以貌信其年岁乎?——《聊斋志异》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陆游《蝶恋花》(7) 又如:信道(知道;料道)名词(1) 信约;盟约以继好结信。——《左传·襄宽激蔽公元年》(2) 符契;凭证行而无信。——《战国策·燕策》(3) 又如:信笼(内盛物品后封口加盖印信的箱笼);刻木为信(4) 持有信物的外交使臣或传送函件或口头消息的人宜急追信改书。——《资治通鉴》越绝粮,使 素忠为信,告粜于吴。——《越绝书》司空郑冲驰遣信就 阮籍求文。——《世说新语·文学》(5) 又如:信使(使者)(6) 通“讯”。音讯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李白《大堤曲》(7) 又如:信耗(信息;消息);信炮(按约定信号所放之炮);信音(音信;消息);通风报信;凶信;信鸽;信鸿;信鸟;信问(信息)(8) 书信,信件(晚起义。先秦两汉慎州的书信又用“书”字表示)函使报信。——清· 袁枚《祭妹文》(9) 又如:信局(投递信件的机构);私信;挂号信;平信;死信;匿名信;信箱;信筒;信简(书信)(10) 姓副词(1) 放任;随便要不拿出纲纪来,信着他胡行乱做,就不成个人家。——《醒世姻缘传》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2) 又如:信口胡沁(信口胡吣。不顾事实,随便乱说);信着(任着;任凭);信手拈来;信步(3) 果真,的确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史记·华佗传》烟涛微茫信难求。——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信知生难恶。——唐· 杜甫《兵车行》信造化之尤物。——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shēn ](1) 古同“伸”,舒展开。(2) 古同“伸”,表白。
四、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信【卷三】【言部】_也。从人从言。_意。?,古文从言省。_,古文信。息_切说文解字注(信)_也。__。_、信也。从人言。序__意曰信武是也。人言__不信者。故从人言。息_切。十二部。古多以_屈伸之伸。
五、康熙字典
信【子集中】【人部】 康熙_画:9画,部外_画:7画〔古文〕??《唐_》息_切《集_》《正_》思_切,??音_。_也,不疑也,不差爽也。《易·__》人之所助者,信也。《左_·僖七年》守命共_之_信。又《_雅·_地》大蒙之人信。《_》地_使然也。又《左_·_三年》一宿_舍,再宿_信。《_·豳_》于女信_。又《周_》有客信信。《_》四宿也。又符契曰信。《前_·平帝_》_律,___者持尺五木_信。《_》_行__帛,分持其一。出入_,合之乃得_。或用木_之。《後_·_武_》取_信__禁_。《_》_,有衣戟也。又古人_使者曰信。__通。《史_·_世家》??__楚王,_信臣,多其_,重其_。《司_相如·_巴蜀檄》故遣信,使__百姓。又州名。唐置信州,_今_信府。又姓。信陵君_忌之後。又_姓。《何氏姓苑》有信都,信平二氏。又《集_》《正_》??升人切。_申同。《易·__》往者,屈也。_者,信也。《_·邶_》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又同身。《周_·春官》侯_信圭,伯_躬圭。《_》信圭,刻人形伸也。躬圭,刻人形屈也。又叶斯_切,音新。《_·小雅》庶民弗信。叶上_。◎按《正_》云:_王信本_淮_侯同名,嫌__作新。今《__》_信音新,是信本有平、去_音,其_平者亦音,而非叶矣。
下面介绍下信字的其他相关知识:
关于【信】字的诗词有:
《信步·信步过高岗》、《长信草·长信宫中草》、《信·信以实诸言》、《入寺信宿·始信人间别有天》、《花信亭·时时风报信》、《送信禅人·诚信之言是道根》、《信步·信步独幽寻》、《信眼·信眼成吟步》、《得乡信·乡信迢迢出旧山》、《题信丰县城门六首·民信》、
关于【信】字的组词有:
幺帮信、言必信、信必、信博雅、信插、诚信、_信、信从、信达雅、待信、信贷、谛信、笃信、信_、幡信、信凫、孚信、信服、
关于【信】字的成语有:
半信不信、似信非信、信以传信,疑以传疑、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_首信眉、昂首信眉、半疑半信、半信半疑、抱柱之信、背信负义、背义负信、不言而信、笃信好学、笃信不移、寡信轻诺、果于自信、果刑信赏、韩信将兵,多多益善、韩信用兵,多多益办、韩信将兵、
关于【信】字的英语有:
trust、confidence、faith、convert、assurance、export、message、fanatic、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我字的详细信息